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5:18: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朱爱华
摘要:在近两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反复思考、琢磨新课标的精髓,并在教学课堂反复实践、不断地改进教学,初步探索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模式设计时,重点三个环节落实好,即课程的导入、有效的引导、中心知识的提取,有助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导入 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提取
2003年下半年广州市正式在全市中学教育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不单单是知识的讲授,而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及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的科学态度。也就是我们平时常常所说的教学过程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人近五年的初中物理教学里,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课标的改革。两厢对比之下发现:新教材最突出的一点是强调了学习的探知过程,也就是对学生的探索新事物、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本人是非常赞赏这种做法的。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教育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科学知识,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具有一定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更为艰巨的任务。另外要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就更需要这种探知、创新的能力。所以我想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改革最重要的是从以前的“灌知”到现在的“探知”的改革。
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不仅仅是书本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必须对新教材、新课标有很好的把握,并合理地设计课堂模式,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2003年夏天我参加了新课标培训,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反复思考、琢磨新课标的精髓,并在教学课堂反复实践、不断地改进教学,我认为在初中物理课堂模式设计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 极具吸引力和想象空间的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
新课标出台前,在物理教学中也会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进行引入,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在新课标下,对导入的要求更高了。很多关于新课标的资料、文章都讲到:导入不仅具有吸引力,还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呼唤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很多的新课标示范课例上,以下的导入被视为典范:在《光的传播·颜色》一课中,先放一段美丽城市的夜景画面,让学生体会光的美丽;《声》一章引入时,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这样的导入使得课堂添多了一份美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美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铺设了情景,有利于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所以我在新课标的实践中,很注意情景的创设。可是逐渐地,我发现导入如果只从情景创设的角度去设计还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这种导入只是在视觉或听觉上给学生一时的吸引,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握不好很容易将整节课引到旧的课堂模式下。要想真正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导入还应从“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的角度出发,如果有可能的话将这个导入贯穿于整个课堂。这样的导入就不只是在课堂的前部份起作用,而且涉及到整节课的多个知识点,前呼后应,让整节课一气呵成。
例如:在学习《温度计》一节时,传统的教学是摆出演示温度计讲解相关结构和相关知识。在新课标实践中我原来的设计是从生活中找来各式各样的温度计,学生上网寻找各种温度计来创设情景。在一个班实践后,感觉整堂课,开头有新课标的影子,可到后面好像又走回了老路子:又是教师灌输温度计结构、使用方法等教学内容。我寻思了一下,把导入从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的角度去考虑,改进了引入。在下个班上课时,我的开头只是一句话:“今天我们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一下如何自己制作温度计。上完这节课后,大家便可以利用身边的东西,自己制作一个温度计了。”就这句话,立刻调动了全班的兴趣。有的急着问“需要什么材料?”,也有的抱怀疑的态度“能做得出来,恐怕不准吧?”,“你放心,只要你认真听,一定准”这句话便把往日不爱动的学生也调动起来。接着我以“我们要先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才能照着把它制出来”的理由带领学生一起探讨温度计的原理(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后,用“制作温度计需要什么材料”的设问和学生一起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并用“可以用我们身边的什么材料来代替”的提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的)。接下来我用“怎么给你的温度计标上准确的刻度”引出摄氏度的标准,即“一摄氏度”的含义。最后问学生“你的温度计是怎么测温度的”,一并介绍别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样一节课一气呵成,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一直在被一个导入吸引着,教学效果比较好。看到他们渴望知道的样子,我也非常高兴。
二、 尊重学生的猜想,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方法的指导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活动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探究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过程。因此,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这七个步骤。逐步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这样探究过程的意识。
当有一个好的引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后,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很多时候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时,作为教师,不要急于说明哪种猜想是否正确,或是只是针对正确的猜想去做说明,而不去理会有错误的猜想,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例:在上《电流表》一节时,刚上课没多久初二(1)班的陈卓坚同学,乘我在转身写黑板时,把电流表短路了(当时还没讲到短路的危害)。他一副神气的样子并在小声地感叹:“哇!这么大的电啊!”(他的脑海里还没有电流、电压的概念)我当时就想借机让全班学生,深刻认识到短路的危险。于是很紧张地断开电源,说:“电流当然很大了,你这样的接法叫短路,这样会烧坏电表的,电路接线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在家里出现短路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结果,学生对短路的印象是深刻了,可是也引来一部分学生对陈卓坚同学的嘲笑。陈卓坚同学当时更是“刷”的一下,脸红上了耳根。我当时很后悔:他的错误造成的后果,顶多烧坏电流表而已。但若这个嘲笑使得他失去学物理的兴趣,这个损失就大了。课后我找他私下谈心来弥补我的过失。并在我的工作笔记上记下这一条“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作欲和求知望”。我想,当时我采取这样的做法可能更妥当:先表扬他能把电流表接通,而后和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电流会那么大,引出是短路所致,进一步说明,短路造成的后果,若在家庭电路里出现,后果更严重。总之,一切都是要为了保护学生原有的求知欲。
