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09:19: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生活习惯 培养途径
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语言美指用礼貌用语、有礼貌、讲文明、不说脏话等;行为美指举止文明、落落大方、不动手打人等;仪表美指穿着整洁、朴素大方、不化妆、不戴首饰、不留长发、怪发等。此外, 对中学生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有时间观念、服从管理、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从小培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究中我通过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另外,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们生活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特别是在学生宿舍区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例如:从卫生打扫入手。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宿舍、清洁区等地方的卫生打扫做到从上到下、由里到外、仔细的清扫和擦洗到位,然后再把东西摆放整齐;通过这样多次这样垂范训练使班级里的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和训练
特别是初一新学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契机,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使学生明白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前预习、课上记录、课后复习、认真规范的完成作业。经过多次检查督促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大有好处的。最后经过半学期的实践表明效果明显,多数学生的听课都主动了、学生的作业也更规范化了。具体措施是:①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习新知识前,先把要学的知识看一遍或几遍,在不明确的地方做上记号。通过预习找出知识的重、难点,把遇到的问题写出来,带着问题听课,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就能提高听课的质量,掌握更多的知识。②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课时精力要集中,课堂上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刻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路走。同时听课时要目标明确,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样带着重点、疑点去听课,既能听出“门道”,又能学得轻松,从而提高听课效果。③独立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你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做作业时,不要跟别人对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做作业。④养成敢讲敢问的习惯。要敢于讲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讲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路,即使错了,也可以作为一次教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要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这样会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你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沉积过程。同样,对不良习惯的矫正也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能是时好时坏。有的老师经常抱怨5
四、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
一、增强认识,自我教育
许多学生会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就是这能熟记于大脑的东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偏偏又把这些规则抛于脑后。为了更好地将新《小学生守则》内化于心,外施于行,有的学校举行了以“守则记心间,文明每一天”为主题的展板评比活动;有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学习新《小学生守则》之歌,让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守则、记住守则、践行守则。看来增强学生对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爱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受到洁净之美,才能对脏乱现象产生强烈的恶,才能产生不清除脏乱现象心里就不舒服的情感。班级中适时举行“我爱整洁之美”剪贴报制作比赛,并让学生实地参观,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教室评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就是永恒的美。在此基础上,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创造美,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认真负责地做好值日,并定期检查。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教会孩子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做到不乱扔、随手捡,良好习惯在自我教育中升华。
二、严格约束,循序渐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检查一下自己的座位的卫生情况后再离开班级。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洪亮。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上课时我首先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我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应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例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
三、以身作则,家校联系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学生自然视教师为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少年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成人的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家长都是他们生活常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例如:在大扫除中,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的同时教他们劳动的方法与技巧。另外,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如果认为教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例如,在爱清洁讲卫生方面我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办公室内的卫生要干净,穿衣打扮要适合教师的身份等,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
说到言传身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等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生活习惯,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另外,还可以在班级开展“卫生之家”评选活动,家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家长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学校卫生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一个从邋遢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对脏乱现象就会熟视无睹。为此,我们重视家教指导,要求家长重视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培养,并率先示范,为孩子营造整洁、清爽的家庭环境。
一、以环境熏陶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幼儿园、家庭以及周边的生活环境,教师、家长以及幼儿身边的其他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成长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为幼儿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条理清楚的精神环境,使隐性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要从幼儿的玩具、色彩、活动等内容下手,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又舒适的物质环境。幼儿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启蒙阶段,我们教师要在组织活动时特别对幼儿强调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宝宝饭前要洗手”“宝宝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随地吐痰”等。另外,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大多数都对卡通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卡通画的形式张贴在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里,可以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情感体验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并且喜欢模仿,大多对游戏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游戏的情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让幼儿给娃娃喂饭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怎样正确使用餐具,并且以情感进行引导,引导幼儿要学会自己乖乖吃饭,并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挑食对健康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给塑料玩具洗澡的游戏,让幼儿在给玩具洗澡的过程中想到自己的洗澡,让幼儿在真实情境的引导下,自觉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行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激发幼儿进行自己学习的热情有非常大的好处,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以实践练习使幼儿获得良好生活习惯的有益经验
