时间:2023-09-08 09:29: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管理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创新;行政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其在政府行政管理上的优势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竞争管理方式、重视效率的战略管理方法、以结果为重的目标管理等构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体系,在政府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对公共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探析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第一,工具理性特征。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学理论,比以往的公共行政的理论更加科学、严谨,但该方法论重视工具理性思维方式,将价值因素剔除在外,强调效率和结果,认为公共行政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因此,此种方法论提倡规范性和客观性,关注行政管理的方法、程序及手段,具有显著的工具理性特征,能够较好地增强公共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个人理性特征。有关研究表明,新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是理性经济人,此种逻辑起点是一种鲜明的个人主义理性思维方法。理性经济人是对人性利己观念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主张个体都是经济人,其活动的基本动机和最终目的都是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基于这样的思想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也具有鲜明的个人理性特征,提倡政府行政管理要符合市场导向,尊重个体层面的自利需求,尤其要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和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
第三,实证主义特征。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引入并融合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都是实证主义方法论,遵循的原则是有用即真理,重视实际操作方法和管理经验的积极作用。因此,借鉴了战略管理、目标管理、项目预算和绩效工资制等方法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较强的实证主义特征,可以较好地推进公共部门变革,促使其创新行政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2 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创新作用
2.1 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经济学理论,如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武器,既可以用来批判以官僚体制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也有助于推进政府改革实践,同时还能够为公共管理和决策模式的创新、完善提供基础的方法论支持。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具有的确定性、经验性及精确性都更高,使公共行政管理研究的视角朝着经济学取向的竞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此种方法论不仅有助于丰富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使之更科学完善,也可以较好地推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使之更有序地实施。
就理论层面来说,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理论范畴和视野都得到了较大扩展。在以往的公共行政理论中,理论基础主要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理论提出者:威尔逊、古德诺)和官僚制理论(理论提出者:韦伯),这两种理论都在政治学理论范畴之内。而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当代工商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均被纳入其理论基础中,从而打破了以往公共行政学方面存在的学科局限,公共组织也从过分关注效率转变为重视市场价值,这为开展公共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例如:公共选择理论借助现代经济学领域的方法与逻辑,通过理性经济人理论中的供求分析、交换及效用最大化等要素,对那些和民众联系紧密的政治个体进行行为特征分析,同时也对典型的政治团体和政府所具有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这使研究的侧重点和涉及范围都得到了拓展与延伸,关于如何有效执行、拟定政府公共政策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现实性课题。由此不难看出,公共选择理论的引入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思考范围和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从实践角度分析,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公共组织的行政效率。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日趋低下,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经济学理论包含的方法论极为独特,学科基础也颇为成熟,尤其是其重产出结果比的绩效理念对公共行政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将其引入公共管理研究后有效地扭转了这种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被置于支配地位,促使公共管理改革朝着市场化方向健康发展。有学者深入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内在关联,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坚持市场取向是因为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受这种理论思想和方法论的影响,逐渐认可了市场价值的积极作用,当其被应用到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之后,逐步取代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理论的地位,也使公共官僚组织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
2.2 使公共管理方法的取向和范围不断拓宽
新公共管理方法既囊括了工商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同时也将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及政策学等领域的方法和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核心主题是如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物品,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这有助于增强公共管理方法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政府公共服务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同时要充分考虑客户取向,在当代工商管理学理论的支持下,积极利用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技术、方法和原则,创新绩效管理方法和战略思维。同时,充分运用政策科学分析方面的技术、方法,以及有关公共政策结果和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建立起综合且广泛的管理方法,使公共管理研究更科学有效。
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方法,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使行政主题和理念得到了创新、完善。基于管理行政理念的指导,以往的公共行政重视层级节制和制度约束,多采取官僚化的管理方法开展行政工作,非常重视对行政体制、机构及过程等行政组织内部事务进行研究,而没有对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因此,不难发现,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内部取向特征。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既要对组织内部进行研究,分析内部系统要素存在的关系,也要关注组织的未来发展形势和外部环境特征,厘清外部环境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做好组织内部管理的同时,要通过战略管理、结果控制及战略计划等方法,将组织置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讨组织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以便公共组织机构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在稳步管理中实现长足发展。
基于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主张,公共行政管理要对公民和公共管理者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行政管理活动要充分体现民主性和服务性。因此,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也被纳入新公共管理。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引入并融合了当代工商管理与西方经济学领域的模式、经验、技术、方法及原则,向新公共管理方法注入了包括组织发展、制度安排、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顾客至上、业绩工资制、合同雇佣制、成本核算、绩效目标、交易成本与公共选择等在内的许多全新的内容和主题,给公共行政赋予了全新的概念与涵义,为其作出了更为全面的释义。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并使用这些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彰显政府人性化管理的特点,体现绩效评估和竞争机制的优势,较好地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拓宽新公共管理方法的研究主题和理论视野,使公共管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用激励机制取代规制的公共管理方法
