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制药行业法规8篇

时间:2023-09-05 09:32: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制药行业法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制药行业法规

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定位

近年,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率持续偏低,就业现状令人忧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什么会出现此种现象?通过本次暑期调研活动,归根结底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及不能正确地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解决此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目前的就业现状有所改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近期,复旦大学职业发展中心在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7所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2000余名的大学生中有176名同学对职业生涯规划很了解,但却不到总数的10%,有34%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定义不了解甚至从没听说过,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竟然高达52.5%。种种数据表明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从而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准确的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

自我定位就是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也就是要清楚的认识到“我能做什么?”以及“我最擅长什么”等。自我定位准确的同学与那些自我定位意识淡薄的同学相比,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较为明确思路的概率是比较大的。在上述被调查的2000余名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都非常明确的占总数的35%,对自己喜欢的职业和不喜欢的职业都非常明确的占16.3%,对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非常明确的占11.7%,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的占10.3%。多种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困难的现状下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自我定位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不能正确地规划和设计,无法正确协调好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毕业时被动地被推入就业大潮,造成了就业困难和频繁跳槽等现象。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主要对策

3.1 准确认识自我,做好自我定位

高校的扩招与普及使大学生的社会优越感渐渐丧失,竞争越发激烈,解决就业问题势在必行。目前,现在大学生中学习兴趣低、没有热情,上课逃课、缺课,生活无规律、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普遍存在。在择业时,不仅欠缺竞争力,而且也很盲目,往往对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很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分析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自我定位意识淡薄、自我认识力度不够。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实力和兴趣、性格特征等有一个清楚认识和正确的评价,了解用人单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深入剖析自己和社会需求以及什么能力还需要自己不断加强、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要准确地给自己一个定位。

3.1.1 性格的探索

性格决定职业方向,做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职业,就容易取得职业成就。要了解性格和职业内在的关系,长期从事与自己的性格不匹配的职业,就会出现职业困惑、厌倦,影响自身职业的健康发展。

3.1.2 自身优势和劣势

成功的大学生求职,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自己的特长优势,大学生找工作,如果不把自己的优势放在参于竞争的第一要素,那是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的。

3.1.3 价值观的探索

有人看重通过个人奋斗、个人拼搏来获取成功;有人希望通过帮助别人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来成就自己的事业;有人觉得平平安安有份稳定的工作更重要。这其中的差距就是各自的价值观不同。

3.1.4 自我最擅长技能的探索

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去工作,就更容易成功;用自己最差的技能去参与职业竞争,就毫无竞争力而言。

3.1.5 职业兴趣的探索

兴趣越大,动力就越强。有明确的职业兴趣,才会有满足兴趣而源源不断地付出动力。

以上这些自我分析,旨在认识个体差异,深入了解自身,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突出自身优势,同时这种认识和分析还要全面、客观、深刻,这样才能合理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和“我擅长干什么”的问题。

3.2 大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也就是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我能力,从而能清楚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或“自己想干什么”等。职业方向的定位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然而目前绝大数在校大学生并不明确“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去学”等问题,多数只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为毕业时的那一纸文凭而学习。深究导致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认识和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无理想、无目标的学习,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感受不到太大的压力,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很好的规划,那么他们就会加强学习和实践的针对性,有意识、有目的去根据理想职业的特点和目标岗位的需求,获取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或者适时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做好相关准备。所以,从一进大学开始,大学生要时刻关注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并结合自我定位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做好规划。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方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了进行了一次《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结果表示: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第一份工作;在两年内,大学生的跳槽率接近75%。33%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只是熟悉社会的演练场;16.3%的人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完全是靠着感觉走。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事实是仅有17.5%的人考虑了这些因素。

