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8篇

时间:2023-09-06 09:30: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何为情感教育呢?情感教育具体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对教育对象的态度、观点、情绪进行关注和影响,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通过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因素进行的。教材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表现的显性情感和隐含在课文中的隐性情感。教师的情感体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和表达、教师本身的表达能力和人格吸引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学生的情感表现在对教材内容和课堂的理解和反应、对语文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对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教师和同学的情感与热情等。三要素中教师是主导因素,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艺术,搭建合理的教学结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展开师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延伸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就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兴趣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对那些符合学习目标的兴趣要进一步引导培养。教师的精力不要仅放在课堂之内,课余时间也要利用起来多关心学生,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多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如写作组、书法组等,多鼓励学生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并拿出一些好的作品去参赛、展览;又如朗诵组、情景剧表演组等,可进行公开演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而且还能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初中生处于成人与儿童的分离期,此时自我意识强烈、叛逆心理凸显,在情感和理性上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强迫性的灌输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第一步是巧妙的课堂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导入时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能力,以情感为突破点,以情感人,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得他们自觉地沿着教师的情感预设,步入课堂。

二、借助教学手段创设最佳情境

语文学科是一门蕴含丰富情感因素的学科,在教学时要倾向于用文字表达感情,这些感情都是依据特定的情境产生的。现代先进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为语文教学素材十分广泛,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字生动的描绘人物、书写历史、展现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画面将教学内容立体、形象地呈现出来,创造出与作品相符合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意境,感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外在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能召唤学生更好地运用已有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进而再构建、再创造,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则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之审美境界。

为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将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要素挖掘出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情感内涵,比如说歌颂祖国、赞扬人民、事业追求等。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时,要主动将教材中这些丰富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将文本中深层次的“情感”要素挖掘出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真正体会到文章作品中的深层蕴含,借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将语文作品的深层情感要素充分挖掘出来。首先需要教师将自身的情感与文章中的情境有机融合在一起,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分析看待问题,并与作者同爱同恨,这样也利于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也能就教材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最终实现感染学生的目的奠定基础。

四、结合课外活动实现情感教育的延伸

篇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新课改中规定的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一课。只有把情感教育恰当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新课改中规定的目标,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近年来,农村中学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愈加重视。那么,如何把情感教育运用到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了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有利于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活动。农村中学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少,且留守儿童日益增多,他们缺乏情感交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使他们在情感上达成共识,将大大有利于对语文的感知,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注重“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宗旨,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对文字的共鸣。了解现阶段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合理导入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丰富的情感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增进与教师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不仅对教师有能力方面的提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开发潜力,提高综合能力。

同时,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是它的滞后性,对于现阶段的农村教师来说,传统式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新课改所提出的情感教育在现阶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情感教育的滞后性。第二是理解程度不够,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往往把它与德育混为一谈,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认识得不到发展,同时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无法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目标。第三是运用方式不正确,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充足的肯定,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用的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班班通教学已经普遍应用到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班通播放和教材有关的音频、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欲望,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思想感情。比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如:《愚公移山》),原来教师大多采用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而班班通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音频导入教材内容,让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里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角色,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要想培养这种能力就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除了学习口语、阅读、写作等之外,还应该学习情感培养。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来学习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语文知识蕴含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只有利用生活中的情境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的知识,从而体验真实的情感。所以,实践是检验学生情感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

(三)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注重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良好的表现,教师应该给予言语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这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同时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努力奋发向上。语文课堂上最能引起学生情感上共鸣的应该就是朗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名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带领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文章和多愁善感的诗人内心,体会作者不同的生活遭遇,从而增强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阅读古人的文章可以增进与作者的距离,有利于对文章进行理解。所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阅读陶冶情操,开阔学生的眼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DyLW.NET

参考文献:

[1]胡华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6(9).

