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8: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老年人健康管理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14-01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1】,我国社区老年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逐渐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2】,严重影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实施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
1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及特点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1.1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超重和肥胖、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职业和环境因素: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是一类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的疾病。除年龄、性别和遗传背景无法改变外,其他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
1.2特点
1.2.1 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1.2.2 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1.2.3 病程长,无自愈和极少治愈,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2 方法及对策
2.1 面对面随访规范管理
2.1.1关注老年人多沟通,社区护士经常登门讲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如提倡人们戒烟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和适当运动;控制高血压鼓励高血压患者坚持服药,减轻高血压对其他脏器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
2.1.2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上门进行用药指导及身体检查;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慢病患者每年4次随访并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控制慢性疾病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减轻群众负担的有效措施。
2.2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管理平台,可以直接将随访信息、体检结果第一时间录入慢病管理系统,促进了慢性病规范管理,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及时对老年患者全面、细致的评估并提供诊疗服务。
2.3 普及更新健康知识
针对不同阶段居民健康状况、热点咨询问题,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向居民传递慢病的防治知识,开具健康教育处方, 帮助老人掌握保健知识,对自身疾病要有正确认识,正确配合治疗护理。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如:教会糖尿病老人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按医嘱服药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停药,帮助制定糖尿病合理饮食结构,保证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搭配。
2.4 提供个性化健康干预
家庭医生团队针对不同病人入户讲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对年龄较大、记忆力差或独居的老人要个别指导反复交待清楚,将每日的口服药物按次数包装,写清服药时间与方法,保证老年人安全用药,不可自行减少服药次数、服药量甚至停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或尿糖,进行用药、饮食、锻炼等指导、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协同、配合社区工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5 重视监管 督促遵医用药
根据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选择每日最佳服药时间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使老年患者充分认识到坚持治疗和自我保健的必要性,了解遵医用药的重要性。病程短、相关知识缺乏,其遵医行为越差,而病程较长的患者接受医务人员教育较多,关注高血压病治疗方面的知识,所以疾病知识和遵医行为都相对比病程短的掌握的 好。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坚持规律用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2.6提供心理指导
2.6.1病人心理
2.6.1.1心境不佳
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2.6.1.2被动依赖
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2.6.1.3焦虑、沮丧、愤怒、恐惧.多疑、神经过敏,甚至产生抑郁,因此慢性病患者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来对抗这些负面情绪。
2.6.2 减轻负面情绪
2.6.2.1、运用放松疗法应付症状处理负面情绪:如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看电视、园艺、阅读、有序的作息、健康的社交活动、老年人需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这是家庭关系不能取代的【3】。
2.6.2.2 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 :良好的沟通,如:鼓励使病人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认清问题所在,可以让其家人或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能让自己及时得到帮助,减轻家人的心理压力。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我们向别人表达积极正面的情绪。
3 结果与体会
规范化管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医护人员通过有效沟通、跟踪随访、健康指导等干预措施,帮助慢性病患者了解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及时对有损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掌握自我管理知识及技巧,提高自我控制疾病和自我健康的能力,增强患者遵医的依从性,改善和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全科医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美国老年医学现况
自1909年美国IgnatzLeoNascher医生提出老年医学(Geriatrics)的概念,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的医疗和教育工作使老年医学得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医学会,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学会,1965年设立老年人医疗保险,1966年开始老年医学专科培训,1974作者简介:杜文津,硕士,主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兼职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病学。丰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创建老年研究所。20世纪0年代,设立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开始资助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探索改进医学生课程中的老年医学内容,职业卫生局资助建立老年医学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成立老年医学科研、教育、临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国新型老年医疗模式
