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辩论赛的重点8篇

时间:2023-09-07 09:19: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辩论赛的重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辩论赛的重点

篇1

一、选择好辩论的题目

如何选择辩题不仅关系到辩论赛的精彩与否,还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课堂辩论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辩题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如何确定辩论题目。

1.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应当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辩题内容,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好辩题,让辩题赛成为一节课的精彩和,应该是最佳选择。比如以的成败为正反辩题,不但突出了课文重点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对的成败认识更加深刻。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倡导开放意识,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辩题能引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在学到高新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涉及网络发展的内容时,可以设计“电脑网络的利与弊”的辩论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对学生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引发学生在课后的思考。辩题如果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很好的选择。

3.总结比较性质的选题

在进行阶段性学习以后,对于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从总体上把握了历史阶段性特征,也可以设计辩论题目。比如,在“必修一”政治模块“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的教学复习中,教师可以设计比较辩题——中国君主专制与雅典民主制度孰优孰劣,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巩固知识。

4.辩题难度应适中

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政治经验有限,尤其是理论素养较低,所以辩题的难度很重要,既不应过于肤浅又不能学术性太强。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对于有一定理论高度的辩题,鉴于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有限,学生的反应不太理想。因此,辩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其难度应当适中。

二、如何实施好历史课堂辩论

1.要安排好辩论时间

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适当的时间,一般来说应该在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在学生大体掌握知识线索的基础上进行。辩论赛的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一般应掌握在10—15分钟,不必过长,其中包含教师总结陈词的3—5分钟。

2.选择好学生评委

一般课可请学生做评委,学生评委应有一定代表性,比较公正客观。

3.主持人的选择

教师可以作为主持人,灵活处理辩赛中间出现的情况。比如出现冷场时,教师可及时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扩大辩论赛的参与面,调节课堂气氛。再如辩论赛中出现了人身攻击或其他状况,教师可及时制止,以保证辩论赛的顺利进行。

4.总结陈词

辩论赛结束前,除了由正反两方各自进行总结陈词外,更重要的是由教师作全局性的总结陈词,这也是一节课的小结,应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一节课堂辩论课是否精彩,除了正反两方的辩论出彩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总结陈词是否精辟。

5.引导和评价

要组织好一堂精彩的课堂辩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举足轻重。在学生辩论之前要加强指导,规范学生的辩论方法和手段,防止学生在辩论中进行人身攻击和纯粹的狡辩。辩论赛结束以后,应该首先请正、反双方的辩手代表分别谈谈辩论中的得与失。然后,作为主持人的教师要对整场辩论赛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点评内容一般包括正反两方的审题立场、论据、推理、辩驳技巧和仪态等方面。教师点评应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对辩论中的精彩之处更要特别加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辩论中出现的明显史实错误、逻辑错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也要一一指明,防止学生片面看待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只有这样,辩论赛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培养辩论能力

1.打好辩论的历史知识基础

要组织好课堂辩论,工夫就要下在平时。先要做好辩论知识的准备。一场成功的辩论赛,首先基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储备。没有基础就谈不到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功底,建立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且要学会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没有平时的历史知识积累,很难想象学生会在辩论赛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只有平时注重了训练和积累,才可以为精彩的辩论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辩题选好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寻找一切可以查找资料的渠道和资源,如图书馆、教科书、网络、社会调查甚至生活中的实物等,为了证明一个论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史实、实例进行论证,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收集辨别信息,也能够增长见识、强化记忆、拓宽知识面。

2.培养辩论能力

辩论赛需要选手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论赛中辩手的辩论要出彩,往往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占有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平时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的利与弊、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性与局限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优与劣等等,历史学科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勇气。辩论赛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等等。总之,辩论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参考文献】

[1]袁兆桐主编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教育科学出版社

[2]蒋燕红《浅谈历史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09

[3]高敏《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篇2

我们学校政法系是在全中国都能排上名次的,所以保持好我们学校政法系的先进性是我们学校重点考虑的事情,大学政法系辩论赛策划书。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法律知识在实践上能够进一步的深入,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我们学校政法系准备举行辩论大赛。

为了更好的将这一次政法系辩论赛举办好,特别指定如下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我系具有浓厚的思辩特色,在这份浓厚历史底蕴上,我们系更是屡获佳绩,屡得殊荣的剑锋。几年来我们政法系在教师职业技能赛的辩论赛中战果都是极其辉煌的。本次辩论赛力求携上胜之余威以弘扬我系辩论文化艺术,丰富我系同学校园文化生活。

二、活动地点:

博西五、六楼教室(具体地点安排将另行通知)

