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通讯的发展史8篇

时间:2023-09-06 09:30: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通讯的发展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讯的发展史

篇1

关键词:即时通讯;发展模型

随着近年来IM软件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使用IM即时通讯软件的人数俱增,同时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服务也越来越广泛,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如随时状态,聊天,视频等,这些功能有着快速、有效的优点,有取代电子邮件和固定电话之势,成为许多Internet用户最喜爱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之一。

IM整体市场发展总体分为三个阶段:PC端时代、移动端时代、云时代。在1999年时,迎来了即时通讯工具PC端时代,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用户是用处被动的接受地位,此时的运营商是封闭性-垄断的;2003年时,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用户一改被动单方接受到了自发,而运营商也变为了半封闭性的寡头垄断;2014年,到了如今的云时代,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也开始创造,开启了开放性的百花齐放的时代。

1.IM软件发展路径研究

1.1用户需求进步

(1)生活需求:最早用户只需相互传递文字信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户本身日常活动的日渐丰富,开始需要图片信息和相关动态的即时传输和分享。

(2)工作需求:最初个人和企业更多的是寻求与同一工作团队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跨国集团的快速发展,异地团队管理的需求等出现。

1.2技术进步

(1)互联网技术出现和发展:1999年QQ作为中国第一代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和影响。

(2)智能手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当智能机出现之后,手机可以通过下载安装新的应用,实现新功能的扩展,并使得运营商能够在已经售出的手机上部署新的业务。这使得2003年之后移动端应用的即时通讯软件如QQ、阿里旺旺等手机版APP应运而生,进一步发展。而现今微信的高速发展更是搭了该技术不断发展的顺风车。

(3)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云计算可以说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革命性技术,这种技术将在未来数年内统领IT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改变我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由此可见,应用于云端的即时通讯软件将影响现有的即时通讯软件及其发展,因此应用于云端的IM软件出现和发展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

2.IM软件发展模型

2.1关键成功因素法

2.2 IM软件用户需求模型

2.3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2.3.1 问卷调查表

请根据您对即时通讯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填写,其中非常不同意选1,一般选3,非常同意选5.

1 2 3 4 5

PEOU1 学习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容易的

PEOU2 记住怎样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容易的

PEOU3 与及时通讯软件的交互是清楚明白并且易懂的

PEOU4 熟练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容易的

PU1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更方便与人进行交流

PU2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与人的交流变得更有效

PU3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PU4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接触到即时、最新的消息

PU5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或学习)

PU6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改进工作(或学习)业绩

PU7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改善工作(或学习)质量

PU8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

A1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一个好的主意

A2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明智的

A3喜欢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A4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令人感到愉快

A5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有价值的

BI1 将会经常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BI2 将会积极推荐其他人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PP1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有趣的

PP2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令人兴奋的

PP3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激发想象力

P1 相信即时通讯软件使用的技术能够保护我的隐私

P2 对即时通讯软件的隐私问题并不担心

P3 隐私问题对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没有影响

PI1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点很特别

PI2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之处很有用

PI3对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之处很有兴趣

PI4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之处很重要

2.3.2样本基本特征

调查共计发放150份问卷,由于是即时回收,回收率为100%。经过检查,对不合格的问卷进行剔除。问卷剔除的准则是“问卷回答缺项太多”和“所有答案均一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35份,有效问卷率90%,详细情况见表1所示。

2.3.3模型假设检验

使用SPSS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用Amos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具体地假设检验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使用的行为动机受到创新性、态度、隐私三个变量的共同影响,与所提出的假设(H5和H9)相反,感知趣味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使用的行为动机没有显著的影响。另外,感知创新性、趣味性、易用性通过态度变量对使用的行为动机有着间接的影响。

3.IM软件发展对策

篇2

关键词:便捷 廉价 快速 普及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48-01

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加强,即时通信技术也日益成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工作中,即使通信技术(以QQ、微信、飞信为代表)成为了必不可缺的沟通手段,以其便捷、廉价、广泛的特征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中国的即时通信以腾讯微企业代表,由此谋取了巨大的理论和市场范畴,几乎普及到了每个人的手中。即时通信的日益盛行,导致传统通信受到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冲击。

1 中国即时通信环境特点

1.1 使用人群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使用国和网络用户使用国,并且基本基数还在呈飞速增长状态。即使通信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如今,已经成为日常人们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由此可以知道,中国的消费人群极其庞大,有着良好的消费基础和发展前景。

1.2 客户要求逐渐增加

如今的即时通信消费从文本方式的简单需求增长到了语音、图片、视频等综合要求,新型移动通信通过语音通话等完成了这些要求,而传统通信也推出过彩信作为革新来满足客户要求。即时通信各大服务商都在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承载力度,在即使通信上增加新的含义。相应的,客户也开始逐渐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进行通信,相比之下,传统通信在这方面略显薄弱。

1.3 移动通信偏向3G发展

目前移动互联网终端进入智能机普及时代,3G网络也渐渐开始成为新的通信环境。移动网络IP化,语音IP化和智能终端化,都带来了新的通信环境革新,对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可能性。对于传统的通信方式来说,以往的普通信号和非智能终端也能够很好的使用,但新型通信方式就必须建立在高科技的发展和使用上,两者由此发生了一定的差别和差距,对于不同用户人群和客户环境的定义开始出现分水岭。

