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09:30: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如何解决课堂上学生假自学、假讨论的问题,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而陆游也在诗中强调:“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说如果想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一是要花气力;二是“要躬行”。因此笔者下一番苦功夫,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修正理论,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实践,实现了突破。
一、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是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决定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灵活性差、走形式、重热闹等现象,造成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效的学习。即便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阻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部分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强,导致课堂教学实践的浪费;老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教学效果“浮夸”,语文课“趣味”没了。而在学生身上体现的,是学生对语文兴趣不浓,课堂学习缺少主动性,这种情况下老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无力,值得思考。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由小学语文学科教材特点决定
小学语文教材以教科版的教材为例,教材内容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等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但也存在着让教者和学者困惑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老师让教材再现并非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要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那么,老师如何灵活运用教材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学生怎样通过教材获得知识、学习方法和技能,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所在。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马克思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老师独立地创造性的“教”,学生独立地创造性的“学”。笔者个人认为“高效”,更深层次的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达到效果。尽管教与学没有定法,但是只要我们肯专研,就会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1.课前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
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离不开集体的智慧。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议课、研讨,这样能加深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教师间的共同发展。经历集体备课的打磨,和老师课前精心研讨,课堂充分展示教学理念,课后认真严肃评课。教师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教师在初始教案的基础上,我们再分工、再合作研展、再个性完善、再上一个层次,使之更加完善。在合作研展的主备陈述、合作研讨、同课同构三个模块中,先由主备人陈述个案的编写过程及问题解决建议,通过集体研讨达成共识后由主备人完成同课同构导学案。教师备课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开始,省时、提速,高效实用,如此,教案年年优化再优化、更优化,最终教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导学案,应用于教学和指导教学中来。
2.一分钟演讲有效利用时间
以前每当上课走进教室,都会看到一些学生窃窃私语,似乎课g的话还没有说完,也有的在等待着老师的命令,如果你不说话他会一直静静的等待。总之,充分利用时间学习的同学并不多。我也曾多次提醒学生“一寸光阴不可轻”,一节课浪费一分钟,一学期就是二十多节课,想一想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呀!每节课前的一分钟可以预习或复习一下呀!这样时间不就利用起来了吗?虽然多次强调,但还是有虚度时间的学生。正当我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语文课前的一分钟演讲为我带来了灵感,我认真让学生进行课前一分钟演讲,布置的内容多半都与每个单元的主体课文有关,还可以说一说身边发生的趣事,打动自己的小事。我们知道演讲能够积累词汇,提高学生背诵、理解、口语表达等能力,这样安排内容也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有时我还搞点小花样,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我还让他们结合内容配乐、找动画片当解说员等,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学习目标指明方向
我们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简洁而准确,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会哪些知识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真正走进课本,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本堂内容的方向标,我试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刚开始,学生有些无从下手,但经过几次锻炼后,学生参照以往老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后,渐渐地能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对于本堂课学习什么内容,都能了熟于心,学习更有方向性,更有高效率。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可以圈画生字、生词、成语、找修辞方法等。此时的学生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如果发现平时爱溜号的学生此时很安静、很认真,我也会悄悄地趴在他耳边说:“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适时的评价与鼓励对孩子的积极作用无处不在。
4.课文朗读深化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最讲究朗读,没有朗读的课堂会是一片黯淡。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感知文章传递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朗读,培养多种能力,包括说话、表达、交流、演讲等能力。我的课堂中朗读方法多种多样,有高效朗读、快速阅读、有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指导读、老师范读、学生悟读、小组读、小组选代表读、对桌齐读,读后要有一定的评价,另外,对被评价者进行三度评价,这样既鼓励学生学会了评价,也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在讲授六年级上册余光中的《乡愁》时,我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再讲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揣摩其中蕴涵的感情,最后反复诵读,诗中的情感、思想便一点点被学生领悟了。
5.课后反思及时纠错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语文课只有教师认真地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在下一次语文课中扬长避短,实现新的跨越。反思这节语文课对教学内容的“解构”是否到位,通俗点说就是反思这节课老师是否把重要的知识点解释清楚,难点是否得到了突破,以及教学内容所反映的价值观内涵是否得到揭示,并提出改进措施,还要通过对学生反映的分析,反观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理解方式合拍。还要反思教师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效果,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阶段的划分与教学处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情境的设置,提问质量,师生互动,板书的设计,多媒体等教学技术的运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课题的引进,课堂作业的布置,因材施教,小组活动的设计等,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最后,还要反思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分析和估计是否符合学生现状,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思想方法的理解状况及其原因,学生在课堂中行为表现、语言表达等及其原因分析,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反馈到教学设计的改进中。
总之,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点粗浅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丰富多彩的策略和方法有待于我去发现,我也清楚的知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绝对不是一种口号和形式,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愿和我的语文教学的同仁们,共同孜孜以求,探索出一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性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刘瑞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1,(12).