[2]王晓光.情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3]赖秀霞.浅议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5(03).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富含思想感情的学科,情感教育自然也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情感教育,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这是因为情感教育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学习需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不断提高,让学生树立正确先进的价值观念,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是关于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分析。

一、营造舒适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展开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可以在此氛围中得到很好调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贴切的情感体验。

比如,以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母亲做过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引导学生领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这首歌曲的氛围中来品读课文,激起学生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戴之情,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力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把握作者史铁生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知道信念拥有的强大力量,使学生领悟到坚强生活的意义,增强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二、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

进入新时期,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的众多优势,课堂上再现书中描写的场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以人教版初二上册《骆驼祥子》一文为例,初中语文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关于车夫的形象,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骆驼祥子相关联的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真实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旧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与辛酸,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其意识到当今社会发展与幸福生活的不易,使学生明白珍惜生活的意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情感教育,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让学生时刻坚守正确的人生方向。

三、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将情感教育全面渗透在课堂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行为举止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示范,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审美观念,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加以深入挖掘,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意境,让学生领会文章中蕴含的各种人文美、意境美与思想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情感教育,积极更新教W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为学生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管新福.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用现状分析及教法新探: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75-79.

篇4

一、写作教学问题分析

教育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在写作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写作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内容

如下:

1.教学理念陈旧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十分陈旧,对于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还不能够明确。在教学时,不断强调知识的讲解,使课堂教学十分枯燥,学生自然而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如此一来,教师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此外,在长时间的这种模式学习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和谐,学生对教师存在反感心理,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极度不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教师就无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而言,不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

2.写作与阅读的联系匮乏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大部分的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思维教学,对阅读教学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阶段,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子女的人生,需要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对子女要求较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还补报了许多的课外补习班,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巨重。如此一来,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几乎没有,导致其课外知识的缺乏,从而促使学生在进行语文写作时,经常面临着不能动笔情况,同时经常出现语文语法错误。此外,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时,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此一来,学生就不能通过阅读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二、情境教学的应用

在上述分析中,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还具有较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1.创设想象情境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有效的情景教学应该重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对自身生活的一些经历进行想象,展开作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想象作文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未来话题作文教学时,诸如《未来的科技》,语文教师就需要创设想象情境,具体是将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利用多媒体展示现阶段的科技产品以及先前的科技产品,让学生对多媒体展示的科技对比,如此一来,学生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不断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就能明白未来的科技同样在发展,进而在面对想象话题作文写作时,能够发挥想象,有助于学生想象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的提升。

2.利用现代技术,创造教学情境

现阶段,科技在不断发展,并且在教学中推广使用。多媒体通过动画、声音以及图片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促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以有关“祖国”为话题的作文时,对于祖国,学生只能理解到自己属于一个中国人,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表达自身对祖国热爱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就能通过一段有关祖国的影片,同时加强学生有关祖国作文的阅读,学生就能够快速融入教学情境中,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创设情境,增加共鸣

篇5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

【中国分类法】:G633.3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坚实。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为过去的应试教育而服务,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快乐学堂。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使之为课堂服务。其中,情景教学法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途径。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枯燥,给学生的误解是语文是单纯的记忆过程,这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也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否改善这一现状呢?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情境,进而打开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为学生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得到了提高。随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最后,在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表情不能过于严肃,适当地运用自己的眼神、表情等各种肢体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三、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状态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情景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的课堂更是这样,在上课之前,教师作为情景的创设者,应该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以及情景创设过程的预备解决方案。同时,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与精神状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3]。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讲述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事迹。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轻声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那个自由的、活泼的、充满童真的百草园的情境中去,从而切实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展现情景。初中生年龄尚小,社会阅历较浅,对课文的理解也容易产生偏差。因此,运用情景教学,引入生活实际经历,既能丰富学生的阅历,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成长的烦恼》这一课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对情感的把握也就更加细腻了。

(二)利用音乐,创设情景

音乐是一种散发着节奏美与旋律美的艺术。它能够创设一种情景,促进人体会作品表达的意境及思想。例如,在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中,在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这样既能介绍贝多芬的作品,又能借着铿锵有力的如雨点般深刻地敲打着学生的心灵的节奏启发学生感受贝多芬作为一名音乐大家面对命运的打击时那种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又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时,在上课之始,就播放一曲《黄河颂》,则会给课堂营造一种了气势磅礴的氛围。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诗篇的学习,然后指导学生朗诵,体会诗歌传递的浪漫主义革命情怀。接下来,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诗人所歌颂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与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三)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初中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与求知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仅仅从这句话来看,哲理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作者背景,思考“路”指什么?有几层意思?“路”与“希望”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结合式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这句话就容易多了[4]。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视觉情景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的语文教学若能与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也能为封闭的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激发出学生更多想象与思考的智慧火花。如在七年级下册《口技》一文中,教师准确教授文中的翻译、字词重点并无太大难度,学生也可以理解体会,但是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离我们毕竟已经比较遥远,对很多学生来说甚至是陌生的。然而,若能在课文讲授前或讲授结束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现代的口技作品,相信可以令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能侧面增添了文言文的魅力。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创造性劳动,仅仅依靠以上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5]。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更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设计更多更新鲜更高效的教学情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讲解与解惑,让学生在情景中得到启发,在情景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左侠.新课标新教法: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师怎么教[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2]单彬彬.试析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现场阅读,2012,3.

