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8篇

时间:2023-09-07 09:18: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协调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6-0144-03

1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成立之初,首先要健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在建设初期,首先明确了参与项目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及工作权限和程序,使所有参与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工作。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和材料设备供应方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组织与协调是各参与方之间和各参与方内部的组织与协调。它采用相应的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进行疏导,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予以排除,以便理顺各种关系,使建设的全过程处于良好、顺畅的运行状态,实现所建设项目质量好、投资省、工期短,确保总目标的实现。有了良好的组织协调,就会出现1+1>2的协同效应,因此法约尔把组织协调视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2 项目组织协调管理的特点分析

2.1协调的范围更广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主要包含两个主要的组织系统:业主、实施方项目管理,而业主方项目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包括系统的内部关系的协调、近外层关系的协调和远外层关系的协调。其中,内部关系包括项目部内部关系、项目部与企业的关系;近外层关系是指与项目部有直接和间接合同的关系包括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物资供应单位、分包单位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之间的关系;外层关系是指与项目部虽无直接和间接合同关系,但却有着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等约束的关系,包括与政府和交通、环保、卫生、绿化等管理部门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近外层关系的协调是项目协调的重点。

2.2组织协调的要素多,工作量大。

它包括:

①人际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部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以及与关联单位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协调的对象主要是相关工作结合的过程当中人与人之间在管理工作中的联系和矛盾。

②组织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部与企业管理层以及与分包单位、劳务作业层之间的关系。

③供求关系协调,通常包括建设单位物资供应部门、施工单位物资供应部门与项目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生产要素供需单位之间的协调。

④协作配合之间的关系协调,通常包括项目部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层与作业层之间以及与各近外层协作单位之间的协调。

⑤约束关系的协调,通常包括项目部与远外层关系的协调。包括与有法律法规约束关系的各单位(如:政府、环保、卫生、绿化、交通等)的关系协调,和与有合同约束关系的施工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

2.3具有阶段性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通常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它的建设阶段通常可分为前期筹划、初设、核准设计、招标、施工、竣工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为若干时期,例如在施工阶段就可以分为准备期、施工期、收尾期等,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项目协调工作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协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2.4协调难度更大

由于工程项目协调的性质多种多样,所涉及到的关系千头万绪,有项目与目标因素之间的协调;项目各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各专业技术方面的协调;各种管理方法、管理过程的协调;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各种管理职能方面的协调;项目参与者之间的协调等。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比其他任何一种协调难度都大。

3做好项目组织协调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3.1项目组织协调管理的原则

(1)在法律范围内,维护公正原则。在建设初期,即明确了工作纪律,设立了严格的工作纪律,要求每位员工站在项目的立场上,公平处理每一个纠纷,一切以最大的项目利益为原则,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按照合同的规定,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这样,最终才能维护好业主的利益。

(2)协调与控制目标一致的原则。在工程建设中,应该注意质量、工期、投资、环境、安全的统筹管理。

3.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项目组织协调过程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每一个需要协调的问题都必须先分清它的性质、类型、主次等要素,然后制定出最合适、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3.2.1建设项目部内部的组织协调

1)项目经理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项目经理是项目部的带头人,项目经理真心诚意与员工交朋友,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对于全体员工就有号召力;项目经理的实干精神,敬业精神,团结精神,奉献精神,为大家作出了榜样,就会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项目经理技术全面,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以人格魅力把大家团结在身边一道工作。大家感到跟你干,能学到东西,能干好工作,有信心,有奔头。

2)项目部内部人际关系协调

①人员的安排要量才用人。对每位员工,要根据专长进行安排,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要合理匹配,扬长避短,做到能力互补、性格互补,充分发挥所有人员的积极性。

②工作委任要职责分明。每个岗位,都应明确责任、目标和岗位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职责不重不漏。

③工作的绩效评价要实事求是。评价每位员工的绩效要实事求是,工作成绩的取得,不仅需要主观努力,而且需要同志们的相互配合,需要一定的工作条件。谁都希望自已做出成绩,受到组织的肯定,评价恰当以免无功自傲和有功受屈。

④调解矛盾要恰到好处。调解矛盾要不计恩怨,要顾全大局,要尊重当事人,平等待人;要有理有据,有章有法,有的放矢;要采取主动、宽容、友善的态度,通过及时沟通、个别谈话、会议和必要的批评等灵活的方式方法,使全体员工处于团结、和谐、热情高涨的气氛中工作。

(3)制度要严。除了贯彻上级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外,项目部还应根据本工程项目的特点,本部机构的组织和人员情况,制订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做到不偏不倚、始终如一,不手软,不留情。避免工作中扯皮,越级和指令冲突;避免工作无序和混乱,树立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和纪律,保证工作的规范化。

3.2.2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

根据我国法规、法律及行业管理的规定,政府的各行业主管部门(如发改委、法规委、土地局、园林局、交通局、供电局、电信局、建委、消防局、人防办、节水办、街道办等),均会对项目的实施行使不同的审批权或管理权,与政府的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组织协调,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充分了解、掌握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和相应办事程序,尊重各主管部门的办事程序、要求,必要时先进行事先沟通,决不能“顶撞”和敷衍。

