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有机农业市场分析8篇

时间:2023-09-04 09:28: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有机农业市场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机农业市场分析

篇1

在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粗放型农业产业链价值缺陷不断显现、小规模经营成本投入问题不断受到关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不断落实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有机农业,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结合传统农业的特征和农业市场的现代化需求,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探索。在此背景下,文章针对以有机农业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策略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有机农业;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用有机肥完全取代或基本取代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保证种植业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要,或用有机饲料完全取代或基本取代畜禽饲料添加剂等成分,满足养殖业畜禽生长的营养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的形式就是有机农业,可见有机农业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要素的调整,改变了农作物自身的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改善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市场竞争能力。但要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作用,需要利用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扩大有机农业的市场影响力。

1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相比传统农业,虽然有机农业也以农业资源为载体,但其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利用人类的智慧,将传统农业中对农产品、种植环境可能造成污染,影响人类健康的生产要素进行了替换,不仅提升了农产品自身的“绿色”品质,而且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更加相符,这不仅使产品的整体附加值得到提升,而且与现代消费者的饮食安全需求相符合。但有机农业在舍弃应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虽然传统生产要素被取代,但对人工管理和投入的依赖性大幅提升,人工成本明显增加,如果有机农业创造的附加值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将使有机农业的发展面临比传统农业更大的威胁。在有机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使高品质、低产量、高价格、环境友好性突出的有机农业所提倡的健康环保理念被市场接受,就需要结合有机农业产品的实际特点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拉近有机农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现有机产业的经济价值,所以有机农业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2有机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有机农业在发达国家发展得相对较早,而且现阶段不仅覆盖范围广,而且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形成了较稳定的有机农业消费市场,例如行业机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欧洲目前拥有有机农场面积在1213万公顷以上,年均有机农产品创收超过260亿美元,在欧洲家庭中,78%的家庭会依据食品标签选择有机农产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进行了有机农业的相关探索,并凭借我国传统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等优势,将有机大豆、有机花生、有机葵花籽等有机农产品销售到其他国家,在云南、江西等地域建立了众多有机食品基地,但国内有机农业市场仍处于缺失的状态,有机农业整体发展状态的“畸形”,加大了我国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难度,特别是在我国以有机农业产品开发、市场竞争、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背景下,忽视了针对性的营销管理、特色管理、导向管理的营销思想,市场营销更难以满足有机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态,采取的市场营销策略必须注重以下方面。

2.1市场细分

虽然有机农业产品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地接受,但受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绝大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价格在传统农产品价格1.3倍甚至1.5倍的有机农业产品,所以在市场营销前必须进行市场细分,明确我国国内有机农业的目标市场。消费者生活背景、消费理念、认知水平等方面差异,其接受的商品性质、营销策略等也存在差异,所以要针对消费群体在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市场细分。客观的市场调研和调研数据挖掘是细分的主要依据,在市场细分后,有机农业企业将有机农业产品的特点与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进行匹配,明确自身有机农业产品在接触不同类型、层次消费群体时存在的优缺点,确定符合自身有机产品特点的目标市场,并基于产品和市场分析,建立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例如我国翁牛特旗黑鱼泡子有机农牧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结合有机农业市场形成的水稻有机农业、苹果有机农业、玉米有机农业、小麦有机农业、蔬菜有机农业等市场细分形式以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将有机水稻、有机水产、有机中草药和有机畜牧业作为主要有机农业发展内容,在将敖汉旗、奈曼旗等周边城区作为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将目标市场锁定在中国北方,针对北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能力进行销售对策制定,不仅形成了“中国北方有机水稻第一村”品牌,而且其生产的有机农业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2.2注重宣传营销

部分地区在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将目标市场锁定在周边,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以生产有机农业产品为重点,以期通过产品自身的口碑扩大市场,这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发展理念,实际上是忽视了市场营销的作用。扩大宣传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营销手段,现代消费者虽然在主观上比较易于接受健康环保的事物,但要想促进消费者产生有机农业产品消费意识或消费冲动,甚至培养消费者产生有机农业产品消费习惯,必须先要让消费者对有机农业产品产生基本的认知,这就要求市场营销注重市场宣传,宣传的有效性甚至可以强化有机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营销宣传的渠道随着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如电视媒体、互联网、报纸、期刊、室外大屏幕、农产品会展等均可以作为营销的有效渠道,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具体选择何种宣传途径以及具体的宣传形式,要结合具体的有机农业产品特点以及目标市场特点进行。例如安徽田园日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进行有机蔬菜、有机大米、有机鸡蛋等有机农业生产和营销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营销推广的途径,在地方台电视媒体中进行“生鲜有机认证,宅配健康保证”的广告宣传;在公交车上进行“摘取有机天然,配送健康自然”的车载广告宣传,使其周边城市居民对有机农业的认识更为深刻,而且对安徽田园日志农业品牌也较为认可,该公司也因此被评为合肥市有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2.3顺应时展

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顺应时展的产物,所以在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也要将此思路贯穿始终。笔者认为有机农业市场营销顺应时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大有机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互联网+”模式,将会导致其市场范围狭窄,所以在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有机农业企业要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将线下的营销形式向线上扩展。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政府为后盾,进行商务模式的探索,符合互联网时展和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特点,而且,可以将区域内有机农业合理整合,提升市场营销的整体影响力。除上述途径外,笔者认为培养专业的、灵活的且具有较高道德情操的营销人员,也是推动有机农业市场营销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形成高水平的营销队伍,才能将具体的营销策略落实并不断优化,这对政府、高校、企业等主体均提出了较高的人才培养要求。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有机农业对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等融入到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符合现代消费者心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推动有机农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成果经验,不断优化和推广。

作者:李梦柯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宁,刁希强,李萌.潍坊市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蔬菜,2015(7):39-40.

[2]陈杰,钟诚吉.有机蔬菜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5(7):16-19.

