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论文8篇

时间:2022-09-23 01:59: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论文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关键能力;培养

1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

1.1通过职业岗位的标准来进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其进行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市场营销岗位的社会需求进行了解,并以这种需求为依据,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进行设计,并通过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在市场营销岗位专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营销策划的能力、市场调查的能力、商务谈判的能力以及产品推销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而在进行设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时,并存着一些同专业的交集问题,一些理论和营销知识出现重复,并且这种现象非常多,针对出现的这种问题,可以根据课程开设的顺序以及课程的主要性质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相关理论知识点的主次分清,从而使教学的重点内容得到有效的整合,使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使课程教学更加科学化,使教学的活动更加有序化,从而使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得到提升。

1.2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使课程的体系科学化

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社会岗位的职业标准作为依据,对社会能力加以重视,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根据具体业务的需要来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例如,可以根据企业中的广告营销以及创意制作等方面业务来加设“广告策划”的专业课程;可以根据企业的市场调查方面的业务来加设“市场调查与分析”的专业课程;可以根据企业的营销策划方面的业务来加设“营销策划”的专业课程。从而通过建设这些核心课程,来使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体系更加科学化。

2对课程建设模式进行建设

2.1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全面化培养

所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全面化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化发展。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市场营销专业技术进行掌握,并需要具备相应的策划能力、谈判能力、推销能力等,使这些能力能够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除此之外,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良好的品行、创新的精神以及健全的体魄,这些都是实际岗位工作中需要具备的重要方面。

2.2对课程教学中的“学、研、用”进行有机结合

在进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多加关注,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应将“学、研、用”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2.1在“学”的过程中,应彻底转变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根本不适合目前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以多元化的战略对高职市场营销的人才进行培养,并对学生多层次的发展进行密切关注,需要将市场营销的基础课程同主干课程齐头并进,丰富选修课程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主修课程的同时,体验选修课程的乐趣,并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

2.2.2在“研”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科研的机会

高职院校在毕业前应对市场营销的课题进行研讨,并设计本专业的毕业论文,所以应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同时,还应该提供科研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科研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3对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的体系进行保障的具体措施

3.1转变教学思想,确立专业建设的目标

随着市场中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往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也经落伍,并且专业建设的目标并不明确,因此要将教学的思想进行转变,并确立正确的专业建设目标。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使自己适应当今社会职业的需求;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对自身进行精准的定位,通过实践不断的完善自己,打造特色型人才。

3.2完善校园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完善校园教学条件主要是对教学的软件及硬件的环境进行完善,使学生学习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从而促进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职业需求。所以,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完善各项教学设施。

3.3对教学的主体进行全面跟踪,确保教学的科学合理

教学主体也就是市场营销的任课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都与教师息息相关,所以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跟踪,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式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关键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绝不仅仅只是使学生掌握各项营销知识,而是需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整合,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面向多元化方向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的现代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蕾.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3):88-89.

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行创新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的营销人才。但目前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中关于创新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

目前部分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或为了晋升职称,或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质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究其原因在于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一些学生也盲目地认为教师讲什么,考试就考什么,考试及格万事大吉,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于记忆和模仿。

2.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础。然而一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存在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问题。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无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实践途径。

3.教学手段、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有些院校主要的教学手段仍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国内营销教学重点大多放在理论上,基本上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一味追求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过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不够。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缺乏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目前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而言,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基本以教师命题考试为主,考试方法大多采用笔试,缺乏科学性。这将会形成学生单纯以背诵现有知识为特征的学习模式,学生运用知识、实践操作、探索创新的能力基本被。

5.师资队伍缺乏

一些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比较熟悉,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由于自身缺乏实践,在教学中很难把理论和实践进行巧妙的结介,往往会导致所带出的学生理论上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却步履艰难,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的对策

1.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

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这是一切行动的基础。要明确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评价体系等要素科学结合起来。要树立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一次教育终身受用转变为终身教育、重理论转变为重技能教育的理念,打破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在知识继承与积累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格完整和个性独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使经过塑造的学生,能从固有的知识结构中,经过整合转化进而能自发或自觉地从事创新活动。

2.确立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设置

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理论基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掌握通识必修课、选修课的内容之外,还应掌握营销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等。

(1)营销专业知识。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模块(必修)中的《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商务沟通》《商品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广告学》《营销策划》《推销学》等多门课程上。