2)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由不同的专人负责协调,以保持稳定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协调效果;任用周边群众中有“威望”的村长或居委会领导,会使项目周围居民干扰问题很好解决。

3.2.3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组织与协调

1)与设计单位的协调。主要是地基处理、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修改设计、工程概算、隐蔽工程、竣工验收环节上要密切配合。如设计遗漏、图纸差错等问题,要解决在工程开工前;施工阶段严格按图施工;结构工程、专业工程、竣工验收要请设计单位参加。若发生质量事故,要听取设计单位的处理意见;施工中发现设计问题,应及时沟通,要求设计单位修改,以免造成大的损失。该组织协调工作的重点在于制订涵盖双方工作的设计进度计划,及时组织专项方案的论证会,以确保各阶段设计思路、原则的一致性。

2)与监理单位的协调。监理单位的项目管理属于业主

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其工作有其附属性,又有其独立性。在工程监理的基本职能“三控两管一协调”中,三控两管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具体的工作要求,而协调却是贯穿于三控两管之中,融会在控制的工作程序之中。对于监理单位,应注意树立监理对现场管理问题上的权威,尊重监理对于施工质量的否决权,充分发挥监理在现场施工质量、工期和工程量计量方面的监督管理作用。

3)与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关系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作往来频繁,对一些具体问题产生意见分歧是常有的事。双方除了共同履行好合同责任外,还应加强协作,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及时提供项目管理规划、生产计划、技术措施、统计资料、工程事故报告等。建设单位除了抓资金的落实外,应按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地质资料、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积极配合施工单位解决问题,排除障碍。同时应鼓励施工单位,将工程实施状况、实施结果、遇到困难及时向项目部反映。双方联系得越紧密,了解得越深,工作中的对抗和争执就越少。总之,使各方在各自利益不同的条件下,能以实现项目建设的大目标为原则,及时地沟通、协商,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使项目各单位形成一个高效的“建设团队”。

3.3做好与相关方的信息沟通管理

实践证明,在工作中出现矛盾常常是由于信息不畅通造成的。而沟通是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障碍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使信息在整个工程建设的系统中得到良好的传递。尤其要做好与业主、监理、施工、设计的沟通管理。与相关方的沟通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3.3.1业主管理方与业主的沟通管理

1)建设项目部应经常向业主请示、汇报工作,指导日常工作的月、周工作计划,管理月报准时报送业主;向业主提交的报告、发文等均应经项目经理审核批准并加盖项目部公章后才能发出。发文应有专门立档的签收记录表和有关人员签字。

2)及时收集业主的反馈意见,对业主的不满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做出相应处理,与业主方领导不定期沟通,及时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3.3.2业主管理方与监理、施工单位的沟通管理

1)与监理、施工单位的沟通一般通过会议、发文及口头等方式,按专业对口的原则进行。

2)对施工单位现场质量、进度的问题,一般应通过监理单位处理,必要时可组织有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专题会。

3)准时参加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的各相关方参与的监理交底会、工程例会,在施工现场应注意维护监理工程师的权威和尊严。对施工单位的指示和安排,一般应由监理单位和安排。

4)督促监理单位及时提出有关的监理月报、监理通知及对施工单位申报资料的审批。

3.3.3与设计单位的沟通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由工程部负责人牵头负责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对设计图纸等文件的管理信息应统一登记、保存,使用时办理领用手续,与设计单位的收、发文件应单独立档保存。

2)项目部应及时组织设计单位参加设计交底会、工程例会及其他专题会。

3)项目部各专业工程师负责与设计专业负责人协调沟通对设计变更、洽商的确认。

4)项目经理应重视与总设计师的沟通、协调,凡涉及设计单位的工作计划应抄报设计单位。

3.4遵守公共道德

工程建设具有社会性、长久性,很多方面都涉及公共利益。业主管理方不仅要用公共道德约束自己,而且应当监督参建各方遵守公共道德,使矛盾在公共道德的标准下解决,争取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争取良好社会环境。

3.5提高人员的素质

任何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素质决定了工作质量,项目协调工作也不例外。要想搞好项目协调工作一方面要对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充分了解项目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协调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最好在项目部配备专职的项目协调工作人员,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3.6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在项目管理的所有要素中,项目协调工作最需要信息的支撑。它以信息为基础,通过对信息的取得、辨别、处理、反馈实现良好的协调。因此,项目部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在项目部内部建立信息网络,确保所有需要协调的信息能够及时流通,使项目协调工作及时、高效,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使信息透明以开诚布公地让每位成员了解项目部的内外信息,缩短信息传递链,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建立科学的协调管理反馈模式,以便及时调整,管理反馈模式如图1。

4组织协调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公平、公正是协调的原则,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是指协调过程中要坚持中立,中立能增加协调工作的成功率。要中立,建设管理人员就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克制自身不违规;在行为举止上要保持中立和公正,与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等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之间,既要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又要保持一定距离。应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承发包合同,正确地调解参建各方的矛盾;不看后台,不讲情面,不论亲疏,公正无私地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和事,做到一碗水端平,使当事各方心服口服。

