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食品市场情况8篇

时间:2023-09-06 09:30: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食品市场情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食品市场情况

篇1

今年以来,按照《食品安全法》和中、省《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猪肉和辣椒制品专项整顿工作方案》等工作要求,我市坚持“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肉食品安全这一主题,以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为中心,持续开展以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猪(肉)及病害猪等违法行为为重点的生猪屠宰联合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了生猪定点屠宰,净化了肉品市场。今年以来,全市定点屠宰生猪28.43万头,查出病害生猪(肉)913头,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害肉流入市场,全市未发生重大肉品安全事故。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市政府坚持把严厉打击制售注水肉等违法行为切实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和肉品市场监管工作作为全市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实行生猪行业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今年以来,市政府食安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强调了生猪定点屠宰及肉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监管部门工作责任,细化了定点屠宰及肉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内容,确保肉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根据今年中省关于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行政追究暂行办法》及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顿工作各项要求,我市先后制定了《市生猪屠宰专项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市重大肉品事故应急预案》等文件,向社会公布了《市关于开展猪肉和辣椒制品专项整顿工作的通告》,建立了全市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及肉品安全专项整治举报奖励制度、宣传和信息报送制度,市政府还与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监管部门签订了专项整治行动责任书,并结合我市“创卫工作”要求就我市生猪屠宰专项整顿工作重点、中心任务进行了明确和安排,明确了县区政府及市级相关监管部门工作责任,要求各县区政府及市级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细化本辖区、本系统肉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将生猪屠宰及肉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具体监管科室、监管人员。市商务局与县区商务主管部门签订了《市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在《市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中明确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为肉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实行所在县区政府对肉食品安全负总责和“谁监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同时把肉品质量安全整顿、查处私屠滥宰、打击加工注水猪(肉)、病害肉违法行为等8项目标任务,列为市商务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综合考评指标,制定了奖罚措施,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县区,年终在工作评比中一票否决,问题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使屠宰加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二、完善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建立肉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把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加强生猪屠宰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建立和推行六项制度,确保专项整顿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一是建立相关监管部门例会制度,肉品安全各相关监管部门定期向市食安委汇报专项整顿工作情况,研究部署肉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二是建立工作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县区商务主管部门及时上报开展专项整治的工作动态,找准肉品安全问题关键,制定切实措施加以整治。三是建立统计报送制度。要求县区商务主管部门按时填报专项整治和无害化处理统计情况等报表,汇总考评。四是建立专项整治工作信息制度。利用工作简报等形式在全市商务系统通报工作进展,并将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宣传整治成效。五是建立举报投诉制度。通过举报电话、印制执法规范文书、建立完善举报投诉受理、查处案件档案,及时受理、批办、督办、查处投诉案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覆盖全市的监管网络,不断把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引向深入。六是建立突击抽查和例行检查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特别是加大突击检查力度。按照省商务厅要求,市政府责成商务部门每月对生猪屠宰和肉品市场抽查,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县级商务主管部门不少于4次,要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必须将近2年相关检疫、检验及购销台账记录保存完备,以备检查,并要求每次检查必须有工作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查单位负责人必须在记录上签字认可。

篇2

一、化妆品销售额的情况

1.从增长速度上看:化妆品的同比增速七年来均超过了商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2005年的增速高达28.4%,高出商品零售总额增速8.8个百分点,为七年来最高。2002、2003、2004和2006年的增速比较平稳,但年增速都保持在18%以上,2007年又出现一个小的峰潮,高出2006年4.7个百分点,可见中国化妆品市场在平稳发展中不断攀升。从上图可以看出,除2005年外,化妆品增速和商品总额的增速差距在逐渐地缩小,但依然略高于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速。