三、活动时间:

xx年5月3日

四、主办单位:

政法系团委

承办单位:政法系法律协会、学生会学习部

五、报名截止日期:

4月日上午9:3活动室

六、活动流程

:(具体事项如有改动将另行通知)

(一)辩论资格赛:4月3日下午:3

在资格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复赛辩题

(二)复赛:4月3日下午:3

在复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半决赛赛辩题

(三)半决赛:5月3日晚上7:

在半决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决赛辩题

(四)决赛:5月8日下午3:

七、活动宣传:

1、及时做好本次辩论赛的工作总结,为今后举办类似的活动积累经验。

2、由记者团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展板。

3、把相关文件通知分发至5、6级各班。

4、由宣传部、网络部将每一轮的比赛结果及时公布。

5、由网络部在系网站予以宣传。

八、参赛对象:

6、7级各班各派一支队伍(4人)参加本次辩论赛,法律协会与学习部各派一支队伍(4人),共3支队伍参加本次辩论赛。

九、奖项设置:

冠军队

亚军队

季军队

除此之外,本次辩论赛还将设置优秀奖若干队。

十、比赛规则(见附件)

十一、注意事项:

1、请5、6级各班班长务必把本班的报名表(附后)于月日之前交到法律协会或学习部。

2、辩论赛每一轮的具体时间、地点安排如若有改将另行通知。

十二、经费预算:

1、评审的饮用水及打分笔

篇3

[关键词] 训练 辩论 口语突破

一.前言

新课标对高中学生口语能力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八级的目标是:能在交流中使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表达个人的意图和情感等;能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商讨和制定计划;能报告任务和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做3分钟演讲;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例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或投诉等。

我任教重点中学已有十余年,发现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用英语回答问题,经过准备也能用英语作一些介绍甚至演讲。可是要做到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流利地回答问题,有思想,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合作商讨完成任务就非常困难。

经过几年的实践,本人不断探索和尝试一种有效的口语突破模式:辩论赛,来快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下是我让学生备战并进行辩论赛的部分案例,原与各位同仁分享。

二.“辩论赛”突破口语能力的前提

辩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一种高级任务。它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正如David Nunan 所总结的。(1)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 principle)。也就是说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的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换句话说,辩题的适宜程度直接关系到辩论赛的成功。(2)任务相依性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任务犹如阶梯,相互依存,级级升高。学生由平时简单的任务突然升高到复杂的辩论赛,如何能适应,如何辩得起来,这是一大难题,只有通过充分的准备,预热,才能进入辩论状态。(3)在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Long 和Crookes(1993)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把学习语言看作势做中学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有意义地使用语言来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辩论赛能使大量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查资料,准备,参加辩论来学到很多东西。(4)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要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就像建筑楼房的脚手架一样,要让学生在初学时感觉到成功和安全。大人教小孩子走路时,不可能期待孩子一开始就走得非常好,大人总是牵手让孩子走一段时间,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在辩论赛前,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内容,形式的支持。

三.辩论赛突破中学生口语模式

(一)充分准备

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个模仿对象:一个辩论赛实例:We Should(not) Celebrate western Festivals

(1).发给学生一些资料,使他们了解辩论赛的规则和流程。

(2).给学生观看这个辩论赛的录像,录像中的唇枪舌战看得他们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参加进去。录像使他们有了情绪上的准备。

(3)为他们准备主持人的常用话语,辩手的辩词和攻击,反击的常用语,使他们作好了语言上的准备。

(4) 给出辩题Can women achieve anything as men? 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每组选出4位辩手,2位裁判,6位群众辩手,一位主持人,并分工。所有人员去分头准备材料,作辩论的坚强后盾。

(二)一场具体的辩论赛案例:

Topic: Can women achieve anything as men?

1. Aims:

(1)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open their mouths in class .

(2) To change their studying in a passive way into an active way.

(3) To improve their skills in English speaking especially to develop their rebuttal capabilities in English.

(4) To help students to build up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and learn by themselves out of class.

2. Place: classroom

Debater: class 3 senior 2

Chairman: Wang Ruya

List of Debaters:

Debaters Pros Cons

1 Jiang Anqi Ye Hanxuan

2 Chen Xiaoqi Lin Tian

3 Xie Ningning Fan Yusheng

4 Chen Qiuyang Zhao Yixing

Judges: Wang Yang ,Xu Gaojing , Hu Luoning , Zhang Qi

3. Procedures:

Chairman: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I’m honored to be nominated the monitor for today’s debating contest. Firstly, I have the great privilege of presenting today’s judges for this Debate Contest. ……

Jiang Anqi(positive): Honorable judges,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in our opinion, women can achieve all that men can achieve. First, women are as intelligent as men Second, in the modern world, women have lots of chances to get education and achieve dreams. Third, the reason why the number of successful women are less than men is not the intelligent difference but the unequal society. Women are suppos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family rather than career while men just concentrate on their work. Besides, women will face more difficulty in getting a top job or trying to get further education. ……

Chairman: Good, The “Negative” leader, Ye Hanxuan, please state your opinion.