1.4 市场发生变化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新型通信方式的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两大特点也暴露出来。由于传统通信所以来的移动网络终端较为低端,信号强度较为微弱,由此就形成了更为稳定和安全的信息传递环境,这一点是新型通信无法达到的。并且,新型即时通信刚刚成熟,许多法律法规都不够晚上,在安全性的保障上又有了一些漏洞。

2 新型即时通信的优势

2.1 廉价性

传统的通信方式收费一直保持着原有的收费状态,基于传统网络信号的短信保持着每条0.1元的收费价格,而同等价格中,依赖于网络的微信则可以发送上百条信息,在这一点上,传统的通信方式是无法比拟的。虽然手机短信也开通了图片等业务,但价格相比微信相当之高,在微信或者QQ上可以便宜许多,这样的信息传递同样具有廉价的特点。

2.2 多样性

从应用的多样性来说,微信和QQ等新型即时通信能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样式的信息,但短信和彩信则一直只有文字和图片两种选择。并且,新型通信技术在不断改善的情况中,又有了“朋友圈、空间”等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给日常生活以多种选择,从单纯的语音消息平台发展拓宽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增加了形势的同时也拉拢了更大的客户群,给与人即时通信的新享受。

2.3 便捷性

比起固定一对一式的手机短信发送方式,QQ群和微信群的诞生带来了人群共同交流的新方式,而且允许语音发送之后,增加了更大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实现了人流的新形态,逼近了日常生活的面对面交流。并且在微信上面出现了公共号这一概念,商家与客户的交流变成了一对一的便捷服务,开创了一个全新且方便的交流模式。

3 新型即时通信的发展趋势

3.1 发掘新的收入方式

虽然新的即时通信收到了广大的欢迎,但现在的处境相当微妙。依赖3G网络的新型通信方式一直延续着不收费的免费平台的准则,因此,一直没有靠信息传递来产生任何收入,以微信为例,长此以往必定会产生资金链的大量消耗,投入过大导致运转不足。但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即时通信方式又很难采取收费来造成收入,为了保持客户群的存在又要达到目标收益,新的收入方式就有待发掘。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腾讯公司的QQ,QQ聊天本身不产生费用,但许多附加项目会产生消费,例如QQ秀、QQ空间装扮等,都是消费项目,这是即时通讯未来可以参考的方案之一。

3.2 探求更为稳定的平台

现在的新型即时通讯过于依赖互联网,但中国互联网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覆盖,在许多地方如室内、地下室、人群密集处就很难连接上互联网,手机信号只能支持传统通信方式的使用,这样就给新型即时通讯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对于通讯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信息传输的安全稳定,因此,探求平台的稳定性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趋势。

转变为新型的社交平台。如上所述,新型即时通讯的一个最为多样的一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交兴致。它具有多人聊天、分享图片、添加陌生好友等诸多新的方式,具调查表明,微信朋友圈发送图片的每日数量已经超过了微博,有希望取代微博、人人、开心网成为全新的、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在如今的社会环境当中,网络社交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虚拟的社交让社会出现一种交流方式,而这种方式也会被新型的即时通讯给扩展、完善、进步。

4 结论

新型的即时通讯是更高科技的产物,基于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与互联网革新之上,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多样性的通讯方式。它具有廉价、多样、广泛等诸多优点,给传统通讯造成的冲击是必然的,也会在未来取代掉传统的通讯方式。但是,现行的新型即时通讯发展尚有不足,对于平台的稳定性过于依赖,在商业化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方案,很容易走入一个死穴当中。但是,其发展前景依旧广阔,除了基本的通讯要求之外,它甚至会成为一个崭新的社交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阳.微信兴起的原因和发展趋势[J].新闻世界,2013(7):149-150.

[2] 夏坚.通信运营商即时通信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2011(7):5035-5046.

篇3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专业化ICQQQ贸易通阿里旺旺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超级秘书网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liTa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

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培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122-04

一、引言

近期笔者有幸参与了《“国培计划”——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项目课程标准》的起草研制工作,研制培训课程的标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了解受训教师的知识现状和发展需求,依据上述条件设定培训需求,并据此设定相应标准。通用技术课程伴随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近九个年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因此课题组对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现状作了深入调查,发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与相关专家的研究和探讨,均认为由于缺少通用技术教师的对口师范专业,对现有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是最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故研究如何组织、设计和实施有效培训,对加快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二、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1.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鉴于技术类课程具有“内容的现代性和基础性、方法的通用性和迁移性、能力的多样性和拓展性、载体的广泛性和适应性”,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应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方面有自己其独特的标准和追求。

专业信念方面。通用技术教师对技术课程的价值追求是推动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该专业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直接影响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继而影响到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专业知识方面。通用技术教师应具有完备的技术专业知识,一是有关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原理、教学材料、活动实施等课程知识;二是有关课程的技术文化、技术设计、技术实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技能;三是通识人才应具备的文理交融的普适性的文化知识和课程与教学知识。

专业能力方面。通用技术教师需要“较强的技术敏感力、丰富的技术想象力、广泛的技术迁移能力,以及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式的技术素养,也是合格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起码应做到的。而这种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多地依赖教师实践积累、自我反思和同侪相教。