[3]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篇2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尤其是对用农药、化肥、激素种植的蔬菜危害人体健康的认知不断加强,高端消费者、老人、婴幼儿、孕妇及待孕群体就成了有机蔬菜消费的刚性群体,这是国内外有机农产品的目标市场。从概念上讲,有机蔬菜是不用化肥、化学农药、转基因种子、除草剂种植出来的,是最安全的蔬菜。目前的有机行业,是一个还没有充分竞争力的行业,是一个属于只要具有资源和拥有部分消费者,就能获取较高利润的行业。这对于很多产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商机。有机食品作为安全级别最高的食品,发展空间和利润都是可观的,这已经成为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共识,国内外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就是这一蓝海市场上的受益者。

1 乐山及不少地方有机蔬菜销售出现的问题

1.1 市场定位模糊

任何企业准备进军某一目标市场之前都要有相应的营销战略,必须回答“我们是什么?我们在哪里?我们将成为什么?”这三个问题,只要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环环相扣,才能取得属于自己的胜利,而这三个问题的实质及首要问题就是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定位问题。

市场定位简单讲就是确定为目标市场提供什么产品。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是农业板块中的先知先觉者,乐山的几家有机农业企业均有自己的土地、相对稳定的工人,这从源头上保证了有机产品生产管理的可靠性。但从生产品种、包装、销售渠道等营销手段来看,对于“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却没有明确的认知。

1.2 价值认同错位

业内人士公认有机食品是精品,绿色食品是良品,无公害食品是普及产品,这种高高在上的自我认知使不少企业以为只要是有机产品,顾客就会趋之若鹜,销路就会大开。有机农产品特别是生鲜蔬菜就真正占领着一片市场蓝海了吗?其实不然,有机蔬菜被迫下架,就充分说明产品能否得到顾客青睐关键在于顾客的价值认同能不能与企业一致。长期以来,伪劣产品大行其道、假冒产品充斥其中的现象使不少消费者对高档产品谨慎有加,防范意识与时俱进,所以对外观、品种与普通农家蔬菜没有两样,而价格高出几倍的有机蔬菜自然就反映冷淡了,并质疑其价值几何?凭什么?

有机农业企业辛辛苦苦进行田间管理,勤勤恳垦进行市场销售,结果却是企业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甚至破产,企业却把其中的原因之一归结为消费者观念落后、农产品销售难度太大。笔者认为,不管是当地有机产品营销策略还是企业所作的原因分析都反映了这类企业患上了营销近视症。

2 新的营销策略

2.1 解决战略定位及战略选择问题

在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目标市场确定等一系列工作以后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也就是找到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明确区别于市场其他参与者。有机农业企业目标群体十分明确,就是具备食品安全消费需求的高端顾客,包括家庭、个人、星级酒店采购经理、职业经理人以及老人、婴幼儿、孕妇及待孕群体等特殊群体。针对这部分消费者应当为其提供厨房到餐桌的配套产品及服务,满足其全面、全方位享用有机食品的需求。明确了这一定位以后,有机农业企业就大有文章可作了,市场空间豁然贯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机蔬菜是不用化肥、化学农药、转基因种子、除草剂种植出来的,是最安全的蔬菜。不管是其口感、味道还是营养价值均得到理论和实践的验证。也正因为不得使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有机蔬菜产量必然较低,生产成本也大幅度增加,有机农产品产量少、质量好,自然堪称精品。如何把精品的价值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差异化战略是可选方向。差异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价值认同问题,实现差异化途径包括产品、品牌、质量、渠道、服务等多个方面。有机农业企业应当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避免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2.2 产品及品牌策略

有机农业企业应当重新调整产品策略,考虑产品线、产品关联度等问题,将时令蔬菜、反季节有机蔬菜、保健功能作物以及有机水果等产品线加以组合,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丰富有机菜篮子,不应单纯以时令蔬菜为主打。有机生产企业应重视品牌经营,变卖产品为卖品牌,通过有机产品生产过程的严格管理、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标识使用的规范化等重要行为特征积累品牌价值,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2.3 销售渠道选择

有机蔬菜目标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产品的销售不宜与普通蔬菜产品进入同一渠道,对于时令蔬菜而言尤其如此。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外观相同,价格差异较大,尽管有包装却令消费者避而远之,高处不胜寒。所以开设大型超市有机食品中心甚至专卖店是区别于普通产品的明智之选。如乐山这样的地级市有好几家卖场面积在6 000 m2以上的大型超市,却没有一处专柜、没有一个有机食品中心,有机食品专卖店就无从谈起了。渠道差异化不仅能方便目标群体购买,还可有效地使有机蔬菜产品区别于普通商品,体现产品专属性,同时专柜或专卖店、连锁店的统一设计还起到宣传与推广作用。针对有机蔬菜目标市场的特殊性,还可以实行配货上门服务,订单服务以及田间耕种、采摘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消费,这些都是差异化特征的具体表现。

2.4 促销手段策略

广告、公共关系等是产品促销的常用手段。有机农产品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表现、媒体等多个环节将真实、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从而改变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以及生活态度,同时也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产品销量。广告策划可包括定位篇、功能篇、质保篇等,通过立体宣传来表达产品诉求,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公共关系是指通过有利的公众宣传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新闻稿件使企业借助新闻媒体获得正面宣传。有机生产认证、产品检验、规范化管理、技术开发、慈善活动、社区服务等内容都是新闻稿件的绝好题材。除此之外诸如特定故事、企业形象塑造、记者会、公益活动等手段都可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从而促进产品销售。另外,对比销售方式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促销作用。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的品质差异到底有多大,消费者是半信半疑,通过现场检测、结果对比方式,可使消费者心服口服,这种销售方式可刺激消费者对健康的需要,从而激发其购买动机,促成购买行为。

篇3

1有机食品及相关概念

1.1有机食品

1.1.1有机食品的概念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称为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这个名词是从英文OrganicFood直译过来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而是农业生产体系上的一个概念,就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食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叫法。有叫生态食品的,如西班牙、丹麦、德国。有叫生物食品的,如葡萄牙、荷兰、意大利、法国。但是,最常见的还是叫有机食品。

根据有机食品的定义,一种食品要成为有机食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食品的原料必须是来自于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者是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的标准和要求;(3)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及档案;(4)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5)必须通过独立的经认可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1.1.2有机食品认证