Ye Hanxuan(negative): Ladies and gentlemen ,in our opinion, women can’t achieve anything as men. First, physically, men are stronger than girls. We run faster than women, have more strength than women and do better in making a living. Second, at school, from primary school to college, it’s usually believed that boys are cleverer than girls. Girls are good at memorizing and language study, while boys are better in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t’s clear that, in this top class in Wen Ling High school, there are more boys than girls. Third, men are more successful in career. In offices, most leaders are men, and in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most presidents and kings are men. In academic area, most famous scientists are men. No one is as good as Albert Einstein. So , women can’t achieve anything as men.

Chairman: Well, now,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opinions. Now it’s time for the two sides to ask questions each other freely.

Chen Xiaoqi(positive): As Ye Hanxuan said just now, boys are cleverer than girls. Is that so? It is recently reported by scientists in America that girls are as clever as boys. What’s more, in college, more girls (about 60%) are achieving higher degrees. And in our class, Jiang Anqi , a girl, got the first place in past examination.

Lin Tian(negative): I just ask two questions. First, in our class, who can run as fast as I? Who? Stand up. Second, in ancient and modern society , can you give an example, is there a woman as good as Leonardo da Vinci or Albert Einstein?

Xie Ningning(positive): We are not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physically. If so, which man can bear a baby?

Fan Yusheng(negative): Without men, is it possible for a woman to bear a baby?

Chairman: Stop. We are not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physically. Now , go on.

Chen Qiuyang(positive): There are fewer successful women in society, because women were not equally treated in the past. Girls were not allowed to attend school, and they were not allowed to work in society. They have to do house work and take care of children at home. If they had been treated equally, there would have been more women scientists and successful women in the past and nowadays.

Lin Tian(negative): Ok, let’s talk about famous persons in modern society. Can you find a woman as great as Yuan Longping? He helped produce 30% more rice and feed so many people in China. Can you find a woman as rich as Bill Gates? Or can you find a woman as great as Deng Xiaoping?

……

(In each group, more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is debate, they’re excited, they can’t help stating because they want their group win. In this time, they’re very active.)

Chairman: We are unexpected that you debate so excitedly. How time flies! Now it’s time for both sides to conclude your opinions.

Chen Qiuyang(positive):……

Zhao Yixing(negative): ……

Chairman: After a heated debate, the result comes out that the winner is the “negative” and Chen Qiuyang is the best debater, congratulations.

(三) 辩论赛后的总结和输入

辩论赛后好久,学生们还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他们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学到用时方知少,他们发现自己积累非常不够,拿到一个主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谈论,滔滔不绝地说点什么的可能性接近于零。大量的语言输入是非常有必要的。21世纪报每期的第三版有针对时事焦点的辩论实例,材料由中学生编写,句型观点都写得非常不错,是语言输入极好的资料。每期的辩论材料我都与学生共同欣赏,划出可供学习的句型,剪报积累,并给时间熟读背诵。

随着语言的不停输入和经常举行的辩论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口语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王儒雅,谢宁宁同学在2012年浙江省体验西澳口语比赛中获一等奖。

四.辩论赛突破中学生口语模式剖析

(一)组织成功辩论赛的策略:

1.科学的选题

2.到位的预热和指导

3.充裕的准备时间

4.明确的分工

5.公正的评委制度

6.合理的评价尺度

(二)开展英语辩论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辩论赛的重点就为一个“辩”字。从本质上讲,辩论是一种训练活动,它提供给学生们培养自己的写作、思维、阅读、演讲和倾听方面的高度熟练能力的机会。

1.运用外语思维,增强语言使用能力

英语辩论赛要求学生用英语把本方的观点说得有逻辑,有道理。这就要求学生迅速用英语进行思维,增强了英语思维和使用能力。

2.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强批判性倾听能力

学生在辩论赛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认真倾听对方,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破绽进行反击,使之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倾听能力。

3.多角度分析,提高思维能力。

在辩论赛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学生不得不多角度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他们思维的多面性,逻辑性和敏捷性得到了提高。

4.整合各类资料,完备知识结构。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赢得辩论赛,学生们搜集各种资料,归纳整理各个同学查到的资料。通过不同辩题的准备,学生们的知识更加丰富。