(2)相关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模块(选修)上,涉及到会计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骨干课程,具体有《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计量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上。此外,还应选修与今后工作所属行业的一些行业基础知识。

(3)人文知识。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模块中(选修)的课程上,如《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美学原理》《宗教学原理》《伦理学》《书法》《食品营养学》等课程。

3.构建合理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合理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一个中心、二个主体、三个层次、四个原则”的要求。

“一个中心”就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中心。

“二个主体”是指对学生实施实践和创新教育的第一个主体是学生所在学校的任课教师,第二个主体是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教师。

“三个层次”包括认知实践层次、专项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认知实践层次包括入学教育、社会调查、普通劳动等内容;专项实践层次包括针对各门课程的实践环节或其他专项环节,如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的课程实习及针对“学年论文”等进行的专项实习;“综合性实践层次”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全部知识进行的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项目实习。

“四个原则”是指在实习方案设计及实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四点原则,即目标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4.改革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积极推广讨论式、辩论式、研究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变“教师”为“导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多传授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对问题的过程多作分析,少下或不下定性的结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不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处理,更不要不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通过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使学生从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个体学习向协作学习转变;从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

5.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试方式

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做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闭卷考核与多元化考核相结合。考试的方式除了最常采用的试卷考试即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专题报告、课程论文、角色扮演等多种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方面,要着眼于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和创新等能力。

6.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科研团队,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水平。同时要求专业教师切实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学生,培育学生对其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是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改课题《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7日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市场营销专业在独立学院中开设面较广,属于交叉复合型学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市场营销专业篇中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技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立足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和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在分析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师资力量、社会资源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基于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和培养模式,着重探索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以不断推进完善专业建设和构建专业特色,培育适应现代营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1、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强素质、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围绕培养对象的就业能力,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更适应现实营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营销实践的需要。

3、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推动以课堂和教师为主的“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和研究探索性学习机制,有利于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4、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推动形成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社会、企业、市场为大课堂的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平台、校际平台、企业平台,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创建开发多途径的实践基地,并逐步探索构建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的体系和机制。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要积极探索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体现“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其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体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中起到如下三个承接关联、相辅相成的作用:

1、通过理论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搭建专业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帮助学生解决What――市场营销“是什么”的问题。

2、通过案例教学的完善和改革(包括案例分析、主题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Why―市场营销理论中“为什么”的问题。

3、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帮助学生解决How to do――市场营销“怎么做”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建设和改革,该实践教学体系共分为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图1)

1、案例教学:较常规的教学方法之一,包含已有案例教学和自有案例编撰两个方面。

2、实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教学是指模拟公司运营、模拟市场营销调研项目、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活动、课外竞赛等实验教学课程环节。该体系中实验教学包含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实训课程和第二课堂实践三个方面。

3、实习教学:学生必须深入企业学习,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目的。在本体系中,将实习教学划分为三种类型,包含参观与考察、专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

4、专业论文:专业论文和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一样,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达到综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目标,需常规性地设立学年论文环节,创新性地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和应用

结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应用推进,我们从课内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专业实习与实训、课外第二课堂的拓展和毕业论文的改革几个突出的方面进行说明:

1、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完善。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开出,依据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的逻辑性关系,划分为课程设计和项目模拟两类实验教学形式:

(1)课程设计实验教学,主要针对课程内容分为多个模块,不以呈现某个经营实践中的作品(如商业计划书)为逻辑主线,课程知识体系分作若干理论模块,即开展分部分项的模拟教学。根据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结构的分析,可开设此类教学的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预测、销售管理等。如《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是根据《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章节体系展开,在绪论章节结束后,即可开展课程设计。包括环境分析、市场调研、竞争分析、STP战略制定、4P策略选择和总结汇报,这些分部分项的实验始终围绕学生团队选择的某个产品或某个公司展开,使得整个设计方案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探索性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课程设计和项目实施最后通过小组演讲、汇报和答辩的形式在课堂上展开,教师及时进行提问和引导,这样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兴趣,更深入具体的行业和产品,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竞争意识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加强,获益匪浅。也实现了教学相长,推动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