有机食品认证指的是为促进食品安全,保障人体健康,防止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由通过资格认可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依据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技术规范,对申请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实施规定程序的系统评估,并颁发证书、批准使用标志的,称为有机食品认证。认证以规范化的检查为基础,包括实地检查、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最终产品的检测。

1.2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是指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或处理的并获得认证的有机食品和其他各类产品,包括了有机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家具以及生物农药、肥料等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称为有机产品。有机产品的内涵比有机食品更为宽泛。

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是指为保护人体健康,保护资源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而对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其产品的加工方法、其产品的贸易行为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订的认证标准总称。

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优劣程度和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好坏程度的尺度,是国家发展有机产品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强化有机产品管理的基本保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在推动有机食品发展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执行有机食品管理法规的基本手段;是规范有机食品生产、经营和认证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强化有机食品管理的技术基础;是推动有机食品发展的动力。

1.3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的概念起始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最先由德国和瑞士提出,其起因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传统农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使农业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改变了其原有的特性,这种改变现在看具有两重性:(1)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产量,缓解了世界人口高速增长对食品的需求,因而具有积极性;(2)给生态环境等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因而又具有破坏性。因此,人们寻求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体系。与此同时,国外一些对环境和生态十分关注的农业生产者,也创立和发展了对农业生态环境有持续合理作用的有机农业生产方式。1924年德国和奥地利出现了具有有机农业性质的“生物动力农场”;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瑞士和德国创立了以减少农场对外界的依赖性来保证其生存能力为目的的“Bioland生物有机农业协会”,并随后发展成为德国现在最大的有机农业协会;1945年美国有机农业的创始人Rodale在美国创办了第一个“有机农场”。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和一些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建立,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有机农业的概念被广泛接受。

有机农业在国外也有叫“生态农业”、“生物农业”的,其意思基本相同。但是,有机农业确切的定义目前还很难统一。事实上,要给有机农业精确地下定义是相当困难的,客观上存在着对有机农业所指的可持续生产方式在内涵上不甚明确和容易引起歧义等问题。这是因为,一则从普遍意义上讲,任何一种行为方式,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它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每当人类面临着这一时刻,总会意识到该有新的行为方式的诞生,并通过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来实现;二则这里所讲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通常只是在人类现有认识水平上的可预见的持续,但现实世界里还有许多不确定和尚未人知的东西。因此,对有机农业的定义不应拘泥于当前的理解,而应定义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下面是几个关于有机农业的定义:

欧洲定义的有机农业:是指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和养殖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的系数,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有限的矿物物质,但不允许使用化学肥料,通过自然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化学物质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美国定义的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尽可能地在最大的可行范围内采用作物轮作、作物秸秆、畜禽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农场以外的有机废弃物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保持土壤生产力和耕作,供给作物营养并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的一种农业。尽管该定义还不够全面,但还是描述了有机农业的主要特征。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定义的有机农业:所有能够有利于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粮食纤维生产的农业系统。这些系统利用当地的土壤肥力作为成功生产的关键。有机农业旨在保护利用植物、动物和景观的自然能力,使农业和环境质量在各方面都达到最佳水平。有机农业通过限制施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药物,大大减少了外部投入。有机农业利用强有力的自然规律来提高农业产量和增强抗病能力。有机农业坚持遵循世界公认的原则,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地理气候和文化环境中加以实施。因此,IFOAM强调并支持发展地方性的和地区性的自给体系。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定义的有机农业: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这些技术包括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作物轮作体系、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保持土壤养分循环;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等。

应该说,中国OFDC的定义还是比较清楚的,理解上也不会太困难,这是他们通过多年来对我国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检查和认证的不断总结,加上与国外同行的广泛交流所得出的认识。归纳一下,什么是有机农业?即有机农业是指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豆科作物、绿肥和有机废弃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作物轮作以及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充分提高系统中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的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效肥力。充分考虑畜禽在自然环境中的所有生活需求和条件,协调作物生产和畜牧业的平衡。保持生产体系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保护动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样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称为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实质上是一种以农村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以农业清洁生产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而采取的可持续发展型农业。在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中,人类、土地、动植物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多元整体,人类的健康与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息息相关。因此,有机农业生产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2)循环利用有机生产体系内的物质;(3)依靠体系自身力量保持土壤肥力;(4)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种植和养殖;(5)根据土地的承载能力饲养畜禽;(6)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机制。

1.4IFOAM及其基本标准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rganicAgricultureMovements,IFOAM),是一个非政府的民间联盟组织,于1972年11月5日在法国成立,其宗旨是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有机农业运动,发展有机农业,为世界提供一个包括保持环境持续发展和满足人类需求在内的发展有机农业系统的综合途径,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舞台,在世界范围内的议会、政府和一些制定政策的国际会议上倡导开展有机农业,为世界提供一个有机农业和食品加工的基本标准。目前,IFOAM拥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500多个集体会员,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有机食品网络,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最庞大、最权威的国际有机农业组织。

IFOAM基本标准,由IFOAM标准委员会根据IFOAM会员的意见修改或制定,然后在IFOAM全体会员会议上由会员民主讨论通过。IFOAM的基本标准每两年修订一次,以反映有机生产和加工方法的最新状况,这个基本标准本身不能用作认证标准,而是为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有机认证机构制定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认证标准提供框架,世界各国或地区的认证标准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情况,应该比IFOAM的基本标准更为详细。也就是说IFOAM基本标准是制定认证标准的框架,国家或地区认证标准才是认证的依据;IFOAM对各国(或地区)有机认证机构进行认证资格评估和确认的基础。