学生保持原有的求知欲,这是探究性教学的前提。探究性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过程主要强调了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发现、探索的能力。但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也要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却不是让学生“乱动”。学生在探讨时,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及时指导巡视,并与学生讨论,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起初学生的“动”可能是“乱动”,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要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即学生有能力判断如何“动”得更有意义。这需要教师给学生进一步地指导。即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探究结束总结、感悟方法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这是学生能力培养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事半功倍”。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例:在猜想“照相机成像特点时”很多学生以为猜想就可以乱想随口说“放大、等大、缩小”这时要强调他们猜想要有根据,引导他们思考:“照相机的像会在哪里?――胶卷上;若像比人本身还大,胶卷还能把人的像照出来吗?――照相机成像不可能是放大的像。”而后还要给他们思维指导:猜想不是凭空的,也要有一定的依据,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事实,进一步推理分析,久而久之就具备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三、 提取中心知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教育观念;新教材的特点;基本策略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与传统的教学大纲不同,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在新课标改革下寻求一种既恰当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找出其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新课标改革强调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应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改革而言起着先导性的作用。教师是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和传授者,教师教育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实施推进的速度,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完成。物理新课标教材与从前的传统式教材相对比,更能充分地体现以实验作为物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教学方式可为以下几点:(1)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动手实验;(2)观察实验的过程,认真记录;(3)探讨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开展学习的组织者、教授者、引导者和配合者,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精神,从而教授学生怎样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把知识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拷贝在学生的脑中,这种强迫教学法其实是在扼杀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这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的结果。
二、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在内容上添加了大量的插图和“迷你实验室”“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等多个小栏目,这使教材的形式多样、鲜活,内容也丰富多彩,可读性、可视性、启发性都有了较大的增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插图在课堂上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插图来导入课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物理初中三年级的第一章中,安排的插图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来思考水的旅程,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这就达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效果。因为插图的直观性比较强,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在现实中教师无法进行描述的场景。
挖掘和发现新教材里小栏目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课程的实行。例如,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讨论与交流”,它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合作,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活泼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物理教学的基本策略
1.建设活力课堂
学生自身具有很强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通过探究的方式构建了一个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建立具有活力的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了解物理学知识。
2.建设魅力课堂
初中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旺盛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惯性”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当你坐在汽车里的时候,如果汽车突然启动或者急刹车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然后鼓励学生将这种感觉在课堂中进行分享、讨论。这种关于生活问题的物理知识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在生活中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轻松、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这样也就达成了建设魅力课堂的目标。
3.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通过Flash和幻灯片,将抽象的物理学知识和微观世界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与传统教学时的教学设备,即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方式相比更加生动形象且带有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与学中都起着带领和指导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其业务进修,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去挖掘新教材的特点,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尚荣.创新教学创造快乐: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05).