(2)项目模拟实验教学,此类教学要求该课程内容体系前后具有承接性,而且课程内容整体结构同现实经营中的某些研究、咨询项目的成果结构相似。符合以上两个要求,便可随课程开展此类项目模拟教学方式。结合本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及对教材选择类别的研究,列举了以下可开展系统性项目模拟实验教学的课程如表1所示。(表1)

2、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目前,我们开设的专业实训课程有两项,分别是ERP沙盘模拟实训和校园集市。

经过几个学年市场营销专业的ERP沙盘模拟实训(ERP Simulation Experience),对ERP实训大纲和指南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突出了实训中的营销功能模块,在一周的实训时间内设计了两轮模拟对抗演练,学生通过第一轮熟悉运营规则,发现问题和形成各小组的战略思路,并以此贯穿和运用实施在第二轮演练中,这样能加深学生对于企业运营的全局观、系统观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战略思维,并能有效地从游戏转变为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沙盘模拟是一种模拟经营教学形式,而校园集市则是真实的经营环境下的演练。学生在准备期撰写创业方案,经过相关评价与指导,形成校园集市创业计划书,并分组搭建校园商品市场,体验自己当摊主,根据实际情况出资进行经销或者代销,体验从采购到生产和销售的各环节,通过出售商品盈利,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的利弊和经营绩效的反思,从而将课堂学习的营销理论实践化,达到学以致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作用。

3、实习教学环节的拓展。实习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实验室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为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努力利用各方资源,建立和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在现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基础上,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立足于学院所处的汉口北地区、阳逻港、盘龙城等新兴工业区,深入地方企业和特定行业,探索实现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差异化定位和特色优势的同时,建设一批示范性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学校在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4、第二课堂的拓展与实施。构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导引第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如营销讲坛、校际交流、企业宣讲等活动。其中,鼓励指导学生以各类市场调研项目和创业计划申报院级大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而各级营销赛事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更成为常规性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

目前,我们指导学生参与的比赛有: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因纳特营销竞争策略沙盘模拟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长江商报大学生营销大赛等各级赛事。依托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我们参与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已届四年,与地方知名企业东风风神汽车、中国移动、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联手,让学生亲临企业参观学习,深入企业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发现问题诊断问题,为企业制定营销策划方案。作为一种实践性与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创新,强化学生营销知识、训练营销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营销的理论、架构以及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意和自主思维,是真正能体现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的一项赛事活动。

5、毕业论文的形式和选题的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包括:(1)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形式的探索,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案、企业方的项目策划等开始纳入到毕业论文的范畴;(2)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减少了理论综述类论文,鼓励和指导学生将暑期实践、实验课程中的市场调研、自主实践中的创业计划,按照营销专业理论架构和逻辑思路,形成有创新点和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

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整合利用校园资源和社会资源,并且需要在硬件和制度方面形成保障和支撑,其中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硬件条件,教师激励机制和学生考评机制作为制度保障,缺一不可。

1、开展实践性教学必须建立自己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应尽可能提供平台和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科教师进驻企业实践、调研和进行项目咨询,以提升教师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此外,可以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实验室是满足实践性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独立学院需结合自身专业课程设置和学院发展的阶段,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目前,我院经济管理系已建立了ERP综合实验室和案例研究室。计划组建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和消费者行为研究实验室,供开展专项实验教学项目使用,亦可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在实验室中开展进行。

3、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有较多部分是需要教师在课外完成的,为使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在核定工作量时,可增加一定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量,以支持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在教师激励制度方面,学院可将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改革研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将教学工作的努力成果纳入考评体系,以保护教师的工作热情。

4、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需对学生考评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增加课程考核的手段,打破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同时,实践教学成绩可作为学生课程成绩中的一部分,归入平时成绩范畴,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玺.浅析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09.6.

篇4

高等职业院校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要提高专业人才素质,使得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就要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市场营销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且注重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提高人才的职业市场竞争力,在职业领域中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一、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虽然注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高学生技术能力的关键。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注重傳授学生基础知识,让学生具备牢固的知识基础。对于营销专业人才教育亦是如此。市场营销专业要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素养,就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具备了学科基础之后,就可以在专业领域中具备思维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市场营销专业的较多而言,要注重通用课程教学,诸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经济应用数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经济法等等,还要重视职业基础能力教育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经济学基础、企业管理、营销心理学等等方面的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素养,为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体系优化中要对实训教学予以重视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是提高其岗位技术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授课中,要从企业营销业务需要出发进行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将案例引入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并将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等实用性的课程和创新性的课程融入其中。教学以实训教学模式展开,还要积极组织营销讲座,将核心课程进行精品课建设。对实训教学的授课时数要增加,还要根据社会领域中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一)对课程内容精心选择