要想使幼儿能够逐步掌握自我服务的基本技能或者技巧,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幼儿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一步一步地积累。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不断地在操作活动和主题活动中进行反复练习,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掌握更多更有益的生活经验,进而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当然,在进行实践练习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的年级也就是小班、大班和中班采取的实践活动也必须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小班可以组织“我自己吃饭”的主题活动,中班就可以是“我会刷牙了”,而大班就可以采用“给爸爸妈妈穿衣服比赛”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实践操作和练习中能够逐步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转化
为了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乐学和愿学中完成教育目标。比如,在幼儿们玩耍完之后,活动地点就像战场一样,玩具满地都是,幼儿们都没有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这时,教师就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设计一个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让幼儿自觉地将不玩的玩具放置在固定的地点。时间久了,幼儿就主动地养成了把物品摆放整齐的好习惯,不只是玩具。另外,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有意思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标识,张贴在需要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指导或者提醒幼儿遵循一定的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以渗透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活动的最宽广的空间和时间就是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在幼儿这一天的活动中,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并且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比如,在教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然后引导幼儿为自己穿衣服,在日常的午睡醒来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边唱歌边给自己穿衣服,时间久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六、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最擅长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和幼儿接触最多的最亲密的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规范的行为,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自己的一个疏忽或者言行失当,有可能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影响幼儿整个人生的健康成长。另外一个对幼儿具有榜样作用的就是幼儿的小伙伴,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的幼儿在某些方面做得特别好时,一定要以他为榜样,号召其他的幼儿向他学习,幼儿之间的这种学习,可以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另外,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饭前便后都洗手,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这样的夸奖和称赞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而对于那些具有不良习惯的幼儿,教师要给予期望的评价,“我们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去洗手吧。”这样幼儿会在教师的宽容和理解中逐步地改掉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逐渐完成到良好生活习惯的过渡。
关键词:幼儿生活;习惯培养;言传身教;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59-01
记者采访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在哪所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是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幼儿园生活对幼儿的重要性以及幼儿时期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多半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由此可见,我们幼儿教师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责任重大。
爱孩子,都希望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就那么一个孩子,十有八九的父母,对孩子是宠爱有加,甚至百依百顺,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理由很多:什么孩子太小了,有些道理等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的。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怕苦、依靠父母,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点一滴的培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小的事情做起。那么,幼儿园作为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步,该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1.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主张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
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幼儿园必须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入园,什么时候做早操,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午睡等,这些环节它不会因季节、人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2.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
3.从兴趣出发,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
4.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我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小花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
5.从小事抓起,注重点滴积累
好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一日生活中,入厕、盥洗、餐点等环节都能体现出幼儿生活自理水平,教师要从小事入手,抓住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如:入厕后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洗手、餐点后漱口等。我们把生活自理的技巧和区域活动结合起来,给幼儿提供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结合教育目标,有计划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投放豆豆、木珠、玻璃珠等,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除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外,还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教师通过做示范、手把手地指导等方法,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进行训练,提高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培养。教育者应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随机教育,使孩子觉得习惯养成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让孩子在快乐中养成习惯。