2.从零售额和所占比重看:2007年1-11月,护肤品月度销售额处于不稳定状态,起伏较大,但彩妆品销售相对稳定。主要原因一是受节日效应的影响,二是受季节因素影响。上图显示,护肤品的几个峰值出现在2月、9月、10月和11月。2月份适逢春节,各大商场纷纷采取促销活动刺激消费,其它三个月恰逢秋季,除国庆节因素外,干燥的环境造成的补水需求是护肤品销量大增的主要原因。销售低潮集中在6、7、8月份,也天气最炎热的季节,除防晒品外,其它护肤品的需求显示降低。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护肤品占据了化妆品近2/3的销售份额,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所占比重最高达到41.6%,月度平均所占比重高达39%,彩妆品占化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在8.8%-10.5%之间,两者差距较大。

二、品牌销售状况

1.品牌集中度高。近几年来,化妆品市场品牌集中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01-2007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化妆品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综合占有率之和均达到或超过54%,已经占据化妆品市场销售的半壁江山。其中洗发护发品前三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在44.6%-50.3%之间,而且宝洁公司的海飞丝、潘婷和飘柔发挥稳定,连续7年来一直稳居前三强宝座;护肤品、美发品及彩妆品前三位品牌也主导着这个各自市场的,反映出消费者对化妆品市场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较高。

2.强势品牌市场格局比较稳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新兴品牌不断崛起,这对强势品牌是一种挑战和压力。据统计,一些强势品牌依然站在第一线,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玉兰油、飘柔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连续十年拨得头筹;温雅、美宝莲连读八年市场综合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位居第一;飘柔、潘婷、海飞丝、舒蕾连续七年市场综合占有率在洗护发品中位居四强。

3.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品牌表现不俗。目前的中国化妆品市场上,中高端市场基本上被外资品牌占据。在护肤品、彩妆品、洗发护发品和香水的前十位品牌中,外资品牌最多占到10个,市场综合占有率占据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的60%以上。面对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几家国际巨头占绝对优势的化妆品市场,众多国内企业困难重重,在夹缝中奋起抗争。温雅、舒蕾、美涛、迪彩、好迪、大宝等国内品牌在与外资品牌的多年征战中,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连续多年入围前十名,尤其是美发产品中内资品牌占绝对优势,温雅连续7年独占鳌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注重品牌价值与缔造强势品牌的国内化妆品企业在市场中得到了较大的锻炼和发展。

三、香水市场状况

香水市场在2007年显现出繁荣的景象,更多的外资品牌入驻中国,加快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品牌优势不容忽视。香水一直被视为一种高贵的奢侈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水在整个化妆品市场的销售比重已经从2004年的2%上升到3.5%,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随着香水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据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四个消费先导城市市区15-59岁女性居民就城市女性常用的香水调查结果(调查共涉及到44个香水品牌)显示:CD、香奈儿和ESCADA是女性最常用的香水品牌。其中,CD品牌以23.9%的提及率高居榜首,比第二位的品牌高出18个百分点。其它提及率在2%以上的品牌还有雅诗兰黛、梦巴黎、六神、羽西、GUCCI和雅顿。

2.外资品牌具有明显优势。香水一直被纳入奢侈品的消费范畴,消费香水的目的主要为自用和送礼,消费的是观念和品牌。国外品牌历史悠久、营销体系成熟、产品类型多样,已经拥有很高的市场认知度。相对来说,国产品牌在这方面显然处于劣势。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2007年香水市场综合占有率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外资品牌占据九席,依然保持了2006年的市场格局,基本上垄断了香水市场,市场综合占有率合计高达45.03%,比2006年高出2个多百分点,显示了外资品牌的强大优势。榜单中的内资品牌只有贝丽丝苦苦支撑,市场综合占有率仅仅为4.01%,比去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国内品牌只利用低价格的特点是不能把握住大多数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想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3

近年来,针对韩国商品市场经营主体资质缺失、劣质商品增多、业户诚信度下降等问题,市局积极开展三项诚信引导活动,从长效教育、跟踪监控等多个方面,有效地规范了韩国商品市场经营秩序。

