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09:33: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效率;弊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从小学低年级教学来看,识字和认字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学生识字和认字的能力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生识字教学的效率,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普及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在获取这些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就是通过阅读,然而阅读的基础是识字,因此做好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显得异常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儿童时期处于记忆高峰期,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孩子记性好的原因。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儿童记忆高峰期这个显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利用好学生的这段时间达到更好进行教学的目的。可以通过图片、诗歌、音乐、朗读、背诗等形式进行识字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文字,有效地达到多识字的效果。
二、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来看,低年级小学识字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小学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了小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必须掌握小学整个汉字学习的50%。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小学生的负担非常严重,识字任务非常大。但是,从小学生的天性来说,在一年级到三年级之间正是小学生玩性十足的时期,并且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小学生不仅完不成任务,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不高。
第二,从小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因为这段时间内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时期,玩性十足,面对枯燥的识字过程,学生兴趣淡泊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同时,因为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即便是学习热情度高涨,但是也仅仅只存在短时间内,不能够长期专注的学习。自控能力差并且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这严重地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良的尴尬现象。
三、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改变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首先,建立情景模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处于黄金记忆阶段,并且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学生这一段期间的黄金记忆时期,帮助学生记住更多的汉字,提出了构建情景模式的策略。
例如,在进行汉字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汉字利用多媒体软件将其变成动态的字体,通过动态字体的跳跃、文字颜色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唐诗宋词等朗朗上口的诗句,将其和符合诗句的场景结合在一起,通过场景的模拟和多媒体音乐的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加深学生认字过程中的印象,提高识字的效率。
其次,构建游戏教学策略。构建游戏策略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用小学生低年龄玩性十足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传统枯燥的观念和想法。
例如,在学习《柳树醒了》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分成两组,随机装扮成柳树,通过音乐的渲染,利用柳树和柳树之间的模拟对话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和学习场景,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最后,将生活和语文识字教学结合在一起。语文来源于生活更扎根于生活,所有的文字学习都能够被应用在生活中,这就是语文独有的魅力和优势。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语文识字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和学习语文。
例如,在生活中有很多商店,商店中的商品琳琅满目。因此,在学习关于食品或者是文具话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百货商场或者是超市对学生进行提问。在生活中你们是否见过桌子、椅子等等,那么在见到这些东西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些东西用文字是怎么表达的?哪个同学可以写出来?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生活离不开语文。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留意生活中的语文,为下一次回答问题打下基础,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生活中的学习能力。
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重视节气以及传统民族的节日。因此,在生活中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节日中人们经常说的祝福的语言,提高学生识字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刚刚结束的新年,教师就可以针对在新年走亲戚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说些什么?说的这些祝福语言,大家都会写吗?有哪位同学能够写出来?是否还有别的?那么还有哪些同学能够说一说关于新年你常看见的对联吗?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机会,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能够学习到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应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枯燥乏味的观念。同时,将生活和语文识字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文字,提高学生重视语文的程度,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启蒙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启蒙阶段处于二、三年级,启蒙阶段的写作教学不仅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而且还关系到是否为学生日后的写作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小学生启蒙阶段的作文教学非常关键,需要语文教师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积累与写作训练,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启蒙阶段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种需要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活动,对于处于写作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写作无疑是令他们头疼的一项课业,许多小学生甚至惧怕写作。为此,语文教师需要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启蒙阶段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鼓励小学生进行写作,并让小学生乐于写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采取榜样激励策略,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存在认知能力的差异化,因而有些小学生在写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天赋与能力。