一般来说,对组织结构行为和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时需要一个逻辑起点。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人性假设被当作基本的逻辑起点,这有助于政府转变公共管理方法的导向,即用激励取代规制。
以往官僚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恶,所以,公共官僚组织在进行管理时非常重视规制,为了避免人出于恶的本性损害、破坏公共利益,往往会制定多种规章制度,以便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控制,防止出现滥用官僚权力的现象。韦伯在设计官僚制的有关制度时,非常看重规则的完整性和详实度,而且对权利体系的层级节制设计尤为关注,确保其能够达到较高的理性化水平。显然,这样的官僚体制是以规制为导向的,它能够起到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体制过于重视规则,可能会使行政工作陷入教条主义的危机,从而不利于行政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会对公共行政长期发展形成阻碍。
新公共管理方法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认为可以通过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完善公共行政管理。该方法基于人性假设这个逻辑起点,将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里面的个体视为理性经济人,其显著特征就是追求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在政府组织机构中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创建有效的竞争机制,将绩效管理纳入劳动报酬体系,并把绩效作为劳动报酬的重要指标,根据劳动和竞争形成的结果实施绩效管理。这样在竞争过程中就会出现差异和距离,为了不落后于他人,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机制中的理性经济人必然会主动增强工作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
以往的官僚体制以规制为导向,重视层级节制,认为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在工作过程中所有人都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既不能够激发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会扼杀其创造性,还不利于充分实现公共利益。长此以往,公务人员不仅会养成按章办事的习惯,也会形成墨守成规的固定工作模式,从而将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扯皮推诿等问题。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个人的合理利益得到承认,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被纳入政府内部,同时绩效管理也得以实现,这样可以较好地提高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在能力,有助于突破僵化的官僚体制模式的限制,使公务人员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协调、改善组织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有一定促进作用。
3 结 语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借鉴了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等诸多方法论,对以往的公共行政管理作出了补充、完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概念,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更多视角,使公共管理方法完善,将其运用到公共部门行政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何颖,李思然.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评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
[2]曹堂哲,孙智慧.公共管理研究的技术设计范式:方法论、议题和逻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1).
[3]范文.中外公共行政理论比较研究方法论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3).
[4]王印红,王刚.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定量推崇的批判[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翁士洪,顾丽梅.治理理论:一种调适的新制度主义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13(7).
关键词 绩效管理 绩效评估 方法 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参与到公共事业管理当中,而政府也需要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效果,因此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也就应运而生。本文结合我国国情,阐述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一、绩效的涵义
随着对绩效研究的深入,对绩效的研究基本上是从方式、过程和结果的角度开展研究。笔者认为绩效就是经过严格评估标准的工作方式、工作行为及其工作结果。
绩效评估是衡量一个组织或者个人是否通过种种措施完成既定目标的一种系统管理标准,是对这一个目标完成程度的综合性评价,从而为这个既定的目标提供参考,绩效评估过程中要遵循客观公正、多层次、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原则。
二、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一)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当前公共管理的内容所包含的价值来评估绩效的一种方法。价值分析法的步骤:首先确定价值评估的标准;其次对确定的评估标准进行分析;最后是按照标准对公共管理的内容进行绩效评估。价值分析法具有的特点:直观性,主观性。因此,要想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评估公共管理的绩效过程中不能够单独使用价值分析法。
对公共管理的内容的绩效评估的共同点要体现出正义性和公平性,这种价值评估标准是经过人类社会发展形成的,能够获得全社会的认同。针对具体的公共管理的内容,价值分析法的着眼点存在差异,但是价值分析法评估绩效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价值来评估公共管理的绩效。
(二)专家评估法。
专家评估法是指组织专家对公共管理的内容进行审定,审核关公管理的效果,对公共管理开展前后的情况进行调研,同参与公共管理的人员交流意见或者看法,最后针对公共管理的效果撰写评估报告。当前运用的专家评估法有德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专家评估法的实施步骤:首先确定参与评估的专家;设计价值分析对象调查表,寻求影响公共管理绩效的因素;向专家提供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材料,通过匿名的方式征求专家的意见;汇总专家的意见并将结果反馈给专家;专家结合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意见;最后通过多轮的意见反馈和征求意见,形成最终的分析结论。专家评估法具有以下优势:评估结果更具有科学性;评估客观而公正。但是也有不足:容易受到专家的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最终影响评估结果;容易受到专家知识局限性的制约。
笔者认为运用专家评估法评估公共管理绩效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专家的选择;其次为专家提供充分的信息;最后为评估专家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估环境。
(三)对象评定法。
对象评定法是指公共管理服务的对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对公共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由于是公共管理服务的对象,因而他们也最具有评估的发言权。对象评定法的特点是公共管理服务对象对公共管理的内容非常了解,他们清楚自身是否获益或者受损,因此对象评定法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评估者都是从自身的感受作为评估的依据,评估的结果不具有整体代表性。
笔者认为对象评定法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定主体和与其他评估方法结合使用,这样的评估结果更为有效和合理。
(四)自我评定法。
自我评定法是指公共管理的主体对公共管理的效果和预期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估的一种方法,这种评估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关公管理主体参与整个公共管理的全过程,对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都非常熟悉,可以随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公共管理的内容及目标,使得评估结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公共管理中,但是这种评估方法也具有随意性和片面性等缺点。
