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校园智慧课堂8篇

时间:2023-09-08 09:28: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校园智慧课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智慧课堂

篇1

丰师附小始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跨学段、跨学科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记录、评价和管理,打造智慧课堂,建设数字校园

智慧课堂。我校2002年就将数字表决终端EZclick引入课堂。这种数字化教学模式及时、清晰地展现了学生的学习轨迹,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从而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出整体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反馈调控。但它仅是数字终端,并不能形成一对一式的教学。自2012年3月三、四年级530名学生使用了iPad以后,我校多维数字化教学模式逐渐成形。这种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1)教师与学生人手一台iPad,所有的学习内容与教学内容都被这个学习终端所承载,iPad紧紧地把教师和学生连结在一起。(2)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课件,全以电子书的形式输入到学习终端中。

在一对一的交互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用电子书讲授,学生用电子书学习。这既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也改变了学生赏析的方式、课件的演示方式,最终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方式。(3)学生人手一机,将动态的教学过程用iPad来承载,同时记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的轨迹,如预习轨迹、赏析轨迹、作业轨迹、评价轨迹等。

(4)EZclick能够记录学生选择目标的正误,而iPad记录下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分析学生的学情至关重要,它与EZclick的表决结果配合使用,结果可以用学习过程加以诠释,能够准确地判定学生学习过程的偏差。(5)多学科参与的多维数字化学习模式,使数字课堂变得立体化、多样化。它改变了学生参与音乐的程度,学生可按照喜好来选择不同的参与方法,最终实现对音乐的感悟,它也改变了学生的绘画方式、对色彩的认识和选择,省去了许多模糊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美术的速度。劳动课中使用iPad,则可以达到虚拟课程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施的劳动课程。

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1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

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为例来进行讲解,因此,要想学好这门课程,至少要对生产型企业有个大致的了解。而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成本会计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比如说单步骤生产、约当产量、消耗定额等,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各个章节零散的知识点并不难掌握。但是,如果将各个知识模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和体系时,往往会混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1.2教学投入不足,授课方式单一陈旧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繁杂,方法体系复杂,核算过程中又穿插着很多计算方法的应用,并且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具有一定难度。然而,成本会计在目前的初级会计师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因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其所安排的总课时数也较少,而其中能分配给实训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内容无法保证给学生作详细而周密的讲解。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总共有五六种分配方法,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选取其中的两到三种方法进行讲解。而课内实训更是往往流于形式,大多被理论课所占用,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3校外实践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实践的课程,校外实践是接触实践的理想方法。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采取“2+1”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三时学生按学校规定在校外实践一年。然而,由于企业成本信息自身的商业机密性,企业大多不愿接纳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大多数学生所做的工作与会计专业毫不沾边,比如文员、仓库管理员,销售员等,根本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一个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有限的,有可能仅仅采用某一种成本核算方法,这样学生就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综上所述,传统的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改革迫在眉睫。那么,应该如何改变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遇到的困境呢?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也许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2翻转课堂及其创新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先利用教师提供的多元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理念来自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该校的两位化学教师,使用网络上找到的录屏软件来录制课堂上播放的PPT及讲解声音,然后做成视频上传到网络,用以帮助学生补课。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解决问题。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角色的创新,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2)学生角色的创新,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探究者;(3)教学方式的创新,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4)教学手段的创新,由传统的黑板)转变为借助先进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5)教学内容的创新,课堂上从知识讲授转变为问题探究;(6)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由传统的期末闭卷笔答方式转变为以学生讲解、随堂测验、分组讨论、提问等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3基于翻转课堂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设计

3.1基于自主学习平台的课前学习环节

3.1.1转变传统观念,设定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学习,没有明确和硬性的要求,教师一般采取口头形式,简单地布置下预习任务,学生执行起来往往流于形式。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将课前学习与传统预者概念混淆,这种观念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于课前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为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制定出立体细致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单,将课前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明确传达给每一位学生。3.1.2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元化学习资源应以课件作为主要载体,同时包含教案、任务单、相关微视频、微案例、实训微素材等等碎片化但又精致的微资源,再辅之以课前测试题、教学反思等资源。这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乏味无聊的传统看书阅读的预习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且使得他们能够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内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3.1.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教师牵头组织建立QQ群或微信群,作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将全班同学拉进群来。学生在课前学习产生疑问或者困难的时候,可在群里自己的疑问,这样会得到教师和其它同学的解答或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短板,待到正式授课时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基于理论讲解和课内实训相结合的课内教学环节

