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8篇

时间:2023-09-03 15:18: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

篇1

关键词:水利建设;施工方法;生态修复

水利水电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又复杂的,探索其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对于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迄今为止,人类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无外乎两大类,首先是以蓄水为目的的灌溉水库水利水电工程,其次是以跨流域调水为主的工程。但是就它们的应用而言都是以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不平衡为主要目的的。

1 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们许多影响都具有着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对环境要去越来越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傻、粗等形象也在不断的改善当中,逐渐朝着个生态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门崭新科学,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工艺技术和基础。为了解决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我们有必要对其生态影响进行分析,其具体如下:

1.1 积极影响

1.1.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逐渐的涌现了出来,如跨流域工程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重大的威胁,也给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周围的生态容易受到洪水威胁而产生灾害,因而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进行处理挽救地区性生态危机。在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中,这一现象表现的十分突出,有效的缓解了南北地区差异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1.1.2 水利水电工程既能够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还能为周围区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能,改善周边区域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1.1.3 优化水质,降低污染,减少因为水土流失而引起的河床抬高,进而引发的河流溃堤现象。

1.2 不良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给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众多的有利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 受到地震的影响,使得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给下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威胁,更有甚至更是危及到下有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大量的水量聚集使得库区的地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地质结构的应力发生了改变,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1.2.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输水渠道两岸因为渗漏的原因使得地下水位太高,造成了大面积土壤受到污染和盐碱化影响,从而产生土地沼泽化现象,同时在一些高边坡地区更是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1.2.3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调出的水也会给周边的生态带来不利影响,使得周围的环境大量破坏,森林资源中的需水量减少,从而引发严重的生态污染和生态危机,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同时,一个工程的施工建设离不开挖、修和加固等环节,因此在开挖的过程中使得原来的土壤植被、地面组成、土壤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和破话,使得地表严重,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泥石流等隐患,甚至是引发冲刷、垮塌等现象。

2 采取的对策

2.1 植被保护

植被保护又包括有三个方面:(1)经济林区。河谷是水库淹没区“果园、经济林、人工疏林”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为保护好这一植被类型,并使生态保护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拟建立湿润经济林区;(2)营造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林。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植被破坏,因此防止水土流失,除了采用工程措施外,恢复水源地区的植被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在水库上游和周围地区建设水源保护林;(3)建设好基本农田。保持水土离不开基本农田建设,在丘陵山地上修建梯田是现在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办法。

2.2 恢复植被

主要措施为主河道两侧的陡坡上人工撒种耐干热和贫瘠的坡柳、马桑;沿江坡面旱地增设绿篱,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紫胶生产寄主树;在冲刷易产生的紫色土区散播山黄麻或用山黄麻袋造林;发展大棚蔬菜,发展饲料材料种植经济作物等。

2.3 大坝枢纽区

主体工程设计中以采用钢筋混凝土衬护、混凝土衬护、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坡面截排水沟及坡体排水、边坡锚固、采空区回填及边坡修整等措施加固岩体,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完全满足防护要求,在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不会发生水土流失危害。另外,为美化环境,结合景观规划,在左右岸均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框格梁,框格梁内回填客土撒播草种恢复植被。

2.4 道路防治区

挖方型路段在路基两侧均设置有浆砌片石内侧和外侧排水沟,开挖边坡根据边坡坡度、长度及地质等因素采取浆砌石或网格植草或喷植植被护坡。填方型路段两侧边坡控制在1:1.5,外侧边坡坡脚采用浆砌片石护脚墙挡护,两侧边坡均采用干砌石防护。

2.5 石料场区

工程措施包括在边坡坡脚修筑排水型截水沟,与料场周围布置的排水沟相连;同时为了防止平台与平地覆土后发生水土流失危害,在平台、平地外侧干砌块石,修建成石坎梯田;植物设计措施,为恢复植被,解决当地就近搬迁农民的耕地问题,规划对开采形成的平地及平台覆土。平地覆土后由就近迁移的农民耕种;平台覆土后撒播草种,种植当地适生灌丛,恢复植被。

2.6 特别要对施工阶段破坏的植被景观及时恢复

制订工区的全面绿化规划,以保护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在工区范围内的生物圈内,研究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的合理的方式,控制规划人群自身的发展,保持生物种群的恰当比例。

结束语

总之,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势必会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对于这一打破现象在工作中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做出具体的分析和配置,而不能够在工作中一概而论。人类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是必要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平衡,使得其从恶性朝着良性发展,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水利水电建设作为社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从观念上改变其建设力度对于实现水利水电可持续建设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R].长沙: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

篇2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工程等别;结构安全性;混凝土强度指标;抗震设计

作者简介:刘远(1979-),男,广东中山人,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广东?广州?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090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59-02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该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涉及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水闸、水工隧洞等各种不同的结构物。它们在材料、工作原理上都不一样,所以设计方法也不一样,这是“水工建筑物”学习的难点之一。但是,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共同遵循着一些基本准则和方法。因此,在开始学习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之前,必须先学习“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这一章,意在探讨这些基本准则和方法。“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是“水工建筑物”课程的主线,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由于课内学时的压缩,教学内容的删减,很多教师只给这一章内容安排1~2个学时,有的甚至是一带而过。这将给后面课程内容的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笔者自2007年开始讲授“水工建筑物”,积累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后,越发觉得“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内容的重要。因此,自2010年起将这一章内容的授课学时增加至6学时,重点讲述“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0.5学时)、“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2学时)、“混凝土的强度指标”(0.5学时)以及“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2学时)等内容,务必使得学生先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学习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