2有机食品发展的起因

有机食品和所赖以发展的有机农业的兴起,起因于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并对持续发展带来直接或潜在的威胁。不断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的人类发现:在公元前20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的采猎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依赖自然、听命于自然,那时几乎没有人类环境问题。到了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18世纪,土地耕作逐渐兴起而进入了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由依赖而逐步转变为改造自然,森林砍伐、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人类环境问题渐渐出现。当以牛顿力学和技术革命为先导的工业文明在公元18世纪开始进入人类发展的进程后,蒸汽机的发明使得一些人们错误地认为人类已经能够彻底摆脱自然界的束缚,可以成为主宰地球的“救世主”,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又进一步由改造而上升到要征服自然,以培根和笛卡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做自然的主人、驾驭大自然”的机械论思想,在这个思想影响下,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赴后继,企图征服大自然,创造更新更高的文明社会。人类在征服自然并不断取得一些胜利的过程中,也饱受了自然报复的苦难,地区性公害到全球性环境灾难层出不穷,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把自然环境同人类社会割裂开来,把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割裂开来是多么的愚蠢,这种愚蠢祸及了人类自身。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9页)。

20世纪30-70年代期间,在全球有广泛影响的“公害”事件的出现,以及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震撼了地球上的人类,人们开始认识到要善待环境。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又面临着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海洋污染、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物种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挑战,这种认识与日俱增,一股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协调的浪潮在全世界掀起,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表明了人类文明发展又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掘起并发展起来的。

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就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这一过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属的南京环球有机食品研究咨询中心的专家曾对日本的有机农业作过一个调查: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那个时期日本的GDP增长率一度超过10%,快速的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工业化学品的污染通过食物引起的人群中毒和疾病事件接连不断,如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和富山骨痛病事件就是著名的例子。当时的日本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食品大多使用了添加剂,经济上去了,而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赖依生存的自然环境却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日本的消费者,尤其是城市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性感到焦虑,对由此产生的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感到忧虑,他们开始寻求没有污染的食品;与此同时,一些农民也意识到农药化肥对人类和牲畜的危害,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也在开始尝试实践有机农业,这就给有机消费者和有机生产者达成默契提供了机会,日本有机农业协会(JOAA)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起来的。开始时,JOAA将有共同愿望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联合起来,鼓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互相帮助,其做法是几个或几十个家庭妇女联合起来,要求某个农民为她们生产安全的农产品,例如她们合伙买头奶牛交给农民精心喂养,奶牛生产的牛奶由她们买下;又如她们要求农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要使用农药化肥,而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由这些消费者花高价全部购买。发展到后来,JOAA将这种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发展成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日本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3国外有机食品发展概况

1972年11月5日,一个为加强环境保护、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活动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在法国成立。IFOAM成立之初只有英国、瑞典、南非、美国和法国5个国家的5个机构代表参加,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集体会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最庞大、最权威的有机农业领域唯一的全球性组织,形成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有机食品网络。

有机食品产业在全球兴起,世界许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有机生产、加工、贸易、认证和有机食品相关联的培训、开发、研究等一系列完整的机构。有机食品生产和消费市场在扩大,其中欧盟、美国、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全球至少有130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有机食品生产,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品种已涉及粮食、新鲜水果和蔬菜、油料、肉类、奶制品、蛋类、酒类、咖啡、可可、茶叶、草药、调味品等,此外还有动物饲料、种子、棉花、花卉等有机产品。美国、日本、法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纷纷设立由政府管理的有机农业管理机构,制订有关生产标准、加工标准、管理条例或者立法,有机食品管理趋于成熟。欧盟早在1991年就制订了有机农业条例;美国也于1991年正式颁布了《有机食品生产法》,制定了有机食品国家标准,1993年又成立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新世纪之初的2000年,日本农林水产省也制定了日本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有机JAS规格,并于2001年4月份正式实施。IFOAM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也为各国或地区认证机构制定认证标准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基本标准每两年修订一次,以适应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最新要求。

全世界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估计每年超过200亿美元,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加。英国最大的有机贸易商预测,未来10年内有机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美国与日本市场增量最大。德国资深的有机市场分析专家尤厉·汉密教授预测,有机市场的年增长率为20%~30%,在有些国家甚至能达到50%。迅速增加的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使得有机农业在全球发展强劲,德国就有约8000个有机农场主;瑞士的有机农业占农业的比重将近8%;澳大利亚有超过2万个有机农场主,占农业的比重约为10%;瑞典有机农业的比重也在这个水平上;意大利的有机农场已从1996年的1.8万个迅速增加到了现在的4万个。非洲的有机农业发展势头也在日益强劲,虽然非洲地区有机农业发展速度不及其他地区,但其发展同样引人注目,乌干达有7000名农民是有机棉花的生产者而被登记在册,该国有机农业生产的棉花占全世界的10%,埃塞俄比亚生产的有机咖啡,象牙海岸生产的有机可可豆,加纳生产的有机菠萝,莫桑比克生产的有机腰果等都是市场的热俏食品,坦桑尼亚也有4000名有机农业生产者。拉丁美洲的墨西哥早在1962年就生产有机咖啡,现在已经是有机咖啡的生产大国。智利著名的安杜拉瓜葡萄园已经在培育有机葡萄,并着手生产有机葡萄酒。

有机意识的建立也推动着有机消费。IFOAM执行官BernwardGeier回顾,在德国,现在所有的婴儿食品正在或快或慢地转向完全有机化;在埃及,有机产品也成为主流;阿根廷、日本、波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出现了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这种消费在“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建立起来,就连麦当劳、雀巢、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和瑞士航空公司的饮食供给也已经进入有机领域。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有机食品——有机农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我们正走向一个食品有机化的时代。

4中国有机食品发展状况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出自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人体健康、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受国际有机农业浪潮的影响和国外一些认证机构在中国进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影响,于1989年开始有机食品的开发。同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正式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开辟了中国与国际有机农业组织沟通联系的渠道,成为中国首家加入该组织的会员;1993年,又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加入IFOAM;1995年IFOAM中国成员又新增4个,1997年IFOAM中国成员已达12个,目前中国已有近30个IFOAM会员。1990年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的配合下,经荷兰有机认证机构SKAL认证的中国有机茶叶(包括红茶和绿茶)首次出口到欧洲有机食品市场。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FoodDevelopmentCenterofStateEnvironmentalProtectionAdministration,OFDC)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其职能是从事有机天然食品研究、开发、颁证、检测、培训和推广等,从此以后我国才真正全面开展有机食品的开发和认证管理。OFDC成立后,从1996年开始已陆续在云南、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湖南、安徽、浙江等建立了分中心或行业分中心,负责有机食品开发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截止2000年,OFDC在全国设立了20个分中心或行业分中心,以OFDC为中心,以各分中心或行业分中心为纽带的中国有机农业运动和有机食品质量控制和管理网络正在形成。