专业素养方面。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用技术教师对教学、对学生、乃至教师本身的发展应做到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即“灵与肉”的高度统一;教师在且行且思中应努力实现“认知结构、价值取向、专业视野、创新意识、思维品质、审美能力、气质品质、人格修养的有机结合”,这是对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养标准的提升。

2.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国家对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视。自2003年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技术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中的课程之一,充分肯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给予了技术类课程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教师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重视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建设,符合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精神和时代要求。

其次,任课教师专业背景复杂。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新生课程,且在高师院校没有开设对口的师范专业,故通用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比较复杂,任课教师基本来源于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他们或是专任或是兼任,同时也有些任课教师聘于相关工厂的技师,这些人多数属于兼职。鉴于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背景复杂的现实情况,有必要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建设和提升,以助于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

第三,课程实施效果不够理想。纵观实施通用技术课程近九年来,关于课程的社会认可度、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对课程认可度、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优秀课程教材和教学研究成果等方面都不够理想,存在着很大发展空间。综合考虑,提升任课教师能力和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最佳途径,教师专业化的建设和发展正是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及措施。

三、通用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专业本体性知识

基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的强调,在通用技术教育中,每位通用技术教师须掌握技术文化、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等知识,即通用技术专业本体性知识。此外,通用技术教师还应熟练掌握2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中的几个模块的课程知识,如“家政与生活技术”和“汽车驾驶与保养”等。

2.技术素养及科技、人文知识

通用技术教师应注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案例选择和技术思维的培养,了解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影响,掌握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及趋势。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揭示并把握好技术知识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同时,通用技术教师要掌握运用技术来探索和感知世界的独特视角及方法,这样才能从方法论上指导学生探究技术领域的相关问题。

3.选择与应用技术案例的知识

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分类中,把专业案例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教师同医生、工程师、法官、会计一样需要掌握大量的实践案例,这对通用技术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通用技术教师应掌握大量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典型的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案例的情境性、典型性和示范性等特征来开展教学,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生活,并让学生从案例中获得丰富、特定的技术体验。

4.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

上述所列举的专业知识,仅仅满足了教学内容的需要,通用技术教师仍需掌握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通用技术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知识,如掌握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点、技术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等,都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必要且前提条件。

5.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学习、模拟仿真试验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方案呈现、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技术在交互式技术学习中的应用,都需要通用技术教师了解、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教学中创设情境、课程整合等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需求。

四、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业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动力是发展的前提和内驱力,个体对较为熟悉、兴趣浓厚、可以胜任、价值神往的工作,总是显得动力十足。就通用技术课程而言,多数任课教师是在校长的行政安排下担任技术教师一职,加之课程的边缘学科问题,教学实施中教师经常出现职业倦怠和技术熟练程度不高等问题。结合相关研究数据和结论表明,动力不足是阻碍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2.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型问题

通用技术教师学科背景复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通用技术教师近7万名(多数为兼任教师),约四成转型于物理、劳动技术教师,约三成转型于信息技术、机械类教师,其余部分转型与于语文、政治等不相关的学科。通用技术教师由于缺少通用技术学科的专业系统训练(仅个别参与短期培训),其学科价值观和认知结构不能满足新课改需求,新手教师短期内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有限,转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受限于原学科成熟教法,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上过于技术化,上述问题直接影响了技术教师的转型效率。

3.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特征问题

“技术课程的调试与创生的程度同教师的课程知识、专业能力、职业信念、个人经验和技术素养紧密相关。”新手教师、转任教师与个性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影响到技术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造成了技术教师在课堂上的巨大心理压力和技术课程决策中的困惑与苦恼。

4.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问题

健全而完善的保障机制是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时至今日,关于通用技术教师的资格认定与审核标准、学习与培训的权利保障、职称评定的制度保障、奖励与激励办法、学科与教师地位的认可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尚未出台,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待增强,技术课程发展的组织系统有待完善,公众的文化认同感有待形成。

五、针对通用技术教师进行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1.培训的定位

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工作精神,结合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发展现状,本着“学以求知、学以致用、学以共处、学以做人”的教育培训理念,从“师德、师观、师能、师魂”建设出发,提升学科教师的技术素养、教学实践、研究与创新能力。

一是基于对象层次定位。主要培训对象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骨干教师,使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基于专业标准的定位。通用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要求任课教师热爱学科教学,深谙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理念,精通课程标准的必修模块,在选修模块中凝练特色,通过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开创性地实施教学。

三是基于实践问题的定位。通用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实践性,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娴熟的学科技能,掌握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具有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基于学科特征的定位。通用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整合了学生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是中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启蒙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拥有广博的科技知识,掌握新技术的前沿,能够培训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

五是基于学段特点的定位。任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准确判断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掌握学生的认知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

2.培训的内容及目标

培训工作总目标是:坚持以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面向高中通用课教师实际需求为方向,以提升受训教师的技术素养为重点,培训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研究型的“通用技术课程骨干教师”,开发一系列优质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

关于师德及教育观。从师德培养入手,以“知识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为着力点,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人人参与、全面发展的课程特色。通过培训,使教师深刻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意义和价值,明确自身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将师德建设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

关于专业知识能力与学生认知。通过培训主要提升学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选择、使用和决策,把精美的创意转化为精巧的作品的能力;二是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三是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能力实际,在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能力。

关于教学实践问题与改进。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交流、互动和点评,以受训教师亲历亲为为基础,通过观察、参与和研究等环节,在对作品的设计过程和制作方法等方面取得创新与改进,并获得丰富的体验。