一是开展诚信经营“星级”单位评选活动。每季度在经营韩国商品的业户中开展评选活动,每次选出4-5家软硬件条件较好、经营信誉度较高、对工商部门执法检查较配合的经营单位,给予记三星的奖励,评定为“诚信经营示范店”,并在商品城大厅公告栏里进行公示表扬。对连续三次获得“示范店”称号的商品经营业户记五星奖励,并作为工商部门的挂钩联系点,为其提供上门年检、预约办理工商登记等人性化服务,每年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从而形成内部竞争机制,带动其他经营者守法经营。

二是开展“创文明市场,做诚信业主”整治活动。坚持把监管工作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相结合,对韩国商品销售环境进行整顿,开展了“创文明市场,做诚信业主”的专项整治活动。1.举行启动仪式、万名业主签名承诺等活动,并将签名横幅悬挂于主要市场的营业大厅,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邀请省、市级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增强活动的影响力。2.积极沟通物价部门,共同印发了标有中韩双语的价码签及信誉卡15000张,组织基层工商所一线人员在市区主要韩国商品经销商场开展双语价码签和信誉卡发放工作。目前,老港服装城、韩国商品城等中外旅客比较集中的大型韩国商品销售市场都使用了统一印制的双语价码签和信誉卡,有效维护了中外游客的知情权,营造了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三是开展销售韩国商品的店铺“五个统一”活动。“五个统一”即:统一店牌、统一制度、统一标识、统一台账、统一承诺。统一店牌指会同城管执法局、语言文字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将韩国商品集中区的店牌统一更换为上面为中文下面为韩文的双语店牌,凸显城市品位,方便中外游客的识别,目前已更换牌匾360余块;统一制度是由工商部门制定销售涉韩商品应遵守的制度并免费印刷发放给商家,商家负责“制度上墙”并严格遵守,确保“制度到户,责任到人”;统一标识是价码签及信誉卡等都要采用物价部门统一制定的双语标签,所有商品都要实行明码标价,严禁欺骗中外游客;统一台账即工商部门向商家发放《韩国商品进销货台账》,内容包括韩国食品、化妆品、饰品等各种类别商品的不同记录方法,商家要详细记录进销货台账,工商部门随时对台账情况进行抽查;统一承诺指所有商家都要签署承诺书,承诺不销售任何假冒伪劣商品,否则愿接受工商部门的依法惩处,属于星级经营单位的一律并处摘星处罚。

篇4

据对全国8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价格统计,2014年水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平均价格21.70元/公斤,同比上涨3.54%。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39.39元/公斤,同比上涨3.81%;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14.96元/公斤,同比上涨2.76%。水产品市场交易总体平稳,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增加1.43%和0.24%。

从月度价格走势上来看,2014年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明显呈现出前高后低。其中,受春节消费拉动,1、2月份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25%和3.67%,之后经历一轮小幅波动,但价格总体处于高位运行。7月起价格环比持续下跌, 9月之后价格开始低于去年同期。其中,海水产品价格月度间波动相对较大,淡水产品价格相对平稳,4季度起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从监测品种看,不同品种价格有涨有跌。重点监测的49个品种中,19个品种价格同比上涨,其中 10个品种涨幅超过10%; 21个品种价格同比下跌,其中6个品种跌幅超过10%;9个品种价格同比基本持平。涨幅超过10%的10个产品中有8个是海水产品,仅2个淡水产品,其中贻贝、坛紫菜价格涨幅最大,青蟹、海鳗和牡蛎价格涨幅也较为明显,海淡水虾类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价格下跌的品种数量较多,但跌幅普遍较小,跌幅超过10%的6个品种分别为梭子蟹、鲍鱼、田螺、虹鳟、马面和杂色蛤。大宗淡水鱼中,除鲤鱼价格同比小幅上涨2.61%外,鲫鱼、草鱼、鳙鱼、鲢鱼价格同比分别下跌5.69%、2.22%、1.97%和1.35%。

