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09:19: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课堂 高效
反思性教学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群体反思的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的,既促进教师,又发展学生,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教师学会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继续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学通过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中的教学目标、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实践证明它对实施高效课堂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反思性教学应该如何融入到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中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努力:
一、抓好备课环节发挥专业素养
高效课堂备课是关键,尤其要采用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备课要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
(一)教学目标要实在,体验设计要丰富
教学目标太多或太高就会难以实现,教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反复斟酌、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性后确定目标。音乐课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体验要强调身体的参与,要求学生用律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动手、动脑思考,亲自经历操作,感悟。比如在进行曲教学中,我设计聆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模唱《运动员进行曲》,模仿运动员队列表演,体验进行曲的节奏旋律美和队列的整齐矫健美,获得审美体验。此外,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老师在备课时预设的越多,课堂中生成的就越精彩。教学形式不宜多,只要每个环节自然、顺畅、水到渠成即可。
(二) 巧设问题,精备教语
课堂中有效性地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中要提问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效的,课堂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都是我们要预设的。提问要简单、直接、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这样才不会造成老师精心的引导而学生却无人能回答问题尴尬。
教学语言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优美精练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虚假的教学语言、简单幼稚口头禅等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使用要合理,学生自主学习要常态
多媒体课件视听于一体,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欣赏乐曲《游击队歌》时,由于歌曲的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对音乐的理解及情感表现上有一定差距,这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抗日游击战士开展游击战的画面,塑造抗日战士的形象,展示抗日战士生活情景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情绪。当然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因为音乐教师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多媒体”,往往教师激情的演唱,一段优美的舞姿,一曲悠扬的乐声都可能会让学生终身难忘,与学生零距离的表演更具说服力。还要多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经过大脑的深入思考后,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有积极地、深层次地情感体验,把被动的学习心态转化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从而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坚持反思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一)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记录自己对课堂的点滴体会
常规教学因为是教师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所以不能突破原来的教学束缚。而反思性教学能体现出教育创新,反思性教学强调“两次反思”,一是将教师已有的经验上升为先进理念;二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教学理念。在自我反思中进行教学研究,在专家专业引领下进行,在集体备课中进行;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学日记记录下来编成精彩的教育故事,发表在教学博客中,进行网络交流,提升推广;当然网络交流也要用辨证思维去理解和吸收,不能为别人不切实际的想法所左右,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思性教学行动计划。
(二)相互听课,多听常态课
观察和分析同行的教学活动,从中学习各自优点,查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研讨,再逐一解决问题。音乐课的根本还是“音乐”,应该让孩子在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喜欢上音乐,学会对音乐的欣赏、审美以及表达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只是一种手段,教师更应该重视通过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形象,因此教师本身更应该要先把握好音乐形象才能做到准确地传授。音乐语言应该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专注于音乐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聆听音乐,从中受到美的洗礼。
(三)观摩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视频,是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视频的观摩和教师间的讨论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时,经常是陷入自我意识之中,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而通过对他人课堂的观摩和讨论交流能够为自己提供借鉴从而进行反思。观看其他教师的上课情况能够引发听课者的思考,发现别人的有点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应多多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对课堂的优缺点很有发言权,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还是挺有思想的。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从兴趣入手,使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行民主教学,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科群体资源开发,解决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增加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内容,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健全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反思性教学的模式,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组合,达到最优的互动教学。当然,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它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教学难题也不会一次性就能完满的解决,当我们再回头过来思考的时候,新一轮探讨又开始了,更高水平的探讨也因此而不断发展,不断促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教师的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音乐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案展开的,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主观价值,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谈及对某音乐作品的理解,备课时音乐教师对该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学生回答如果与教师想法一致,就会得到表扬;相反,一旦学生观点与教师想法相左,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答案“标准化”“唯一化”,遏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教学模式单一、封闭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师自身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这一角度来看,对音乐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音乐课本身是一门集艺术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学科,但目前我们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封闭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模式上缺乏与其他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致使原本生动活泼的音乐课渐渐公式化、定义化、流程化,教师教起来“煎熬”、学生学起来枯燥,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缺乏保证。
3.强调专业性,忽视欣赏性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目标;方式;过程;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34-01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全面和谐发展、创新、自主、合作的音乐教学模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套用教学模式,追求形式上的教学活动,为了完成所设定的环节而进行无效的操作等一系列问题,表面上似乎师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可学生却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得音乐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因此,进行你处中小学音乐课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与必要了。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课堂上我们的学生究竟能得到什么?如何更好地实施农村中小学音乐课有效教学,在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认识苏北农村中学音乐课有效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教法、模式陈旧。教师习惯于过去的传统教法,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教学成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的听唱教学模式。直到全曲能背唱然后分批唱,或轮唱,于是低声低气的唱,或唱得声嘶力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往往都是先复习旧歌,然后处理歌曲,这种模式与教学模式相距甚远。严重影响学生表现性的提高。
1.2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学生处在苏北一种特殊的氛围中,音乐课一直没学到什么,在家里,在学校音乐理论常识知之甚少,只知道流行歌曲和歌星,问他们柴可夫斯基、巴赫不知到,问他们音调唱名不知到。在他们脑海里唱流行歌曲就是音乐课。学生的表现性只能在演唱模仿流行歌星上稍有一点,而且让他起来表演畏畏缩缩,一点表样的欲望也没有了,可悲!。
1.3教材版本、混乱不堪。由于过去的教材编排上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及时序安排,造成了封闭单一、死板不活泼的样式。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于是各种参差不齐的新教材不断涌现,有的重视这一点忽视那一点,有的适合城市学生而不适合农村学生。连年频繁的更换教材,教师这学期刚熟悉这一版本,下学期又换另一版本了。于是之再去适应,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
1.4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个别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对音乐课不重视,将音乐课作为作为教师劳逸的"搭配课"。把音乐课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学生想着回家吃饭没心情上和下午第一节,学生打盹。有的学校随便找几个会唱歌的老师去带音乐课,糊糊。一到期末复习或课务紧张,被挤掉的往往是音乐课。特别在期末常规管理工作中一般情况下音乐课不作为检查科目。由于领导不重视,上行下效,音乐教室也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现象。这样音乐课的有效教学谈何提高?