美国除了传统的护理院(nursinghome)外,还有各种现代综合服务的老年医学诊疗、保健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医疗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医疗消费。设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国的老年病房一般设立在大型三级医院,由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负责,专门收治老年患者,并会同其他专科医生对老年患者的会诊与治疗。该医疗模式能有效诊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缩短住院曰。开设老年髋部骨折专诊(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体质虚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老年髋部骨折专科诊疗流程简捷,由老年科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与康复,可使老年患者尽快手术、减少并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实施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缓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复,但其住院过久可能会引起活动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等问题,造成其疾病的恶性循环。在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模式下,老年医学团队负责老年患者的康复理疗、压疮治疗、抗生素治疗、肠内外营养、精神行为病症等诊疗服务,并负责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连续诊疗、保健以及指导相关机构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开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务项目是一种为衰弱老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问锻炼与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病长期管理等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难以解决的病案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同时,为保证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继续居住在社区,减少住院次数和入住护理院的几率,提高和维持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护理、诊疗方案。建立退休养老社区连续医疗(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国将退休老人聚居,对其提供连续性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务与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时属低龄,比较健壮,生活能够自理,CCRC为其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和预防、及各种生活服务支持。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长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渐增多,老年医学团队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长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区可享受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3美国老年医学教育现况
美国于1988年在全美内科资格认证中加入老年医学专科资格认证考核,1995年设立老年医学教育和培训国家论坛,发表老年医学和健康保护白皮书,包括老年医学训练、分布、应用的建议和获政府健康体系资格认证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详细列举了医学生、住院医师、研究生、老年病专科医生训练、继续医学教育和资格认证的内容等。1998年美国老年病协会发表老年病专科研究生训练指南,明确了老年医学基本教育目标、核心教育内容及专业目标嘲。目前全美125所医学院校都设置了老年医学必修课程,旨在医学生中普及老年医学基础知识,不少医学院校还建立老年医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个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老年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核,包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取得行医执照,以及1.3年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考核。
3.1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美国老年医学课程设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学:基因、生物化学、细胞、衰老进程的理论。②衰老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行为、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政策问题、医学伦理学和法律、社会资源和规划、对老年人的态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关临床问题: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评估和管理。常见问题有外科手术的评估、麻醉的选择、事故和跌倒、住院相关损害、医源性问题、营养问题、行为问题、社会问题。④老年人的评估和管理:面谈和功能记录、交流和相处技能、老年人体格检查、特殊临床试验、临床诊治的做出、病历的保存、预防医学、循证医学、临床药理学、康复、医护团队/科间合作、治疗的连续和机构间交接、人道主义关怀。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规划的制定和评估、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技能、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技术、文献回顾和解读、规划的管理。
3.2老年医学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包括6类内容脚。第1类用于达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级和高级咨询专业人员的质量准入标准。第2类培养教员,保证老年病服务领域具有合格和优秀的师资。第3类培养研究生成为老年医学教育的领导、骨干及学术专家。第4类培养研究生成为熟练的老年科医师,胜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5类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综述、制定科研计划、科研实践及撰写科研论文等必需技能。第6类培养是为研究生获得成为医学管理者及从事临床计划、目标、评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其课程设置覆盖了老年医学所必需的所有元素。临床训练包括初级医疗、综合老年病评估、院内院外患者的咨询、护理院的医疗、家庭医疗、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康复、衰老的心理精神问题、医学伦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门诊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疗。科研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室的实验、与导师和实验室成员讨论预实验问题、复习文献、确定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内容、撰写论文。管理训练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国医学管理者协会课程、一些高级导师课程。
3.3老年病医师资质证明
老年医学是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认证的2级专业组织。ABMS是美国医师资格监督的初级实体。主修ABMS认证的老年病训练课程的研究生必须完成内科学、家庭医学、或心理/神经病学住院医师的课程。经过1—2年的课程后,通过参加美国内科学和家庭医学或心理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可以获得老年医学资质证书。
4对我国老年医学医疗和教育的启示
4.1发挥现代老年医学的特点与作用
当今临床医学过度的专业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导致他们辗转于各个专科,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增加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老年科医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识基础上应有侧重的发展技术专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以老年患者整体健康需要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种急、慢性病的相互影响,权衡各种诊疗措施的预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协调各专科的会诊意见,多学科协作。还要系统考虑患者心理、精神和行为等方面的病症,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对患者健康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4.2骑立连续性健康保障服务的理念