4.2知情是做好协调的基础。要了解和熟悉有关各方主要管理人员的性格、爱好、工作方式、方法等;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各方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做到心中有数,头脑清醒;要借助信息的、信息接收,及时掌握和跟踪各方信息,应用正确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地协调好内外关系;进行严格监督和科学控制,认真分折各家的情况,搞清来龙去脉,不马虎从事;对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恰当地协调好各方关系。

4.3正确的工作方法,是搞好协调的重要手段。组织协调的方法很多,如协调、对话、谈判、发文、督促、监督、召开会议、指示、修改计划、进行咨询、提出建议、交流信息等。协调要注意原则性、灵活性、针对性、群众性。原则性是指建设管理人员的清正廉洁、作风正派,办事公平、公正,讲求科学、坚持原则;坚持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严格检查、验收,对于各方的违规行为不姑息,不迁就,一抓到底。灵活性是指工作方法上和为人处事方面,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应用协调的各种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在众多的矛盾中,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关键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针对性是指协调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在协调前要对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理清头绪,找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在协调前要多设想几种情况,尽可能考虑到各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多准备几套解决方案,做到有备无患;在协调前要明确协调对象、协调主体、协调问题的性质,然后选择适用的手段,以提高协调效率。协调中拿不准、考虑不成熟的问题,不急于表态,协调争取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群众性是指协调过程中注意走群众路线,让大家献计献策、群策群力,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与各方同舟共济,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4.4协调好争议,是搞好协调的关键。建设项目参建单位多,矛盾多,争议多;关系复杂,障碍多,需要协调的问题多,解决好建设管理过程中各种争议和矛盾,是搞好协调的关键。这些争议有专业技术争议,权利、利益争议,建设目标争议,角色争议,过程争议,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等等。有争议是正常的,建设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争议的调查、协调暴露矛盾,发现问题,获得信息,通过积极的沟通达到统一,化解矛盾。协调工作要注意效果,当争议不影响大局,应引导双方回避争议,互谦互让,形成利益互补,化解争议;当自己成为争议的对象时,要保持冷静,避免争吵,不要伤害感情,否则会给协调带来困难。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采用感情、语言、接待、用权等艺术,搞好协调;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做到有利于协调的话多说,不利于协调的话不说、不传;多做说明,多做说服工作。

5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组织与协调管理就是最大限度运用管理的手段、方法、措施,通过内部协调,使参建各方减少磨擦,消除对抗,树立整体思想和全局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大家能够协同作战,创造出“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环境,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缪长江.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宁宣熙.运筹学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项目;知识管理;问题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00

1 知识管理对项目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项目管理即对项目的管理,它具体包括一项工程、服务或者任何需要系统组织和管理的系统任务。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分配,运用各种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功用,实现超越预想的项目效果。知识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既包括对有形的知识如纸质材料、数据库等的管理和使用,也包括无形的知识如人的头脑、智慧和想法等。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近年来,随着项目工程的多样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资源类型和所遭遇的管理困境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这就迫使项目管理者能够统筹全局,重视项目管理的每一个具体层面,并将每个层面都进行优化。未来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项目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和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项目龋个人与项目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项目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

2 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即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的管理,是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上的。明确知识的不同类型,才能再次基础上展开有效的管理模式,为项目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1 言传性知识

顾名思义,言传性知识也即可以用语言交换和传播,可以看到和互动的知识,它一般是依托于一定的文字或者语言载体实现的,比如知识文库、知识水平等等。言传性知识是最容易受到关注的知识材料。因为它有形地参与了项目管理,通过显性的知识外表对项目管理发生着相应的作用。比如组织一项活动,言传性的知识包括各种类似活动的举办特点,部门成员提交的项目策划,对项目的具体规划和设计等等内容。显性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从数据类型的区分上又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财务系统,属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如我们的会议记录、研究报告等文档,属于信息范畴。

2.2 意会性知识

隐性知识代表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它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存在于特定场景中,难以系统化和难以交流,因而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以正式的语言,通过书面记录、数字描述、技术文件和报告等明确表达与交流的知识,是对隐性知识一定程度上的抽象和概括,也被称为编码型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超过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以知识为核心资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讲,知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大部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特质,应该把隐性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重点。隐性知识的交流是直接有效的,但其传播效率相对较低。

3 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的运行模式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是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的呢?这涉及到管理科学的方方面面,试举一下例子简要说明。

3.1 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

在成立一个项目的时候,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相应的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比如网络在线管理平台、相关知识数据库等等。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是贯彻项目始终的一个基本平台,只有在这一平台正常有效运转的前提下,项目管理才能通过其中的知识管理吸收到足够多的知识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平台一般平台内嵌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访谈、工作流、智能表单等多个成熟模块,支持不同网站站点集群管理、信息公开、多媒体资源等集约化管理,矩阵式权限管理实现组织结构多维度管理,提供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管理安全等完善的服务。

3.2 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

项目的成立具有不定性和偶然性,在管理途中根据用户需要临时成立的项目组织,因此每个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环境,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来为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是集中众智的有效方式,这也是项目管理的内在要求。一个项目需要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下去,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而高效发挥团队精神,更需要项目内部成员实现有效的沟通。项目在经营管理和日常事务中,由于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常常会遇到一些磨擦、矛盾、冲突和误解,这将影响到项目运转,甚至导致项目“死亡”。因此,加强项目成员内部的有效沟通,发挥团队和管理的最佳效能,才是企业未来更好的争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3.3 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

