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5:18: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幼儿 观察能力 培养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215
幼儿的成长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观察则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观察是孩童认识世界的窗户,是思维的触角。幼儿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开发智力、增长智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原有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幼儿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引导幼儿喜欢观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为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培养观察能力的意义
(一)自身发展的需要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对其进行教育时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家长与教师对幼儿成长引导不科学,导致部分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身边事物比较漠视,无法从生活中获取美好的感受,进而会抑制他们艺术天赋的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提高幼儿观察能力,能够让幼儿有着更广阔的视野,看事物时可以从多角度入手。除此之外,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拓宽其思考范围,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大胆猜测与想象,能够及时总结分析,从而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
(二)多元能力的获得
观察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能力。当幼儿的观察力提升后,其敏锐性、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多元化的能力体现,对幼儿的成长和今后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够实现幼儿思想与行动的有效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积极探索身边事物,感受生活带来的美好。
二、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对于培养者来说,其自身必备的专业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对幼儿的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观察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案,才能为幼儿建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大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到更多教学方法,掌握不同方法带来的益处,一旦遇到教学问题能够及时处理,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求。其次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幼儿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安全因素,教师在带领幼儿外出观察时,要有计划和安全措施,如带领幼儿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时,首先要做好组织工作,让幼儿懂得排队参观,有秩序的观看。在提升孩子们观察力的同时,确保其人身安全。最后,教师要提高心理分析能力,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心理状况,从幼儿角度出发制定观察引导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活动目标。
(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
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通过观察来满足其好奇心理,帮助他们了解周围事物。只有让幼儿对事物保持有高度的热情,才能让他们用心去感受事物的魅力,使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感受自然之美,体验人类社会的变化。如春天时,带着幼儿去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在寻找中,幼儿会发现,春天在绿色的枝头、在化冰的小池塘、在花香阵阵的大树下……所以,从兴趣入手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可以让幼儿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在观察中勤于动脑,储备更多自然生物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鼓励幼儿多问“为什么”
观察是一种发现。当幼儿好奇心满满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对自己的发现多问几个“为什么?”当问题出现后,再次引导幼儿带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去观察,并找到答案。面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引导方法,逐步提升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与发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敢于大胆想象、大胆探索、相互交流、拓展视野,领悟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真谛。
(四)注重观察力的引导
一个人在进行感知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只能算是一般感知,不能称做观察。只有当那种感知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时,它才能算是观察。因此,可以说,目的性是区分一般感知和观察力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师在提升幼儿观察力的同时需要注重引导方法,给予明确的观察对象和观察要求,带领幼儿正确进行观察,从而提升其观察水平,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果盲目观察,或者不能按照教师要求观察,最终会降低活动质量。比如教师在让幼儿观察驴与马的区别时,先让他们区分两者之间外形上的异同,然后再去探索物种之间的差异,最后在拓展将其与其他四蹄动物进行比较,以拓宽孩子们的学习视野。又比如在春天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春游,在游玩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观察遇到的各种事物,像小草、花朵、小鸟、小鱼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高他们去发现生活之美,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五)丰富观察力培养的形式
不同性格的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力不同,教师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时需要丰富培养形式,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苦难,增强他们的抗压力,为其今后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教师在活动中可以融入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比如在开展“小蝌蚪找妈妈”游戏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青蛙、蝌蚪、鸭子等的头饰,然后让孩子们再扮演过程中去发现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差别,再逐渐深入认识蝌蚪与青蛙的变化过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活动目的,让孩子们在观察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提升幼儿观察力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下,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幼儿的状况,并调整引导方案,找到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整体观察能力。
关键词:教师;教学活动;幼儿;观察;观察力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耐心地去观察幼儿,关心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情感,协助他们的发展,并以审视的眼光来评判他们所谓的无意义的行为和反应。
2.实际意义:提到“观察”二字作为教师会很自然地说,我天天在观察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是的,人人都有眼睛,都会观察。但是,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是“有没有去观察,”而是“去观察什么”和“看见了什么”。教师通过关注幼儿的言行,可以让自己站在幼儿的立场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这样既能从中获得各种信息,及时了解并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又能为教师提供评价自己工作的依据,进而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
