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09:19: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历史高中学习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迎来新的改革与发展时期,不断旧的教育制度与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育已经从对学生灌输知识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因此,众多教师在设计精彩教案的同时开始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以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兴趣学习法
现代教育已经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形成足够的内在动力,才能够主动积极的推动自己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1]高中历史是一门文科类学科,相比于初中历史而言,它具有知识量大、学习难度大的特点,这也是高中历史的学习难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尤其是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以及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学生只是对众多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更违背了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兴趣学习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学生应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捕捉历史知识中的趣味性元素,或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以男学生为例,男学生普遍对世界大战这一类的历史事件拥有较强的兴趣。部分男学生在拿到历史教材的第一时间就是翻阅《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章节。这就表明,学生对其拥有一定兴趣,这种兴趣正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借助这种兴趣进行探究。例如,学生可以在翻阅教材中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异同点。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进行背记,反而能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乐趣、积累知识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以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观看有关的影视资源。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学生能够在观看中对这段历史产生一定兴趣,进而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学习法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析,甚至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同时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目的。
3注重历史连贯性
调查显示,历史学困生普遍反映高中历史的知识量过于庞大,导致自己难以掌握各种历史事件,无法正确理解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造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部分学生通常按照历史教材的顺序或者参考书的编写顺序对各类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在此前提下,教师发现学生的脑海中没有清晰的历史发展轨迹,没有建立起正确完善的历史线索。从本质上说,这类学生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本质,从主观上将历史学科当作一门仅通过大量记忆就能够获得高分的学科,学生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各类历史事件。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连贯性,通过梳理和理解将不同的历史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排列,以此增加学习的效率。[2]以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为例,学生可以将不同朝代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列,如逐步从人类的起源梳理到近现代历史时期。通过对时间进行排列,更方便学生将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加深印象的基础上形成对比,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此外,学生也可以以某段时间内重要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围绕这一特殊事件梳理其他国家受到的历史影响,逐步谱写出更加全面完整的历史线索。例如,以美苏争锋这一段历史为例。学生以美苏争锋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为中心,首先掌握美苏争锋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梳理美苏争锋的本质、发生的原因以及背景,以及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等等。在梳理过程中,学生借助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谱写出更加全面的世界历史篇章,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利用对比等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4信息化学习方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还应该脱离传统学习资源的限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学生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各类历史文献,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分享与交流学习的心得。[3]以现代史为例,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收集到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研究与探索美苏争锋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探究方向拓展到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同时,学生将自己的讨论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引起更多学生的关注与讨论,网络成为了学生合作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收获。
5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历史是一门知识量庞大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自我调整和掌握个人的学习方法,以此达到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有意识的总结和优化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王映杰 单位: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胡小英.高中历史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兴趣培养 钻研教材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78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发展,于是在教育阶段便有了历史这一学科,历史让我们站在现代却可以看到过去,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研究古人的生活和思想,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和探究,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更能够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研读历史,吸取古人的教训,汲取历史文化中有营养的部分,有利于我们国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虽然探究历史对当代生活很有价值,但当下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历史与政治、地理等学科在高考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单单就历史这一学科来说,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枯燥无聊,教材中的插图还都是一些黑白图画,毫无生动形象可言。