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培养德育的方法8篇

时间:2023-09-06 09:30: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培养德育的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德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中职 德育教学 责任感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29-01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就可能一事无成,没有什么动力可言,它是一种道德品质,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个人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对于中职生来说,责任感的培养意义重大,这可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对于他们来说责任感不仅仅是认真学习,自主独立,还包括自觉意识和担当意识,树立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等。中职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尤为重要。

就目前的德育教学来说,由于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的实际效能没有达到。在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上,没有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很多的中职学生缺乏责任感,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为此,在新形势下,作为德育课教师,一定要认清楚形势,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不是简单的知识背诵和记忆,而是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中职生天生好模仿,他们把老师视为学习的榜样和模范,如果每位老师都谦谦君子,言行都符合社会规范,那学生自然而然也就会注重自己的品行和修养了。作为老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学生做好榜样,要拥有一颗爱心,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要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要行为世范,以身作则,以信立人,让学生尊崇自己。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一个德育课老师本身就具备浓厚的责任感,这让中职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生自然也就会让老师学习,老师的言行举止自然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对一件新的事情,他们一般都是被动行事,对于班级卫生糟糕的班级,学生的卫生维持意识较差,对班级的建设没有责任感,这时候,德育课教师就可以发挥自身的魅力,主动在教室中捡起学生乱丢弃的垃圾,然后告诉学生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持环境,人人用心,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要树立集体意识,有责任做好班级的卫生工作,这样通过言传身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这比理论学习来的更快更有效。

二、改善教法,突出情感

针对德育课上中职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来说,牵扯的东西的很多,有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归属感的教育、奉献精神教育及担当意识的教育等等。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必须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变化,再依靠常规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品德了。面对着新形势的变化,中职德育老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德育课的教学。责任感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老师要引导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也有责任做好相关的家务活动。进行情感的教育,可以设定一定的情形,让学生通过小品等形式,让他们表演如何做好小主人,感悟父母的付出和家庭的爱,让他们自觉爱上家务劳动,因为这是他们归属感和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中职生来说,责任感还体现在学习上,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学习。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老师要强化日常教育,用身边事、用小事作为案例开展责任感的培养教学对策。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上好每一天的课,完成好每一天的作业,主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正是学生责任心的集中体现。

三、家校联合,强化责任教育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认为有效的教育活动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而是家校合力,两者相互推动和促进。对于学校来说,要有效的联系学生家长,只要学校的条件允许就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家长可以以身说法,用现实案例来开导和教育学生。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参与活动。中职德育教师可以者不定期的邀请法律专家、德育大家来学校宣讲,开展德育活动。对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上,可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参与活动,让责任感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德育合力。如学校组织的植树节、春游、扫墓等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了解文化知识,并培养他们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职生最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小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中职德育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些独特的优势,为此,中职德育教学必须挑起这个大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方法培养中职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让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归属感和人格健全的人,这样才能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黄海涛.探讨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读写算,2012(21)

[2]李恒.中职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对策探究[J].广西教育,2012(12)

篇2

一、明确思想教育目标

1、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大力加强领导、教师、职工的思想教育,为人师表,做好本职工作,以严格、宽慰、期待、鼓励去感化学生。发起宣传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学生常规、自主管理强化教育系列活动,对学生开展系列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逐渐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准则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2、为进一步在班级、校内掀起“抓行为规范,展良好风貌”的热潮,校“校委会”在全校开展“优秀学生”、“校园优秀小主人”、“留守儿童好榜样”等评比表彰活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人翁感。

二、丰富特色内涵

“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内容可慨括为五个方面,它们是: “行为自我约束教育”、“生活自我管理教育”、“学习自我激励教育”、“活动自主组织教育”、“人格自我完善教育”,依次按“日常行为规范层――基本道德准则层――做人做事能力层――自我教育发展层”来深入对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教育”。

三、创新推进措施

1、创新培训机制

学校构建校、年级、班级三级网络,分层培训、具体指导。每周“校委会”工作例会更是发挥其引领、督导作用。工作例会都定时、定点进行,并认真作好记录,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开展“学校工作大家监督”的活动。评选“星级工作组”,为各工作组工作情况打分。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努力方向与改进措施,使例会不仅仅停留在培训的层面,而是提升到教育的境界。校领导要试先表率,大公无私并有远怀,主动倾听教师的建议,乐于接受教师的批评。教师也要做学生的榜样,带头示范,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好朋友,使全校上下,同心同德,生活在和谐、快乐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2、创新基层建设