按照IFOAM国际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和管理要求,1995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了《有机(天然)食品标准管理章程》(试行),同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OFDC制定了《有机(天然)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初步建立了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和认证管理体系。在规范实践的基础上,OFDC又根据IFOAM有机生产加工的基本标准,参照并借鉴欧盟委员会有机农业生产规定(EECNo.2092/91),以及其他国家如德国、瑞典、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的标准和规定,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于1999年制定了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2001年5月经修改又上升为OFDC有机认证标准。

OFDC已与许多国家有影响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或咨询机构有良好的联系和合作。例如,与德国的CFRS和ECOCERT、英国的SOILASSOCIATTON、美国的OCIA、日本的JONA和NOAPA、马来西亚的HUMUS、泰国的ACT等。有些国家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也已在中国建立办事处或分会。有机食品认证国际化的要求迫使OFDC正在努力创造条件,争取通过IFOAM的评估和ISO65的评估,获得国际机构对OFDC认证的认可。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据OFDC的统计,1995年我国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67万多亩,1999年更达到100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中药材等100多个品种。

篇4

联系电话:0476-6417306传真:0476-6417306

邮编:024511

联系人:张彦冰(乌敦套海镇党委书记)

0476-6471880手机:13947622955

张景宏(乌敦套海镇镇长)

0476-64173手机:13947361838

于振龙(乌敦套海镇副镇长)

手机:13947664986

一、乌敦套海镇概况

乌敦套海镇位于赤峰市东北部,距赤峰85KM,隶属于赤峰市翁牛特旗管辖,是有名的玉龙之乡,是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辖区内有东北最大的水库―――红山水库,库容25亿立方米,305国道穿境而过,距国道111线23KM,呈不规则长方形,行政区域总面积56.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6万亩,旱平地8万亩,河滩地4万亩),林地18万亩,人工及飞播牧草保存面积14万亩,草地8万亩,水面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是理想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是内蒙首选的旅游胜地。

乌敦套海镇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61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总户数6191户,总人口为23162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少数民族1229人,非农业人口3000人,全镇年平均粮豆总产2600万公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49893头只,其中羊34900头只,全镇年GDP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万元。

全镇东七村为平原区,西五村为丘陵区,平均海拔高度470米,年有效积温3100,降水量330-350mm,无霜期130-135天。

全镇农村发展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作物主要有玉米种籽、商品玉米、大黄豆、葵花、谷子、荞麦、子、绿豆、打瓜等,畜牧业主要有饲草料加工、小尾寒羊、肉牛、奶牛、猪、草原绿鸟鸡、貉子等,镇政府所在地以工商业为主,现有红山生物工程公司、白酒催化剂、供销社、石油公司、生产资料公司、粮站、土畜产公司七家大型企业,集体和个人兴办的地毯编织、建筑、加工、日用百货、副食批发、饮食服务等个体私营企业170户,公安、法庭、工商、税务、教育、卫生等行政事业单位齐全,由农业银行、信用社、由点三个金融机构服务单位,2003年城乡储蓄存款余额4000万元,农民增收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

二、政策优势

根据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为达到富镇富民的目标,我镇提出了“工业强镇,实业富镇”的发展口号,从2003年开始,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内容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规定》,严格依法行政,把政府由管理型型转变,组建政务服务大厅,所有的审批办证手续3天内必须办结,低杠收费,能免则免,首违不罚,限制行政检查,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上要求,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监督执法部门的行为。

(二)《翁牛特旗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奖励投资商和推荐人。

(三)《关于工业园区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征地优惠,对地方经济拉动力大的建厂用地无偿使用。税收优惠(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先征后退)。

(四)《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放宽准入条件,放宽投资人资格,简化审批登记手续,前置审批改为备案,加大扶持力度,协调融资,建立民营经济园区。

(五)《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支持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干部必须帮扶民营企业,引进外资来发展。

(六)《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税收和补贴优惠、收费优惠、执法优惠、建设用地优惠、服务管理优惠。

(七)免费使用“玉龙之乡”品牌。

(八)《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做强主导产业培育优势产业,扶持龙头,建设基地,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实施农牧业“种子”工程,出台了更加优惠的土地、税收、管理服务政策。

(九)《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突出了财政支持政策。

(十)《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突出了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理顺了财政管理体制于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肉羊产业实施方案》,开发有机肉羊,抓大户,贷款扶持,以奖代补。

(十二)《翁牛特旗工商局关于优化环境促进旗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减免收费,3天内办结证照,跟踪服务,首违不罚,不限经营范围。

三、适于在乌敦套海镇发展的项目

(一)劳务输出,全镇共有富余劳动力8000余人,其中农民共7000余人,下岗失业人员1000人,这些仍蛾体素质(知识面,技术等)较好,适应能力较强,已有近3000人在外打工,尚有5000人急于寻找一份稳定工作以维持生计,他们的期望值不高,外出净收入600元左右即可,所以乌敦套海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正在做这个工作,如果有需要招工的,请与我们联系。

(二)农业(以订单农业为主,镇政府协助管理、监督合同的履行)

1、种籽基地,我镇已有成型的玉米种子基地25000亩,制种多年,隔离区好每1000亩左右就有隔离区,农民的制种经验丰富,自然条件好,有丰富的水源,生育期130-135天,回收价格一般为商品粮的2.5-3倍,随行贴市,一般亩产量达600斤,农民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便于管理。

2、大豆基地,我镇有近4万亩河滩地,集中连片,适宜于种植大豆,生育期130天,成熟度较好,蛋白质含量高,可种油脂大豆和食用大豆,需求方可自选品种让农户种植。

3、葵花基地,水浇地重大葵花,我镇以星火花葵为主,近几年种植产量高,效益较好,需求方按市场回收价回收。若种油葵,更适合于我镇的旱平地,土地资源丰富,面积越大越好。