笔者认为,自我评定法的评估者很容易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他们很可能将不利于自身的方面展示出来,因而也就缺乏科学的态度。自我评定法在评估过程中还可能夸大公共管理的效果,这样评估结果失去了客观公正性。笔者认为,需要加强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的重要性的宣传,在评估者中树立正确的评估态度,将评估作为制度来实施,尽可能地降低人为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三、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的不足
公共管理的很多评估过程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我国以前的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往往存在大量的主观性分析,缺乏足够的客观定量分析。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公共管理的内容包含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其复杂程度非常高,从单一向度的绩效评估都不可能代表公共管理的效果。由于公共管理的效果和内容是很难进行量化的,甚至不可量化,这些都给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带来了问题。
由于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中存在主观性,他们基本上都是从外部形象和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公共服务的绩效进行评估,正是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这些主客观原因,使得绩效评估不能够真实地反应出公共管理的效果和管理内容,评估的结果不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四、小结
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只是介绍几种最具代表性的评估方法。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影响绩效评估的因素又很多,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以及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才能够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作者单位:福安市甘棠海堤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子晓瀛.用平衡计分卡及KPI进行企业绩效评价[J].管理纵横.2007(4).
[2]杨泉.企业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和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0).
[3]孙序政.世界500强企业绩效评估特征研究及启示[J].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0,8-9.
【关键词】公共管理个人主义竞争绩效透明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研究领域或学科,公共管理形成了等级主义、个人主义、平等主义等诸多公共管理范式,这些管理范式不只体现在过去不同的公共管理实践中,而且,在今天的公共管理中也在不断重现,通过比较三种典型管理模式,有助于我们厘清和认识现代公共管理的脉络,也为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一、三种典型公共管理方式综述
(一)等级主义
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大部分历史中,等级主义的管理方式一直占统治地位。传统上认为等级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但中国关于等级主义的观念似乎要更早。等级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在:
1.它是集权、政治权威的行政方式;古代中国儒家学派就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西方官房学派也强调国家主导型的经济发展,强调政府的积极管理。它们相信一个强有力的集权领导不仅有利于政令统一,便于统筹全局;而且指挥方便,命令容易贯彻执行。
2.组织内部层级结构明晰;组织内部机构与成员均按权力大小依次排列,其职位设计也遵循等级制原则,低级职位要接受上一级职位的控制和监督。
3.注重正式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即严格依照法律或制度规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标准办事,它要求人们服从的不是作为个人的管理者,而是作为一种非人格化的秩序和规范。
同时,为了保证公共官员依法和恰当地履行职责,等级主义主张公共管理人员职业化、科学化。
然而这种在公共管理历史上延续最长的管理方式也受到各种抨击,等级主义组织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跨组织层次之间的交流极其困难,体制、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僵化;(2)表面上高度集权,实际上各地区、各部门往往自行其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腐败的蔓延必将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个人主义
公共管理信条中另一条庞大的支流是个人主义。在考虑公共管理的问题时,个人主义的倾向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宾诺莎和孟德斯鸠,这种方法也出现在现代经济学家之父亚当·斯密的作品中。个人主义思想在如今成为当代公共管理信条中主流时尚,这不仅因为它与现时代的经济背景和政府价值取向相匹配,而且也是个人主义本身的魅力之所在。
1.个人主义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譬如,倾向于政府中的小部门,而不是大部门,认为政府中的大型机构容易产生低效问题,其原因是远离受益者的群体,会使高层官员获得更大空间来扭曲组织行为。以及个人主义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能够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做出富有成效的反应。
2.个人主义的核心是奖励和激励结构;在个人主义看来,物质性激励结构是公共管理设计的中心环节。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的假设,提供公共服务的人一般都被认为是关注自我利益和机会主义的,经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个人的自利可以实现社会的利益。政府组织只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制度和激励结构,可以改善组织中个人的绩效,以实现官僚努力程度最大化。同时个人注意还强调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强调公共管理需要遵循透明、公开的原则。
个人主义的公共管理在西方各国日趋流行的同时,也遭受到许多批评和指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强调通过公共服务私人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无视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根本差别,盲目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但两者在根本目标上并不相同。(2)个人主义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公共服务的供给,把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完全等同于供方与顾客的市场关系,实际上是把前者简单化。(3)强调对产出或绩效目标进行精确的界定、测量和评估,但政府的许多服务项目,其产出、成本以及绩效都是难以量化的,因而也就难以准确测量和评估。
以及个人注意强调公营部门私有化、目标管理、绩效管理也遭到各种批评指责,但尽管如此,在西方公共行政领域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三)平等主义
平等主义既反对市场又反对官僚制,是以“团体主义”为合作行为的起点或核心组织原则,采取的形式是激进式分权的自治单位。毋庸置疑,平等主义所提倡的团体自我管理、相互控制和面对面责任的最大化等要素对于现代的公共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倾向于建立一种领导权,通过限制任期、轮流任职、对高层人员实行选举和撤职制度、使官员承担组织工作的方式受到控制以避免权力滥用;(2)在一个成员高参与和团体弱管理的结构中,通过参与式民主、激进分权和非正式团体的批评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来控制大型的失误和破坏性的权力游戏,从而达到集体的规范。
毫无疑问,平等主义作为公共管理的方法仍然有局限:首先,逃避责任是平等主义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弊病,团体成员都会争相躲避最不受欢迎的任务,其结果是重要的任务无法完成,同时也无法监督和保证工作的质量。其次,平等主义决策无休止的面对面商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容易导致议而不决,这种耗时、低效又不计成本的做法受到较多抨击。
二、公共管理方式之借鉴
我国政府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是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认为,以个人主义为主导范式的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
2.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我国行政改革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在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
3.新公共管理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我国也应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时,同时考虑如何将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4.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进行。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政府在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某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做法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本国的国情。对于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只能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而不能全盘照搬。