3.2.1理论内容讲解和答疑通过课前的多元化学习资源,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疑惑点。因此,正式上课前,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充分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大致情况,并要求学生提出疑惑点,将其作为课堂上着力解决的问题。正式上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本次课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一带而过,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学生提出的疑惑点进行重点讲解,完成知识的传授,提高课堂效率。3.2.2课内实训环节成本会计课程本身实践性很强,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有必要借助目前的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如网中网),将单项实训嵌入平时的课程教学中。例如,在学习成本分配方法时,比如像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时,可以先做理论讲解,告知学生所有的分配方法不外乎以下基本模式:确定分配对象;选择分配标准;计算分配率;分配费用。然后在实验室利用实训教学平台软件(如网中网),打开费用分配练习模块,进行上机演练。这样一来,通过学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可大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3.3基于综合实训的课后实践环节

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性和系统性强、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多,内容看似分散,但实际上各个章节都是环环相扣的,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困难,但学生对于该课程整体知识的把握程度并不理想。基于综合实训的课后实践环节是对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拓展,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之处。教师在完成本课程的课内教学任务之后,依托仿真实训软件,完成教学平台中规定的综合实训任务,包括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学习者对实训中出现问题的解决能力。具体来说,在成本会计理论课程和课内实训结束之后,开设为期一周或两周的综合实训。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课内分项目的实训,对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内容有了清晰的掌握并具备了实操能力,然后在实训室登陆网中网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打开综合实训模块进行业务操作,依次完成品种法、分步法以及分批法与分步法相结合综合实训等模块。只有通过综合实训,学生才能将所学到的零碎的甚至是片面的知识点加以融会贯通,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

3.4基于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考核环节

传统成本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笔答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很容易助长学生平时不学、临考前突击复习的恶习,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采用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考核方式,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这部分的考核依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记录,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练习完成情况、提问次数等数据;第二,课堂学习情况。这部分数据来源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与教师互动交流情况,以及课内实训完成情况等。第三,课后综合实训的完成情况。在理论课程与课内分项实训全部结束之后,再开设为期一周或两周的综合实训,其完成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第四,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期末课程无纸化考试的成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学习上的革命,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无纸化考试,代替传统的期末闭卷笔答方式,积极进行考试模式改革探索,这势必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4总结

总之,翻转课堂在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应用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而且要熟练掌握翻转课堂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技术,如录制微视频、制作微课等。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增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并且为实现差异化教学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翻转课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说合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监督和考评的方式还有待优化等。不管怎样,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信息时展的产物,也是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富兵.财务会计课程“两课设计”及“翻转课堂”改革创新研究—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J].财会月刊,2016,(27):126-128.

[2]齐励,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1),126-127.

[3]罗丽萍,蒋红芸.成本会计课程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效果探讨[J].教育观察,2017,(1):126-128.

[4]李延莉.基于六特性设计《成本会计》课件[J].会计之友,2012,(9):113-115.

篇3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采用灌注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学中照本宣科,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脱离行业、企业的实际,学生难得有动手实践的机会,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1]。

有的教师缺乏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沿袭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准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2]。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他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还要有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也就是常说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这就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但真正达到高职教学要求、专业领域有一定造诣的“双师型”教师实在太少。有的有一些理论知识,有的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多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往往有名无实。

高职层次的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及自觉性还有待提高,纯粹的课堂教学难以吸引学生,到课率及听课率往往不高。教学效果较差,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2 改进的思路与对策

基于以上情况,我系在数控、模具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中尝试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为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模式是采用二加一教学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在此基础上,对该专业所需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进行梳理,将关联度较高的专业课程集中调整在第三或第四学期,根据该学期课程的关联度,将课程分成几大模块进行教学,考虑到老师知识、能力的局限性,采用多师同堂的方式来弥补。

以我系11数模班为例,本学期该班五门课程进行整合,分成三个模块。

模块1:《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和《冲裁成型模具设计》为一个模块,采用任务驱动法或项目引领法,适当的加入一些实习内容。时间为8周。

模块2:《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由原来的纯理论教学转化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间为3周。

模块3:《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机械产品检测》两门课程合二为一进行教学,不再单独开设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采用项目驱动法,在一体化教室上课和实习。时间为8周。

以上三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上相互独立,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模块一的设计内容,能够在模块二、三中具体实施,也就是说,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期结束时,要能够看见自己设计加工的产品。