老年医学在教学中应将医学实践从疾病治疗延冲割健康管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时,注重传授健康管理知识、加强学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训练。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连续性的健康保障服务至关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对其医疗服务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复期可以在社区或家中接受继续治疗或功能康复训练,如病情反复再回到医院就诊。美国的PACE项目即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我国应注重老年人养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体制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健康促进事业。
4.3制定合理的老年医学教育计划
老年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嘲。虽然,老年医学已纳入医学生的学习课程,但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没有系统完整的教学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南不够完善。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多方面力量,制定出一套可行、有效的培养老年医学人才的教育计划并大力实施。如在医学院校本科设置老年医学必修课程,老年医学研究要重点突出老年医学整体特色,在医学生每年度新生招录时设置针对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定向生;在青年医生中开展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加强系统规范的专科训练,完善老年医学资质认证制度等。另外,医学院校还应重视老年医学课程的设置,其课程的设置要符合老年医学发展的需要,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如借鉴美国的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关键词:烟台市 老年护理院 市场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养老问题日趋凸显重要性、紧迫性。文章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烟台市老龄化现状、养老机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养老机构的缺陷,探讨了老年护理院模式优势及发展前景。
1.烟台市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烟台市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如图1显示,烟台市老龄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1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14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2.7%;到2020年将达到18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7.7%,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1]。
此外,烟台市老年人口也在逐渐呈现出高龄化和空巢化现象。至2011年底,全市百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73.73/百万,8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3.22%。全市共有老年人家庭55.79万个,其中纯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32.05万个,占比达到57.43%,高龄化、空巢化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2]。
2.养老机构调查现状综述
(1)供给不足。截止到2010年底,烟台市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已发展到208处,床位20625张,每千名有养老需求的老人仅拥有床位17.22张,数量上远满足不了需求。
(2)各类养老机构存在诸多不足
① 老年福利院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聘用的服务人员90%来自下岗职工及无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对于如老年人康复保健、临终关怀等多项服务技能缺少,只能实现低端服务功能;
②敬老院的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县区街道财力有限,难以有效保障敬老院的运营。此外,敬老院还存在管理服务人员老化、待遇低等情况,老年人养老存在较大隐患;
③老年公寓是具有开放性特点的老年人养护和生活社区,然而政府办的老年公寓限于资金问题,数量上无法满足需求。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实施,一些民办老年公寓也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仍然处于敬老院的发展模式,硬件设施局限在休闲、健身的功能上,软件条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服务项目单一,层次不高;
④社区养老在一些大中城市仍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独居老人、不能自理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老人,需要更加优质的服务,但费用较高,一些老人无法承受;社区方面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服务人员较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社区养老不能处理好盈利性与福利性的矛盾关系,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大,无法使社区养老得到顺利发展。
3.老年护理院的独特优势
老年护理院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配套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也是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
随着经济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传统养老机构设施配置低,服务功能不全面无法满足现阶段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唯有老年护理院模式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高端化的需求。
老年护理院服务功能:
(1)提供日常起居、餐饮、医疗保健护理、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既能使老人感受到居家养老的生活氛围,又能享受社会化服务;
(2)按照入住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种租住模式,满足不同收入的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3)综合医院和普通养老机构的优点,填充医疗、保健、护理功能。弥补了普通养老机构的缺陷,对老年人养老无疑是最优选择,尤其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极大便利。
(4)配备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开设各类课程如舞蹈、书法、乐器等,为老人继续学习提供便利,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仍能有充实的生活感受。
4.老年护理院发展的政策建议
老年护理院是个具有集成功能的养老机构,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政府对这种新兴的企业模式积极的推广,在政策角度,宣传、引导角度做好保障工作,才能使烟台市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得以满足。
(1)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护理院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护理院的建设当中;
(2)政府引导设立老年护理院的旗舰企业,形成养老市场的竞争机制,使护理院功能齐备,收费趋向合理;
