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商管理报考要求8篇

时间:2023-09-08 09:28: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商管理报考要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商管理报考要求

篇1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于昨天9点至17点在省政府网在线答复考生的个性提问。本报整理了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普遍问题,供读者参阅。

问:我是学社会工作的,我想请问可不可以报考文秘类和中文类?

答:不能报考省级机关文秘专业。市以下各级机关的职位能否报考,建议向当地人事部门或招考单位咨询。

问:旅游管理专业专科能报乡镇机关有经济管理专业要求的岗位吗?

答:可以。

问:桐庐县城管执法大队招心理学执法队员,请问本科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但有硕士学位和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可以报吗?

答:不能。

问:桐庐县地方税务局招考职位是财政税务,写着所需专业是财政学、税务、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能报吗?

答:财务管理不能报地税职位。

问:我是一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考生,现在从事多媒体教育工作方面,我能否报考舟山市普陀区工商局的计算机岗位?

答:详见省级公务员专业资格审查办法,如果你所学专业属于计算机大类,那就可以报考。

问:我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请问可以报考杭州市工商局及城区分局所属工商所招考的“工商行政管理1”这个职位吗?

答:工商行政管理职位的专业要求是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经济学三个专业。

问:我是学市场营销专业的,请问是否能报专业要求为工商管理的职位?

答:不能。

问:我的户口在平湖,能否报考海盐的公务员?

答:嘉兴五县二区户籍人员都可以报考。

问:我的户口是萧山农村的,今年下半年取得自考大专文凭,现毕业证在办理中,可以报考桐庐的乡镇公务员吗?

答:必须在2014年2月28日前取得毕业证书。

问:我是2014年宁波毕业生,户口落在宁波江东区的集体户口,现在回桐庐工作,我户口原籍是桐庐的,能报考桐庐的公务员吗?

答:不能。

问:我是成人高校毕业的,能报名吗?

答:国家承认学历的成教学历,必须在2014年2月28日前取得毕业证,按社会人员报考。

篇2

  面对财经类专业诱人的就业前景和高涨的报考热情,财经类专业究竟有哪些具体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哪里工作,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下面,我们将对财经类专业的报考和就业情况作一探讨,以期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可行性建议,在报考时作出理性选择。

  刺探财情:何谓财经类专业

人们常说的“财经类专业”是大家约定俗成对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统称,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生专业标准目录中并没有“财经类专业”。具体的专业主要涉及到经济学类专业,管理学类的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学类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有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新型专业。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10个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下设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和工商管理硕士五个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所对应的本科专业就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

  本科阶段理论经济学主要专业包括经济学,还可以加上经济学基地班,其他的则很少。应用经济学则包括大量的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国外称为公共经济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包括的本科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将财经类专业这么一划分就可以清楚地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而不会像有些高中毕业生说自己适合财经类专业那样笼统了,毕竟财经类专业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不同的侧重。具体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所囊括几十个专业(见下表),专业间存在相当大差异。

“钱”景展望:财经类专业

就业方向分析

  财经门类学科(即经济学和工商管理门类)包括了多个二级学科和更多的具体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根据近几年笔者针对财经类毕业生(含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以及对财经类院校的研究,了解到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证券业、咨询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等,当然也有自主创业或者在其他行业工作的。

  1、金融系统机构。主要是指银行与资产投资管理机构,各大银行和投资管理机构每年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国家政策性银行、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部分外资银行在华机构等。

  2、证券、信托和基金公司。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这类公司对于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考生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在本科毕业后报考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如今信托业重新崛起,对于财经类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新选择,有志于从事风险管理行业的考生不妨选择与此行业相关的专业。

  3、证券业公司。如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华夏证券、招商证券等。

  4、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等,本土知名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新华信、华夏基石、国通、佐佑等。

  5、媒体行业。一般而言,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可选择的媒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中,如证券时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等。

6、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和投资部门。上市公司的证券部、财务部也会招聘一些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具体工作因企业及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别。有的从事行业分析、市场行情分析的工作,有的则从事技术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新人了解公司、了解整个行业都是有益的,有助于新人成为本行业的资深人士。在上市公司里工作,薪酬待遇相当不错,公司一般还为新人提供发展平台,个人的发展前景也相当广阔。