2.加强音乐备课,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这一阶段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充分备课。为什么有的教师每一堂课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动力,而有些教师的讲课却会使学生感到支离破碎、索然无味,更谈何学习效率。
3.提高学习兴趣,用孩子的眼光看待教学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生活的前提。如果学生在一节课中能够自始至终在兴趣的带动下进行活动,我想这样的学习也一定是有效的。作为教师,要建立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这样的兴趣更持久,在教学实践中就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教材,用简易有趣的方式看课堂,即深入浅出。
4.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音乐课的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课堂上富于鼓动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成为他学习的动力。
5.做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
为什么说及时有效,是因为刚上过的音乐课其优缺点最容易被记住,在反思时思考如何将不足之处改进,及时地把它纠正过来,效果是最佳的。相反,如果没有进行反思或反思不够及时,很可能造成以后上课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教学就得不到更有效的进步。在教学反思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多在学生当中寻找答案,会得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反思纳入到教学反思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目标,优化运用教学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做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在音乐课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是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必须整合起来考虑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努力营造一个更有成效的、对学生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课堂。
当然,在摆脱低效、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向优质教学迈进。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只要大家拿出更多的爱心与热情关注我们的孩子、关注我们的音乐教育,通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苏北农村音乐课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研究会不断拓展与深化!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余文森 吴刚平,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导入;反思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美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人生起跑点。在音乐课堂中需要讲究教学过程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新时期的小学音乐课堂,做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忽视,反而要更加重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合理的创建特色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作为怀文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创设特色小学音乐课堂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创设愉快学习环境,营造欢快学习氛围
不容否认,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新时期,作为小学阶段音乐教师,我们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积极创设愉快学习环境,营造欢快学习氛围。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对于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带入情境。语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构思、韵味及其含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和境界,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欣赏中。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作品的实际内容,在教学前,让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然后根据本人的理解,构思表演动作,再现作品情景。教师也可课前根据作品内容配好音乐,一边表演,一边放音乐,这样一来,更能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表现状态和教学氛围,既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又让学生获得了教学带来的快乐。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生活领略情境。教学生活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教师为了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可以根据课程作品的需要和实际条件创设生活情景,有选择性地创设生活情境,以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体会音乐作品的韵味和意义。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2.重视课堂导入,从一开始吸引学生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时期,我们要重视课堂导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灵活多样的导入形式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情境导入法、对比导入法、以及谜语导入法。这些方法都是依照小学生的特性准备的,完全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情境导入法,音乐是视听艺术,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学生的想象力也会在情境的诱导下产生无限的能量。通过情境导入法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对比导入法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正反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都有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的平等权利。"导入新课时,采用对比的手法,可以深化学生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新课兴趣。谜语导入法 。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源。"课堂伊始,让学生猜猜生动形象的谜语,能极大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谜语导入法最人的特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学唱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其实,课堂导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并加大投入,从而构建优质课堂。
3.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优质的课堂构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经常反思,不断地反思,只有反思才能前进。当一堂音乐课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教师的教后反思。教师对反思结果若能及时处理,对教学效益的提高将十分有益。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提高。教师通过对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反思。有助于及时发现自己在语言组织水平或音乐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若能进行自主训练,就一定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好的提升。平时生活中,我么总会被假象蒙蔽,而实施了反思性教学后,才发现教学中漏洞百出。反思性教学改变了原来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进行教学的弊端,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反思自身的缺点,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怕失败,要敢于面对,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会改正,每天都在进步,最终定会构建优质的小学音乐课堂。
4.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个世界绝非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落实素质教育,发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审美教育课程之一的小学音乐学科,其改革与发展,同音乐教师队伍是密切关联的,结合本区音乐教育教学,将从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及三级网络教研模式进行详细论述,力求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学科教研与师资培训相结合,进行音乐学科研训有益探究,构建小学音乐学科研训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研团队;研训模式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保障者,是教育改革的深入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是我区全面推进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音乐学科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工作中,我结合本地区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音乐学科研训一体化模式进行一系列探究与实践。
