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语文教学笔记8篇

时间:2023-09-03 15:18: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语文教学笔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笔记

篇1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书写读书笔记,有效地书写读书笔记

在提高读书笔记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可以有效地融入读书笔记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此,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书写读书笔记时的阅读偏好以及写作能力,然后再安排或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读书笔记任务,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应该巩固与延伸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学生语文基础能力

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培训,尤其应该将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联词等常用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讲解与梳理,保证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力,使学生准确进行词汇选择、语言组织、段落划分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进而提高读书笔记的书写质量。

三、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写的、愿意写的、能够写的

老师应该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也就是不能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敲死,一方面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写随想、写感悟、写体会,总之,就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写的与愿意写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促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情境中来。

四、发挥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做好学生读书笔记教学的个性化辅导

老师还要主动发挥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质量的管理与辅导上,而不是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的关注。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写作能力来合理分配读书笔记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话说、能够写、写得好,让学生个性与个性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让读书笔记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情绪与心理的释放。

五、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开展主题辩论会或者演讲会,让读书笔记活起来、动起来

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尤其是让学生根据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等读书笔记内容来组织主题演讲会或是辩论会,一方面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促使读书笔记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与丰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内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与积极性,让读书笔记从量到质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进行读书情境的创设,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书写读书笔记

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语文素质的体现,甚至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很多初中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也使得作文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而随笔训练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本文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分别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随笔训练的主要特点以及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文的水平,让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1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式落后,训练形式单一

作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就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样的方式多年来都没有变动。教师在进行作文讲学的时候,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结构和技巧,对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全然不顾,而且有的作文题材用了再用,老话常谈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对写作逐渐失去了兴趣。现在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困在狭小的教室内,让他们写人、叙事、议论、说明,周而复始地训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消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由此看来,写作兴趣的培养是写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1.2学生积累少,阅读量窄

阅读是一个增加底蕴和涵养的过程,丰富的阅读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路,能够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思想灵魂。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该如何下笔,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积累不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导致他们的目光短浅、思维局限,反映到作文上,使得文章缺乏灵气和思想,这样很难写出有意义的文章。

1.3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

作文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感触,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无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内容是空洞的,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初中作文教学,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面,让他们闭门造车,这种封闭式的作文训练,导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断地东拼西凑,文章内容苍白,毫无生趣可言。

2 中学语文随笔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随笔相对于其他写作形式来说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写作形式更加的随意和灵活。学生的随笔可以天马行空,议论、抒情或者是记叙都是可以的。学生对于随笔的选材也是宽泛的,写作题材可以来源于阅读、生活体验、自身经历等。同时随笔是没有字数限制的,追求的是自由、内涵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感受。第二,表情达意真切丰富。随笔是在学生借助具有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和真切的情感展现出来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学生自身思想和内涵的寄托和承载,要求将真切和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语言文字中,传达自身的期盼。第三,随笔语言呈现个性化特点。随笔是一种随意性的写作形式,因此,学生使用的语言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3 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

3.1制定随笔训练目标

明确随笔写作的目标,是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关键。根据学生年龄、年级、认知能力的不同,进行学情分析,情制定不同的随笔训练的目标。在《感受自然》《这就是我》的孙碧训练中,可以这样制定随笔训练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摘抄优美文句,并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文字来复述课文;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在《献给母亲的歌》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观察,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说明方式进行随笔的写作。

3.2营造随笔训练氛围

确定了随笔训练的目标之后,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投入到随笔写作中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随笔写作的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重手:一是鼓励学生选择精美且质地好的笔记本作为随笔写作的专用本。如果学生随手拿一个练习本作为自己随笔写作的记事本,那你激发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同时难以引起学生对随笔写作的重视,如果能精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学生会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并将随笔写作当成一件乐意且有趣的事情去完成。二是命题时应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随笔训练,如在《金钱,我们共同的话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续写。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观看电影、课外实践等,让学生写观后感、学习心得等。