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中心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需要重新组合,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整合并将其中的精品部分提炼出来。市场营销是适应市场环境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这就需要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要具备开放性的思维,从营销职业需要的角度出发不断地注入新的学科知识,以使得所培养的学生的知识素质符合职业发展需求。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就要对市场营销课程内容和相关的学科发展动态深入研究,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对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二)专业课程教学要将实训教学融入其中

高等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中,往往会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即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教育,之后进入到专业实践活动环节。学生毕业的前夕进行综合实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营销理论教学与营销视实践教学之间难以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不牢固,学习理论知识就难以激起兴趣,因此专业知识学习质量不高;对理论教学予以重视的过程中,没有与技术能力培养相结合,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具有应有的能力。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符合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就必然会影响其职业竞争能力。所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总,要将实训教学融入其中,在理论教学中合理使用案例,或者采用项目教学法,运行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行业职业活动有所了解,基于此将理论教学内容逐步地渗入其中。比如,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塑造手机营销现场,建立研究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中,将营销方案制定出来,并展开手机营销活动。整个的营销方案的制定和营销活动的展开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对学生营销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也可安排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广告宣传、促销方案的制作、策划营销方案等等。学生直接参与到营销业务中,接触到真实的营销市场,就可以更好地提高营销实践操作能力。

四、高等职业院校要对考评工作予以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要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考评工作,要使得教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在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好学生所掌握的技术水平的考评工作,以考评结果作为职业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要改变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而是要采用项目调研报告、课程论文或者营销方案设计等等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验证。注重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

进入到考核阶段,采用激励的方式,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在考核中加分,而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样对提高学生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提高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考评工作中,要注重考评与就业相结合,还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对学生的就业采用正确引导作用。在对学生的考评中,更为注重学生市场营销职业技术能力的考评、学生对职业环境适应能力的考评、学生的创业能力考评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实践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以使学生进入到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市场营销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专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以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肖永红,刘美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J].职业技术,2013(09):76—77.

[2]雷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11(01):105—106.

[3]侯瑾,陈翠翠.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08):97—98.

[4]宜春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现状与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35—36.

[5]张桂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内教学改革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3(06):24—25.

篇5

关键词:胜任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普遍存在转行、跳槽频繁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营销人才胜任能力不足。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收集资料,分析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问题,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胜任力的内涵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可见,胜任力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整合。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胜任力特征评价法,学术界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特征也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研究,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是指市场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优于他人的某种或某些显著的或潜在的特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见表1)。

表1 市场营销人才的胜任力特征

[特征\&具体表现\&专业知识\&管理、经济、法律、营销等学科知识\&职业能力\&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物流组织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服务意识、主动性、执行力和外在形象\&]

二、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于2003年招收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为了解人才培养现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收集资料,对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截止2015年6月,市场营销专业在校生共计231人,课题组发出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3份,回收率89.37%。对2010年-2014年的毕业生利用网络调查法收集资料,共计发出问卷 55份,回收问卷48 份,回收率87.27%。所有回收的问卷用SPSS19.0统计分析。人才培养主要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本文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专业定位比较准确

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要求是:学生在校期间经历双学科教育过程,系统学习和掌握管理学、营销学与医药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管理与营销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从事医药营销和医院营销的沟通、策划、组织、运作、管理的能力。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是医药营销和医药管理方向,学生就业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大中型医药企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医药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药营销、医院营销、卫生管理、医药企业管理等工作。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可见,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比较准确,突出了学校优势特色。

(二)课程设置内容丰富

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要求,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医学院校特色背景设置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管理类课程、营销类课程、医药类课程和全校选修课程五大类(见表2)。

表 2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板块\&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等\&管理类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财务管理、药事管理学、国际贸易等\&营销类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医院服务营销学、财务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英语、营销策划、商务沟通与谈判、消费心理学等\&医药类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概论、基础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化学等\&全校选修课\&实用美容化学、实用美术、大学美育、普通话、音乐欣赏、合唱指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分类整理

(三)课程教学不断改进

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医院服务营销》、《管理学》、《商务沟通与谈判》等核心课程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调查实训、小组讨论、营销策划、专题汇报等教学方法,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二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实训等教学手段,锻炼学生营销、沟通、管理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专业主干课均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学习、专题讨论、论文、报告撰写等多样化的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实训有特色

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vocational ability request, this paper further researches and develops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poses the objective of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and completes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curriculum system planning.