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将各种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融合到一起,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有效流通呢?众所周知,现在的项目运行都有一个固定的流程,而流程的各个环节十分繁琐,如果没有得到科学设计将会导致知识的不同层次之间流通十分困难。因此,在项目成立之初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使各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能够充分得到发挥是十分必要的。

4 结语

总之,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以实现更高的效益。知识管理包括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两个方面,在项目中进行知识管理需要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等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96-01

一、引言

当前,传统式的质量管理方法,项目施工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抢进度、抓工作量,忽视质量管理,最终导致质量通病多,事故多,工期拖延,返工频繁等等问题。同时质量检查也往往流于形式,有些质量规定和处罚手段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与实施。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坚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比较有效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分析

(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对于项目而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把有关项目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和统计方法等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并提供经济的、适用的工程来充分满足业主的需要和要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于形成对工程项目实施系统管理的质量体系,把所有的与工程质量有关的人员都参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其核心观点有:全面质量,

预防为主,为业主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持续改进。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是:质量管理体系是比较全面的、全过程的,同时质量管理体系采取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多样的和动态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紧紧抓住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企业全体员工都参加,并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出一系列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使项目的全过程均处于可控状态,并使实施企业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更加高效地运行工程项目。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全过程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断循环,称为PDCA循环。可以按照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这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可见,PDCA循环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往复过程,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管理思想。

具体来说,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就是PDCA循环法,具体如下:在计划阶段,可以按照业主的要求,并紧密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技术条件,进行项目施工计划安排和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以指导施工的开展;在实施阶段,按照项目第一阶段制定的施工计划组织实施,保证施工的工程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最终确保质量和安全;在检查阶段,对己施工的工程项目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并严格按照项目施工技术标准和国家强制性规范进行审查,并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在最后的处理阶段,要不断根据业主的意见和检查阶段中评定的综合意见进行全面总结处理,合理部分逐步编成标准,不合理部分及时进行整改以便适应要求。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推行项目团队竞聘制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各个项目团队的组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团队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而且在一个项目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应该具备良好的互补性与协调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领导者,他的选拔非常重要,应该具有良好的规划、组织与控制能力。而且为了更好地推工程进项目的开展,应该选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以及较高管理经验的人来担任项目经理。除此以外,工程项目部其他人员的选择方式是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通过组建和推行高效的项目团队,可以为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采取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加强质量控制,以便确保工程质量。

(二)建立和健全项目质量责任制度

在项目部层面上,质量责任制度一般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建立现场的质量控制小组,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并强化监督措施,来治理质量通病,最终避免质量事故的出现;其次是总工程师负责质量的记录控制,质量的内部审核以及纠正措施等要素,并监督和检查质量控制情况;再次是施工员和各个班组长严格进行项目施工自查和互查,要及时制止那些违反质量操作规程的项目作业,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规范施进行。

(三)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

首先项目质量目标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其次还要满足企业质量计划的要求。要根据项目质量目标来进行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要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以便确定每一个分部工程或者说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同时,要根据每一个分部工程的技术要求和项目进行的难易程度,来制定其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

(四)开展质量分析工作

实践表明,质量分析制度是加强项目施工方法的最佳制度,有助于深入地进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般来说,质量分析制度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工程项目质量预控方面,分析工程项目质量趋势,分析影响项目质量问题的因素,并科学地制定预防措施,以便确保工程质量。其实是由项目经理来主持召开质量分析会,项目部所有有关人员共同参加,明白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排查质量不合格的各种因素。最后是针对有一定共性的质量问题,采取统一的诊断措施,并逐步形成规范化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文件。通过这些来有效避免项目中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祝石,谈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年7月.

[3]梁伟峰,浅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广东建材,2007年第2期.

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

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行业间逐渐变的流行起来,这种管理模式因其具有的先进性而得到各工程的施工单位的广泛采用。作为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工种、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有着其特有的科学性,可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使预期的质量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1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基建投资项目也得到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市政施工企业的迅速发展。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施工的质量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豆腐渣”工程频出,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危害了国家一级人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在社会上产生消极的影响。

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内需和发展国民经济等这些重大决策的成败的关键就是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存在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施工设备的磨损、施工工艺的改变、材料的质量差异、天气环境的变化等,都会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因而,分析和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各项因素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加强,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

2 正确处理工程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控制目标的重点,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般而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都是为了在预定工期内,用较少的投资,达成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指标。但是,如果单纯的只注重质量要求,势必要求扩大投资以及延长进度;相反的,如果单纯强调投资的节省,对质量的要求就会降低,质量事故频发,更有甚者也会造成工期的滞后,使得投资费用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质量标准,正确把握投资控制与进度控制之间的关系。