7、高校、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所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收入也不低,能进入这些单位工作,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考生来说相当理想。但是,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学历要求非常高,现在本科毕业生很难进入这类单位,考生要做读研考博的准备。目前,研究生一般只能进入普通高校,但随着日后自身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发展空间会更为广阔。因此,在合适的时候考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求财有道:财经类专业报考点拨

由于财经类学生毕业后从事证券投资等银行、证券及保险相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要求该专业学生要具有良好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以及较强英语水平,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化工具从事专业工作。一般来说,对数字比较敏感,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更适合选择财经类专业。而且从事金融工作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投资风险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财经类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而且该专业毕业生进入外企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财经类专业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北京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招生简章中就明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英语水平。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此外,对于想报考财经类专业的高中生来说,不能只注重这个专业良好的就业势头,还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等因素,不能仅仅因为某一行业待遇高、行业热门,就盲目地将其作为自己的报考及就业目标。毕业生在择业时,应仔细权衡自身实力,同时还要对这个职业所具体从事的工作做初步了解,然后再慎重作出选择,这样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资料链接:财经类名称相近的

几个专业辨析

  金融学VS金融工程

  金融学: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推荐院校

  一本: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

  二本:山西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山东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

  金融工程: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经济、管理、数理工程及信息技术知识,掌握金融计算机、金融数学、金融英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公司理财、投资战略策划以及金融产品定价研究,能在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的应用型人才。

  推荐院校

  一本: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二本: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等。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VS财务管理VS工商管理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培养适合在财政、税务和政府其他经济部门、大型中外企业、社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实际业务以及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研究方向有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区域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研究。

  推荐院校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山东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河北财经大学、兰州商学院等。

  财务管理: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管理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管理和经济理论知识,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财务管理人才。

  推荐院校

  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兰州商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吉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

  工商管理: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专门人才。

  推荐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南昌大学、苏州大学、中南大学等。天津商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浙江财经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吉林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

  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财经类专业近年来一直被人们戏称为最有“钱”途的专业,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

  面对财经类专业诱人的就业前景和高涨的报考热情,财经类专业究竟有哪些具体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哪里工作,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下面,我们将对财经类专业的报考和就业情况作一探讨,以期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可行性建议,在报考时作出理性选择。

  刺探财情:何谓财经类专业

人们常说的“财经类专业”是大家约定俗成对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统称,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生专业标准目录中并没有“财经类专业”。具体的专业主要涉及到经济学类专业,管理学类的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学类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有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新型专业。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10个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下设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和工商管理硕士五个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所对应的本科专业就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

  本科阶段理论经济学主要专业包括经济学,还可以加上经济学基地班,其他的则很少。应用经济学则包括大量的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国外称为公共经济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包括的本科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将财经类专业这么一划分就可以清楚地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而不会像有些高中毕业生说自己适合财经类专业那样笼统了,毕竟财经类专业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不同的侧重。具体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所囊括几十个专业(见下表),专业间存在相当大差异。

“钱”景展望:财经类专业

就业方向分析

  财经门类学科(即经济学和工商管理门类)包括了多个二级学科和更多的具体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根据近几年笔者针对财经类毕业生(含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以及对财经类院校的研究,了解到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证券业、咨询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等,当然也有自主创业或者在其他行业工作的。

  1、金融系统机构。主要是指银行与资产投资管理机构,各大银行和投资管理机构每年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国家政策性银行、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部分外资银行在华机构等。

  2、证券、信托和基金公司。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这类公司对于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考生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在本科毕业后报考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如今信托业重新崛起,对于财经类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新选择,有志于从事风险管理行业的考生不妨选择与此行业相关的专业。

  3、证券业公司。如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华夏证券、招商证券等。

  4、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等,本土知名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新华信、华夏基石、国通、佐佑等。

  5、媒体行业。一般而言,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可选择的媒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中,如证券时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等。

6、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和投资部门。上市公司的证券部、财务部也会招聘一些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具体工作因企业及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别。有的从事行业分析、市场行情分析的工作,有的则从事技术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新人了解公司、了解整个行业都是有益的,有助于新人成为本行业的资深人士。在上市公司里工作,薪酬待遇相当不错,公司一般还为新人提供发展平台,个人的发展前景也相当广阔。

7、高校、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所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收入也不低,能进入这些单位工作,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考生来说相当理想。但是,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学历要求非常高,现在本科毕业生很难进入这类单位,考生要做读研考博的准备。目前,研究生一般只能进入普通高校,但随着日后自身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发展空间会更为广阔。因此,在合适的时候考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求财有道:财经类专业报考点拨