一、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

对于一般的水利水电工程,需先确定工程等别,然后根据工程等别确定水工建筑物的级别,最后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级别确定结构安全级别。结构安全级别是进行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依据,设计时相关安全系数的取值是根据结构安全级别来确定的。若结构安全级别定的低,就会使得选择的安全系数偏小,结构的安全就存在隐患;反之,结构安全级别定的高,选择的安全系数就会偏大,使得结构的安全余量过大,建筑物的材料用量增加,加大了工程的投资。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等别的划分直接影响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等别的划分,目前有3个规范可依:国家强制性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水利行业标准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以及电力行业标准DL5180-2003《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别,根据水库规模、防洪对象的重要性、治涝规模、供水对象的重要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等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是根据工程等别及该水工建筑物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确定,它反映了对不同水工建筑物的不同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分为1、2、3、4、5五级(其中主要建筑物分1~5级,次要建筑物分3~5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分为3、4、5三级。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确定,与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对应,分为Ⅰ、Ⅱ、Ⅲ三级(1级水工建筑物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Ⅰ级,2、3级水工建筑物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4、5级水工建筑物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Ⅲ级)。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的划分看似简单,容易被忽视,但它直接影响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中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等别、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和结构安全级别三个提法相近,但含义不同的概念,容易造成混淆。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工程实例来阐述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理解。

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

篇3

[关键词] 水利工程测量 水利水电建设 测绘产品 学科发展 报告

1 引言

工程测量是研究各类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以及运行管理全过程、全方位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是一门应用测量学科,是多专业测绘的综合学科。水利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分支。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为满足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汛减灾、科研、水利工程建设等领域需求,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综合或专题信息。它是水利水电建设宏观管理、资源调查开发、水环境保护、区域经济规划、土地利用开发等不可缺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正确认识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制定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我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防洪减灾和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福建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工程测量历史沿革

建国以来,水利工程测量作为建设现代化水利事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广大水利水电测绘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测绘专业队伍和技术力量,为福建省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防汛减灾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20世纪50~70年代,先后组建了福建省闽江流域测量队、精密水准测量队,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农田水利测量队,1958年以后又相继成立了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福建省九龙江规划队、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以及各地市的测量队。基础测绘队伍曾达到300人左右。主要工作是承担闽江流域平面、高程网的建立和1/万流域地形图测量、负责全省各流域二、三等精密水准测量、“五江一溪”(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赛江、木兰溪)及鳌江等流域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和小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1万、1:5千)的测量工作、负责晋江流域灌渠测量、九龙江流域规划及灌渠测量、相继完成了各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三、四等三角平面控制网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以及水利枢纽建筑物地形图测量等。这期间,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产品有:二等水准1925公里,三、四等水准10418公里,三、四等三角点4753点,五等三角点12576点,1:5千地形图测量1578km2,1:1万地形图12046 km2,1:2.5万地形图422 km2。

进入80~90年代,面临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测绘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利水电基础测绘队伍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整合后的测绘队伍更加精干和专业化。2000年以后,随着测绘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完善、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日臻成熟、各种数字化测图软件、系统管理软件不断推广和引进,用现代测绘先进技术逐步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更新,基本完成了对传统测绘产品的现代化技术改造。

2.2 测绘人员队伍及设备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专业队伍约有15家,其中有2家分布在省级单位,有8家在地市级单位,其它县级单位的有5家。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目前仅有1家;乙级测绘资质的单位有3家;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约有11家。

全省水利各部门中,专门从事基础测绘工作的专业人员约有140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有46人,占总人数的28.6%;大中专学历有54人,占总人数的38.6%;具备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88人,占总人数的62.8%,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43人。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水利系统已拥有多种精度和型号的全站仪61台、GPS接收机32台套、水准仪127台、经纬仪92台、测深仪7台套以及计算机、对讲机等办公系统辅助设备。仪器设备投入总资产达1600多万元。特别在“十五”期间省级设计勘测单位投入较多的财力,引进多种型号的GPS接收机,具有自动采集、观测数据自动处理功能的各种型号全站仪、可施测高精度等级的水准仪,拥有较为先进水平的测量平差计算软件和计算机数字化成图软件。这些高精尖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在“十五”水利水电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成效

建国以来全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截至2006年末,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利工程56万处,引水工程18.33万处,水库5.45万座,总库容135亿m3,年总供水量191.57亿m3,修建江海堤防5410km,围垦滩涂造地128.58万亩。此外,还修建各类大中小型水电站6000多座,装机近1000万kw。“九五”、“十五”期间,相继完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项目230多项,其中省重点工程的项目10项,完成的总产值约2800多万元。在基础测绘工作中,累计完成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1627公里;布设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点2329点;完成了各等级的电磁波测距导线1020公里;累计完成了1:500~1:5000比例尺的专业地形图833.4平方公里;施测各种断面数千公里。这些测绘成果,在水利水电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程运行管理和决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目前,正在进行的水利工程测量有全省大中小流域综合规划、全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全省中等以上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莆田木兰溪下游防洪整治工程、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闽江下游北港南岸防洪排涝工程、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尤溪防洪工程、九龙江下游防洪工程、晋江市小流域整治工程、福州市内河整治工程、晋江、石狮、湄洲湾南岸供水二期工程等40多项水利工程;正在进行的水电工程测量有全省中小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全省风电厂选点规划、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福鼎抽水蓄能电站、福州鼓岭蓄能电站、福安上白石水电站等30多项水电工程。这些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普遍采用“3S”及数字测绘技术,高效、快速地为项目的勘察设计和建设提供数字化测绘产品。

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水利工程测量取得的成绩尤为突出,近年来在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和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两个龙头单位的带领下,对GPS、RTK、数字成图等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并先后获得了4项福建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2006年至今,两单位还成功申请承担了2项水利部“948”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成功引进了瑞士安伯格TMS隧道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美国NAVCOM全球双频单机高精度GPS差分系统。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我省水利工程测量系统的队伍、仪器设备使用、技术发展水平、测绘成果管理状况,以及水利行业各部门对基础测绘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决定了水利基础测绘建设和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水利基础测绘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4.1 基础测绘数据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