关键词: 改革;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

Key words: reform;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course system;modular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125-02

1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1.1 明确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职业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行业性市场活动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既区别于职高与中专的培养出来的营销一线操作人员,又区别于本科院校培养出来战略、战术研究型人才。与此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应具备两个特点:①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切合企业的营销实践,使学生既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②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体现适应较宽岗位(群)的关键知识与能力,又要有明确的职业定向,体现特定岗位从业所必须的独特知识与技能。

1.2 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以“三对话”为出发点

1.2.1 校企间对话高职教育课程应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接轨。首先,要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它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应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其次,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时要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营销师国家职业标准》纳入到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营销职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1.2.2 师生间对话学生是高职教育最直接的需求主体。高职院校生源的构成及其特点应是课程体系设计所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不应以学校或专业的特色师资来配置课程。优先考虑学生需求时,一方面课程设置应有较广的专业面和灵活性,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其他技能。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应迎合学生个性化的特点,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本,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发展特长。

1.2.3 学科间对话市场营销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与挑战性很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有较高的职业要求。因此,课程设置应打破传统课程编制方法,克服学科本位的弱点,转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观念,不再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课时利用最大化,更好地为营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1.3 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理顺“三个关系”

1.3.1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我国现阶段,各个领域都存在营销或类似营销的问题,因此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在社会背景下展开,既要有各类营销职业均适用的通用课程,又要有明显行业特色、行业职业特点的专门性课程。

1.3.2 课程标准与职业的关系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设置要坚持突出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的标准,即职业标准。职业标准是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归宿,职业标准是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质量标准的依据,因此课程标准要兼容职业标准,同时课程标准又必须高于职业标准,在职业标准基础上适度拓展。

1.3.3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互通制度是将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以学历证书为标志)与职业资格培训(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进行融合、互认和互通,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和对应。

1.4 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体现动态性和前瞻性

企业职业岗位的内涵、形式、种类的不断发生变化,要求课程体系本身就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映,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在内容上吐故纳新,在结构上调整组合,以增加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职业需求的动态适应。同时,考虑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要求课程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任务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有其自身特殊的人才培养规律,在课程规划时应该从复杂多元的现代市场环境与现代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情况及职业岗位分析出发,服从能力培养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定向的原则。因此,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坚持模块化显得尤为重要。

2.1 基础模块素质化基础模块课程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专业限制,以进行跨专业的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功能的课程。包括着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通用专业素质于一体的四类课程。基础模块设置,一方面要求课时比重不能过大,过大会影响专业模块和扩展模块开设的门数和比重,我们提倡结合学校营销专业的特色,精简、整合基础课。另一方面,要一改过去以公共基础课为主要开设内容的单一模式,增设励志、心理、创业等方面的基础课,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

2.2 专业模块核心化专业模块课程是指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应严格筛选,内容设计要体现“精、深、广”的特色。专业模块的课程选择一方面要体现专业自身特点和办学方向,更重要的是要按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方向,按对应的营销工作环节和岗位安排核心专业课程。同时注重与营销师职业资格考级考证内容相衔接。

2.3 拓展模块套餐化拓展模块课程是根据社会需求与受教育者的愿望,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资源,所推出的适合不同学生群个性需求的不同营销领域的一组营销课程,其中每一组拓展课程由学科基础课和营销拓展课组成,学生可以根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方向培养计划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模块套餐,从而既能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又能拓宽了营销专业的就业口径,增强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2.4 实践模块职业化实践模块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合作教育方的资源,切实安排好实习课、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安排假期的社会实践、企业考察、企业顶岗锻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重点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模块通过企业参与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注重专业课程密切联系社会的实际需要,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3课程体系规划及人才培养流程