二、概念的界定
1.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离不开思维,有人把观察称为:“思维着的知觉”。
2.观察力――有目的,主动地观察客观事物并善于正确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
三、现状与问题
目前,还没有一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如何提高教师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但一线的教师越发感到观察的重要性,专家们也在个别篇目中对观察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认为观察是教师获得幼儿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但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的观察力,怎样去观察幼儿,还没有具体的指导策略。因此,本研究想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教师的观察力,以及怎样去观察幼儿。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对一线教师进行研究。教师观察了解幼儿,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随机观察,一种是有计划地观察。本次主要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计划的观察幼儿的探究。因此,将教师进行现场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利用观察所记录的情况,作为考察教师了解幼儿工作的评价指标,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师的观察力。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五、研究程序
第一步观察力现有水平:通过一节教学活动,利用访谈法,请教师评价幼儿的活动,从而,推断出教师所具有的观察意识与技能(即观察力)。
第二步观察力的形成阶段:教师运用“观察了解幼儿评价表”通过教学活动,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逐步掌握观察的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观察力。
第三步观察力的运用阶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能进行较准确的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出适宜的教育策略,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观察技能,使观察力形成内化。
六、研究结论
这时有人会问,作为教师,每次活动重点观察指导一名幼儿,是否会忽略了其他幼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次重点观察指导一名幼儿,对他就此次活动的发展状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全方位了解。第二次活动在兼顾第一名幼儿的同时可以开始关注第二名幼儿,以后以此类推,同时可以兼顾几名幼儿的活动发展过程。之后还可以通过谈话、讨论形式找出幼儿活动中没有发现的问题以及今后将可能出现的困难等等,作为教师没有观察到的补充,这样就可以使有限的精力得到无限的使用。如此,我们就可在这次活动中重点观察指导几名,下次活动再重点观察几名。通过几次活动,我们就能将全班孩子的发展状态了如指掌,就会掌握每个幼儿的特点及其个体差异,真正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提高教师的观察力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观察对教师了解幼儿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效的教育活动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教师的观察力,就要了解观察的一些基本技能与知识,同时带着一定的活动观察评价标准一项一项地去评价幼儿,这样教师的观察就有了目的性,方向性。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使教师的指导不再盲目。同时,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准确的观察,了解幼儿最近发展区,找出幼儿将来发展需要的条件,从而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与内容,然后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力。
参考文献:
[1]周兢,王坚红.幼儿教育观察方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观察能力;重要性;培养策略
一、培养幼儿观察力的重要性
1.良好的观察力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人们认识世界、想象事物、开豁视野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力对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观察力的过程,实质上是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在学习中探索、在游戏中观察的一个过程,能够较好地发展观察能力,促进其未来更好地发展。
2.良好的观察力能够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良好的观察力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也是其未来从事学科研究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更是他们智力结构的组成与完善的关键。同时,更能为今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繁重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建议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关键的时期。幼儿的观察力很多时候是在幼儿园教师、家长培养和训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如在游戏、学习、生活等方面。由于幼儿在幼儿园时间较长,所以是培养观察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规划地培养,引导幼儿养成主动观察、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下面就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出若干建议:
1.激发幼儿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想要去了解与研究。对于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最根本的一点,是培养幼儿爱观察的兴趣。幼儿处于成长阶段,往往容易忽视身边很多事物,更谈不上培养观察力。所以,只有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乐意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幼儿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个特点,真正启发他们更加自觉地去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比如,教师在教学牙齿教育课时,谈到酸醋可以把鸡蛋壳泡软。为了让幼儿可以亲眼看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幼儿亲自操作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会观察到蛋壳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四、五天后,幼儿发现蛋壳真的变软了。此时,他们从内心也就真的相信了“睡前不要吃东西,应刷牙漱口”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正确地观察事物
幼儿的观察兴趣浓了,可以正确引导他们的观察。首先,让幼儿懂得一定的顺序,由上而下或者是由左到右。这样的指导需要坚持,经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了,但是幼儿观察事物相对比较粗略或者笼统,并不善于去区分各种事物之间细微的一些差别。因此,他们往往会把一些数字图形混淆在一起,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所需要分辨的对象,通过相应的比较,让幼儿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差别。实践证明,幼儿自己发现知识的记忆往往比教师灌输要牢固得多。
4.学习与游戏相结合,激发热爱观察的兴趣
幼儿的学习一般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教师在教导幼儿时,应把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同时,在游戏时,要注重对游戏的设计。如:“小白兔,两只耳朵竖起来。”“对,那小白兔是两只耳朵的,那大家知道蜗牛有耳朵吗?”“不一样,蜗牛没有耳朵,它有两个角。”通过这样的游戏问题,幼儿自己找到答案,不仅可以表现幼儿的聪明才智,还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兴趣,一举两得。所以,教师要培养的是有创造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人格被奴化的孩子。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何乐而不为?
