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提高社会治理的四化8篇

时间:2023-09-04 09:28: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提高社会治理的四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高社会治理的四化

篇1

一、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努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意见》,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贯彻落实好《意见》,推进“四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育。要使大家懂得推进“四化”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和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和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其次要明白相互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关键是要搞清楚相互间的关系。要真正明白“四化”建设中制度化建设是核心,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是关键,法治化建设是根本。“四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构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再次要认真贯彻。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四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推进“四化”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转化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思路,抓紧抓实。

二、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公平准入”、“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等战略任务,是我们工商部门履行职能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四化”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专项整治与强化日常监管相结合,切实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一是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要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在规范、提高上下工夫,结合《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深入贯彻国务院《特别规定》,推动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两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的目标任务。要认真抓好专项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办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要深入开展社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覆盖范围。要以食品生产市场、大型超市、商场为重点,全方位建立起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二是进一步加大商标行政保护工作力度。要以食品、药品、农资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商标和奥运标志商标为重点监管对象,以利用企业名称侵犯驰著名商标权益行为和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的侵权假冒行为为整治重点,加强商标执法办案,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加大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力度。要以医疗、保健品、药品、化妆品为重点,分季度、分阶段、分品种开展重点整治,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进一步加强广告监测工作,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问题多发媒体的监测力度,增强发现虚假违法广告的敏感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四是进一步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要加大对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各种仿冒和“搭便车、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查处力度,积极拓展执法领域。重点加强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行业垄断行为的整治,坚持查处一类案件,规范一个行业。五是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力度。要重点打击“拉人头”、“团队计酬”和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严格规范直销企业行为,重点抓好直销员的招募、培训、计酬等环节的监管,严厉查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直销和打着“直销”等旗号从事传销的活动。六是进一步加大查处无照经营和打击“黑网吧”力度。要逐步建立政府组织领导,工商部门牵头,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无照经营查处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扎实抓好校园周边治理,坚决取缔“黑网吧”,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文化市场、“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七是进一步加大对高端市场监管方式探讨力度。要重点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以网上购物和网络广告监管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网络跟踪平台和对网络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扩大高端市场监管领域。

三、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国家工商总局最近下发的《意见》指出:推进“四化”建设是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和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要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切实做到高效、高质、高水平监管,就必须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和重点,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管理,以管理促创新,通过创新机制,确保“四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和重点,注重创新性和实效性,以制度化推进监管执法的科学化、长效化。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个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录入制度,确保企业个体信用分类及时准确,利用共享数据加强综合分析,完善黑牌企业数据库,建立一人有限公司数据库、热点行业企业统计制度和市场主体综合信息制度。更好地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服务。要进一步深化商品准入制度改革,积极拓展实施市场准人的商品范围,实施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分类监管,提高商品质量监管制度化水平。要进一步完善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登记管辖制度、受理审查制度和经营备案制度,落实监管责任。要加强登记服务制度建设,建立企业登记疑难问题会商制度,正确处理好登记监管效率和严把市场准入关的关系:完善工商联络员制度,加强对工业园区等重点投资领域和外来投资企业及外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核准名称提示制度、外来投资企业跨县区协调制度、新型企业登记指导制度、名称核准反馈制度。二要加强法治工商建设。要围绕法治工商发展战略,加强法治工商五年规划的宣传培训及实施力度,打造法治工商精品工程。在理清执法职权、分解执法职责、改革调整执法事权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体系,全面完成执法责任制的部署落实任务。总结巩