所有课程综合后,以项目驱动法来进行教学,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师配备的过程中,设立主讲老师和辅讲老师。具体过程如下:教师配备(两个或三个教师,理论与实训教师结合)每周具体任务完成任务(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完成任务过程)分析本周完成任务效果,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每周考核下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系部及教学部门随时进行教学检查,以督促教学的正常化。在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我们采用学生分组,交叉学习,突出多边互动,这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高专业教学效果。现代企业比较看重团队精神,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视教改班的建设过程及效果评价,系部经常深入教改班级,定期了解学情信息,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定期进行经验总结,并以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效果评估。促进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由原来的试卷考试转变为能力测试,学生只有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中安排的所有项目,才能通过该课程的考核,这样不仅在教学改革上向前推进一步,而且还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专业技能,最大程度的适应市场的需要。

3 教学改革后的效果

通过一年的尝试,学生普遍对这种教学方式持积极的态度,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满意率达到90%以上。根据对教改班级同学的考核,理论成绩通过率都是100%,操作成绩的通过率也达到90%以上,总成绩优秀的达到30%以上。而以前没有实行教改的班级,就连理论的通过率都达不到80%,就更不用说操作了,由此可以看出教改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4 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能紧跟市场的步伐,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并且能熟练掌握。有些老师来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教改难度较大。

4.2 设备陈旧落后数量有限是教改的另一难题,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几人一台设备,影响教学效果。

4.3 教师压力大,除了教学压力之外,还有安全压力,虽然是多师同堂,但仍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机电类教改实训,教师往往需要花很多精力关注学生实习安全。

篇4

关键词: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研修班

一、精心策划筹备,确保研修质量

湖州市教育教研室、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两家承办单位对开办此次观摩研修班非常重视,与我方反复研究观摩内容和观摩方式方法;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黄桂众校长为了确保观摩活动效果,专门3次召开教职工大会,制订了详细的计划,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承办单位来说,组织为期三天的观摩研修活动,不仅要牵扯校领导的精力,而且要在尽量不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下安排来自全国的百名教分组分专业进入教室听课达48节次,并安排4位外校参会老师借班上课,公开讲座3场,给贵校带来了很多麻烦。

二、综合对比,精准筛选

我们这次观摩教学的单位选择的是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它是引领浙江、影响全国的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该校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在校园文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校企合作深度发展、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与开发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实践和产学研创新等方面,创造了独具特色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宝贵经验。这是我们主办方之所以选择贵校作为承办方的根本所在。

三、改革传统讲授培训模式,创新探索提高质量效益

我们主办方经与承办方反复研究,决定这次观摩活动一改过去传统的单纯讲授培训模式,采取“现场观摩、课后交流、现场说课、名师示范、专家点评”的方式,以该校的“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商贸烹饪类专业及文化课的高效课堂建设和创新为视点,分专业进课堂现场听课、与授课名师课后交流,参训教师借班上公开课并请专家、名师面对面点评指导。这种专业对口、强化交流、面对面指导的观摩培训方式,是我们培训基地的一种新研修方式,也是我们根据广大职业院校领导和老师的需求而进行的新探索。相信本次研修活动一定大大提高了观摩培训的质量效益。

四、会后教师忙研讨,广泛听取集建议

值得一提和令我们学习的是,由于本次研修活动听课和讲座安排非常密集,大家连续3天都没有午休的时间。

研讨活动上,来自莱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范旭政副校长说到,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安排十分满意,这次研修活动没有像其他培训班那样追求理论高大上,好高骛远,活动安排的这些学习听课讨论活动完全没有预演,非常的接地气。

我们听取了其中四位老师的发言和学习感受,他们学校的盖德利和邵林喜老师分享到:今天对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上课教师的上课技巧、课堂操控技巧、语言技巧;教师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非常认可,值得学习和借鉴。张潇和吕慧老师发言提到:非常喜欢该校的校园文化(比如星光大道,优秀生手印和毕业名人脚印),以及各个班级文化的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和课改方面(学生小组教学授课技巧)的措施等等,以上内容能积极的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协作力、自控能力和学习兴趣。表示回到学校也将和相关科室领导共同商讨,改进教学方法方式,也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五、改革校内单一评,开放课堂全国听,引领汲取同进行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重视内涵建设,把教研活动作为学校固本强基的校策。为了加强有效课堂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科研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定于4月18日至5月17日为学校“有效课堂建设”教研月,并举办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工程技师学院第一届教研节,进行以“有效课堂建设”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期间,学校将开放课堂,开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各类公开课,并配合名师展示和点评。同时举行说课比赛、教案设计比赛、专家讲座、教研组研讨等活动,加快有效课堂建设,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队伍成长。