同时,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不高,他们极易受到周围环境与人物的影响,于是乎语文教师可以采取榜样激励策略,通过挑选学生作文当中优秀的部分作为典范,以此来调动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如语文教师可以专门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设置一个优秀作文展览专栏,将学生作文中优美的语句或段落标识出来,从而为学生之间提供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机会,以榜样激励的方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氛围的写作环境,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采取评语激励策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动机。教师的点评对小学生影响非常大,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采取评语激烈策略,以鼓励与表扬学生写作为主,对学生的作文予以正面的评价,从而激励小学生对写作的信心。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当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差异进行不同层次的点评,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的进步与长处,积极鼓励与肯定学生的努力,使鼓励与表扬评语成为催化剂,以激发作文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对写作的积极动机。
二、运用阅读策略,引导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写作
古语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此足以说明阅读与写作的紧密关联。于是乎,在小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运用阅读策略来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教育小学生多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或优秀作文,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同时,让小学生尝试着进行仿写训练,以锻炼小学生的文字功底。
(一)重视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的积累实际上也是一种基本功的锻炼,教师在进行启蒙阶段的写作教学时需要引导小学生多阅读文章、诗词等,有必要时还可以摘抄或背诵优美的语句或段落,从而为小学生的后期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感。写作需要通过语言来实现表达,因而语言是写作的基础,而语言的积累可以为写作提供资源,如此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因词汇量或语言匮乏而困扰,他们能够轻松的表达心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二)实行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类与生俱来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对于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记忆力最佳时期,因而这一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也是非常惊人的,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将这种模仿能力用于写作中,通过仿写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活动,作者将其在生活中所发现、体验到的一切美的事物融入到写作里,从而描写出动人的美词佳句。如此,小学生可以在这些美词佳句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根据自己所观察与体会到的美好感受投放到写作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也能写作优美的语句。
三、合理利用课堂时间,训练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写作
现今,随着语文教学对写作教学的越来越重视,在学期的教学大纲中也安排了写作的课堂教学时间,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写作课堂教学可谓教学大纲中的重中之重。为此,语文教师应当抓住启蒙阶段的有利时机,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
(一)创设自由、开放的写作课堂情境,鼓励学生表达与写作。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开放的写作课堂情境十分有必要,传统的写作课堂教学过于古板、约束,不利于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而创设自由、开放的写作课堂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氛围,在这里教师鼓励与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与创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观察到的一切写下来,或是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学生的写作。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事实上,写作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再造想象,写作者常常以生活为源泉,通过细心、敏锐的观察来积累写作素材,而后在已有素材基础上进行无限的想象,想象是写作的剂,能够丰富作文的可读性。而学生想象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眼界与拓展能力,这些都会在其写作中体现出来,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在对启蒙阶段小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学时,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是促进其写作水平提高的一大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希胜.小学作文”生活·积累·表达·评价”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9).
【关键词】作文承接性梯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05-01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框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中明确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里面提出了突出作文的“需要”选择“表达”,在文体上,也提到了“叙事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 “应用文”等文体,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是一下子就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充分说明,中学生的写作应该有一个承接性、梯度性,不应该是一蹴而就。
一、对于课标的解读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号称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应该更加注重“独立”、“表达”、“文体”的需要。所谓作文梯度训练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结构水平,采取与之相应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之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
二、训练目标梯度训练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言语交际工具,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为促使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奠定基础,为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中学生作文教学应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实行作文系列化的梯度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层次。以下为具体的梯度训练目标分解:
(一)整体目标
(二)能力目标
。
(三)各年级话题梯度目标
(四)各年级写作技法梯度目标