固《行政许可法》和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成果,强化解决行政许可复杂事务的处理能力。创新工作协调机制,构筑行政执法风险防控体系:创新执法争议调解和解制度,化解执法复杂矛盾。明晰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标准,加强行政执法指导的针对性。细化市局、区局、工商所三级法制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基层法制工作力度。健全立法起草、法规协调、文件审核规范制度,完善执法决策、执法事务保障机制,提高法制部门服务全局执法工作的规范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强法制宣传培训,开展应知应会的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工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打下良好基础。广泛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经营的观念和意识,营造建设法治工商的良好社会氛围。三要以信息化推进制度化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加上高科技的手段,才能创造监管的高水平和服务的高质量。要把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监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融合起来,依托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四化”建设。一方面要依托信息化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网上登记咨询、网上查询服务、网上名称核准、网上年检、网上登记预审。除个别地方尚不具备条件外,内资企业全部实行网上年检。另一方面要依托信息化着力提高监管执法科技水平,推动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登记、商标注册、广告监测、消费维权、打击传销、规范直销、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公平交易执法等方面的广泛运用,提高监管执法的现代化水平。四要建立健全消费维权服务新机制。要运用新的12315行政执法网络平台,建设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五种功能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监管体系。要继续推进12315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活动,构筑更加完善的12315社会维权网络。要建立健全消费者与企业的和解制度、经营者的自律制度、消费纠纷的调解制度和申诉举报制度,努力构建消费维权新机制。

篇2

我们召开的全市校园环境建设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抓好全市教育系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把全市学校建设成为育人环境优美、育人氛围浓厚的花园式、园林式学校。下面,就如何抓好校园环境建设工作,我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明确抓好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开展校园环境建设既是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更是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战略部署的重要体现。各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改善育人环境,提升教育形象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切实把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纳入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迅速行动,有序推进,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校园环境建设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要明确校园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

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校园环境建设工作中,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全市学校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把它归纳入“四化”(即校园净化、规范化、绿化、校园文化)建设时间暂定为三年(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2009年完成其辖区内学校总数的30%,2010年再完成其辖区内学校总数的40%,2011年再完成其辖区内剩余的30%。各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把校园净化、规范化、绿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科学制定出三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的具体目标。各县(区)教育局要制定校园环境建设的三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具体实施目标规划,并务于5月底前规划报我局德育体卫艺科。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重点抓好“四化”,力求收到实效。

1、校园净化。要彻底治理校园内的脏、乱、差现象,搞好校内的公共卫生和师生的个人卫生,消除卫生死角。做到五无,即无纸屑果皮、无积水、无臭味、无灰尘粪便、无卫生死角。学生个人要常洗脸、洗澡、洗头、洗衣服,做到卫生整洁、衣着得体。

2、校园规范化。校园内的车辆、学生教室、寝室的书籍、桌椅、箱子、衣物、鞋袜、床铺和办公室及会议室的陈列、食堂内的餐具、食品、校内的悬挂物等均要规范有序,切忌乱堆乱放乱挂、杂乱无章。

3、校园绿化。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具有自身特点,要体现教育性、观赏性和艺术性。做到凡能绿化的地方全部绿化,要建有美观大方的花园、花台,种植以植物造园为主的花草树木,并修剪管理规范,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无枯枝枯叶,力争做到校园内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

4、校园文化。要丰富多彩、健康高雅;学校都要有校训,要因地制宜建有文化墙、知识墙、艺术墙、团队活动室、广播室、校史荣誉室,并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唱红歌、读经典”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总之,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净化、绿化、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校园“四化”建设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卫生文明风尚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要明确抓好校园环境建设的办法措施

为确保我市校园环境建设取得实效,下面,我讲十条措施,请各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狠抓落实。

第一、要加强宣传教育,解决认识上的问题。通过教育要使学校每个师生都知道搞好校园环境建设的意义、内容、职责、要求、步骤、措施,进一步增强其抓学校“四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要制定规划,保证“四化”有序推进。各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四化”建设三年规划,并分年度付诸实施。