一、以点带面——学科教研团队的建立
(一)成立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全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施审美教育,促进音乐学科全面发展,决定成立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中心组由教研员领衔,现有成员九名,成员包括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音乐教研组长、校级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的成立旨在于发挥教研团队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服务带动全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小学音乐学科片区教研队伍
我区地域较广,包含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以及新建城区三大区域,各区域的学情、师资、教学硬件配备等等都有巨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开展研训工作,我们根据全区的地理地貌、交通线路、学校布局、音乐师资配备等客观因素,将全区划分为三大音乐教研片区,第一片区以中心城区为主,第二片区以新建城区为主,第三片区以城乡结合区为主。每个片区由片区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长由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担任,并配备教研组长助理协助开展本片区教研活动。每个片区由若干教育集团或学区构成,片区教研组即由片区教研组长、教育集团龙头学校音乐教研组长和学区中心小学音乐教研组长组成,片区教研活动由教研组组织开展。这样,既适应了不同区域对研训工作的差异性要求,又实现了全区研训工作的有组织、有实效的开展。
(三)组织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
教育集团由若干区直独立校组成,并把其中一所综合实力强的作为龙头学校;学区由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和若干完小组成。教育集团或学区为相对独立的小片区,小片区内音乐教研小组由各校专任音乐教师组成,日常教研活动由龙头学校或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从音乐学科中心组,到片区音乐教研组,再到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形成阶梯式的音乐教研团队,各级音乐教研团队即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它的建设是音乐学科研训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从线到面——三级网络研训模式的构建
(一)师徒结对,共教共研
师徒结对是学校采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师培训方式,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直接性、简便性、有效性等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徒弟结对在全区各校全面开展,我们根据各校师资情况,为刚入职的音乐新任教师安排一位本校或外校的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直接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领。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则遵循自愿的双向选择原则,由年轻教师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师徒结对后双方以指导教学设计、相互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研讨。同时,根据年轻教师教学成长情况,由指导教师指导其准备一节较高质量的校内观摩课或小片区教学研讨课,统筹小片区内音乐师资,共同备课、磨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小片区教研中产生的好课、优课,则进一步向片区或区里推广,以更高的平台锻炼教师,展示教师的风彩。
(二)片区联动,协作研讨
在学期音乐教研计划中,各片区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初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以统筹安排各片区教研计划。
(1)注重研讨前的准备工作
开课教师选定开课课题,做好备课工作,并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具。音乐教研员、片区教研组长、片区骨干教师与开课教师进行集备,以试上、评课议课等方式调整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磨课。
(2)重视有效课堂的生成
日常的教学研讨课中,我们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注意引导儿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学科兴趣的培养及音乐能力的发展。
(3)关注课后的评课议课
课后开展的说课、评课、议课活动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重要途径。开课教师简单概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观课教师进行本节课的评课议课。通过对课堂教学中优缺点的深入分析研究,借助研训一体化这一平台共同解决教学问题。
(4)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业务的反思,也是对教师自身的反思。课后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策略是否适当,教学效果如何,以及结合观课教师的评课议课内容,对本课部分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都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不竭动力。
(三)骨干引领,示范教学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突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师德修养高尚、专业理论与技能扎实、课堂教学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小学音乐学科也应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骨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讨课、学科讲座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专业成长体会与感受,从而带动其他音乐教师的成长和提升。
(1)教学研讨课
教学研讨课是骨干教师展示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具有直接性、有效性等特点。一节好的优质课,是骨干教师智慧的结晶,从课题的选定到教学的设计,从教法的运用到策略的灵动,从课堂的生成到教学的升化,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是骨干教师精心的设计,这样的一节课展示在观课教师面前,仿佛它不是一节课,倒像是一件“艺术品”。听完这样的一节课,澎湃之情油然而生,心中充满赞扬、充满期许——期许开课教师以后把课开得更好,期许自己也能把音乐课上得更精彩。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具有很好的模范榜样作用。
(2)学科讲座
开展学科讲座,讲究时效性,应反映当前广大教师在教学上急需充实的内容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科讲座要注重专题性,就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点进行展开,即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音乐教育教学含概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策略、音乐教学评价、音乐教学研究等方面。每位音乐骨干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学科讲座就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擅长的一面。以新课标专题讲座为例,201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2012年区教师进修学校即组织专题讲座——新课标学习与解读,主讲者为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精彩的授课赢得了阵阵掌声,朴实的语言不乏精练的词藻,可见主讲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通过这次讲座,大家清晰了新旧课标的异同,明确了教学方向。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和学科讲座,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教师增强专业发展意识,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大胆实践,敢于前进,为祖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级网络研训是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下,根据本区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而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教研团队建设,分级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中强化了师资培训;通过教学引领,示范教学,提升教学研讨有效性,让教师在研训中获得了成长。