6.家园共育,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刚开学时,我要求孩子在下课后将小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由于小班的孩子记忆具有即时、随意的特点,集体活动时刚刚讲了的要求,等到下课时又有很多人忘了。同样晨间谈话时说洗手,餐点时说玩具的整理,由于时间太远,幼儿在实施时只会大打折扣。针对小班幼儿的这种特点,我进行了即时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教育,下课离位时提醒小朋友将小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并及时督促检查,餐点前教幼儿洗手,玩完游戏教幼儿收拾玩具等。发现小朋友乱扔玩具、打人、撕图书时应就地及时地进行教育,这样幼儿才能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才好。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是三周岁的幼儿,这些小朋友在家里一般都是小王子或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小便拉在床上大人们不皱眉头的比比皆是,洗手洗脸也都是大人帮着干。上幼儿园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能不能吃饱饭、穿好衣服,有没有及时喝水,能否解决好大小便等,都是很不放心的事情。我想:如果我们能教会孩子们生活自理,既可以让孩子在幼儿园轻松愉快地度过,又可以请家长们放心、满意。
佳佳是我班一位孤僻、性格古怪而动手能力非常差的小女孩儿。刚来园时,一天哭到晚,怎么劝怎么哄都不管用。我就从生活上给她很多的关心照顾,拉近和他的距离。两个星期后我发现她自己不会解小便,更不会解大便,穿脱衣服更不用说了。有一次,她小便急,没有喊,也没自己上厕所,站在教室里哗哗哗尿得裤子上、鞋子里、地上都是。这种情况不止一两次。她每次在幼儿园上厕所时,都需要老师给她解裤子,不然即使尿到裤子上也不会自己动手。在这种情况下,我进行了家访,得知孩子在家里时,大小便一直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大人们经常提醒及时帮助解决的,因此,对于她来说没有了条件反射,更不用说自个儿解决了。我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请求他们能配合我们的工作,教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在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我认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幼儿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最容易受外界影响,愿意听从成人教导,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为此,大人要循循善诱,在某项活动开始前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树立明确的时间观念,大体上规定他们的睡眠、饮食、游戏时间,并严格执行,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规定的时间就按大人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同时要根据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慢慢的,好的作息习惯就养成了。大人是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教很严,规定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不能超过半小时,而家长自己却彻夜通宵地玩游戏,有时玩到惊险刺激时还手舞足蹈,大笑不止。这样的环境怎么让孩子安心入睡?因此,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对孩子提的要求,家长自己必须做到身体力行。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如今,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忽视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过分溺爱的方式是不明智的。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让他们自己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比如安静吃饭,不发出声音;睡觉时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脱下的衣服裤子叠放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刷牙洗脸,这些事父母不必一手包办;再如孩子在游戏后要求他们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图书,养成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的好习惯;家长在做家务活时可以让孩子做小帮手,如搬搬小凳子,从冰箱里取菜、摘菜,收拾碗筷。还可以吩咐孩子到小区小卖部里买买盐、打打酱油等。家长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也能让孩子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诸如此类的很多小事,往往只要大人稍加指点,不断鼓励,孩子就可以独立完成。通过这种小活动,可以使孩子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主要体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卫生上,要使之符合美的要求。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非常娇嫩,如不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孩子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其健康发育。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并不困难。孩子有许多玩具和小人书,要教育孩子玩毕就放回原来的地方,不要随玩随丢,把房间弄得一团糟;要教育孩子每天坚持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后必须用毛巾擦手;要教育孩子平时多喝水,不要蒙着头或趴着睡觉,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经常洗澡、换衣裤,勤剪指甲,定期理发,等等;要教育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学会与同伴分享。尤其在饮食方面,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家长应根据孩子各个年龄段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少吃或不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同时要教育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大人喂,不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不剩饭,等等。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就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一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因此无论是生活制度还是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都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性。这种要求应该既不是轻而易举就可做到的,更不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要让这些要求为孩子所乐意接受,又能自觉遵守。如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些孩子起来小便,脚步走得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这样会吵醒睡着的小朋友。当幼儿小心走路了,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得对。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他:早上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向老师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不要随便插嘴。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孩子才好照着做。
五、要从严要求。当前,对家长来说,最难做的就是严格要求。许多家长难以做到将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容易情感失控。不少家长知道好的习惯不严格要求难以养成,坏的习惯不严格要求不能矫正,但做起来总是情感代替理智。有的家长兴之所至,给孩子下了几道“命令”。比如叫宝宝自己吃饭,孩子没吃上几口,要么撒得桌上地上到处都是,要么吃两口下桌跑两圈,最后干脆把碗推到大人面前说:“你喂我。”家长往往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妥协。这种一味的迁就、退让,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养成每天喂饭的坏习惯。也有的家长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开始还有坚持、督促,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时间一长,自己忘了检查,结果流于形式。这实际上比没有“命令”更坏,因为这会使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说话可以不算数,纪律可以不遵守。当然,这里说的“严”,并非要孩子一朝一夕就达到很高的要求,并且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现象,应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性格的关键时期,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的实践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要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正确引导
现在独生子较多,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少约束他们,所以孩子入园后,教师就应向他们提出合理必要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对他们不再听之任之,而是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二、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增强家长培养意识