3.3鼓励学生积累素材

初中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写作素材不充足,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素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积累:一是让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遇到优美的文句摘抄下来,反复阅读;三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思维,因为想象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在在随笔训练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3.4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命题

为了有效地开展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帮助的作文命题。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锻炼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也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丰富的语文课外知识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提高作文赏析能力。

篇3

一、以课题为突破口,推动学法教法革新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许多学校都及时找准定位,树立走,“科研兴校”之路,作为新课改的我,应该抓住机遇,以课题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学法教法革新。我更注重情境教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情境的呈现方法,如借助语言描述、实物陈列、电教手段、多媒体技术、局域网传递等途径。当然我更多的是利用电教手段、多媒体、局域网传递这三种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加强学法指导,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成为教学不断生成的平台,竭力摆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本人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新课改精神,我的课堂教学目前主要以课件、学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借助共创动画这一软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这两个班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所编的故事制作音乐动画,受到来校领导、专家的好评。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课改理论基础

新课改刚启动后,结合本组教研计划,我先后认真学习了语文导报上新课改专版,到图书馆借阅新课标解读,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向《语文周报》、《中学语文研究》、等报刊杂志学习,向《教育在线》等教育网站讨教,取别人的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精神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此我们笑称为”换脑行动。在此基础上,我还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融入课堂,大胆整合,积极撰写经验总结、教学感悟或课例论文,或借助教育网站这个平台,建立自己的个人专题集,坚持写教育随笔。目前,网上的一个个教育随笔记下了我与新课改同成长的经历,到手的一张张论文获奖证书,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了新课改。

三、投身实践活动,构建三结合网络

我校身居陇西西北角,地处农村,远没有良好的城市科研条件,但我积极创造条件,投身新课改所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与生活实践相沟通的教育体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践的弊端,竭力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努力做到四个结合: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2.与学校中心活动相结合,在我校开展争创”绿色校园”的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污染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调查、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上网查找环境污染的相关内容,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身边的环境污染状况,懂得了相关的环保知识,树立了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信心,陇西县电视台曾对我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作过报道。3.与教学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上网、去图书馆收集、整理相关内容,创办黑板报、手抄报及电子小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4.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网络世界带给学生和教师源源不断的交互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脑本身就是一张网,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教师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家长同样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社会生活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考虑学生发展的实际,开办了两期学生家长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及共创动画软件,努力建设学习型的网络社区,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引导学生踏入社会,走进生活,迈进自然,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社会,了解自然,服务社会和改造自然,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篇4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有如下阐述: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语文毕业复习,应该把《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作为出发点及归宿,以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十二册课本为主要内容,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复习时,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其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与培养;要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及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要处理好学与考的关系。坚决摒弃单一、机械的题海战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复习要点

(一)学习习惯(一课时)

根据苏教版教材的编排,在每册书的前面都安排了“学习习惯”这一内容;而且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作为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该养成的语文方面的学习习惯有如下十二点。(参考《十二册教学参考书》第七页。

(二)汉语拼音(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

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复习这部分具体要求有: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能具体区分声母、韵母;

2、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3、认识隔音符号、声调符号;并掌握“ü”的拼写规则;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能运用音序排列,学会音序查字法;

5、复习“一”、“不”的变调,复习“啊”的变声;

6、认识儿化音;

三)识字、写字(一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

识字时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其中蕴含着多种能力与智力的培养,复习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要求有:

1、巩固已认识的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做到会读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特别是十二册的生字词要熟练掌握;

2、了解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汉字知识。特别时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等,可以参考《十二册语文参考书》后面的附录P310~316;

、能比较熟练第用音序、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了解数笔画查字法;

4、能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词义;

5、能用钢笔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学过的汉字,行款整齐;