5.撰写各类手稿,培养写作的熟练程度。

表面上看,辩论是一种口头争论,而大多的辩词和观点,论据都是事先写好的,而且是通过多次写作和修改的。因此,辩论赛也是培养学生熟练的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篇4

把辩论赛引进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我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所尝试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初步尝试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从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反复实践,逐步提高,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把“辩论赛引进课堂”的教学思路

(一)基础――课外活动举行的辩论赛

我历史组曾组织“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专题辩论赛,效果很好,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条件――教改实验的三阶段

在教改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走过了“问题课型―讨论课型―辩论课型”三个阶段。问题课型的关键是教师巧设问题,使提问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通过教师的导、学生的答来学习课文中心内容。讨论课型则是由教师提出可议性问题,如评价、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勇气。如果说问题课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导”,那么,讨论课型中教师的功夫则在于“收”,也就是把学生讨论中零碎的片段加以归纳整理,进行全面总结,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问题课型到讨论课型的过渡,为辩论课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谈一谈辩论课实施的情况。

二、课堂辩论赛的重头戏――辩题的选取与总结陈词

(一)辩题的设计与选取

辩题的设计与选取是辩论课型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且课堂辩论不同于一般辩论,它是在一节课的范围内进行辩题的设定,具有选择余地小,设计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因此,辩题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1.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

3.选择中性的辩题。

4.难度不宜过大。对高中生来说,难度过大的辩题,他们辩不起来。对尝试的几节课的情况进行比较:“岳飞班师回朝该不该”的辩论赛,学生反应敏捷、表现机智、对答如流;但在讨论的失败能否避免的辩论赛中,学生表现不太理想。因为前者主要从人物身上去发挥,而后者却要考虑到整个社会大背景,对高中生来讲,难度明显较大。因此,辩题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难度适中的辩题。

5.尽可能简要明了。

(二)辩论赛的总结陈词

课堂辩赛的总结陈词与一般辩赛略有不同,它除了由正反方各自进行本局部的总结外,最重要的是作为主席的教师所担任的全局性的总结陈词,它既不代表一方的观点,也不单是分析赛情、点评赛况,而应该代表一节课的小结。因此,它在课堂辩赛中起着导向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节辩赛课“收”得怎样,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总结陈词的效果

三、辩论课的程序安排与注意事项

1.前提:首先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了给辩赛留一点时间,前面的课程一定要精讲。

2.时间:辩赛的时间的掌握在15分钟-20分钟,其中含教师总结陈词的3分钟-5分钟。

3.评委:公开课可请听课教师做评委,如一般课可请学生做评。

4.注意问题:当辩赛中间出现停顿,教师可灵活处理,把问题抛给观众学生回答,既可缓解辩手的紧张情绪,又可扩大参与面。

四、教学效果

辩论课的开展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重视。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进行一场成功的辩赛,首先准备大量的必备材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了证明一个论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进行论证,学生由此增长了见识,强化了记忆,拓宽了知识面。

(二)突出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在短兵相接的辩赛中,表现出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态度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这点也是教师在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之后,颇感欣慰的。

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拓展和迁移。因为辩论过程包括辩题类型分析、辩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证词等与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的思维活动。对中学生辩论而言,辩论需要处理各种论据:有利的、不利的和两可的,主要的、次要的和附加的,等等。学生们要考虑证据是否清楚、真实,是否可证实,论据是否充实新颖,证据是否为评委所接受、理解等。这恰恰对辩手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了重大挑战。

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辩手辩论要出彩,往往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去搜集、采用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表达方式上运用新策略和新词汇,从而使立论有新意、论辩有新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辩手和队友们善于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跨越移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超越,注重在辩论中创新。优秀的辩手和辩论队为我们的学生、课堂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

篇5

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发展问题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始于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当时选派了两名外语系学生参加比赛,由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比赛的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自此后,“外研社杯”逐渐发展成了全国瞩目的重大外语赛事,同时也是我院乃至我校的重大赛事。每年我院都会选派教师带队参加比赛,并负责比赛的培训指导。自2005年起,我院又选派学生参加了“IDEA—BFSU杯”和中国辩论公开赛的各项赛事,同时又参与到了河北省的各项演讲、辩论、口译赛事中。历经比赛的锻炼,我院也逐渐形成了以“英语演讲与辩论”为依托的教师梯队。

一、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

1.梯队教师素质要求。英语演讲与辩论是门对教师要求很高的学科,考虑到学科本身以语言输出为主,又综合了各类学科的知识,因此它对口语表达、历史、文化、社会知识要求很高;此外,结合各类演讲与辩论竞赛,它又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师梯队构成。考虑到上述要求,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选派了4名中青年教师,由副教授作为梯队带头人,主要专业涉及美国文学文化、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口笔译,他们分别担任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口译等课程。

