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8: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化学物质质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化学教学质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19-01
化学是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含了初、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包含了化学在相关专业中的的应用,更大地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所以,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的几个策略,供大家参考。
1 创设优异的化学讲授情境,实现高效学习
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首先要设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总结创设情境的策略如下:
1.1应用化学史创设情境
在化学讲授历程中贯通化学史,可使讲授不仅局限于现成知识自身的动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以及动态变质,使学生学到成长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1.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生产、生活情境,不仅不会降低讲授质量,还会使讲堂讲授向学以致用的方向趋近,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铝的性子时,提出“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会有玄色斑点产生,这是为什么?”作为讲堂引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实现学习;在“铁以及铁的化合物”的讲授中,设计如许的问题”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黄,谁能知道原因吗?”引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思索,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1.3通过仿真软件,创设实验情境
充分应用好多媒体技巧,依据学科内容、课程特色、讲授环境等因素,创设声情并茂的实验情境,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忱。
比如,可以创立一个仿真化学实验室。.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漏斗、导管等这些真实实验室中的器具,在仿真实验室中应有尽有。学生可以自由的搭建实验仪器、削减药品,进行模拟实验。比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还原CuO,用NaOH中和滴定HCl溶液等实验。通过逼真的仿真实验,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提高学习的效果。
2 精心组织教学,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3 指导学习方法,掌握记忆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思考与总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寻找记忆规律,将复杂的化学知识尽量简化,突出重点、难点,达到触类旁通、掌握重点的目的。
3.1知识组块化记忆策略
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所有正常的成人而言,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个组块。而根据个人的经验和认知,使记忆材料中孤立的事物组合形成更大组块的思维操作过程称为“组块化”。这是记忆活动中最一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转换记忆单元,使人脑中较小的记忆材料结合成较大的记忆单元,从而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将庞杂的化学知识进行组块化,再通过联想和扩充掌握知识,不仅能够增加大脑的记忆量,更能提高记忆的效果。例如,学习电解质概念时,让学生抓住“或”、“化合物”两个关键字词来记忆电解质的概念,就容易把握实质。“化合物”表明只有化合物才可能是电解质,由此可知单质和混合物都不在电解质之列;“或”则表示对化合物而言,无论其熔融态还是水溶液,只要两种状态下有一个满足条件能够导电,该化合物即属于电解质。
化学基本概念的语言描述是概念本质的抽象概括,任何一个成熟概念的定义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锤炼的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找准并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进行适当的分析论证、比较对照、综合推理,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顺利完成概念的教学。抓关键词法就是中职化学基本概念学习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知识组块化记忆策略,普遍适合于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2对比记忆策略
化学有不少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电解池与原电池、电离与电解、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加成反应、硝酸的酯化和硝化反应等。为了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就要加强不同概念之间的对比分析,弄清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点和相同点,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使输入的信息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从而让记忆变得容易起来。例如,认识原子核涉及三个概念:元素、核素和同位素,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是难点,学生对这三个概念易混淆。在学习完原子结构表示方法后,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尝试着用原子结构表示方法画出,引出氢的三种原子表示法,再通过层层设疑形式,理清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文科生和理科生基础不同,生物化学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因此,学校主要采取小班式教学。将文科生放在一个班,教师可以放慢进度,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高中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后续授课内容,然而目前大学生物化学课普遍存在内容多但课时少的矛盾,使一些教师不注重教法探讨和学法研究,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讲授法为主,实施灌注式、填鸭式教学策略[5]。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教学内容方法区别不大,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教学效果差,学生短时间无法掌握,学习难度大,每次上课感觉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没有信心学好生物化学,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积极开展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生物化学教师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2生物化学教学策略的改进