从影响水产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来看,除生产成本变化外,捕捞资源变动、宏观消费环境、灾害和病害均是影响2014年水产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受捕捞资源变化影响最大的是梭子蟹,由于捕捞量增加,2014年梭子蟹价格同比下跌36.4%,尤其是休渔期结束后,在卸货港口,一些品相较差、规格较小的梭子蟹价格每公斤甚至不足10元,而同样作为捕捞品种的海鳗和鹰爪虾,由于捕捞量下降,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1.13%和20.29%,而带鱼、马鲛鱼、鲅鱼等传统经济鱼类由于资源状况不佳,产品规格偏小,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8%不等。受灾害和疫病影响较大的品种如坛紫菜和南美白对虾,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7.87%和12.39%。而受高档餐饮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鲍鱼价格同比下跌22.77%,其他海珍品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篇5

淀粉主要是利用玉米、木薯、马铃薯、甘薯、小麦等经过深加工生产而成。而玉米是主要的加工原料。利用淀粉再次延伸产业链深加工而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淀粉糖、赖氨酸、山梨醇、化工醇、燃料乙醇、柠檬酸等。全球利用玉米进行深加工而生产的产品超过2000种,而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仅仅400多种。由于玉米深加工的增值效益明显,近几年,全球玉米深加工扩建、再建的形势非常的积极。玉米淀粉的广泛应用提升淀粉产能的不断扩大。

1、全球大米淀粉市场情况

玉米淀粉的主要供应国家为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同时也是玉米的生产大国。2006年全球玉米淀粉的产量为3940万吨,占总产量的80.24%,2007年全球玉米淀粉产量为5400万吨.其中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大量投产及扩产是主要原因。全球玉米深加工的不断深、广延伸加速了玉米淀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国内玉米淀粉市场情况

汉鼎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117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淀粉只有7.2公斤,仅仅是美国人均消费淀粉的8%,欧盟的32%。未来一定时期内,随着我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玉米淀粉的消费潜力仍有一定的空间。近几年,我国淀粉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10年我国年产玉米淀粉量大约1350万吨,增幅仍在15%以上,国内玉米淀粉业快速发展也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我国生产淀粉的省份主要为吉林、山东,河北、河南。以上四省份玉米淀粉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淀粉生产的地域较为集中。其中淀粉糖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淀粉深加工产业,主要体现在我国淀粉糖产量由2000年67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450万吨以上,增长6.7倍。

二、未来国内玉米淀粉市场发展方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内玉米淀粉的消费主体主要集中在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快速发展。2007年国内玉米淀粉消费量为1600万吨,占淀粉消费量的80%以上,同比增幅在20%以上。

1、国内玉米淀粉市场的后期发展上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淀粉生产技术及产量的迅猛发展。

玉米淀粉作为深加工的初级产品,在全球的发展及应用相当广泛.而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增加玉米在工业中的主导作用。其中全球对玉米深加工的研究领域广泛、深度不断加深,为未来玉米淀粉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2),玉米深加工产品总量的提升。

据汉鼎咨询数据调查显示,在短短10年间国内玉米深加工产品每年以10—20%的比率增长,其中淀粉糖的增长速度最快。玉米淀粉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内淀粉消费需求的提升及玉米作为再生资源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

在关注淀粉行业发展的同时电应该关注Ik,,AJ淀粉I;游产品的发展。

(1),淀汾糖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全球淀粉糖的需求不断攀升,国内饮食习惯的转变,国内淀粉糖的消费也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主要源于淀粉糖的种类繁多,附加值较大,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及进一步生产出的青霉素、红霉素、维生素等药品。淀粉糖发展速度之快.可以从以下数据得出,我国从1998年到2004年之间,淀粉糖产量年递增率为39%,预计2008年我国淀粉糖产量将达550万吨左右。其中主要在于淀粉糖的价格优势及食糖消费的萎缩。另外,全球高昂的糖价也对淀粉糖市场的发展起到刺激作用。