(1)为加强对各班工作建设,学校开展了班级工作小组评比活动,分别对各班的学习组、卫生组、纪律组、生活组的工作情况开展了工作汇报评比表彰活动,各班各组对工作制度、工作情况与工作效果作了详细的汇报,不仅促进了各组的总结与反思,更促进了各班之间相互学习,实现共同提高,加强了班队建设,有力夯实基层建设。

(2)同时,为促使班级基层各工作组间的竞争,从而推动班级整体均衡发展,“校委会”开展“最佳工作组”的评比活动,促进班级、学校各工作组进一步发挥应用的作用,增强各工作组的工作力度,进一步肯定和激励“校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校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创新评价机制

(1)每周校“校委会”对参加值勤班级的工作做等级评定,就“出勤情况”、“检查力度”、“反馈效率”、“总体评价”等方面分ABC等级平定,并公布于校通告栏中。

(2)各班“班委会”都制定了适合自己本班情况的工作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量化评价办法,对班级各组的日常工作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以激励为主,促进同学们参与管理、参与平价,体现共同进步、自我完善的内驱力。

(3)除了量化评价以外,各班“班委会”还开展着有针对性的质性评价。学校各班都有一本《校委会班级工作日志》,各工作组分头要将每天的工作情况及班级发展问题作好记录,在每周的德育量化工作小结会课上,各班都要有部署地对一周工作情况、班级今后发展作有效点评。

4、创新特色活动

(1)每周的校工作例会上,大家会对一周来的工作作一汇报,并对学校发展上存在着的问题作如实的反映、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并以在,《学校例会参政议事本》的形式,在学校行政办公会议上实现学生“参政”、“议政”。

(2)各大型集会学生唱响主题。每周升旗仪式的主持人的选定、培训教育及讲话主题都由校学校统筹安排、全面负责;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都已启用学校小干部主持各项策划、组织、彩排等各项工作,收到很好的反响,让学生乐于参加,并认为是自己的事去办。

(3)常规主题教育活动添加新元素。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寻访各地古迹,感受城市巨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全校组织观看实现“大国梦”、“复兴之路”等爱国视屏资料,精心策划、认真部署、有效推进,追求活动实效、致力提升内涵。

篇3

摘要:中学数学教材中包涵了丰富的德育素材,比如:利用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利用数学家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坚毅的意志品质;利用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利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实现德育的外推效应,等等。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家的事迹;数学美;德育

数学教学除了应充分考虑其智育功能外,还应考虑其德育功能。从表面上看,数学不如文史学科那样德育观点很明显,渗透德育容易浮于表面,似乎难以深入学生心灵,实际上数学教材本身以及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谈一谈基于自主性学习兴趣培养模式下的数学德育渗透方法。

一、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数学史是实施德育的好材料。但教学中如果仅停留在某一成果比西方早多少年的简单比较上,就显得肤浅了。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生动、具体的材料,学生才能信服,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如教学勾股定理,不仅要讲明我国发现勾股定理比外国发展毕达哥拉斯定理早500年,而且还要说明我们的证明方法比国外简单得多。我国已发现了近400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教师还可以结合该定理的证明,简介我国数学家吴文俊利用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情况。讲授数列极限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辉煌成就:早在两千多年前,惠施就在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提出了无限变小的过程,这是我国古代极限思想的萌芽。三国时的刘徽,基于《庄子》无限分割的思想,独立采用类似穷竭法的思维进行了伟大实践,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了用割圆术来计算圆面积,也采取了用正多边形对圆周不断进行分割,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是第一位采用割圆术的极限思想方法来推算圆周率的数学家。庄子等人的极限思想要早西方好几个世纪。莱布尼茨、拉普拉斯、黑格尔等西方数学大师和哲学大师都从中国数学中受过启迪。这些都说明中国古代在数学研究领域有着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思想教育自然、流畅,能收水到渠成之效。