2.1帮助学生陪养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锦句可以得到启示,做好一件事,态度是关键、兴趣是动力、信心必不可少。要想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这三要素同样不可或缺。首先,学生要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是引发学生习兴趣、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的重要开端,第一节课学生好奇心都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有效引导,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利用网络开拓生物化学知识领域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利用课间播放一些生物化学的影视资料,学生可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观看生物化学相关视频。另外,学生可利用图书馆资料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生物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7]。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物质代谢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涉及多步化学反应以及多种酶,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易忘,若仅用化学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来讲解内容难免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呢?首先,概述三大物质代谢,其次章分节详细讲解,最后总结三大物质之间的代谢联系。整个教学采取总-分-总的教学策略,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例如:讲解糖代谢时可结合学生体内1d的糖代谢变化分析,掌握血糖的三大来源四大去路。讲解三大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以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肥胖患者、三高人群为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趣事、临床实例、日常生活实例等,来增加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9]。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理论告诉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并努力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每位学生增强自信心,引导文科生从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文科生的接受能力,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授课,精选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切不可“满堂灌”。另外,通过情感教育激励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0]。
2.2布置课前预习,提高教学质量,考察学习效果
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资料及熟悉一些专有名词,不求深入,初步做到课前心里有底,这样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堂上,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这一章,涉及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戊糖、磷酸等名词术语和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学生通过多读多查,熟悉定义,理顺关系,那么听课过程中会很轻松,克服了生物化学教学课时少但内容多的矛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授课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化学的主线[11]。教学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将该内容布置为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求熟悉和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需注重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讲授。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授课,多媒体教学既能将抽象的内容、复杂的代谢过程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动画、视频等元素又能增加生物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缩短教师板书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DNA的复制过程时可通过动画短片,生动地展现各种酶、引物、底物及其他蛋白质因子的动态变化,从而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多媒体在当代教学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手段有一定的缺点,使用不当反而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一定要在幻灯片制作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掌握技巧,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将多媒体与板书、教材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12-13]。生物化学教学方式种类繁多,如讲解式、引导式、启发式、举例式、探究式等[14]。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章节灵活选用,一堂高质量的生物化学课往往运用了多种教学法。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大多需要理解识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不要“死记”,而要“巧记”。利用谐音、顺口溜、小诗歌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15]。例如可以利用谐音:“假设来借一两本书”,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即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另外以理解为基础才能记得牢记得准。文科生大多具有思维活跃、理解力强、擅长记忆等优点,因此,利用文科生的长处,方法得当,肯下功夫,相信每个文科生都能学好生物化学。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教师可通过课间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实践表明,课堂提问可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开设讨论课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课后,布置作业,督促学生巩固已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邮件、QQ、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相互讨论,共同学习[16]。
3结束语
1.由于新课改后采用学分制,增加了微机、体育等科目的学分,因此相应增加了微机、体育的课时,且高一就开设了生物学科,这些原因使化学、物理、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课时都相应减少,不少学科存在课时紧张的情况。那么化学科的具体情况如何?目前化学科的课时为每周3节,再加上每学期的节假日和月考等所用的时间,真正用于上新课的课时每周实际上不到3节课时。另外,新课改后高中化学课本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激发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时间角度看,这些活动是需要时间的,要求老师有更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指导技巧,使学生迅速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否则,耗费的时间更多。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减少了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利用,这种情况在基础弱的班级表现更突出。简言之,新课改后化学科课时变少了。
2.教材的变化:新课改后,化学必修部分由旧教材的高一高二两本必修教材,变成了现在高一上下两学期对应的两本必修教材,新课改后内容精简了,课时充裕了。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新教材的知识点与旧教材相比变化不大,只是在难度上有所降低,由于知识面广,有时不得不花些时间给学生讲解。另外,课改后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提早,教学任务并不轻松。