[3]姚进.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篇6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实现新时期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熏陶感染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这就要求教师营造相应的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情境的创设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联想,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音乐、多媒体、表演等几个方面对情境教学进行实践,效果显著。

一、结合音乐进行情境渲染

音乐容易激发人的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音乐情境创设,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融入到特有的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般使用音乐进行情境渲染的课文类型为古文、诗歌、散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描绘的是黄河波澜壮阔的气势,受阅历及各种条件的限制,许多学生尚未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景象,对课文的描述无法感同身受,无论教师如何讲解,在理解方面仍然有所欠缺。为客服这一难点,我在执教准备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乐章[2],从介绍及欣赏该乐曲为本文的切入点,使学生的热情在音乐的带动下高涨沸腾起来,再选择声音较雄浑的男生进行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黄河的波涛怒吼中,在这样的情境下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加深的学生的爱国精神。九年级上册《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壮丽山河的写景诗,通过刻画高山大海的雄伟来抒发作者豪迈的情怀及远大的志向,我在课前将学生分组,自行挑选配乐,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配乐朗诵,根据朗诵及配乐的切合度评选出最佳组合,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直接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选择配乐的过程中对该诗进行探讨,在教学的时候更容易把握该诗的主旨及内涵。散文类的课文如《济南的冬天》,可以选择班得瑞的系列音乐,或选择我国古典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既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到作品中,又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操陶冶,一举两得。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情境还原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得到推广使用,为情境教学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选取合适的图片、音乐以及影视资料进行情境还原[3]。以《苏州园林》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苏州园林的介绍短片,让学生通过短片深入了解苏州园林,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以直观的形式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介绍短片中附带有背景音乐,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各个形式实现立体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精彩,特别适合说明文教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说明对象作为主体,结合图片、音乐、短片进行情境创设,在情境中进行课文讲解,避免了说明文讲解的枯燥无味,提高教学效果[4]。再如《故宫》一文,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主要建筑的相片,结合历史进行讲解,再利用“数字故宫”将故宫的全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在配以展示皇家气势恢宏的音乐,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课文讲解,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三、结合表演进行情境体验

以学生实践为基础的是情境教学的最佳形式,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融入到情境中,加深客观事物的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能对自身的观察力、表现力及思考等方面进行锻炼。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表演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寓教于乐,增添教学情趣[5]。例如在《核舟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船内的景物交由学生布置完成,让他们组织人员,从人物扮演到道具准备到排练均为独立完成。在下节课时学生热情高涨,十分期待自己的努力会出现何种效果,这样就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在我教学过程中,印象较深的是学生扮演的船内人物形象,学生以纸为帽,粘上胡须,戴上珠链,笑感十足,学生根据造型提示进行文章背诵,效果十分理想。再如执教九年级下册的《哈姆雷特》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话剧排演,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对作品的情感理解,并且能够进一步了解西方的话剧形式,从而收到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合的主题,以学生实践为基础进行情境创设,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当然,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音乐、多媒体以及表演等形式外,还有许多形式,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讨,为学生营造更为优化的情境。

参考文献

[1]彭建荣.高中语文情景教学模式探讨[J].成功(教育),2011,03(10):66-67.

[2]李堂娥.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2009,07(06):103-104.

[3]董云云.浅谈高中语文情景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8(05):37-38.