5.鼓励和启发幼儿积极提问
幼儿在观察事物过程会产生很多疑惑,他们会经常进行提问。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取其疑问,然后给予相应的回应,幼儿提出一些创新性提问时要适当给予肯定或表扬,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和分析。比如,吊扇为什么会转动。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因为吊扇里面有旋转轴,用电就可以带动轴的转动。当孩子明白之后,教师可以趁机向孩子提问题:“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会转,闹钟为什么也会转动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帮助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从而培养其自觉观察的兴趣。
6.教师需要教会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
教师除了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外,还需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用实验去观察。首先要开展“鸡蛋浮起”科学实验,在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分给每组幼儿盛有五分之三液体的容器,总共有四个,鸡蛋四个,黄糖、食用盐若干,然后让幼儿自己先去做实验,使鸡蛋可以浮动起来。这个时候,幼儿的兴趣一定很高,他们会兴奋不已地自己操作。这时,教师一定要观察事物,提出相应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就会发现,在淡水、盐水、糖水以及牛奶中,鸡蛋都是沉的。同时发现放牛奶的水变白了,放黄糖的水变赤了。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多放盐,然后用筷子不断地进行溶解,看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情况。可见,鸡蛋在盐水中慢慢地漂浮了起来,而在牛奶和淡水搅拌中鸡蛋在不断地下面摇动。通过实验,让教师对孩子们的发现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就会让孩子可以充分体会到观察的乐趣。
7.布置一些家庭手工作业
手工家庭作业是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一项智力开发的任务,同时是幼儿进行独立思考、认识和情感的综合型的表现。手工家庭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通过不断地动手,幼儿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对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手工作业的作用。手工家庭作业除了能够提高幼儿动手的技能,还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学识和情感交流的纽带。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以,家长要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通过手工家庭作业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因为培养观察能力能够不断地开启幼儿的智力,使其对生活的各种细节更加了解。很多科学家之所以可以在他们研究的领域中有所成就,就在于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在于他们对身边事物的看法有着不一般的洞悉。所以,良好的观察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有益。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幼儿得到全面的教育,使其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姚云.当前幼儿观察力的培养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2]范先佐.“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3]秦艳艳,闫军印.幼儿家庭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1119(2).
[4]赵艳辉.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科技资讯导报,2011(14).
[5]高兴华.幼儿主题教学开放式教学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12.