第三、要落实责任,解决有人抓“四化”工作。各县(区)教育局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四化”建设责任落实到校内每一个班级和每一位师生,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第四、要抓好典型,是抓好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在学校“四化”建设过程中各县(区)教育局要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以正面典型示范,以反面典型示警,市教育局将在每年秋季召开全市学校“四化”建设流动现场会,以此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第五、要增加投入,才能有物质保障。各地各校要将学生公用经费的10%以上(不低于10%)用于学校“四化”建设,同时也要多渠道争取资金,切实解决好学校在抓“四化”建设中有钱办事的问题。

第六、要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以制度推动“四化”工作。市教育局将把学校“四化”建设纳入对县(区)教育局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县(区)教育局亦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其辖区内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并严格考核。

第七、要实行悬奖攻关,激励抓好“四化”建设。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四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县(区)教育局、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一年总结表彰一次,县(区)教育局和学校亦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

第八、要认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解决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问题。进一步开展好“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学生影响家庭和社会。一是学校组织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讲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以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学校编印环境整治倡议书且由学生发给家长,以促使学生家长搞好自身的环境卫生;三是学校每两周组织学生参加一次义务清扫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四是利用班、团、队、家长会等形式开展环境整治、校园建设的主题活动,提高家校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主动性;五是把社区和村委等有关组织评选文明家庭与学校评选文明小卫士结合起来,评文明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必须是文明小卫士,评文明小卫士的家庭在社区和村委必须是文明家庭。从而起到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带动一个区域,充分发挥学校对社会的示范辐射作用和学生“小手拉大手”的带动作用。教育学生在学校做校园环境建设的小卫士,自己的校园自己打扫,随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学生在家庭做父母的小帮手,力所能及的搞好个人和家庭清洁卫生;学生在社会做文明小公民,积极参加义务清扫、义务宣传,共同创造文明舒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第九、要加强督查,促进“四化”建设扎实有效。市教育局将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对学校“四化”建设工作进行明察暗访,把督查的情况在全市予以通报,同时,对在“四化”建设中因工作不力而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原则,以“美化,迎接全会”为目标,以港城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为重点,营造城市景观、提升城区品味、彰显地域特色、弘扬文化,以靓丽、文明、和谐的形象迎接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召开。

二、活动目标

(一)新建1处5万平方米的综合公园和1条两侧留有10米以上的生态绿廊的绿化景观大道,并通过拆违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增加绿量,到年全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2%以上。

(二)城市建筑色调规范,主干路、临街路建筑立面得到整治,户外广告和公共标识规范,户外宣传设施完善,城市空间得到美化。

(三)城市道路和排水通畅,城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全市的施工现场、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环境得到综合治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得到净化。

(四)城市功能性照明完善,景观性照明得到加强,消灭城区摸黑路,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推广使用节能高效照明新产品、新技术,城市亮化档次得到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城市水系专项规划、城市色彩景观专项规划和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建设一批按照1000米的绿地服务半径规划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社区公园;规划户外电子广告屏和公益广告牌;编制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平改坡”及旧建筑立面粉饰规划。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全力推进太平湖公园建设和大东沟两岸绿廊建设;加大社区公园养护和改造建设力度,每年建一个社区公园;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广场、公园内设置一批体现城市特色的建筑小品、雕塑和植物花卉景观;保持公园景点内环境卫生整洁。

治理城市道路、排水,保证道路完好率达标;消除城市摸黑路;城市照明设施采用节能产品;加强亮化设施维护,保证亮灯率。

加强道路、小区环境卫生保洁;协助三个街道办事处做好城乡结合部垃圾清运,协调各乡镇抓好中心集镇的环境卫生。

(二)经济开发区:增加辖区内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治理道路和排水设施,保证排水通畅,路面完好;加强道路、小区、公园环境卫生保洁;消除摸黑路,照明设施采用节能产品,保证亮灯率。

(三)综合执法局:拆除城市内违规建筑和废弃破旧建筑;整治户外广告、牌匾和公共标识牌;取缔马路市场、马路工厂、流动商贩、摊点、店外店和露天烧烤;严格执法,杜绝破坏公用设施的各种违法行为;落实门前“四包”活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督促沿街单位实施景观亮化。