(3)政府应承担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培训及上岗监督工作,保障护理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烟台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烟台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关键词] PBL教育模式;2型糖尿病;跌倒效能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42-03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1]。在糖尿病教育中实施PBL,以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认识、技能、情感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通过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形式,在教育者及伙伴的帮助下,使自己原有的糖尿病认知结构和自我管理技能等得以完善,在树立自我管理自信心方面有较大的帮助[2]。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长期的血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对心、脑、肾、眼等全身器官均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造成患者感觉迟钝、步态不稳、平衡失调、视力异常,而人体姿势的稳定性有赖于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的协调一致,扰乱这一功能的任一环节,均能破坏机体的内在稳定性,故糖尿病患者的跌倒效能较非糖尿病者低[3]。本文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调查糖尿病患者的跌倒效能,并探讨PBL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跌倒效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包括门诊及住院)中,随机选择加入本院会员管理的2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编号为1~2000)中尾号为3的>60岁会员154例为PBL教育组,再在普通建档的2000例2型糖尿病(编号为1~2000)中随机选择尾号为3的>60岁患者128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PBL教育组男71例,女83例,平均年龄(66.6±11.8)岁,进行PBL健康教育;对照组男59例,女69例,平均年龄(65.7±10.9)岁,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1.2 方法
1.2.1 调查方式 调查员为本院内分泌代谢科医师、护士及实习同学,由研究者统一对所有调查员进行调查量表测量方法的培训,调查表由患者自填,文化程度低的由调查员面对面逐条询问填写。
1.2.2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跌倒史、跌倒次数等。②跌倒效能调查:采用郝燕萍等[4]的中文版MFES测定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穿衣、沐浴、走动等日常活动时不发生跌倒的自信程度。中文版MFES共14个条目,每项0~10分,0分为一点信心也没有,5分表示一般信心,10分为信心十足,各项分数累计后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得分越低代表信心越不足,0~4分为跌倒效能低下,5~9分为效能中等,10分提示有充足的信心。两组患者均在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进行MFES评分。
1.2.3 教育方法 PBL健康教育组:在会员制管理的患者中,由患者自愿加入,填写相关资料、联系方式等,本科固定医师及专职护士每周一、三、四组织部分会员来院,进行跌倒效能问卷调查,找出影响患者跌倒效能的因素,让患者主动参与进来,将患者投入于问题中,通过患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控制隐含在问题背后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照组:只接受医院常规的疾病指导,安全防范教育,提供咨询服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跌倒效能各条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访,对照组各条目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L教育组沐浴、上床与下床、简单的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过马路、做轻体力园艺或晾晒衣服、上下楼梯等7个条目的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干预前后MFE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3 讨论
跌倒是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的触及地面,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5]。老年患者跌倒后往往导致机体创伤,功能状态衰退,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危及生命。King等[6]研究发现,每年约30%的老年人发生一次或多次跌倒,且跌倒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80岁的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跌倒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记忆力、注意力及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有所减退,容易疲劳,身体不灵活,许多习以为常的环境因素、日常生活都可能导致跌倒[7]。跌倒效能是反映患者预防跌倒信心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人们在进行日常活动过程中不发生跌倒的自信能力[4]。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跌倒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树立预防跌倒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地预防跌倒的发生。MFES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适合应用于医院、社区、福利院老年人跌倒效能研究[4]。PBL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为医患之间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主动的学习氛围[8],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9],采用PBL教育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强调患者的感受和体验,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找出影响患者跌倒效能的因素,加以教育与控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跌倒效能各条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BL教育组干预随访后的某些条目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调查过程中,研究者依据跌倒效能各个条目的功能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并对患者14个条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干预前,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沐浴、上床与下床、简单的购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过马路、做轻体力园艺或晾晒衣服、上下楼梯等7个条目评分均较低。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10],部分老年人因曾经跌倒或险些跌倒而对做某种运动失去信心,这样不仅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而且形成恶性循环[11]。采用PBL教育模式后,结合系统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使患者乐观向上地面对疾病,并鼓励家属、亲友、同事给予其帮助,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其信念和信心,最终上述7个条目的评分在半年后明显升高,从而改善了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跌倒效能。
总之,PBL健康教育模式能适宜地、有针对性地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跌倒效能,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7,21(12):48-49.
[2] 李卡路.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PBL教学模式[J].内科,2007,6(2):455-456.
[3] 范丽凤,郑亚光,朱秀勤,等.糖尿病患者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30-734.
[4] 郝燕萍,刘雪琴.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9-21.
[5] 库洪安,詹燕,于淑芳,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6] King MB,Tinetti ME.A multifactorial approach to reducing injurious falls[J].Clin Geriatr Med,1996,12(4):745-759.
[7] 闫青,刘峰.安全教育与家居环境改造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46-947.
[8] 王晓阳,杨丽霞.PBL式健康教育及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148-150.
[9] 姚海欣,周雷,卢雪琴.PBL教育模式在分阶段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42-2143.
[10]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3.