参考文献:
[1]D·奥斯本、T·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和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总包工程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建立并实施一整套的总包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施工进度控制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和施工信息管理等,是强化建筑企业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工程施工;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管理方法
总承包工程施工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推行总承包工程施工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施工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等,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总承包工程施工管理的“灵魂”是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以下论述的内容为施工管理方法:施工进度控制方法,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和施工成本控制方法。
一、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体系
1.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应用的特征
(1) 选用方法的广泛性。由于现代化管理方法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故凡是现代化管理方法,均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选用。
(2) 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方法服从于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各种管理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与企业管理方法密切相关。由于工程施工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心,故企业管理方法与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具有密切关系。
2.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分类
(1) 按管理目标划分,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有进度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方法、成本管理方法、资源管理方法等。
(2)按管理方法量性分类,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有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综合方法。
(3) 按工程施工管理的专业性分类,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有行政性管理方法、经济性管理方法,技术性管理方法和法规性管理方法。
3.工程施工管理新方法的应用原则和步骤
(1)工程施工管理新方法的应用原则
根据我国应用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经验,应用其原则有四项:一是实用性原则,即与工程、专业、目标对路;二是灵活性原则,即灵活选用方法,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三是要有坚定性,即在遇到干扰和产生困难时,应坚持正确的做法,不可轻易否定方法的有效性而半途而废;第四要有开拓性,研究为了用好某种方法而进行开拓和创新。
(2)工程施工管理新方法的应用步骤
应用其方法的步骤如下:
1)研究管理任务,明确其专业要求和管理方法应用的目的;
2)调查进行该管理所处的环境,提供选用方法的依据;
3)选择适用可行的方法,即专业对路、能实现目标、条件允许;
4)对选用方法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制定保证措施;
5)在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使之产生好效果;
6)在应用过程结束以后,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方法的应用水平。
企业施工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目标管理方法”。要完成其基本任务“目标控制”,必须依靠这项基本方法。进度目标控制的主要方法是“网络计划方法”;质量目标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本目标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可控责任成本方法”。
二、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全面质量管理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了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热潮,对推进我国各种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取代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作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全企业参与质量管理”主要是全企业要形成一个质量体系,在统一的质量方针指引下,为实现各项目标开展各种层面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循环,而每一循环均使质量水平提高一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全员范围内的“QC小组”活动,开展质量攻关和质量服务等群众性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对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建设项目等形成的全过程和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有效的,这一点应充分肯定。大量的实践证明,它在项目管理中的突出地位不可动摇。
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不要混同于数理统计质量管理方法。以往在宣传该方法时往往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数理统计知识上,我们应该承认,数理统计方法是“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方法,发展到TQC以后,统计方法虽仍然有效且可用,不能停留在数理统计的水平上,而应该易于被广大职工所掌握。
3)推行TQC控制项目质量目标的重点应是工序控制和质量检验。工序控制要以控制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实现;质量检验要求把好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各项检查验收关,不允许有任何一项和任何一环不达标。只有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结合起来,才是提高项目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
例如: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工程,建筑面积约6万平米,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基础为预制桩基础。施工方采用静力压桩的施工方法主体建筑地下5层,地上22层,建筑檐高81.4m,该中心(东楼)工程与西楼工程连成一体,体现具有独立的交通体系、设备系统及一切配套设施。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采用“三全一多样”的控制原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全方面做好过程控制,最后达到控制目标。夺得鲁班奖。
三、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可控责任成本
成本是工程项目各种消耗的综合价值体现,是消耗指标的全面代表。成本的控制与各种消耗有关,把住消耗关才能控制住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供应、使用与管理都是消耗的环节,都要把关。在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以下程序实施管理:列出成本控制的总任务,确定各项成本目标,通过责任成本目标的落实,确保可控责任成本的实现―统计实际成本控制结果,进行动态控制。
2)为实施可控责任成本方法,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包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和成本统计。要算细账,算实账,算准帐。
3)可控责任成本方法实施的全过程,就是“目标管理方法”实施的过程。确保可控责任成本取得实效。
4)项目经理部应以项目成本核算制保证可控责任成本方法的成功应用。
以上我们突出了项目目标控制的四种方法。它只说明我们应重视的主要(基本)方法,它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管理方法的应用。另外,这四种方法也是相关的,不可孤立地对待它们。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区公务用车管理,依法推进行政改革,确保用车安全,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防治腐败,根据岳楼府阅〔2012〕5号会议纪要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务用车管理必须坚持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原则,确定“三定”(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服务单位。