应请家长们多多配合,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师一起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在园里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也得到巩固和发展。只有教师家长双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从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培养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贯穿于生活与各个领域活动中。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明言:“习惯成自然。”因此,我在组织幼儿玩滑梯时,先和孩子们交代清楚玩法和注意事项:玩前队应该怎么站,玩完后队又应该怎么站。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很不习惯,玩完的小朋友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通过我不厌其烦地多次强调和玩滑梯的次数的增加,一个月后我不用再说了,孩子们就知道怎么按照规则去玩了。做其他游戏也是如此。现在他们已经养成好的习惯,我也不再觉得累了。我班有四、五十个孩子,和他们生活一天,我也感到是一种乐趣,觉得自己又拥有了一颗童心,变成了一个儿童,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我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家庭,对于讲卫生、不吃零食等这些习惯没受到过多少教育。纸到处乱扔,痰随地乱吐,口袋里装满吃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孩子们纸一定要仍到纸篓里,痰要吐到痰盂里,口袋里不装吃的东西。吃零食是不讲卫生,还容易得病;孩子们去入厕时,我就教他们先把裤腿卷起来,入厕完毕后再放下裤腿;孩子们进入教室前,我告诉他们要在教室外把小脚蹭一蹭,时间一长这也成了孩子们的习惯。王依的奶奶告诉我,王依要她进屋前先蹭蹭脚再进去。有的家长说孩子玩完玩具后知道收起来放回原处了,有的说孩子在家会把全家的衣服都叠起来,有的说孩子不再闹着要零食了说是会生病的……
这学期小班的孩子开始拿彩笔画画了,我就要求他们:画画的时候才能拿彩笔,不画画就放在彩笔盒里,上其他课时不要摸彩笔盒。现在我班的孩子对这些要求已经做得比较好了。
在给孩子们提出这些要求的同时,我还加了一些动作手势。手势的作用很大,教师可以少说很多话。例如:让孩子们休息时,我边说边做动作――双手上下重叠;面向老师坐好―双手放在膝盖上;不说话――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嘘”;停止――左手横放右手食指指向左手手掌心……时间长了,我不用说话,用手势一笔划,孩子们就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四、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除了对表现好的孩子用小红花、小奖贴进行奖励外,有时也用一些肢体动作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摸摸他们的头,亲一亲他们的小脸。除此之外,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求幼儿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自己首先做到了,因为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模仿力最强的时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平时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确引导幼儿。
【关键词】幼儿园;培养;言传身教;随机教育;爱心;耐心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益于终身。而幼儿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实践。杰作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容易染上各种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它会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所以,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
古人云:“先入为主”。所以,及早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生活常规的培养应注意生动有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较小的幼儿来说,趣味性将使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学之初,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洗手毛巾,我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准备一张自己的彩色照片,在分组活动时,请幼儿尽快找到自己的照片,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很快认识了自己的洗手毛巾,保证了毛巾的专人专用,也杜绝了细菌的传播,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在这个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把擦手毛巾直接挂上的做法,而是以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认识活动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找寻活动,达到毛巾专人专用的目的。
2 适时地讲解、示范、给幼儿以正确的概念
幼儿年龄越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越没有正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模式。如:幼儿入园之初,多数幼儿拿椅子时只用一只手拖着椅子走,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时常翘起椅子互相碰撞。针对这种现象,我利用主题课将蒙氏教育理念贯穿其中,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教育要着重于孩子的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教师要有一颗耐心和爱心,不要一味指责,而要言传身教。”亲自示范、讲解怎样正确搬小椅子,然后幼儿动手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孩子们模仿着我的样子双手轻轻拿起椅子,小心翼翼地放回座位,从此拖椅子的小朋友不见了,撞椅子的声音没有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违反了要求,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立即改正。
3 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每日午饭后,幼儿要漱口、擦嘴。在漱口时,幼儿往往喜欢玩水,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发现这种情况,我利用主题课给幼儿讲解水的用途,使幼儿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节约用水;怎样正确漱口,并给幼儿师范,幼儿通过练习,懂得了洗手时不把水龙头管严会浪费水资源,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洗手后轻轻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里。从此,孩子们懂得了节约用水,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当然,我并没有忽视对孩子们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孩子纠正,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创设有益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我给幼儿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5 重视表扬与奖励在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玩具玩完后,随手丢在一边,我常常为收玩具发愁。我就带幼儿玩“玩具找家”的游戏。既玩了游戏又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游戏中表扬收得多、收得快的小朋友,鼓励奖励其他动作发展慢、收得慢的小朋友,培养幼儿的上进心。
应该说,对幼儿正面的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进步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与肯定,使幼儿增加自信心,受到鼓舞,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6 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中得以强化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教师的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幅样子。也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样的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又苦于没有方法。因此,教师不但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更应该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
例如: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与要求,以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平时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将幼儿在园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方法,或将平时工作经验教给家长,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坚持家园双向评估便于家长全面了解本月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家园联系”栏中,利用每周的“家政课”坚持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能力,让家长协助教师给幼儿复习和巩固,再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利用教育活动时再“对症下药”,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我国著名教育 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父母与孩子是一种血缘关系,有着亲子之情,在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上感染力很强,尤其家庭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必须与家长共同合作。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培养和研究,我班幼儿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但是我们教师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因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
参考文献:
[1] 《培根随笔集》
[2] 《中国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