关键词:农村人口老龄化;挑战;对策
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近况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2010年,60岁及60以上老年人口中城镇人口为4631万人,其占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为11.69%;乡村人口数为9930万人,乡村人口占老年人口总人口的比重是14.98%;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城镇人口数量为3102万人,其占老人口总人口中比重的7.8%,乡村人口数量为6667万人,其占老年人口总人口比重的10.06%;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为1.35%,乡村为1.8%。联合上述数据阐发可得出,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的水平要高于城镇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水平更比城镇的高龄化紧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性差异大,东部地区的生活条件要远高于西部地区的生活条件,西部农村的生活条件要远低于东部农村的生活条件。
二、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老年人的抚养比难以承受。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3.26%,农村老年抚养比为4.22:1。也就是说,4.22个农村劳动力赡养一个老人。我国总体上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在我国农村未富先老的特点更为突出,给我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造成这类现象既有政策方面的缘由又有经济社会方面的缘由,早在1970年代中国就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的人口得到有效的遏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卫生医疗条件大幅度提高,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又由于现代人的压力大,生育意愿也在不停的降低。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的必然导致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二)存在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是人口老龄化中的一个特别群体,一般是指,60周岁以上的无后代或者子女持久居住在外地,本身自立糊口的老人。大部分的空巢老人缺少生活上的顾问,老人不免有孤寂之感,尤其是老人抱病时,子女又不在身旁求医看病比较难,乃至出现病死无人问津的征象。在农村,农民首要是外出务工,赚些外快进一步提高本身的生活水平,农村劳动人口的流动也是造成农村中的空巢老人的一个因素。
(三)农村中医疗卫生条件状况不是很好,农民看病难和看不起病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中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体检活动,小病累积成大病的时候,才会去医院瞧瞧。现在,有了新型农村合作社会保险简称新农合,可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因素是得新农合轨制还未发挥有效的功能。由于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农合轨道对患大病的老年人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大多数老人就是小病抗、大病挨的状况,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人会去看医生。农村偏远地区甚至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农村老年人养老办事条件严峻欠缺。长期以来,民政局在农村的养老办事方面着重于保障那些“五保户”、特困户等特殊群体,对农村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及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慢慢正视起来,但与众多老人的需求相比仍然是无济于事。农村中大多以家政服务项目为主,其服务内容跟形式比较枯燥,还不能充分满足农村老年人对服务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居家养老模式在农村中受到阻力,往往进行不顺利。然而多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因为报酬较差,业务素质总体不高,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异常少。
三、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提出公道响应的对策
(一)加速计划生育基层工作程序。要对合适零丁二孩生养政策的方针人群,政策要宣传到位,办事合理到位,简化再生养证审批流程,真正将人口政策盈利落到到实处。加速推动信息化建设,建设好下层卫生计生的管理平台。连续推进卫生计生系统内部的信息整合和共享,展开优质服务建立做好榜样性的服务工作,加以推行从而使农村里出生率的比例高于老龄化的比例,从而改善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比例,为农村增添新鲜血液。
(二)增强政府的主导力量,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率,加大公众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本地政府应当增强城乡统筹规划建设,出台写惠农政策,用财力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勉励农地集中以便形成规模性的发展范围,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和产业链,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政府引进外地投资者企业,以使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得到有效的应用。提高农村劳动人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利用,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此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能使农村能集中劳动力,从而空巢现象会减少,老年人从身体和精神上都能得到有效的照料。
(三)增强农村基层卫生工作。(1)在建立大病保险政策的同时也要健全商业保险,同时做好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机构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一部分原合管办人员负责对保险公司经办业务的监管,从而实现医疗保险全流程办事。(2)建立好网上结算工作,能实现省内省外核查信息和报销,实现民不出户就能办理好一切医疗繁琐事务(3)政府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培养专门的新农合基金管理人员,使其具备相应的资金管理知识。
(四)在摸索的道路中寻求新的农村养老模式。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外,还要鼓励民间资本力量的参与,并给予税费优惠政策。探索“以农地养老”的新模式。连系农村改革的情况,在许可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措施,探索“以农地养老”的新模式,发挥土地资产在农民养老保障中的重要作用。钻研适合老年人身体健康所必要的食物产品,开展对老年人在营养与膳食方面进行检测指导,保障老年人生活的质量和健康水平。要继续鼓励农村中有劳动力的老人从事农业生产、积极参加当地村里的活动、对新农村的建设及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等,以提高老年人自己的身心健康精神上得到满足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农村养老当前严峻态势,应对农村老龄化的对策建议[J].新农网.2015
[2] 在2015年全省农村基层卫生、计划生育基层和新农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A].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
[3] 主旨演讲与理论研讨之一:人口老龄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人民论坛.2014(34)
[4] 刘生龙.健康老龄化战略缓解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
[5] 黄宏磊.以湖北省为例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农业经济.2012(3)
[6] 王红珠.宁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创新.2014.
[7] 万宝瑞.农村养老当前严峻态势[J].中国乡村发现.2015.1
[8] 蔡茜.向丽华.我国农村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9] 崔丽.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C].南京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社区
Abstract: this paper advanc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retire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from the increase of retire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expand capital channel, enhance the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ty staff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to drive our retire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with strong targeted and value.