第三条公务用车管理内容包括编制审批、定点服务单位确定、经费核定及日常事务管理等。
第四条公务用车管理范围包括全区所有列编的公务用车。
第二章机构职责
第五条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每年年初召开一次例会,研究部署当年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公务用车管理日常事务。
第六条区纪委廉政室负责对公务用车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第七条区“四大家”机关、区委各部办委、区直各部门负责管理本单位公务用车,准确掌握车辆的使用、保养、报废等情况,及时向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合理建议。
第八条区采购办负责全区公务用车“三定”日常管理。做好公务用车“三定”服务单位公开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建好三本台帐:一是车辆加油情况台帐,二是车辆维修情况台帐,三是车辆保险及赔偿情况台帐。加强对定点维修单位的监督、受理司机投诉,确保维修质量。
第九条区公务用车司机管理办公室(设区机关事务局)负责对司机的管理,每季度组织司机参加一次业务技能或职业道德学习,受理维修单位对司机的举报投诉等。
第三章事务管理
第十条由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相关程序审定公务用车编制,严禁未列编或超编车辆纳入“三定”管理。
第十一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确定公务用车定点服务单位,合同期限不超过3年。
第十二条公务用车维修具体流程为:
(一)维修前向区采购办出具报告,说明维修原因。
(二)区采购办审查同意后向定点维修单位出具维修单。
(三)定点维修单位安排技术员完成维修后,须经厂方质检部门、司机、区采购办三方验收,再由司机在维修卡上对服务态度及质量进行评分。司机在提车时将评分情况反馈至区采购办。
(四)维修款按季度支付,每季度末,区采购办根据司机对维修评分情况确定付款比率。
(五)维修过程中出现司机投诉的,区采购办应及时与定点维修单位协调,查明原因,督促定点维修单位改进管理。出现维修单位严重违反合同条款的情形,由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与定点维修单位解除合约。
第十三条加强对公务用车司机的管理,将司机安全奖与全年行车安全记录挂钩,对出现严重安全事故或一年内安全事故超过三次以上的司机扣发安全奖金,对全年行车零事故的司机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四条公务用车“三定”经费预算,由区采购办根据车辆数、预计油价水平、维修费和保险费进行测算,报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由区人大常委会审定批准后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当年结余结转下年使用,不足部分按程序审批后追加预算。
关键词:公路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正文:
1、前言
公路施工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公路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运输能力,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对公路的建设过程进行宏观的把控以建设高质量的公路网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在进行公路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公路现场管理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只有提高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稳定进行,下面就如何提高公路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讨论。
2、施工现场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2.1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管理应该是贯穿于施工过程始终的工作,在施工之前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对于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才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保障工程的连续性、经济性、均衡性和协调性,在施工准备工作中需要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首先在施工之前要确定施工中统一的规章制度,确定完整的奖惩机制,保证在施工时有章可循,工人根据规定进行施工,对于违反施工要求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则进行处罚。(2)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沿施工路线分析会影响公路施工工程的因素,并就这些因素展开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并将其反馈到调查报告上,并做出相关预算,防止施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造成施工停滞。(3)施工前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反复确定图纸的比例和路线规划,对有问题或者有歧义的图纸要进行更正,将图纸中的控制点进行记录、保护和加密处理。(4)在施工前要根据施工的路线和施工合同以及现场的情况做出相关预算,并按照预算控制施工时的支出。(5)对相关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保证每一名工人在施工之前接受到全面系统的培训,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由于工人技术素质问题造成施工停滞导致经济损失。(6)按照路线所处的环境和路线规划图确定公路施工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图,并建立关于事故处理、计量支付、质量检查评定、设计变更以及实验操作规程的管理框图。
2.2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使施工过程的效率最大化,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合理的资源配置能够最优化施工现场的生产作业情况,从而能够尽快完成施工任务,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工程对机械、材料以及人力的需求量也各不相同,因此,要随着施工周期的变化进行资源的调整,保证施工过程中资源处于最优的运转状态。施工时,要根据进度安排和要求确定机械、材料以及人力的进场时间,按照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来确定材料储存的量,按照天气环境状况对整个资源进场计划进行变更和调整,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达到最优化配置,保证生产的顺利稳定进行。
2.3认真做好试验段
一般来说,在公路施工工程开始之后,施工单位会对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自然条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往往在使用之前会有试验段的施工。试验段的施工是保证总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具有关键影响。我们可以根据试验段的施工初步了解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机械组合、施工进度、主要技术参数等,从而给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在试验段施工开始之前也要先制定施工的计划并明确施工方法、试验检测内容、技术要求和要达到的质量标准等,在施工中发现问题也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从而为总施工工程的进行提供参考。
2.4适时调整机械组合
在当前的公路建设中,通过大量的机械化施工能够很好的保证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并能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保证施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公路施工过程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施工时,要保证机械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根据环境的变化,技术人员要注意机械使用数目和使用种类的变化。在进行组织机械施工过程中,首先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机械的生产能力、质量要求以及进度计划选择主导的机械设备,并留出余量;其次,在机械组合中,组合的生产能力和工作能力是由工作效率最弱的机械设备所决定的,因此,在机械使用中保证生产能力最弱的机械的效率,从而提高组合整体工作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工作;最后,在现场公路施工管理中,可以配备相关的抢修小组和维护小组,以保证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的进行检修,从而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提高工程效率。
2.5切实做好防洪排水
由于公路施工的特殊性,所以施工的进度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利于工程施工的进程,容易拖慢施工进度,因此,在施工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制定合理的应急和预防措施,从而对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保障。在公路施工工程中,工程的进度主要受洪涝灾害的影响较大,因此,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建立有效的防水防洪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进度。针对公路施工中容易发生的洪涝灾害,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来预防:(1)在工程施工之前,要针对公路施工的图纸和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排水方案设计,制定适合当地施工环境的排水方案。(2)在施工之前进行充分的地质条件调查,选择最佳的路基路面施工位置和施工方案,保证公路的平整度和从横的坡度,从而使得雨水能够及时流出。(3)施工时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确定合理的施工次序,尽可能在枯水季节进行主河槽基础的施工,并需要把桥梁预制场拉高,建立在洪水位之上,在汛期的时候要把材料、设备以及机械尽可能的撤离施工现场,从而降低洪涝造成的损失。(4)在汛期的时候要及时对路面情况进行巡视,防止排水沟堵塞,及时疏通路基的积水,并采用相关的措施,降低积水对路面的不利影响。