[2]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随着当前我校“自主、互助、展示、点评、反馈”课改教学模式的推广,我们不断经历着新课程理念的,经过一个学期课改实践和探索,改变以前“满堂灌”的形式,把主体让给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起主导性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因此,我越来越深刻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师生的思维方式、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研的推进就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体现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教研活动的特色鲜明。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提高课堂效率,在此我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 重视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我们学校推行“自主、互助、展示、点评、反馈”的课改教学模式中,要做到高效教学,我认为首要任务是要有充分的备课。备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点和难点,并且把备课过程形成教案,从而开展针对性的讲解。我们教师功力不仅仅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前备课。
如何才能真正备好课,之前我们备的是“教学案”,一周一节或两周一节集体备课,并且都是“单干”的多。现在用的不是“教学案”而是“导学案”,为此,要想编写高质量、可以循环使用的“导学案”不能只靠“单干”,不能只靠个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要汇聚、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年级的历史教师要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完成,形成二次集体备课。如果没有“集体备课”编写形成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后面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空的、假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首先要吃透教材,第二教师要结合“内容标准”, 结合学生的学情,切实结合学习过程,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第三,教师要结合部分的内容,分配到相应的教学中去,真正达到与学生的学习同步,这样既保证了同步练习在课堂上的充分应用,学生对探究习题的完成,又避免了课下作业的生成。第四,教师在探究上的备课,字数可能不多,但要有思维量,要体现学生的学法指导。第五把备课的结果编印成行之有效的导学案。
二、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传统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和布置作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很难有主动探讨与探索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课堂效果的高效化恐怕很难!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学生与教师角色也得到了转换,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重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了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也由客体成了主体,由吸收知识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 “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再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学”,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表现的个性与才能,如何使班级、学习小组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学生人人参与,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三、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精心编印好行之有效的导学案后,教师又明确了自己所处的角色,最后就是如何组织上课了。
首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我们常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便于教师开展有效的组织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次是“上课”,当然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听讲的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引、拨为辅的新式课堂教学形式。
1.上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然后展示“自主学习部分”(5分钟),学生对展示的答案同时也进行点评,充分发挥学生见解。
2.“合作探究”是一节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对学群学“合作探究”部分(8分钟),经过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探究,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之后各小组学生参与展示与点评(12分钟),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一课时,关于大运河的作用,历来褒贬不一,为了让学生在探讨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请你评价一下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在学生合作探究后,让一些学习小组的学生对所展示的答案进行点评。通过他们自己探讨出来的答案,并点评其他小组的答案,得出较明确的答案,这比教师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深刻多了。
3.课堂检测和小结(10分钟)。
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完成教师出示的当堂检测练习题。然后小组对学群学,展示各小组的答案,由学生点评。当然课堂检测题,可以是事先印好的,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进行,训练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课后,教师要及时体察学情,收集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进行点拔指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归纳识记知识的技巧、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中,就这样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虽然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表演减少了,但学生学得轻松,枯燥的历史知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学生却觉得很有趣味,再也不觉得那些时间、人物、事件、历史作用和影响等知识难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关 键 词】 高效课堂;达标检测;教学
近几年,全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每位教师都很关注预习检测、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和精彩展示等环节。然而,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太重视课堂达标检测这个环节,许多教师到这个环节的时候自认为本堂课的重要环节已经结束了,为了环节完整象征性地随便做几道题便匆匆结束了,或者是一看时间紧张就直接把这个环节省略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课堂达标检测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测试,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堂达标检测的意义
1. 课堂达标检测是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一节课进行到收尾阶段,对学生来说,进行一个有效的自我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和反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可以及时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使学习效果最大化。