[2]许光.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预习习惯;能力培养
目前,新课改理念深入推进,新课标下的教学给初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面临的升学问题,他们身上肩负着重担。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学习最困难的科目就是物理,由于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记忆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水平,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异常困难。
1.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物理课程预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约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课前预习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基础,通过课前对物理书本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上教师所要讲解的重点,从而在听课时更具针对性,找到不懂之处,提高学习效率。同样,有效地预习也能够减少学生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真正做到高效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形成的过程。物理知识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如摩擦力、惯性、浮力,等等。通过课前的良好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观察到物理变化的全过程,为课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铺垫。最后,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习不同于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在于解决问题,而预习则在于发现问题。初中生通过通读课程,进行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难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能够更加认真地听讲,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善自我。
2.初中物理预习存在的难点
首先,预习工作不够全面。物理预习不是简单的书本字面预习,由于物理知识涉及的内容众多,过于表面化的预习达不到实际效果。然而很多学生在预习中只是读读书本上的字,没有深入思考其重要含义,导致预习工作不全面,书本上细微处的预习不到位。其次,对预习工作缺乏认识。在初中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表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到位,是学习的难点。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提出了预习策略,但是有些学生只是把预习活动当做任务,为了敷衍老师才勉强完成,没有认识到预习真正的意义,从而无法发挥预习的重要作
用。最后,预习缺乏有效指导和完善的策略。预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没有科学的指导方针和完善的预习计划,根本无法将预习的实效性发挥出来。教师在给学生留预习任务的时候,没有说明预习的主要内容和所需考虑的问题,这样不利于物理课堂的高效学习。
3.新课标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物理预习的良好习惯
(1)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预习的认识。预习是帮助学生找到课本中的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学什么,不懂之处在哪里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的物理预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想要提高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就应该培养起学生的预习兴趣,将预习看做必不可少的项目。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3)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课程学习难度大且科目多,很容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避免让预习变成学生学习负担。所以,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一天的学量安排预习计划,灵活变动预习内容,并深入研究最有效且花费时间最短的预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得不偿失。
(4)制定灵活多样的预习方法。预习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但是单一的预习方式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去预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制定预习方案。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这一问题,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教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到学习的难点和不懂之处。此外,初中物理教师也要不断完善预习计划,制定科学的预习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兰平.预习,给孩子一个成功的基点――谈小学低年级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8):143.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前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学生是课堂上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必要的课堂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强调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便要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且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改善。
1.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保证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中,教师应积极的营造有利的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其学习的热情被充分的激发出来。由于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导入设计来提升课堂气氛。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实践中,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知识的导入,比如在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的课堂示范试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激发其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开始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物理现象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透过生活现象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比如梳子梳头产生静电的问题,纸锅烧开水等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开始新的学习,从而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2.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许多中学都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带来的便利条件,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的应用,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形象而生动,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使一些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易于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动画等将一些学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实验过程展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多媒体的该种应用,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直观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激发其物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实验过程变得更为具体直观。通过多媒体的观察,使学生更好的看到一些微观的内容,并且将一些微观的物理知识进行动态的模拟,从而使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比如在声的传播、浮力原理的应用等,都会让学生有一种更为直观的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等的培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来实现。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有益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模式,将班级划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的成员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使其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保证小组内成员能够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助学习,并且使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使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对于一些实验的完成等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些具有谈论性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此外,在小组合作模式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及时的指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使其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处理教学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等特点带来了教学的一些困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便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础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基本出发点,不断更新其教学理念的同时,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祥吉.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四点方法[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4)
[2]刘斌.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3]刘继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2(3)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合作学习 引入对策
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方法。实践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在体验物理科学探究中掌握探究和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
1.合作学习引入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分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划分极为重要,教师应在全面、系统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等基础上,基于异质同组和隐性分层原则,将学生分成优、中及低三个层次,每个小组控制在4到6人。(2)统一课堂,合作学习的落实要求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发挥要做到统一。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效用,能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小组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另外,也要平衡及协调各个学习小组[1]。(3)机会均等,在学习小组内部,应让不同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学习小组间,要为每个小组提供均等参与和成功机会,并要积极优化评价方式,将小组成员的情感、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素。