2.6重点治理质量通病
公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对于整个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把握工程的施工质量,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管理质量。在现场控制中,重点关注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治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加强现场质量管理等问题,保证施工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运行的需要。
3、结束语
公路施工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强化公路施工的现场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公路施工的质量,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施工中影响施工进度的各项因素进行把控,提高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促进公路施工工程项目的完善,从而促进公路施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洪涛.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事前控制监理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
[2]于新,车欣燕.浅谈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丹东海工,2015.
[3]张林杨.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及其重要性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6).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创新技术;绿色施工
在传统建筑工程中,其整体工程内容较为复杂,因而所要花费的成本相对较高,资源的需求量也极为庞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技术水平受限,进而导致很多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资源浪费的现象也越发严重。在新时代背景下,绿色施工已然成为我国主流的建筑模式,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作业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型管控,明确施工标准的同时进行责任规划,及时更新施工方式,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能够满足我国节能环保的战略需求,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1绿色施工管理概念
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现在乃至未来发展趋势,绿色施工管理工作不仅是施工项目,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想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但需要对理念内容进行优化,并采用更加先进的绿色建筑管理方法,减少因安全事故而造成的负面效应,从而有利于国内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1]。从某种角度来讲,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所涉及的影响范围相对庞大,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对建筑环保的管理的内涵中,掌握改造的意义,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城市的经济发展[2]。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安全防护处理,并对所涉及的转型因素加以分析,明确不同因素下的风险影响,制定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以此来满足绿色施工的各方面需求,这对于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而言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中绿色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
2.1管理模式因素
现如今,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关施工结构也逐渐呈现为复杂化、多样化,对绿色施工管理的压力施加也会随之提升。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想要确保绿色施工管理能够顺利开展,则需要及时进行工作模式的调整,选用较为先进的施工模式与管理手段,进而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若施工单位仍然选用传统的施工手段,以静态管理为主,会使得整个管理工作不具备精细化作用,不但会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受到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绿色施工的管理质量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3]。
2.2管理制度因素
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开展绿色工程管理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手段,以此来使得整个工程内容能够顺利开展。但是,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模式的多样性发展,很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在建筑质量与经济效益方面也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4]。不仅如此,管理制度的缺乏,也会使得整个建筑模式不具备绿色特性,施工过程中也很容易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进而严重危害着国民的生存空间与生命健康安全。
2.3管理人员因素
对于建筑行业来讲,人力资源的管理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直观的影响,如果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管理中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但会使得管理效率大幅度下降,所起到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5]。尤其是在开展绿色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人员的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综合素质的缺失、技能水平的不足、专业知识的匮乏,加上人员的工作状态并不积极,这些都会使得整个工程质量无法达到相关标准,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措施
3.1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针对管理理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维层面的转换,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要明确绿色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到有关建筑工程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升级,以此来完成管理理念的现代化建设,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减少风险因素的干扰,对于后续工作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从效果上来看,良好的管理观念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满足施工单位的经济建设需求[6]。
3.2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进行创新
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并结合相关标准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这一过程中,禁止直接套用其他企业所选用的管理手段,这样不仅在适应性方面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起到的效果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别。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在进行日常工作时,应当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其所具备管理技术应用水平能够达到预期标准,而后再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模式的调整,进而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需求[7]。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对整个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可以利用BIM技术开展可视化调整与动态化管理,依照实际情况完成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强化人力资源的管控力度,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满足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对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3要对建筑工程管理机构进行创新