这一个个数据完全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的态度,总的来说就是迷茫,从众,眼高手低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就业难不单单是因为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更是因为各大企业对职业能力缺乏,心思不稳定的应届毕业生录用保持怀疑的态度。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脱颖而出,这时候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职业生涯规划是结合主观和客观的条件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一系列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许多人都持有这种观点人生是不能规划的,计划没有变化快。他们认为计划做出来一尘不变,没有变通的可能性。恰恰相反占据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的职业生涯是需要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指引自己前进方向,即规划是方向性的目标,而计划是具体实施的方案。也S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目标下的小目标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环境,我们完全可以在不改变终极目标的前提下,改动小目标,来确保大目标不变。就比如说我们决定去上海旅游,我们要游遍上海排名前五的旅游景点,这是规划,但具体是以什么方式游玩,这是计划。假如先从上海的标志建筑物东方明珠塔开始上海之旅,但是由于东方明珠塔开放的时间关系无法将之作为起始游览点。我们可以将游览的顺序改变一下。这时候虽然游览的顺序变了,但游览的目的地并没有改变,即计划虽然变了,但整体的规划没有改变,我们能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因此规划中的计划是有改变的可能性的。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每年学校招聘会的现场人头攒动。有的人递交的简历被他自己的丰富的经历填写地满满当当,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更是自信满满。有的人在大学这几年里得过且过,因此能写在简历上的事件寥寥无几,留下的只是大片大片的空白。手中的简历也不知投递到那家公司,优秀的公司够不上,普通的公司又看不上眼。据我了解大部分公司对于于人才表现出缺乏的状态,而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逐年降低,一年内的跳槽率却持续偏高,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上述的这些情况是为什么呢?归根到底是因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能挖掘自我潜能,提高个人实力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时,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综合地对比分析自我的优势与劣势;引导他们评估自我能力与他人之间的现实差距,激发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1]。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明确自我的目的性,免除盲目性

俗话说“预事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能让我们赢在在职业生涯起跑线上,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就如地图一般,已经确定了终点以及通往终点的路径,并不用像无头苍蝇那样到处寻找出路,节省了大量精力,能更好的明确目的。[3]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能激励自我不断向目标靠近。

职业生涯规划中包含不断向目标靠近的小计划,一个个计划的完成增加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信心,在完成下一阶段的目标时动力十足。

四、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要对自己有一个全新准确的认识

许多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不仅盲目而且总是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归根到底是因为自我意识淡薄。只有当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特长性格特点等是否匹配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这才为进入其用人单位提供可能。准确认识自我要从多方面着手,例如性格类型,爱好,特长,职业兴趣偏好等等。当然在自己的脑海里寻找真正的自我,就如大海里捞针般困难,因此我们应该依靠可靠的方法,比如说可以询问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说说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借助MBTI职业测评测评工具,霍兰德职业测评工具这些比较专业的工具。[2]

第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当你了解了自己以后就要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的实力,这样才能保证你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还有要分析目前的就业环境,哪些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哪些行业是朝阳行业有巨大的前景,但目前从事人数不多。还要分析学校能够提供的有效资源是否利用到位,是否能提高某些资源利用率,以提升自我职业的素养。

第三,进行职业决策

利用职业生涯决策平衡单来分析难以抉择的几个职业,选出更合适的职业。

职业决策平衡单能清楚地展现自身条件与各个职业的各方面的匹配程度,从而选出更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出合适的职业之后并不意味着后期不能进行职业改动,因为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的爱好和需求会发生改变,这时候就要适时地调整。在职业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我们的一些某些特质不适合该职业,这时候就需要即时发现该问题,即时自我调控。完成完美的职业决策。

五、结语

对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即拥有了奋斗目标,这些“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要怎么样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更不会存在被动地学习,更多的是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渴望变得优秀,能更快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妤.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J]. 才智, 2015,(02):141.

篇3

(一)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农

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生产长期呈现一种开放式的循环特征,突出表现就是收入高、产出高、代价高,这使得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也使得水土资源的开发过度。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也不能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要运用多种综合手段,而最根本就是要依靠法律手段。因此,只有正确、及时地利用法律手段对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引导和调整,才能保障和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最终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提出并载入宪法,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治理国家方式的重大发展。坚持依法治农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各种新旧矛盾、困难交织出现,各种农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行政管理手段不行,单靠市场自我调节也不行,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而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必须及时运用法律手段加以调整、引导和规范,才能保障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法律基础做保障

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不仅只是一味地追求经营规模,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经营的“度”。规模经营如果缺乏必要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做基础,必然会降低效率,也无法实现规模经济的目的,并且有可能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过高。适度规模经营不是粗放式经营而是集约化、高效化的经营方式,如何实现有效率、有效益的最佳配置模式,除了从经济、政策角度的考量,还需考虑到法制层面的约束。在现实中,某些地方政府部门表现出了较强的规模偏好。具体表现在,一是以行政的手段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农户集中,人为地规定年度土地流转目标或规模经营农场发展目标,并较强烈地追求大规模,在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上千公顷的经营规模,尽管是极少的个案,但从中可见政府的价值偏好和可能出现的趋势,以及其中可能蕴藏的风险。因此,如何运用法制手段对“过度追求规模”而可能导致的风险结果,也是我们应当研究和考虑的层面。