我省的水利水电测绘所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大部分采用54北京坐标系统或以某地区为参心的近似54北京坐标系统或称工程独立坐标系统,与国家现行的80西安坐标系统不能接轨。同时我省早期布设的等级大地控制网已经使用了二三十年,网点数量不足,长期没有复测,又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可利用率低,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之急需。

在高程系统方面,有多种高程系统(如罗零高程系统、石垄高程系统、马肚底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长期并存,虽有换算系数,但其精度不一,资料陈旧,造成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监测等部门使用不便和混乱。

基础测绘主要的产品成果体现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流域内各种地理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存的地形图成果资料,大部分为传统的白纸测图资料,部分成果资料已失去使用价值。因此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地形图成果远远不能反映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地物地貌变化,现势性很差。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众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长期以来,我省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施测的。由于观测队伍不稳定、仪器设备陈旧、手段落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数据综合分析处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变形观测成果质量低劣或安全性评价不合理。特别是建设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水库,普遍未建立完整的大坝及库区变形观测系统,有的甚至从未进行过变形观测,各水库的其他地理数据也相当陈旧。这给现在正在进行的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后续的运行调度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一旦发生险情将给水库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4.2 专业测绘人才匮乏

人才队伍是保障工程测量成果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进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与科技创新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专门从事测绘的人才多为相关专业转行从事测绘工作。近十几年期间引进的专业测绘技术人才相对较少,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技术)的人才尤其稀缺。

2.4.3新技术应用滞后,科研投入不足

我省水利水电大多数测绘队伍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行业的测绘队伍相比较,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在大多数地县级测绘部门,设备落后、手段陈旧,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投入不足,在现代测绘技术软件的配置上更显得薄弱,大大影响了传统测绘生产模式向现代化测绘技术更新改造的步伐,无法满足现代化水利建设对测绘产品的要求。现阶段为规划设计提供的测绘产品大部分仍停留在目视解释上,缺少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和数字化装备,水利水电系统尚未完全引进数字化测量系统,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还没有投入较多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

2.4.4 行业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水利系统的测绘技术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各部门在规划设计各个阶段的报告、图件以及采用的基础测绘资料未作评价、分析或审查,给水利水电建设带来巨大隐患。同时,各测绘单位间缺少交流平台,成果未能做到共享,造成重复测绘的浪费。

3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和应用前景

3.1 发展目标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是从传统的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从模拟测绘产品向4D产品转化,从传统的测绘产业向水利地理信息产业转化。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拓宽水利工程测量服务的新领域。逐步实行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实时化和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测量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体系的形成,提高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测绘对水利水电各部门需求的保障能力。

3.2 应用前景

在水利规划设计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更加快速、高效地提供三维可视化数字地形图和水利综合信息专题图,从而使规划、勘察设计的工作效率、科技含量和成果质量大幅提高。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前景。防灾减灾历来是福建水利的重大课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民经济可靠持续发展,“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防灾减灾五大体系(即蓄水工程体系、江海堤防工程体系、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测绘和“3S”集成等高新技术,通过逐步建立全省海堤防的水情、水库调度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流域三维可视化系统,在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严重,因此保护水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可以利用采集的三维数字地形图数据,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进一步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土流失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水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技保障和服务。

4 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4.1 推进各大流域及区域测量基准体系建设

4.1.1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海岸、水库群的高程控制系统

针对我省高程控制系统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的弱点,有必要在全省各主要大流域(特别是“五江一溪”和海岸线)有计划、有步骤地布设与国家高程系统相匹配、以二、三等水准网为基础的水利专用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以四等水准网方式,联测已有的局部地区工程控制网,逐步完善各区域中小流域和水库群的高程控制。

4.1.2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平面控制系统

平面控制网是进行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具有控制全局的作用。未来期间,重点在“五江一溪”及主要江河流域内,根据水利水电防洪减灾、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的需要,按轻重缓急的工作原则,以流域或区域为范围,有计划地布设三等、四等GPS控制网点约400个。经整体平差后,形成覆盖流域与现有国家坐标统一的水利水电专用控制网,更好地满足各种比例尺基础测绘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4.1.3 建立和健全全省大中型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体系

建筑物变形观测是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或工程运营期间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诸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今后,以确保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可靠为目标,一是加强变形观测工作的技术改造,逐步应用全能激光仪、自动垂直仪、电子测斜仪等光电仪器,引进和推广近景摄影测量、电子精密水准测量、变形监测机器人、实时GPS测量等新技术的应用。二是提高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研究和建立可靠的观测数学模型,使得由单一变量统计分析发展到多变量动态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对建筑物的安全提供更可靠的预测与预报。

4.2 加快测绘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2.1积极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表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利工程测量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加速自身的技术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化。一是对已有的基础测绘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和行业内已有的成果资料,对计划开展的基础测绘项目和需要完善的基础测绘工作做好数据的收集和采集工作;二是加速传统水利水电测绘产业向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逐步形成一个能够承担全省水利水电地理信息采集、处理、维护、分发等任务的专业测绘队伍和基础信息中心;三是加快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和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增值开发,研制不同种类、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数字测绘产品,不断引进、开发和更新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软硬件设备。四是加强与测绘行业内及水利行业其他专业的合作,积极参与“数字福建”、“数字水利”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五是建立测绘信息网络共享、管理与交流平台。

4.2.2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鼓励科技创新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的主要任务是:逐步更新升级现有设备的功能与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测绘装备与技术。逐步在全行业推广普及对高端全站仪、动静态GPS、GPS连续参考站、数字水准仪、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化成图、卫星遥感影像、三维虚拟现实等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

加大科研力度、鼓励自主创新。随着各类先进软硬件设备与技术手段的继续引进,自主创新与独立研发的方向将向测绘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延伸,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相关测量成果应用部门的独特需求,积极开展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国产化研发,争取在科研领域有新的突破。

