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5:18: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朝阳模式”是一个都市农业功能齐备、结构完整的体系。它囊括了:
——循环经济模式。如蟹岛绿色生态农庄以生态农业为轴心,走环保产业化运作路线,建立废弃物处理、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系统,常年生产新鲜有机农产品,营造田园式生态环境,形成生产与观光联动、农游合一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模式。以农业观光、采摘体验为特色,着眼城乡融合,力求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城市居民的乐园,又是农民增收的市场。
——特种养殖模式。种养有特殊营养价值、观赏价值或药用价值生物,通过挖掘养殖产品的新奇性、特殊性,提升经济效益和附加值。
——加工配送模式。以精品蔬菜加工配送为特色,利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种养、加工、配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体育健身模式。以回归自然的健身休闲体验为特色,开发多样化、时尚化、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存的绿色健身项目,以马术、高尔夫、汽车运动为特色,以金港汽车公园、西坞乡村马术俱乐部为代表,发展绿色俱乐部经济。
——绿色产业模式。以农村地区大面积绿地为载体,以郊野公园和按绿地面积3-5%的比例兴建的绿色产业项目为代表的产业模式。朝阳区目前实现了四五环沿线每3公里就有一个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透过“朝阳模式”,我们看到了休闲农业的换代升级。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大多是都市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时代的到来,北京、上海等特大都市的人们对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年复一年,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事等一系列单调的活动,虽然郊野乡村的生态环境依然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游客更渴望在农业旅游中体验新奇、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而创意手法的巧妙运用则可将这些元素渗透于休闲农业中,适应和满足了市民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
今天忙碌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寄予休闲农业的期望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他们要求休闲农业能和日常生活更紧密结合起来,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便捷,能给子女教育带来辅助,能为食品安全添一道保障。
建设现代农业为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功能实现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来临:(一)城市化的加快带来了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对自然.环境的疏远,使得人们产生了暂时逃离单调紧张的城市生活的愿望。而乡村地区一般具有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绿色的景观,并能够
为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理想场所。(二)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村村通路、家家通电,电信覆盖到乡村,为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提供了基本条件。(三)国家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特别是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旅游休闲农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但是,“机遇”不等于“蛮干”和“盲目”。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别是市场机制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农业旅游的容量不是无限的,超出市场内在的容量值就会弱化其市场价值,造成边际效益递减。目前各地旅游休闲农业存在着一种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的趋势,而一旦旅游农业的市场供给超出需求,无论是农民的个人投资还是集体投资,都难有良好的收益,进而将会严重挫伤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应综合考量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科学判断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坚决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的无序、盲目发展。
二、“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初期,政府介入很少,旅游休闲农业的产品也随着市场的演变自生自灭。旅游业自身的行业特征和国外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特殊产业类型。忽视政府的作用,或者说政府不去主动介入、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一种政府失职的行为。但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也行不通,毕竟,政府财政的主要职能是保障社会公平、提供非盈利性的公共产品。旅游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进入市场,在其发展中应当处理好市场运作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政府的主要作用应在于:通过宣传发动,促进思想认识上的统一,调动包括农民、社区、基层组织在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做好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掌握可用干农业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找到本地旅游休闲农业的特色和核心吸引力;综合评估旅游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围绕主要目标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地的资源特色,规划、设计和开发旅游休闲农业的辅助产品,使农业旅游的内容逐步丰富完善;为有条件的地区制定专门的旅游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用规划来指导农业旅游的开发工作;组建旅游休闲农业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依托各地的政府网络和旅游网开展运营,通过政府主导营销的方式,解决农业旅游小规模、分散化的营销瓶颈问题。
三、“农业旅游休闲功能开发”与“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将对当地造成较大的文化冲击,破坏传统的乡村文化。同时,游客的大量涌入也将对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古建筑等历史遗产造成破坏。但国外的很多研究案例表明的情况与上述判断相反:在农业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传承很少为人所知,处于逐步衰微的状态,有序的农业旅游不仅没有破坏乡村的生态系统、独特文化,而且在保持生态环境、发掘乡村文化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开发农业旅游,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复兴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增强了居民对当地资源的重视程度,积累了保护环境、传播文化的资金储备。事实证明,在开发旅游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群众和经营者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宣传生态和文化资源最好的方法即是让它成为农业旅游项目的组成部分。