这让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学习兴趣来,而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历史内容较初中阶段更加深入,涉及的方面也更多,包含了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所有内容,这让许多学生都头疼不已,因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并且有效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一、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哪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颇有建树,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肯定是兴趣,只有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牵引着自己不知疲倦积极地研究创新。因此,要想学好高中历史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历史,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学习探究,才能考出好成绩。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完成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过渡呢?以下有几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读书看报,关注新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通讯越来越发达,新闻传播的媒介也越来越多,信息共享的便利让我们观看新闻也更加容易,通过读书、看报、观看新闻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程度,而且高考的材料往往都是最新的历史素材,经常看新闻并且关注时事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高考命题,最重要的是新闻具有画面感,比起文字来说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例如新闻联播中经常涉及我们国家的外交事务,从这一点来说可以和学习的中国历史上的反侵略战争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当代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引发学生对古代及近代史中我国的外交事件的思考,屈辱的近代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此奋发图强,争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二)参观历史文化古迹
历史文化遗址是我们研究古代的一面镜子,古代生活已离我们远去,但古人所生活过的地方以及他们曾用过的东西都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国家花费大量物力财力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为保留了v史遗留下来的各种参考线索,以便我们更好的探究历史,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历史。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各种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建筑、博物馆等等培养自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旅游观光,参观文化遗址的同时还可以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一举两得。而且通过参观历史遗址或者博物馆,学生能够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文化情景当中,特别是当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种带有英雄影子的建筑时,能够马上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对历史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做到以史为鉴,投入到建设国家的奋斗中去。
二、以教材为主,引导学生钻研课本内容
尽管高中历史每次考题内容都特别广泛,但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最基本的教材,因此学好高中历史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掌握课本知识,统筹全局。虽然大部分学生反映历史学习枯燥无聊,解题也没有做出数学题那种极大的成就感,但是抛开高中历史的应试要求来看,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因此,可以暂时抛开考试,把历史课本当成一本故事书来读,从这个角度思考,阅读教材就显得有趣多了,带着兴致去阅读往往有助于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再通过做练习巩固,掌握历史发展脉络简直是手到擒来。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回归课本,以教材为主,盲目的做题是没用的。在做题之前要求学生先仔仔细细把材料阅读一遍,阅读完材料后要马上在脑海中搜寻相关的课本知识,争取把材料和教材内容对应起来,缕清答题思路,有条不紊地利用课本知识答题,只有课本知识掌握好了才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减少做题时走弯路浪费过多时间。
三、学会合作学习
初中历史学习和高中历史学习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在高一上半学期,有很多学生对历史非常不重视,作业不交,老师留的任务也不能按时完成。找其谈话时,还满不在乎地说“:历史还用学吗,考试前背一背不就得了,我中考时背了一个月,就考了满分。”但期中考完试就傻眼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很多学生都在疑惑,我背得特别认真,也特别好,但为啥考试得不了高分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考试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初中阶段,历史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设问方式也非常简单直接。因此,出现了考前背一背就能得高分甚至满分的情况。但在高中阶段,历史的学习目标是“: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历史材料中提取要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运用学到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必须在刚入学时就认识到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不同,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和学习。
二、课堂上的学习方式
高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在学习中注重积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首先应该重视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形成行之有效的听课方式。
1.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要总等着老师讲,要在课前进行自学,明确自己需要重点听讲的部分。特别要重视每一章前面导言的作用。导言是对本章整体知识背景和知识线索的说明,而这也是高考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能力。
2.在学习中要注重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
高考考的不是对某一个具体历史史实的掌握,而是一个史实在跨度较大的历史时空内的作用、地位等知识的掌握。比如,历史高考中有许多是非常抽象和跨度时间长的,例如,对“革命”“改良”等现象的理解。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看法”等大跨度史实的分析。如果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难免会在理解时出现偏差。
3.要学会理清知识主线
当然,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学生也经常会问我:“老师,咱们的考试题和书本没有一点联系,考试的内容、材料从来不从书本上出。我们还学课本干吗?”的确,现在的高考从表面看和教材脱节比较大。但只有掌握了教材给出的基本知识背景,才能去分析课本外的知识。但高中教材,粗看下去,支离破碎,就是按时间进行了编排,掌握起来难度太大。其实,教材内部是包含着清晰主线的,掌握了主线,把知识串起来,就很容易记忆了。例如,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它内部的主线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类型。类型又包含了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以美国、法国为代表的共和。又如第四单元就包含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各阶层的救亡图存。因此,在学教材时,一定要注重对历史主线的掌握。
三、课后的学习方式