3.课改后面临的问题:实行新课改一年多以来,从实际教学情况,再参照以往教学经验,以及同行间的相互交流来看,老师们普遍认为高一化学科的课时偏少。有时为了达到月(段)考要求的进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先讲授课本内容,而缺少相应练习的讲评(即使一些基础比较好、进度相对较快的班级也是如此)。结果由于练习次数不够,导致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如何在现有教学时间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标准处理好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关系,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面临并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课改后,课程设置短期内不会有变化,只能在现有课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活动者,要在现有课时基础上化解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特别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处理好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关系,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按教材内容上课,不在课堂上随意补充知识点。课改后,新教材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旧教材里的一些与生活联系少的知识去掉了。如在有机化学中,新教材只学生活容易接触到的乙醇和乙酸,去掉了生活中不容易接触的乙醛,并省略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而旧教材中则要求学习乙醇、乙醛和乙酸,并强调三者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种变化让部分老师认为新教材没有原来旧教材的思路好,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补充了这个知识点,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另外一个导致老师在教学中不得不补充一些知识点的原因是:课改后所用的练习资料与新教材不够匹配,有部分习题用到的知识点出自旧教材或高二选修教材,在高一新教材中没有涉及。)其实,这是对新教材还不够了解,这些知识点不是没有而是放到了后面的选修教材里,让学生在高二文理分科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高一阶段没有必要补充知识点。在与清华附中的化学老师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是说按教材上课,一般不补充教材没有的知识点。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
2.课前精心备课,对于哪些知识要精简,节省时间,哪些要精讲,加深学生理解,要有充分准备,课堂上有的放矢,通过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按照知识的不同分类,教材涉及的知识点通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并强化记忆即可获得,这一类知识一般可以精简。对于这类知识,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快速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并简单罗列即可,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强化记忆。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时,通过阅读课本,要求学生快速找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知识。快速查找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节省时间。另一类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再加以对比、分析、总结等思维过程才能获得的知识,这一类知识在获取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及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类知识特别是一些重点知识在课堂中要积极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精讲精练(在新课改的化学教材里这类探究比较多,几乎每一节都有,因此要有选择性)。例如,在学习化学能和电能时,探究锌铜原电池,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电路中的电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得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另外,一些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3.与以往相比,教师要有更高超的课堂管理技巧。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大大增加,如探究活动、思考与交流等活动,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又把握好课堂秩序,随时提示、调整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否则,部分学生就会浑水摸鱼,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例如,在探究甲烷鱼氯气取代反应时,学生能观察到现象: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有油状液滴生成、液面上升、有白雾出现等现象。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致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老师要给他们一些提示。如试管内什么气体有颜色,颜色深浅与什么有关等,最后使学生明白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是因为氯气参与反应,导致氯气浓度下降,所以颜色变浅。
1)老师的原因老师的想法是希望能够将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学生,但是却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懂得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段.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着重强调的是理论和分数,轻视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的积累.
2)学生的原因高中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易受外界环境所影响.不少高中生因迷恋上网、谈恋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加上高中物理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就放弃了物理学科的学习.还有些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存在偏差,总是一味的记公式、套题型、背课本和例题,缺少了对知识的重吸收和理解.
3)物理学科本身的原因当前我国高中的物理教学普遍都存在着硬件不足的问题,不少地方实验室设施奇缺,材料都未必配备齐全.有一些比较抽象和细微的实验在高中根本无法完成,这也导致了高中的物理知识教学难以理解,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
l)从老师着手高中物理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能一味的填鸭式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主动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高中物理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讲解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章节?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鸽力,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2)从学生的角度着手高中时期的学生身心都处于发展的即将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高中生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培养爱学习、主动学习和认真学习的习惯.
3)从物理学科的角度着手高中物理的考试和教学要重视实验,学校要加大投人,配备一些实验室资源,增加实验室内容.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创新实验
1.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物理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下面我结合多年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
2.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创新实验,下面对如何开展好这三类实验谈谈看法。
2.1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操作示范表演的实验,在操作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除基本操作和得出理论外,在演示实验中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演示实验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实验操作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加深印象。