2. 课堂达标检测是教师了解学情,帮助调整备课的方式与手段。每当学生完成练习,老师们最为关心的是练习结果的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关心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和认真做好每节课知识点的首次认知教学,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鲜明、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并对反馈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处理,使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得以及时矫正。通过当堂检测的情况反馈,老师还可以了解到自己本节课的得失,反思下面的内容该怎样讲才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备课思路,使得自己的课堂更有实效性,效果更好。
3. 课堂达标检测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矫正的依据。教育心理学证明:学习必须获得信息的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而反馈越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学习效率也就越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获得的成效,这些成效若能得到及时反馈,就能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提供便利。
这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通过看学生检测的结果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当堂作业出现的问题,要努力做到快反馈,强矫正。人们在认识某种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出现“先入为主”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由于理解得不好,如果不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矫正,就会形成错误的定势,以后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力量才能纠正,有的学生甚至很难弥补首次认知的不足。对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及时地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解订正,而对个别存在问题的同学,因为是当堂检测,老师只要指出,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改正过来,避免了因为时间拖得过久,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解是对的,形成了思维定势就麻烦了。
4. 当堂检测对培优补差也很有帮助。在老师了解学生检测情况的同时,优生会完成得比较快,我们可以在肯定他成绩,让他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看他能不能找出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可以让他再攻克更难一点的题目。同时差生也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发现他的错误,并由此了解其在知识的掌握中还存在的问题,面对面的指点,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也可以帮助差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5. 课堂检测可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课堂检测训练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要在其练习完毕后再提出要求。这样就能消除学生怕错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其能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多一些热情和鼓励,少一些指责和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应做到这一点。这样及时帮助学生,能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
二、课堂达标检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1. 注重科学性。课堂达标检测设计必须内容科学,必须符合教学内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设计的达标检测要目的明确。
2. 检测题要有层次性。课堂达标检测设计要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由巩固性达标检测到发展性达标检测。因此在设计课堂达标检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达标检测的难度和层次性,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兼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设计课堂的达标检测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不至于因达标检测太易而失去认真达标检测的动力。
3. 检测要有针对性。课堂达标检测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求达标检测数量和难度,而应根据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关键、重点、难点去设计达标检测。
4. 检测方式多样化。心理学研究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一堂课、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一种检测形式,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反之,如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资源类型,采用多变的学生检测形式,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时刻处于高度关注的状态,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5. 检测要有时效性。教师对课堂达标检测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对错误问题的分析要具体、有针对性,点评要精辟、一针见血。
6.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达标检测学生已经没有学新知识的那种好奇心了,精力就不易集中。为了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再次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反馈、矫正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挖掘与目标内容有关的趣味性材料,尽量将平淡乏味的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的心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
7. 检测要有拓展性。教师在设计检测题时一定得对本节课的知识做好拓展延伸,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学生智力不等,发展不同,对学习所提出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视角广角镜,让他们去了解与之有关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做一些难度较深的题目等等,对我们老师来讲,这样做也为我们自己搞好校本教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于拓展什么,延伸什么,应该尽量从现实、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
8. 检测要有灵活性。灵活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一些问题。如检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本节课所剩余时间的长短进行调整,预先设计好的检测题也可根据前面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取舍,检测的形式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也可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决定。另外,学生在完成检测题目之后,教师可根据剩余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批改反馈的形式,可全部上交批改,也可老师抽号、抽组批改,或者是由学生讨论讲解自改。总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不一定要拘泥于某种形式,为了检测而检测。