黄桂众校长表示:能在学校教研月承办“观摩全国知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之课堂教学系列研修班”活动,对他们学校而言,不仅可以改革以往只有校内教师听课互评,这次可以让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外校优秀教师进课堂听课,无形的给自己学校任课教师带来一种压力,继而变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次在不打乱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除了安排名师的示范课外也安排年轻教师进行汇报课,每天活动结束后安排分小组讨论,专家点评指导,外校教师讨论评课的环节等。通过这些环节既能让外校参训老师学习分享到我们名师上课的一些优秀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又能汲取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职业教育办学先进学校老师的指点与交流。通过本次活动,改革了校内单一评教,我们做的好点的地方既能引领参会单位,做的不足的地方又能借此机会学习优秀的参会单位,对各方无疑都是好事。

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慧课堂

[DOI]10.13939/ki.zgsc.2016.51.227

1 魍晨翁迷谝贫互联网环境下的弊端

传统课堂往往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作为客体。教师往往采用“一讲到底”,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在课堂互动中,往往也是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只注重了师生互动,而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现在的课堂也曾作过非常深刻的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的,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都是紧密跟随互联网共同长大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学生们,他们喜欢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喜欢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他们在课堂上不仅希望与教师能够互动,而且也希望与同学之间能够自由地互动。同时,他们希望学习能够更加有趣、且可以随时随地地学,而不是仅仅被束缚于课堂之中。但是传统的课堂无法让他们实现这些希望。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要紧随时代潮流,让课堂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构建智慧课堂来实现当下学生的学习要求。

2 智慧课堂的概念

智慧课堂要满足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满足学生学习手段的多样化、学习的趣味化、个性化,以及实现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要求。基于此,提出了智慧课堂的概念。智慧课堂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来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达到有效开发和培养学生智慧能力学习的新型课堂。

3 智慧课堂的特点

3.1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在各类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方面,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对象分门别类,且不受时空限制;学生亦可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资源,进行下载或是上传分享给他人。

3.2 内容的个性化推送

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主动、实时、个性化地向学生推送学习内容,实现精准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3.3 反馈评价的实时接收

智慧课堂可以实现师生之间高效实时的双向交流,以及反馈的可视化。从而让学生实时了解当前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可及时给予指导,并可根据学生反馈的教学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3.4 协作互动交流

利用平板、笔记本、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动态实现交流时间、地点、对象和形式的多样化,如:实现一对多或一对一的多维度、多因素分组协作学习,以增强学习互动性。

4 智慧课堂的构建方法

4.1 建设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智慧课堂的载体,因此构建智慧课堂、建设智慧教室是首要问题。建设智慧教室就是要运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手段,实现学生考勤智能化、课堂环境调节智能化、教学设备管理智能化等。因此,就要通过对传统教室的硬件环境进行建设和软件环境进行建设来打造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教室。在智慧教室里没有传统的讲台与黑板,课桌以分组讨论方式摆放,方便教师面向学生教学并直接融入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手中的任意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AD)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教师常用的PPT不仅仅可以一帧一帧展示用,而且可以进行任意的手写、标注、推演等,传统的教室将会变成数字化的“体验馆”。

4.2 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

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的目的是让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型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教学资源云平台是智慧课堂构建的重点。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自由地上传或是下载教学资源,给教师的备课和授课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给学生个性化地推送作业,并且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学生利用该平台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下载以及共享学习资源,也可以随时向教师以及学生请教学习问题,实现了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要求。该平台上的每门网络课程都要进行精心制作,不仅要包括该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PPT、教案等基础教学资料,同时还要提供课外知识延伸、在线练习以及在线自测等。

4.3 建设基于学习动态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

学习动态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利用分析的结果,教师一方面可以实现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订制不同的学习计划,推送不同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利用这些学习动态数据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可以及时地改善与纠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变得更为有效。