例如:用玩具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在空气中、水中的传播光路不明显,讨论解决方案,在空气中显示光路可以借助粉笔灰、蚊香等,在水中可以加少许牛奶、肥皂液等。
(2)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利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最基本的手段,辅以多媒体课件、动画则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明显的现象,直观地感悟到变化的规律,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通过Flas演示能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过程,从而得出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的规律,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特殊点成像的规律。学生加深了认识,理解更透彻。
(3)注意实验的整体效应
在许多实验中,实验分散、脱节,让学生思维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实验的整体效应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在“功的原理”一节教学中,把杠杆、动滑轮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并用红纸条标好刻度,然后演示用它们提起重物的情况。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又便于学生了解用杠杆、动滑轮做功的共同点,总结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的原理,这样排除了分散实验对学生思维的干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每一个数据。如有误差,教师应实事求是地指出或说明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对学生实验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现象时,就明确提出以下观察目标:水开始加热杯底和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怎样变化?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又怎样变化?水沸腾时温度将怎样变化?将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是否沸腾?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秩序地观察,避免观察时手忙脚乱。由于温度计本身制造和环境气压的关系,水的实际沸点不一定是100℃,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分析、评估实验数据。
2.2分组实验教学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学生分组活动,另一类是利用整节课在实验室进行的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与演示实验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有亲自探究和体验的过程,因此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实验的观察一点不能马虎。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只有深入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若不认真,仔细观察,就无法总结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更无法由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和对观察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2)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统一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设计实验,这样达到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获得情感体验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时,让学生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应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更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3)发挥实验后反思的作用
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实验后的反思也很重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深化、完善实验起着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
3.创新实验教学
创新实验主要是以拓宽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旨的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例如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自制水果电池等。这类实验器材大多来自于生活或学习用品,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但是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学生交流展示课外小实验的环节,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另一类是教师自行设计的辅助教学的课内补充实验。例如用纸、塑料薄膜自制小孔成像实验器材、自制水透镜等。还可以将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学生实际操作,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教学。再如,用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实验的内容。这些实验会带给学生新鲜感,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这类实验器材的选取一般要求常见和简单、构思巧妙、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直接揭示问题和规律。
教师指导这类实验时既不可让学生过多碰壁,又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创造性,引导学生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地分析思考从而获得成功,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要有效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多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才会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炳.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物理分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方法:挑选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只接受一般的临床生化质量控制检验,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过程。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大小。