4.2.3 注重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测量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① 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测绘人才;② 组织培训和科技交流,提高测绘人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形成以大专为基本、本科为主力、研究生为骨干的测绘人才队伍;③ 培养一批测绘行业科技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并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④ 做好注册测绘师的认定、考核工作和测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造就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测量队伍。

4.2.4 推进水利水电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 它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可进行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叠加分析,方便快速提取用户关心的信息,通过地面模型自动生成功能及三维空间处理模块,可实现虚拟三维现实的直观演示和各种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目前,水利行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侧重于单方面如防汛、水土保持等的开发和应用。水利工程测量应充分发挥地理要素在三维可视化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联合全省甲、乙级水利工程测量队伍的技术骨干,以各大流域水利信息综合管理为研究课题,逐步建立和健全各类水利水电专题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流域内与水相关的各类信息的统一管理,为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具体设想如下:

(1) 开发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地理信息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流域历史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水质、水利工程、水处理工程等数据以图形形式的可视化管理,通过对模拟设备的选择查看其属性信息,通过属性查找对应的设备并定位,以利于科学决策和管理。

(2) 建立各大流域水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滚动规划和管理,如进行大型水库淹没区实物量估算、库区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调查、灌溉区实际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调查、水库淤积测量、河道演变及现状工程分布情况等,并利用水利CAD设计平台大大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成图效率,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和节约成本,提高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

(3) 建立各大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动态监测、数据采集、实时传输、信息存储管理和在线分析管理,根据已建立的水量、水质和水环境分析模型,以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为依据,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水资源综合数据库为基础,以水资源供需平衡和优化调度模型为内核,实现对水资源的远程控制和优化配置管理。

4.3 建立和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体制

4.3.1建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

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纳入水利规划和管理的工作范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水利工程测量的测绘产品都已形成市场化,一方面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测绘产品在监督管理上的混乱和缺位局面。各自为政造成管理机制的削弱和部分测绘产品质量的降低;重复测绘则在经济上造成浪费。因此,水利工程测量必须由水利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与管理,可考虑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采取挂靠的形式建立测管理中心,对全省的水利水电测绘(包括人员、制度、测绘基础资料、仪器设备等)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并结合各时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基础测绘计划,建立稳固的基础测绘更新机制、明确更新周期和经费渠道,使水利水电基础测绘能够及时有效地服务于福建省水利水电的综合开发治理。

4.3.2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如水利工程设施、水下地形、水工建筑物、大坝变形等测绘的精度要比常规的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同时不同的水利工程所要求的测量精度也不尽一样。因此,参与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队伍必须在具有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测绘资质基础上,充分理解行业的特点和水利工程要求,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才能提供合格的测绘产品。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应由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较高测绘资质的工程测量队伍承担。为此,建议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新成立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来协调管理,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4.3.3 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成果共享机制

我省水利水电行业的测绘生产与测绘成果资料的管理一直处于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的状态,未进行统一保管,时常造成珍贵测绘基础资料的遗失,测绘成果资料的应用也未建立有效的相互沟通渠道,导致了大量的重复测量,造成测绘基础资源与测绘生产力的严重浪费。健全水利水电测绘成果共建共享服务体系的主要工作包括:

(1)各省级及地县级部门应尽快建立测绘成果的计算机管理体系,对已有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有条件的应建立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开辟已有测绘成果资料应用的交流沟通渠道,建立测绘成果资料目录的汇交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重复的测绘生产,提高测绘生产效率。

(3)建立水利水电测绘行业的专业网站,为测绘生产的信息传递、资料收集、成果分发提供有效的窗口与平台。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十一五”水利水电基础测绘专项规划. 2007.

[2] 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 2000.

篇4

加入《华盛顿协议》,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获得了国际认可,是我国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进展,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接受验收与监督,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以此为契机,在工科主要专业领域逐步扩大认证范围,积极主动采用国际化通用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真正实现“实质等效”,加快完成从《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到正式成员的转变。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对中国整体高等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如何提升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并以此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学习国际上通用的实践模式和先进经验,结合本国特点,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经过了初步研究探索、小范围试点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1992年,教育部委托原国家建设部组织,在土建类学科领域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六个专业内开展评估,这是我国进行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初步实验探索阶段。土建类专业认证工作力求认证标准达到国际水准,认证程序与认证方法符合国际通用做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土建类专业认证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07年7月,全国已有53所高校的141个土建类专业点通过了认证,约占该类专业点总数的15%。2006年,我国开始在土建类以外的工程专业领域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通过借鉴《华盛顿协议》成员组织及一些国际通行做法以及土建类专业认证十几年来积累的经验,初步构建了专业认证的组织和制度体系。第一批4个试点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7年,试点认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5个新的工程类试点专业。2007年底,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委员会,并设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和各专业领域的认证分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到目前为止,已对四百多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

2认识与体会

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的背景下,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提交了参加2014年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在专业认证的整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专业应从微观具体的问题出发,对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通用标准和水利类专业的补充标准查找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工科学生更好地承担未来的实践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要求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具备设计和实验技能;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以上基本要求反映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趋势和国际动态,可以归纳为综合性、知识性、能力性和潜在发展性。综合性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懂得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知识性即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性即学生应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在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性视野,可以进行跨国交流、竞争与合作,这一能力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紧密相关。三峡大学以建设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综合大学为目标,水利与环境学院依据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大学的定位,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密切关注相关产业和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现实和未来需要,研究修订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知识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增强为核心,以素质提升为宗旨,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水利工程师。

2.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课程体系建设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包括多名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行业需求,突出“教育产出”特征,以便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水利专业补充标准提出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但是对其中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有特别规定。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构建了课程设置体系,具体包括: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针对本专业工程性和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学院构建了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五大部分,共计38.5个必修学分,占总学分的22.1%。毕业设计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的桥梁,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均来自于生产实践,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本专业多次邀请企业工程师做辅导讲座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使同学们尽早接触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3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水利专业补充标准均对师资队伍有严格的规定,尤其强调教师的工程背景。要求从事本专业专业课和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教师中,80%以上有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10%以上有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本专业领域的科研经历。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中,75%以上的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约20%具有高职称的专职教师来源于国内著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型水电单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69%的专职教师具有企业单位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研究,突出了水电专业的教学注重实践的特色。对于获得博士学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学校和学院也采取多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工程实际知识,同时了解企业行业需求,起到优化培养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双重作用。除此之外,学院从三峡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聘任了多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行业或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