(五)各年级积累训练梯度目标
【关键词】生态作文;基本主张;教学策略;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5-0013-03
【作者简介】刘恩樵,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江苏昆山,2153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
生态写作教学就是在语文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写作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生写作自主实践等规律的自然融通中,以随笔、日记写作为抓手,以大阅读与微课程作为写作的基座,以自由表达作为策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凸显激发兴趣与培养习惯,淡化序列化与技巧化训练,以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旨归,努力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写作、写好作文,着眼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作文教学新境界。
一、“二八律”:生态作文教学的基本主张
生态作文重在消除功利,尊重学生的写作本能,主张自由、自主写作,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与形成写作习惯入手,努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写作的实践中,我渐渐形成“二八律”的作文教学基本主张。
1.训练路径:二分课堂,八分课外。
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第一课堂,更要强化第二课堂。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作文教学不可能靠“窝”在课堂里来完成,大量的功夫必须用在充分地整合课外资源,拓展课外作文训练的渠道,以完善作文教学的训练结构,形成“二分”在课堂核心训练与“八分”在课外大量实践互补的作文训练结构。生态作文课堂核心训练主要落实在如下三方面:一是作文基本知识运用的指导;二是对学生作文的评讲;三是基于作文训练的交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等。
2.教学策略:二分薄发,八分积累。
生态作文教学坚守“二分薄发,八分积累”的原则,将积累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将积累化为具体的实施措施,给积累以充分的时间。生态作文的积累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时间的积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写作的时间总量。生态作文实践在初一至初二的四个学期中,要求学生每周写随笔或日记,即使是寒暑假也不例外。二是写作字数总量的积累。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的写作总量自然得到保证。三是思想与情感的积累。在班级设置图书馆,举行“今天我开讲”、语文雅集活动等等,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四是“写作感”的积累,经常性的写作无疑能让学生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角度等等形成一定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写作中才能形成。
3.教学心态:二分精彩,八分寻常。
生态作文坚持“二分精彩,八分寻常”的意识,要耐得住“八分”的寻常,方才可以获得“二分”的精彩,而有了“二分”的精彩,以此为新的起点,就可以延展为“十分精彩”。我们要能够欣赏佳作,更要能够欣赏差作。这里的所谓“欣赏”,一方面是指能够看到差作中的闪光点,另一方面是要能够容忍差作的不足点,要从寻常中去培育精彩。生态作文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觉得写作的过程有安全感,有自由感,有宽松感。
4.评价原则:二分评判,八分激励。
作文评价虽处于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的末端,但是,在生B作文的理解中,它应该是下一个过程的起点。在整个的作文教学中,评价就是连接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好的评价就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提升的动力。换句话说,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坚持“二分评判,八分激励”的原则,评价的“风正”,才可以让学生的作文之舟“一帆悬”。所谓的“二分评判”,就是只需要在期中、期末的检测中给出分数等第的评判,所谓的“八分激励”,就是期中、期末检测之外的所有写作训练中评价均要大量地、合理地使用激励。
5.训练重点:二分技巧,八分思想。
写作是需要知识和技巧的,但在知识、技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层面,那就是思维与思想情感。因此,作文训练重点只需用二分之力于训练技巧,而要用八分之力于训练思维与提升思想。技巧是小技,思维与思想才是大巧,是作文教学的根,是学生作文能够可持续提升的重要保证。
6.写作状态:二分规范,八分自由。
生态作文特别注重学生自由、自主地写作。这就必须给学生写作以极大的自由,写什么、怎么写、何时写、写多少等等,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甚至有的时候不在状态不想写,那也是可以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激励与引导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其能够保持持续写作的状态。在生态作文看来,坚持“二分规范”即可,要用“八分自由”为学生提供极为宽松的写作时空与写作安全感。
7.目标追求:二分特长,八分合格。
生态作文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有三个层面:一是让学生都能形成写作的习惯,让人人成为写作者;二是要让所有人具备写作的基本技能,能够写出文从字顺、表情达意的文章来;三是对写作有着一定特长的学生要加以鼓励与指导,让他们在写作上展示个人的特长与魅力。因此,就写作教学的目标而言,我们需要发现与培养少数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更多的是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培养他们写作的基本能力,让其合格以适应未来人生发展的需要。
8.教学保障:二分学生,八分教师。
写作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且,学生自然是写作活动的主体,一切的教学行为,都要作用于学生,靠学生来实现教学行为的目标。但是,作为教学行为的发端,教师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策略与正确的方法,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写作的能力等就无法提升。就这一点来说,“二分学生,八分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三三三工程”:生态作文的教学策略
生态作文教学策略可以概述为“333工程”(见图1)。
第一个“3”,即“3个层级”,指这个训练工程是着眼于初中三个年级的整体规划。第二个“3”,即“3个目标”,指初一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重在“自由写作”,初二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重在“技法训练”,初三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重在“品位提升”。第三个“3”,即“3个维度”,指每一个年级的每一个训练目标主要从三个维度来展开:初一年级主要从“生活、习惯、兴趣”三个维度来展开与落实;初二年级主要从“构思、语言、结构”三个维度来展开与落实;初三年级主要从“思维、思想、风格”三个维度来展开与落实。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三个层级的三个目标不是独立、单一的,而是相融的,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
1.初一年级是以强化生活、兴趣与习惯为主的自由写作。
在生态作文教学中,生活重于教材,兴趣重于技巧,习惯重于辅导。因此,学生进入初一,不要给学生的写作限制条条框框,不要每写作文必命题,要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将“我手写我心”切实地落到实处。在初一起始年级,教师要将兴趣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写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2.初二年级是以强调规范表达为主的自由写作。
在初一大量写作的基础上,进入初二年级之后,有意识地注重作文技法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在行文构思、语言运用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技法的微格训练。当然,作文技法指导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初二年级。即使是初二年级,也多以自由写作为主。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写作生态的自由与灵动,又不失规范的约束与引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3.初三年级是以关注品位为主的自由写作。