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科学的质量控制下的生化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检验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科学严格的生物化学质量控制是必要的且意义重大。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46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70-02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新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也随之出现,人们对于检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检验结果的科学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一定要达到相关标准,这样才能够提高医师诊断疾病的准确性,因此研究临床生物化学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生物化学的质量控制涉及到生物化学检验整个过程的每一步,例如样品的质量管理控制等[1],某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导致整个结果不可信,甚至还能够导致重大医疗事故。我院对62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探讨临床生物化学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患者62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身体状况、性别、年龄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对照组患者只接受一般的临床生化质量控制检验,实验组患者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控制要从检测设备、试剂、样本采取过程、检验方法及检测系统的质量管理等相关方面入手,都按标准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1.2实验方法。
1.2.1患者的质量控制。检测的样品是患者,因此患者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患者是否空腹、、采集时间、运动及药物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精确性,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除了特殊原因外,一般要在检查前12h禁食,以便空腹采血。患者将对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布造成影响,因此一般对于采集血液的患者站立时间不应该超过5min[2]。采集理想的时间是在早晨7∶00到8∶00。患者应该避免剧烈的运动,让其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一般主张血样采取前24h避免剧烈运动。对于血样采集患者,还应该注意药物对采集造成的影响。对照组的患者只嘱咐其空腹,实验组的患者按照以上要求由医师严格管理。
1.2.2血样标本采集和处理。对照组直接进行标本的采集,对于患者不进行前处理和检测;实验组则需要先检测其血糖、血压等相关指标,确保患者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对于实验组的血样标本采集时间定位早上7点45分;采集血液过程中使用的止血带时间不超过1min;还要正确使用抗凝剂(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等)且还要注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还要特别注意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以免造成溶血。
1.2.3样本的保存与运送。采血以后,应把运输和储存时间降到最少,时间耽搁得越少,检验结果精确性与准确性就越高。因为标本保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例如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气体扩散等,这些都时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3]。如果保存时间超过30min,应该把标本置于冰水混合物中保存,使其温度在15min内降至0摄氏度,但是保存时间不能超过2h。因为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以造成血液成分的改变。另外,还要注意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达到标本的包装要求、温度标准极其处理规定标准等,以便确保标本成分的稳定性。
1.2.4样品的检测。用来检测标本的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要符合检测的标准,仪器检测前要对仪器做全面的检查,纠正仪器。检测时,试剂等都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检验工作人员在接受标本时,要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不合格的标本,要退回重新采集,保证标本质量。这样才能够使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1.3统计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Mann-Whitney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身体状况、性别、年龄进行检验。对组内数据运用t检验,组间数据运用方差分析。
2结果
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显著异常或与临床不符的为15例,实验组结果显著异常的为3例,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可靠性要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标本时效性、重现性实验组较对照组更强,误差率更小,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临床生物化学的质量控制更优。
3讨论
可靠的生化检验结果依赖于生物化学的质量控制,若质量控制不到位,检验精确性与可靠性都会受到严重质疑[4]。因此生化检验质量控制要靠患者与医护检测全力配合,共同努力,双方要及时交流沟通信息,这样才能够是质量控制更加容易,检测进展更加顺利。质量控制还要从样本的采集过程、检测过程、设备及其检测药物等相关方面入手,控制好每一个环节。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准确率较对照组高出38.71%,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韩靖云,张秀珍.不合格采样及送检导致生化指标波动原因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2):113-114
[2]曾祝伦,李兴禄.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3):370-372
[关键词]舞蹈教学;课堂情境;创境型导课;教学质量
认知心理学家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首,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很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二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创境型导课”方式运用于导课环节。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相互了解和支持。虽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但教师仍然主导着课堂教学进度和方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和谐的教学环境令整个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师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都不约而同地期盼下一节课到来。
(一)教师要热爱、尊重自己的学生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不是简单靠装修舞蹈教室实现的,而是要在课堂上创造和谐的气氛,具体来讲,是指在课堂上创造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并尊重学生,学生才可能会热爱并尊重教师。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学生接受能力差或身体条件差而怠慢他。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懂得尊重学生,通过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会令学生在舞蹈课堂上感到压抑,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学生会缺乏自信,逐渐对舞蹈学科失去兴趣,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
人的言谈举止会随着情绪而发生变化,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坏情绪,较容易产生不当言行而伤害学生,严重的会打击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保持良好情绪。教师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如果是学生所熟悉教师,学生还会了解这是该教师暂时的行为而谅解他,如果是学生陌生的教师,该教师的这些行为会令学生丧失对他的信心,也会让他们对该教师所承担的舞蹈课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保持良好情绪,不可因为坏情绪影响教学环境、氛围和学生的情绪。教师的良好情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正常的教学秩序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并有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讲规矩方能成方圆”,教师应在授课初期,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让学生接受其中所制定的规矩。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只需一个手势或指令就能控制住整个课堂,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完成,良好教学秩序最终有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导课环节采用“创境型导课”的方式