结合我国旅游休闲农业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仍要高度警惕早期的破坏性开发行为。在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设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原则,既要重视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加强资源的合理保护,还要整理和挖掘乡村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游客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旅游休闲农业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
四、“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一些地方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的过程中,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投资主体多元化,极易造成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资源利用无度;二是公共秩序混沌失序;三是公共福利供给短缺。例如:文化传承问题——一些地区发展中,由于社区成员缺乏责任感,导致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地域文化被外界同化,并逐渐流失;品牌维护问题——在旅游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的经营者受到利益驱动,致使拉客、宰客现象不断,同时由于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亦导致农村的自然属性大大降低。这都会造成旅游休闲农业的重要竞争资本——公共品牌受损,使得整体品牌的成长和发展遭遇障碍。
正确处理好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避免公地利用矛盾的进一步恶化,需要当地政府、地方群众组织做出不懈的努力:一是要制定统一的规则、建立明确的制度,以此限制个体利益的不当膨胀
,杜绝个体农户的失范行为;二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农户自觉维护、珍视地区旅游品牌,广泛树立公平竞争意识、自强自立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文化传承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社区成员的互利共赢,才能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个体利益。
五、“宣传造势力度”与“实际接待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一些分户经营的农业观光休闲区域,宣传造势与实际接待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这些地方的实际接待能力取决于每家每户的投资规模,如果在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初期,不做广泛的宣传,就不能产生轰动的效应,也就无法有效地拉动市场。对于分散经营的农户来说,没有游客也就没有了效益,从而易于失去信心
国内休闲农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国内休闲农业已经初具产业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休闲农业分布地区不断拓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突破地域局限,从东到西遍布全国各地。据农业部农业休闲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登记的693个休闲农业点中,东部地区占47.5%,中部地区占27.1%,西部地区占25.4%[2]。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内休闲农业已从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拓展,从城市近郊向城市远郊区农村发展福射,从而实现了城乡经济互利共赢。休闲农业产业规模逐年壮大。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为12000家,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从业人员仅500万人[3]。而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9%[4]。休闲农业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壮大区域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朝阳产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支柱产业。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和经营模式丰富多样。2005年以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是以传统农业的观光采摘为主,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产业类型不够丰富。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开发休闲农业产品新类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由观光旅游阶段发展到农事、民俗体验阶段,消费者参与性日益增强。在经营模式上,国内休闲农业也由原来的单一的农家乐模式发展到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多种模式并行发展阶段。休闲农业品牌效应开始初步凸显。品牌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否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品牌是休闲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为了推动国内休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休闲农业从业者重视产品的品牌效应,农业部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展开,评选结果在相关网站公布。此项活动对于增强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具有良好信誉和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品牌不断涌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往消费。
2当前国内休闲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态势喜人,成绩斐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制约我国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也初步显现,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国内休闲农业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国内休闲农业开发基本上是以农民或乡镇企业自主开发建设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彼此之间又缺乏相互协调,从而导致各地开发项目大同小异,经营方式过于单一,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都不强。有些地方在发展休闲农业的时候,贪大求洋,开发的休闲农业产品失去了乡土气息和农业特色,无法提高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从整体上看,国内休闲农业还处于简单仿效和粗放经营的低级阶段,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产品同质化严重。休闲农业从业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不少地方,农民是经营休闲农业的主力军,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从事过经营休闲农业的专门训练,经营活动还停留在简单模仿阶段,休闲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此外,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和资本逐利的本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缺乏合作,整个产业出于无序竞争状态,这在增加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政府扶持休闲农业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休闲农业主要靠市场,但是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特别是与休闲农业发展相配套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税收在内的各项政策优惠都需要政府统筹协调。