经过初一初二作文训练中量的积累,到初三年级就有必要提升学生作文的品位了,主要从提升作文思维品质,提升思想认识能力以及形成个体作文风格几方面着力。生态作文的主要策略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引导学生多做时事评论。让学生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二是通过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个体进行深度阅读,在阅读与写作的互相促进中提升思想,从而反过来更好地促进阅读与写作。三是倡导个性风格的写作。到了初三,已经有不少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写作倾向,或者是内容或者是形式等,都会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对于一些有写作个性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指导,一方面防止剑走偏锋,另一方面指导扬其特长。四是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带有研究性的、论文式的文章,以促进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发展。
三、“三个大量”:生态作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1.大量阅读,为写作孕育思想生长的能量。
“大量阅读”的“大”有三层含义:一是阅读要广,在以文学类书籍为主的基础上,要广泛涉猎人文书籍,包括历史、科学、艺术类的书籍。二是阅读要多,要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每学期多读几本书。三是阅读要精,是在阅读过程中要做用心人,要带着思考的脑子、带着赏析的眼光、带着动笔的习惯来读,在自己阅读的书中,选择一两本读得仔细些,让眼、脑、手并用。
生态作文实践者的主要做法是:(1)班班设立班级图书馆,保证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拥有大量可读的书籍;(2)保证学生在校有“法定”的阅读时间;(3)每学期共读一至两本书;(4)每学期举行读书报告会;(5)坚持每周写读书笔记;(6)每人都有一本“阅读存折”,记录自己的阅读书目,形成自己的阅读史。
2.大量写作,让写作的过程、经历与体验看得见。
生态作文实践“日写作”的活动。“日写作”中的“日”不只是“日记”的形式,更含有“勤奋”“坚持”“成长”的意义。“日写作”旨在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培养写作的兴趣,有利于激活写作思维,丰富思想认识,最终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生态作文实践者的主要做法是:每周完成一定量的随笔或日记;创建班级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及时学生的优秀习作;每班都有班级语文报纸,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经常给学生做作文技法系列的微讲座;每学年将全体学生的随笔或优秀日记汇集成盒装书;为有写作特长的学生编辑个人作品专辑;每学期举行“写作之星”的评选。
3.大量活动,给写作添加兴奋剂与催化剂。
一、唤起需求
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还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以符合孩子们认知兴趣的方式展现知识,就能有效唤起他们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际上人教版小学语文就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遴选了许多优秀的趣味故事来牵引孩子们学习。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趣味因子来激活学生兴趣。
如,在教人教版三年级上《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为了吸引孩子们深入学习,我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旅行爬山经历,然后选几位学生分享给大家。然后再问:大家这么喜欢爬山,爬山运动又这么精彩,那么我们想不想学一下如何将自己的爬山经历通过笔触展现给大家的技巧呢?
这样一个结合实际的问题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催生了他们学以致用的主观能动性,为深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互动交流
课堂不应是故步自封的封闭式课堂,而应是互动交流的开放型课堂,因为交流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必由之路。客观来讲,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完成知识探究和信息传递,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体验知识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知识,迁移技能,否则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拾人牙慧罢了。
如,在教人教版三年级上《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就特意提醒学生在初次阅读中挑选出经典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比如,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然后教学过程中让大家比较例句与“几百里连成一片,到处都是绿色的树木”的区别。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通过对比、讨论和交流体悟到语句运用了比喻,这样让语句描写形象、生动,如此一来强化了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和认知,让他们掌握了描景状物的技巧,潜移默化生成语言表达能力。可见,这样的交流课堂,不但实现了“文本对话”,还让学生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中拓展知识,发散思维,最终在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完成内化迁移,生成能力。
总而言之,知识不是简单的背诵,它有自身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结合节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设置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书院兴起于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宋代 D.明代
2.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前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汉语拼音提高了要求,增加了内容
B.重提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C.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感悟
D.“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3.语文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利于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训练的习题,这一做法开始于
A.80年代 B.5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
4.北京特级教师马淑珍在拼读音节的教学中采用“找朋友”的方法,她所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A.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 B.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
C.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D.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
5.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以发展其“元认知”,这一做法说明
A.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作出调整
B.学生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
C.学生能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D.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
6.“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跑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这是我国古代哪位语文教育家的观点?