一、绘本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意义
(一)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意义
幼儿园的幼儿因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这个阶段,因此他们的想象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表象,而且这个表象是看得见摸得着,是可以拿在手里反复观察阅读的实物,绘本正符合幼儿这一需求。科学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并茂,讲述一个完整科学故事的书,针对幼儿科学教学的绘本图画占大部分空间,有时候甚至没有文字,幼儿在幼师的讲解下阅读绘本时,必须先学会在幼师的讲解中观察图画内容,然后通过想象和思考才能理解画面的意义,进而消化绘本知识,因此绘本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二)激发幼儿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幼儿因年龄小不可能如青少年或成人一样带有目的地学习科学知识,吸引他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内驱力是兴趣。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会主动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不感兴趣的东西根本坐不住,更遑论安静下来去学习。绘本因其具有图画、主题简单和情节内容简短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幼师只需选择适当的绘本就能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并通过科学绘本的学习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能力。
二、绘本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的策略
(一)选择适合幼儿感兴趣的有声科学绘本策略
幼儿园科学教学绘本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然后从科学教育的角度考虑,最后是幼儿的兴趣取向,从中挖掘科学元素,让幼儿在观察绘本、听绘本,并进一步探索绘本科学知识中提高科学综合素养。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在科学教材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选择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绘本呢?若在科技还不发达的二十几年以前,这确实是个难题。但是有声绘本的诞生,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有声绘本是在绘本印刷过程中在纸上铺一层隐形底码层,这些底码层是经过OID软件处理过的科学绘本内容信息,可以通过点读笔,把绘本上的科学内容通过语音形式解读出来。它是由光学图像识别技术和数码语音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来的新一代智能绘本学习工具,因其具有点读笔发音这一特殊功能,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幼儿注意力,幼儿一旦接触到这类科学绘本便会被读音这一功能吸引,主动跟着幼师讲解的顺序去学习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科学知识带给幼儿高深晦涩的枯燥感。
(二)加强幼师对绘本科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引导幼儿善问的策略
任何一个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都需要幼师深入把握教材内容,科学绘本教学也不会例外。幼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绘本前,应先熟悉科学绘本的内容,把握好这节绘本课所要传授的科学知识点,巧妙设计课堂绘本讲解课程。在整个绘本教学中,绘本图片是教学关键,幼师应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图片,通过观察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由幼儿提问比幼师设计多少问题都重要。幼儿处于天真烂漫的懵懂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好奇,天生爱提问题,而且所提问题大多想人所不想、五花八门、出人意料,但是这些问题代表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所在。幼师应根据孩子这一天性,鼓励孩子通过观察科学绘本提出问题,这一策略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能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通过绘本创作、绘本实验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创新能力
幼儿园绘本科学教学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绘本阅读、绘本创作和绘本实验,创作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幼儿分组创作、家长与幼儿共同创作和师幼共同创作等。幼师只教幼儿阅读绘本,幼儿很难透彻理解绘本上的科学知识。如果幼师鼓励并组织一些绘本科学作品创作和绘本科学实验活动,不但能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透彻理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能力。但是幼儿由于年龄小的特点,很难独立完成绘本科学作品创作和绘本科学实验,这就需要幼师和加长分组合作。比如,组织家长幼儿制作地球仪活动或者创作一些科学故事绘本等。
三、结语
关键词:课堂观察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所谓课堂观察,就是依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幼儿所处状态,包括了注意力、参与程度、与教师和其他学生间的交往、心理状态等。然而,目前的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已成为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幼儿的综合全面发展,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必须深入到课堂中去,在课堂观察中了解幼儿,关注幼儿,发展幼儿。
一、课堂观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反思,而课堂观察是反思的基础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是多角度的:一是反思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落实有没有存在误区;二是反思教学创设情境有没有掌握不当,并致使它的教学质量下降;三是反思幼儿的主动性有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四是反思课堂教学方法有没有合理有效的使用;五是反思课堂评价有没有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开展反思,必须依靠深入的课堂观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反思内容的来源,如果反思不是建立在课堂观察之上,则不能称之为是深刻的反思,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2.课堂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课堂观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加强教学课堂的全面控制
幼儿生性活泼好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才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认真听教师讲话,非常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幼儿教学活动中的突况比较多,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此外,还包括了,敏锐的感觉、准确的判断、机智的反应等方面的能力。这些教学智慧的生成,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以及课堂观察才能真正掌握,并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检验,从而促进对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实践,推动自己的教学智慧积累。