4、蔬菜种植,以辣椒、豆角、西瓜、西红柿为主,在靠水库边的3个自然村,可落实蔬菜基地5000亩。

5、有机农业,有两种发展方式,一是开发商自己承包土地栽植,二是开发商提供技术指标,农户自己种,开发商按质量回收,栽植适于搞有机农业的土地近2万亩,急待开发。

6、食用菌基地,我镇生产滑子菇、鸡腿菇多年,产量较好,效益很高,建有培菌室1处,投资6万余元,欲寻求食用菌方面的发展商,到我镇共同发展。

7、杂粮杂豆基地,我镇现有旱平地8万亩,每年都能产出大量的杂粮杂豆,主要品种有:绿豆、豇豆、打瓜、黄姑娘小米(本地特产)芝麻等耐旱作物,寻求订单和收购商。

(三)畜牧业

1、饲料加工,我镇每年都有大量的苜蓿草粉、沙打旺草粉、秸秆饲料亟待销售、寻求收购商。

2、肉羊产业,我镇的特色品种为小尾寒羊、羔羊,个体大,生产快,繁殖率高,年产2胎,每胎2-4个羔、育肥6个月出栏,经济效益好,现有2个养羊专业村,150户养殖户,小尾寒羊存栏1.2万只,基础母畜5000只,每年可出栏小尾寒羊10000只,同时,在外地购进夏洛来和无角多塞特种羊进行改良,肉质更好,出肉率更高,我镇已建冷库1个,先寻求羊肉经销商,并出栏种畜,若有意发展肉羊产业者可共同发展。

3、特种养殖,我镇现存栏獭兔、貉子若干,寻求皮张购买商。

四、招商项目

附件1:

乌敦套海镇红珊瑚旅游区招商引资项目

1、项目名称:红山湖旅游区

2、招商项目背景:

红珊瑚旅游区位于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是最大的水库,距赤峰85KM,305国道穿境而过,距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90公里,是以水上娱乐为主,包含自然观光、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3、招商项目资源条件:

红珊瑚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成为参观、游览、避暑的旅游胜地。其景点有天台鸟瞰、红亭望碧、白玉引水等自然和人文景观10处。

4、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条件:版权所有

红山湖水利枢纽工程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保证游人安全,乌丹――红山湖为标准沙石公路,车辆能直达景区。

5、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和利用现状:

该景区开发已有30多年,近几年,每年都投入几百万元进行工程整修及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接待能力。

6、建设内容:

(1)海滨浴场扩建(2)建凉亭10个(3)建游乐场1处(4)建宾馆1处(5)建鱼产品养殖区1处(生态)

7、招商内容:

(1)海滨浴场扩建(2)建凉亭10个(3)建游乐场1处(4)建宾馆1处(5)建鱼产品养殖1处(生态)

8、市场分析:

红山湖旅游区现年接待游人4万人次,预计新增项目可吸引2――3万人,其年接待游人将达到6――7万人次。

9、建设规模及总投资:

该项目主要集中在西岸北岸,面积为4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万元。

10、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收期:

仅以餐饮、住宿及门票收入计算,年收入120万元。静态回收期1.7年,动态回收期2.3年。

11、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12、联系方式:来人来函至乌敦套海镇政府

篇5

传真:0476-6417306 邮编:024511 联系人:张彦冰(乌敦套海镇党委书记)

0476-6471880

手机:13947622955

张景宏(乌敦套海镇镇长)

0476-64173

手机:13947361838

于振龙(乌敦套海镇副镇长)

手机:13947664986 一、

乌敦套海镇概况 乌敦套海镇位于赤峰市东北部,距赤峰85KM,隶属于赤峰市翁牛特旗管辖,是有名的玉龙之乡,是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辖区内有东北最大的水库DDD红山水库,库容25亿立方米,305国道穿境而过,距国道111线23KM,呈不规则长方形,行政区域总面积56.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6万亩,旱平地8万亩,河滩地4万亩),林地18万亩,人工及飞播牧草保存面积14万亩,草地8万亩,水面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是理想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是内蒙首选的旅游胜地。 乌敦套海镇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61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总户数6191户,总人口为23162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少数民族1229人,非农业人口3000人,全镇年平均粮豆总产2600万公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49893头只,其中羊34900头只,全镇年GDP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万元。 全镇东七村为平原区,西五村为丘陵区,平均海拔高度470米,年有效积温3100,降水量330-350mm,无霜期130-135天。 全镇农村发展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作物主要有玉米种籽、商品玉米、大黄豆、葵花、谷子、荞麦、p子、绿豆、打瓜等,畜牧业主要有饲草料加工、小尾寒羊、肉牛、奶牛、猪、草原绿鸟鸡、貉子等,镇政府所在地以工商业为主,现有红山生物工程公司、白酒催化剂、供销社、石油公司、生产资料公司、粮站、土畜产公司七家大型企业,集体和个人兴办的地毯编织、建筑、加工、日用百货、副食批发、饮食服务等个体私营企业170户,公安、法庭、工商、税务、教育、卫生等行政事业单位齐全,由农业银行、信用社、由点三个金融机构服务单位,2003年城乡储蓄存款余额4000万元,农民增收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 二、 政策优势 根据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为达到富镇富民的目标,我镇提出了“工业强镇,实业富镇”的发展口号,从2003年开始,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内容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规定》,严格依法行政,把政府由管理型型转变,组建政务服务大厅,所有的审批办证手续3天内必须办结,低杠收费,能免则免,首违不罚,限制行政检查,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上要求,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监督执法部门的行为。 (二)《翁牛特旗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奖励投资商和推荐人。 (三)《关于工业园区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征地优惠,对地方经济拉动力大的建厂用地无偿使用。税收优惠(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先征后退)。 (四)《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放宽准入条件,放宽投资人资格,简化审批登记手续,前置审批改为备案,加大扶持力度,协调融资,建立民营经济园区。 (五)《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支持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干部必须帮扶民营企业,引进外资来发展。 (六)《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税收和补贴优惠、收费优惠、执法优惠、建设用地优惠、服务管理优惠。 (七)免费使用“玉龙之乡”品牌。 (八)《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做强主导产业培育优势产业,扶持龙头,建设基地,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实施农牧业“种子”工程,出台了更加优惠的土地、税收、管理服务政策。 (九)《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突出了财政支持政策。 (十)《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突出了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理顺了财政管理体制于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肉羊产业实施方案》,开发有机肉羊,抓大户,贷款扶持,以奖代补。 (十二)《翁牛特旗工商局关于优化环境促进旗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减免收费,3天内办结证照,跟踪服务,首违不罚,不限经营范围。 三、 适于在乌敦套海镇发展的项目 (一) 劳务输出,全镇共有富余劳动力8000余人,其中农民共7000余人,下岗失业人员1000人,这些仍蛾体素质(知识面,技术等)较好,适应能力较强,已有近3000人在外打工,尚有5000人急于寻找一份稳定工作以维持生计,他们的期望值不高,外出净收入600元左右即可,所以乌敦套海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正在做这个工作,如果有需要招工的,请与我们联系。 (二) 农业(以订单农业为主,镇政府协助管理、监督合同的履行) 1、