总之,只要把握好了课堂达标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效的课堂是全体学生都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学生之间有差异,实现目标的速度与程序不同,通过落实“学――测――评”,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平衡。认真实施当堂检测,及时回收反馈信息,找到目标差,及时进行补偿教学,确保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在“反馈――矫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反馈性与激励性相统一,有利于学生潜能的自我开发,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管锡基.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效课堂 策略 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指高效率与高效益。因此,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是以课堂上授课的教师,学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实施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实现优化,尽量减少时间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相信,实现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课堂时间的高效率利用
首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堂的每一分钟,对于学生或教师都是无价的,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强调张弛有度。课堂密度太密或太稀疏,可能会带来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密度适中,有必要妥善安排教学内容,控制难易程度,使许多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等元素,从不同的角度整合,有效地发挥作用,才可以实现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材料的特性,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资质,以确保科学严谨的教学过程,从而使课堂上的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
二、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能力依靠活动形成。高效课堂学习内容要注意活动,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学生的有效参与,不仅是行动上的回声,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参与不只是个别学生参与,真正有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
三、指令明确的课堂任务目标
指令明确的目标主要表现学生在理解课堂任务基础上,以确定本节课学习为目标,学习目标要表现出掌握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为主要基本内容。此外,教师针对进一步语文学习提出明确要求。
四、课堂活动中具体实例的分析
课堂的高效教学中存在很多的案例。以下就以文章《心声》做出一个基本的分析。
首先是自学任务。根据指导教师,学生独立的学习心声的教学指导。教师事先安排的学习任务,编写和印发指导纲要,明确的要求,并实现学习内容的程度。
(1)熟读心声这篇文章,并对心声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2)对心声的时代背景和深层次的东西进行初步的整理。
(3)明确自己在导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了解心声的文章结构。
其次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
老师问:同学们对心声有哪些见解。
同学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应该早早的孝敬父母,不要错过,父母都是为了子女。
同学乙:心声应该讲的人应该每个人的内心所想,李京和他的爷爷都有自己的心声,应该积极的沟通。
同学丙:我觉着程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同学丁:我觉着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摆脱偏见,一视同仁。
老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觉着我应该做一个一视同仁的好老师。同学们对于心声的现实意义是怎么理解的
同学: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应该相互理解彼此的心声。
同学:我们要把自己的心声告诉身边的人,积极的沟通。
课堂小结(略)
五、高效学习课堂开展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要有操作要求,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坚持“五个一致”:应该是一致的情感教育,文化教育一致,一致的体验和探索,表现出一致的沟通,生活习惯一致。避免机械教学模式。教学课型上面的链接只是为了提供基本的任课教师跟随,几个环节进行各课,老师根据实际课堂灵活调整,但必须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应注意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以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每一个环节。特别说明的方面是要求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执教后,团队精神和学习成果,避免了教室的喧嚣和学习形式化,促进学生在课堂思维不断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不断锻炼,语文情感教育得到不断丰富。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我阅读习惯,自我能量质疑问难的习惯,习惯性的自我能源合作和互助,自我反思总结的习惯等等,坚持训练,严格要求。科学规划研究组。研究组划分为6组左右,每组6-8人为宜,组的成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授权,发挥好小组团队合作效果。教师要及时处理控制,指导,评估和指导。注意效果的预览。上课前教师需要把自我的提前指导纲要任务,以确保学生充分利用早读,学习时间自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充分阅读,预览文本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可以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中心句的环节,同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 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56-01
教学内容顺序相信大部分教师都和我一样,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怎教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我们需要怎样改变课堂构建方式,如何科学施教?这都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时,我设计了三个既简单,现象又明显的小试验:“注射器的活塞为什么很难被拔出?”把大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排尽里面的空气,然后用拇指堵住注射器口,让学生把活塞拔出,学生感到非常吃力。“不流水的小孔”,在矿泉水瓶上打几个小孔,在里面装上水,小孔有水流出,盖上瓶盖后,水就不流了。“矿泉水瓶怎么变瘪了?”,往矿泉水瓶倒入热水,用力摇几下,把热水倒掉了,将瓶盖盖好,过段时间,矿泉水瓶就变瘪了。这三个小试验使学生感到相当惊奇,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有了很强的求知欲望。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形式
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置是我们教育技能发挥的优势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实现与学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课堂上的提问除了教师外,还应该给予学生大胆提问的机会。当学生们经过真正动脑提出急于求知的问题时,就会极大地激起了求知欲,提出的问题愈多,猎奇心就愈强,兴趣也就更浓,课堂的注意力就愈发集中,思想就愈活泼。
三、充分发挥小试验及课本上插图的作用
物理课程教学离不开实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因为这些实验比较容易做,器材实验室都有,比较容易准备。但是只用这些试验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一些小试验作为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中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试验:“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试验。给一位男同学一根筷子和一个吹好的气球,给一位女同学一支削好的铅笔和一个吹好的气球,让他们比一比谁先把气球戳破。然后,再用同样的筷子和气球做比赛。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样下来学生基本上已经弄懂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自己分析教材上的实验了。