1.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高中阶段历史考得很活,需要的知识储备也远远超过课本。因此,作为文科生,要养成读书读报的好习惯,多了解国家大事,多阅读一些文科类书籍,丰富自己的见识。
2.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和做题技巧
现在高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考查学生分析提炼材料的能力。一个很重要的题型就是“根据材料归纳“”材料说明了什么”。但很多学生做题时根本不看材料,就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作答。结果明明有很好的知识基础,就是得不了高分。这方面需要平时多练、多思考,多和老师交流,最终会做题,能得分。
3.要形成考试后总结反思的习惯
很多学生考试后对分数非常重视,但看到分数后,马上把卷子扔到一边。要知道高考前所有的考试都只有一个目的:查漏补缺。最好准备一个错题本,避免出现习惯性错误。
4.要学好历史,特别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历史 学习方法 研究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的负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高中历史学习的错误观念
1.死记硬背。多数人都认为,文科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把该记忆的东西都背下来不就大功告成了。这恰恰是大谬不然。从高考的角度出发,遍翻历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来看,可以说很少有能直接在书本上找到原封不动的答案。这就说明了历史考察越来越变得灵活化,多变化。背书的确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而非机械性的背诵。只有理解了固化的知识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
2.唯考点论。对于高考历史来说,处处是考点,但处处有并非是考点。此话怎么理解呢?因为历史是有一条时间轴串联起来的,中间那个环节都是已知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全局。本身来讲,我们学习的教材就没有严格的按照时间轴的顺序,如果我们仅仅死扣考点,那我们所学习的东西必将是支离破碎的。黄仁宇先生称其为“大历史”,即要求我们要培养对历史了解的宏观印象。不拘泥于考点,把眼光放长远,在意识中建立对历史时间轴的整体概念。前牵后连,方能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二、高中历史学习的困难
1.能力要求高。高中历史的学习不同初中,其要求的能力越来越高。学生需要有更高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能更快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进行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法则的基础上,能形成一种独有的意识、理念。
2.综合性强,进度快。高中历史学习的困难还在于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并且教学的进度大大加快。如果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跟着教学的节奏,就容易出现跟不上进度,并且学习的知识难以消化,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出现反感情绪,这都影响学习效率。学习的综合性强,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各科知识。
3.知识量大,难度大高。高中历史学习难点还有一大障碍就是知识量大,学习难度增加。高中课程课程多,知识量大,这就更增加了学习记忆性历史的难度。高中学习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初中和高中知识上有跨度,这一跨度不可能细嚼慢咽,因而对把握知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高中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
三、学习高中历史的科学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现阶段正是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候,为何不想法对历史产生兴趣呢?兴趣的培养,基本都是受到一些感兴趣且并不枯燥的事情的影响,而渐渐产生兴趣。例如:可以去翻阅《中华上下五千年》《图说天下》等充满故事性的历史书籍;可以看一些像《百家讲坛》《老梁观天下》等节目,运用个性语言和肢体动作将历史生动形象的表达。这些都可以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一旦兴趣养成,自身就会产生求知欲望,这恰恰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2.时间轴牵线学习。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时间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首要问题在于组织。”这就要求学生若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各个历史事件用时间轴整理出来,把所学的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概括,使之成网,以便于记忆、掌握和理解。这样学习变不再是一件痛苦的记忆事件,而变成有意思的故事讲诉。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能增加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3.发现知识,主动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主动地去发现知识是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也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便于掌握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再者就是要确定学习重点,做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做到知识理解层次分明,切中要害。
4.科学复习,循环渐进。人的记忆是有遗忘的。根据遗忘曲线原理,如果在知识学习后的十五分钟到半小时之内进行复习,知识的掌握数量会达到80%以上;在此后半个月内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复习,知识基本上可以掌握到95%以上,并且不会遗忘.历史的学习需要循环渐进,切不可一口吃个胖子。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表,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有规律的复习。
5.分段学习,层次分明。对于学习记忆性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把知识分段,进行阶段性学习,有层次感。大家会觉得记在最前面的和最后记的部分常常是记得最清楚的。所以要善于利用这个现象,有意识的让历史知识的各个部分,在复习的序列中都有机会出现在最前面和最后面。这样就可以把知识变得没段各有重点,分段的记忆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6.善于论证,发散思维。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总结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试卷 评改 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55-02
高中历史课程涉及到的内容繁多,很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背景等等很容易混淆,所以高中历史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由点及面地进行知识面的有效拓展。概括起来说,学习历史课程的主要方法还是需要学生在记背的基础上,勤看课本,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弄清楚,并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将这些知识点联系、归纳和总结起来,并主动地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在高考文综考试中,历史所占分数比例较大,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应试技巧和学习方法,本文就以高中历史试卷评讲为基础,分析历史试卷评讲的注意事项。
1 明确历史试卷评改目的,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试真正的目的是:暴露教师“教”和学生“学”过程中的问题缺陷,以便能及时地补缺补漏,为的是今后更好的学。因此,教师善于发现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真实情况,所以在每次考试之后,教师都先注意对特别典型和离谱的答案直接批改,并发现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改卷主要是找出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缺陷而不是评分。问题和缺陷,从学生方面看:主要是知识的掌握、概念的理解、知识的迁移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再从学生在试卷中暴露的共性错误中寻找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缺陷,如:对知识讲解的侧重、详略得当与否、是否造成学生的误解,或因教学课时紧张而造成的要领讲解得不够深刻等。