二、利用数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勤奋坚毅的意志品质

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发展变化的过程,领悟数学家走向成功的艰辛,认识到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就不可能推动数学向前发展的道理。教学无理数时,向学生介绍无理数的曲折历程: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希伯斯在研究边长为1的正方形时,发现对角线的长 既非分数,也非有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比来表示。在当时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称呼,就称之为“无理数”。这个新数的发现,动摇了毕氏学派的信条――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之于整数或整数之比。希伯斯在权威面前毫不动摇,坚持真理,最终被抛尸大海。说明了数学的发展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家的事迹,能培养学生勤奋坚毅的意志品质。另外,教学正弦曲线时,可以向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教师告诉学生:人生历程不可能是直线,也决不会是个圆,应该是此起彼伏、蜿蜒连绵的曲线。从而引入正弦函数的图像而导入新课。让学生想像人生道路上的曲折与艰辛,教育学生不能被困难所折服,要知道道路是崎岖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老师生动形象的一番话,不但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精彩了,而且教育了学生该如何面对困难曲折,如何对待高考落榜。

三、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具有一定审视数学美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审美角度来教数学,将数学美有机渗透到教学之中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除了许多几何图形闪烁着美的风采外,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等。教学“0.618”线段的黄金分割时,可介绍:“黄金分割”是被毕达哥拉斯称为神赐的比例,把长为c的线段分为a(较长)、b(较短)两段,使之符合a∶b=c∶a,得到a∶c=0.618。这个0.618正是最美、最巧妙的比例,人们称之为“黄金分割”。希腊人按“黄金分割”建造了庄严肃穆的帕提侬神庙。埃及胡夫金字塔、米洛的维纳斯中的一些长度比值,都采用了“0.618”。舞台上报幕员的最佳位置、《最后的晚餐》中犹大的形象都处在“黄金分割”点上。生物学家认为,当气温为23℃时,人感觉最舒服,这是因为人的体温37℃与气温之比正好为1∶0.618。运动员上、下身之比接近5∶8,看上去修长而挺拔,但很可惜一般人的上身长了两寸左右……教师对“黄金分割”进行这样的介绍,不仅能让学生从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美感,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利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实现德育的外推效应

篇4

1、选择种球:水培的时候种球要选质量好的,大小均匀的且还要经过低温处理的,这样的经过养护后期才可正常开花,开的花色也会更艳,更美。

2、准备盆水:选好种球要根据种球的大小来选择大小适宜的盆,水培管理最好是用浅盆,利于种球生长。水质要保证清洁,要是用自来水要先晾晒几天,种球可更好的生根,生长。

3、进行水培:水培的时候直接将种球放在花盆内,加入适量的水分就行。注意水的深度,能浸到种球根部才行。之后将其放在通风温暖的环境中,大概一周就可生根,发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一、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必要途径

汉语言本身包含语气、节奏、句式和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富有鲜明的听感。加强朗读训练,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使之形成鲜明的内心视象来引发语感。朗读,要有轻重缓急和高低强弱的声调,要有喜怒哀乐的感情。朗读的形式有个别读、齐读、自由读、轮读、引读、范读、默读、轻声读、配乐读和分角色读等。选择合适的朗读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美的欣赏。学生在这美的欣赏中,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象,体会到其中的思想与情感。

二、通过启发想象,培养语感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翻查字典来理解,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体味,而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语言形成一幅幅画面,感受语言的原始信息。如《飞夺泸定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这类文章,年代较远或与学生生活有距离,教师教学时要抓住环境、人物神态和言行等词句的描写,引导学生联想电影和电视中的有关镜头,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获取语感。有些课文可利用插图、板画和多媒体等,创设情景,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三、加强课外阅读,增强语感

语感的强弱与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少密切相关。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材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各种表象。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以便更好地达到丰富学生语言,增强语感的目的。

积累语言材料需要记忆,需要设法让学生记忆感受到的各种表象。指导记忆,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制作读书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品评文章,鉴赏其精妙之处,使学生语感发展不断深化。

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ole of interest in sports in physical study,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the concept of interest in sports, and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way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s to improve their exercise capacity.