(2),柠檬酸、赖氨酸等出口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淀粉市场每年的递增速度较快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出口市场的活跃。其中出口较多的产品主要为柠檬酸及赖氨酸等,柠檬酸在2007年的产能为80万吨,据测算,出口高达40万吨。2007年赖氨酸的出口首次超过国内消费。未来淀粉市场不断发展,出口市场将进一步加大。

3、原料市场未来走势对玉米淀粉的影响。

受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玉米在深加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饲用玉米的用量仍占玉米用量70%以上.对玉米的主导作用短期难以改变。而深加工企业特别是玉米淀粉的高附加值将成为长期市场追逐的焦点。据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深加工转化率为40%左右,我国玉米深加工转化仅仅8%。从长期来看玉米发展的深加工前景将影响玉米的未来走势。而玉米供应原料在需求多元化及全球供应偏紧的态势中,成本价格区间上移将缩小未来玉米淀粉的利润空间。高附加值的玉米淀粉的深加工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4、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玉米淀粉在深加工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高附加值的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国家对玉米淀粉的深度、广度开发均有出台相关政策及财政方面的支持,国内玉米淀粉的应用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篇6

市场供求情况芬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大多数农产品自给有余,蔬菜和水果则主要靠进口。目前芬蔬菜主要进口自西班牙及意大利。

流通模式:芬蔬菜等农产品采取市场经济规律的流通模式,即农产品经各类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形成价格后,再经零售商、加工企业和大的消费团体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目前,荷兰、法国等不少欧洲国家也采用这种模式。芬农产品流通中检验标准高,每个流通环节严格把关,在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同时,也让消费者知晓产品来源地与有关生产信息,从而降低流通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流通渠道建设芬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及各种物流硬件完备,商品流通渠道建设也居世界前列,其中农产品物流网络发达,运输障碍少,速度快。同时,芬蔬菜等农产品流通技术高,如Supply Chain Manage-ment(即SCM供应链管理)和自动订货系统在芬应用广泛,对处于物流过程的产品能进行综合监控和管理。

主要销售渠道情况:芬蔬菜等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批发及零售市场,但目前正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高效、有序的零售市场。食品零售业最大的三个集团下属的超市具有进货环节少、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好等优势,能从货源处直接进货,降低了成本,而普通批发市场的地位与作用已逐步下降。

物流发展情况:运输保鲜是农产品物流的主要环节之一,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芬冷库、冷藏车等保温运输和存储建设均比较完善,果蔬运送和存储损失率相当低,许多蔬菜等农产品运抵芬兰后可一直处于保鲜所需的低温状态,蔬菜等农产品物流损耗率一般在5%以下。

芬加工和包装技术也十分先进,进口的农产品运抵港口后,可马上运至加工厂包装并投入批发及零售市场。先进的包装技术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相关法律法规及措施: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在食品安全方面遵守欧盟的有关食品安全法规。

就芬兰的管理体系而言,芬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安全卫生、运输流通、销售及消费等环节进行归口管理,农林部为主管机关,下设食品安全局负责具体工作。

就食品安全体系而言,芬采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方式,即把田问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原则纳入其卫生政策,强调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所负的职责,引进HACCP食品安全体系,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全过程中的安全,并建立了农产品追溯制度,要求所有食品及其成分具有可追溯性。

日本:发芽蔬菜成新宠

近年来,日本居民的饭桌上,出现了种类越来越多的“发芽蔬菜”。和我国最常见的黄豆芽、绿豆芽不一样,在日本最普遍的“发芽蔬菜”是萝卜、青菜花、红白菜、麦芽和芥末等5种。