二、坚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法制原则

(一)公平原则

增收增效,提高生活水平是我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急需我们解决农村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尤其土地流转的法制化规范从另一个方面意味着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有权利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各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有承担责任的义务。我国目前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实现农村公民和城镇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强调公平分享的准则。但是,在一些地方行政力量干预土地流转的案例时有发生。在面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时,一些基层政府以服从集体利益、服从大局意识为理由,强制推行不公平的统一标准,对一些土地流转大户吃拿卡要,设置生产资料等方面的高门槛,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阻碍了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进程。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这种推进不仅是农村发展面貌上的推进,更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完善、法治制度健全的推进。其中,最根本最牵扯到农民利益的就是土地规模经营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化,使之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城乡公民在法律上享受到同样的协调与平衡。

(二)政府干预原则

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看,政府干预无论在宏观和微观情况下都有实施。但是,对于农村市场来说,政府干预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有效的干预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无序的恶意的干预将严重损害农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政府干预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农村市场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土地规模化经营应该有市场来引导,土地的流转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以法治为前提。政府对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引导也应该依法引导,减少甚至避免随意性、非法性的政府干预。事实上,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扬经济民主的原则,只对农村市场溢出效应和失败现象加以管控,宣扬土地流转法治,实现公益性和共益性的统合。

(三)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禀赋,土地本身也有种类不同的品种和经营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各个地方对该地区的土地流转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法规制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实行,土地使用权被细分到每个农户,我国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进行土地流转。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对土地流转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因此,制定与各地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中相关各方的行为,并提出土地流转的标准,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

三、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法制对策

(一)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的法律制度

近期《科技技术进步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的颁布奠定了我国在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方面的法律体系。但是,其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考量,细节性的动作还需要制定,还有一些区域适应性需要解决。从国际上看,我国应该仿效农业生产大国,尽快制定实行《推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法》,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强调农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尤其银行机构对创新性农业生产企业的信贷倾斜,引导广大社会团体关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鼓励广大大中专学生回流农村做新型农民,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支持农业科研体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通过创立扶持基金、打造低息信贷,大幅度增加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经费,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长效机制。在人才和教育方面,我国应同时加强理论性的科研教育和操作性的职业教育,以及复合型人才,推进农业科学技术更快地转化成生产力,经受自然环境和市场的考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形成了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信贷、物流、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均给予了支持措施,加快了农村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步伐。一些农业大专院校和职业院校也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和农业产业化的一线工作者。这一切的成果要继续发散生命力就需要加强立法,使农业产业化、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等有法可依、依法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服务的法律制度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颁布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但是,由于长期的二元体制,我国农村在公共服务提供还很薄弱,尤其我国实行的是,分田到户、分田到人,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受众较为分散,公共服务的普及程度不高,水平也存在千差万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运转还不顺畅,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而言,我国亟需建立国家层面的产品流通制度,使各个形态的农业组织所生产的产品能够走得出去,所需要的生产物资和原料能够进得来,建立服务于现代农业的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适应我国不断深化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趋势。引导物流市场的多元化、开放性,培育各层次的市场主体,服务不同层次农业组织,构建开放、有序、竞争的农业产品流通体系。打破城市市场对农业产品流通的准入门槛,开通农产品进城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共同培育成本低廉、门槛较低、质量较高、运作有效的流动运营网络。

(三)重视推行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长期以来,固定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常态,只追求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忽略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有序开发和环境保护,导致我国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大幅度增加,从而土壤结构破坏,肥力日益低下。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农业规模化组织对环境和土地的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农业。