种籽基地,我镇已有成型的玉米种子基地25000亩,制种多年,隔离区好每1000亩左右就有隔离区,农民的制种经验丰富,自然条件好,有丰富的水源,生育期130-135天,回收价格一般为商品粮的2.5-3倍,随行贴市,一般亩产量达600斤,农民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便于管理。 2、

大豆基地,我镇有近4万亩河滩地,集中连片,适宜于种植大豆,生育期130天,成熟度较好,蛋白质含量高,可种油脂大豆和食用大豆,需求方可自选品种让农户种植。 3、

葵花基地,水浇地重大葵花,我镇以星火花葵为主,近几年种植产量高,效益较好,需求方按市场回收价回收。若种油葵,更适合于我镇的旱平地,土地资源丰富,面积越大越好。 4、

蔬菜种植,以辣椒、豆角、西瓜、西红柿为主,在靠水库边的3个自然村,可落实蔬菜基地5000亩。 5、

有机农业,有两种发展方式,一是开发商自己承包土地栽植,二是开发商提供技术指标,农户自己种,开发商按质量回收,栽植适于搞有机农业的土地近2万亩,急待开发。 6、

食用菌基地,我镇生产滑子菇、鸡腿菇多年,产量较好,效益很高,建有培菌室1处,投资6万余元,欲寻求食用菌方面的发展商,到我镇共同发展。 7、

杂粮杂豆基地,我镇现有旱平地8万亩,每年都能产出大量的杂粮杂豆,主要品种有:绿豆、豇豆、打瓜、黄姑娘小米(本地特产)芝麻等耐旱作物,寻求订单和收购商。 (三) 畜牧业 1、 饲料加工,我镇每年都有大量的苜蓿草粉、沙打旺草粉、秸秆饲料亟待销售、寻求收购商。 2、

肉羊产业,我镇的特色品种为小尾寒羊、羔羊,个体大,生产快,繁殖率高,年产2胎,每胎2-4个羔、育肥6个月出栏,经济效益好,现有2个养羊专业村,150户养殖户,小尾寒羊存栏1.2万只,基础母畜5000只,每年可出栏小尾寒羊10000只,同时,在外地购进夏洛来和无角多塞特种羊进行改良,肉质更好,出肉率更高,我镇已建冷库1个,先寻求羊肉经销商,并出栏种畜,若有意发展肉羊产业者可共同发展。 3、

特种养殖,我镇现存栏獭兔、貉子若干,寻求皮张购买商。 四、

招商项目(简介附后) 附件1: 乌敦套海镇红珊瑚旅游区招商引资项目 1、

项目名称:红山湖旅游区 2、

招商项目背景: 红珊瑚旅游区位于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是最大的水库,距赤峰85KM,305国道穿境而过,距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90公里,是以水上娱乐为主,包含自然观光、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3、

招商项目资源条件: 红珊瑚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成为参观、游览、避暑的旅游胜地。其景点有天台鸟瞰、红亭望碧、白玉引水等自然和人文景观10处。 4、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条件: 红山湖水利枢纽工程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保证游人安全,乌丹DD红山湖为标准沙石公路,车辆能直达景区。 5、

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和利用现状: 该景区开发已有30多年,近几年,每年都投入几百万元进行工程整修及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接待能力。 6、

建设内容: (1) 海滨浴场扩建(2)建凉亭10个(3)建游乐场1处(4)建宾馆1处(5)建鱼产品养殖区1处(生态) 7、

招商内容: (1) 海滨浴场扩建(2)建凉亭10个(3)建游乐场1处(4)建宾馆1处(5)建鱼产品养殖1处(生态) 8、

市场分析: 红山湖旅游区现年接待游人4万人次,预计新增项目可吸引2DD3万人,其年接待游人将达到6DD7万人次。 9、

篇6

2003年,杭州市委提出了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农业功能拓展,高产、高效、优质得到体现。

1.1形成都市农业布局

通过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城市、平原、山区“三个农业圈层”基本形成。在城市农业圈中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园艺、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在平原农业圈中,接受城市农业圈产业的转移,重点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配套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在山区农业圈中,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茶、桑、果、林、中药材、畜禽、蔬菜等名特优新产品基地和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

1.2建成优势特色产业

根据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围绕杭州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50条农业产业带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技术支持,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竹业、节粮型畜禽、水产品、水果、干果、蚕茧、药材、蜂业等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蔬菜、花卉苗木、畜牧、蚕茧、茶叶、淡水产品、竹业产量产值已在全省名列前茅。2010年,全市实现优势特色农业产值219.56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69.4%,在农业产业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1.3推进农业产业化

建成都市农业专业村1000个、主导产业状元镇(乡)20个、省级高新农业示范园区2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9个、特色优势产业强县14个、产业强镇(乡)18个,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89家,出现了“南有传化、北有森禾”的农业示范企业。在全国率先启动高产稳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程,完成项目183个,实施叶菜应急储备基地建设计划,建成叶菜基地5000亩,粮食、蔬菜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