2.4实践基地的建设

篇5

(一)专业设置历史短,社会认可度与可利用资源有限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扩招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在寻找未来出路时投入的精力也随之增多。我校毕业设计大都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但是,这时候正是毕业生寻找就业或继续深造机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造成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另外,有些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部分参加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的学生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笔试、复试等相关事情,毕业设计被搁置拖延。(五)毕业设计执行程序过于繁杂,过程监控制度僵化学校管理层为了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步下滑的局面,出台了较多管理条例和规定,尤其在高校评估期间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选题审批、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格式规范、形式要求和时间控制,涉及填 写的表格多达7个之多,需教师和学生签字多达7处。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规范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一味强调标准化,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缺少灵活的过程监控体系,毕业设计内涵质量上并未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设计题目来源和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好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保障。

1.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工程实践题目,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借助老师、校友、亲戚朋友关系等多渠道,协助学生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寻找题目来源,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种方式选题针对性强,避免重题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理解题目内容,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毕业设计质量。因学生居住在工地现场,缺少教师面授机会,我们可采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指导学生收集、消化工程资料;当学生返校后,进一步集中指导和完善。

2.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一系列就业类选拔考试的部分毕业生,指导教师选用一些较成熟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做,或直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其毕业设计。针对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我们通常采取间隔固定时间、集中面授指导等手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二)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评阅人评价意见表、答辩记录及评分表,并附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分别评分,加权平均得到总分,再折算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最后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这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全方位的评价,最后成绩评定结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所付出的时间相符合。

(三)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

1.题型与题目。题型和题目可以反映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实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表1显示了近12届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从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可分为设计题型和论文题型两大类;毕业生的设计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实践与教学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毕业论文数量在减少,从毕业论文内容看,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大而空的题目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论文数目增多。根据12届毕业设计题目来看,毕业设计题目逐步规范,符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专业办学历史延长,毕业生选题的渠道逐步拓宽,来自生产实际工程的设计题目逐步增多;另一方面,也显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以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为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凸显,与国家水利建设行业的投入方向关系密切,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库塘坝出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2.毕业设计完成效果。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措施的系统实施,毕业设计取得了以下较好的成效:(1)实现了“三年不重题”、“真题真做”,缓解了毕业学生数量多与教师资源有限的矛盾;(2)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评分科学、合理;(3)毕业生的CAD绘图和文字处理水平显著提高;(4)毕业论文题目与导师科研项目结合,解决了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5)“就业与毕业”得到了较好兼顾,实现了“毕业设计质量不下降,就业不落后”的局面。

三、结论

篇6

关键词:招标;技术规范;应用初探

Abstra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s one part of the bidding documents; it is the Contractor shall comply with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in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gineers for technical supervision, project approval, and project measurement and so on. The author has been involved in a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works written tender specifications, based on interest and communicate the project stakeholders,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hope the attention to the preparation of planning bidding technology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domestic fan.

Key words: bid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pplication study

1 背景

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子项目,工程主要内容为:建设20000t/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完成本污水处理厂的构筑物和建筑物(不包括综合办公楼、锅炉房、机修车间和仓库)的施工,设备(不包括锅炉)的供货、安装、调测试和试运行[1]。该工程于2012年初开始建设,目前,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土建部分已完成90%,达到合同额的41%;附属工程已完成90%。该项目的实施对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护和综合利用水资源都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有幸参与了该工程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部分的编制,并于工程实施后随世界银行专家代表团参加了世行对巴彦淖尔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的阶段检查。检查期间,在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业主)的协助下,笔者针对该工程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的应用情况开展了小组讨论。

2 方法和目的

技术规范(又称技术条款)是招标文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与工程量清单相对应的合同工作内容和范围、合同实施程序、质量合格标准和计量与支付条件[2]。它在施工中是承包人应遵守的技术标准,是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监督、工程验收、工程计量、处理合同纠纷等的依据[3]。因此,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在工程中的应用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影响。

此次探讨是以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适用情况为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了解该项目利益相关者分别对工程技术规范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工程项目各方对今后国内水利工程招标技术规范在编制和应用方面的重视。

3 研究内容

技术规范一般分为总则和工程细目(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设备安装等)两大部分,本文主要是针对工程细目部分的应用探讨,总则部分列出了合同主要工作内容、现场的地理、工程地质、气象和一般性的技术要求等,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内。

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的招标技术规范共编写了13章,包括总则、土石方开挖与回填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金属工程、工艺设备供货及安装等[4],具体内容如表3-1所示。该技术规范的章节设置与其招标工程量清单相呼应,即以工程量清单为其章节的大纲,这点与国际上工程招标项目的做法是一致的,这样做可以明确工程量清单各支付项的成本构成,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表3-1 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章节内容

该技术规范各工程细目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工程内容/工作内容:承包人应提供何种资源/人力/材料/施工/其他服务,按照何种规定的工作程序来实施,并完成哪些工作内容;

b. 实施程序和技术标准:本节中详细描述了工作的实施程序和技术标准,尤其是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该控制点要载明质量保障程序),如土方填筑的压实度、现场混凝土坍落度、沥青砼入仓温度、管道的闭水试验等等。

c. 计量与支付:何时和如何对工程/工作进行计量;如何依据工程量清单支付,该处要建立支付项目与工程量清单的相互关系,如“根据工程量清单某项支付”。

4 结果和展望

此次小组讨论共分两组,一组是与工程监理方的交流,一组是与工程承包方的交流。在业主协助下,我们先邀请到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不同工程上的两位资深总监理工程师(王总监和孙总监),第二天又赶往后旗施工现场约见了现场承包方代表陆工和杜工。以下仅就部分观点进行探讨:

监理方表示,与世行合作项目使用的技术规范相对于国内现有的技术规范文本来说更加有条理、更方便控制和计量,就像一本手册,可以在上面很快找到想要的内容。笔者认为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与世行合作项目招标技术规范的编制结构是与工程量清单相对应的,通过技术规范来明确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作范围、报价内容、计量计价方式,使得清单中价格的风险范围十分明确,所报单价更具有约束性和参考性,便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计量支付、变更估价、投资控制等工作。而国内水利行业现有技术规范文本《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2009年版)的编制结构是:第1~4章分别是一般规定、施工临时设施、施工安全设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相当于总则部分,第5~24章是按专业工程的施工顺序和不同的施工技术内容[5]来编制的,虽然内容和步骤很详尽,但是与工程量清单的对应性相对差些,计量和控制起来可能不够方便。

承包方表示,在使用与世行合作项目的技术规范中感受最深的是计量与支付部分的规定,与国内相比,该招标技术规范是对承包商能力的筛选,更有竞争性,因为在清单计价的前提下,工程量一定,谁能达到招标技术规范要求的标准且价格合理,谁就能在投标中胜出。笔者在此仅就土方工程的计量方法解释下承包方的这种看法,如下表4-1所示,从是否考虑放坡的问题即可见高下,本工程不考虑放坡,以规则的矩形为底面积计算,多余部分不予计量,这不仅是对承包方能力的考察,更方便了监理工程师的计量,而国内的做法通常是考虑放坡,这就可能因为放坡大小、是否计量引起扯皮现象。

表4-1 两种技术规范的土方工程计量方法的对比

土方工程 计量方法

乌拉特后旗污水处理工程招标技术规范 不考虑放坡,按基础垫层四边向外延伸0.5m计算的底面积乘以垫层底面到原地面到的平均垂直距离计量体积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 考虑放坡,按施工图纸所示的轮廓尺寸计算有效自然方体积以立方米为单位计量

目前,国内技术规范的范本还在不断的完善和修订中,笔者希望此次探讨结果能引起工程项目各方对今后国内水利工程招标技术规范在编制和应用方面的重视,使水利行业技术规范范本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银行贷款巴彦淖尔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土建施工、设备供货和安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C2-WH/1.1). 2011:5.

[2] 张水波,何伯森.《FIDIC新版合同条件导读与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黄景瑗.《土木工程施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33.

[4] 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银行贷款巴彦淖尔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土建施工、设备供货和安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C2-WH/1.1)技术规范. 2011.

篇7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62-02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前包含了水力机械及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热能工程、热电厂工程、热力发动机、化工过程机械、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等多个学科专业方向的大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工科门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长期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能源工业培养了大量的热能动力工程高级人才。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招生和培养“水力机械”本科人才,1986年该专业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2003年“热能与动力工程”被批准为四川省品牌专业,在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西华大学在五十余年的人才培养生涯中始终秉承“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坚持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格素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扎实的实际能力,具有奋进的改革精神的优秀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面向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省的水电能源开发,培养“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型人才,经过长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大量的专业教学改革和试点,已基本固化形成了目前具有我校特色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特色的培育。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专业建设思路

四川是我国能源大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大水电能源建设基地。大力培养现代水电能源建设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是大力发展水电支柱产业,实现四川水电事业跨越式发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需要。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四川能源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作为省属综合性大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紧密结合四川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是: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适应企业需求”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为四川、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立足于用新技术、新思路、新模式等改造和提升专业,培养新世纪水电能源建设所需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四川省地方高校中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在水电能源建设领域内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形成较明显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以提供四川省“大力发展水电支柱产业”人才支持为思路,以实施四川省“工业强省”战略为指南,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根本,建设一支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热爱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知识相结合、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既能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又能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团队;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龙头,优化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在师资队伍团队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根据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和行业所提出的新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以建设教育部流体动力机械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流体机械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建设校内外的生产实习基地,探索并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

二、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

在2010年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前,我们首先在调研全国类同我校开设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及方向的高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我们自身专业的办学实践以及国家在西南地区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结合学校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大胆的改革优化,将本科人才4年的培养计划分为五大人才培养模块,即:人格与素养课程群、表达与理解课程群、发展基础课程群、专业与服务课程群、研讨与探究课程群,将原来的课程教学计划按照这五大模块进行归类优化,并科学地分配各个模块的学分比例,见表1所示。

我校该专业主要侧重于水轮机、水泵设计、制造、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自始至终贯穿水力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为主线,注重水力机械及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课程的互选与知识的融合,建立水力机械及工程设计制造以及水利水电动力工程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合二为一的人才培养体系特色,从机组的选型设计、结构设计、生产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各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如水文、地质、水工建筑、施工以及电站监测等。因此,毕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水轮机、水泵设计制造企业、水电工程设计院、工程局、各大中小型水电站。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着重强化两个专业方向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进一步突出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系统工程设计的能力、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理论教学环节的五个课程群中分别设置了必修、选修课,在专业与服务课程群中又分别设置了核心课程以及各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两个专业方向上的可相互替换课程供学生选择,能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的培养。