2.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引入对策
2.1明确合作学习教学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非所有章节内容均可开展合作学习,比如知识背景、基础理论等知识就不宜开展合作学习。再如速度、路程等基本物理知识只需要学生通过思考理解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没必要开展合作学习。所以,物理教学必须对教材进行足够的研究,深入挖掘教学资源,选择学生通过思考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及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和探究的内容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比如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中,让学生对浮力概念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显然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这些内容在教材上是找到的,无法锻炼学生的发生思维和实践能力。若教师引导学生对“下沉物体会不会受到浮力影响”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生会先进行猜测,再进行交流讨论,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他们会积极地合作交流,并一同完成实验找到答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及目标,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及目标,课堂上有序引导学生打成小组和个人学习任务。
2.2教授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首先,应指导学生掌握分工技巧。要让全体学生都明确在合作学习中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教师要指导各小组组长正确掌握组员分工方法,根据组员实际情况分配合理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学习活动。比如:通过合作学习开展物理实验时,必须明确各组员的分工。《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操作步骤,告知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包括记录蜡烛的熔化、凝固中物体的温度、形状变化等。在此实验中,学生分工明确,有负责观察温度变化的、有准备实验器具的、有动手操作等,通力协作顺利完成实验,不仅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展,还激发学生的热情。
其次,锻炼学生善于总结的能力。每个学习小组对于同一内容的学习方法是有所差异的,不同学习方法具有其优势[2]。教师应指导每组成员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看法,并学习他们的方法,从中得到启迪,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2.3准确掌握合作学习开展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生开展的时机把握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一方面,在学生出现“卡顿”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合作学习。初中物理中有较多抽象性的概念知识,通常教师向学生进行基本物理概念提问时,学生无法准确答出。此时,如果教师采取知识直接灌输,则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可实施合作学习。首先向学生给予典型的物理现象,再引导每组学生讨论,在互动交流中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进而优化学习效果。比如在短路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列出实际生活中的短路情况,再让学生对短路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了解短路发生原因,最后阐述短路概念。这样就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在学生疲于思考时可进行合作学习。初中物理中大部分实验需要动手探究,仅仅思考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将演示性的物理实验转变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设计、记录实验操作步骤、详细阐述实验结论。特别是在学生疲于思考时,应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去理解知识,比如:小孔成像、灯泡功率测定等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2.4重视课后合作拓展学习
教师应重视课后合作学习,以延伸和强化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课后物理作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比如:在《电阻》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在未安装电压表的状况下,如何知道未知电阻物体的阻值。各学习小组会自觉进行讨论,每组会设计具体的测定方法,甚至提出多种测定法。通过此种开放式、探究式合作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
3.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符合教学发展要求的,不仅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培养。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并应用好合作学习,实现优质、高效的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鹏俊.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讨[J].中学生数理,2014,20(6):144-146.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初中物理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创新、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从合作学习引入原则出发,系统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合作学习;引入对策
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方法。实践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在体验物理科学探究中掌握探究和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
1.合作学习引入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分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划分极为重要,教师应在全面、系统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等基础上,基于异质同组和隐性分层原则,将学生分成优、中及低三个层次,每个小组控制在4到6人。(2)统一课堂,合作学习的落实要求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发挥要做到统一。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效用,能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小组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另外,也要平衡及协调各个学习小组[1]。(3)机会均等,在学习小组内部,应让不同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学习小组间,要为每个小组提供均等参与和成功机会,并要积极优化评价方式,将小组成员的情感、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素。
2.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引入对策
2.1明确合作学习教学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非所有章节内容均可开展合作学习,比如知识背景、基础理论等知识就不宜开展合作学习。再如速度、路程等基本物理知识只需要学生通过思考理解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没必要开展合作学习。所以,物理教学必须对教材进行足够的研究,深入挖掘教学资源,选择学生通过思考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及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和探究的内容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比如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中,让学生对浮力概念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显然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这些内容在教材上是找到的,无法锻炼学生的发生思维和实践能力。若教师引导学生对“下沉物体会不会受到浮力影响”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生会先进行猜测,再进行交流讨论,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他们会积极地合作交流,并一同完成实验找到答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及目标,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及目标,课堂上有序引导学生打成小组和个人学习任务。
2.2教授学生合作学习技能首先,应指导学生掌握分工技巧。要让全体学生都明确在合作学习中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教师要指导各小组组长正确掌握组员分工方法,根据组员实际情况分配合理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学习活动。比如:通过合作学习开展物理实验时,必须明确各组员的分工。《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操作步骤,告知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包括记录蜡烛的熔化、凝固中物体的温度、形状变化等。在此实验中,学生分工明确,有负责观察温度变化的、有准备实验器具的、有动手操作等,通力协作顺利完成实验,不仅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展,还激发学生的热情。其次,锻炼学生善于总结的能力。每个学习小组对于同一内容的学习方法是有所差异的,不同学习方法具有其优势[2]。教师应指导每组成员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看法,并学习他们的方法,从中得到启迪,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2.3准确掌握合作学习开展时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生开展的时机把握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一方面,在学生出现“卡顿”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合作学习。初中物理中有较多抽象性的概念知识,通常教师向学生进行基本物理概念提问时,学生无法准确答出。此时,如果教师采取知识直接灌输,则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可实施合作学习。首先向学生给予典型的物理现象,再引导每组学生讨论,在互动交流中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进而优化学习效果。比如在短路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列出实际生活中的短路情况,再让学生对短路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了解短路发生原因,最后阐述短路概念。这样就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在学生疲于思考时可进行合作学习。初中物理中大部分实验需要动手探究,仅仅思考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将演示性的物理实验转变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设计、记录实验操作步骤、详细阐述实验结论。特别是在学生疲于思考时,应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去理解知识,比如:小孔成像、灯泡功率测定等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2.4重视课后合作拓展学习教师应重视课后合作学习,以延伸和强化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课后物理作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比如:在《电阻》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在未安装电压表的状况下,如何知道未知电阻物体的阻值。各学习小组会自觉进行讨论,每组会设计具体的测定方法,甚至提出多种测定法。通过此种开放式、探究式合作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
3.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符合教学发展要求的,不仅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培养。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并应用好合作学习,实现优质、高效的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鹏俊.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讨[J].中学生数理,2014,20(6):144-146.