Keywords: enterprise retire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与原企业分离,人员由原来的单位管理现交给城市街道或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街道或者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街道和社区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我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不再由企业来管理而是实行社会化管理;二是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纳入到社区,由社区来负责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
加强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和“全面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的号召,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虽然但是由于我国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很多问题函待解决。社区服务作为居家养老得以发展的支持力量,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整合有限的资源,不断对其加以发展和完善,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紧密结合,确保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中安享晚年。“社区服务”是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推进下,如何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如何做好社区服务的工作,使企业退休人员真正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角色的转换,更好的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1增强退休人员的社区意识
1.1强化社区退休人员的归属感,增强参与意识
充分认识发展和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一点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显得极为重要,在发展过程中,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积极宣传社区化管理的意义和好处,使退休人员从心理上接纳社会化管理。积极引导退休人员“企业化”管理转向“社会化”管理,逐步融入社会,在社区中找到家的感觉,建立起“社区意识”是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思想基础,这也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得以顺利发展的因素之一。
1.2.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化管理服务在我国现行企业退休人员管理体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管理体制上的一种变革。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退休人员对实施社会化管理服务在思想上存有疑虑。
一是从政府到企业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好的氛围。各地政府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宣传计划,抓好落实,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络等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规定、措施及各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安排情况等,扎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宣传工作,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平稳与原企业分离,逐步过渡到社区管理。
二是社区要积极地引导退休人员走进社区。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的文体、公益各种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水平和质量。社区积极组织开展退休人员文体娱乐活动,开办各种兴趣培训班,引导广大社区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和活跃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企退人员外出旅游、参观见学、老年棋类(球类)赛、九九重阳节等活动,切实做到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新格局。
2建立健全政策法律体系,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
2.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在完备的法律框架内,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范、持续的发展下去。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工作目标,就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测评,奖优罚劣,切实把把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区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完整的政策操作链。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协商沟通制度定,就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采取期或不定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与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和探讨,对本地区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讨,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单位的作用,特别是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社区服务组织、志愿者组织及其场所、设施的作用,广泛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退休人员提供服务。
2.2.明确企业的责任
作为企业来说,企退人员虽然实行了社会化管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退休人员是由企业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形成了特有的“企业情结”。企业不能因为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就一下子把退休人员拒之门外,企业就撒手不管了,即便是退休人员进了社区,有些思想工作企业也还要协助做好,继续承担一定的责任,对退休人员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的去解决,加强与社区联系和配合,只有在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才能逐步走上正轨。
3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畅通服务渠道
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政府履行其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大量资源、经费的投入是保障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各地政府要积极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要探索多方筹集经费的渠道和方式,动员和呼吁社会各界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要把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标准进行拨款,探索建立财政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支出机制。依照当地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项资金管理,如退休人员档案库建设、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网络平台建设、退休人员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等,并把专项资金的投入和社会化管理服务项目的进度相结合,增强资金的利用率。在多渠道筹集经费方面,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多方筹资方式,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为了节省开支,要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现有的各种服务资源,特别是改制、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时,力所能及地把原来用于职工和退休人员活动的有关场地、设施移交一部分作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办公和活动之用,以便更好地为退休人员提供便捷、良好的管理服务。以山东黄岛社区为例,社区充分利用了其辖区内单位的资源,以“共建共享”的名义,获得了辖区单位在老年活动中的支持,比如场地、活动器材等,这些在开展企业退体人员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4.1.加强退休人员服务设施建设
针对退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社区应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基础以供退休老人进行选择。社区基础设施是推行社区养老服务的“硬件”,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便捷安全等特点,比如在社区内的楼道内可以统一安装楼梯扶手和声控路灯,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修理损坏的设施,确保退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在街道、社区以共同筹资的形式,建立退休老年人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福利等方面的设施和活动场地。随着本地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建设和谐社区的规划中,逐步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4.2.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退休老人对社区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和多样化,社区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退休人员内容,拓宽服务渠道。身体健康对退休老年人非常重要,退休人员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社区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加强老年医疗卫生设施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增加药品种类,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对高龄、重病、特殊人员定期进行上门义诊活动,减少老年人在看病途中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宣传健康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医疗咨询等意识,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防病能力。
4.3.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体系
发挥退休人员的作用,盘活社区退休人员人力资源,针对企业退休人员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除了依靠相关保障机构和社区服务人员外,也可以依靠退休人员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自我管理和自娱自乐活动。同时,对有一技之长的退休人员社区可以积极吸纳进来组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发挥其资源优势,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有偿与无偿服务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互助服务,提升退休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5加强社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社区服务中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的速度较慢,目前在社区工作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服务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文化水平较低的非专业者,日常工作中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服务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进展。