(2)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细致的课堂观察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情感和情绪变化方面,发现幼儿内心的需求,从而改进或减少教学的要求,并随着幼儿在课堂上的反应,灵活调整实施既定的教学策略。幼儿教育中虽然没有系统的教材体系,但都有教育培养的侧重点。教师可能通过课堂观察,大胆调整教学结构,对于教育培养的侧重点适当有所取舍,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此外,课堂教学活动是动态的,课堂观察可以很好的捕捉到一些偶然的因素,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3)增强教师的自信心
课堂是幼儿教师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坚持以课堂观察为切入点,认真分析出现的具体教学问题,一一加以解决,逐步增加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感,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同时,继续贯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其教学行为,不断进行自我心理建设,对教学工作投入更多热情,对幼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持续发展。
3.课堂观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
课堂观察是教师不断汲取教育教学理论成果的好起点。在课堂观察及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对问题思考之后产生在思考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研究来解决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它是知、行、思合一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对教学行为的观察研究,教师能够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提高幼儿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的方法
1.通过观察自己的课堂,提高观察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对课堂的全面情况加以观察调控,使幼儿的整体效果达到优化;同时,我们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境,对课堂活动的某一点或某些幼儿的个人行为进行重点观察,以达到对课堂活动的全面把握。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进行思考和判断,需要透过现象分析课堂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比如说对课堂上教师提问的观察,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教师提问的方式、提问的对象、问题的设计及对幼儿回答的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反思,探讨提问的有效性、生成性,并将反思的结果运用至新的课堂情景的观察。
2.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提高观察力
教师对自己课堂的观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更加注重的是对细节的观察,而教师观察别人课堂则在细节观察的基础上,使观察走向系统,有助于教师专业系统性的成长。教师主动观察别人的课堂,一定是经过充分的准备。因而,他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将对细节的观察,置于一定的思维系统中。同时还能够从推动幼儿发展的总体目标下,根据教学目标对幼儿的相关技能的要求,拟出观察的具体内容,使细节与系统互为条件。通过对其他教师课堂的系统观察,必将大大提高教师课堂观察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3.通过专家、同事对自己的课堂的观察,提高观察力
我们需要将对每一堂课的观察放置到大的背景中去综合的考量与评估,用发展并带有逻辑性严密思维模式来探究教学活动,既能够推动我们对于课堂观察的有效深入,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在未来课堂观察中的质量。专家的点拨能够推动我们突破原有的模式,加强我们对于课堂观察的主动性。例如,我们需要观察教师对于幼儿的提问方法,但在课堂上却没有出现这个情况,而课堂上发生一些我们原先未能预料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专家的指导来对课堂观察进行各种情况的分析与判断,寻找其中的必然联系。在分析与判断的过程中,教师的认识会有质的提升。
三、结束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课堂观察,不断引导和激发幼儿去发现,去探究,促进幼儿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从观察出发――教学――再观察――改进教学,使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断上升。同时,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不断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孟繁慧.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所以,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目标上,连环画创作对促进儿童美术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关键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如:在引导幼儿创作连环画《佩泽提诺》时,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故事情节,了解小P的心理变化过程。创作时,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如果你是小P,你会遇到谁?它有什么本领?”这一个过程教师可以提供画纸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绘画,然后再让幼儿把想象出来的多幅画面编成一个新《佩泽提诺》。
二、观察力的培养
如果不具备能够洞察周围事物的眼睛,那创作也就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所以注重培养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周围的事物。如:在引导幼儿创作连环画《佩泽提诺》角色形象时,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小P形象,小P寻找答案中遇到的“跑得快”“飞得高”等角色形象特征,通过观察,了解这些形象,有了原型启发,经过幼儿加工改造就能很容易的产生新形象。
三、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连环画把故事与绘画结合起来,不但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同时更提供了幼儿想说、大胆说的机会。如:在连环画《乌鸦喝水》这一活动时,我先给幼儿讲述故事,然后让他们戴上头饰表演故事。孩子们把乌鸦口渴找水、想办法、扔石子、喝水等过程表演得有声有色。接着引导幼儿把故事中的内容画下来。画好后他们很兴奋的就开始互相讨论交流,于是,我就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了绘画兴趣,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积极的游戏中得到了锻炼。
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过去的儿童美术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模仿,不考虑幼儿心理特点,这就阻碍了幼儿个性发挥,随着人们对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的认识日益深化,知道儿童美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要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连。环画创作是结合创作者自身的感受创作出来的,弱化统一,强化个性,即便是同样的故事内容,由于创作者表现方法、内心情感的不同,表现出的画面也会截然不同,体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连环画教学呢?