关于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培训主要培养受训教师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基于项目、任务和活动设计,提升学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选择成长途径的能力;三是新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3.培训评价

培训评价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的始终,主要包括对培训管理者、培训专家和受训教师进行的评价。

培训管理者是组织和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达到培训目标的前提与保证。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管理水平的科学与否、管理中是否体现人性化等方面对培训的成败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培训管理者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评价有助于改善培训管理者的工作不足,提高培训的质量。

培训专家在培训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培训专家是培训方案的具体实施者,肩负提高受训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的重任,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对培训专家进行评价也十分必要,通过评价使培训专家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在后续的培训工作中继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

受训教师是整个培训活动的重要主体,对受训教师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是衡量和反映培训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受训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通过对其平时的考勤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培训最后的试卷考试进行评价等。

4.培训方式

一是面授培训模式。关于通用技术课程的面授培训模式,培训专家具有培训的策划权、决定权、考核权等,从培训开始的设计、方案的制定,到培训的实施,再到培训结束的总结,培训专家全面负责培训工作。该教师培训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一线教师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同时还能参与培训专家面授和现场交流,当场解决疑难问题与困惑,拉近受训教师与培训专家的距离。

二是远程研修模式。远程研修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培训的结合,使受训教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方便受训教师“随时随地”地接受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尽可能的满足绝大多数教师对培训的渴求,同时,可以减少培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

5.培训保障

一是政策保障。通过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来加强学校领导对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视,促进和保障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建议通用技术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的证书应得到当地省、市、学校的认可,应该与日后的职称评定挂钩。

二是资金保障。由于组织培训需要支付专家授课、教学材料、受训教师的差旅和食宿费用,故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从资金上保证培训的顺利组织与实施;同时应尽可能地给予受训教师以经济补贴,以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六、总结

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针对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现状,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科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政策上充分重视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资金上切实保障培训活动正常开展与实施;学科专家应及时了解一线教师的工作现状与培训需求,做到培训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受训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苦心钻研、虚心求教,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教育教学能力。最后为了保证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长足发展和通用技术学科的专业建设,建议师范院校逐步开设通用技术对口专业,保证通用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受到“职前培养一职后培训”式系统化的专业教师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学校为地方文化产业培养后备力量的优势研究”(编号:GH11191)和吉林师范大学学风建设项目“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及专业水平提升的研究”(编号:JSXF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5

关键词:港口;通讯技术;应用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周围经济活动也出现了频繁发展,与之就出现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蓬勃兴起,而作为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推进器与连接器的港口,它联结着陆运和水运两大基本运输方式,因此可见现代港口特别是大型枢纽港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这样就使得港口码头的运作和管理慢慢地就与整个交通运输和仓储配送的大链条融合在一起。在这种形式下,港口通讯技术在港口的应用就使得港口运作更加顺利和高效率。

一、通讯技术对港口的重要性

通讯是为信息服务的,通讯技术的任务就是要高速度、高质量、准确、及时、安全可靠地传递和交换各种形式的信息。目前,存在的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系统跟踪管理已逐步成为现代港口的现代物流活动主要的服务内容,它涉及的功能很多也很广。特别值得提到是有线、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对港口调度、生产的重要性,例如程控电话调度通信系统、无线对讲集群调度通信系统等等都对港口货运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功能能够准确、快捷的实现与通讯技术是分不开的。

二、港口通讯技术的应用

目前,煤炭在港口的装卸越来越频繁,船舶运输越来越繁忙、集装箱干线班轮的吨位越造越大,航速也越来越快,挂港越来越集中,这就使得现代化的煤炭在港口的装卸、船舶的运输以及集装箱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由于一些港区腹地小、狭长、道路堵塞矛盾突出,甚至还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这就使得船舶迟到、滞留泊位以及争占泊位等现象时常发生,因此带来的安全管理及综合调度任务繁重。在这种背景下,要建设统一的“港口调度及安全监控平台”,而平台的建设背后需要通讯技术作为其有力后盾,从而来完成港口生产调度、安全监督管理、船舶动态跟踪、视频监控的一体化系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港口的效率。

(一)要有统一的基础网络通讯

完善基础网络通讯系统,主要包括:采用的技术手段,确定的网络覆盖范围,网络分类及网速;网络通讯安全设计;主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以及其它网络设备配置。

(二)要有统一的体系标准

还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生产指挥管理体系。众所周知,生产调度与安全系统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辐射指挥通信、图像监控、利用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企业管理流程的整合与再造等。因此必须建设同一个通讯体系,并且还要以信息化手段,搭建统一的指挥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用编码标准,从而来确保平台建设的统一和规范。

(三)要有统一的应用平台

“港口调度与安全监控平台”一般是由 4 个主题应用系统组成:港口调度系统、船舶动态与港口生产监控地理信息系统、港口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而这 4 个系统之间可相互调用,都需要强有力的通讯系统才能够使其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应用平台。

三、港口通讯技术的发展

在进入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由中央控制中心的主站 PLC就成为 SIEMENS S5—115U,它还包括 10 个单机的工作站,而这10 个单机工作站也都是使用的 S5 系列。这些子站与中央控制中心通过 S5 通讯模块可以实现点对点有线直接通讯。在那个年代,由于设备刚竣工并且在生产量小时还算可以满足其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以及任务量逐步提高,就常常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它的主要问题在于主站和各分站相距分散太远,虽然我们使用了屏蔽措施,但效果依然不是特别还,因为它还是经常容易受到众多大电流、高压以及强脉冲现场信号的干扰,这些干扰导致了通讯误码率高,这就使得信号延迟现象经常出现。