5.1.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一方面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甘于奉献、工作仔细、脚踏实地的同志充实到企退人员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要选用相应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会工作者队伍,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定期组织和选送在职工作人员到有关高校或培训机构轮训学习、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工作探讨、经验交流等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社会保障业务知识、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业务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档案管理知识和老年人保健知识,大力开展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升进入社区工作的门槛,进而从源头上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5.2.大力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倡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弥补政府与相关组织的人力资源不足。通过成立“退休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送爱心小组”等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福利服务,特别是要做好退休老年人特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我国很多地区不同程度的成立了志愿者队伍,虽然目前发展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志愿者队伍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较好。同时要适当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工资收入待遇,尊重和重视他们的工作,倡导和呼吁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居民组织参与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病人现有或潜在的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为老年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对老年病人护理工作中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结果:住院老年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达97%以上。结论:认为对住院老年病人实施风险管理, 为老年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关键词】老年病人;风险管理;质量和安全
【中图分类号】R7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1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住院率逐渐上升,老年病人由于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及易发生意外事件等特点,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在住院期间发生安全问题的机率比一般病人高,更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点人群。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病人5638例,平 均年龄75岁,其中危重病人678例。设有床位300张,护士101名,年龄23.5岁;学历:本科5 名,大专72 名,中专24 名。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现有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010年我院主要发生过的护理风险事件有:跌倒5例(昏迷2例,骨折2例、死亡1例、)、坠床2例,皮肤损伤5例(热水袋烫伤2例,压疮2例、使用留置针破损2例);走失1例,输错液2例,发错药7例
1.2.2 护理风险分析:护理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分析风险事件产生原因:
1.2.1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规章制度如核心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未严格执行。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理论知识及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对护士业务培训不到位。我院各病区大、楼层高、床位多,危重病人多,护理操作多、治疗任务重,这些状况使护理人员负荷过重。护理管理者的督导和检查力度不够。
1.2.2 患者的自身因素:老年人具有病情变化快、病种多、容易发生意识障碍的特点。老年病人肢体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减退, 视力下降,加之感觉功能障碍引起温觉,痛觉等功能迟钝,感觉、运动功能衰退。脑部功能衰退,可能出现痴呆、精神等症状,患者自控能力缺失。
1.2.3 环境因素:病房内物品摆放凌乱,摇床柄未归位,部分床无床档。卫生间狭小、光线暗、扶手已坏。走廊地面滑,特别是刚擦完地,地面潮湿等原因均易导致跌倒,
1.3 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1.3.1 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等,请我院律师定期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组织护士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病区设立护理安全监督员,对出现的护理差错及各种安全隐患系统记录、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1.3.2 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定期组织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完善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
1.3.3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对转科护士或新上岗护士实施分别为1个月或3个月一对一培训,鼓励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或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鼓励学历继续教育,每月组织护理查房,每月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
1.3.4 加强质量监控,保证防范到位 。护士长按质量控制体系每周或随时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质控,并注重细节管理,努力把护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科室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协助护士长督促检查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教学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把病区各室的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个人,人人参与科室的质量管理。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分析例会,对本月各项护理检查情况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1.3.5 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在护理人员紧缺情况下,护士长做好弹性排班,排班时做到新老搭配,,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相互协作。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管理。
1.3.6 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经常老年协助病人整理房间,合理放置病房内物品。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每个卫生间光线明亮,地面有防滑地板。更换两侧有护栏的病床,护士及时病人拉上床档。病人外出携带信息卡或使用手腕识别带,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病人。
1.3.3 护理风险效果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信息反馈,是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为今后的管理提供依据,评价内容包括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是否增强、病人综合满意度、压疮例次、护理缺陷等。
2 结果
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1年来,住院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事故,护理缺陷明显降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3 体会
3.1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护士能主动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并积极采取对策。护士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能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地预见风险,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护士人人参与风险防范,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化解,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2 护理风险管理者能抓住护理重点,增加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使老年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常见不安全问题得到较好预防和重视。通过对住院期间老年人常见不安全因素如坠床、跌倒、皮肤损伤等的分析,并采取细致规范的各项防范措施,从而使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生命安全。
3.3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评估,优化了一系列工作作流程,如:输液流程、坠床、跌倒流程等,这样不仅方便护士操作,而且约束和指导护士行为,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规范护理行为,也便于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活动的督导和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因而在护理活动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它是高风险的职业。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我们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护理管理者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大大降低护理风险,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杨秀丽.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规避.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78-1079.
[3] 王卫群,杨文秀,周玲,等.老年病人的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4,4(6):53-54.
[4] 章春玲,梁慧如.老年科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6,16(125):3609-3610.