(一)导课环节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学过程由三部分组成:导课、新课内容的展开、结课。在教学过程中,导课环节是很重要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处理好导课环节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若教师能在该环节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这节课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为例,分析“创境型导课”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二)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上应用
“创境型导课”导课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数不胜数,其中舞蹈教学常用的有温故而知新的“温故型导课”,教师用激情的舞蹈示范引起学生内心共鸣的“激情型导课”,教师精心设计调动学生思维和主动探究兴趣的“设疑型导课”,还有设计课堂内容的情节或环境的“创境型导课”等。“创境型导课”就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追求。笔者以实例分析“创境型导课”在舞蹈教学导课环节中的应用。
1.实例一:在讲授新风格的舞蹈课中采用“创境型导课”在一次学习新的舞蹈风格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创境型导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蒙古族舞蹈,笔者在导课环节中采用音乐、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笔者准备了一段具有浓郁蒙古民族特色的音乐和一段蒙古族大草原人们生活的视频,将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播放,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草原风光。学生在聆听音乐、观看视频的时候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进了草原,正惬意地享受蒙古人的生活状态,学习蒙古族民族的人文知识和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当学生完全走进这种意境之中,积累了丰富情感的时候,笔者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示范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手位、基本步伐等,要求学生模仿,学生一一模仿并自觉地反复练习。通过本次课堂实践总结:在讲授新风格的舞蹈课中,采用“创境型导课”的方式可以获得比采用其他导课方式理想的教学效果。
2.实例二:在讲授蒙古族舞蹈组合柔臂动作时采用“创境型导课”
(1)采用“创境型导课”方式之前的教学效果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直接讲授新内容,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多次强调柔臂动作需要手臂关节连贯传导,运动顺序:大臂—手肘—小臂—手腕—掌关节等循环运动。尽管笔者反复讲授和示范,但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手臂还是不能灵活地完成动作,在柔臂动作上,大臂、手肘、小臂、手腕、掌关节都没有连贯动作。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耗时长,而且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没兴趣。
(2)采用“创境型导课”方式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尝试采用“创境型导课”的方式。在导课环节安排了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抛气球。这个游戏根据柔臂动作特点设计,能充分练习手臂的连贯动作。上课前,笔者准备了若干个气球做游戏材料。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用手臂将气球托起前进,这个过程中气球不能落地,不能用手掌和肩膀接触气球。这就给学生出了道难题,如果手臂的几个关节不能灵活连贯地运动,气球马上会掉下来。学生对这个环节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开始研究如何让气球不落地。同时,笔者播放适合蒙古族舞蹈柔臂动作的音乐做背景,让学生体验柔臂动作的要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学生对柔臂动作的掌握有了进步,笔者改放蒙古族舞蹈音乐做背景音乐,带领学生练习柔臂动作。事实证明,采用“创境型导课”方式的教学效果比直接进入新课的教学效果要好,这再次证明了舞蹈课程中设计好导课环节的重要性,也证明了采用“创境型导课”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创境型导课”的特点在于内容可变性强,它可以紧密结合舞蹈教学的内容设计情节或环境,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调动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创造出一个“尽在其中”的意境,为课堂的下一环节做了铺垫,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深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巧妙地运用了“创境型导课”方式的教学过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最理想,在今后会更注重提升创设课堂情境的水平来提高舞蹈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朱智平.舞蹈教学情境化研究[J].大众文艺(教育理论),2012(20).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摘要】 目的测定金花茶、毛瓣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四季金花茶、薄叶金花茶不同植物部位中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其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①金花茶花蕾醇提物:21.30%、6.56%(0.34%)、21.76%;叶子醇提物:43.24%、3.95%(1.57%)、0.93%;叶子水提物:9.91%、6.69%(1.34%)、5.19%;种子醇提物:13.53%、5.88%(0.83%)、6.85%。②毛瓣金花茶叶子醇提物:43.49%、6.79%(1.65%)、1.54%。③ 凹脉金花茶叶子醇提物:36.29%、13.19%(5.33%)、1.12%;种子醇提物:20.58%、5.29%(0.14%)、0.33%。④四季金花茶叶子醇提物:35.90%、7.01%(0.47%)、0.78%。⑤薄叶金花茶叶子醇提物:30.08%、7.57%(0.19%),0.82%。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以上3种物质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和回收率都较理想。
【关键词】 金花茶组植物 总皂苷 总多酚(鞣质) 总黄酮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otal saponin, total polyphenol (tannin)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Section Chrysantha Chang. MethodsTheir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ResultsThe contents of total saponin,total polyphenol ( tannin) and total flavonoids were:①21.30%,6.56%(0.34%),21.76%; 43.24%,3.95%(1.57%),0.93%; 9.91%,6.69%(1.34%),5.19%; 13.53%,5.88%(0.83%),6.85%;②43.49%,6.79%(1.65%),1.54%;③36.29%,13.19%(5.33%),1.12%; 20.58%,5.29%(0.14%),0.33%;④35.90%,7.01%(0.47%),0.78%;⑤30.08%,7.57%(0.19%),0.82%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method is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to determine the three substances, and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the recovery are fairly good.