3 加强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

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有时候,即使是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也有可能截然不同。例如建筑物出现倒塌有以下几种可能。有可能是错误的地质勘察,对地基容许承载力的大小判断不准确;也可能是地基的处理不均匀,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现象;或是设计图纸错误;或是对内力的分析有误,荷载取值过小,导致建筑物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不够;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等情况导致施工质量的低下;或是使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及制品,以次充好等原因造成的。这些都体现了质量问题所具有的复杂性。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不嫩以偏概全,要对事故问题进行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时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也具有多样性。诸如设计的变更、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风险的大小、施工现场环境的好坏、资金的多少、物资的供应是否充足、劳动力需求的多少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等。对于这类问题,目前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措施能够进行有效避免,往往是一个因素的引发就会带动其他因素,产生一系列的“共振效应”,造成工程的进度目标无法按期完成。

4、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通过对一系列组织设计和程序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使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有效监管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抓住专注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同时要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能够被严格的遵守和执行。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制度的管理进行强化,奖罚政策更明确,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2)“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的定义是指与工程质量有关的一切必要费用,包括提高工程质量所需的费用以及因质量低下产生的经济损失。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检验费用和质量预防费用这四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要找到质量控制与成本投资的平衡点,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3)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工期成本”的定义是指为与实现工期目标有关一切费用。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主要目标之一,工期目标与是施工企业在实现合同工期后取得信誉息息相关。工程项目对工期都做出了特定的要求,工期与成本之间也有很大的联系。但是工期成本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我国施工企业的足够重视,缺乏对工期与成本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这一弊端往往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观念不强是目前我国项目施工经理部所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往往在工程期间,各部门人员之间缺乏信息的交流。搞技术的只埋头技术,搞工程的只埋头搞工程,搞材料的也只埋头搞材料。这就导致大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工程的了解是片面的,使承包商或供货商有隙可乘,利用业主对行情不了解的情况,对材料价格进行司肆意抬价,大大的提高了工程成本。

对于项目质量控制的管理要求主要是要保证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完整。例如,对待一个项目对象就要对所有会影响到他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全程监控,以确保所有程序都能够正常的实行,这是单一的各个分散管理是无法做到的。在全面控制过程中,应重点注意工程质量问题。因为随着工程的进展,很多的后续工作会被疏忽,在交叉施工的情况下,该问题会更加严重。所以,在对待项目质量控制方面要特别注重控制其本身的工程质量。

5、施工管理有序,安全质量受控

施工管理的有序就是指能够确保建筑施工项目有长力胜任的项目;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匹配适用的生产要素;落实到位的责任制,尤其指终端责任制;工程态势做到重点突破,闭环优化。施工管理的受控就是指对进度的监控。工程项目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质量受控:确保工程结构安全,要运用合格的原材料,可靠的模具,先进的工艺,熟练的操作,到位的监控,优良的工序质量。

安全受控:用先进的手法严密控制和管理事故多发地带。

成本受控:成本预算往往会比实际消耗高,总成本常常会高出分类成本,这就使得责任成本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实作受控:从上到下,不论职位大小,每位公司员工都要严格规范自己。

6、风险预防,标本兼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时常伴随着危机的出现,危机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与安全质量相关的事故,一旦出现就会使企业陷入无限的麻烦之中,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危机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预防体制和危机管理机制,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首先是要明晰事迹,洞察事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比如项目工程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施工任务,就可能导致信誉危机的产生;比如出现项目资金紧张,就可能会出现巨额亏损;还比如出现小的安全质量问题,就说明工程的管理出现了漏洞,很可能就会引发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与任何小的问题都不能松懈,要采取果断措施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彻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其次是要注重经验问题的积累、借鉴和反思。对工程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避免,防止悲剧的重演。

7 结束语

建筑项目施工者需要做到有条不紊地、顺利地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这就要求项目施工者对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要注重质量、保证安全、稳定进度、控制成本、文明施工等,促进项目施工管理的正规化、标准化。只有将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才能使项目和企业得到稳定的发展,才能促进建筑市场持续前进,才能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魏应乐;关于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研究[J];工程与建设;2007年04期

[2]荆德学;浅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8期

篇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繁荣,社会各行业之间的市场投资不断增长,引起了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我国的建筑事业、装饰行业也都随着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装饰工程项目具体来说,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内部与外部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而进行的,借助于不同类型装饰材料对建筑物进行装饰处理的工程施工建筑活动。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作为建筑施工的一个环节,是完善最终建筑施工效果、提升建筑施工档次不可或缺的工作。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对住房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再加上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促使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不断进行调整,以提升自身管理控制能力。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活动的后续工作,是社会专业化分工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外部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了社会需求,为经济发展添加动力。

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分析

装饰工程管理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对建筑装修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装饰工程管理作为建筑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其管理质量直接反映着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实际的建筑施工质量。

具体来说,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可以按照施工顺序分为施工前、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三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开展以前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装饰材料、人员分配、以及装饰设计方面的管理工作。装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是对装饰施工现场的管理,包括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管理,对装饰施工进度、施工周期的控制,装饰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问题管理以及对装饰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装饰施工完成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需要对建筑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保证建筑的后续使用质量。

提高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水平的基本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合理的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提高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水平必须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以及规范化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是建筑装饰企业经营活动追求的根本原则,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保障。经济效益原则的理念是装饰企业以最小的建筑装饰成本,在保证施工装饰质量的基础上,获取利润最大化,其中包括对装饰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管理。科学合理原则是装饰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其要求装饰工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切实可行性,不仅对建筑装饰设计图纸有一定要求,也对装饰施工中的施工工艺有一定的限制。规范化原则就是指建筑施工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建筑质量监督标准的标准化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的标准化、规范化。