关键词: 中学生;培养;体育兴趣

Key words: students; training; interest in sports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35-02

0引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1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行为动力的一种形式,而且是非常活跃的、具有很强烈情绪色彩的动力形式。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探究需要为基础,推动他们优先认识和积极从事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基本功之一,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它把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倾注时间和精力。它还是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向的表现,是学生未来长期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准备条件之一。

2体育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兴趣是学生体育活动心理选择、趋向和准备的突出表现,对他们体育活动的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和训练在学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有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观困难,提高运动水平,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

3体育兴趣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3.1 进行目的性教育,营造体育运动的文化氛围心理学上这样讲到,体育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人们用积极行动经过努力争取达到的某种目的,体育运动有明确的要求,具体的指标,使学生懂得经过努力才会产生所需达到的效果,促使学生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并产生进取行为。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给学生讲解某种体育运动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特点及其规则,再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体育运动的教学片及一些精彩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和参与这项体育运动的动机;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各种激励策略,努力营造一个愉快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

3.2 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要因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及他们对不同体育活动的接受能力去安排一些容易学习和锻炼又有技术含量的项目以此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和竞争性以及适当的惊险性。例如舞蹈、健美操等。此外,体育教师应常常给学生讲一些书本上未曾涉及的新知识,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若能精心地去设计教学模式,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自然会提高。然而,那种组织无味的体育课,只会给学生带来枯燥和单调,无疑让学生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由此可见,知识和运动技能应该时常更新,及时的淘汰陈旧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练习方法,以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增强体育教学的诱惑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诱导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和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及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陶冶情操。

3.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精神灵魂。例如:在篮球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唱国歌,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中国篮球队在比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录像,接着介绍一些中国篮球界的名人如穆铁柱、姚明、刘玉栋等在赛场上的动人事迹,这样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知识、学好技术,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这样就可以利用感情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懂得在体育运动中能锻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也能培养一个人勇敢顽强品格的一种文明行为,更能培养学生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3.4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树立良好的体育榜样体育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往较多,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健康的人格、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相反,如果体育教师具有自卑、懒散、极度内向等不良人格,或对学生冷漠无情,随意惩罚打骂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恐惧、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学生的陕西健康。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在给学生讲和示范的时候内容一定要准确,动作一定要到位,这样让学生觉得老师知识渊博,技术精湛,才可以让学生敬佩你,感受你的专业魅力,就会对你的专业产生兴趣,你也就成了学生学习的榜样。

3.5 因材施教,完善学生的性格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体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中学生,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通过游戏、长跑、滑冰、登山、游泳等运动项目磨练其意。对于身体有残疾的的孩子,应主动热情的帮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像正常学生一样快乐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对于过度肥胖的学生,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让肥胖学生通过简便、有趣的体育活动,消耗多余的脂肪,进而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已达到强身壮体,健康成长的目的。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低、运动量小的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独立完成任务,充分体验快乐,对体育就产生兴趣。

3.6 多组织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丰富学生的爱好中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有限,生活也比较单调,他们每天除了上课,就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对体育的概念就很平常,就不会再课余去锻炼身体,对体育也就没什么兴趣。相反如果我们组织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就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让学生在课余无聊的时间参加比赛项目的练习。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也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学校的正常秩序。

3.7 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提高学生本身对体育的认识,进而使其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我们可以采取家访和正面教育学生的方法。教师一方面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两一方面,可以在课外时间或星期天和学生一块到广场跑步,做一些强健身体的活动,例如打太极、踢毽子等。力争把社会的体育氛围营造好。另外,教师在上体育课之前,可以将教学场地和锻炼器械干净、整齐的布置一下,以一个有序、整洁的环境迎接学生,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4小结

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

参考文献:

[1]王中和.现代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科研,2004,(4).

[2]周兵.体育教学任务[J].体育心理学,2005,(4).