篇7

春节临近,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保障我市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公司及早制定了《春节农副产品供应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预案工作机制,确保节日市场需求。针对节日期间人流量、货流量大,交易大吞大吐和市民、企业团体批量采购等状况,公司创新了工作方法,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使交易流程更加的方便、快捷,24小时的交易服务、保安服务和信息服务,为客商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秩序井然的交易环境。为切实保障我市农产品质量食用安全,市场检测中心增加了节前蔬菜安全检测的数量,扩大检测覆盖面,确保供应果菜的安全、卫生。

二、精心组织货源,确保节日市场供应

针对节日消费特点,为了让我市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更加丰盛,公司拓展了货源渠道,大力组织货源,丰富果菜品种,采取了与产地联系、深入基地积极组织货源,并鼓励经营户进行节前供应的备货。联系组织了山东、河南、武汉等地市的优质货源已陆续进场交易。同时,亳州本地大宗蔬菜、设施蔬菜的大量上市,对平仰菜价将起到一定作用。春节前夕,不会出现农副产品断档、脱销现象,现蔬菜日供应量在700000公斤,水果日供应量在300000公斤,以满足消费者节日多元化需求,确保节日市场供应丰富多彩。

三、交易日趋繁忙,市场储货量大。

近期我市天气晴好,气温回暖,蔬菜出园率增大,蔬菜品种丰富,货源充裕,销售平稳,部分蔬菜随着上市量的增大价格小幅回落。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加上近期天气晴好,气温回暖,水果市场呈现需求旺盛的态势,本周水果售量比上周增加九成,受产地市场价格走高影响,水果整体价格略有上涨,涨幅在10%以内。

篇8

一、市场运行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随着我县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刺激经济和鼓励消费政策的贯彻落实,加之元旦、春节和乡村旅游文化节庆带动,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5亿元,同比增长12.2%,比一季度加快0.9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9亿元,增长22.6%。

(二)城乡市场活跃。上半年,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8.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37%,同比增长12.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0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63%,同比增长10.2%。

(三)批发和零售业带动明显。随着消费环境改善以及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批发和零售业作为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带动作用明显。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01亿元,占零售总额的89.98%,增长11.9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城镇市场主要区域商贸网点密集,相互间竞争加剧,市场发展较快;而农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现代商业业态偏少,广大农民时有到县城购买一些重要商品和大件商品,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二)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幅回落明显。自中央八项规定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提出后,使不少消费者重新回归理性消费,在餐桌上的奢华消费得到遏制。一些宾馆和酒店客源减少,生意冷清,餐费收入降幅较大。上半年,全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4亿元,增长14.78%,同比增速回落17.42个百分点。

(三)社会保障不够健全,影响居民消费欲望。虽然我县对各项民生工程高度重视,取得了明显实效,但房价、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保障问题仍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住房贵”、“看病难”等现象依然存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物价上涨,居民对预期支出增加,消费欲望受到制约。

(四)潜在消费需求激活不够。受经济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重储蓄,轻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在一些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中表现较为突出。目前,追求时尚消费,超前消费的主要是青年人,中老年人的传统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有钱舍不得花,对贷款消费更是避而远之,消费信贷主要投放于房地产,其他领域的消费信贷较少。

三、对策建议

(一)住宿餐饮企业谋求多元化发展。随着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各项政策出台,受其影响,不少住宿餐饮企业尤其是中高档餐饮业销售业绩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高档餐饮单位应调整经营理念,谋求大众化、多元化发展。一是从单一商务宴请、政务宴请等高档消费转变到普通民众消费;二是调整产品结构,比如设置小份菜、半份菜,酒类等商品消费应避免浪费;三是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走出一条业态创新、经营创新、产品创新的经营之路;四是加大产业链的发展,通过产业链的整体运作,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壮大限上商贸企业,推进消费市场稳定发展。一是做大做强现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培育限额以下单位成长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形成新的零售额增长点;三是积极引进具有实力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落户,促进我县消费品市场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