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唯GDP是从,热衷于通过招商引资大上快上工业项目,对发展休闲农业缺乏足够重视。在对休闲农业的管理上,往往是政出多头,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使从业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在资金投入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不到位,农民虽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观愿望,但受制于资金缺乏的限制,无法顺利从事该项产业。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使土地呈现出碎片化的分布格局,不利于整体利用,而休闲农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将土地连成一片开发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5]”这对于突破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加快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3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休闲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业主管部门和休闲农业从业者,只有在准确把握休闲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内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休闲农业发展理念必须与时俱进。首先,要坚持突出市场导向的竞争发展理念。休闲农业从业者必须要逐步摆脱低水平、同质化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休闲农业消费对象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其次,要坚持突出农业文化发展理念。文化是休闲农业的灵魂所在、关键所系,发展休闲农业,必须高度重视挖掘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产品的文化品位,从而使消费者在消费休闲农业物质产品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再次,要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休闲农业,不能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搞竭泽而渔式的盲目开发,那样只会断送休闲农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在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最终推动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政府管理引导更加科学规范。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市场和计划2种手段,单一的市场调节容易导致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无序竞争的态势,政府管理对于克服市场竞争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至关重要。针对当前休闲农业领域出现的问题,政府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宏观调控:首先,各级政府可以探索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休闲农业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对休闲农业的领导机制,加强对休闲农业的规划和管理。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积极引导鼓励被征地农民集资入股发展休闲农业项目。再次,政府要大力加强休闲农业人才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从业质量和水平,为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休闲农业经营方式更加多元。一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成立休闲农业经营的专业合作社,以克服一家一户经营的局限,推进休闲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探索实行休闲农业业务外包制。不同产业间的社会分工和协作在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它可以显著提高各个产业的综合效益。休闲农业企业可以探索将部分业务对外承包,充分发挥分工协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降低自身的交易成本和生产费用。三是探索组建休闲农业企业集团。现代社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休闲农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休闲农业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休闲农业企业集团,从而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效率,以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创意农业服务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onditions of rural area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s booming, "Nongjiale" tourism. This is a ki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landscape, product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 tourism,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combination model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s a unique form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has emerg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Nongjiale" tourism and related discussion,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which broadly defin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Nongjiale", namely the generalized "Nongjiale" tourism refers to all the rural tourism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rural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life happens o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alysis the reason of Nongjiale ri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Nongjiale" tourism issues.