4.4 配备移动终端设备,实现移动教学

给智慧课堂上每位师生都配备一个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或是笔记本电脑,尤其以平板电脑为主。在平板电脑上安装学习App,这个App是教学资源云平台和学习动态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的综合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手中平板电脑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将传统的黑板板书功能融入进来。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可以实现与教师之间的及时问题反馈,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实现移动学习、碎片化时间学习等。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移动终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习环境的变革,使课堂由传统的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将无可估量。

参考文献:

[1]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篇6

认知科学就是一个以专门研究“心”(心智或心灵)为己任的学科,我相信通过提供一整套全新的概念、模型和实验方法,认知科学将在一个全景性研究的水平上超越早期心理学和哲学的探索,为人类提供有关心智的全面和严格的知识体系。与探索物理、化学和生理现象的学科相比,认知科学的历史是相对短暂的。心智现象之所以相对较晚才进入科学的视野,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它比其他自然现象更复杂、更多样,特别是当认知科学开始介入意识现象时,心智似乎变得尤为神秘了,譬如在哲学中探讨已久的身-心问题至今没有获得很好的理解和解决,在当代意识的科学研究中,这个问题又进一步演变为“脑中神经细胞的电化学活动如何产生精神(一种非物理的有意识的主观体验)?如何才能沟通物理(脑)与心智(我们有意识的主观体验)之间的鸿沟呢?”这个所谓的“难问题”或“解释鸿沟”。

我们看到,心智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认知科学在酝酿和创立的初期就表现出鲜明的多学科、跨学科、学科交叉和学科整合研究特色。相关的学科既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又进行着广泛的会聚和合作。就学科的独立性来说,心智哲学偏重于心的存在方式、心身关系这类形而上学问题;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想象、情绪、情感、感受、欲望、驱力、动机、决策、意志、人格等一切心理和行为现象;脑科学和神经病理学则希望发现一切心智能力的神经机制,它想解决脑是如何工作的这个自然演化中的宏大之谜;人工智能则专注于心智能力的人工实现和扩展;语言是心智的窗口,语言学关注思维与语言、语言与意义、语法-语义-语用等广泛的问题;教育学则希望借助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改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学科的合作而言,在认知科学中出现了大量的交叉学科,尤其是神经科学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如神经哲学、神经现象学、神经伦理学、神经美学、神经宗教学、神经经济学、神经管理学等等,这些学科力图在新的科学水平上来理解心智的社会和人文现象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理。此外,就认知科学的发展而言,我认为有如下四个趋势特别值得关注。第一,认知神经科学在心智现象研究的所有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力图揭示心智的神经关联;第二,对心智的具身性和社会性强调日益增强,因为富有心智的有机体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里,他栖居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中,生物的心智能力是在与环境的适应性活动中展示出来的;第三,关于脑是如何工作的一般性理论的研究正在加速发展;第四,意识现象日益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当然,它也是人类理性面临的最奇异的问题。

从科学研究的整个趋势来看,21世纪很可能是一个“心学”的世纪,一个研究心的本性的世纪。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认知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将在21世纪引领“第四次科学革命”,对脑活动之谜的破解和新的神经技术的巨大发展势必带来改造人性(即humannature)本身的力量,这场革命将会在很多方面重塑人类的生命、社会和文化。在国家科学思想库“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这套丛书中,就有专门一本论述“脑与认知科学”。可以预见,认知科学将在全新的意义上改变人对自身的看法,它不但有助于实现“认识你自己”这个古老的哲学梦想,而且进一步提出了“改造你自己”以及人类向何处演化这类更严峻的问题。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在成立的7年中一直在努力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特色。目前,中心重点在两个大的研究方向积聚力量。一个是,基于逻辑视域的认知研究,目前黄华新教授在该领域领衔主持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另一个是,意识的哲学-科学研究。意识研究是当前认知科学中最困难也最活跃的领域,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介入这个曾经令他们畏葸不前的问题,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希望能扎实深入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断积聚研究人员。此外,为了因应当前心智和意识研究中日益活跃的认知科学与东方“心学”特别是佛教的对话,中心还与杭州佛学院合作专门成立了“意识科学与东方传统研究中心”。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希望与国内学者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我国认知科学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我很高兴全国认知科学会议能为国内来自这些不同学科的学者提供一个交叉互通的平台。最后,预祝第四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圆满成功!