篇4

联合国国际会计组织指出,环境成本亦是指根据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时,需要为此采取或者被动采取相应措施而发生的成本,以及因为执行企业的环境目标所付出的其他的成本。这一概念是从狭义角度对环境成本的概念含义进行总结的。而从广义的角度上看,环境成本则是指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和。本文研究视角是广义的环境成本。根据以上的含义界定可以将环境成本划分为四类,其成本结构图如图1.1所示。图1.1成本结构图。其中,“环境成本(1)”是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成本,就是会计上已经确认并进行计量的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环境成本(2)”属于在现行政策条件下,在会计上已经确认并计量的环境成本,即内部环境成本。因此将环境成本(1)和环境成本(2)二者相加,就是目前已经确认计量的全部成本,也就是在传统会计核算中采用的成本的数字。“环境成本(3)”被定义为可以货币化的外部环境成本,在现有会计核算系统中,这部分成本不需要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同时企业不需要对它负责,并且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润,故在做出决策时也没有深入考量。那么如果从全体社会成员的角度来看,环境成本(3)确实对于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因此全社会需要为此付出代价。“环境成本(4)”是不能货币化的外部环境成本,因此很难用货币来量化,同时也难以将其纳入成本中来达到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故只能做一定的定性分析。

二、针对制药行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探究

1.制药环境成本的确认。在针对制药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中,首先是要根据各项支出发生的时间空间作用的不同,来确认历史成本的核算。具体的确认流程是:首先是要按照会计准则及相关政策的变更进行确认;其次是要针对以往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环境成本进行确认;最后则是要针对成本效益在环境成本方面的体现进行确认。2.关于环境成本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确认计量。为了有效地实施环境预防和治理,企业购置相应的固定资产在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方面应予以资本性,其账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环保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环保工程”、“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这也是对于环境成本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的有效体现。3.制药环境成本的计量。环境成本计量指的是根据环境成本的结果进行确认,同时将其予以量化的实现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对于计量单位的拓展;二是运用非历史成本法开展的确认计量;三是指利用特定计量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和计量。

三、制药行业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1.环境法规建设的滞后性。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关于制药行业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立法仍较为落后,而且很多要求都是缺乏必要的强制性,不仅是在核算内容、核算形式还有在数量上也都缺少清晰明确的规定,因此导致大部分企业在环境成本对外披露方面避重就轻,逃避对外披露的责任和职责,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控制和降低环境成本,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对于环境法规的建设。2.成本项目的归集和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大部分制药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将全部的成本费用大致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制造成本,另一类是期间费用。但是因为通常在传统会计领域采用的是比较武断的分配标准,并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同时也不能对产出的计量方法进行统一,所以无论是按照产量还是产值来进行划分,都使成本在划分和分配标准之间失去直接因果关系。而且在制药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环境成本表现得比较分散且发生额度较小,因此在财务核算的工作中环境成本完全没有体现出来。3.环境成本核算中未包含回收复用项目。一般情况下,制药行业的修旧利废、回收复用,指的是重新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质,通过修旧利废降低成本、回收复用增加效益,这样不仅减少了浪费,而且能够更大限度的实现利用和节约资源,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制药企业并没有在成本及其价值方面进行详细的测算和控制,也没有在制药环境成本的核算中对这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和说明,这样也就最终导致了制药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完整性。

四、对制药行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建议

1.完善环境会计准则,提高环境成本核算能力。首先,我国制药行业的立法主要着眼于制药安全方面,较少有针对环境方面的立法,致使制药行业在开展环境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的存在,应当及时完善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制药行业的环境法律法规,这样就能够使得制药行业重视其环境方面的总体投入。同时当企业的环保投入加大到一定程度,并且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的时候,环境成本的核算工作自然会得到重视,并被企业提到议事日程当中来的。其次,我国在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复合型核算人才尤为缺乏,而环境成本核算工作是需要复合型人才才能实施和开展的。所以必须通过培训和学习才能提高核算人员的综合实力,提高员工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最终为企业成本核算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2.引入管理核算理论,科学利用作业成本法。根据目前成本项目不合理归集和分配的情况,应该要求相关的制药企业尽可能的运用先进的管理核算理论,充分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并积极推进制药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鼓励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用环境会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反应过去的信息,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此外准确提供成本核算信息,可以使企业在管理决策与未来发展方面尽可能控制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要实现环境成本控制与管理,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3.加强环境成本内部化管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过程的含义是将制药企业因为污染环境所产生的成本划分到企业的整体成本支出中去。所以针对环境成本内部化管理,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制药行业环境保护的制约力度和激励作用。其次是要求企业的决策者积极增强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并有效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者应该尽可能地针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逐渐地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环保意识并承担节能减排任务。最后要求全面加强对环境成本外部不可量化的部分进行研究。

作者:张亚辉 石野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基于循环经济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2]张群,荀志远.考虑环境成本的项目经济分析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5,19:029.