另外在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小插图,只要认真分析利用导,对教学效果也可以起到推风助浪的作用。如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功》有三幅小插图就有这样的效果,驾驶员看到前面有一条小狗后踩刹车,汽车滑行了一段距离。是为了说明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力做负功,也叫物体克服力做功;而甲图中,小女孩搬石头而未起、两个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则是为了说明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以及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力对物体都不做功。这类小插图不仅直观而且含义深刻,由小插图得出的相关结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高效课堂 实施 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
1.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灵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潜意识活动,一般指突如其来的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或是突然闪现的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阅读教学中的灵感,主要指积极思维中的学生在对知识信息的用心组合后而产生的新领悟、新看法。灵感常常出现在激情涌动中,因此,激发阅读的高涨情绪,是促进学生产生的灵感先决条件。
2.寻找出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阅读点
想象是指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象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由于语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又因为作者写作时,需要通过想象创造活生生的形象,因此,语文文本,特别是文学类文本,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绝好材料。比如,找到文章的“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做合理的补充;又如,找准“分散点”,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不拘泥于一种想法,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中巩固知识,接受教育,培养思维能力;再如,抓住“关键点”,即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二.合理应用传统方法
1.词语积累。词语是构筑语言大厦的基石,词汇的贫乏显然不可能使思维缜密、情感丰富、表达准确。遗憾的是,当下对词语的积累和训练并没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重视,反而渐渐被掩盖在一拨又一拨的质疑讨论声中,淹没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探究新潮中。相对于同属语言学科范畴的英语学科而言,其单词识记、默写等常规教学活动落实得相对到位,可是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却缺乏积累词语、扩充词语的自觉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创造性地开展词语教学,如“你是怎样识记生字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字潜能,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再如“你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这个问题就是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创造性训练。这样做,就能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重要词语的音、形、义,让学生在动态的语境中把握词语,通过一定量的词语积累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反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名言反映了古人对包括诵读在内的读的重视。当下的语文课堂,诵读有弱化、边缘化、虚拟化、象征化、空泛化、泡沫化的倾向。尽管诵读的作用并没有被否认,但实际上有的教师几乎主动放弃了通过聚焦文字来诵读文本,特别是放弃了放胆诵读和反复诵读,生怕由于诵读耽误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时间。其实,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的诵读,特别是通过反复诵读来觉悟、顿悟,远比动辄对话、提问、讨论、质疑、探究、创新让学生更有收获。成功的诵读教学,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比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就能把学生的思维、感情等引向深入。
3.课文复述。复述是将课文消化理解储存脑中后转化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说话形式。创造性复述是对课文的重点摘要或对人对事的评析以及某些情节的想象拓展,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复述者要着眼内部语言的组织向有声语言的转换,转换中要凭借原文来实现语词的重新编码。比如,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让学生不用“美丽”一词,把“美丽”用具体的精彩的词句描述,这就是创造性复述。让学生养成复述课文的良好习惯,读后自觉地回味一下,重现整合文本、品味细节,这是培养口头表达的好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相继成熟,通过对我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总结和分析,就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来讲,教师作为引领课堂教学的关键,需要从知识传授、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方式创新、师生、生生互动中探索更为广阔的教学渠道,同时要从英语教材实际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一、设定灵活的知识点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得能力。
从智力因素的培养来看,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进步快,有的学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有所成长,其根本原因是基础的不同而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为此,在仁爱版英语教材中,由于知识点如单词的量比较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对较小,对学习的自控和自主能力需要另外进行引导。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如听不懂、看不懂、记不住等,而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时,就需要从知识点层次上进行细化和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比如在讲解介词in、on、under时,可以从课堂设计上做出如下构思:有一只小鸟从盒子里飞出来,在教室里飞了一会,落在了桌子上,然后在桌子上走了几步,又飞到了桌子下面。在小鸟每一次更换位置时,都要提问学生:“Where is the bird?”从而让学生通过小鸟的位置变化学习和认识in、on、under,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课堂教学质量来看,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尊重学生,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比如有些学生基础差,教师应该慎重地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赞美,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时,教师要从自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做起,用爱心和关怀增进师生的情谊,从而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为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构筑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对教学知识点的挖掘,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堂高效教学的实现,关键是教师能够从知识体系中提炼出趣味,因为只有课堂教学变得有趣了,学生才会有动力,学生才会乐于学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刻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趣味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趣味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仁爱版教材初二英语Unit 7 Topic 1 Section B一节时,在学习食物单词时,我让学生区分食物的颜色,从而实现对应单词的学习和记忆。