二、教师梯队发展

结合英语演讲与辩论科目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我院教师梯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从实践入手到理论完善,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特点。

1.以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梯队素质。我院每年参与的国内外重大赛事包括:“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国辩论公开赛、“IDEA—BFSU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澳亚国际英语辩论赛、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竞标赛。

结合这些赛事,我们首先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培训工作。这些比赛从每年的一月开始一直到十二月,可以说老师的培训工作也基本延续了整个学年。为了和比赛接轨,同时为了跟上不断提高的比赛水平和学生素质,我们采取了先培训教师再培训学生的方法。每年我们会选派两位教师参加由国内、国际辩论界享有声望的培训师主讲的辩论培训班,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学习到了关于演讲辩论的知识,也学习到了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开展课堂活动等教学技能,其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除了赛事培训之外,参加比赛本身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参加国内赛事为教师提供了和全国同行交流的机会;参加国际比赛要求教师和赛事组委会就住宿、参赛、交通、相关文娱活动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沟通,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沟通能力;此外,各项国内外比赛都要求带队老师担任比赛的裁判,与主裁判商议比赛结果,如具备相应资格,还需要担任比赛的主裁判,组织比赛并对比赛结果给出口头评判。几年来,我校学生获得了“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季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季军、全亚英语辩论赛冠军、中国辩论公开赛模拟法庭亚军。同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我院两位演讲与辩论梯队的教师都具有了在各项国内、国际比赛担任循环赛主裁判和淘汰赛裁判的资格,并在英语辩论界积累了一定的人气。

2.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师梯队建设。随着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在全国日益广泛的开展,英语演讲与辩论逐渐成为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等国内名校相继开设了这一课程。在多年的学生培训和参赛经验的基础上,我院开设了英语演讲与辩论课。随后,梯队教师针对课程体系、课本选择、教学活动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英语专业发展现状、本课程的特点等有了很好的了解。

3.以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梯队教学水平。在开设课程之后,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竞赛实践和教学活动的结合上。一方面,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在竞赛中积累经验。例如对于重点辩论题目、重点话题、国内外重大时事和道德、教育、伦理等话题,教师都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并组织课堂活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了许多教学理论、方法、学生学习目的、心理状态、实际需求等方面的欠缺,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也能够在今后的竞赛活动中有所侧重的进行学习。通过教学和竞赛的结合,梯队教师已经能够自如的把和演讲与辩论相关的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在课堂上组织演讲、辩论、知识分析等课堂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梯队理论研究。在竞赛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要提高梯队教师的水平,重点还是要提高其理论水平,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把握教学理论,从而指导竞赛和教学实践,并进一步申报各级科研项目,这是梯队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以此为基础,首先我们组织教师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出发,结合竞赛和教学实践,开展了对“任务型教学”、“语言的功能性”、“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输出”等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梯队教师分别发表了与演讲与辩论相关的各级论文数篇。

三、教师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论知识不足。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形成主要是从竞赛实践开始,因此在理论研究上有很大欠缺。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忙于对学生的培训和参赛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太重视。此外,作为国内一门新兴课程,教师们对于具体需要学习何种理论、如何把理论、竞赛、项目申报相结合感觉相当困惑。

2.教师缺乏提高和深造的机会。演讲与辩论梯队教师虽然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但是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学习,例如在相关课程的拓展(如相关的英美、欧洲文化课程、英语口译课程、二语习得课程)方面缺乏深入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对国内乃至国际相关理论缺乏学习机会。此外,长期以来教师们忙于基础教学和学生竞赛工作,对于新知识、新领域的了解相当缺乏。

3.教师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竞赛只是教学和梯队建设的一个方面,如果把全部重点放在这一个方面,势必会限制梯队教师的发展。竞赛内容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内容、比赛形式都相对模式化,虽然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学习到的知识是在逐渐减少。此外,竞赛的培训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都要有很大的投入,这无疑分散了其在理论研究上的精力,新的梯队教师的吸纳就成了问题。教师又缺乏系统的学习机会,使得这一梯队很难保持活力,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四、结语

总结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发展经验和存在的若干问题,让我们看到,现在正是这一梯队发展的瓶颈时期,如何在保证提高学生素质、获得竞赛奖项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这一梯队的活力,如何引入新鲜血液,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到梯队中来,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心,孙钦荣.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01).

[2]孔杰.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人本思想和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05,(04).