篇5

关键词:化学 化学制药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A

化学制药在国内比较普遍,不仅是一些西药的生产是由化学工业而来,即使是中药的研制与开发也离不开化学制药工程。 化学制药过程中有关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化工原理,分析化学等一系列化学知识,这是知识的普遍应用性。化学制药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种化学反应的产物可以对人体产生帮助。通过学习化学,会对化学制药有一定了解,但是还远远不够。化学制药过程中具有很多特点要注意,这是对人类安全和药物安全的必要保证。化学制药工程是现代化的高新科技,与化学工业有很大的联系,也可以说化学制药工业是化学工业的一个分支。但是化学制药工业又有着他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高技术性

化学制药并不是简单地一种化学物品就可以当做药,而是经过多个化学分子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制剂,到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从而对身体器官产生作用。在化学制药过程中,要采用高科技术,而且在化学药物生产中都需要用到新技术,新的合成技术,新的化学实验设计,电子设备的应用在化学制药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些新的应用,都不是简单随意,都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还有在药物的筛选,制药的过程都是需要技术性的,因此化学制药工业招收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以防发生不必要的化学危险,危害员工甚至人类的健康。所以只有使用科技系统,使用现代高科技设备,能够使生产更合理,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促进生产的发展。

二、高风险

制药的风险包括生产时的化学反应风险和产生的药物健康水平的风险。化学制药是由化学反应而产生,在不确定会发生什么反映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风险,化学反映会产生一系列的有害气体,危害自然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产药物后还需要再进行试药过程,只是根据理论是不太确定的,只有看到了实践成果才可以放心的供药。化学制药的风险存在性很高,还需要再化学制药过程中注意安全使用与风险消除。

三、高质量要求 。

药物生成后,药品质量监督局会对其进行检测,以保证吃药的人的健康。药品质量的好坏会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影响。不是有句话说是药三分毒,如果说正确用药除了可以治病以外还有毒的话,那么错误的使用药物则就是直接食毒。药物的质量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眼水平好坏的标志,因此,每个药品的生产都要按照《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比对生产,生产药物的环境也要非常注意,化学物品有些就可以挥发反映,要注意不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生产药品的材料也不能贪图便宜买次品,在购进原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材料质量,材料的包装也要能长时间保护材料不被破坏。高质量要求是为了制药厂家的信誉和人们的健康,生产的药物要有高质量保证,符合每一项制药安全监测水平。

四、品种多、更新快 。

我国在制药行业的发展迅速,,各项条例严格遵守,也已经去的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产生的不敏感性也加强,由此,还需求品种和疗效大的药物加以代替,为了满足医疗的要求,需要有更多的好的药物。1、不同的患者依据自身体质的不同华对药物产生不吸收或过敏反应,同一位病人也会对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当出现过敏反应时就需要更换药物。2、一些药物长期服药会产生耐药性,比如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经常吃药后,就是再吃也没有什么好转,因此这些药物也就没有再继续吃的必要,需要更换另一种药。3、即使同一种药理的药物也会根据药量的不同有不同的效果。4、根据人体的反应,治一种病的一定就是会发生同一种反应现象,因此可以调理药量来达到不同的效果。很多药物因为反应不强烈,治病效果不明显就会被淘汰,还需要更多更好的药物代替他们。药品的更新实际上也是科技水平的更新,在这个人口多,环境差,病毒经常入侵人体的时代,药品的时常更新必不可少。

五、高的安全、环保要求 。

在制药行业,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还有各种各样的易燃、易爆、有毒等刺激和腐蚀性物质。药物的化学结构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更多的不仅是单单一步的化学反应的产生,而且,每种药物的生产需要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在选择药物合成路线上应该不仅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考虑,也要考虑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路线,以此达成安全合理、绿色的生产。合理的合成路线中材料的稳定性和辅助材料的毒性及其根据医理治疗后产生的效果的综合比较下,应该首先考虑采取没有或很少使用会发生易燃、易爆和有毒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同时也应该考虑产生的产品和副产品具有无毒的问题。还有如果药物的生产必须要使用有毒的物质,应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应该如何处理会对环境工作人员和药物产生最小的影响。因此,国家药品生产过程中企业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操作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等问题要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彻底明白,特殊的对待。制药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六、高投入、高利润。