加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

加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水平需要从装饰工程项目的多个角度入手,需要加强对装饰过程中多种相关要素的控制管理,下面就如何加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提出具体的措施。

加强对装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

装饰工程最终施工质量受到内部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是企业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直接体现着装饰企业的工作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装饰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加强装饰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必须是一个相对全面、完善的控制管理过程,必须对装饰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隐蔽性工程是指那些隐含在建筑内部,没有明显外在表现的施工部分,由于其特殊性,导致大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这一部分建设时往往会偷工减料。加强对装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尤其是要加强对装饰施工中隐蔽性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对施工材料严格把关。同时也要不断更新装饰施工技术,借助于先进的、高精度的新型设备完成装饰工程的管理监督工作。

加强对装饰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的管理控制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程度有增无减,对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要求越来越短,给装饰管理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加强对装饰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的管理控制,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详细的计划,合理安排、严格控制装饰工程施工进度。加强装饰工程施工周期管理控制,需要制定明确的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确定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方案,并且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计划书来完成装饰施工工作。具体来说,需要事先对装饰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人员合理配置,根据装饰施工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及以往装饰施工的经验,分阶段做好管理控制计划与标准。并配合以适当的应急预案,应对施工进度与计划不相吻合、出现偏差的情况,最大程度的缩小差距,将施工周期控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

篇6

关键词:CMMI体系;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5-0078-02

资源的多寡是软件项目实施效果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不同的软件项目规模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模式加以管理。CMMI体系作为新兴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自其上线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生产企业的发展。

1 软件生产项目的特征分析

较之其他的计算机配套产品开发项目而言,软件项目有其鲜明的特色,大致上可概括为项目独立性、层次不明性、规模限制性等方面。

1.1 项目独立性

软件项目的开发环境一般是视机型与硬件配置而定的,因而具有突出的独立性,此外,软件项目的独立性还体现在项目的目标定位方面,所采取的项目开发方法以及语言等均带有鲜明的特性。因此,软件生产项目其内容、目标、方法等均带有显著的独立性,研发基础形式各异,因而实现统一形式的资源管理并不现实。

1.2 层次不明性

在软件项目当中,开发人员扮演的往往是“全能战士”的角色,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软件测试等均是一手抓,分工层次非常模糊。此外,软件项目职责划分的标准为人员,而非角色,对软件过程改进的组织方式造成不利的影响,软件工程组的职责未能得到深入的明确,该方面亟待改善。

1.3 规模限制性

软件项目的基本特征就是组成人员少,资源有限,在软件研发的过程当中,资源的占用并非是简单的线形关系,传统的20:1的资源占用比例难以满足新时代软件项目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改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细节,一般而言,软件企业与软件项目其管理核心是一致的,均是以有限的资源提高软件项目的整体质量,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2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认为,软件项目的质量可以用如下的函数关系式来表示:

Q=f(M,P,T)

式中:

Q为软件质量;

M为开发人员;

P为开发过程;

T为开发技术。

经该函数式加以计算分析,可得出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基于项目管理的专业角度而言,质量管理可以说是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三者的综合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均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基于CMMI体系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分析

软件研发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影响因素诸多,过程、人员、技术三者被视为独立的个体因素,唯有将三者紧密结合,才能确保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达到最佳的状态,这是CMMI体系的核心应用目标。而在过程、人员、技术三者当中,人员作为核心的主观能动性因素,集中体现出软件项目的整个质量过程的工作水平。在CMMI体系的指导下,可创建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完整框架,如图2所示。

在过程、人员、技术三个影响挺俗的基础上可加以进一步的剖析,分离出DT、PM、DR、PC、SC五项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直接决定着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在Q=f(M,P,T)的基础上还可衍生出一个软件项目质量控制模型函数关系式,如下:

SQ=f(DT、PM、DR、PC、SC)

式中:

SQ为软件项目质量;

DT为开发工具;

PM为成熟度;

DR为所需资源;

PC为人员能力;

SC为复杂程度。

3.1 DT――所使用的开发工具

基于CMMI体系,软件项目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软件项目本身的质量管理,且会对其余的要素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在CMMI体系之下,软件开发所采用的工具应秉持“少而精”的基本原则,因为所采用的软件开发工具越多,软件项目的一致性也就会越差,两者总体成反比例关系,加大了软件系统的协调性工作难度。

3.2 PM――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

软件开发者管理开发过程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的高低,两者总体成正比例关系。在CMMI体系之下,PM的作用直接体现在反映出软件开发过程能力投资水平的优劣。一般而言,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越高,软件项目的自我控制与改善的能力就越强,出现重复工作与开发错误的激烈也随之降低,软件项目的整体质量得以保证。

3.3 DR――软件项目所需的资源

软件项目所需的资源大致上可概括为人力、物力、财力三类,作为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当中的核心要素,DR间接或是直接地影响到其余的四项要素。在CMMI体系软件项目质量控制模型之中,软件项目本身的质量与软件项目所需的资呈现出互补的关系,软件项目质量的提高理论上可降低开发错误的发生率,然而其中的实质性工作可能会出现重复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增加了软件项目的成本投入。基于提高软件项目整体质量以及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必须要提高DR的使用效率,严格遵循软件项目的系统步骤,落实系统测试与代码审核等方面的工作。