Key words:Section Chrysantha Chang; Total saponin; Total polyphenol(tannin); Total flavonoids
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广西首次发现黄色山茶属植物——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 (Hu)Tuyama,震惊世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并命名的黄花山茶属植物已达32种5变种,1998年张宏光教授将其归类为金花茶组。其中除越南与广西接壤的北部有3种,云南、贵州、四川各有1种外,其余26种、5变种均产于我国广西南部和西南部的亚热带南缘和热带北缘地区。90%分布于中国,80%分布于广西,说明中国是金花茶组植物的特产国,而广西是金花茶组的特产区。
但因为金花茶组植物发现较晚,加之分类上争议时间较长,所以尽管在园林、花卉界轰动较大,亦被国家列为珍稀保护植物,但对它的现代研究甚少。本文以皂苷、多酚、黄酮类成分为指标,对其中产量大、资源较丰富的5种金花茶组植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Unico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Laborata 4000 型旋转蒸发仪( Heidolph 公司) ;BP210S 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Sartorius 公司) ; Jasco v﹣256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JASCO 日本分光株式会社) 。
1.2 试药5种金华茶组植物均采集于广西(由广西林科院梁盛业鉴定,标本现存于大连大学药物研究所);对照品由本实验室提供; 芦丁(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纯度98 %) ; 齐墩果酸(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107092200304 , 纯度98 %以上) ; 没食子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 1205632200412 , 纯度99.1 %) ;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总皂苷的含量测定[1]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干燥至恒重的齐墩果酸对照品25 mg , 置50 ml 容量瓶中, 加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0.5 mg·ml- 1的对照品溶液, 备用。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金花茶组植物提取物的干浸膏A(g), 置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甲醇, 溶解并稀释到刻度, 摇匀, 得B(mg·ml- 1)的溶液, 备用。
2.1.3 测定波长的选择齐墩果酸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后,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 波长400~800 nm 区间扫描。均在551 nm 处有最大吸收, 因此选择551 nm为测定波长, 测得的结果以齐墩果酸为基准计算总皂苷的含量。
2.1.4 线性关系考察精确吸取齐墩果酸标准溶液0.0,0.05,0.10,0.15,0.20 和0.25 ml 分置于具塞试管中,挥去甲醇, 精密加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新鲜配制)0.2 ml, 高氯酸0.8 ml , 摇匀, 于60 ℃水浴中加热15 min后, 置冰浴中冷却。加冰醋酸5 ml, 摇匀, 立即在551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 同时以试剂空白作参照。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 体积V(ml )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A=2.252V-0.0066(R2=0.999 4)。
2.1.5 重复性实验精确吸取C(ml)的供试品溶液, 置于具塞试管中, 挥去甲醇, 照标准曲线项下的方法操作, 平行做5 次实验, 测定吸光度A, 代入回归方程, 计算总皂苷的含量。A,B,C的数据见表1。结果见表2。表1 金花茶总皂苷的实验数据表2 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
2.2 多元酚及鞣质的含量测定[2,3]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干燥至恒重的没食子酸对照品10 mg , 置100 ml 棕色容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到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25 ml , 置100 ml 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浓度为0.025 mg·ml- 1 的对照品溶液, 备用。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金花茶组植物提取物的干浸膏 D(g), 置250 ml 容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过滤, 弃去初滤液50 ml , 精密量取100 ml , 置500 ml 棕色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得 E(mg·ml- 1)的供试品溶液Ⅰ;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Ⅰ100 ml , 加至已盛有2.4 g 干酪素的500 ml 具塞锥形瓶中, 密塞, 置30 ℃水浴中保温1 h , 时时振摇, 取出,放冷, 摇匀, 滤过, 弃去初滤液, 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Ⅱ, 备用。
2.2.3 测定波长的选择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经磷钼钨酸-碳酸钠显色后,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波长400~1 000 nm 区间扫描。均在754 nm 处有最大吸收,因此选择754 nm 为测定波长, 测得的结果以没食子酸为基准计算总酚和鞣质的含量。
2.2.4 线性关系考察精确吸取没食子酸标准溶液0 ,0.5,1.0,1.5,2.0 和2.5 ml 分别置10 ml 棕色容量瓶中, 各加水至5 ml , 再分别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 ml , 用29% Na2CO3 溶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 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 30 min 后, 在754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 体积V(ml)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A=0.353 2V-0.029 2(R2=0.999 1)。
2.2.5 重复性实验精确吸取F(ml)的供试品溶液Ⅰ和Ⅱ,分别置于10 ml 的棕色容量瓶中, 照标准曲线项下的方法操作, 同法测定吸收值, 各平行测定5 次, 在754 nm 处测定吸光度A, 代入回归方程, 计算总酚和鞣质的含量。D,E,F的数据见表3。结果见表4。
2.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4,5]