(四)交通局:完善高速公路引线两侧绿化带建设;拆除公路控制线内的违章建筑、整治两侧环境卫生;大力整治客运站、码头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高水平建设车站、码头建筑的景观照明体系。

(五)工商局:整治集贸市场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规范户外广告内容。

(六)市公安局:清理规范交通标识路牌;整治交通秩序。

(七)卫生局:负责集贸市场和公共场所的食品卫生安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八)旅游局:负责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完善车站、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的导向标识内容。

(九)民政局:规范路牌标识;整治路牌版面卫生。

(十)大东、新城和新兴街道办事处:负责清理辖区内环卫处管辖以外区域的环境卫生,保持结合部位卫生整洁。

(十一)财政局:落实“四化”工程项目资金。

(十二)教育局:负责保持体育场馆环境卫生和设施完好;保持校园内外的环境卫生。

(十三)宣传部:负责督促新闻媒体宣传“四化”工作内容,引导市民参与“四化”活动。

(十四)纠风办:负责收集民意,改进相关部门工作作风。

(十五)公路、铁路沿线各乡镇:负责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环境卫生;抓好小城镇和集贸市场卫生管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城市“四化”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城市“四化”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杨乃文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福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宁国军,副市长李明久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姜永涛担任。成员单位由市纪委、宣传部、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局、综合执法局、工商局、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教育局、旅游局、公安局及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农场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朱连德担任,副主任由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峰、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浩,经济开发区副主任于非和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林文涛担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我市“四化”竞赛活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农场要加强对开展城市“四化”竞赛活动的领导,认真制定落实措施,确保我市“四化”竞赛活动的健康开展。

篇4

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内涵与目标解读

途径多元化就是因地制宜,从全国各地的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中国东中西部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和发展条件不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不一样,工业化的发展也应有多种方式。第三,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强。城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聚集效应,在增加城镇数量和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城镇城市聚集到一定程度,必然向周边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郊区和农村一起发展。这是城镇化的责任与义务。这种意识和视野在一开始规划时就要具备,否则,搞成孤岛式的城镇,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第四,城镇联动,城乡互补。我国有600多座大中小城市和两万多个小城镇,是一个有机梯队和整体,不能人为分割开来,扶此抑彼。城乡优势互补,机会公平,良性互动。市带县,县带镇,城乡一体。决不能牺牲农村来发展城镇,谋求城镇化的进步。与当今世界城市化程度相比,中国城镇化进程艰难而漫长,但进步较快。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998年的30.04%,到2000年的36.22%,2013年达到53.7%。②从2000年以后,城镇化率平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幅度提高城镇化人口比重,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城镇化加快也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城乡互补,就是统筹城镇和农村发展,城镇和农村双向给力,形成城乡互促、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和市场互联互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和发展格局。第五,个性鲜明,有人文品位,宜居宜业。个性鲜明,就是城镇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地方的地理和历史文化在大一统的文化背景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就是个性。每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防止千城一面、镇镇雷同的城镇化,展示出我国城镇化的多样性和人文品位文化传承,突出特色。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差异性、多样性,注重文化保护,强调本地文化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乡愁、历史印记、文化脉络、地域风貌和民族特点。不能为城镇而发展城镇,发展城镇目的是为人服务。所以,城镇一切发展都要围绕着人而展开,让城镇产生良好的为人服务功能,宜居宜业,为促进自由和全面发展服务。第六,“四化”同步,集约发展。“四化”同步,就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四化”并进、“四化”互促、“四化”共赢。集约发展,就是严格限制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合理布局,划定城镇边界,提升城镇建设质量,优化内部结构,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子,建设友好环境、生态文明。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修复生态,保持青山绿水和碧水蓝天,不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围绕以上的城镇化内涵与目标要求,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必须走一条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二、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实施碳排放量控制探因