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

国家级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主要专业性实践教学环节有: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的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充分利用该专业较好的校内实验室条件和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如下大胆的优化改革与实践。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全天候向学生开放。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好,该专业所在的学科是四川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的实验室始建于1974年的学校水力机械实验室。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和历史积淀,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工作,创立了今天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坚实基础,该专业的水力机械实验室依托于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流体动力机械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水电工程示范中心、学院实验中心等,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装备有大型流体机械试验台、B级泵阀试验台、多相流动试验台、三维PIV测试系统、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及粒子动态分析仪系统、三维热线/热膜风速计、高速摄影机、频谱分析仪系统、水利水电工程仿真系统、智能建筑仿真系统、流体机械虚拟产品开发平台、Fluent流动计算分析软件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设备,本专业的学生可全天候到实验室开展现场参观教学、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的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验室为学生的校内实习、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建设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群,并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指导生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该专业充分利用办学历史较长、有较好的校友资源的优势,在校外建立了二十余个专业实习基地群,并在实习基地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本专业的老大哥或老大姐。如在重庆水轮机厂我们聘请的邱江维副总、高工,宜宾富源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赵爱民副总、高工,东电集团东风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胡江鸿总经理、高工,东电集团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石清华副总、教授级高工、四川华电瓦屋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赵勇副总、厂长等等,有了他们的帮助与指导较好地解决了该专业两个方向的生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探索将“生产、毕业实习”转变成“生产、毕业实践”的实习模式。由于实习基地单位的生产任务普遍较重,很多实习单位均把接待实习变成了一定形式上的参观学习,根本不让学生在现场动手。于是,我们利用聘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办法,在实习基地聘请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专家、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领导作为学生生产、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成功探索将“生产、毕业实习”转变成“生产、毕业实践”的实习模式。同时,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相互密切配合,有效提升了校外现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如我们在实习现场进行水泵(叶轮)的木模制作工艺教学时,就邀请企业具有丰富木模制作经验的工人师傅为指导教师,现场给同学们进行制作讲解,同学们再自己动手现场制作,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不仅同学们掌握了有些书本上根本找不到的技能,而且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水电站的实习中,如果没有校外指导教师的现场指导,光有校内指导教师,同学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水电站机组的开停机操作,以及日常维护检修跟班操作等实习项目。

4.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教师将科研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中。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中,已基本形成了一股好的学风,同学们积极与专业课程教师联系,积极参与到教师们的科研课题组中去,教师们也非常愿意本科生同学参与研究工作。如同学们参与宋文武老师的红岩子水电站协联关系曲线的现场测试工作项目,参与符杰、曾永忠老师的水轮机水泵CFD分析计算等课题,近年来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中,教师的科研真实题目多了,结合毕业生就业需求课题的题目也多了。

5.积极鼓励本科生与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共同学习。学院为每一位本专业的研究生配有研究学习室,这些研究室均是开放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可以进研究室与研究生一道共同学习。我们还为西华大学西华学院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研究室提供学习的地方,直接参与到研究生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去,共同学习与讨论。

6.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四川省、学校的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西华杯”、“科技创新月”等竞赛,学院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已经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

在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构建和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了国家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尽量体现和彰显我们自身学科专业的优势,合理定位该专业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力求办出自身的专业特色,避免该专业与其他学校同样专业的同质化,有利于我们培养出来的该专业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用武之地,提高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认可度和接收度,实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初衷和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余燕,李庆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D].西华大学2012教研教改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宋文武,刘小兵,李庆刚,等.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创新性建设[D].西华大学2012教研教改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8

[关键词] 堤防 护坡预制块 施工方法 质量控制

1 工程概况

闽江下游南港南岸堤防工程位于闽江下游南港南岸的砂洲上,属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辖区,工程由上街防洪堤与水闸组成,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工程等级为2级。上街防洪堤起点位于上街镇厚美村,终点接南屿六十份洲防洪堤,堤线全长11.076km,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和上街镇,使该地区不受闽江百年一遇洪水的袭扰,并规整堤线,归顺河道。

本工程所在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1200~16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77%。常风向为东南,强风向为西北西,最大风速28m/s,极大风向东北东,极大风速40.7m/s,多年平均风速2.7m/s,7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台风盛行期,平均风速12级,风向东北。闽江口为强潮陆相河口,潮型为规则半日潮,闽江下游河道受径流和潮流两个方面的影响,一般马尾以上高水位受径流控制,马尾以下受潮汐控制,侯官以下为感潮区。

本工程位于上街镇的闽江南港河漫滩上,地势较平坦,出露的滩地或江心洲较多。场地内的地下水以孔隙潜水为主,受大气降水及江水位的补给,其水位变化与闽江涨潮水位密切相关。

堤基以深厚的砂层为主,主要存在砂基渗漏与渗透变形问题、堤基抗冲刷稳定问题;同时局部堤段分布有淤泥质土夹薄层中细砂、淤泥夹薄层中细砂或淤泥层,堤基存在沉降变形与抗滑稳定性问题。

2 堤防工程范围

本堤段为福州市闽江下游南港南岸堤防工程,包括桩号4+980.00~7+000.00段上街防洪堤;堤防工程包括堤基清理土方开挖,堤身填砂筑堤,迎水坡铺设500g/m2无纺土工布61583 m2、铺设碎石垫层18222 m3、铺砌混凝土预制块9681 m3,堤顶铺二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砂浆卧底、铺砌混凝土预制块、设防浪墙与路沿石,迎水侧护岸10m范围内铺无纺土工布、铺碎石垫层、上部抛石保护,堤身中心采取双排搅拌桩进行堤身防渗。

3 护坡的结构设计与选材

3.1 护坡结构型式

在填砂堤身按设计与规范要求完成,并经监理工程验收合格后,按设计坡度进行修坡。坡面先铺一层500g/m2的土工布,上面铺0.10m厚的瓜子片细石,再铺0.20m厚的碎石(规格D20~40mm),上砌铺混凝土预制块,护脚底部设0.70m×1.00m的齿墙,顶部设浆砌条石防浪墙封顶。护坡结构布置见图1。

3.2 护坡材料

该段堤防采用福州市闽侯县水泥制品公司生产的正六角形混凝土预制块厚度0.20m,从堤脚至护坡顶之间,采用预制块护砌;堤线长每15.75m设一道0.02m沉降伸缩缝,内设沥青杉板;堤脚与堤顶不足预制块的采用同标号现浇混凝土浇灌补齐。

预制块制品质量要求正六角边必须不变形,无边角破损和蜂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 施工方法