到了 20 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们从控制中心主站开始升级,而各站 PLC 逐步升级成为 SIEMENS S7—400,而 CP441 就是那时与之相适应的通讯模板。虽然分站间与主站还是使用 RS232点对点的有线通讯,但我们在 windows 平台上使用了 STEP7 的编程工具,它在配置通讯模块、定量检测通讯指标以及排除通讯故障等诸多方面功不可没。随着通讯模块的可靠性不断加强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再加上 CPU 模块在速度以及精度方面的强力支持,这一切就使得通讯质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高,这些方面的显著提高不论是从控制中心计算机屏幕收到各分站信号的及时程度,还是从装卸流程启停速度上都可以得到反映。目前,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无线产品空前的丰富,但从使用环境、性能等综合考虑,传输介质为 2.4 拍赫的无线系列产品成为主要在港口广泛使用的无线产品,它的优点在于该系列产品具有传输距离为十公里范围以内,并且还可以实现在信号覆盖范围内设备的漫游功能,而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传输电波不管是反射还是直线接收都可使用在像港口这类移动设备多布线不容易做到的场合。此外,此类产品的传输最高速率已经可以达到11 兆/秒,这个速度意味着它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港口对于数据通讯的需要。2.4G 拍赫为公共的频道,因此它在使用时没必要向无线电管委会单独申报,该类通讯产品还可以实施对传输数据采用三十二位数据的加密工作,从而完全可以保证数据通讯的安全可靠性。

众所周知,由于港口所处的位置及调度的工作性质,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无时无刻都在与外部业务伙伴保持一种畅通的联络方式,而与此同时,它又必须处理好与内部的相关业务部门相互沟通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港口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通讯技术,才能真正建立一个集成化开放型信息系统,从而才能真正发挥港口调度的指挥、联络、协调以及服务作用,从而不断提高港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未来港口通讯技术的展望

通讯技术在 20 世纪得到飞速发展,21 世纪的港口通讯技术将向着全程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而作为综合运输枢纽作用的港口,显而易见,它在整个运输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组织和指挥港口生产的最重要的调度部门,它在整个港口生产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及地位,这一切就决定了其在港口现代信息网络中的枢纽作用。因此,整个港口现代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设好港口调度通讯网络系统。目前,随着港口调度通讯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未来的调度系统将会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更佳显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来随着通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交换的速度、范围、信息量和便捷程度都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2)它将会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在将建立在图形化、可视化的基础上,来实现用户界面更加直观、更加友好。

(3)使其更加深入地加工港口调度所涉及的所有数据,使其更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和港外客户决策以及统计等的需要。

(4)未来的港口调度通讯系统除了实现常规指挥、调度港口装卸等工作作业之外,它还将不断加强其对外部环境的信息服务功能。例如,可以为远程的客户申请泊位、查询船舶动态、查询装卸进度以及库场状况查询等等优良的服务。

五、经验总结

总而言之,港口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通讯技术就是影响港口物流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目前通讯技术在港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使通讯技术更好的为港口服务,这样才能使港口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应建伟.无线传输通讯方式在港口设备上的应用[J].港口装卸,2005

篇6

关键词: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巡航速度;速度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

中图分类号:U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009-02

一、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英文为CRUISE CONTROL SYSTEM,缩写为CCS。汽车巡航控制系统也称为速度控制系统或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实质上就是为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提高行驶舒适性,保证汽车和发动机都能在有利速度范围内运行的自动控制装置。

巡航控制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显示出了它的无可比拟的优点。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汽车上引用后很快就受到青睐,所以目前在美、日、德、法、意等汽车大国发展、普及很快,尤其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增多,扩大了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大显身手的空间,因此巡航控制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经历了机械控制系统、晶体管系统、模拟集成电路控制系统和微机控制系统等几个过程。微机控制的汽车巡航控制系统自从1981年开始应用于汽车后,发展迅速。新型汽车基本上都采用了微机控制的汽车巡航控制系统。

二、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与优点

(一)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一般设有如下功能:

1.车速设定功能。当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路面质量好,没有人流,分道行车,无逆向车流,适宜较长时间的稳定行驶时,可按下“设定”开关,设定一个稳定行驶的车速,使司机不用再踩节气门和换挡,汽车一直以这一车速稳定运行。

2.消除功能。当司机根据运行情况需要踩下制动踏板时,则上述的车速设定功能立即消失,司机要用常规方法操作驾驶,直到再按另外的功能开关为止,但其行驶速度大于48km/h时所设定的车速值仍然存储在系统中,供随时通过开关调用。

3.恢复功能(Resume function)。当司机处理好情况后,根据路面车流情况又可稳定运行时,可按“恢复”功能开关,这样汽车又自动按上述设定的车速稳定均匀运行。若不按“恢复”功能开关,也可在司机认为最有利车速时按“设定”开关,汽车就又自动按新选择的设定车速稳定运行。