1 选择好连环画创作的题目、内容
教师在儿童连环画教学中首先要选准儿童故事内容,尽力去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易理解、易接受。接近幼儿的生活。如:《乌鸦喝水》《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等都是儿童喜欢的故事。
2 培养幼儿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幼儿对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浓厚的兴趣,愿意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而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幼儿绘画的观察力,就要先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如:《乌鸦喝水》在创作连环画之前,先让幼儿体会天气炎热时周围的环境怎样?人的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表现?此外,孩子绘画的观察力还可随时进行,可经常带幼儿到公园、商场、动物园等户外去玩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物及大自然四季景色的变化,随着幼儿观察力的提高,孩子的观察会越来越细,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让孩子学会观察的方法。
3 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绘画能力的特点有着显著区别。大班幼儿已进入绘画的写实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将其观察到的客观物象比较真实的描绘出来。根据幼儿的这个年龄特征,我先让幼儿画命题画,如:《春游》,这是我们组织去春游后画的,孩子画的内容丰富,没有哪两张是一样的,孩子讲画时更是兴致勃勃。
五、如何指导幼儿连环画创作
在幼儿观察和画命题画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连环画的创作。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其次,让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第三,让幼儿掌握创作的方法,教师多进行想象力的启发,不要求幼儿绘画的技能和写实性很强,在创作连环画时有时教师会遇到幼儿拿着笔在纸上比划,而不去画,这就是孩子遇到了难题,教师应及时发现,鼓励并帮助幼儿度过难关;第四,教师在引导中应注意以幼儿的意愿为主,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针对幼儿不同的情况做创造性的指导。
六、评价幼儿的作品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评价;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61-02
1.实施因材施教
幼儿音乐教育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幼儿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年龄、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方面也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不一样。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意幼儿的音乐表现,并能根据幼儿的音乐能力水平开展音乐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既能体现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共同状况,又能不断促进个别幼儿的发展。如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注意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儿多听一些乎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让他们多听一些情绪激昂的乐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幼儿聆听、感受和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欲望。
2.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2.1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幼儿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幼儿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是影响幼儿音乐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的音乐素质直接影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作为幼儿音乐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最基本是要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另外幼儿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析能力。能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风格、类型以及作者做全方位的了解,包括音乐作品的节奏、速度、旋律、曲式结构等基本要素。具备这种才能后选出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音乐作品的丰题思想,设计合理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有效地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2.2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教师主要是通过观察来了解幼儿的。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从中发现和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幼儿发展。因为教育的时机是发展创新能力的教育因素,是蕴藏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的,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它,用机智的头脑运用它。因此,敏锐的观察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观察法是幼儿时期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幼儿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通过观察收集有效的资料,才能全面把握和了解幼儿的音乐学习的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和成长。
3.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3.1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幼儿音乐教学评价的目标是依据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而制定的,只有从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出发我们才能确定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才能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完成幼儿音乐教育的具体任务。新纲要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音乐审美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轻视知识的学习。因此,幼儿音乐教学应该依据这个目标制定,比如幼儿音乐教学目标要涉及幼儿歌音乐律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技能等方面。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包括音乐本知识技能的目标,还应包括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和情感的培养,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括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以及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3.2重视对幼儿的音乐能力的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是通过了解幼儿的音乐学习状况,来改进幼儿音乐教学,进而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发展,不仅关注幼儿现实的音乐表现,还应重视幼儿本身的音乐能力的发展。重视幼儿本身的音乐能力的发展。评价是全面的。其中多元评价主体,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幼儿的音乐评价,通过多种信息,包括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日常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家中的表现情况,把幼儿音乐学习的动态过程全方位的考察,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现场记录等方式,并有机结合了不同的评价手段,全面真实地评价幼儿音乐学习方面的潜能。
4.推动家长参与评价,开展家园合作
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幼音乐教育。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幼儿的成长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幼儿的教育,一般来说主要是依靠父母,教师和幼儿生活中的其他成年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在家庭中的音乐教育对孩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幼儿在音乐方面的闪光点,通过家园联系栏、家园访、召开家长会,经常同家长取得联系,将孩子的成长过程,取得的成绩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也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音乐活动,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并积极配合教师开展音乐活动。总而言之,教师与家长要一起共同促进每个孩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不断提高音乐能力。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评价的实施可以有效了解幼儿个体音乐能力发展的状况,能够反映出幼儿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幼儿音乐教育评价在音乐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幼儿音乐教学的实践中,音乐教育评价存在着很多问题,往往过于表面化和片面化,不能够更好的反应幼儿音乐学习的真实水平。为了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必要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实施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幼儿;科学情境;创造性思维;农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71-01
幼儿时期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期。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发现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更应重视幼儿的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有强烈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要灵活对待每个不同特质的儿童,让他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动手、动脑、观察、思考、想象、创造,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农村如何创设科学情境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呢?