3.4 PC――开发人员能力

PC可具体分为软件项目开发人员的个人能力以及小组的整体能力,对SQ有着显著的影响。整体而言。PC越强,DR当中的时间资源也就越少。在CMMI体系之下,可得知往往存在质量问题的软件项目,其根本症结在于软件项目的开发人员未能结合软件项目的实际情况与使用环境,综合地考虑问题,仅凭自身的工作经验难以保证SQ。

3.5 SC――软件的复杂程度

软件的复杂程度基本上取决于其相关业务的复杂程度,以执行程序语句以及系统模块的数量进行测量。软件的复杂程度涵盖技术、决策、数据三个方面,其中技术集中体现在实现系统功能的难度,决策集中体现在软件项目决策路径复杂性,数据集中体现在软件项目当中数据结构的复杂性。SC越大,SQ也就越难以保证。

4 完善基于CMMI体系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的

建议

由上文可知,在CMMI体系之下,对于DT、PM、DR、PC、SC均有着更高的要求,针对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不足,必须加大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建设力度,以DR为核心,其余要素均其辅助的作用,合理应用软件项目的开发工具,严格控制软件质量。在CMMI体系的指导下,捏合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各项特点,划分明确的层次,提高CMMI体现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当中的实践应用价值。基于CMMI体系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新框架如图3所示。

5 结 语

综上所述,CMMI体系是改善软件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促使软件项目运作环节的持续完善,提高执行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在明确软件生产项目特征的基础上,以CMMI体系为指导,科学管理控制软件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r,李丹.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6).

[2] 李飞飞,朱超.基于CMMI的企业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5).

[3] 葛文勇.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信息通信,2014,(8).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体系建立;运行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4-0063-01

1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具有施工人员密集、劳动作业强度大、高空作业多、大都处于露天环境的特点,同时,施工作业人员结构比较复杂,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综合这些因素,建筑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高危行业,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质量问题,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国内建筑施工的模式较为统一,一般是由中标单位白行组建项目部,独立完成或是聘用第三方单位进行设计,组建完整的项目管理部,独立完成施工组织、生产安排和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项目管理部是工程生产组织和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主体。结合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分析,在近年内发生的安全质量事故中,项目管理部安全质量管理制度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体系运行不顺畅,或岗位责任不明确,对于安全质量问题的处理不甚理想。基于这种考虑,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2.安全质量管理要点分析

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要明确其管理的要点。以下列举几项安全质量管理要点。

1)完善体系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给项目部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将企业职工的自由权限建立在一定自律制度的基础之上,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直至“依照制度白行运转”的转变。

2)总结以往施工经验,对于建筑施工中的“顽症”,给予重点关注,积极排查安全质量隐患,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别的进行管理,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方案或是应对措施,保证“临危不乱”,将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阶段。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在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中得以有效的体现,认真执行专家论证和审核审批程序,保证方案和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方案措施的要求执行。

4)项目工程配套的临时建筑、大型的临时设施(塔吊、提升机等),要严格的经过设计验算、审批和审核过程,并由项目部的安全质量验收部门经过专门的验收,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因其非主要因素,对施32512期和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滞后,要严格的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5)一个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的工作量是十分庞大的,各项费用支出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安全质量管理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措施,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的预算,实现专款专用,给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6)在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从职工自身的安全质量知识方面入手,对进程施工作业人员分别进行进场三级教育、定期安全知识教育、特殊安全质量事故处理教育和特殊工种的专项教育,为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意识保证。

7)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设立专项资金,保证应急预案的可实施性,同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习。

8)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开展各类安全质量巡查和检验活动。

3.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明确岗位责任制度,对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计划分。加强工程项目全体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具体的职责分工如下。

1)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安全质量负总责。首先就要对项目经理的职责进行明确,促进其在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进度,提升项目综合管理水平。全程参与安全质量责任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保证安全质量管理费用的专款专用,积极组织安全质量巡查和验收工作。

2)建立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项目管理各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隐患进行检查整改,并监督其按要求完成整改工作,对其完成情况负主要责任,同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及时的提出,并防范措施给出可行性的建议措施。

3)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技术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先行,在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技术部门主要从施工的技术方案、专项方案和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交底中发挥作用,对各项方案和交底中出具的各种技术参数负主要责任,并对在施工中出现的安全质量和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技术解决措施。

4)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费用和物资管理机构。此机构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负责对安全生产费用和生产物资的预算、申请以及使用进行专门的管理,确保安全质量管理的“专款专用”和“专物专用”,并对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周转材料、安全防护用品和危爆物品等物资、材料、工具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回收等过程的安全质量合规性负责,为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费用和物资保证。

5)建立完善的设备安全质量管理机构。此机构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施工现场所有正在使用和非正在使用的施工机械进行验收和使用状态的监控,并对其负主要的责任。