现代制药企业建立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新药物,和所有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市场形成对象关系,基本目的就是利润。新药开发需要周期长、投资大,除了国防科学研究这一领域以外,基本投资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药物投资还在其他类型的民用工业前面。高资本投资带来高的利润。它巨大的利润主要来自自主要发受专利保护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药物。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利润,取决于开发投资和年复一年都新上市的药的数量和质量,这是代表现代制药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篇6

关键词:制药企业 税务 建议

企业税负率的计算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缴纳的税款与企业的实际销售收入的比值,以制药企业进行分析,企业所缴纳的税款主要为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占据了较大部分。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税收制度不断完善,相继出台了增值税从收入型转为消费型、全面营改增等一系列重大税收改革政策,企业的税负率随之有了一定的变化,这就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制药企业税收筹划的可行性的分析

(一)制药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大

从理论上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可以进行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企业的经营业务有限并且比较简单,因此企业的纳税有限,企业的利润空间有一定的局限,税收筹划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而制药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型及以上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情况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来看,税收筹划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制药企业新药品利润普遍偏高

制药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新药品的研发和销售,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药品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往往能大大的促进企业发展。从医药行业药品价格及成本的数据分析,新药品往往具有较大的利润,但是医药行业的传统药品的利润则比较低,甚至会出现利润率为负的情况。因此,对医药行业进行税收筹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合理的税收筹划不仅增加医药企业的效益,还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新旧药品对制药企业的所得税及增值税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生产能力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应协调处理新药品与旧药品的生产与销售。但是,制药企业的税收筹划应从企业的整体发展角度考虑,例如,制药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及药品的市场发展情况,不仅仅是降低企业的税收。

(三)制药企业研发资金比重较大

根据国家鼓励研究开发的相关政策规定分析,制药企业进行新药品的研究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在100%扣除的基础上,依据研发开发费的50%加计扣除。一般情况下,制药企业进行药品的研发需要经过药品理论、立项到研发、临床试验这几个阶段,整个过程耗时长、资金投入大。因此,制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可以合理利用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二、对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建议

(一)制药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

1、利用企业组织形式开展税收筹划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制药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稳步发展,需要不断加大业务宣传力度,开发新的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企业发展初期,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多个小型的分公司,这样可以降低自己的纳税比率,进而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制药企业应与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进行产业链合作,这样可以在尽可能降低增值税税负的同时,合法合规的取得企业所得税成本费用税前扣除凭证。

2、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筹划

制药企业拥有较多的固定资产,对制药企业利用固定资产进行税收筹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成本中的较大部分为固定资产的折旧,在企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折旧额越小,则缴纳的税额越多。因此,企业要及时了解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在税收优惠期限内加速折旧。在生产设备选采购方面,综合考虑设备成本、设备可带来人力成本节约和加速折旧政策,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另外,考虑到物价变动等因素,当物价处于持续上涨的情况时,可以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

3、利用费用扣除标准和销售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的费用支出是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企业应尽可能的列支当期费用,获得较多的税收利益,减少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例如企业依据法律法规提取并使用的用于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以及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等,企业可以充分使用这部分费用,进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企业在销售方面应加强税收筹划,可以根据税法关于收入确认的有关规定,采用有利的销售方式,例如采取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在合同中约定收款日期,在一定程度延缓企业的税金缴纳时点。

(二)提高企业税务会计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对医药企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对医药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提高企业税务会计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培训及再教育活动的安排,并加强对税务会计的考核力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较好掌握关于税务法规等专业知识,使其努力成为集财务、法务、金融等专业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与奖惩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确保税务筹划高效运行。

(三)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

为了促进医药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得企业的税收筹划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进而提高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效率。这样制药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确保税务筹划方案的可行性。

三、结束语

基于制药企业的特殊性,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在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的税收情况后,笔者认为对制药企业的税收筹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的减轻制药企业的税收负担,使得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东.对制药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2,(20):233-234

篇7

关键词:生物制药;竞争力;探析

生物制药不仅把生物医药新技术运用到制药的整体过程中,而且这些技术使得生物制药产业具有独特的性质。在流程中,主要包括对于药品的研制方面、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上,以及对于生物技术的运用方面。

1 世界生物制药产业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世界上遭遇到经济危机,在刚过去的几年,世界经济逐步回暖,有不少的药品已经到了专利期限的末尾,对于生物医药市场,其增长值发展得也比较慢,不过,基于当前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改变,使得他们对于市场的需要发展有新的变化[1]。