由于财经类学生毕业后从事证券投资等银行、证券及保险相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要求该专业学生要具有良好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以及较强英语水平,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化工具从事专业工作。一般来说,对数字比较敏感,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更适合选择财经类专业。而且从事金融工作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投资风险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篇3

工商管理可以报考的公务员岗位主要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各地国税局、海事局、邮政管理局、统计局等。具体以当年的招考公告为准。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篇4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跨世纪教育中亟待建设和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我国高校自7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工商管理教育以来,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工商管理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工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国企、民营经济、外资被彻底激活,企业总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对各种工商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也在激增。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本科院校1112所,其中一类本科院校313所,二类本科院校476所,三类本科院校323所,其中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达402所,占高校总数的36.2%,在校学生人数超过5万人。虽然每年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基本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人才市场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需要各类高校对本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并改革,探索一条既能发挥自身最大教学优势又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html/jianli/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含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即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3)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4)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

我国的一类大学本科、二类大学本科、三类大学本科所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

篇5

【关键词】面向就业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模式 学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19-02

近几年来,高校普遍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面对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底气不足的严峻形势,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传统专业,要站稳脚跟就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2011年,上海市教委通过已经毕业的学生对各个高校的一些专业进行了学生满意度调研,上海电力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满意度分值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这引起了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关注和深刻反思。因此,从学生需求出发,研究就业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实证方法,以期了解和把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状况。课题组对上海电力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率为80%;同时,分别对各个年级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访谈,每次访谈平均为30分钟,总计30人次。其次,在对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反馈信息统计分析的结果上,概括和发现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洞察和理解学生对就业的期待、诉求和价值观。最后,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现状与学生愿景的对比,提出面向就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思路和改革建议。

一 现有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从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反映,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

1.培养目标无法彰显特色和优势

上海电力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较高的管理素质和较强的创新精神,熟悉生产的基本流程和特点,了解企业管理及市场运行机制,掌握企业管理领域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或科研方面的工商管理学科专门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与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雷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不具备差异化就业竞争优势,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2.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创新

第一,课程设置。上海电力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行学分制,总课时达到3000个以上,学生普遍反映偏多。(从国外来看,美国和日本一般设置30门左右的课程、2000个左右的课时);对课程知识体系的衔接关系、学时分配结构进行梳理发现存在部分课程知识内容重叠,衔接关系不够紧密,逻辑关系不符合知识的递进性等矛盾。此外,学校选修课程的设置是根据教师资源而非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导致开设的选修课程过少,几乎等同于必修。

第二,教学方法。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大部分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封闭式的理论教学教给学生的只是纸上谈兵的功夫,学生普遍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也有部分课程教师尝试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互动性、启发性教学方法,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习惯了上课听讲、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的自主性不强,不适应互动式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或管理游戏,互动式教学的成效并不显著。

第三,教材选用。大部分工商管理教材从理论观点到案例分析都是借鉴和参照西方教科书,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经济体制的差异,学生对洋为中用的案例舶来品的理解也多是一知半解。另一方面,对我国企业的案例整理归纳工作还很缺乏,教师在授课过程难以使用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案例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影响教学效果。

第四,考核方法。在同质化培养目标的指引下,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也难免偏重知识和理论。目前,大部分工商管理课程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的结构式成绩评定方法。学生习惯平时懒散放松、期末抓紧突击,虽然有时也能取得较好的分数,但实际上对这门课程缺乏理解,更谈不上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指挥棒失灵。

3.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现有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社会调查、生产认识实习、大型作业、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由于时间短,资源少,难免使课程流于形式。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大型作业由于实验室硬件条件,师资力量有限等,两周的大型作业时间,学生真正能利用的时间也最多一周,许多学生流露出实践环节“蜻蜓点水,意犹未尽”的遗憾。

4.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在实际管理工作岗位的工作经历,在课堂教学中,以单一的讲授为主,由于教师自身对管理理论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刻,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而国外的工商管理教育大多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中兼职并搜集教学案例,也有政府和企业高管转行到大学任职的,这与国内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二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诉求

现有的研究文献都是从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两种角度,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亟需改革。而本文另辟蹊径,试图从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洞察学生对就业的期待和诉求,旨在从学生需求侧出发,研究就业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职业能力