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 scientific plann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Service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业态类型也在不断的多元化,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便蓬勃发展起来---“农家乐”乡村旅游。这是一种将农业生产,农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产物,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形式。已从农民自发发展逐步向规划引导转变,经济规模已从原来的零星分布,分散式经营转变为集群分布,集约式经营。目前全国共有8。5万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了170万家,从也人员2600万人。而其中农家乐约150万家。根据调查统计,我国约有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而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依托西安市已有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都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面对日益增多的农家乐等小型田园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从中找到了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而这些正是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农村最重要的特色也即是他的本色就是绿色生态的乡土文化魅力,所以在对农家乐的规划上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旨。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地形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当今的农家乐具有鲜明的特点:1投资较少规模设施简易;2成本低廉价格适中;3客源不稳随着节日季节有明显的波动提供的服务相对简单;4发展较为迅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城市开发,还是旅游串连,都要做到统一规划,整体营销,所带动的,并不仅是一个行业的经济收益,还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甚至一个城市综合经济体的升华。
以西安灞桥区“黄邓村”农家乐为例
旅游市场定位:核心市场是西安市及周边专项市场是白领市场,家庭自驾游市场
旅游产品定位:主要以休闲度假为主
总体创意思路:突破旅游空间,创新多元化休闲体系
黄邓村的规划思路:主要从空间的突破为基础,从新的视角理解农家乐,开发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农产与休闲并存的生产区,同时拥有渊源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
规划理念:立足宏观全局,以文化为先导,激活乡村旅游资源,综合发展产业链,实现从‘传统农业乡镇’到‘主题旅游小镇’的转型
黄邓村“农家乐”位于灞河右岸的灞桥镇西北、分布在白鹿塬北坡,灞河之畔。景色十分优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春天果树开花繁茂,夏天秋天果树成熟结果,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尤其进入夏天以来,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成熟。黄邓村围绕果蔬产业,通过多种主题活动,不断激活并深挖人文、生态为主题的 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展现区域特色的基础上,也树立了黄邓村特有的品牌,更有力带动了周边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借助樱桃产业不断拉动区域农家乐休闲游市场持续向好发展。
目前,西安市休闲方式呈现出这样几个发展趋势:其一,中高端休闲方式更为大众接受。其二,休闲方式更加时尚化多元化,注重精神休闲方式的影响力增加。其三,休闲时间更加的广泛化和日常化,不局限于周末和假期。
存在的问题:大范围内,粗放式开发多,高层次精品少;区域范围内,品种单一,趋同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学规划。农家乐只是满足市民对农村的好奇,还不能充分满足休闲的需求。低层次开发的实际效益不足以激发供给主体——农民及企业的积极性1)农家乐的特色越来越淡,农家乐的味道越来越大众化,搞的有点像餐馆或招待所,缺乏创新意识;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经营者的眼光有待放长远,卫生状况比较差,没有品牌意识;3)缺乏有力的统一管理,本地区形成恶性竞争,没有差异化经营;4)片区农家乐还没真正形成气候,缺乏整体包装和推广,象酒店式管理那样能有农家乐专业管理公司对其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5)缺乏对客户体验的调查,总体来说客户满意度一般,没有持续性营销方法和长远吸引回头客;
然而注重对乡村资源的深刻了解,民俗文化及生态科技的探索研究,以及国家农村与城乡统筹政策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以现代服务业理念打造最具开发价值与市场竞争力的休闲农业产品,充分发挥休闲旅游的引擎与产业整合作用,提升产业价值,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城市化大发展。
形成关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科技、民居建筑、创意农业景观等诸多方面导向下发展新农村建设、古镇古村、郊野生态休闲、农业生态园、农庄度假村等。
发展创意农业服务要在规划设计上打破单一的规划模式 ,在规划设计上可以采用按照区域生态区规划、生态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修改性详细规划,同时多元化的开发景观资源,例如农业景观、景区景观、休闲农庄景观、乡村旅游景观、广场景观高尔夫球场景观、园林景观等。
农家乐的景观规划要从细节着手,作到画龙点睛,重点突出体现地域性特着的文化符号,具体到实践当中,应该针对具体的区域,先刻画出地域文化的主脉络,通过进一步的概念化,归纳出成系统性的文化符号再将这些符号演绎到具体建筑与景观改造的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卢小琴. 荆州桃花村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7)
[2] 刘晓华. 陕西省延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 (07)
[关键词]特用玉米 生产现状况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48-01
1 特用玉米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甜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甜玉米种植面积较小,主要以供应大中城市鲜食消费为主,近年来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先后建立了甜玉米罐头加工厂,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甜玉米的品种水平、加工技术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国内高档饭店所需的甜玉米制品仍需进口,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糯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糯玉米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其鲜果穗市场售价比普通玉米高30%,是一项投资小、销路好、见效快的农村致富门路,既可满足城乡生活需求,又可促进城郊经济的发展。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我国糯玉米种植零星分布的局面得到改善,在一些大中城市近郊已呈规模化种植,糯玉米利用也以鲜穗煮食为主,速冻、罐头及加工转化前景广阔。
1.3 优质蛋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优质蛋白玉米又称高赖氨酸玉米,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较普通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高60%~100%左右。优质蛋白玉米一般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的类型,使胚乳中的胶原蛋白减少,谷蛋白和白蛋白增加,赖氨酸和色氨酸成倍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玉米的营养成分。畜牧业的发展对优质精良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用普通玉米作饲料,需要添加大豆和鱼粉,饲料成本较高。而采用优质蛋白玉米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质量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1.4 高油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油玉米的科研和生产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一批高油玉米新品种,如春油系列、高油系列、怀油系列等,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
随着玉米油加工企业的发展,高油玉米发展前景广阔。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油料作物种植有限的情况下,开发高油玉米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食用油不足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5 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爆裂玉米的重要特点是爆裂性。爆裂玉米胚乳中几乎全部为角质淀粉,仅中部有少许粉质淀粉。在常压下遇热粉质淀粉膨胀,而的角质淀粉糊化形成坚韧有弹性的胶质,内部蒸汽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籽粒爆裂成花。爆米花能提供同等重量牛肉所含蛋白质的67%,铁质的110%和等量的钙质并解决了传统玉米花铅中毒的问题,是风靡世界的休闲零食。