一、亲近自然,激发幼儿兴趣
大自然是活教材,大自然对农村幼儿来说是五光十色的一块瑰宝。另外,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动力。为此,可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开展带幼儿走进农田、逛果园、玩泥巴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的感知,让幼儿在感受季节变换的同时,认识各种农作物。比如,组织幼儿开展“春天的小树林”活动。孩子们对小树林充满好奇,从进入树林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欢呼、奔跑、雀跃,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寻找树林中最粗的树,比较两片树叶的不同,观察蚯蚓,嗅不知名的野花。孩子们兴奋地找寻着、发现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中碰撞、迸发。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园还可以开展“粗粗细细的树”“蚯蚓的故事”“奇妙的叶子”等更多探索大自然的科学活动。
二、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幼儿想象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应努力创设平等、自由、民主的利于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氛围,引导幼儿在探索未知的路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他们内心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比如,在“多彩的秋天”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农田,感受农作物的叶子纷纷飘落的情境,让幼儿认识并收集各种叶子。在“奇妙的叶子”科学探索活动中,从一开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叶子滑滑的、毛毛的、粗粗的触感,到鼓励幼儿主动发现各种叶子的味道、脉络,比如黄豆叶子毛毛的,闻起来有青涩的味道,脉络像网,再到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自由玩耍叶子,幼儿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心情愉快,没有压力,想象丰富。在玩耍叶子时,有人拿着叶子向天空抛洒,说像蝴蝶在飞;有人在纸上印叶子的脉络;还有人选择不同的叶子巧妙组合,进行叶子粘贴画的艺术创造。实践证明,这种安全、自由、宽松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幼儿巨大的创新潜能。
三、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幼儿质疑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丰富幼儿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质疑,重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有疑问才会有探索,经过探索才会有所创造。比如,科学探索活动“要一起玩的水和油”,它的来源是幼儿喝汤的时候,发现菜汤上面的油漂浮在水的表面。“水和油怎么分开了?难道不能混在一起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带领幼儿展开科学探索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水和油要在一起玩的科学情境,提高幼儿探究兴趣。幼儿大胆操作、仔细观察,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探索出油水融合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后来,幼儿又质疑油的来源,教师便带领幼儿走进农田观察油菜、走进农家了解如何打菜油。因为质疑,才有探索,幼儿才收获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善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实践,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引进家长资源,激励幼儿主动探索、创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重视家园共育,家长资源对幼儿园来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为了利用好家长资源,激励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教师可请家长走进幼儿园的种植园,让家长用自己的特长来教孩子如何种植蔬菜;还可利用种植园的蔬菜等农作物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择菜、洗菜,并制成馅包饺子,或挖红薯、洗红薯、和着糯米粉做成造型各异的红薯饼。这些活动,既能让幼儿了解农作物的由来和营养价值,又能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与人分享的意识。
五、结束语
有人说,当儿童有机会去观察、收集和挑选物品时,当教师对儿童的想法有所回应时,儿童就变成艺术家、设计师和工程师。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在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尽量多地创造科学情境,为幼儿提供发展的平台,积极观察、回应和引导幼儿,让农村幼儿的创新之花遍地开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