发现试卷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目的就是:为接下来的讲评课做准备,为的就是能针对试卷中暴露的问题予以弥补,进行补缺补漏,为今后继续的学和教扫清障碍,教师能更好地教、学生能更好地学。同时教师要也要让学生明确考试的主要目的,使学生在考试失败时,淡化考试分数,重视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在考试顺利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不断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面。
2 及时评讲试卷,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试卷的评讲,教师要做到及时有效,因为对于刚考过的内容,学生印象深刻、求知求真的欲望强烈,探索探究的热情也极高。及时讲评,趁热打铁,使原本答对的内容,可以再次得到巩固,加深记忆和掌握;失误之处,也能顿时觉悟和纠正,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会产生混乱现象,或还是按照原来的答案解答,这就不能达到评讲试卷的目的,所以及时讲评,在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方面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明确命题者的意图及教师的评分标准,并将各个给分点告诉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在解题时,应该联系哪些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收集和学习。
可以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批阅同学的试卷,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在答题时的书面整洁、字迹工整、内容准确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批阅同学的试卷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为保证学生评改试卷时的客观公正性,更重要的是检测学生在听教师评改试卷时的有效程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评阅的试卷上签名,这样可以再一次检测学生的听课质量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及时指导学生,并根据评讲试卷对学生听课效果进行分析
对于试卷的考试结果和评改结果,教师需要特别找出两类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一类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试卷及成绩较差的学生签名改过的试卷;一类是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试卷及成绩较好的学生签名改过的试卷。课后找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当面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帮助学生找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比如:是在基础知识点上,还是理解上或是表达上失分,以便今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补缺,并从该学生签名改过的别人的试卷中的批注记录与成绩较好的同学的答卷和改卷进行对比,由学生自己在比较过程中先总结原因,再从老师的角度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并指出:课堂的听课效率不够高是导致成绩不够理想的非常关键的原因。一般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态度都比较认真,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改卷批注记录,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成绩较好的学生听课效果较好,能把老师讲评试卷的关键信息,比如:切入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要点等很认真很详细地批注在别的同学的试卷上;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批注比较少,字迹马虎并无法捕捉到老师所要求注意掌握的最重要的信息。
4 根据试卷评改规则,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历史试卷评改,主要就是为了使学生明确试卷评改规则并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明确给分点在哪里,才能准确的回答,特别是在历史考试的问答题和观点论述题中,它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知识和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并且这些题型的分值也很高。比如在历届的文综考试历史部分中,观点论述题占的分值比例较大,在2009-2911年高考试卷中,历史观点论述题分值高达12分之多,针对这一题型,同学们一直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在做历史问答题和论述题时,只要答的内容越多,得分就越高,其实不是的,这样反而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只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思考,回答出关键要点就可以了,其他过多的都是废话,反而会影响得分。所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把握论述核心部分,且要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有力,对于观点论述题,首先。学生必须应该认真审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且用词一定要准确,而不能因为怕自己判断错误而用含糊其辞,观点混乱,所以在回答的第一句,就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此观点正确”或者“我认为此观点错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后,应该要用精炼扼要的语句阐述好自己的观点即论点;然后,学生需要采用强有力的论据还论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能经得起推敲,论据也是回答观点论述题的关键部分,需要做到条理清楚,思路准确,论据有力,应该围绕问题的核心发散思考,以时间为核心进行事件归纳,总结那个时间段的出现的历史事件,以及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7大主要因素,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个人主观因素。所有的历史事件主要是由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构成,所以学生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除此之外,学生在回答所有论述及问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这样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提高得分。
5 考后反思、认真归纳总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
对于历史试卷所反映出的结果,值得教师不断深思,以改革教学策略,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且能有效掌握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师也可以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听取学生的教学意见,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考后结果分析和反思,认真归纳和总结考试技巧,全面拓展。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说回答的这些知识自己都背得,但是不知道应该回答到这里,所以,历史教学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学会灵活运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明确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不应该只根据考试内容而进行教学安排,而是要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热点话题对其历史进程进行讲解和拓展,这样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再加上,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生掌握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明确了如今的强大的中国是经历了怎样沧桑的变化和改革,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更加奋发图强,树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书写更加灿烂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邓丽君.高中历史试卷评讲方法之我见[J].考试与评价,2013.01.