本工程为闽江下游南港堤岸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严格。在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除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外,还积极开展研究、实践新的施工工艺,科学地调整施工方案以满足预制块护坡的施工要求。为切实正确地贯彻执行施工方案,克服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按期完工。

4.1 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流程

4.1.1 测量

在工程开工伊始,以监理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为基础控制网,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测设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并由专人保护,保证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无缺失或损坏。并将测量成果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备案。

4.1.2 清基修坡、放样

清基与修坡直接影响到工程总体质量。在进行清基时,将施工范围内的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清除干净,堤基范围内的坑、槽、沟等按碾压筑堤法进行填筑,分层辗压使其相对密度符合规定要求。修坡以铲坡为主,尽量不回填,保证工程完成时总体外观平顺、美观;施工时,将坡面上一切可能损伤土工布的带尖棱硬物等清除。修坡时根据设计图要求测定施工范围,放好修坡样架,将坡铲修平整,夯打结实。整个堤段分几段进行,在坡面接头处力求平顺,保证砌坡后无波浪状起伏。护砌迎水面坡度要求为1:3.5。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坡面平整度要求为2m靠尺检测,凹凸不超过1cm。混凝土砌块护坡坡面平整度检测沿堤线每10~20m多于一个点次检测,合格率大于70%。

在堤身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填筑完成,并在抽样送检满足验收规范要求,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在堤坡堤顶,每隔50~100m设置临时水准桩一根,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在堤身横断面方向,每隔20~30m根据护坡设计高度及坡度定出顶桩、坡脚桩和坡面桩一排,并根据坡面情况每排打样桩5个,再按照护坡设计厚度在样桩定出碎石垫层和混凝土预制块厚度。根据样桩的分层记号,拴上纵向和横向的塑料丝,逐层铺筑土工布、瓜子片细石、碎石、预制块。

4.1.3 护脚齿墙施工

⑴护脚齿墙基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开挖边坡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控制为1:1.5,开挖土料用于基槽回填外,其余弃土于外滩地就地摊平。

⑵根据规范要求清基完成,及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齿墙底部土工布的铺设,土工布铺设宽度及压枕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⑶齿墙底回填土分层回填压实,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批准后进行齿墙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备案。

⑷齿墙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所用水泥品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按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选用适宜的品种。粗骨料宜用质地坚硬,粒形、级配良好的碎石。细骨料宜采用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拌制用水用适宜饮用的水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pH值不小于4。水泥、砂、石子、混合材料均以重量计;称量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水泥、混合材料为±2%;骨料为±3%。

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砼浇筑、砼养护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砼各种材料的配合量,每班至少检验3次,衡器随时抽查,定期校正。抗压试件的组数应按不同标号、不同配合比的砼分别取试件;每100m3成型试件1组;每一工作班至少成型试件1组。抽样和检验要求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4.1.4 土工布与垫层铺设方法

选择符合保土性、透水性、防堵性设计要求的500g/m2土工布;铺设前进行复检,选择无扯裂、蠕变、老化的土工布。铺设自下而上进行,与砂土面密贴,不留空隙;铺设力求平顺,松紧适度,无张拉受力、折叠、打皱等情况发生。

土工布按工程要求裁剪、拼幅,无损伤,无脏物污染,相邻土工布拼接采用缝接或搭接,缝接采用手提缝纫机间隔0.10cm缝三道,搭接宽度为1.00m。铺设时工人全部穿软底鞋,避免损伤土工布。按到货土工布卷数的5%以上取样次数送有资质的检测中心进行检验,确保合格材料用于本工程。

4.1.5 基层检验

土工布铺设完毕后,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立刻铺筑0.10m厚的瓜子片细石垫层,上铺0.20m厚碎石(规格:D20~40mm),铺设要求平整、密实、厚度均匀。要求分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每层厚度均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85%。

4.1.6 混凝土预制块护坡铺设程序及方法

垫层铺筑经检验合格后,开始铺设护坡混凝土预制块。护坡预制块的强度、形状、平面尺寸和厚度等经检验及送检均符合设计要求。

护坡混凝土预制块在坡面平整、垫层铺设完成,并经监理人检验合格后进行。护坡预制块铺设时,自下而上进行,表面平整、砌缝紧密、整齐有序,无通缝。砌块底部垫平填实,无架空,块间紧密连结,缝隙宽符合规范要求,确保了护坡的整体性及稳定性。对周边不能被护坡块覆盖的坡面,采用现浇混凝土封堵。

4.2 施工注意事项

⑴所有样桩、样线均是施工依据,在每天施工开始与结束时加以校核,严格要求施工工人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松动,保证施工标准;

⑵护坡两边(砌坡开始、终了处)沉降伸缩缝,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沥青杉板。坡面与封顶、坡面与齿墙等接头处及时用现浇混凝土浇灌;

⑶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护坡预制块砌筑平整、稳定,缝线规则紧密;

⑷铺砌时严格控制,不允许直接用铁锤找混凝土块,应在混凝土块上垫木块或废轮胎敲击密实;

⑸施工材料根据计划需要量、使用次序分别按种类在工地分段堆放,便利取用,避免往返搬运。

4.3 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⑴施工质量检查实行自检、复检、抽检的分级质量管理,按每个单元工程“三检制”(初检、复检、终检)的程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并报请监理复检;

⑵质检人员和施工人员按施工技术要求的有关项目和内容,在施工现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取样试验检测;

⑶单元工程质量检测的数量按规范要求,严格做到:厚度及平整度沿轴线方向每20m应不少于两个点次;

⑷质量检测取样位置,选在有代表性部位,并力求分布均匀,在质量可疑处和作业面接头处抽查取样,每个接头处每层抽查取样不小于2个;

⑸混凝土护坡预制块生产企业的质检人员坚守施工现场,检查、督促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一般性质量问题及其处理经过、遗留问题如实记录,并拍摄照片。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260-98[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T225-98[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