2009年12月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会议上,强调了减少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5%,是与会国家中提出最大幅度减排目标的国家。这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决心和信心,在保护地球承担更多更大责任。也表明中国工业化今后要走新型的生态工业化的道路,对现行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实现减排目标,就要对二氧化碳等排污源实行总量控制,维持在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上。为什么要实行二氧化碳等排放量的总量控制?这是全球面临的环境污染形势所决定的。第一,减少二氧化碳的碳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学者开始关注地球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97年全国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日本签订了《京都议定书》,世界各国开始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自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的几百年来,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欧美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造成负效应,正在日益凸显和释放,导致南北极的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极地生物减少和消亡。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环境污染和气候的变暖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爱护地球家园、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国政府反复强调发展低碳经济,实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二,我国实行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型的需要。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已经滞后于欧美国家,也滞后于一些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是必然的历史性的选择。但中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过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当今的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溶化、冰层变薄,企鹅大规模迁移,海水上涨,海平面下降,陆地“温室效应”,城市的“热岛效应”等,就是西方几百年来工业革命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前车之鉴,中国正在进行着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一定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断加深。二氧化碳带来环境的污染和气候变暖的趋势,使我们意识到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改善全球气候做出贡献。第三,发展低碳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要通过碳排放总量控制来实现。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要实现和继续推进工业化又要减少环境污染,就需要通过排污权的市场化改革,实行环境产权创设和排污权市化流转。尽管环境产权的创设和排污权市场化的改革实施,对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然而,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不能不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第四,保护环境、保持生态要全社会通力合作。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全人类的责任,与每个国家、地区、企业和个人息息相关,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团体、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团体和个人等各方面的共同的通力合作。我国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污染源的排放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三、围绕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目标实施碳排放等排污总量控制与排污权流转

篇5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繁荣、富裕、秀美、和谐新,跻身全市镇域经济第一方阵为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务实创新,积极探索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平台、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新路径,推进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奋力争创全市经济强镇。

二、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我镇“四化”同步发展,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到2016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工商税收超过5000万元,外贸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年均递增1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集镇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突破3万人,完成社区建设12个;标准化农田占耕地面积达到95%以上,特色农业规模化程度达80%以上,机耕机收率达9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转移劳动力1万人以上,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

三、工作措施

坚持以“四治”为抓手,以土地流转、结构调整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壮大集镇规模,让农民洗脚进城助推工业发展,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进程拉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稳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1、大力实施镇东新区建设工程,在拓展集镇的规模上下功夫。立足工业化与城镇化齐头并进,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依托背靠排湖风景区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3平方公里的镇东新区建设,力争实现建成区面积翻番。计划投资3000万元,拉通并硬化3000米的路,启动星级宾馆、5万平方米还建房、镇东工业园区、富迪购物广场等相关建设。全面完成6万平方米古河西小区建设,依法依规推进世纪星城、五环商业街、古河居民小区、商业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集镇污水管网、硬化背街小巷,建立健全城镇管理规章制度。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大力提升集镇品位,实施“引农进镇”工程。

2、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程,在培育经济核心增长极上下功夫。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税收贡献大的优质企业。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全力促成外婆家重组后顺利扩规生产,实现产能和效益大突破,力争年税收突破1000万元;大力支持毅缘公司发展,全力克服困难,实现效益翻番,确保年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上。大力培植强农、百草堂、嘉康3家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支持强农食品公司争取外贸经营权,支持百草堂公司开工并批量生产,支持嘉康公司主体大楼2013年建成,到2016年,税收均达到500万元。逐步形成以外婆家公司、毅缘公司为主的食品、针织两大产业集群,确保已签约项目开工,已开工项目投产,已投产项目见效,挖掘新亮点,培育更多更强的经济增长极。