在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领域要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践经验,提出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包括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较强的管理职业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86%的学生认为,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无法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管理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尤其是无法培养学生以科学思辨为依托的管理诊断和管理改善的核心职业能力。

2.择业价值观

在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也趋于理性和现实,不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80%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认为毕业后找工作,是否是管理类工作不重要,只要能胜任就行,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转到管理方向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缺乏工作经验和深层次管理思考的毕业生不可能胜任管理岗位的工作,因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向该专业的技术层面的管理学科倾斜,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3.职业生涯规划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本科学业完成后,面临着报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报考公务员、创业、直接找工作等多种职业生涯选择。在被调查对象中,49%的学生选择直接找工作。其余依次为20%的学生选择考研,在原来的专业方向继续深造;12%的同学选择考研,但是会调换专业;8%的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8%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2%的学生选择创业。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就业市场,因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三 面向就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解决现有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诉求,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包括就业导向型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拓展,以及“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目标定位

上海电力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该秉承学校“聚焦电力,体现电力特色”的办学思路。随着电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适应电力工程建设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厂网分离对公司理财、人力资源管理、电力营销人才的需求等,建议本专业目前的公司理财、涉外、人力资源管理调整为公司理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专业方向。依托电力行业和学校电力优势学科,围绕电力特色定位办学,使本专业具有区别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特色,努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特色求质量求发展。

2.课程体系创新

根据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以及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贡献度大小,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路为:第一,重新审视课程体系的衔接性与系统性。对内容相关度比较大的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鼓励开设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类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二,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单向的知识灌输型的传统授课方式和僵化的考核方式,努力探索双向、互动、能力提高型的教学方法和与之对应的动态考核方法。第三,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时效性优势,弥补现有工商管理教材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目前,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经济法等课程都建立了网上教学平台,并且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与交流。

3.实践教学拓展

为了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践教学拓展包括通识教育实践平台、学科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综合与社会实践平台和自主实践平台五部分内容。各个实践平台承担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实践手段,涵盖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包括课程实验、综合性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团队开发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内容。其中,自主实践平台主要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实验室的加速建设、设备和经费的投入、实习基地的积极创建,也为实践教学拓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4.师资队伍建设

面向就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更离不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软件保障。“双师型”师资是指教师既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工程师资质,又具备教师资格的双重领域专家。学校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培训和交流,将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尤其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的双向交流:一方面,聘请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到学校以授课,或讲座的形式传授行业、企业管理实践知识以及管理前沿;另一方面,派送教师到企业参观践习,教师既能学习管理经验,也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咨询与诊断,将管理理论转化或升华为专业应用能力。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就业,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必须在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前提下,改革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教学拓展,并且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期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兵、乔晶.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2(1)

[2]高向丽.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知识经济,2011(22)

[3]张德升、赵振民.以能力为核心的校内外互动培养模式探索—以潍坊学院的工商管理教育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2

篇6

论文摘要: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在于应该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重构的基础是深入理解“工商管理”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并使其具体化和实用化。”同时强调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检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的尺度。

几年前,大学本科招生时,工商管理专业较为抢手,考生报考踊跃,招生人数甚众。但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上的说辞较多。认为如果是搞具体工作他们不像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鉴于此,人们(包括教师和本专业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咋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适应市场需求”。仔细一想,或许还可商榷。如果用人单位只强调会计或营销的一技之长,这些学生何不原来就报考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难道就业市场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许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一个本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能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工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篇7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不再凭一张文凭,而要看他是否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用人单位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有胜任力的人才,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恰恰是当代大学生的薄弱环节。工商管理这类专业在行内被称为“具有普适性”的专业,几乎国内高校都“必设”了类似的专业。在高考报志愿过程中,该专业也是报考比较火热的专业。在报考火热的“光环”下,这些专业却潜伏着供大于求的危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失业人数连续三年居高,引起了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如何对该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改革,如何能让工商管理的毕业生适应社会的需求,是摆在众多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虽然一些学校通过培养复合型、宽口径人才等多种措施来迎合市场的需要,但是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和解决,培养的学生仍然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可是实践能力却非常缺乏,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缺乏胜任力。实践教学环节已经成为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所以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力度,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作用,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三本院校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本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只生力军。随着生源的逐渐减少,高等院校竞争的日益激烈,三本院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历史积淀、学生来源,也决定了当前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为主。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三本院校在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而我国的民办高校大多数是依托公办高等院校而建立起来的,大部分都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占据主要地位,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一些三本院校实训设备投资不足,即便是一些学校拥有较先进的实践教学软件、完备的实验室,但是利用率很低,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严重脱钩。这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得到有效训练,从而导致教学成果达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另外,三本院校存在普遍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社会阅历浅薄,实践经验匮乏。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教师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很多年轻的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认识,很多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太重没有时间参与时间进修。第三,三本院校普遍比较年轻,没能形成互信、共赢的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得不到应有的专业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应用。民办高等教育具有选择性、广泛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民办高校在办学模式、培养方式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空间等方面进行灵活的,柔性的调整,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要。

