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地理教学措施8篇

时间:2023-09-06 09:30: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措施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80

一、引言

教学生活化,顾名思义,就是把生活中的知识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了解、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地理学科的教学生活化得天独厚,使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成为可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英、日、法和我国香港地区都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地理教学生活化改革。我国起步较晚,但国内的教师和学者也热情高涨,除了对教学生活化进行理论研究外,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探讨。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现状、问题和困难,提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和措施。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地理教学真正达到“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及网络问卷的方式,对西安市户县20名高中地理教师和553名高中学生(高一296人,高二理科188人,高二文科49人)进行了地理教学生活化调查。由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70%的教师认为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但仅有20%非常了解“教学生活化”的概念,65%的教师只是大概了解教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55%的教师会以列举生活实例的方式导入新课。当遇上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时,90%的教师会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讲解。但是只有30%的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问题。可见,大部分被调查教师在尝试开展地理教学生活化,但仍需改进。教师在实施教学生活化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一教学设施不完善,生活化教学资源太少。二是教育评价制度的限制,三是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53名学生调查问卷分析表明,有76.3%的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有一定兴趣。高一学生中有106名是为升学而学习地理,同样数目的学生表明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地理。但高二文理分科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88名理科生中有120名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地理知识,约占63.8%,有8.5%的学生是迫于课程安排才学地理知识;而大部分文科生学习地理知识目的都是为升学。说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显著,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有导向作用。虽然有91.9%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对生活有很大帮助,但只有44.5%的学生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地理知识的,会主动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的学生则更少,仅有9.0%。这说明学生虽然有“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但却并没有掌握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的方法,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三、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和改进的措施

在社会和学校方面,要进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改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考核标准的僵化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指标的综合评价。在教师方面,要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己认识到实施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教育理念,养成收集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良好习惯。开展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研究、主题赛课、座谈交流会等活动。在家长方面,首先端正态度,让学生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监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其次,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校外地理实践活动,或在外出旅游时,注意引导孩子观察一些奇特的地理现象等。

四、结语

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方式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发现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阻碍:1. 教育评价制度的限制,导致教师放不开手脚去实施教学生活化。2. 教师缺乏相关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所欠缺,未能很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3. 学生迫于高考压力,感觉合作探究式地理教学浪费时间。4. 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活动等。这种现状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及家长三方合力才能改变,因此提出以下措施:5. 改变社会对教育评价制度以及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式。6. 学校带领教师积极实施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7. 家长配合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Geography Education Standards Project. 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1994.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2] Geography Education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Project. 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second edition 2012.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

[3] DFEE&QCA, Science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2000.

[4] 代志i.国际地理教育改革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5).

[5] 黄小黎.香港地理教育现状及特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2).

[6] 田发勤.用“生活化”优化地理课堂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

篇2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教学成绩 措施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改变地理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教学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估,学习对生产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但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地理教学成绩的提高。地理学科做为高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必修内容。

1 研究地理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新课改提出后,如何把老内容讲出新道理、如何把旧习惯变成新方法,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是深入理解新课的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的牵引,与教学结果相呼应。只有从更高层次、更宽的领域了解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教学目标,研究探索教学模式和方法,才会使地理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二是全面了解学生的现实需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学生教育的最高追求和境界,要改变过去“硬性灌输”和“打乒乓球”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紧贴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实际,才能使地理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体系。要围绕新课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发展相应的教学体系,从教学计划、教育内容、实施方法和评教评学等方面建立起责任机制,指定负责人、实现时限和评估方法,确保整个教学体系高效运转。

2 转变基本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所有的教育内容中,只有地理学科内容变化相对较小。教师“十年如一日”,在相同的岗位讲述相同的内容,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良习惯和疲劳感。一是转变教学的基本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观念发生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地理教学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风”和“学风”,才能够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而不教则荒、教而不研则浅”,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要由“教书匠”变成“老学究”,集“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严而后道尊”的传统观念对师生关系影响较大,导致学生厌师、厌学。而师生关系的和谐定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亲其师必定信其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扮演好家长、师长、兄长的角色,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3 结合未来实践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地理知识在未来实践应用中具有深刻和广泛的意义,与未来就业、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息息相关,必须要通过地理教学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一是培养学生发问的能力。“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长时间的应试教育模式制约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必须要通过精研、细读、联想的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尽信书不如无书”,质疑是思考的前提,要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上下功夫,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教育模式;三是培养学生结合的能力。知识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具有不竭的生命力,必须要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与自然科学、未知现象和生活百科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用结合。