有关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创新处理对于整个工程质量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在开展这方面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从两部分入手,详细情况如下:(1)施工单位应当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验证能力开展相应的岗位分配,确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因此达到有效提升,此外,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责任制度的规划与调整,明确管理任务,实现分工的同时,还能够对建筑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性与稳定性,同时也会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8]。(2)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当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合作的同时,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以提升,以此来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工作效率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9]。通过开展管理机构的创新与优化,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风险因素的干扰,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4绿色设计的方法
(1)模块化设计作为实现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措施,施工单位在开展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所选用的材料与设备进行性能方面的分析,根据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区域的划分,利用选择相应的工作内容实现方案上的调整与管控,以此来实现不同类型的工程要求。通过开展模块化的设计工作,不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方便后续进行维护工作,同时还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循环使用,以此来满足我国社会的节能环保战略需求。(2)循环设计循环设计是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回收设计,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时,便需要工作人员明确所选材料的可回收性,通过对回收的价值进行分析,运用信息技术对回收处理的组织进行工艺筛选,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实践应用角度来讲,循环设计的存在,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3)并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在开展绿色施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开展集成化管理,并通过并行的方式手段加以设计,在设计图纸中完善对整个施工周期的因素分解,对不同的施工环节进行集成化管理,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进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且满足用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在进行并行工程的建设工程中,需要施工单位选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层面的优化,加强信息采集与精准化控制,以此来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
5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就目前来看,有关绿色施工管理的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管理阶段,详细情况如下:
5.1组织管理
(1)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开展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建设需要完成绿色施工模式的调整,并依照相关标准开展管理制度的展开与应用,以此来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2)在进行组织管理时,要将项目经理作为绿色施工的主要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并由其进行绿色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监督工作人员的选定与应用,如果出现问题,则需要由项目经理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此来避免发生推卸责任的情况。
5.2规划管理
施工单位在开展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照相关标准完成有关绿色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根据相关内容完成组织设计与应用,通过审批后才能够开展后续的工作内容。(1)施工单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视程度,并依照相关标准进行计划内容的调整,明确救援预案的重要性,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对生态的保护,还可以对工作中的人身体的健康起到积极和有效的推动作用[10]。(2)在开展材料节约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工程安全与质量两方面入手,通过相关内容进行材料的优化工作,减少垃圾产量,并对废水废气进行高效处理,而在材料方面,则是以节能、可循环材料为主,确保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够因此得到有效提升。(3)在开展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依照水资源现状进行工程管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节水措施的制定。
5.3实施管理
(1)动态化的特性是实施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单位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材料的管理,完善工程验收的管理制度,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以此来确保整个绿色工程的施工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2)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依照实际内容完成绿色施工的宣传作业,并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此来确保绿色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5.4评价管理
在开展评价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依照实际情况完成评估作业,结合当前工程的特点情况,同时,通过对工程实施的细致的控制,保证了工程的后续工作和工程的质量。
5.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施工单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相关标准进行病害的防控,确保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不会受到不利影响。(2)对于人员安全而言,如何开展施工场地的布置是尤为重要的,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的工程中,要将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进行合理分割,并制定较为完善的卫生制度,设立相应的安全防护部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进行相应的管理,以此来避免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不利影响。
6结论
总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绿色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建设单位应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实施“绿色施工”的必要性,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维护生态的前提下,推动建设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单位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0):12-13.
[2]王新羽.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J].居舍,2021(28):140-141.
[3]陈成宝.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简述[J].冶金管理,2021(15):118-119.
[4]赵敏.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3):191-192.
[5]张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简述[J].房地产世界,2021(15):91-92.
[6]石林.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5):173-175.
[7]白俊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J].居业,2021(6):119-120.
[8]任禹州.探究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J].低碳世界,2021,11(3):127-128.
[9]黄和兴.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6):128-130.