1.4提升农业生产基础

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立市级示范方444个,面积34.39万亩。土壤地力等级、抗灾能力明显提高,种养结合、立体种植、农牧循环的产业发展模式得到推广应用。新增农机具7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315万千瓦,工厂化育秧、节水灌溉和大棚作业机械得到推广应用。

1.5发展物流会展产业

搭建农产品物流平台,发展农业会展业,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为提升杭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夯实了基础。构筑了杭州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与浙江新农都物流中心两大农产品交易平台,每年举办迎新春农展会,参加京、沪、粤、港、台等地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打响杭产农产品品牌。

2统筹发展难点分析

农业现代化滞后是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直接表现,虽然杭州都市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要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还存在诸多难点。

2.1结构分析

2.1.1产销结构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农业生产者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笔者对余杭区的种养销大户调查发现,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占50%以上,而农产品经营和加工比例都在20%以下;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调查,从事种植业的接近80%,从事农产品经营、农产品加工在20%以下,从事农机、植保在10%以下。这说明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分析、市场预测、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1.2产业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顺序正在加速形成。如杭州一二三产比重由1978年的22.3∶59.6∶18.1、2000年的7.5∶51.3∶41.2逐步变成2010年的3.5∶47.8∶48.7,农业经济比重迅速变小。在“三二一”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政府如何稳定农业生产、发挥农业城市绿肺的作用、有效保障应急状态下的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的收入成为统筹城乡中亟需关注的问题。

2.1.3就业结构随着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劳动力的素质状况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笔者对余杭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250位从业人员调查,年龄在39岁以下的有41人,40~49岁的120人,50~59岁的77人,60岁以上12人;研究生9人,本科17人,大专53人,中专21人,高中72人,初中66人,初中以下12人。资料显示,在种养销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比例占40%以上。

2.1.4技能结构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升生产经营主体的知识技能。而目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水平总体较低,与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上述被调查的250位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为18人,中级70人,初级45人,无职称117人。资料显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专业技能相对缺乏,对于先进科技的掌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2瓶颈分析

2.2.1资源禀赋不足杭州市农业资源严重不足,全市人均耕地不到全国平均的1/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1597立方米,仅为全国的2/3强,人均拥有的森林面积、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14。然而,在如此严峻的资源禀赋下,仍然存在冬夏两季农田抛荒多、夏秋茶利用率低、土著鱼种急剧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等现象,已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现实威胁。

2.2.2发展空间有限杭州自然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农业用地面积有限,生产方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不高。加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被蚕食,农业用地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业发展“落地难”现象存在,并趋加剧的态势。

2.2.3基础投入不足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江河湖泊治理与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上,对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则是杯水车薪。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有些设施连正常状况都很难维持,更难抵御旱涝灾害。再加上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建成的大项目和线形工程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排灌系统雪上加霜,农民仍在“靠天吃饭”。

3统筹发展对策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自觉”,强化政府责任;需要“民本自发”,尊重农民意愿;需要社会共谋,把握统筹的重点和力度,注重实效、量力而行。

3.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要坚决改变过去城乡规划各自为政的二元格局,统筹用地规划。抓住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和其他村镇规划修编、新编之机,设定发展规模,明确中心镇、中心村位置,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腾出空间发展农业。要统筹产业规划,在认同三二一产业比重演变规律的前提下,仍要以保证“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为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守住230万亩粮田,建设100万亩吨粮田、10万亩市级蔬菜基地。

3.2强化农业功能区建设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菜篮子生产功能区,以明确的土地功能来达到稳定农业产业。加快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推进产业向优质特色区域集中,形成集约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集群化发展格局。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培育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3.3培育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县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乡级现代农业特色园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鼓励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现代农业领域创业,着力改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外部条件。加强县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3.4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优先”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田水利、地力培肥、农机(技)推广、种子种苗、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安全体系、绿色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涉农企业产权登记工作,增强农业企业融资能力。按照“省市合力,共同分担”原则建立财政支农机制,推动县域现代农业的发展。

3.5积极创建区域品牌

引导杭州农业产业集聚性建设,打响杭州农产品品牌。要着力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严格按产业标准进行生产销售;积极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和高标准的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区域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产业集聚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力,让居民了解杭州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双赢”。

3.6注重生态循环可持续

农业作为城市的绿肺起着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要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利用等环保技术,探索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等资源化利用途径,促使农业实现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篇7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 ;开发模式;实证分析

Abstracts: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emerged in the 60’s of 20 centur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 of vacation, entertainment, demonstration, knowledge and education function. Formulate an ecology, culture and tour industry, Under certain social economics condition, it will be the new model of agricultural exploration, which exploit agricult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farmland landscape deeply and overlapping with tour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is advanced,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Zhuhai eco-agriculture S&T zone is conducted. After summary of its success experience and operation model, we believe it is the development model that China will be adopted recently and future, and its effective realization way is. to set up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exploration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

一、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化开发区等。广东省已发展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收入达10多亿,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

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指导、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指导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论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资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资源、现代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将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2.卢云亭等: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

3.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篇8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实证分析

Abstracts:Ecologytourofagricultureemergedinthe60’sof20century,whichhasthecharacterofvacation,entertainment,demonstration,knowledgeandeducationfunction.Formulateanecology,cultureandtourindustry,Undercertainsocialeconomicscondition,itwillbethenewmodelofagriculturalexploration,whichexploitagriculturallandscape,ecologicallandscapeandfarmlandlandscapedeeplyandoverlappingwithtourindustry.Inthispaper,theconnotationofecologytourofagricultureisadvanced,andempiricalanalysisofZhuhaieco-agricultureS&Tzoneisconducted.AftersummaryofitssuccesseXPerienceandoperationmodel,webelieveitisthedevelopmentmodelthatChinawillbeadoptedrecentlyandfuture,anditseffectiverealizationwayis.tosetupEcologyTourofAgriculture.

Keywords:ecologytourofagriculture,eXPlorationmodel,empiricalanalysis

一、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化开发区等。广东省已发展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收入达10多亿,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

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指导、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指导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论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资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资源、现代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将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2.卢云亭等: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

3.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