四、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培养主动性。
主动性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关键,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作为近些年来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其特点在于,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获得学习体验,并在生生互动之间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教学仁爱版教材初二英语Unit 7 Topic 1 Section B一节时,通过引入如下句子,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获得知识的迁移:“Suppose you and your friends are on QQ.You are chatting about preparing for the food festival...”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使之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新模式,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分组学习设立学习目标,在分组学习和共同讨论学习中让学生在不同的合作分工中获得个体的学习体验。因此,合作学习作为学生互助学习的一种,是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重要内容,并在互动策略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的环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教与学互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是现阶段我们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便于组织等诸多优点,可以说,搞好了课堂教学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成功了一大半。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却存在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那些忙碌高效的课堂上,学生看似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但事实上却并没有收获多少实际的成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地高效课堂呢?到底怎样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呢?以下是笔者在长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重视开篇入题
我们常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往往在课前的几分钟就可以决定一大半。因此,我们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开篇入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入环节。在政治课堂上,几分钟的导入环节设计的如果够巧妙的话,会很快将学生带入一个学习的情境,从而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精讲精练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往往认为,课堂上讲解知识时,讲得越详细越好,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花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围绕着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抽丝剥茧地细致讲解,这种过分细致的讲解往往容易造成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细致的讲解,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思维空间完全被剥夺了。很多内容教师已经讲得非常透彻、到位了,学生只需要将这些知识直接“生吞”下去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发挥的“消化”空间,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甚如意;另一方面,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的讲解占用过多的时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大大降低,甚至在很多政治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这样的课堂就呈现出教师的知识向学生单向流动的趋势,课堂就不再是教学相长的场所,而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场所,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要想营造一个更加高效化的课堂,讲得少、讲得精才是科学之道。事实上,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已经相当地丰富了。这个时期的学生在独立思维和探究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强烈,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采取精讲的方式给学生列出一些知识线索,然后给学生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对这些线索进行填充、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新学习内容都具有相当大的益处。另外,再说一说练,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留给课堂练习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课堂上的练习一定要讲求一个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易错性的练习题,通过精炼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对新学知识进行一个趁热打铁的巩固,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十分有效。
三、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方面,很多的学生是因为学习任务而去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因为本身对这些学科内容感兴趣而愿意认真努力的学习。然而,说到思想政治学科,恐怕因为学习兴趣而去学习的学生就少之又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师长期忽视学生本位思想、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应有很大关系。因此,高效的政治课堂一定要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关于这一点,教师既可以进行有意识地课前设计,也可以根据教学实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生活与哲学时,很多学生常常因为一些哲学原理和规律的晦涩难懂而对这部分内容缺乏兴趣,记得有一次,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时,正当笔者讲得兴致勃勃时,眼角一瞥看见了一个学生坐在下面打起了哈欠,于是笔者又环视了一下其它的学生,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坐在下面显得无精打采,这时候,笔者意识到这样的空讲理论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一定要想办法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给拉回来,于是,就给学生插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天,一个秀才、一个乞丐、一个农夫因为大雪被困在了破庙中,秀才看见漫天大雪,忍不住吟诗作对起来,而农夫看见大雪也是喜出望外,想着明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只有坐在角落的乞丐愁眉苦脸,因为天降大雪,天气转寒,乞丐难免要挨饿受冻了。故事说到这里,教师开始提问:为什么面对同样一场大雪,三个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呢?在故事加问题的激励下,学生比起之前显得更加有精神了,大家纷纷开始讨论了起来。就这样,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下,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了。
课堂教学高效与否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汲取经验,努力用新观念、新思路打造一个真正有效的政治课堂,使得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上能够获得真正意义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建聪.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