篇6

一、通识教育的侧重点应在于知识沟通和能力培养

历次参与辩论赛的高校参赛队伍中,有医学、海洋等专业方向非常强的院校,也有以师范类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院校。不同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直接影响到选手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最近一场有关廉政建设话题的辩论中,师范院校的选手在例证方面就很擅于旁征博引,从尧舜德治到明清酷刑,从孔融让梨的故事到《清实录・世祖实录》里的祖训,诸多事例名言信手拈来,频频赢得观众的掌声。而对手是海洋科学方向的院校,辩手在总体上擅长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比如在概念界定上下功夫,在辩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寻找突破口,更多阐述抽象的道理。这两支队伍显得性格鲜明、特色突出,各有各的精彩。观众们似乎更倾向接受师范院校选手的形象说理,面对大量丰富的实例,抽象说理只能做到招架而已。而这场辩论赛的结果却是海洋科学专业的院校取胜。除开辩论技巧的因素不谈,就知识结构及其对听众的影响方面来看,师范院校的选手在解析和处理辩题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概念和逻辑上的偏执,被对方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因此影响了评判的结果。

从辩论过程来看,信息的快速沟通与整合直接影响到人的表达能力。人文社科与自然领域之间的知识整合水平尤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言:“今日而言学问,不能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三大部门:曰通识者,亦曰学子对此三大部门,均有相当准备而已,分而言之,则对每门有充分之了解,合而言之,则于三者之间,能识其会通之所在,而恍然于宇宙之大,品类之多,历史之久,文教之繁,要必有其一以贯之之道,要必有其相为因缘与依倚之理,此则所谓通也。”[1]对照梅先生的论断和辩论场上选手们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大学不同的“术业”划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乃至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通识教育正是要缩小甚至消除这种影响所带来的不平衡。对于以自然科学为主专业的院校而言,加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的教育十分必要而且紧迫;而对于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院校则应适当通过增加数理分析等课程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所指导的辩论队成员全部来自大学二年级,按照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接触综合知识多于专业知识的阶段。但在辩论赛的备战和实战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本专业的内容可以大谈特谈,如要稍作拓展,无话可谈的表现就会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太强了。可见以学科间沟通为主的通识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2007年哈佛大学将本科的通识教育教学大纲修订为门类:美学与阐释、文化与信仰、经验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学、有生命系统的科学、物质世界的科学、世界上的社会、美国与世界。通过覆盖面如此之广的课程体系,除了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之外,更希望学生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涉猎,体验不同的思维视角和方法。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于掌握思维的方法。目前,我国高校中属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面背离这一目的的现象不乏其例。最突出的就是在大学前两个年级中设置的政策类公共必修课程。我们参与的一场辩论赛的主题正是围绕党风廉政进行。这一内容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修的课程,但在辩论备战时无论对政策条文还是社会实例,学生们还是“现学现卖”。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无论在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上,还是在理解、提炼材料的能力上都明显表现出不足。这说明课程的教学既没有告诉学生这门学科的核心意义是什么,更没有显示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何裨益。传统的考查方式也造成学生习惯于短期的死记硬背。而在哈佛,一个学期精读或速读三五十本书是常态,不读这么多书、不写几篇读书报告就不可能获得学分。此外,通识课程还要以通识的思维来设置,求得与专业课程的协调发展。比如同样是高等数学课程,对于中文、英语等专业学生的教学从教材选取到课时设置都不必参照数学专业的要求,而要以填补知识结构的空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为目的。

二、通识教育应以完善学生的人格精神为根本

参加辩论赛不仅是检验既有知识和能力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特别是高级别的辩论赛,完全可以作为队员们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难得机遇。但在最近一次辩论赛的备战过程中,笔者发现曾全力以赴的队员们突然纷纷表示想退出。究其原因,众口一词:时近期末,备战辩论赛的繁重工作与考试复习之间发生了矛盾。他们无一例外地宁愿放弃参加辩论赛的机会,也不愿在期末成绩上损失分毫。

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身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跨入社会,如何在多元、复杂、市场化与商业化的社会里做出理性的选择,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具有的素质。因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高等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其著名的《大学理念》中提出,“教育却是一个高级的词,它意味着对我们的心智性质的一种作用,意味着一种人格的形成,它是某种个人的和永久的东西,人们谈到它的时候通常会联系到宗教和美德。因此,当我们把知识的传递作为教育来谈论时,我们确实是在说,知识是一种心智的状态。”[2]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则需要以通识教育为载体。