4 创新应用教学载体,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篇3

一、尽量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强求一律。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要持一种平等接纳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发现。不轻易给与评判,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不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回答中的错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发现错误,或者在讨论结束小结时,再一起指出,如果每错必纠,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评价时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这样可以使许多不会因为错而觉得丢“面子”,相反,还会有学生千方百计提出类似的反对意见。通过这些,我们使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敢想、会想,敢说、会说,在愉悦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

一是尽量多的设计好的问题情境。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常言道:“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为获得结论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

二是要学会尽可能的欣赏学生。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二、尽量营造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课时,由石化厂在我校附近,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北海市石化厂异地搬迁问题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讨论搬与不搬对市区和对铁山港的影响,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

三、尽量多角度多层次评价学生

篇4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措施

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整堂课的主角,师生互动比较少,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新课程标准则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教学目的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

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创新一切教学方法的根本。以往的教学设计多是在教师的基础上进行的,侧重对知识点的分解与归纳,课堂互动设计所占比例较小。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为学生建立学情档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设定梯度问题,并且尝试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第一章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极昼是如何产生的?是由于地球自转吗?(难度较低)某地的日出时间是早晨7点,那么该地的昼长大约是多少?(中等难度)当西半球全部为昼半球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哪里?(难度较高)问题由易到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

2.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增进师生交流

2.1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转变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创设有趣的、生活化的或者其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复习设问,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比较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在复习旧知识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挖掘旧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知识的传授创造契机;充分运用故事、趣闻、诗歌、谜语、新闻等课外资料,比如在讲世界洋流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描述明朝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郑和生活在400多年前,曾经多次航海,甚至到过非洲,他每次航海都有一个特点,即冬季起航,夏季返回,其原因是什么呢?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在课程结束时揭示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注意力集中,不仅增强了学习效果,而且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联系实际生活,比如讲述沉积岩的形成与特点时,教师可以用双层夹心饼干进行演示,先放一层饼干,一层奶油,再放一层饼干,一层奶油,沉积岩正是如此层层叠加形成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了沉积岩的形态及特点。

2.2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

由于高中的课程知识点多,教材内容比较枯燥,地理课堂普遍存在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学生不积极参与教学,拒绝自主思考,这对于新课标的实施非常不利。对此教师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泼生动的课堂活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对运动时,可以请学生到课堂前表演地球、太阳和月球,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讲课时可以来回走动,与学生亲近,可以设置小规模的课堂辩论赛,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3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知识框架,条理清楚,极大地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和总结的时候,要注意对当前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比如在教学城市化的时候可以对民工潮进行分析,在讲解工厂选址问题时除了盛行风向图,还可以提供交通、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对工厂的影响,将热点考点融入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很难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问题,教师此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音乐、视频、统计图、地图、动画等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锋面的形成过程中,只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不能形象地展现锋面特点,教师可以采用flas演示锋面形成及冷暖风的相遇,由学生探索出冷峰峰前雨、暖锋峰后雨的特征。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不能一味地使用幻灯片,导致课堂节奏过快,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也不能节奏太慢,导致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地理新课标提高对地理实践的重视程度,鼓励教师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设计简单的地理实验,直观地体现各种地理现象。比如在讲密度流时,教师可以将蓝色的盐水沿边缓缓倒入透明的清水中,让学生观察到蓝色盐水沉入水底,形态高低起伏,证明密度大的海水会在密度小的海水下流动;组织地理活动,如天文观测、野外考察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篇5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需要。传统教育只注重教学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创新思维和地理技能。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适应不了高速发展的社会,因为传统教育下的人才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缺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就让他们在社会中感到格格不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所以,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现在的社会要求的是高素质人才,这和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教学不谋而合。通过新型的教育方式,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各项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也要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研究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对如何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充分落实,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能够运用一种启发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贯彻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以求能够达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二者有机和科学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对高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叙述进行专心的倾听,对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进行接纳,和高中学生一起讨论,实施共同的评价。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地理偏向理科,对于文科生而言,难免会有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点巧妙转变为易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容易掌握。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这就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很难参与教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所以,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无法进行自我思考,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当存在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向教师请教。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教学成果收效甚微。

三、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的发展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我们的地理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自己表现的机会,而且一般教师也不允许学生去表现,就是让学生认真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慢慢的就失去了主动性,丧失了学习兴趣。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最终都是教师要将知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最终能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此,高中地理新课改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为此,教师需要大力转变教学方法,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角色转换学习、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通过合理的分组、安排合作学习任务,有意识的指导,最终形成结论,有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评选出优秀小组。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查阅文献、研究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客观实际,差异化引导学生学习发展