更正
张伟丽您撰写的论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07月、第30卷、第7期、录用并以出刊,现更正作者“伟丽”应更正为“张伟丽”
更正
胡玲撰写的论文《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一次性物品有效使用率中的应用》经《中国健康月刊》杂志编委会审核后,已于2011年10月、第30卷、8月、第8期、第25页录用并以出刊,没有英文摘要。现更正为: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during the disposable sterile effective usage. Items Application method of PDCA cycle method through plan, carry out, check and summarized the surgery of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in the efficient use of the management. Result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disposable sterile goo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from before the law raised from 94.67% to 98.65%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 is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application method improves the PDCA cyc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The operating room will continue to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operating room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PDCA cycle of disposable sterile items effective operating room utilization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任务,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而疾控中心在此项工作中负有重要的使命。
1 材料来源
按照《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中的《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开展考核指导工作,收集了哈尔滨市原市区的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等5个行政区的有代表性的3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分析。
2 当前形势
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很好的落实
2.1.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务实深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各单位均有突破性进展,除各别单位外,均达到了60%的建档率标准。老年健康体检得到加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各社区机构更加注重慢病筛查工作,慢病检出率和管理率有所提高,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方面有了很大改善,血压、血糖控制率显著提高。各社区踊跃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慢性病管理知识培训,使得慢性病人的管理日趋规范化。
2.1.2 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各中心均能够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及与计划相对应的年终总结,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规划,主动做到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定时面向公众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并按照要求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定期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板内容。
2.1.3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及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处理措施落到实处。各中心均做到辖区儿童的建证率达到98%以上,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达到100%,并且开展传染病病人社区管理,能够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组建应急队伍,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
2.2 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2.1 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和老年健康体检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主要问题一是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合格率没有达到指标要求。二是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不规范,有些机构的健康档案管理混乱。三是在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工作上存在底数不清、原始单据不全、随访记录涂改等问题。
2.2.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还应深入细化。一是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大部分单位资料档案不规范,缺少社区诊断、中远期规划、计划、效果评价、图片佐证、经费预算。二是编印健康教育资料形式单一,普遍以健康处方或传单形式发放,内容定制不够通俗易懂,不能因地制宜,达不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和卫生日宣传活动混淆并流于形式,活动规模与受众面小;健康知识讲座讲授内容不能通俗易懂,讲授内容与听课人员不匹配,参加人数不够。四是健康教育专栏版面不能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不符合季节性,没有效果评价。
2.2.3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问题体现在一是信息登记不完整、不准确。例如《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信息未按年份登记管理、《冷链测温记录》、《流动儿童登记表》、《国家免疫规划常规报表》、《疫苗运输记录》等表格填写不规范,疫苗账物不符。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完成的不好。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应急演练和培训的相关佐证材料不全,演练次数不够。三是传染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存在漏洞,相当一部分社区无重点传染病二级和三级预防以及上级培训的相关佐证材料。
3 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对策
3.1 慢性病工作 应当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规范健康档案的管理方式。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健康档案的管理,在建档率达标的基础上,注意档案填写的规范化要求。保证所有档案信息真实有效。二是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要达标,体检表要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晰,辅助检查报告单要及时粘贴在体检表上,并且在体检结束后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意见。三是规范随访服务,做到随访表填写规范,每次随访结束之后统计本次随访人数、失访人数、血压达标人数,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报表,及时归档。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配合度。
3.2 健康教育 第一要制定社区卫生诊断,找出辖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第二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型影音资料库的建成。第三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咨询的发展。四是在工作先进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资料档案规范化、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工作观摩。五是强化业务培训及参训,重点对社区卫生诊断与效果评价进行培训。
3.3 预防接种工作 一是要推进免疫规划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特别是利用免疫规划宣传日,深入开展对一般、重点人群的各项免疫规划宣传活动。二是工作人员要按照接种规范严格操作。三是要建立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定期对流动儿童开展摸底登记与查漏补种工作。四是要掌握0-6岁儿童数、建证数、建证率,建立流动儿童人口分布与变化图。五是要提高儿童信息化录入率,完善儿童信息化中接种信息相关资料。六是要积极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七是要规范管理接种室消毒和注射器材的使用及回收销毁工作。八是要疫苗和注射器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保证疫苗真正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储存和使用。最后是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推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提供一整套的取号、候诊、登记、接种和观察的自动服务体系。
3.4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要 一方面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完善传染病上级培训相关佐证资料。另一方面,积极协助预防保健机构开展重点传染病病人的管理工作,加大对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完善重点传染病相关佐证资料。
3.5 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要做到依据各级预案的有关内容,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做到内容详尽、可行。还要做到每年至少开展2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并将每次演练的计划、脚本、签到、试卷、记录、照片等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社区卫生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按科学办事,真抓实干,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效、更优质、更实惠、更全面、更安全的社区卫生服务,做到上对得起国家财政的每一分钱投入,下对得起基层的老百姓和自己的良心[1],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