爆裂玉米是我国最早引入种植的玉米类型之一,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长期以来主要以农家庭院零星种植为主,没有形成商品化生产。我国在爆裂玉米品种选育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培育出一批优质的爆裂玉米品种,如黄金玉米、沈爆系列、黄玫瑰系列等。
我国爆裂玉米市场开发较晚,发展潜力极大。近年来爆裂玉米在我国的消费量迅速上升,针对只有农家院零星种植的现状,可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发展。
1.6 青饲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青饲青贮玉米是指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采收青绿茎叶和果穗做饲料直接饲喂牲畜、或采收乳熟至蜡熟期的果穗和茎叶,经粉碎微贮后饲喂牲畜的一类玉米。青饲青贮玉米茎叶柔嫩,营养丰富,尤其是经过微贮发酵以后,喂养牲畜适口性更好。
青饲玉米的选育要求绿色体产量高,茎杆,叶片繁茂,干物质含量适宜,加工性状良好。其选育方法与普通玉米基本相似。我国已育成了多个青饲青贮玉米专用品种,如科多系列、京多1号、科青1号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产优质的饲料。在粮食供给有余、玉米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发展青饲青贮玉米生产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 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
大力发展特色特用玉米可增加食物种类,改善饮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品向商品化、产业化和高品质、高效益方面发展,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特用玉米品种为玉米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2 我国巨大的消费群体为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3 国内农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为特用玉米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发展契机
3 我国特用玉米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特用玉米的发展要贴近大众消费
3.2 特用玉米产业化要切实提高品种品质
3.3 特用玉米发展要瞄准市场,不可盲目扩大
4.4 注重特用玉米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三门峡;发展研究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休闲农业概述
2016年01月04日,我国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要求我国农村城市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当前农村产业经济链新道路,促进广大农民的就业及创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对原有产业、产品运营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升级与融合。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的表现。具体的是农业提供资源,以旅游服务为表现,通过农业产业链中的与旅游产业链的价值模块相契约的部分以新的商业价值向市场全方面的渗透,而旅游产业因农业价值的融入,大大增加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使得新的产业链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简单的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休闲农业更具有市场价值,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
2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
三门峡市所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位于我国内陆区。平均气温高,日照充足,很适合种植业和林果业等的发展。而且三门峡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合开展体验性的观光项目。再加上三门峡市的人口众多,为当地休闲农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010年7月5日,我国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提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政策。政策主旨从三方面出发:一是进一步完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尽快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三是以重要活动为载体,形成全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并召开2010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推动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目前,三门峡市全市已建成数家大型果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包括果汁、果酒、果奶、果番等系列100多个品种。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全市形成了“果一菌一肥一果”和“果一加一畜一肥一果”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本市的产业经济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综合效益。
3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3.1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成就
沿黄带观光农业创收。沿黄河农业带由本身的传统农业带转变为现在的观光旅游带,借助天鹅湖湿地公园,黄河公园,天鹅岛,天鹅湾等自然景观和坡沟,发展特色小镇,旅游度假村,吸引大部分游客入境消费。可以促进销售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旅游业中的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街,风情表演等等都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特色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小镇,投入了科技含量,培养了一批人才,如花卉,有机蔬菜水果领域,建设了特色农业产区,打造了特色休闲农业后,加强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区促增效。将农业和服务业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园区提高了科技含量,对缺水地或水源不足的地带,建设了生态农业带,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