由于生活背景、个人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导致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无法回避的。但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本着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让学生取得一样的进步,达到一样的学习效果。结果,往往盲目膜拜“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最终是适得其反。为此,高中地理新课改也提出:“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所以说,在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建立弹性的教学体系,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听什么,不听什么。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体系。最终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属于自己的进步,并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程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一些难点知识或者枯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生活过程中鲜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识往往都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知识,想要让高中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师能够将这些地理知识成功转变为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例子,再对其加以讲解,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很强对比性,而且十分容易进行混淆的知识时,要求地理教师采用一种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因为高中地理课本太多知识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表达,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内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学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类,进而实施一种深入的区别以及比较,就能够加深高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重点章节以及重点内容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实施一定的讲解,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去背知识和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重要性,更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鼓励学生去实践,进而再为学生进行讲解。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应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一个记忆的阶段,而是通过对知识消化吸收后形成自己的一个地理知识体系,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从这个地理知识体系中快速准确地调出有用的信息。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强化,让他们能具备地理思维的敏感性,能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影子,能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三圈环流这一课时,教师先是提出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状况,接着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对副热带高压带及副极低压带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疑惑,此时,教师要找准时机解释这个问题,使学生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篇6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标;创新

1.前言

新课标的施行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整堂课的主角,师生互动比较少,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取得考成绩。新的课程标准则凸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教学的目的也不再局限知识层面,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基础设计教学

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进行一切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以往的教学设计多是站在教师的基础上进行,侧重于对知识点的分解与归纳,课堂互动设计所占比例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该适当的增加互动环节,为学生建立学情档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设定梯度问题并且尝试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第一章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极昼是如何产生的?是由于地球自传吗?(难度较低)某地的日出时间是早晨7点,那么该地的昼长大约是多少?(中等难度)当西半球全部为昼半球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哪里?(难度较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得到提高。

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交流

3.1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转变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创设有趣的、生活化的或者其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以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复习设问,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比较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在复习旧知识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挖掘旧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知识的传授创造契机;充分运用故事、趣闻、诗歌、谜语、新闻等课外资料,比如在讲世界洋流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描述明朝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郑和生活在距今400年前,曾经多次航海,甚至到达过非洲,他每次航海都有一个特点,即冬季起航,夏季返回,其原因是什么呢?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到课程结束再揭示答案。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勾起来,注意力集中,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体会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联系实际生活,比如讲述沉积岩的形成与特点时,教师可以用双层夹心饼干进行演示,先放一层饼干,一层奶油,再放一层饼干,一层奶油,沉积岩正是如此层层叠加而形成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了沉积岩的形态以及特点。

3.2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

由于高中的课程知识点多,教材内容比较枯燥,地理课堂普遍存在着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学生不积极的参与教学,拒绝自主思考,这对于新课标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教师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泼生动的课堂活动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3.3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知识框架,条理清楚,极大的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和总结的时候,要注意将当前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比如在讲学习城市化的时候可以对民工潮进行分析,在讲解工厂选址问题时除了盛行风向图,还可以提供交通、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对工厂的影响,将热点考点融入教学中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很难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问题,教师此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音乐、视频、统计图、地图、动画等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锋面的形成过程中,只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不能形象的展现解锋面特点,教师可以采用flash动画演示锋面形成以及冷暖风的相遇,由学生探索出冷峰峰前雨,暖锋峰后语的特征。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城市区位因素时,可以以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著名城市,并介绍与这些城市相关的自然历史事件,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不能一味的使用幻灯片,导致课堂节奏过快,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也不能节奏太慢,导致无法完成课堂任务。

5.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地理新课标提升了对地理实践的重视程度,鼓励教师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构件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设计简单的地理实验,直观的体现各种地理现象。比如在讲密度流时,教师可以将蓝色的盐水沿边缓缓倒入透明的清水中,学生可以观察到蓝色盐水沉入水底,形态高低起伏,证明了密度大的海水会在密度小的海水下流动;组织地理活动,比如天文观测、野外考察活动,增加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6.结语

新课标为高中地理教学指出了大的方向,教师是工作在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育者,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的相关知识,结合经验和实际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将以教为主的教学变成以学为主的教学,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篇7

传统的地理纠错教学中教师虽然也常常会通过作业、考试等形式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然后对这些错误做“大众化”的分析,分析的方式和过程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一,其结果会出现一种怪现象:教师讲过几遍的知识、题目,部分学生照错不误,而教师更多地采用反复训练的法宝,而其实际的教学效果达不到最佳状态。单元地理纠错教学法就是在单元知识结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一次次地出错的原因、类型等信息加以收集归类、分析整理,重新组织教学,变教师的“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双向信息互动”,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而掌握所学的内容并有所创新。