2.3.1 方法一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经NaNO2-AlCl3显色后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以400 nm为测定波长进行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对照品20 m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并稀释到刻度,摇匀,得浓度为0.2 mg/ml的对照品溶液,备用。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金花茶组植物提取物的干浸膏 G(g), 置100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 H(mg·ml- 1)的溶液, 备用。表3 金花茶总酚和鞣质的实验数据表4 总酚和鞣质含量测定结果测定波长的选择: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NaNO2- AlCl3 显色后,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上, 波长200~600 nm 区间扫描。均在400 nm 处有最大吸收, 因此选择400 nm 为测定波长。测得的结果以对照品为基准计算总黄酮的含量。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0.00,0.30,0.60,0.90,1.20,1.50 ml,各加甲醇至4.0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aNO2溶液0.3 ml,摇匀,室温放置6 min,再加10% AlCl3溶液0.3 ml,摇匀,室温放置10 min,在40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同时以试剂空白做参比。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m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A=15.065C+0.002 6,R2=0.999 9 线性范围:0.013~0.065 2 mg/ml。
重复性实验:精确吸取 I(ml) 的供试品溶液, 置于试管中, 加入甲醇至4.0 ml , 按照标准曲线项下的方法操作, 测定吸光度, 平行做5次实验, 代入回归方程, 计算总黄酮的含量。G 、H 、I的数据见表5。结果见表6。表5 金花茶总黄酮的实验数据表6 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2.3.2 方法二芦丁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经NaNO2-Al(NO3)3-NaOH显色后,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以500 nm为测定波长进行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20 mg, 置100 ml 容量瓶中, 加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浓度为0.2 mg·ml- 1 的对照品溶液, 备用。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金花茶组植物提取物的干浸膏J(g), 置100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K(mg·ml- 1)的溶液, 备用。
测定波长的选择:芦丁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NaNO2-Al(NO3)3-NaOH 显色后,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上, 波长200~600 nm 区间扫描。均在500 nm 处有最大吸收, 因此选择500 nm 为测定波长。测得的结果以芦丁为基准计算总黄酮的含量。
线性关系考察:精确吸取芦丁对照品溶液0,0.3,0.6,0.9,1.2和1.5 ml 分置于试管中, 各加甲醇至2.0 ml , 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aNO2 溶液0.25,摇匀, 室温放置5 min再加10% Al(NO3)3 溶液0.25 ml , 摇匀, 室温放置5 min , 再加质量分数为4 %的NaOH 2.0 ml , 摇匀, 室温放置15 min, 在500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 同时以试剂空白做参比。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体积V(ml)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A=0.552 7V-0.010 8(R2=0.999 9)。
重复性实验:精确吸取1.0 ml 的供试品溶液, 置于试管中, 加入甲醇至2.0 ml , 按照标准曲线项下的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 平行做5次实验, 代入回归方程, 计算总黄酮的含量。J,K,L的数据见表7。结果见表8。表7 金花茶总黄酮的实验数据表8 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经大量的文献调研表明,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是比较成熟的方法,此方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且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结果可靠,故选择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花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
3.2 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皂苷的分析测定有多种方法,如沉淀法、溶血指数法、层析法等,沉淀法测定往往易带进杂质或导致皂苷变质;层析法一般可以分离出总皂苷,但对总含量测定不适,误差大,成本高,而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灵敏,属于经典、成熟的方法,我们选择了与金花茶皂苷类成分基本母核结构接近的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皂苷的含量。
3.3 鞣质测定方法的选择鞣质的经典含量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如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等。以前最常用的有皮粉法、高锰酸钾法、络合定量法。2005年版以前的《中国药典》Ⅰ部[2]鞣质含量测定法一直沿用皮粉法。但是其缺点是耗用样品多,测定时间长,且没有选择性,测定结果偏高,而且皮粉用量很大,而200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鞣质测定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稳定性好,干酪素的吸附作用具有专属性,其方法操作简便,用时短,且重复性和回收率都较理想。
参考文献
[1] 高声传,郭 涛,夏维杰,等.比色法测定酸枣仁提取物中总皂苷的含量[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1):1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57,附录63.
[3] 王 坤,鲁 静.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药事,2004,18(6):361.
[4] 欧敏锐,许小平,邓燚杰,等.福建产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提取与含量测定[J].海峡药学,2004,1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