篇7

关键词: 英语语感 重要性 培养方法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有了好的语感,在英语学习中自然就能表达流畅得体,就能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保障,英语语感是对语言的自我感受、领悟的能力。一个孩子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口语,然后再学习语言文字,在他学习口语并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并不懂得语言的语法规则,而是在语音、词汇、句子中感受语言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交流中不断掌握母语。这样,当学龄儿童开始学习母语文字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学习外语则不同,学生学习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对外语的感知、认知是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听”、“说”应该从培养语感入手,以听说为主,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使他们大胆开口,能听、会说,排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既然语感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呢?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使用以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猜测、理解,所给的语境应尽量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加语言实践的量,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其次,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缺少语感就永远谈不上掌握和精通,所以培养语感成了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朗读是增强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朗读是不便用试卷考查的一项技能,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朗读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和学生仅仅为了提高英语考试成绩而进行朗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而且在朗读过程中,我通常都要求学生声音响亮,张大嘴巴读。“Read loudly and fast,then you will read better and better!”我通常以这句话激励学生朗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对他们平时的英语学习也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背诵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背诵成篇或成段的文章好处很多:有利于语音和语调的正确;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语感的发展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记忆力的锻炼和增强。理解是背诵的基础,背诵是理解的高级阶段。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范例的过程,流利运用语言的基础就是凭借储存在记忆力的大量语言范例。先朗读,由诵而背,经过多次重复,语言材料深深植入脑海,久而久之,便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写作和口头表达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已经熟记在心的大量短语、句型等。在语言的频繁使用中,语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适当给学生压力,要求学生背诵规定段落对话或者课文,用任务驱动型学习方法使学生强化记忆、扩展知识、扎实基础。

第四,如今的学生的一个通病是阅读量太小,拘泥于课文的精耕细作,产生不了语感。可见阅读不应只是为了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语感。通过阅读,学习者也可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出口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多阅读是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重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语篇意识;重视培养自己正确的阅读习惯,加强跳读、略读、扫读等阅读技巧的学习;培养自己对段落大意和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语篇意识;在学习的同时,坚持每天使用英语,在不断地阅读、运用中巩固知识,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篇8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方法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39-01

目前,“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的灵感和动手欲望,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创新,即不墨守陈规,而且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绘画像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从原始的岩画到现代小学生画,述说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作为新一代的美术从业人员要有自己对美的欣赏,对美的理解,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美的要求,才能创造出最美的东西。对于美术,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对身边的一切都要联想,同时要吸取前车之鉴,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美。现在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对美的欣赏也越来越独特,人们已经把美用在不同的领域了。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了。

1. 美术教育需要给学生设计创造思维能力的情境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美术画围墙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的宣传栏,屋前堆放许多木头砖块,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的。

2. 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小学生美术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可行性

小学生绘画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艺术。在我们学校教育中,从幼儿园开始就设立了美育课程,那么美术可教不可教已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么教,教和学是否具有创造性。凭着一位园丁的智慧、洞察力和判断力,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及时的帮助。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也要把学生自主发展。全身心投入和自由探索融入教育全过程,克服把美术教育作为单向灌输,束缚学生能动性的弊端;把美术教育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教育全过程,实现教育过程的个性化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2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对新异事物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美术教育中,小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美术一般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等。

2.3教学者如何对待学生的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个性

在看学生的创作作品时,教学者应需要建立起美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把是否体现创造性,体现小学生个性作为重要标准,贯穿于美术教学过程中。在美术教学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与教学者自己的标准。有许多的绘画技巧虽然很熟练,但并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有些学生技法虽不熟练,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谁更具有创造性,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他们用熟练的技巧来达到创新的目的,而是需要他们具备创新的潜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被泯灭。而对任何创造形式而言,应该有某种程度的感情自由,学生们在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发展自己的美术特长。

2.4 转变教育观念,走出传统的旧模式

创新性教学就是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式。

2.5鼓励多方联想,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学会了画麻雀就可以掌握类似麻雀的许多鸟的画法。又如在教学竹的画法时掌握画竹叶难在组织,如何将竹叶作为基本功,很好地理解其叶安排。通过联想,在一节课中画窄长形的植物叶如批杷叶、荔枝叶、桃叶等等,就容易入门,由联想升发到创造性的想象,学习的进步就更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2.6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如《骆驼和羊》这篇寓言,按照常规理解揭示了这样一个寓意:要全面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当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这一寓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院子里只有从高高的围墙外伸出的茂盛枝叶,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如果院子里只有草,而围墙上只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学生迫不及待的说:羊会饿死;骆驼会饿死;还有的说:如果他们互相帮助都不会饿死。最后我总结出: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人还要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战胜困境走向光明。

3. 总结

社会的巨大变化必定会引发人们认识和观念上的变化。人们将以一种新的眼光审视一切事物,并逐渐认识到美术教育价值的独特性,这使得其他任何教育门类和活动都难以取代美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教育同科学技术、物质生产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社会文明进程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着相互强化的关系。

[ 参 考 文 献 ]

[1] 司绍喜.浅谈“愉快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

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

[C],2011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