4.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对岗位职责、体系制度等完成划分和明确之后,还要通过在进行安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存留的影像、文字资料等的收集和整理,进一步的确保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的运行。在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之后,能做到管理工作的可追溯性,对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具体的资料有安全质量管理目标文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和组织结构(框图)、相关的安全质量管理法规和相应的标准性文件、进行安全质量管理的过程性资料(尤其是一些施工整改影像等)、其他支撑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资料。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 质量; 问题; 原因; 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其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 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 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施工质量低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 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所以,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加强质量管理, 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下面就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论述, 并提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控制方法。

1.目前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使质量管理的措施不能落实到实处, 质量控制不够严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坚持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方针并未落到实处。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口号, 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 真正做到的可以说为数不多。(2)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真正激发施工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来关心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最高阶段, 强调的是全员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但以往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从系统的质量管理的方面去调动每一位人员的质量责任心, 在质量形成过程中,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3)施工组织设计并不切实, 甚至很多施工组织设计只是应付招投标的审查, 而真正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未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体现, 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体系并未真正发挥出效益。(4)过程控制的概念只体现在具体的过程之中, 持续改进的观念比较淡薄。即在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中只是处于对目前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并没有在吸取现在质量问题教训的基础上, 进一步总结, 对施工过程进行持续的改进。(5)科学的、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还未建立。一是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并未严格要求; 二是一切用数据说话的科学质量记录分析体系还不完善。

2.项目施工过程形成的质量原因

项目施工过程是工程质量形成的最终过程, 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重点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往往直接形成工程质量遗患, 甚至引起重大的工程质量事故。施工阶段产生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施工前缺少认真细致的审图

对施工图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领会不深, 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 以至形成错误的施工或把图纸上的错误带到工程上去。

2.2施工检查制度管理不严

由其对于隐蔽工程, 如不严格履行验收手续极易留下质量隐患。如钎探记录是否准确、埋设管道的防腐处理是否认真、填土工程是否按规定分层夯实、管道打压试验是否准确等等。凡隐蔽工程的质量缺陷使用时很难发现, 一旦形成事故又很难进行补救。因此, 必须严格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检查验收制度, 未经检查验收之前坚决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3建筑材料、制成品进场把关不严

工程质量实质上是设计质量、材料质量、施工质量的综合,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建材厂家、建材品牌繁杂不一, 一旦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将会引起严重后果。诸如使用的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使用的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全性不良; 砂石级配不合理, 有害物含量过多; 混凝配合比不准, 外加剂性能不符合标准等等,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的产生。对某些有特殊施工要求的材料不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 尤其在初次使用某些新材料时更应是如此。

3.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管理

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 为了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必须在保证生产稳定的条件下, 管理好影响工程质量的各因素, 才能清除各种质量隐患。

3.1加强员工的素质的控制

事物发展过程中, 人是决定的因素。施工质量的优劣,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服务人员。因此, 要控制施工质量, 必须选择素质高、精干的人才从事管理岗位, 要求工程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并通过经常性培训, 切实保证施工人员的良好素质。要确立施工人员应有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施工人员应当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用户至上、用数据说话以及社会企业效益相统一的观念。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和目标、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测监督能力; 生产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能,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纪观念; 服务人员应尽职尽责做好生活的技术服务, 确保项目施工朝着预期的质量目标顺利进行。施工队伍要根据工程特点和自身技术条件, 明确质量控制重点, 确定整体工程质量创优目标, 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 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质量检查,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并以此作为施工质量的预控手段。

3.2加强材料的控制

项目施工的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不按要求采购材料, 要想创造一个优质工程就成了一句空话。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的质量如果不符合要求, 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要控制材料的质量, 应当按照以下原则严格加以控制:常规材料采购货比三家; 重要材料提交样品; 大宗器材招标采购; 装饰材料一次定齐; 采购合同质量检测项目和标准, 质量要求明确, 并提供必要的质量文件。项目部应当建立严格的材料采供制度和现场验收制度, 加强对工程材料的控制。首先要掌握材质性能, 包括材料的成份及其理化性能; 其次是掌握材料供应信息, 合理组织材料供应, 确保工程施工正常; 第三要完善管理和约束机制, 把好材料检验关, 杜绝假冒伪劣材料进入工地。

3.3加强施工方法的控制

施工方法包括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施工方法的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控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 应有针对性并采用先进适用和成熟的技术, 应有合理的质量控制流程和特出的质量监督手段。要大力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这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 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 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工艺的更新换代, 努力提高质量控制水平。要高度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坚持淘汰落后的操作工艺, 讲究施工效率, 确保工程质量。

3.4加强机械设备的控制

现代工程施工已从传统的人手操作为主转向机械化。一个整体项目建筑过程中, 机械作业已占工程量的绝大部分。因此, 选用适应施工环境和条件, 适合建筑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方法, 符合技术经济参数要求的建筑机械, 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在工程机械选用中, 要从安全的高度, 经济实用的角度, 切合实际地选用性能可靠、精密度高的优质产品。施工机具的选择, 既要考虑施工机具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维修难易, 以及安全、灵活等方面的因素, 又要考虑机具数量、配置以及设备类型和机械性能参数, 在施工中要做好机具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以保证完好率, 这是施工机具设备控制的关键。此外, 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和保养, 充分发挥建筑机械设备的最佳状态, 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