3、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通道,加强通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硬化村组公路100千米;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疏挖沟渠,整修涵闸泵站,力争5年内完成疏挖沟渠500千米以上,河道清障除障100千米以上,及时抓好皇河月堤的整险加固和涵闸泵站的检修和重建。大力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现代产业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立足蛋鸡养殖、水产、油菜三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蔬菜种植、泥鳅养殖、花卉种植等,积极推行土地流转,使土地向大户集中。以明星、光辉等村为重点发展清洁蔬菜种植,带动和辐射周边村,力争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以秦岭村为重点,发展泥鳅养殖,面积突破1000亩;以仙监沿线村为重点,发展花卉等休闲农业种植。

4、大力实施村居环境整治工程,在生态家园建设上下功夫。以污染治理工作为突破口,科学规范蛋鸡养殖产业发展,全面完成鸡舍改造工程,支持养殖户购买鸡粪干湿分离机,引进沼气池建设项目和鸡粪加工项目,从源头上控制鸡粪污染。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进一步巩固环境整治工作成果,以仙监线等主干道为重点,规范垃圾、墓园和污水管理,改善村居环境。全面落实安全饮水工程,城乡实现自来水管网全覆盖。重点抓好庭院绿化工程,以仙监绿色通道、农田林网、通村公路沿线、沟渠疏挖段面、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及集镇绿化为重点,实现应栽尽栽,完成植树造林200万株以上,着力打造生态园林城镇。

5、大力实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信息化工程,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培训机构和网络,以汇杰劳务服务公司为主阵地,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全面完善城乡服务就业体系。积极探索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保合一”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有机融合。加快新一小建设、完善中心幼儿园配套建设。抓好文化站、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农村文艺宣传活动。构建特困群体医疗救助体系,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进信息下乡工程,完善农业信息网站功能和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内容、信息服务、信息终端进村入户,打造智慧城镇、数字。

四、组织领导

推进全镇“四化”同步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要加强领导、强化职责、密切配合、注重协作,形成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强大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镇委镇政府成立镇“四化”同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全镇“四化”同步发展工作。各相关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规划,针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具体负责“四化”同步发展的推进工作,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篇6

以“四化两型”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以法治湖南和创新型湖南为支撑和保障,推动湖南科学发展

让“文化湘军”走在全国文化产业第一方阵前列

2012年5月17日,以“绿色发展、共生崛起”为主题的中部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湖南省委书记在论坛上表示,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制高点。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基地,如何在加快崛起中兼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实现中部崛起、赶超跨越,必须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体现中部地区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

两年前,正式提出建设绿色湖南,并将其作为湖南“转方式、建两型”的四张“名片”之一,勾画出湖南发展的崭新坐标。2012年4月20日,建设绿色湖南的行动纲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正式出台。曾在多个不同场合,流露矢志不渝推动绿色湖南建设的决心:“青山绿水是湖南的巨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

当前,湖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但湖南既要解决工业化问题,又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既要加快发展,又不能走老路,因此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镇化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对此,2011年11月18日在作题为《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化两型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新跨越。

以“四化两型”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对于“四化两型”的阐述,在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四化两型”建设是立足湖南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在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和科技大发展中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是对历史机遇的准确把握和对时代挑战的科学应对。“四化两型”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主题与主线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的有机结合,是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具体实践。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本质是加快科学发展,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目的是创造全省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归根结底是要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转型发展、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推进“四化两型”?在党代会报告中的基本思路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方向和目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为基本途径,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推进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人本发展,加快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早在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担负起在全国率先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光荣使命。为此,湖南制定了“四化两型”总体发展战略,并将“绿色湖南”明确为“四个湖南”建设的首要任务。此外,湖南还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从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四方面明确了绿色发展目标,重点实施了两型产业振兴、节能减排全覆盖、湘江流域治理、城乡统筹示范等绿色工程,加速引进、布局了一系列大项目、大产业。在实践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落实到方方面面,湖南政府补贴推广节能灯、实行阶梯水价、制作并播放全国第一档环保电视科普节目《绿色家园》,株洲正在推广公共自行车,在市区2000多处安放了2万辆统一外形的自行车,交上押金就能免费骑3个小时,目前已有15万名株洲市民办理了自行车租用卡。目前,湖南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13%,森林蓄积量达到4.16亿立方米;铁腕治污,收获江湖巨变,“东方莱茵河”轮廓初显,洞庭一湖清水流向长江;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全国第一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户湖南。