3.2三门峡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3.2.1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三门峡市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27万平千米,只占耕地面积的32%。当地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现象日趋严重,三门峡市中低产田占地面积约为80%。干旱发生频率高达80%。当地节水灌溉等面积较小,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56,当地旱地水分利用率为55%。3.2.2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瓶颈三门峡市果品业在全省有较高领先地位,然而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度较低,规模和质量效益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异。当地畜牧业面临着用地、环保条件制约,以及当地烟叶受政策影响较大,发展空间均被压缩。渔业、食用菌、蔬菜、药材等体量小、产品粗放、名优产品少,优质高端产品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开发。3.2.3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休闲农业的创新型人才,对产业链的延伸没有进行深度研究,产业链条没有得到充分完善,而且当地产业化发展缺少引领其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仅有的两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困难,当地省级龙头企业仅占全省的3.4%。3.2.4管理体制不完善休闲农业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更作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具备开放性、综合性的多元化旅游主体,因而对管理层次的要求要远高于简单的农业及休闲业。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目前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员工相关知识较为缺乏,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服务人员素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3.2.5缺乏宣传力度由于使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各个经营主体零散、分布不集中,各个经营主体之间没有形成经营圈,宣传力度比较小。在品牌培养和宣传推广方面,经营者投入的资金较少,公益性的产地宣传、地理标志品牌宣传缺失。
4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4.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为经营者可以借助政府的支持,建立蓄水池实现涵养水源,减少干旱带来的深度影响。在道路方面,加大力度改进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还可以建设乡村观光旅游专用道路,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在供水、停车场、网络设施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对于游客的接待,要做到一条龙服务,时刻为游客准备时间和精力。
4.2创办三门峡市特色休闲农业
当地休闲农业没有突出的特色优势,因此可以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聚集村,当地经营者可以通过农村的各种资源加强特色农业的创建,在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特色村镇景区。三门峡市果品业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可以加大力度发展观光果园,创办具有特色的果品采摘园。吸引游客体验当地农业活动,促进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家乐活动,但是得大力监管食品安全,确保游客的健康安全状况。其次加强景区的安全防护,为游客打造一个舒适满意的旅游环境。同时可以提高当地服务质量,可以使游客充分享受乡土田园的乐趣。
4.3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建设
通过把农业产业链的价值融入服务业里面,增加了休闲农业的价值,也可以休闲农业为依托,把地产、创意等相关产业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的服务功能。农业不再局限于在生产以及产业经营,还可以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建设。
4.4合理规划布局
作为农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加强规划引导,将农业资源和人文艺术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要按照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并且学会借鉴其他城市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合理的优化发展布局。作为政府,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使三门峡休闲农业走上合理规划的发展道路,防止在经济开发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5加强宣传、铸造口碑
由于半数以上的休闲农业游客是在亲戚朋友口中获得信息的,所以这说明休闲农业园区在品牌培养和宣传推广方面做得不好,行业缺乏系统性的营销策略。在宣传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如农村宣传片,向全国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的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还可以举办影响力大的农事节庆活动,吸引各地的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
5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
目前休闲农业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潜力及发展趋势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并对我国近年来关于社会生态环境的维护及产业经济的优化及提高都有良好的帮助。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更为当地的农村经济效益带来了巨额提高,并对现有的资源实行了进一步利用。
5.1对当地资源的进一步利用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中,因地制宜发展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这次农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争取能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带动当地的产业经济链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三门峡市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改变为多类产业共同发展,产生了特色产业,发展了循环经济,建立了新兴产业园,以工带农,以旅游资源带动农业的发展,延长了当地经济产业链。确切培训与发展“互联网+产品”行动,大力运行新型营销模式,促进发展果品电子商务对于销售主体的吸引力,不断拓展销售市场的覆盖面。如建立产品的特色馆,通过特色农产品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2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通过旅游产品整合,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近年来在我国政策引导下,农业经营模式有着不断的创新与开展。农业旅游的模式更突出了乡村旅游也将会更好走向广大群众,传扬我国本土文化。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开展更是在当地作为一个很好的开端,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5.3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产业融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长农民经济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当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贯彻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丰富的产业链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葛小平,林雪涤,王玲.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
[2]孙洁.农业三产融合来了,解读《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农村科技,2016,(03).
[3]王兴国,史晓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02).
[4]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08).
[5]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
[6]舒绍茂.南京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J].江苏农村经济,2016,(05).
[7]潘利兵,李增杰,刘晓军,梁漪,孙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2015,(35).