一、地理单元纠错教学法的结构效能

1.地理单元纠错教学法的教学结构,构建了师生间全方位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信息传递系统

教学过程实际是信息传递转换过程。教师与学生们以怎样的信息传递方式相联系,取决于教学的根本目的,规定着教学结构。

传统地理纠错教学法虽然也是第二次组织教学,但由于传递的信息通常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加上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往往不能与教师完整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方式相提并论,导致学生单方面“接受”的地理知识偏离了科学的理解和想法,进而依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建构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不是简单地“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其基本方式是同化和顺应。可见,错误的清除,正确观念的建立是学习者的个人行为,教师只能启发,却无法包办,所以,只有当学生自己真正意识到白己的错误之处时,才会产生清除错误的动机和兴趣,才会刨根问底。比如:地理教学中时区的计算是个难点,学生经常出错,把这些错误收集起来,呈现给学生看,通过讨论,学生能发现其中一种错误是计算过程的失误,究其失误的原因,可以分析到是时区图运用的不足。这时,配以相关的各类题目,能使学生学会画图解题的能力。这样就避免了地理教师单方面输出信息,而学生接收信息面窄、有效值小的高耗低效的状况。

2.地理单元纠错教学法的教学结构,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单元纠错教学法的教学结构为四步六题式(“四步”即收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防范错误;“六题”即复习题、迁移题、讨论题、巩固题、综合题、思考题),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是以解答习题的方式出现的,这种教学系统恰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因为地理学科就是通过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进一步解决人地关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这些地理题目的材料通常源于生活,解题的过程其实也是解决生活中某一现象的过程。随着对这些层层深入习题的讨论研究、分析解决,学生从地理的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错误认识到正确理解,从零散单个的认识上升到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系统,不断提高认识层次;通过亲自动脑、动口、动手,把这些知识不断转化为地理的应用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育心理实验标明,在所有的学习方式中,以当堂知道答案对错并能及时校正的这种学习方式,效果最好。地理单元纠错教学法的教学结构就具备这种最佳效能。

二、地理单元纠错教学法的矛盾转化效能

教学结构制约着教学动力。而教学动力主要依存于教学整体及教学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受教学本身调节和制约的。传统地理纠错教学结构中,由于只有教师对负反馈信息的处理机制,未有学生们的思想和思考,往往导致所有的教学矛盾(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都依赖教师内在矛盾转化机制进行转化,而未有学生们内在矛盾转化机制发挥作用。这是造成教学低效能的根本原因。单元地理纠错教学法的教学结构以全方位开放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整个教学群体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和状态;加上“四步六题”的教学结构,构成了递进式训练系列以及讨论研究的教学方式,把教师与教材、教学目标与学生现状、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等各种教学矛盾,具体、充分、系统地揭示出来,这样就构成了教学过程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比如: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和计算,课本上内容不多,然而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大困惑,经常出错。当教师分析时,他们都听得懂,然而接手题目又无从下手。这时,教师第一步就是要把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感性加深理解,并配以题目加以复习和迁移,当学生依然有错时,教师就展现第二步,就要调控内容,配以地图,从地图着手,出现讨论题,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拓宽,其间要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整信息输出的层次、坡度;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后,就出现第三步,从综合题和思考题着手,运用地图教学法,对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和巩固。这样,层层深入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知识。

单元地理纠错教学法的教学结构,不仅恰当有效地发挥了教师主导的作用,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效率 高效教学 策略

一、革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观念认为,高中地理学科只要学生肯下功夫,多用心去背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所以高中教师在以往的授课中都是知识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教学,多数都是知识的灌输,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死记硬别来应付考试。但是一味的记忆,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时间一长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革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而这种转变一定要遵循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整堂课是否优质高效的评价标准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否有获得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学生间是否有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是否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是否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等。所以这样的课堂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法组织课堂教学,如设置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取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是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通过和同学、老师交流而获得知识等一些方法。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且获得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解决问提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更好的理解与运用课堂所学。

二、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 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比如学习“陆地地形”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透析现有学情,巧用知识迁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对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经历不再是以往简简单单的,而是通过广泛的途径猎取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及科学知识。对于高中生也是如此,他们获取的这些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自旧知识加以联系,强化学习目标,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如何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问题时,教师引入了近年来学生所接触到的有关长江的相关实事如:三峡工程,1998年洪水实况转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又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由于很多学生都知道中国属于东方国家,而且还被誉为是“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教师就可以从这点开始入手一步步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出相关知识,即: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并且我国领土范围位居世界第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还需要学生密切配合教师,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此外,灵活多样的练习反馈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为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上获得最大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得地理课堂效率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