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实施状态。“通识教育的目标即为避免学校课程的过早分化与科系间的壁垒,希望为提供学生‘统整的知识’进而培养‘统整的人格’,亦即培养开朗的胸襟、广阔的视野与人文的器识。”[3]哈佛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也曾明确提出哈佛大学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有教养的人”:具有清晰有效的思考及写作能力;对宇宙、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鉴别的能力;勤于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和抉择力;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世界各种文化及时代有深刻的认识;在某些知识领域具有较高的成就。[4]这一论断至今还在影响着美国本科教育。长期关注通识教育的香港大学学者甘阳先生也曾说过:通识教育“就是一个人自我超越的问题”[5]。人们在跳出了专业的狭小圈子的同时,更应该学会超越自己已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局限。而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人类思想和文明的历史、社会的发展历程、各国多元的文化等,从而达到形成超越性人格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综合性重点大学都在本科培养方案中强调用通识教育来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并在课程设置上对通识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北京大学开展元培计划、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等。

与这些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比较,笔者所在的高校属于地方院校,通识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甚至在师生之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话题。一直以来开设的公共教育课程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外语、计算机、体育和“两课”等课程,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公共性人文课程、通识课程在学校难见踪影。正是由于欠缺这些教育,导致学生难以从更高的层次进行更理性的思考、选择,促使他们考虑问题时往往纯粹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难以逾越眼前功利的鸿沟。从某种意义上讲,功利性正是专业化教育的核心特征,过度强调实用性、工具性的专业化教育导致了功利思想在校园里无处不在。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曾对人类的前途表示担忧,担心如果教育只注意培养“人力”而不注意培养人性,人类只懂得发展科技而不知善用科技,其结果将是相当危险的。“人类在20世纪中,分裂了原子,又脱离了地心引力飞往太空。这是人类自发现美洲新大陆以来最伟大的两项成就。人类也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后代终有一天能了解万物运动的奥秘,进而操纵万物。人类也有理由怀疑,我们的子孙是否能将所获得的知识与力量善加利用呢?”“如果我们能够善用这种知识,人类将进入一个辉煌的太空探险新时代;反之,如将这种知识误用,则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6]

通识教育重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性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技术的人的基本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辩论赛这种综合考查和训练能力的方式以及本市高校组队参赛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通识教育应该以沟通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完善人格为出发点和目的,合理利用和消化目前课程的优劣,加大实践性通识教育的内容,避免出现将通识教育理论化、说教化的弊端,促使学生更主动地选择通识教育,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知识广博、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主编.大学精神[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3.

[2][英]约翰・亨利・纽曼著.大学的理念[M].高师宁,等译.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小红.试论通识教育与大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6.1(23).

[4][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篇7

一、辩论式教学的特点

辩论式教学打破了以往“填鸭式”“说教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时代化,更加注重知识获取和论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具备以往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它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活性

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广阔舞台,辩题的选择要符合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搜集素材,丰富辩题。

(二)时代性

辩题的选择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这样辩题才具有鲜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现实,对待社会,打造完善人格。

(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辩论的过程只有具备趣味性,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兴趣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形体、动作、形态等各种因素,调动气氛,增加趣味,推动辩论的进展。

(四)指导性

就辩题的选择而言,辩论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辩题的选择要对学生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就辩论的过程而言,教师要积极有效地指导,防止辩论脱离辩题。

二、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

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准备阶段、课堂辩论阶段、辩论评价阶段。

(一)准备阶段

辩论赛的组织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辩题的选择、课前准备和小组分工、资料搜集。

辩论前,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切合时代脉搏,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合适的辩题,要有一定的思辩度,既能引起学生共鸣,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正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继承传统文化

反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学习外来文化

选择合适的辩题之后,教师要把学生适当分组,辩论一般分为正反两方,课堂辩论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确定人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确定正反方主辩人数各为4人,同时每方可以有智囊团,智囊团每方人数为16人,记分员2人,监督团8人,这样就基本可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辩论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可是文字、图片,又可是视频,还可是学生实际调查结果。

(二)课堂辩论阶段

课堂辩论阶段主要有课堂辩论和教师指导两大部分组成。

课堂辩论赛的形式可以借鉴大学生辩论赛的流程,结合学生实际加以补充。首先是一辩阐述本方观点,其次是二辩对本方观点的论证。接着是自由辩论时间,自由辩论时间以每方的三辩为主,其他人员皆可参与,智囊团也可参与其中,丰富辩论,活跃气氛。最后是每方四辩阐述总结时间。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才能,又能促进每方团队之间的合作。双方积极互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培养健全的思维方式,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乐趣。