篇7

一、构建比赛情境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赛情境的模式进行教学,构建比赛情境课堂是在语文课堂上模拟比赛场景,并且引导初中生进入到比赛场景中,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学习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本上的内容组织背诵课文比赛,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就能够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比赛,有感情地进行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最好途径。教师利用比赛情境组织小规模的比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较多,教师可以利用古诗展开背诵比赛,这样不仅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记忆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构建比赛情境课堂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比赛情境课堂,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构建游戏情境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构建游戏情境课堂是为了提高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游戏情境课堂是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能够结合初中生自身年龄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将语文内容与游戏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构建游戏情境课堂,首先教师应对语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透彻后,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游戏设置,并且在课堂上开展游戏,引导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思考,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构建游戏情境课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构建游戏情境课堂时应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组织简单易懂的游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游戏情境课堂的构建,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游戏情境课堂是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在今后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游戏情境开展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长远?l展。

三、构建口语交际情境课堂

教师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的方式构建口语交际情境课堂,以锻炼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多与人交流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在构建口语交际情境课堂前,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语文学习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构建口语交际情境课堂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07-02

随着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现代物理教育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的机械性、重复性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方式。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种能有效突出科学探究的途径与手段,因此,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成为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许多教师、学者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了研究,如赵顺法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1],党明的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卿昭才等的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3],陈伟飘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4]等等,但这些研究主要讨论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理和方法为主,很少涉及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仍是一个缺憾。本课题从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等实际和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要求出发,应用探究式教学和问题情境创设的相关理论,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创设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具有明显探究特征、针对性强、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发散性等等,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内涵

问题情境创设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的核心,是基于问题创设和问题解决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1]。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情境,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身临其境,引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期待等情绪反应,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思维、探究,并享受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因此,创设学生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建构主义认知过程和科学推理特征的教学策略[5]。可以说,在真实情境状态下呈现问题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要素,营造问题产生与解决的最佳环境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问题,学生求知欲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最终目标。

二、问题情境创设案例与分析

1.初中物理“磁场的方向性”问题情境创设案例。问题情境一:以初中物理“磁场的方向性”内容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正确建构“磁场方向性”的概念,教师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将几枚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周围的不同位置上,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小磁针N极指向各不相同的物理情景(现象)。教师根据这种物理情景(现象)提出问题:磁场是否具有方向性?学生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回答:没有。这个结果看似却出乎教师的意料,实际上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前置概念及认知水平特意创设的一个问题情境。通过这个预设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开展思维与探究。同时,通过问题情境的不断深入,也得出本次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如果所有的小磁针都指一个方向,则磁场是有方向的;如果指的方向各不相同,则磁场不具有方向性。问题情境二:(1)问题情境创设。首先,将一枚小磁针放在磁场中的某位置上,用手轻轻拨动一下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运动和静止后小磁针N极的指向;若再轻轻拨动几下小磁针,让学生继续观察小磁针的运动,并思考静止后小磁针N极又会指向哪一个方向?(2)由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本思维:问题情境中小磁针放置在磁场中某一点位置,其受力方向是确定的,为什么?扩展思维:若将小磁针任意放置在磁场的其他位置,重复上述的实验过程,又会出现什么物理情景(现象)?为什么小磁针静止时N极总是指向某一方向?为什么与前面演示实验中小磁针N极的方向不同?(3)得出正确的结论:磁场是具有方向性的,同时规定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显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这种具有显性特征的问题情境,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是相吻合的,在这种问题情境中,学生很容易掌握“磁场具有方向性”的概念与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与讨论。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案例是一种阶段问题情境案例,结合了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等具体情况,应用了实验探究模式、真实情境模式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在预定的情境中对“磁场的方向性”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通过预设情境启迪学生探究和思维,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可见,结合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是学生产生问题情境和学习情趣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有效乃至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从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运用新颖、生动的语言,也可以采用激疑、争论的模式;既可应用知识延伸的方式,也可应用实验研究、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对学生已有的前置概念及认知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即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合理与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实施教学的关键。

三、结论

1.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特别适合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虽然具有一定的探究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形成,但经验型的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特别是一些具有新奇性和不平常的物理现象对他们的吸引性很强,因此,通过感性得出的结论往往比理性思维得出的结论要多,也喜欢通过自己的活动去了解自然并对自然现象施加影响。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2.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可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探究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质疑;通过一题多解和多种实验方法的选择,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通过参与整个探究过程,获得探究的结论,学会探究的思维方法。养成探究思维习惯。

3.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不同模式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多合作与交流的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顺法.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29(4):7,10-13.

[2]党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1,(12):15.

[3]卿昭才,周艳.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0,28(1):65-68.

[4]陈伟飘.创设问题情境?摇激发探究兴趣[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34(8):21-2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