A.欧阳修 B.谢枋
C.王筠 D.韩愈
7.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口语交际应用的范围和频率得到极大提高,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将
A.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B.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C.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只重目治、忽视口耳训练的现状
D.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8.下列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的一项是
A.复现性 B.个体性
C.被动性 D.群体性
9.属于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求的一项是
A.有感情 B.临场性
C.正确 D.流利
10.旨在提出改进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教学研究类型是
A.评价研究 B.发展研究
C.基础研究 D.应用研究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南北朝时期的《古文观止》是家喻户晓的语文选本。
12.从深层原因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和政治形势有关。
13.《幼学琼林》是明朝人萧良所编,把常用的词句、成语和典故用对仗的形式加以分类组合。
14.王日休《训蒙法》提出:“小儿读书,若初四句,不必多教遍数,且以教识字为主”体现了“儿童入学集中识字为先”这一传统识字教学经验。
15.萨特“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这一说法很好地印证了“相互作用”的阅读模式。
16.实践证明,中年级观察作文的形式是素描训练。
17.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
18.中年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宜用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专题演讲和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表达其学习成果。
19.简答题属于论文式试题。
20.弗兰德斯的“互动分类体系”是一种结构性课堂观察方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语文教育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________文字。
22.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一条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________和审美情趣。
23.据研究,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24.建国后我国小学识字量的变化呈V字形,1992年8月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识字要求是________个,成为历史低谷。
25.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是选书、阅读和________。
26.上海市的吴立岗等提倡的“作文素描训练”把小学作文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三年级进行________,四年级进行半独立的篇章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
27.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言语形式上和________中的差异。
28.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即以学习教材为主要形式;二是________,即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
29.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形式可以分为口试、笔试和________等。
30.根据对变量的控制程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可以分为真实验、________和前实验。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语文教学研究
32.口语交际教学
33.听读识字法
3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
36.简述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37.简要分析作文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38.简述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关键词: 中年级学生 学习风格 语文教学策略
一、中年级学生特点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物质富足快乐匮乏的现象,他们聪明但注意力较难集中、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爱看动漫不爱读书。某些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上课调皮捣蛋,行为过激甚至出格。
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即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期正好在10岁或11岁,该年龄正好开始步入中年级,学生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增强,创造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开始增强。他们已能较主动、积极地学习,不像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特意引导其对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同时他们不再视家长和老师的话为绝对的权威。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性格发展的“骤变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将发生迅猛变化,并对其终身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个思维发展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探讨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需要我们从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入手,以便寻找相应的教学对策。
二、采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施测调查
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54名学生。施测后获得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85.71%,其中男生76名,女生56名。
选择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进行评测。最后将所罗门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分析,132位学生,三年级语文平均成绩为92.35分。
1.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情况。
对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序列型学生为73人,占总体的55.31%;综合型学生为59人,占总体的44.69%。视觉型学生为74人,占总体的56.06%;言语型学生为58人,占总体的43.94%。感悟型学生为59人,占总体的44.69%;直觉型学生为73人,占总体的55.30%。活跃型学生为54人,占总体的40.90%;沉思型学生为78人,占总体的59.09%。
2.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
根据图2可知,在95-100分数段的女生所占的比例比男生高,而在75-80分数段中,女生所占比例也比男生高。
总体来说,此时的相关性度量表Eta和Eta Squared取值都很小,说明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与性别的相关性很小。
(2)成绩差异
由表2可知,各项Eta取值都较高,说明学习风格和语文成绩的相关性较大。
由图3可知,学习风格为活跃型的学生成绩平均分最高,为92.74分;学习风格为综合型的学生语文平均成绩位居第二,为92.56分;而学习风格为沉思型的学生语文平均成绩最低,为91.80分。
3.结论分析。
根据之前统计结果数据分析及图4可知:
(1)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在信息的加工方面是沉思型的,在信息的感知方面,较多的学生是直觉型的;在信息的输入方面,多数学生是视觉型的;在信息的理解方面,大部分学生是序列型的。
(2)中年级学生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性分析表明,学习风格与学生的性别并无显著性差异。
(3)学习风格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较显著。可以说,教师的教法越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效能就越大。
(4)学习风格为活跃型的女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最好,视觉型的男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较好。
三、语文教学策略
1.不管是何种学习风格的学生都应给予无限的欣赏和信任。
对于每个学习者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都隐含着各自的风格偏好,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尤其对于小学生,他们很多学习习惯和风格都在进一步养成中。每个学生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中年级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中年级语文老师要饱含爱心用“学生学的方法”教,欣赏和信任任何一种学习风格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打下语文能力向高层次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欣赏鼓励、多赞美信任,这样就会慢慢发现他们原来也很“美”。