[2]王海英.浅议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合作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9,11(7):201-202.
关键词:课标特点;教学建议
一生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间接经验的获取要比直接经验多,因此学习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更应该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别是物理教师更是如此。我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多年了,坚持课余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有所思:一是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新在哪里?二是如何处理初中物理中的有关习题?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下面是我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浅显认识。
与旧的课标相比,新课标有其突出特点:①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②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④体现开放性 培养实践能力;⑤加强STS教育,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⑥形式生动活泼。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课标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挖掘教材特点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新颖的插图和“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信息窗”、“请提问”等栏目,使得教材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大大增强了。教师应挖掘新教材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不断用新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以适应教改形式发展的需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充分挖掘新教材栏目的变化,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二、重视教师备课
新课程标准要把科学探究学习和科学内容学习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要求大大提高。就备课而言,在上每一堂课之前,都要认真阅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总领教材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应当明确:备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备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备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对教师而言,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课下认真写课后小节,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预习,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笔记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最后让学生写学习心得和探究体会,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教学
物理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这使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新课程提倡科学研究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种探究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这样我们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指导过度,学生们无法自己探究学习,这样就成了一句空话,形式主义。另一方面,若指导不到位,让学生自己探究,活动又会杂乱无章,从而起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自己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正确处理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弊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策略
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要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教育融合于物理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而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观以及人生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思维能力,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教学,还应该在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生理特征出发,并且以新课标中所展示出来的初中物理的感情、价值观和态度为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教学。不仅如此,初中的学生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这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都是非常明显的,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说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会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改变,针对自己比较喜欢的教师非常感兴趣,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而且,学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还会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在产生好奇心的时候会伴随一些负面情绪,会阶段性的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要积极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意识。
二、将初中生的特点和态度、价值观、情感结合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的物理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初中生的特点出发,寻找一定的优势进行教学。
首先从初中生的意志力进行分析,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学习中会经常性的感情用事。例如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告诫学生在把握其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态度。
其次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初中生能够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这些想法一般都是非常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和倾向。所以说,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并且针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加强自身的判别能力。
三、将初中物理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模式融合在一起
针对这一小节,本文主要从物理教学中的“简单机械主体为主的杠杆平衡条件以及滑轮内容、杠杆知识、浮力、匀速直线运动、惯性进行分析,着重体现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融合。
众所周知,在生活中以及生产过程中会有不一样的杠杆,比如说钢丝钳、大力钳等。通过学生在学简单的机械的时候,会发现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能够更深入地体验科学技术的力量。通过书中对我国古代杠杆平衡条件的描述,从俄国人了解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简单机械的情况,会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的情感应用。
在学习杠杆知识的时候,先让学生爱上这个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
比如说在学习“浮力”中,新课标中并没有涵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但是在教学参考中明确指出了可以通过对潜水艇以及轮船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兴趣。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感悟到科学家对科研刻苦钻研的精神,要积极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对待困难的态度和求知的态度,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这也是情感策略的一种体现,正是源于情感策略的这一研究,才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学习。
比如说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讲解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表现,将生活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可以通过看报纸对交通标志和城市交通的了解,要了解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该产生一定的安全意识,要努力的培养社会公德心,要形成一定的科学观。不仅如此,在教学目标中还明确地提出了要让学生感受到所有的物质都是在进行永恒的运动。如果我们是静止的状态,那么地球就是运动的状态,无论什么时候一切运动都是相互的,是对立的。再比如说,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新课标还提出了要将车、船时刻表结合在一起,要学会使用时刻表来判断飞机、火车以及轮船的速度。要求学生要时时刻刻关注生活中物理科技的应用和作用,可以对车、船、飞机的速度进行比较,感受一下我国科技的发展,感受一下科学的力量,从而更努力地学习物理,这正是本文中所倡导的价值观的理念。
总而言之,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和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将生活和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傅雪平,楼松年.在习题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探讨[J].物理教学,2011.(10).
2.陈学寿.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J].成功(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