[2]李志华.浅析新课改下改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J].新课程,2011.07.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改进
一、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现代化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把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
实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要改变历史教师一讲到底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最终构建新型的教、学、教材、教师和学生的理念。
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以及较为普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现状来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以使之为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服务,已非常迫切。因此,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也需要现代化。
要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运用到我们的历史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在以下两个“转变”上下功夫:
首先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即要转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历史等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和对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到实际历史教学中的畏难情绪。要看到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全面运用,将会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而这些都是新的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
其次是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开发、使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当然,教学手段现代化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都知道,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为知识单向传递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接受能力等不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的质量。那么,要改变历史教学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由单项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多元交流,即把教师一人唱主角的课程变为大家都来唱的课程。为此,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学不再只关注知识传递,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
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真正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此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现有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建议,这些教学活动建议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范例,给历史教师一种活动启示、一种设计思路。每位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多种途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三、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中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种历史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新课标下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科学的学习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关键词】物理学习方法 思维方式
很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之后,会发现物理学的越来越吃力,甚至有的同学物理成绩一落千丈。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即时地将初中运用得熟练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转变过来,完全是将老的一套运用于新的学习环境下,老的思维学习方式、方法满足不了对新知识学习的需要,从而导致学习越来越差。怎样使他们继续保持原有的学习优势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转变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谈谈我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下面是笔者在近一段时间调查报告的成果总结。
一、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现状
大部分同学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学习现象,对已学知识完全记住,公式定律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
(二)高中物理课程的现状
(1)知识深度,理解加深。高中物理,要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些将由定性讨论进入定量计算。
(2)知识广度,范围扩大。高中物理,要扩大物理知识的范围,学习很多初中未学过的新内容,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等。
(3)知识应用,能力提高。高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经过对部分同学的实际了解和深入探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高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是自学能力和物理解题能力,并学会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的方法。因此,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物理思维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的学习方法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 以上谈到的第一条应当说是学习态度、思想方法问题。第二条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就是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对第二天所要学习的课本内容进行预习,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2)专心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3)及时复习。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
(4)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
(5)解决疑难。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要随手拿专门的本子记下,然后通过再思考琢磨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来解决。
(6)系统总结。每学完一个板块,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
(7)课外学习。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总之,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做,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三、科学的物理思维方式
思维方法侧重于分析问题时从何处入手,如何去进行最初的方向性的考虑,对解决问题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高中物理主要的思维方法主要有:
(一)数学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方法。为物理学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工具。
物理解题运用的数学方法通常包括方程(组)法、比例法、数列法、函数法、几何(图形辅助)法、图象法、微元法等。
(二)物理模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理想化模型就是为便于对实际物理问题进行研究而建立的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而能力立意又常以问题立意为切入点。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还原并求出结果的过程。
(三)等效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等效法亦称“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掌握等效方法及应用,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至关重要。
对称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领会物理情景,选取研究对象。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通过题目的条件、背景、设问,深刻剖析物理现象及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选取恰当的研究对象如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某一过程或某一状态;透析研究对象的属性、运动特点及规律;寻找研究对象的对称性特点;利用对称性特点,依物理规律求解。
(四)守恒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常存在着某些不变的关系或不变的量,在讨论一个物理变化过程时,对其中的各个量或量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寻找到整个过程中或过程发生前后存在着的不变关系或不变的量,则成为研究这一变化的过程的中心和关键。这就是物理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方法——守恒法。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育部门的相关方针及高考的趋势所研究出的成果。可能由于笔者工作经验及思维高度的局限,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各位老师指正,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高中物理的学习任务。
关键词:识记;练习;高中历史;高效方法
以前,经验丰富的历史老师曾经总结:学好高中历史,应当注重“理解分析”。理解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包括重大历史定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及其意义,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从而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等等。我也将结合自己的高中教学实际和学情分析,来谈一下学生学好历史需要把握的几大关键要点,希望能够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些借鉴。
首先,怎样才能高效地识记历史知识。作为学生,必须知道到底需要掌握哪些高中历史知识?而掌握这些知识也是有据可依的。因此,教师必须研读新课标、新教材,明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教材的具体编排去把握主体知识、知识线索和结构、阶段性特征,于头脑中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学习系统,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高效地记忆知识,长效地记忆知识。
其次,怎样才能高效地练习历史知识。教师自己要多做高考真题、各省市模拟题,研读考纲,把握高考趋向和变化动态。教师还要精选做过的题目,编成符合自己学生需求和水平的练习册,把训练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傅斯年先生曾说,历史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说明了历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历史材料,历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选择好的材料是达到历史练习高效的捷径。
最后,怎样才能高效地选用历史材料。这是选择和使用史料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不同的老师给了我们不同的借鉴。例如,教师要学会迁移的能力,把历史教科书本读厚,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研究来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讲解历史事实,也能帮助学生实现对材料的深入解读,形成独到的见解。即使我们运用他人提供的现成的历史材料,也要注意在选择的时候应体现学科主体知识的材料,比对材料和原文,注意准确度,并把引文标明出处,引文的材料难易度和长度也要适中。
总之,要想高效地学习历史离不开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要注重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史为鉴,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关注史学研究的方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开展探究式学习,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要注意文史不分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学好文言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否则,学生连历史材料都看不懂,何谈答题的思路和技巧。凌驾于基础知识之上的历史学习都是空架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