篇7

学校环境雅致,文化内涵丰厚,结合宁波市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了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经贸类和交通运输类四大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体系。其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是省级示范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轨道交通专业是浙江省特色新兴专业、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计算机及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向信息技术要“红利”

任课老师一点鼠标,白板画面上便出现站在大型机器前的工程师,学生可以向他提问;老师打开“桌面云”系统,可以远程备课与办公;家长进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孩子最近表现一目了然,还能与老师在线沟通……

该校以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为核心内容的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使师生工作和生活更高效,而且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中去,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走出校门时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和社会的无缝衔接。

“向信息技术要‘红利’,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新的生长点。”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张国方说,以前学校各部门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设计,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学校有桑田路和姚隘路两个校区,“信息孤岛”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教师们常因“信息孤岛”不得不频繁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

2012年秋天,学校启动智慧校园建设:着力构筑“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以应用驱动为主线,实现教学智慧化和管理智慧化两翼齐飞。

“智慧校园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让师生们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中去,教学智慧了,学生学得更快更深入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张国方说,智慧服务就是让校园服务更智能,让师生生活更方便;智慧管理就是开发各种管理系统,对学校的教学等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并根据形成的大数据进行科学决策;智慧教学就是为师生提供智能学习资源,自动记录学习过程,科学评测学习成果。前两者为后者打下了基础。

在他看来,智慧校园的核心不是硬件设备,而是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与其说是专业工具,不如说是思维模式,未来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然。

智能分析为学生成长领航

宁波宁波市职教中心挖掘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量身定制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校园智慧管理。

据介绍,在这个平台下,该校成功开发了移动OA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校内的通知公告、文件传输、公文轮阅、流程审批等可以在手机端进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实时动态管理,极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比如,有份新草拟的文件需要校领导签字,以前必须打印出来,送到领导面前才行。现在,这个文件可以通过手机发送、收看,即使人在外地,也可通过手机实现移动办公。”副校长傅卫东说。

“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竞赛管理等系统可以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自动生成各种数据分析报表,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从起点看发展,使学校对学科、班级和每个学生的评价更为科学,也使一些入校时基础差的学生更有信心。”傅卫东说,以前,只能等到期末,才能总结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老师和家长不仅能看到其学习现状,还能看到其入校以来的成长轨迹和进步速度,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个性化指导。

智慧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该校有一间智慧教室。这里课桌可以自由组合。在教室后的角落,一个半米高的黑色箱子里,50台平板电脑规整地插在一个个小格子里。平板电脑、双屏投影、手写白板的组合实现多屏互动,是这间智慧教室的精髓所在,教师在教室里可以开展多屏互动教学。

“比如在工业产品设计课上,多个屏幕同时播放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设计作品,使课堂更直观、更有效率。”该校教师伟说,智慧教室还可以进行实时直播,现场直播企业工程师在车间的讲解,学生还可以和工程师“隔空喊话”。

实际上,智慧教室只是该校智慧教学的一小部分。目前,该校正在探索实景课堂等辅助教学新方式,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从该校教师仲爱萍执教《莲花的意蕴》阅读指导课可见一斑。首先,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上传自拍的荷花图。接着,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莲花的诗歌和散文,将讨论在空间上展示。然后,用电脑自绘一幅莲花图,配上古诗。最后,分析莲花的文化意蕴。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迅速完成拍照、绘画、写作、图文编辑等一系列丰富的学习活动,并将生成的作品进行分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介绍,实景课堂、虚拟在线实训系统在该校的轨道交通、机械、汽修、贸易等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轨道交通实训系统”、“欧特克数控仿真软件”、“汽车故障诊断虚拟实训软件”等10多项实训软件配合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有效解决了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实效。

抽象概念具体化

“有了智慧的系统,没有可以驾驭这些系统的人,也是徒劳,学校在上硬件的同时,要求老师要学会应用这些硬件,使自己的课也‘智慧’起来。”张国方说,学校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还开展了微课比赛、智慧教室公开课等活动,倒逼教师的课堂“智慧”起来。

篇8

摘 要: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将不再是技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简单辅助应用,而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深入课堂教学中去。“教―学―评一致性”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探索,其实践层面的开展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W、学习和评价环境。通过探究“教―学―评一致性”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开展现状和对其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智慧教育理念分析与运用,形成真正适合于学校实施的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学―评一致性;智慧校园;智慧评价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与实施,学生在课程和教师的引领下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是广大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在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智慧教育。传统的数字教育是把技术作为工具与教育教学进行应用融合,而智慧教育是用技术营造环境与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融合创新。因此,如何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将我们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与教学同智慧教育环境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