4.滑行功能(Coast function),也称为减速功能。当按下“滑行”开关时,则汽车在原设定车速基础上减速行驶,开关一直按下不放,则车速一直在减低。当你一放松“滑行”开关,则汽车就自动以你放松“滑行”开关瞬间的车速稳定行驶。

5.加速功能。当按下“加速”开关时,则汽车在原设定的车速基础上加速行驶,开关一直按下不放,则车速一直在增加。当你一放松“加速”开关时,则汽车就自动以你放松“加速”开关瞬间的车速稳定行驶。

低速自动消除功能。当车速低于已输入的低速极限时(一般为48km/h),巡航控制不起作用,也不能存储低于这一车速的信息。

有关开关消除功能。除了踩制动踏板有低速的消除功能外,当按驻车制动开关,离合器控制开关,变速器档位开关时,都有自动消除巡航控制的功能。

(二)巡航控制系统的优点

1.提高了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巡航控制系统保证了汽车在有利车速下等速行驶,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和舒适性。

2.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巡航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驾驶,尤其是在上坡,下坡或平路行驶,司机只要掌握好转向盘,不用踩加速踏板和换档就能等速稳定运行,减轻司机劳动强度,可使精力集中确保行车安全。

3.可降低油耗和排气污染。巡航控制系统选择在最有利的车速和发动机转速下运行,可平均节省燃油15%,并使燃烧安全,热效率高,排气中的CO、NOx、CH大量减少,有利于环保。

4.减少磨损延长寿命。稳定等速行驶使额外惯性力减少,所以机件磨损少使寿命增加,故障减少。

三、巡航控制系统的发展动向

(一)新控制理论的应用

车辆的行驶状况受到乘员、发动机输出的变化等影响。驾驶者需要更平顺的驾驶感觉和更自然的速度控制,以传统的控制理论为基础,又引入了新的控制理论。目前,模糊控制等新理论已不断得到应用。

(二)联动控制、复合控制

目前,巡航控制装置是独立式的,要求在控制中提高敏感度、响应性和更高的精度。为此,需要发动机控制计算机、变速控制用计算机进行联动控制,使这些计算机形成一体化的复合控制。

(三)小型化、智能化

计算机、执行元件更趋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发展。现在巡航稳定行驶装置分别用加速、减速、恢复车速、消除等开关自由控制车速。但是往往在交通混乱的情况下,当车辆接近时不便进行减速、车辆拉开距离时加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向前方车辆发射毫米波(30Hz~300Hz),利用雷达测定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隔开一定距离进行追踪行驶。车载雷达不仅可以利用毫米波雷达,而且还可以利用激光,目前已提出开发方案。

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车辆应用巡航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性能也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四、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

(一)一般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

现以电子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为例说明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一般巡航控制系统的操纵手柄有四挡开关的位置,手柄的端部有按钮,这个按钮是巡航控制系统的总开关(CRUISE ON-OFF),按下按钮时,仪表板上的巡航控制系统的CRUISE ON-OFF指示灯亮,表示巡航控制系统可转入运行状态;如再按一下,则按钮弹起、指示灯灭,表示巡航控制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操纵手柄朝下扳动是巡航速度的设定开关(SET/COAST)向上推则是巡航速度取消开关(CANCEL);朝转向盘方向扳起是恢复/加速开关(RES/ACC)。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1.设定巡航速度。为确保行车安全,巡航控制系统的低速控制点一般为40km/h,也就是说车速低于40km/h巡航系统不工作。设定巡航速度的方法是:第一,开启巡航控制系统,按下CRUISE ON-OFF按钮,踩下加速踏板,使车辆加速。第二,当车速达到人为设定值时,将巡航控制系统手柄置于SET/COAST方位并释放,这就进入了自动行驶状态,驾驶员可将加速踏板松开,巡航控制系统会根据汽车行驶时阻力的变化,自动调节节气门的开度,使车速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若驾驶员想加速,如需超越前方的车辆时,只要踩下加速踏板即可。超车完毕后再释放加速踏板,汽车便又恢复到已设定的巡航速度行驶。

2.取消设定巡航速度。需取消设定的巡航速度时,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一,将巡航控制系统操纵手柄置于CANCEL方位并释放;第二,踩下制动踏板使汽车减速;第三,装备MT(手动变速器)的汽车,踩下离合器踏板即可;装备有AT(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将选挡杆置于空挡。

当汽车的行驶速度低于40km/h,则设定的巡航速度将自动取消;而如汽车减速后车速比设定的巡航车速低时,巡航控制系统也将自动停止工作。

此外,汽车行驶时设定的巡航速度如不是由上述原因而自动取消,或仪表板上的巡航控制CRUISE ON-OFF开关指示灯出现闪烁现象,则表明系统出现故障。

3.设定装备AT(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加速。将巡航控制系统操纵手柄置于RES/ACC方位并保持手柄不动,此时车速将逐渐加快,当车速达到要重新设定的巡航速度时释放手柄。这种加速的方法与前面所述设定巡航速度的操作方法相比,所用的时间较长。

4.设定装备AT(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减速。将巡航控制系统的操纵手柄置于SET/COAST的方位并保持手柄不动,此时车速将逐渐减慢,当车速降至所要求的设定速度时释放操纵手柄。这种减速方法与踩制动踏板减速相比,减速度要小。