世界药品市场的销售额一直稳步向前,在今后的几年,生物制药很有可能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基于每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对于一些有疑难杂症的患者非常适用。有着很广泛的销售前途,因此,有不少的医药企业,开始将自己的工作目标放到生物医药这个方面。现在,在世界上的生物制药品种已经有数百种了,有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当中,不久便会在市场上进行销售[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政府对于医疗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是很大的。这将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医药行业的总的生产数值已经超越了5000亿元了,到2011年之后,增长了两倍的数额。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物医药的制药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了。到了现在,我国的华北制药厂、上海制药等行业,都对于生物制药有了重视,与此同时,也与国外的一些大集团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医药产业的发展。作为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开始对于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了战略性的改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工程药物的研发力度。还加快了一些新型疫苗的研制,增强了生物医药在市场中的存在力度,由此看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进入一个快速的增长阶段。

2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对于国家产业的竞争力,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面临的机遇和政府方面的支持。我国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所遭遇到的机会是非常好的。最近这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生物学方面技术的进步,给生物制药方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比如说,对于一些有较大传染能力的疾病,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我国已经有比较大治疗进步。基于当前我国的一些重大项目计划,如“863”计划、“973”计划,这些计划都获取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补充,为生物制药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研发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必要的条件。国家也相继了一些措施,对于生物制药产业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和优化,逐步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3]。

3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对于每一个产业的竞争力,都是由其根本的生产要素方面、需求量和支持方面的产业所影响的,对于生产企业所作出的每一项决策,都与企业的内部生产结构有着极大的关系。

3.1 生物制药的生产要素 我国的一些生物制药厂家,在生产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现象,消耗的产品很多,导致了生产效益的低下,与此同时,技术含量也不过关,出现了污染严重的情况,排放出的废气很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相对于我国的传统医药行业的发展,其危害是相当大的。与此同时,对于制药技术也有着较大的要求,研发人才的需要则是更加紧缺,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但是真正有着科学技术含量的,干实事的人才还不是很多,对于一家制药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则是更是苛刻,因此,人才的缺乏是导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发展较为缓慢的一大因素,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生物制药必须吸收拥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投入大量资金,不断研发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在世界中与其他国家企业进行竞争。

3.2 生物制药的需求 我们的国家,在医药市场方面的需要量是非常大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尤其现在人口出现老龄化的现象极为严重,这将会使得医药行业的需求量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口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人们对于药品的购买力度也增加了。

药品的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所以,在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对于药物的监督管理方面进行完善,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将这些法律法规运用到生产当中,对于不合格的药品执行强有力的查处力度,以确保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安全顺利的进行,增强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能力。

3.3 支持性产业与相关产业 所谓的支持性产业,就是指为生物制药提供一定的原料的企业,这些企业必须和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之间合作,共享一些生产技术,或者是对于营销渠道进行互相补充。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往往紧密和支持性的产业,及有关产业一起合作发展,最终构成全面的产业群,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而在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了准确的结构和体系,另外,还与很多高校的研究院联合起来,作为积极进行研究的平台和不断提高技术的平台,并且最终构建生物产业基地。随着这样的发展,引起生物制药方面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在不断扩大内需,以及国家实施的政策的下,在全国范围内,生物基地已经具备50家,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以及东北三省,这些地区均很快构形一定的生物制药产业的格局。

4 结语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了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的竞争力,与世界的领先水平相当,但是,在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仍然具有诸多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人们积极对其进行对应的策略进行调整。为了提高生产技术,需要严格进行监管,进而稳定市场。我们在当今必须重视解决问题,最终提高我国在生物制药方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镭镭,冯国忠.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

篇8

本次论坛在由首都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于启武教授任组长的中国医药行业社会责任研究课题组经过长期大量的行业调查后,根据企业申报材料的审核情况、《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分值以及搜狐健康公众点击数据等结果,对2009年度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综合评比,共有55家医药企业获得“2009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孺子牛奖”。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许嘉齐在论坛上要求我国医药企业应该把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思、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理念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贯穿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去,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他指出,作为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医药企业必须强化管理,合法经营,诚信自律,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地药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药品需求,担负起关爱生命健康的光荣使命。

“社会责任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个领域当中,需要各个领域的互动,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任务,就是需要各界负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 本刊首席顾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首席专家孙继荣教授在论坛上做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报告,并从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具有独特发展优势。

据中国医药行业社会责任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监测报告”显示,在我国医药工业不断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与社会、民众利益不和谐的声音与行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