以法治湖南和创新型湖南为支撑和保障,推动湖南科学发展

篇7

朔城区历史悠久,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就在此栖居生息。夏、商为楼烦地,春秋、战国时为狄人所居。秦代建马邑县,北齐置招远县,北周为朔州总管府,隋改为鄯阳县。明清称朔州。民国元年改称朔县,1989年3月更名为朔州市朔城区。近年来年,朔城区紧紧围绕转型综改试验区和“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四个升级”,突出抓好工业、农业、城建、生态等六项工作,着力打造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示范区和先导区,大力推进城中古城文脉、城西园林生态、城南湿地水系三张城市名片,不断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多元发展注血园区工业

近年来,朔城区围绕工业新型化,坚持项目决定发展的理念,规划了五大工业园区。紧紧围绕转型综改试验区和“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任务,朔城区继续推进“四个升级”,突出抓好工业、农业、城建、生态等六项工作,努力争当建设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示范区和先导区。按照这一总体要求,2012年朔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260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总收入预计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18.4%;工业增加值争取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今年重点推进了富甲和东坡两大工业园区,并以此为平台,上马了50多个新项目,总投资580亿元,为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朔城区继续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产业转型,在提升项目建设的支撑力上求突破。继续做强煤炭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峪沟、恒宝源、石碣峪3个整合项目改造和中煤马营堡、丰玉、同煤梵王寺3个600万吨煤炭生产基地建设以及葫芦堂洗煤厂、省煤运下窑露天煤矿、中煤吉庄、同煤前寨发运站等项目的建设。同时壮大地面产业,重点抓好朔芳亚麻厂搬迁改造、三元碳素厂搬迁改造二期、同煤4x30万千瓦矸石发电等7个项目的建设。在发展新兴工业产业方面,推进中煤平朔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完成朔州华源科技塑胶、大唐利民风电二期、金凤风机装备制造等3个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易荣年产100万根热虹吸管等3个项目的开工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准池铁路总部基地及物流园区、中煤ABP总部基地、金沙国际大酒店、北京华联国际城市综合体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

四大工程推进核心区建设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朔城区继续实施“南延、西拓、中改”战略,着力打造城中古城文脉、城西园林生态、城南湿地水系三张城市名片,不断增强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今年,朔城区将完成迎宾、马邑、府东等17个小区的启动工程,实施西关、胡家窑等8个片区的改造工程。为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预计投资6.8亿元,打通总里程达22公里的十条城市道路,包括府西街西延、开发路南延、怡东怡西路南延、北延、怡北街等。此外,筹建五大公益建筑,新建占地200万平方米的16个保障小区。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朔城区神头镇、神头街道33个村、区域面积182平方公里确定为“四化一体东部新区”核心区,为朔城区转型跨越、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方式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载体,也对整个东部新区和综改试验区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带动意义。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投入,合力攻坚,重点抓了四大工程,核心区建设三个多月时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神海湿地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是在神头泉域5平方公里的露水区域内,围绕五花泉、河道泉、小泊泉三大泉组72个泉点及1200亩环岛,建设水清、岸绿、景美、入水和谐的生态景观。目前,测丈、评估等工作已完成,征地、补偿等工作也已开始,开挖土方18万立方米,围堰6750立方米。预计8月底前完成1.4公里河道整治和2道景观堰蓄水;二是神朔大道东延工程。西起神朔大道,东至固废工业园区,全长6.3 5公里,涉及王园圃、新磨等5个村和神头一电厂,拆迁8家企业及128户居民,拆迁面积1.8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完成拆迁任务,预计8月底竣工通车;三是大运路环境绿化整治工程。全长18.6公里,已全部完成,共栽植各类苗木15万株。同时,规划实施洪涛山10万亩绿化工程,着力打造洪涛山高标准生态景观;四是神头电力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程。区域总面积16.6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拆迁12万平方米,新建建筑物11万多平方米。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给力民生