2.不断改进教学风格,使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得益彰。
调查得知,学习风格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较显著。学习风格为活跃型的女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最好,视觉型的男学生取得的语文成绩较好。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性别的刻板印象,认为女学生应该是沉思安稳的期望,不一定适合女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信息输入方面,多数学生是视觉型的。视觉型学习者很擅长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表、流程图、图像、影片和演示中的内容。语文教学过程中宜多采用图片、幻灯(电视、电影)放映、实验演示、榜样示范等,通过呈现可视材料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较多信息量,讲课时要多用视觉性词汇引导学生脑中产生画面联想,增强教学效果。
在信息的感知方面,较多学生是直觉型的。直觉型的学习者喜欢革新、不喜欢重复,更擅长掌握新概念,不喜欢那些包括许多需要记忆和进行常规计算的课程。因此,需要语文教师经常创设不同的体验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还发现“00后”学生并不都是活跃型的,相反大多数学生在信息的加工方面是沉思型的,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首先安静地思考问题,“我们先好好想想吧”是沉思型学习者的通常反应。学生爱思考是个好事,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乌申斯基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呈现课文描绘的迷人景象和丰满人物,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准确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结构、内容和主题,还要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现学习方法的正迁移。
在信息的理解方面,一大半学生是序列型的,序列型学习者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寻找答案;习惯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每一步都合乎逻辑地紧跟前一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语文教师必须思路清晰、组织教学逻辑严谨、层层推进,在轻松的氛围中挖掘学生巨大的智力潜力。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切皆有可能,教师对与自己教学风格不相匹配的学生应重点关注。对他们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说教。
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都倡导的教学原则,这指的就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之一,特别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就能让师生在共同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参考文献:
[1]吴慧玲,王建中,龚彪.高中学生学习风格调查研究[J].高等函数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4.
[2]洪钰.因材施教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27.
[3]谭顶良.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1995:72-75.
[4]谭顶良.学习策略研究问卷法的缺陷及改进设想[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5-100.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意义 策略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需要记忆与背诵的内容很多。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环境,制定更具创新性、信息化的模式,运用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要优势,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以下就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网络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让小学生死记硬背。小学生整天被各种背诵所包围,并不能真正了解语文学习的实际含义,导致语文教学质量始终不高。这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支持;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大势所趋。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对语文教学素材的及时补充,能将单一的教材内容转变为多元化的数字化教学内容,更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兴趣、性格特点。因此,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多多,能够有效增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网络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借助丰富的网络平台,能获取更为具体、生动的小学语文教学素材。课堂教学表现呈现信息化、个性化与创新性的特点,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审美与口味,由此可见,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正确选择。
(一)创设网络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氛围
新时期,网络技术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通过网络技术,教师能将更为具体、形象的语文知识传递给小学生,满足小学生的需求。教师创设充满趣味性的网络情境,使小学生在参与玩乐的过程中就可学到知识。并且,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网络环境中,图片、小说等都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能有效达到吸引小学生注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课程教学。先用“小松鼠,找花生,没找到,格外急……”的儿歌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在儿歌的指引下教师利用动画情境的方式对整个课文内容进行展示,如此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利于学生对知识点与生词的把握。
(二)开展角色扮演教学,融入网络元素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可以开展角色扮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设定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吸收知识。这样能够使小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语文课堂除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了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从网络中选取相应的视频、图片与文字资料等,创设语文故事,让小学生深度感知语文知识的背后意义。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陶罐、铁罐的相关图片,先让小学生了解不同种罐的材质及形状,然后引出课题《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师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视频资源给小学生观看,让小学生分别饰演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并进行对话,从而切身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寓意。
(三)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是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能够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语文教师可以制作PPT,在PPT中呈现知识脉络,化抽象为具体,利于小学生理解。小学生生性活泼,对枯燥的文字不感兴趣,而对新兴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IPad、电脑等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两小儿辩日》时,语文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教学方案,利用后羿射日的典故进行导学,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选取相应的网络图片或动画,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可大大降低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全面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