5.恢复到原来设定的巡航速度。将巡航控制系统操纵手柄置于RES/ACC方位,汽车可恢复到原设定的速度做巡航行驶。除非车速已降至40km/h以下或低于设定速度的差值在16km/h以上时,巡航控制系统自动停止工作。

(二)巡航控制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巡航控制系统在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让汽车获得最佳控制,遇交通拥堵的场合,或在雨、冰、雪等湿滑路面上行驶及遇上大风天气时,不要使用巡航控制系统。

2.为了避免巡航控制系统误工作,在不使用巡航控制系统时,务必使巡航控制系统的控制开关(CRUISE ON-OFF)处于关闭状态。

3.汽车行驶在陡坡上若使用巡航控制系统时,则会引起发动机转速变化过大,所以此时最好不要使用巡航控制系统。下坡驾驶中,须避免将车辆加速。如果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较设定的正常行车速度高出太多,则可省略巡航控制装置,然后将变速器换成低挡,利用发动机制动使车速得到控制。

4.汽车巡航行驶时,对装备MT(手动变速器)的汽车切记不能在未踩下离合器踏板的前提下就将变速杆移置空挡,从而造成发动机转速骤然升高。

5.使用巡航控制系统要注意观察仪表板上的指示灯“CRUISE”是否闪烁发亮,若闪烁就是表明巡航控制系统是在故障状态。发现故障状态时,应停止使用巡航控制系统,待排除故障后再使用巡航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遂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检[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汪立亮,徐寅生,杨生超.现代汽车电子巡航控制系统(CCS)原理与检修[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麻友良,丁卫东.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庄继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5]司利增.汽车计算机控制[M].人民交通出版社.

[6]汪立亮,肖群钦.现代汽车电子控系统原理与维修[M].电子工业出版社.

[7]万福君,潘松峰.单片微机原理系统设计与应用[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光纤技术;通讯传输;特点;发展趋势

所谓光纤通讯传输技术,就是指以光为传递载体,利用光传导性的原理来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通讯传输技术。由于光传播的速度较快,且不会受到电磁波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光纤技术一经被应用在通讯领域就受到了技术人员的欢迎,并且迅速被应用在电信行业中。那么现代光纤通讯传输技术所具备的特点有哪些,其未来的发展又如何呢?以下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1、现代光纤传输技术的特点

1.1频带宽较大。基于现代光纤传输技术中所使用的材料具备的特性,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带宽较大,目前已经能够达到50000GHz,可以说,光纤传输技术的频带宽是很大的,这样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传递更大的信息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中对信息通讯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都很高,以往的通讯传输技术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光纤传输技术以其较高的信息传输质量和数量,必将成为未来通讯传输的主要技术。为了进一步的充分发挥光纤传输技术频带宽的优势,还可以在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辅助技术,例如密集波分复合技术,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效率。

1.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一般在制作光纤时所使用的材料为石英,其在实现光的传递过程中不会产生太大的损耗,因此光纤通讯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相对更长,在同样的距离下,需要的中继站较少。当前每千米的光纤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损耗不超过0.1Db,损耗率较小,因而比其他通讯传输技术更具优势。就当前的技术而言,以石英为材质的光纤最长的在传输距离可以达到350km。另外,目前还有一些新的光纤材质被应用在光纤通讯传输技术中,其再结合一定的辅助技术之后可以达到的传输距离更长,甚至可以实现数万千米的通讯传输。这种传输技术常常被应用在海底通信工程中,不但能够保证海底通信的安全可靠,还能够实现持续稳定的光纤传输。

1.3抗干扰能力较强。一般光纤中所使用的材质都不是易导电材质,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受电磁干扰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强。因此在架设或敷设光纤时,可以和电力线路一起安装施工,也不必采取防雷击措施,较为方便简单。另外,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信号是以光的形式传递,所有的信号都被束缚在光纤内部,而不会像电磁波那样会散发到周围,因此信号的传递较为安全,外界因素无法对信号产生干扰,信号也不会被外界所窃取,所以光纤传输不但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而且还可以极大的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并且也不会出现串音的现象,保证了信息传输的质量。

1.4成本低。在以往的通讯传输工程中往往是以铜线作为主要的传输线路,不但成本高,且传输效率低。而采用光纤通讯传输技术,多是以石英等成本较低的材料所制作的光缆为主要传输线路,不需要消耗金属能源,成本较低。并且这种光纤在使用中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较长,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2、现代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通讯事业发展现状来看,现代光纤通讯传输技术势必成为未来通讯行业的主要核心技术。虽然目前光纤通讯传输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但其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此笔者认为未来现代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向全光网技术方向发展

全光网络技术是指光纤内部光信号在全程传输过程中,数据信息都以光负载形态存在,只有在到达网络客户端的时候才还原成数据信息。光纤通讯传输技术向全光网技术发展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提高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速度,降低因网络节点处理问题造成的数据信息负载量有限问题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光纤通讯传输网络的总体利用率。我国现阶段在全光网技术研究上还有很大空白,需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研究成果,使我国光纤通讯传输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2 向超高速信息传递时展