为了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朔城区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投入,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在扩大现代农业的辐射力上求突破。重点实施2.2万亩口粮田、3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等六大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完善紫金山、新农苑、金土地、马邑大华等设施蔬菜园区,新增设施蔬菜8000亩,创建省、部级标准园区各1个。同时,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田基本建设1万亩,并完善各项农田灌溉等水利配套工程。新建一批标准化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和生态养殖园区,继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工作,加大现代化、高科技农机具推广力度,提升农机服务水平。

此外,朔城区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将重点完善二小、五小改扩建工程,完成二中、五中改造和神头职中搬迁工程,打造高标准、系统完善的教育园区。在优先发展教育的同时,全力推进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工作,启动区中医院,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服务机制。同时,区委、区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继续实施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国家试点县项目,做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生态治理助推大美古城

在搞好经济发展和主城区建设的同时,朔城区继续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扎实推进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工程。推进城市主干道的绿化、美化,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西山生态五期工程,推进治理面积8万亩的六期工程,同时,全面铺开恢河治理、西山水系建设、国家和省级绿化、环境整治等各项工程。

篇8

加强部门监管。要理顺监管职责。改革“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管理体制,合理确定各部门监管职责,适当加强各级环境污染防治专门机构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环境污染防治的编制与职能建设,形成环境问题由环境管理部门统一监管的体制。要提升监管能力。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统一收集、运输、处理系统,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要制定城乡环境保护规划,把村镇环境建设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中,编制城乡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处置和污水处理。

推进村民环保自治。建立农民为主体的参与激励机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动农村环保工作动力来源。首先要培育农民,养成现代文明的习惯,倡导和实践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要突出村民作为环保治理的主体。村民参与的程度决定着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和进度,要充分发挥村民积极性、主动性,从各种制度、规划的制定和完善、环保问题的处理、协会的成立、会议的召开,都要邀请村民或村民代表参加。充分让村民当家作主,全面实施村民自治,从而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愿投入、自觉约束、自我受益的目的,激发出农村环境治理的持久动力。

鼓励社会投融资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依靠政府直接投资农村环境保护的方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促进农村环境保护获得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要探索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钱(或出工)的原则和方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

实行绿色科技奖励。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要开发和创新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绿色技术,从而建立环境友好科技体系。农业补贴应该投向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对节水灌溉设施、秸秆还田、生物农药及其相关技术给予支持,由产量和收入补贴导向转向“绿色补贴”导向,实施农业绿色支持政策。

加大新能源开发推广力度。在广大农村一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二是推广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路灯比普通路灯成本低,且使用时间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示范村要率先使用太阳能路灯。三是在经作区推广省柴节煤炉灶和秸秆气化炉,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四是开发秸秆气化和沼气发电等新技术。五是加强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粮等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加大整治力度,着力源头治污。要加大对乱采滥挖长石、非法淘金、河道无序采砂、乱排乱放生产企业,整治在江、河、山塘、水库电鱼、毒鱼、炸鱼等不法行为,逐步探索矿产资源公开拍卖制度,确保资金有序开采,节约集中利用。要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大力倡导生态种养殖生产,对规模养殖场排放不达标的,坚决不予奖补,并依法限养。对工业企业生产严格督促执行环保有关规定,实行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严厉打击偷排、偷放、乱倒行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