关键词:丽江农家乐;现状;趋势;策略
一、丽江农家乐开发的现状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在全国各地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农家乐,我国有关农家乐的记载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接待外事的需要,山东省百家庄村率先开展“农家乐”的旅游项目活动。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举办的农家荔枝节和贵州朗德山寨的民族风情旅游成意义上的现代新兴“农家乐”,“农家乐”的命名始于1987年休闲之都―成都郊外龙泉驿书房办的桃花节。这时起,各种形式特色的农家乐在我国开始盛行。
r家乐既是提供农家住房又是农家餐厅的特色,成为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农家乐也可以在“五一”黄金周期间解决游客在当地旅游住宿的问题,因此许多旅游城市都开始重视旅游业住宿的发展。在丽江市,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50%以上。其中,丽江农家乐的发展规模是可观的,2014年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将近200多家,仅黄山68家,有白沙、拉市等10家,宝山和束河等十三个乡镇共有173家、常年营业接待游客的近30家,遍及69个乡镇446个乡村,直接从业人员1232人,餐位11820个,以川、滇、纳西菜为主,房间总数5032间加上民居客栈(丽江古城、泸沽湖共176间)达2200个床位,共接待10多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游客购物收入50多万,比上年增长19%,总收入近100万,比上年增长49%。也出现了农家乐与传统的农家乐管理模式和农家住宿完全不同,它赋予了家与感受大自然的感觉,简单的房屋、饭菜等。但是,对照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农家乐发展,丽江农家乐不够完善。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自主自营而形成的农家乐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①交通制约,客源量相对少;②“农家乐”淡旺季节明显,“经营点”营运不易;③“农家乐”服务项目少,产品单一,民族特色不鲜明;④产品品味不突出;⑤经营管理不规范,如服务质量“游客到此农家乐吃坏了肚子老板不负责也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管,并且买特产还特别坑”。
二、丽江农家乐产生的必然性因素
农家乐这种旅游形式的发展是有其原因的。农家乐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旅游产业,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对农家乐的发展背景深入探讨,而各自探讨的角度不同,侧重点自然也不同。有关数据记载中国农家乐发展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出现在四川天府之国成都郊区的温江等地农村,经过多年发展,农家乐的经营模式才真正的风靡全国各地。且进行了研究农家乐发展的原因予以分析:①从历史来看,传统的饮食文化对农家乐有一定的影响;②城市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活动中,为美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让农民家庭美起来,生活乐起来,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各地根据各地的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及市场需求等去开发别具一格的农家乐旅游形式,形成了农家乐发展多样性、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三、丽江农家乐发展趋势
经过20年来的发展,丽江的农家乐已经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和市场广泛认同。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游客对农家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农家乐如何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农民和游客关注的重要问题。回顾和分析当前我国农家乐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农家乐发展的趋势是:①农家乐开始向区域化和集中化发展。目前农家乐正在向区域化、集中化发展,并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国农家乐发展新格局;②农家乐开始向功能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农家乐一般是为游客提供吃住为主,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③农家乐开始向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农民自己经营的农家乐,产品缺乏特色和品牌,难于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改变这种状况,经营农户开始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以田园观光为主的农家乐,以民俗文化为主的农家乐,以景区旅游为主的农家乐,以古建筑欣赏为主的农家乐,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农家乐等;④农家乐开始向休闲和体验方向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参与体验,可以让游客亲自参加农事活动,即可得到乐趣,又可锻炼身体,还可从中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特别是让青少年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学习农业技术,增强劳动观念,也会从中得到劳动的快乐。农家乐发展一些与农业生产、农家生活有关的休闲、体验项目,以满足游客求知、求真、求趣的要求;⑤农家乐开始向多种经营主体方向发展农家乐原是农民利用自家庭院及其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发展农家乐。
四、丽江“农家乐”的发展对策
1.丰富“农家乐”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突出各自的特色
在一些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可以相应的借助这些资源做强做大农家乐的活动内容,比如依托景区的风景开展休闲健身游、乡村风情游、产业休闲游、爱心孝道游亲子主题游等旅游活动,增强游客在农家乐景区的参与体验程度。
2.坚持走体验型经营的新思路
利用农业生产资源让游客在休闲的过程中直接参与农时活动,在农家乐的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中融入劳动锻炼,农耕体验,文化教育等,挖掘农家乐休闲的内涵,拓展农家乐经营的外延。江西省龙南县的农家乐业主们延长“农家乐”娱乐链条,让游客体验快乐。
3.积极引导,科学规划
各级政府应帮助制定“农家乐”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政策支持,改变农户分散经营的状态或者组织成立农家乐合作组织,实行统一领导,联合经营。应对当地的资源、环境、文化、市场进行分析和评价,设计适合游客需要的农家乐产品并完善农家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江德才.金融应加大支持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丽江旅游周刊,2011.