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审美教育,以点带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辐射圈,在研训一体化进程中,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曾霖声 单位: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一、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重视他们的情感交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音乐课较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模仿他人,教师只有在互动过程中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的开,又要收的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二、提升教育创新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为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书破万卷求自如,只有创新才成材”。时展呼唤创新人材,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材。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曾有一位伟人说过:“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创造,只有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才能谈的上创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实际上,我们获取某种知识和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更容易,要学会提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观点的有效方法,要激励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我们教师对待读书获取的知识信息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将教研成果及时地投向社会。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1世纪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纪,信息网络可谓是无处不在。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软硬件设施。在音乐领域,多媒体技术的介入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许多现代化电教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如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等,这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的进入,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视野极其广阔、资源极其丰富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感受的加深和理解,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领域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所以,广大音乐教师更应该熟练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其具体表现为以下这几个方面:多媒体应用教学能力、乐谱打印和MIDI 制作的能力、音乐课件制作的能力等等。
四、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确很有哲理,我想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最多只能形成比较肤浅的知识,同时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也不会帮助教师获得发展,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同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总之,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石琳,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师素质问题的思考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9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使音乐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为主导,要体现示范性,有效控制学习进程
根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学生参与学习可分为“动态学习”和“静态学习”两种形式。“动”指的是学生动手或动口参与学习,其包括“唱”(视唱、演唱),“读”(读节奏、歌词),“奏”(乐器演奏),“演”(律动、表演),“评”(自评、他评、互评)等。“静”指的是教师讲解、引导、示范演唱、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耳闻目睹,用脑用耳用眼参与学习。此外,它还包括“导”(分析、引导),“授”(授知、授法),“听”(听辩、鉴赏),“范”(范唱、范奏、范演),“创”(启发、编创)等。“动”与“静”都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参与学习的。音乐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先有“静”才会有“动”,“静”是基础,“动”是目的。 “静”时,教师讲授新课,诱导情绪,唤起想象,启迪智慧。它是“动”的导火索,“静”启发了“动”,教师在学生的静态学习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在“动态学习”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主导离不开示范性教学手段。“节奏示范”“范唱歌曲”“示范演奏”“示范表演”“示范编创”等等,是学生“听得到,看得见”的“言传身教”,这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参与“动态学习”时,就能从中模仿,动口“唱”“读”“评” ,动手“奏”“演”。因此,根据小学音乐的学科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要体现出示范性。
二、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顾名思义是“音”和“乐”的教学,它不像其他文化课那样传统地学、按步就班地练。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选用律动“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听音乐边唱边模仿教师做拍手、打肩、跺脚等动作。以此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在律动中培养乐感,在拍打节奏中发展听觉,在美妙的情景中发展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如在欣赏《卖报歌》一课时,我运用音乐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听音乐模仿报童,让其他的同学做评判,在一次次评价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乐在其中,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巧妙运用奖惩措施,唤醒学生学习的潜能
教育本来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在我们的教育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的高效性,我认为教师应同家长对犯错学生进行科学适度的惩罚,这对学生本身而言就是一种教育。但要注意: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通过巧妙的奖惩措施,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旺盛的学习精力,保证课堂的良好纪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地域、城乡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更具弹性,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如童话故事表演唱、音乐家的故事、外国儿歌等。参与学习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和发展。音乐的实践有很多种,如:演奏乐器、唱歌、欣赏、舞蹈、创作等。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五、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而事实是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俗话说“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作用在发声器官上。我们音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他们创设思维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这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实现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六、注重课堂反思,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对于一个教师,应该说学海无涯,而攀登也是永无止境的。“路应该在脚下延伸”,我们不可忽略了去总结、认识自己一步一步艰难闯过来的路,要仔细地审视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踩出来的每一个脚印。因为每一次的经验,每个细微的成功和进步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所以,对教师而言,第一,与课前备课同等重要的是不能忽视课后的回顾小结,第二,在课内外要特别留意学生的反应。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学习、掌握本学科与教学领域的前沿信息与知识,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如今小学的教育现状下,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个人素养,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才能做到“低负高效”,才能发挥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艺.用音乐陶冶孩子情操.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2.田静.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和探索.成才之路,2008(36).
3.白陶格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