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已有20年时间,把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已有十余年时间。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新境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旨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创造具有感知、适配、关爱、公平、和谐特征的教育生态环境,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卓越型智慧型人才。杨现民教授等人将智慧教育环境分为两类,分别包括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智慧城区。本文探讨的智慧教育及智慧教育环境指的是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及相关环境建设。

智慧教育在学校的实施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智慧校园作为智慧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物联网与环境感知、移动互联与移动应用、基于云平台的教育资源整合与组织、社交网络与学习协作、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智慧课堂与未来教室六大技术载体,每种技术载体又有不同的智能技术工具支持,如云平台下的同步备课、网络评估、知识图谱分析,智慧教室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过程记录、实时交互评价等。基于以上分析,智慧校园在应用层面上主要有以下四类功能:

1.教学者视角的智慧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渗透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或者某一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展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思考新技术形势下如何将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们与我们传统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深度的融合创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智慧教学下,教师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在共同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支持下的教师―教师共同体、教师―学生共同体和学生―学生共同体中的一员。在共同体下,教师可以通过检测、讨论、问卷和查阅学习记录对学生进行预评估,充分了解学情,也可以与共同体内其他教师实现同步教研和同步备课,改“游击战”“独立作战”为“协同作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通过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课后教师通过实时检测和课堂学习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制定下节课的教学策略和进度。

2.学习者视角的智慧学习

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以最终实现对人类的共善(对个人、他人、社会的助益)。智慧教育下的智慧学习将真正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并最终促进学习者智慧的提升。

祝智庭教授认为,实施智慧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应该具有记录学习历史数据、感知学习情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和学习服务、拥有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智慧性学习活动设计、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等特征。基于此,本文认为,智慧学习将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记录、评价和反馈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为所有的学习记录和学习资源都是开放的,教师作为辅导者的身份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和答疑解惑,所以学习者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根据学习记录(如课堂录像中的自我表现、教师笔记、学生笔记、课堂实时评价结果等)的自我学习,还可以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体下的智慧评价

没有评价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教与学的提高和进步。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把尺子,没有依据目标进行评价的教与学是盲目的。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而是“师―生”共同体下的评价,评价工具更加多样,评价的维度更加全面。以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学生进行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经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个性化地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和交流讨论;课堂中可以结合大数据收集、电子书包、网络学习平台等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与反馈,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目前在班级中所处的水平,进而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测验、论坛交流、教学录像回放等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并为下节课学习做相应的调整和准备。

总之,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评价将真正实现从单一走向全面,从结果走向过程,是依靠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新型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与掌握是教师课前备课的核心工作。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云平台,利用同步备课、集体备课、网上教研、电子教材、精准导学等,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与准备由独立“作战”转为协同“作战”,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分享以及精准合适的教学资源不仅保证了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教师在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本身也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智慧教育下,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利用网上作业、学习行为分析、知识图谱、学习成绩记录等,教师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学情,进而把握教学重难点,实现课堂上的有的放矢。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向学生推送预习通知,具体应该包括课程内容预习建议、学习目标以及学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将会学什么,将会达到什么程度,将会怎么学。学生通过平台预习,并可以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课前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课中:基于智慧教室的精准教学和高效学习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中,课堂上对学生和教师行为信息及时地观察、记录、分析和反馈是确保教学和学习始终围绕目标进行的重要措施。智慧教育下,以智慧教室为依托,利用电子书包、云录播、答题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对学生学习行为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确保课堂的高效与目标的达成,学生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反馈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课堂测试成绩、教师建议等,以此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进度和方式等做出适当调整。总之,智慧教室下,教师和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及时调整全部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精确调整,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丰富的经验和个别指导。

3.课后:基于智慧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的多元评价

传统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很难做到全方位的基于数据的评价,主要原因在于课堂证据不容易获得与分析。智慧教育下,基于云录播下对课堂的实施记录和分析,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主动与被动可以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课堂实时测验成绩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等。教师运用视频分析技术也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判断,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提供科学依据,而不仅仅是再依靠于反思和经验。

五、总结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不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智慧环境的全方位创设,也是对“教―学―评一致性”中的教学、学习、评价全方位的支持与变革。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智慧教育下“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不仅仅需要智慧环境创设下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和智慧评价的实施,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观、学习观和评价观,这才是“教―学―评一致性”能够真正实施的根本所在,也是智慧教育的智慧性之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崔允t,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1.

[3]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支撑[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5]祝智庭,R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