【关键词】工程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作为建设工程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按照合同的规定实践顺利完工,涉及到整个工程的成本和工程各方的利益。通过施工进度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与执行,确定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实现,为提高施工质量和控制施工成本提供前提和保障。
一、施工进度管理的意义
施工进度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及质量。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比较复杂繁琐,进度目标的实现过程贯穿施工阶段始终,也是安排施工生产计划的主线,其他各项施工工作主要围绕施工进度展开,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才能对工程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施工进度过快,势必会影响工程各工序的衔接,进而导致工程进度拖延,直接影响到工期。施工进度太慢,则会对效益和工期带来影响。良好的施工进度管理可使工程的安全性提升,安全控制及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辨证统一,对安全、质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必然会有力的控制了工程的进度,加强工程进度管理。总之做好施工组织,正确执行进度计划,才能统筹协调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进度编制不合理
编制进度计划不合理,粗细不分,施工进度太粗略,会难以控制施工任务的展开,不易发现实际问题;施工进度太详细会为阻碍各施工工艺之间的自然搭接,使简单的事情人为的复杂化,不利于整体工程进度计划的衔接。没有很好的进度计划,施工企业很难指导自己的施工,无法在资源及成本上进行优化配置,阻碍了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2、人的因素
人是第一要素,是施工生产的组织者,决定着其他要素资源的合理调配。计划部门与实施者之间,业主与施工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工期说明不清楚或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单位不能及时作出决策,拖延了施工进度;对项目的特点与项目实现的条件认识不清。低估了项目的技术困难,对项目的交通、供水、供电问题不清楚,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在施工中,开发商、政府部门、业主等对工程项目提出新的要求或者限制,这使得工程管理者要及时作出新方案,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工期;各相关部门与施工队伍配合不利,施工单位对施工组织安排不利,工序衔接不合理、设备等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
3、资源因素
材料是工程实施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中,材料物资供应不及时,材料质量不合格、规格不配套、机械设备故障频出都会导致工期延误,影响施工进度。建筑工程施工生产若没有相应的资金保障,则无法保证施工人力、物力及时投入和各项施工资源的合理调配,影响到了工程进度的实施。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进度而言有着复杂、多变的特点。施工地质不良、施工环境恶劣、施工气候变幻无常都会对施工进度产生一定影响。
5、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体现在图纸技术和施工方案两个方面。一是对设计图纸的不熟悉,对设计意图不理解或错误理解,二是采取的施工技术方案不符合实际,三是运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尚未成熟;四是施工组织准备不充分,策划不细致,出现问题缺少应对之策,使施工过程受干扰较多,影响施工进度;五是对所用的规范、标准、图集、工艺不熟悉,无法有效指导施工。这都会影响了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加强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是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现就工程项目管理浅谈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的具体措施:
1、施工进度总体筹划
工程合同签订后,项目管理者应立即组织启动总体施工进度筹划。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依据,包括进度计划的编制,涉及建设工程投资、设备材料供应、施工场地布置、主要施工机械、劳动组合、各附属设施的施工、各施工安装单位的配合及建设项目投产的时间要求。
2、严格审核图纸
项目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要严格审核设计图纸,确保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准确性和明确性,掌握本项目工程整个施工工艺流程,再合理安排现场管理人员及相应施工人员,做到责任到人,当管到位。还要审核查找是否具有设计缺陷、遗漏和可能变更事宜,并对这些可能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其对施工进度的影响程度。确保具体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减少返工现象。
3、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
施工企业要选择高效的施工管理团队,施工企业要明确管理团队的职责范围,使其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保持高效运作,有效的控制管理施工进度。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团队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对出现问题频繁的工序进行改进和创新,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现场材料、机械的管理
为了工程进度顺利的进行,应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做好每道工序所需材料、构件、配件的采购,并做好材料的质量验收和入库环节,确保检验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规格型号及计量单位符合规定的要求。另外要严格控制好进场材料的数量和时间,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费用。现场各种施工机械都应有项目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检证明,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以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与安全。
5、合理编制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是进度管理的依据。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工程划分不同的分部工程,确定确定整个工程及各分项分部工程的开竣工日期、施工顺序及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每周、每月进度汇总调整总体进度计划,对各单项工程之间的施工关系加以必要的协调,及时调整施工工序及交叉作业,保证每个工艺流程的顺利衔接,保施工总体进度的合理进行。
6、强化施工进度管理意识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就要不断提高工作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问题会对施工的进度产生直接影响。加强材料设备方面的管理,做好施工材料统计,并及时补给施工材料,以免影响施工进度。加强施工项目的信息调查和管理,并认真进行分析、整理,列出控制的约束条件,为项目进度作好充分准备。正确处理好质量、成本与进度之间的关系,整体强化工程建设中施工进度的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进度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紧凑、合理、完善的进度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的最终是否盈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施工进度管理的因素很多,其管理过程遵循动态管理原理,对影响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我们应该认真落实施工进度管理措施,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加强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对提高相关企业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睿,张宇清,赵振宇.建设项目中的工期延误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经济,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