3.1 第一阶段:基础模块――大类培养基础模块的课程一般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主要由通用文化知识和通用专业知识两块构成。在通用文化知识课程的开设期间要完成英语和计算机的考证;通用专业知识课程的提早开设有助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模块的课程设置要求主要有:①降低部分文化素质类专业课的难度。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整合教学内容,使文化素质类课程贴近专业实际,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语、数、外、计算机教学体系。②通用专业知识课程安排在低年级,设置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使学生进早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调动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热情。③通用专业知识是为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打下雄厚的基础。④基础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要让学生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通用专业知识,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有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结求实的团队协作精神。

3.2 第二阶段:专业模块――按职业能力细分培养①专业模块是按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今后从事营销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即市场开发能力、销售与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服务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安排时充分考虑了营销从业人员所应掌握的专门技术和关键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专业模块的知识体系,它是营销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核心。②专业核心课程同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专业模块课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前提。③专业模块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其中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三级)考证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完专业模块的课程后将参加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营销师职业资格考级考证,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3 第三阶段:专业拓展模块――职业定向培养职业定向培养可以理解为:一方面,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的课程选择要针对学生未来某一职业、某一岗位来选择特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另一方面,由于职业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所以五年制高职营销专业的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厚基础、宽口径的内容,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

在第四学年,学生除了必修的职业方向模块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志向、兴趣、爱好及市场需求在给定的职业方向课程中任选其一,作为拓展专业课程的学习。

3.4 第四阶段:专业实践由学生结合专业拓展模块中的职业方向课程,选择社会实习单位和岗位,学校按照行业标准与用人单位特定要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让学生在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方法、策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细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与筛选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最后结合实习单位实际操作经历撰写毕业论文或完成策划方案。附:课程体系设置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

[2]黄克孝.职业技术概论[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德章.中国商业高等教育学会:国际高等商科教育比较研究.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吕时礼.“SIYB”教学理念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改的若干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5]申俊龙等.UES教育模式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3,3.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职业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60-02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等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越来越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重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国务院在2014年5月2日发表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并将“以服务需求、以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原则之一。

因此,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对高职院校教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教学,尤其是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标准;而如何着眼于职业需求,探索构建全新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也成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由于我国高职的特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把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实训项目的演练、考核评估等步骤,以及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师从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二是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的转变。在教育观上,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向突显高职教育特点的“能力本位”转变,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人才观上,实现了从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渡,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应变创新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不能完全匹配。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要求不明确,一个专业对应若干个职业资格证书,忽略了是否与其专业的核心能力相对应,从而导致了学生考证的盲目性,更为甚者仅是为考证而考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考试内容,考试一过,理论知识掌握的内容就所剩无几,这是与职业技能考核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初衷相违背的。而如此重复的学习,重复的考核,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浪费人力和时间。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及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与“双证制”的要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一方面在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所必需的实训条件、实训指导师资队伍、资金投入等方面均普遍比较薄弱。当前对学生质量考核仍偏重于理论知识,职业能力的考核仍未得到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也仅服务于文凭而不对岗位工作能力负责。

3.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科学评价体系严重缺乏。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科学评价体系严重缺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考核,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分析存在片面性,无法根据实际的企业营销岗位的需求情况给学生提供不断变化的实践内容,无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地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大量需求。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提出的人才需求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仅第三产业中的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分别需要技能型人才808万和388万,需要高技能人才227万和95万,可见目前营销人才缺口巨大。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以培养技能型营销人才为已任的高职院校,在校如何培养学生的营销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哪些相关营销专业技能,使学生进入企业就能适应营销职业的要求,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营销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相关的营销职业标准结合,进行对接研究。从目前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院校上看,由于国家层面上的专业划分较为相似且没有统一标准,从而导致了同一个专业却对应了多个培养目标和完全不同的岗位的现象,造成了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趋向大体一致性。就学校层面上而言,一方面仍有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企业营销人才的能力需求调研不够深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缺乏与时俱进的营销人才培养方案做指导,导致教学上针对性不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不能迅速顶岗;另一方面也没有与企业相关的营销岗位建立相关配套的专业标准,专业教师对营销的岗位、岗位工作流程了解不够透彻,对指导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自身存在着不确定性。