3三本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3.1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面向

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首先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立足市场、面向企业,优化专业基础,强化应用能力。以工商企业管理岗位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合理制定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搭建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性、可操作性,注重管理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3.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理论闭环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不应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而应该成为理论教学的依托和归宿。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实现从实践获得认识,将理论运用实践的闭环式教学模式。首先,在新生入学专业教育阶段和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就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实际企业和各个模拟实践环节中参观、考察,使得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培养并发掘他们对管理各个环节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热情。然后,将课程实验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根据课程特点安排实践形式。在每一学期,开设1~2门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操作或者到企业中参观、实习,及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开完所有专业课程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综合式的实习,通过集中实习,充分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3.3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活动投入

建立一些模拟实验室,通过沙盘或者软件来模拟企业的经营过程,足不出户便能体会到经营企业的乐趣,弥补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自身特点很难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不足。

3.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培养学生的胜任力,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理论知识的学习部等于掌握。只有真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会真正掌握该技能,真正学会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所以在大学期间,理论课程的传授,需要实践教学的加强和巩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互信、共赢的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学习知识的良好的环境。

篇8

(一)招生制度

近年来,各农林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影响生源质量,特别是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由于报名门槛较低以及在当今社会热门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研究生初试阶段的考试难以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初试内容主要靠死记硬背,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没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验出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入学考试过于强调英语成绩,这样很可能把一些具有创新思维但英语稍逊的学生拒之门外。复试环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多数高校复试内容和形式仍比较单一,不变的题型以及提问的偶然性难以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复试过程缺乏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因此难以达到选拔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生导师

在我国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上,许多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短,一般多为2年,最多为3年,并且上课时间占总时间比例比较大,并且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以前并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在读研究生期间也做不了多少科研工作,更不用说高质量、创新型科研项目了,这样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学生在潜意识上也存在松懈的消极态度,使一些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做到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型科研,这对于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整体质量,特别是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具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新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另外,研究生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激增,但是研究生导师相对不足,这样一个导师将会带几名学生,导师就不能很好的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

国内部分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

(1)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其综合性、交叉性较强,但在课程的设置上忽视了学科渗透以及文理交叉,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开设较少,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不足。

(3)许多高校开展工商管理学术交流严重不足,这样使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更全面的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型学习。因此,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缺少科学合理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农林类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科研实践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大量参与科研工作不仅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更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改善工商管理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注重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国内许多高校忽略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实验室建设,没有形成凝聚力强的科研团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科研钻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许多高校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类新兴产业缺少联系互动,不重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因此无法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科研实践,阻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五)学校环境

1.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等设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研究相当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老师授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高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研究的因素之一,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地了解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动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但目前,我国部分农林高校基础教育设施有待完善,工商管理学科开展的学术活动及讲座较少,以至于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视野狭小,因此,难以实现学科创新研究。

(六)科研课题经费

目前,部分农林高校科研课题经费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不仅能够强化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而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课题经费不足是个普遍现象。许多学校更加倾向于把较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短期内能看见成果的、或者是收益巨大的项目上去,比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而对见效慢,成果不显著的工商管理类研究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科研课题经费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打击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自身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传统思想的束缚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的模仿、循规蹈矩、思维守旧、不敢打破常规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其在学习及从事科研工作时不懂变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生源多样化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招,使得工商管理研究生生源也渐渐开始出现多样化倾向。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面向全社会各阶层,这样学生来自社会不同领域,基础不统一,层次不均匀,年龄跨度大,很难统一授课。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在学校外有工作,有的学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负担比较沉重,这样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商管理学科科研创新研究中去了,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机会。

(三)缺乏学术道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