当前我国光纤通讯传输技术在基本上满足了社会更领域发展需要,但对于电信企业来说仍存有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我国超高速信息传递技术发展缓慢。部分发达国家在超高速信息传递技术研究及应用上已取得很多成果,部分国家实现10 Gbps的信号传输速度,而且在超高速信息传递技术应用范围上也十分广泛,所以我国在超高速信息传递技术发展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现阶段光纤线路无法超高速信息传递技术应用,无论是在信息承载数量上还是信息承载规模上都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在超高速信息传递技术上还有待研发。超高光纤技术在建设使用中,要结合其他先进辅助技术应用,将WDM技术与超高光纤技术以及光纤信息传递系统有效结合到一起,使光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分复使用,在基础上提高光的数据信息载量,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光在光纤内部的传递速度。我国超高速信息技术建设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主要面着WDM技术研究及应用发展程度较低,当前大部分光纤无法适合超高速信息技术应用。

2.3 向光网络智能化方向发展

当前社会很多生产领域都在想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不仅降低了部分生产领域基础成本,还提升了其生产效率,所以光网络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我国电信领域当前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其在网络通信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渐增加,其中在光纤通讯传输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可分为三类,自动连接控制技术、自动信息发现技术以及光纤通讯传输系统自检和恢复技术。这三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光纤通讯传输技术更为完善,光纤通讯传输系统可以根据用户实时需要对数据连接实现自动化处理,同时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整个光纤网络进行监测,使将要出现故障以及出现故障区域进行快速准确的实时信息反馈,同时将准确故障信息反馈给监控人员,同时通过内部智能化处理将所有通过故障区域信号进行分流调整,在保证故障信息高速反馈的同时,降低因光纤故障对客户造成的不良影响。

3、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的通讯事业发展中,只有不断的研发先进新技术才能提高通讯技术水平,促进通讯行业的发展。现代光纤通讯传输技术是我国电信领域中的主导技术,有效提升其技术发展可以为我国电信领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在进行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研究的同时,也应借鉴国外相关先进技术成果,结合我国现当前光纤通讯传输技术发展现状,提高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 夏坚.浅析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1,(4).

篇8

2  分析现有通讯网络     《零点中国居民沟通指数2005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四种通讯工具分别是手机、小灵通、固定电话和即时通信软件。经过笔者分析,这些通讯工具只是简单复制了人们现实中的关系网络,并没有从根本上拓宽人们的交流范围。 2.1  无尺度网络模型     在具体分析现有的通讯网络之前,先介绍一下无尺度网络模型。1999年,albert-laszlo和barabasi[1]提出了一个无尺度网络模型,它通过增加新的节点儿实现连续增长,同时这些新的节点总是倾向于选择连接已经具有大量连接的节点。ba模型的具体描述如下:     [1]       成长性:考虑开始有小数目m­0个节点,在每一个时间步增加一个新的节点,同时这个新节点连接到网络中m(≤m0)个已经存在的节点上。     [2]       优先选择性:一个新的节点选择连接节点是有偏好的。即它选择某个节点i的概率pi正比于这个节点i的度,即:

.      无尺度网络的主要特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分布遵循幂次定律;大部分节点只有少数连接,少数节点则拥有大量的连接,这些具有大量连接的节点称为“集散节点”。 2.2  分析现有通讯网络     笔者选择手机网络为例,模拟以手机为交流平台的通讯网络的拓展过程。手机网络是社会网络的一个典型的复制品,人们决定是否存储其他人的手机号,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依据该人与自己在现实的社会网络中的关系,比如朋友、亲戚、同事等,人们不愿意和陌生人相互存储对方的手机号。一个人在现实社会网络中的交际面越广泛,他手机中存储的手机号就越多,他的手机号被别人存储的机会也就越大。所以,手机网络的成长机制包括:第一,优先选择性,两个陌生人相互添加手机号码的机率与两人共同拥有的朋友数量正相关;第二,每个人朋友的数量都是有限的,所以每部手机中存储号码的数量也是有限的;第三,如果朋友之间不经常联系,那么关系就会渐渐变淡,甚至消失。这三个机制可以更精确地表述如下。     两个陌生人 i,j 相互添加手机号码的概率pij 依赖于两个因素:第一,二者各自的朋友数量 ;第二, 共有的部分 。进一步表述为   ,            (1)

    其中当 很小, 的值很大且相对不变;当 时, 显著下降。我们采用费米函数(fermi function)来描述 : ,             (2)

    参数 控制当 时, 下降的斜率。函数 代表当 时二者相遇的概率,且,           (3)     其中 代表当没有共同朋友时二者相遇的概率,参数 控制 的增长快慢。     此外,朋友之间的关系有远近亲疏之分,用 代表这种关系的强度,一旦二者相互通信,则 。然后, 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发生指数递减 ,直到二者再次通信, 则重置为1。其中,t 表示自上次通信后的时间间隔,k 为控制参数。

图 2手机网络的拓展过程     在本例中,模拟手机网络的节点从两个成长到节点数n=250个的过程(见图1)。当仿真开始时,网络节点数n=0,边数 m=0。每一个仿真周期,我们向网络中加入一个新的节点(绿色),当新节点决定建立连接时,总是倾向于和已经拥有较多连接的节点(红色)相连接,使用连续蒙特卡罗法(continuous-time monte carlo method)来确定节点间建立联系的概率 (等式(1)),并且设置衰减参数 ,或者是一个极小值。直到当n=250,每个节点度 时,该网络的成长停滞下来。在这一时刻,设置 为一个较大的、更价接近现实情况的值,我们来观察网络的演化。图2部分显示了n=250, , ,以及 时,手机网络的仿真结果,该网络具有很高的聚集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 。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