(二)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概述

营销职业标准简介。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职业标准作为高职教育开展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依据,在进行营销专业技能培养时,要积极引入营销职业标准。我国在2008年制定了《营销师国家职业标准》,其中对营销师职业的定义是“在各类企业、事业组织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中从事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商品(产品)市场开发、商品市场投放策划、市场信息管理、价格管理、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等专业管理人员,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划、市场开拓、直接销售、客户管理等营销活动的人员。”该标准客观反映现阶段市场营销岗位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营销岗位影响的基础上,对营销岗位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高职教育培养是符合国家职业培训标准的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营销师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完善了我国营销职业标准体系,为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因此,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营销师职业标准根据营销不同岗位的性质和特点说明完成每一项工作内容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技能,以及与技能要求相对应的技术要求、有关法规、操作规程、安全规范等。这些标准是符合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的,因此符合职业标准的人就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不需要企业再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对毕业生进行培训。

(三)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

衔接职业标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可分为三步走,即:调研、开发、设计。

1.调研即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方法,调查所在地区的企业营销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针对营销专业的核心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相关工作过程和核心职业能力进行调查并分析。并且根据职业资格标准涉及到的岗位、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和工作情境邀请具有营销岗位一线实践经历的企业专家、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研讨、分析,设计出课程标准作为课程体系开发的支撑材料。对营销职业岗位整理并能准确描述;分析归纳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典型的企业工作流程;形成岗位人才需求报告;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进行论证。

2.开发即围绕岗位工作任务对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课程知识进一步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根据职业能力细化原则来分解体系架构,对课程路线的设计应该基于能力的进阶的规律来设定,对学习领域课程从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分配重新整合,形成适合职业标准的课程方案、知识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3.设计即围绕营销工作过程构建系统化课程,进一步优化学习情境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授课课件、讲义或教材、教学方法等教学资源。基于职业标准的要求将职业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应强调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同时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应与企业实际岗位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宋,李春富.课程转换在营销职业资格认证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1,(7).

[2]武秀艳.试论职业院校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对[J].才智,2011,(7).

[3]俞启定,和震.职业教育本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篇8

【论文摘 要】通过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分析,找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出现原因进行了剖析,尝试性地提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市场营销是类专业中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对于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公司,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以科学、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肯定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市场营销人员已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全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成为国内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但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大专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系统性学科,但高职类院校其在教学过程中却未能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及行业需求特点等要求,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来看,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广州市有些高职院校采用合班教学的方式,这既不利于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展开,还大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吃不饱”和“消化不良”共存的教学结果。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通过对部分高职学校的走访和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交流,得出广州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体现在:课程体系与高职培养的人才定位不相符。有些高职学校仍过多的采用理论式教学,因而培养的营销专业的学生实战能力不足,这与我们在教学中实践环节太少有直接关系。多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是借鉴普通本科类大学的课程体系而建立的,而从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来分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是进行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等工作。这说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够用为适,尽量增加营销实践学时,由老师带领学生真实地从事营销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参加营销工作后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相应的营销工作任务。

2、对关联性课程的近似内容处理不得当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其中有一些课程会出现近似内容,各系部之间的教师之间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沟通,其结果便是有些内容多门课都讲,重复严重,对这些内容学生会毫无兴趣。如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房地产市场营销、品市场营销这些课程重复性的内容很多,组织行为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内容很近似。因此各科教师要做好衔接工作,规划好各科的教学大纲,避免重复内容教授。

3、营销专业教材选用不合理

我国有一些高职院校仍选用普通本科类营销专业的教材,而非针对本学院学生的实际能力去选择合适的教材。本科的教材并不适合拿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做教材。有的虽说高职类教材,但没有以高职的学生为中心来因材编写,只是把本科教材进行简化,拼凑而成,总来来说教材的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校方应当严把教材审定关,成立由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组成的教材审定小组,从教材内容、新颖程度、出版社、作者等方面全面评价选用教材,避免为了得回扣而去选教材。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参与编写教材,去编写真正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

4、市场营销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在营销市场课程的考核形式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好坏,没有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氛围。有些高职学院宽松一点,也仅仅局限于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一般占总分的30%左右,而所谓平时成绩则主要指的是作业成绩和课堂提问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偏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上则稍显不足。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增加模拟操作、市场调查实操、案例分析报告、课堂讨论、营销策划设计等实践性考核方式的比重。

5、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营销课程是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搭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很多教师进行营销教学活动时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方式,不管是讲解理论还是分析案例,都是老师一个人参与,学生只需要听和理解,无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组织、分析和讨论中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效果都会更佳。例如在2011年广州松田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推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