课堂辩论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对整个辩论过程的引导、调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健康、自由的言论环境,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尊重学生言论自由,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辩论主题和过程,当学生辩论脱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拉回主题;当学生辩论出现过多负面影响时,教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保证辩论赛的正确方向;当辩论赛气氛过于活跃时,教师要严肃认真、恰到好处地控制;而当出现冷场时,教师又要善于调动气氛,适时引导。教师的点拨要精练,言简意赅,“四两拨千斤”,不可喧宾夺主。

(三)辩论评价阶段

辩论评价可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好的点评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点评从学生角度,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特点和想法。教师点评可从学生论前准备和论中表现两方面入手。论前准备包括学生材料准备是否充分、逻辑思维是否严密以及学生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论中表现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程度、队员表现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创新,肯定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指出学生在辩论赛中的不足,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对辩题进行剖析,并与课本理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宏扬正能量,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辩论式教学方式的反思

篇8

一、正方立场: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更重要

在奥瑞冈赛制中,正方承担着确定立论的任务。在立论之前,首先要界定清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因辩论赛的双方为会计本科生,所以对两者的界定并无异议。目前本科阶段的教材一般都将财务会计表述为主要面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管理会计主要面向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因此,正反方很容易就此达成共识。接下来,正方一般会出现两种论证的思路或者方法。一种是尽可能地罗列管理会计的优点,另一种则是确定一个比较的标准,然后再去说优点。与第一种相比,第二种整体架构更加清晰合理。因此如果反方提出标准,那么在奥瑞冈赛制的整体架构得分中正方是要扣分的。当然对正方来说,确定有利于自己的比较标准很关键。

这次比赛中,采用第二种做法的,大部分都将决策有用论作为标准,然后进行说理。辩论赛中正方的理由主要有:(1)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才是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其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有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会计在辅助决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远远小于管理会计发挥的作用。(2)结合我国当下的经济形势和企业转型需求,引用制造业转型的实例论证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的地位更加重要。在新常态下,企业必须要向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管理会计能够为更加精细、更加有效的辅助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管理会计的这种功能使得其相对于财务会计更能够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发展。(3)整个世界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社会等各类外部性因素。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具有微观价值管理的功能,能更好地满足这种需求。(4)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发挥价值管理的功能,如果企业经营不好,谈其他的都没有意义。

二、反方立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更重要或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样重要

根据奥瑞冈赛制的规则,只要能够驳掉正方观点,反方则胜。反方可以有3种选择:第一种,不提观点,只反驳;第二种,提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更重要”的观点;第三种,提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同样重要”的观点。因此,从规则上看反方占有优势。特别是第一种选择,很容易让正方找不到攻击点。本届赛事,为了让评委更容易理解反方观点和体现规则上的公平,规定了反方必须在比赛前10分钟申明自己的观点。

反方如果选择“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更重要”,那么就和正方观点刚好对冲,自然交锋的机会就会很多,比赛场面会更加精彩。从比赛情况来看,反方的理由主要有:(1)财务会计是解决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手段。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全面性”和“可比性”的优点,这种特性有助于解决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优化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2)管理会计有很多缺点,因此有用性存疑,比如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并没有制度性约束,缺乏全面性、可比性等。(3)管理会计的“对内”特性,导致其很难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有所表现,因此,从宏观经济管理的层面来看,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更重要。

反方如果选择“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样重要”,那么这就和太极拳一样,有一种以柔克刚的效果。正方往往会认为反方与其观点完全相反,但是当反方不反驳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时,正方的攻击就像打在棉花上一样。反方进而论证两者都很重要。由此,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反方这种观点也有弱点,因为“同样”和“同等”重要很容易弄混,往往成为被攻击的靶子。此外,从辩论的角度来说,当反方承认管理会计重要时,如果正方利用这一点,发挥一定的辩论技巧也很容易占上风。因此,反方选择此观点充满了“奇”,但也非常“险”。

三、此时此地原则下的理论思考:管理会计是当下中国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

一场辩论赛会有输赢,但是辩论题所涉及的理论内容是客观的,无所谓输赢。基于长期在海峡两岸大学生会计辩论赛中担任教练和裁判的经历,以上是纯粹从辩论的角度对“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更重要”这个辩题进行了剖析和现场总结。但是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者,笔者就这个辩题的理论部分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从理论角度看,要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确定谁更重要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会计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基于其不同的功能特点来区分的。从学科角度上看其存在的本身就说明了其重要性。它们都是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理论上看,管理会计的具体边界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从教材上看,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三者之间存在很多重合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此情况下,一定要深究谁更重要是很困难的。正因为如此,将其作为一个辩题就很适合。因为正反方都有了可以发挥的部分。对于海峡两岸大学本科生来说,辩的是知识,交的是真情,提的是学习氛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