[2]范春.论乡村旅游的开发[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2.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呈现一片祥和的状态,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其暗藏的问题也得以暴露,因此怎样解决当前休闲农业发展,探究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途径,也已然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当前休闲农业企业积极与旅游集团合作,两者合作共创佳绩,这种合作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旅游业的业绩,也开辟了休闲农业旅游路线[4]。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4年1月,福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24个,同期增长了5个,在良好的发展趋势下,福建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休闲农业的类型上,从全国整体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上来看,休闲农业逐渐向规模化与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变了从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当前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包括,观光果林,体验式渔业、农业生产、农业采摘(收获)、民俗文化休闲体验、体验式茶业等多种类型。
(二)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在快速发展背景下,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休闲农业项目开展不合理,众多农业资源利用呈现不合理状况。在当前的休闲农业相关活动中,各项项目的展开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农家乐”等活动难以得到创新,致使旅游资源浪费,休闲旅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状况。休闲旅游脱离农业文化。农业发展依附于农业的生产与劳作,在长期的农业活动之中,逐渐形成众多农业文化,例如传统的采茶歌,之所以农业艰苦的生产体验得到众多群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业文化的依托,在农业文化的渲染下,休闲农业才得以发展与壮大。但是从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休闲旅游脱离了农业文化,各项休闲农业活动并未体现出地方特色,对于农业文化发掘力度仍显不足[5]。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休闲农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前来消费,一方面希望得到质量较好的服务,一方面希望在实际的体验中得到人生与生活的领悟。但从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来看,农业本属于第一产业,而休闲农业则偏向于第三产业,在这种跨维度上的转型中,农民的素质并未得到及时的转型,即使农民自身具备朴实祥和的形象,但是对于服务行业,与服务相关知识,农民仍然处于欠缺的状态,因此导致当前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顾客的需求。
二、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提升途径
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呈现出的相关问题不可忽视,本文认为想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途径,需从几下几方面着手。
(一)统筹全局,合理规划
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逐渐呈现出疲软的状况,基于此,应着手于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查找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分析其原因,统筹全局工作,之后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在当前休闲农业中,不难发展休闲农业与其相关的各项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旦出现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将会牵扯至当地整个经济的发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休闲农业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正式休闲农业发挥的地位,统筹全局,运营周边城市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进步,在政府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合理利用当地的相关农业资源,创新休闲农业各项活动。改变传统农家乐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例如可根据游客情况,在农家乐的基础上,结合游戏的方式,将游客进行分组,设置多个游戏环节,让游客既可体验到农业项目,还可在劳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还可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建设相关的旅游景点,例如可组织游客到周边乡下、森林、湖泊等地进行旅游,增加相关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更好的体验自然生活。但在开发相关旅游项目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可持续性的开发,在享受自然资源回馈的基础上,保护和爱护自然。
(二)加强农业文化建设
农业文化是农业在千百年迁徙与演变过程中凝结的智慧结晶,因此对于农业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可帮助休闲农业提升其发展绩效,扭转其发展困境。加强农业文化建设需着手于农业文化的特征,打造当地特有文化的特色。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充分挖掘特色农耕文化,在进行农耕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进行相关充农耕景观建设,例如农业体验园、农业观光园、农业培育园,明确各个农耕景观的作用,并对其中的农业文化进行接受[6]。例如转基因农产品,有些城乡人士虽听闻过转基因,但并未真正了解,因此可在观光中进行讲解,让人们了解到转基因食品的功效,转变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在进行农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当地特色农业文化。例如采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中可领略人生与感悟人生,而采摘茶时,也体现着一定的茶文化,例如采茶对于时间的要求,不同茶种对于茶嫩芽的要求与采摘手法也不同,在采茶中,一些民族要举行相关的活动准备,如服装准备、采摘工具准备等。这些活动准备中,各项项目的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应充分保护这些特色的民俗农业文化,与此同时,在建设文化时,也可利用周边城市,建立产业群效应,培育自身休闲农业品牌,以便于扩大当地休闲农业知名度,促进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
(三)定位于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休闲农业的正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应积极定位于市场需求,转变其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在发展过程之中尤其注重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休闲农业在规模化发展中,需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即使为小型农家乐品牌其相关的经营人员也需进行服务教育,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生活,并非自租旅游,应在游客观光或体验过程之中,做好相关介绍与帮助工作。在当前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负面旅游信息屡见不鲜,对于休闲农业来说,亦是一个巨大考验,而分析其核心问题完全可以将其归类至服务领域范围当中,因此休闲农业旅游要想得到有效发展,重要的手段便是全面明确市场需求定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尤其着重注意儿童与老人的安全问题,在采摘的过程之中防止儿童与老人受伤,也是休闲农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让游客既体验到回归传统农业的乐趣,也需让游客感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体验,以便于在体验经济视野下,更好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