6、复习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繁简字等;(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是一个难点,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四)词语(积累分散在早读课中,或平时,复习指导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积累是多么重要,而词语的积累则是基础的基础。那么词语的复习要做到:

1、理解、掌握学过的词语,具有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对学过的词语大部分会用;

2、近义词,指导学生会做“用字组词,并填空”的题目;

3、补充成语、成语归类;

4、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体意思;

5、能区分词语的感彩;

6、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7、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词语的搭配,以形成良好的预感,掌握规范的语言;

8、词语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作一指导。

(五)句子(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一句一句的话才连成了篇,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习作,我们在句子复习时,应注意:

1、初步认识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并列、选择等简单复句,会使用关联词语;

2、能修改常见类型的病句、病段;

3、根据表达的需要,会变换句型,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第一人称陈述和第三人称转述的互换,把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4、认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并能模仿运用;

5、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表达力求完整;

6、仿写句子。

(六)阅读(复习结合练习进行,安排五课时)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前面字词、句的复习都是为此作准备的。具体要求是: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问题句子要完整;

2、引导学生作答“谈体会”一类的题目;

3、复习叙述的方法和写作的顺序,引导学生如何排列句序;

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体会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能就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课内要求背诵的段落必须熟练掌握,重点段落要会默写;课内重点片断要在每个知识点上多下点工夫;

6、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的好处;

7、阅读说明性的文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特别是说明方法的掌握;

8、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情节,说出自己的西化、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9、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0、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注意书名号的使用方法;特别强调“提示语”中标点的使用;

11、《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即便没有读,也要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以备考试。

(七)口语交际((复习结合练习进行,安排两课时)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对每个社会个体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口语交际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在复习中,要做到:

1、梳理十一、十二册的口语交际内容;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听;引导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倾听,以保证顺利完成试卷当中的语文听力题目;

3、复习时,参考《试题精粹》中“口语交际”的内容,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八)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厚积才能薄发。在小学阶段,积累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古诗词,更是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要求:

1、《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古诗必须熟练掌握,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其中名句要会默写,会运用;

3、掌握常见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并能适当运用;

4、掌握不同方面的名人名言,特别是关于读书的、惜时的、友情的等;

(九)综合性学习(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体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机密结合。其具体要求是: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州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十)习作(复习结合练笔,共六课时)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在复习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注意:

1、以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作为复习的重点;

2、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各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篇5

一、悟性

所谓“悟性”,就是一种能从包罗万象的事物中产生一种本真体悟的能力。从作文娩出的过程看,它是人感官的、情感的、精神的整体回归。官能感觉到的“表象”是悟的前提,人的独特的情感是悟的“酵母”,而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是悟的契机。因此悟性的培育在于解放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心智,让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而能焕发出一种感悟的生命活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悟性。应怎么样培育呢?

1.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关心他人,加强生活修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常言道:“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现在很多学生感悟能力差,对周围“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关心他人不够。情感体验少了,写起文章来当然干巴巴的。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只有让学生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多关心身边的人,使他们从更多的身边小事中引出诸多的感动。让学生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交友谈心等,去观察山川河流、草木虫鱼,去体验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这样学生便能感受到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生活原来是那么有情趣、催人奋发。

2.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生活纷繁的“表象”,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去认识、揭示其内涵与实质,形成正确的观点。这就要求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在诸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中,在教材实例中学到观察思考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前“三分钟演讲”,评论班上的见闻或交流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用心思考,才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朴素的真理,才能深切体验人生的滋味,感悟人生的真谛,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录下对生活的“悟”。“心记不如默记”,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人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也是稍纵即逝的。要寻到对生活的“悟”,只有勤于写日记,定期写观察与思考笔记。这样,有了感悟力,有了“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的情感世界,有了心灵的思索,学生的作文就成了鲜活的、明敏的、富赡的、个性的、独特的、深刻的濡染主体“感素”的东西,所以只有在作文教学中塑造一个丰富、美好、体悟的心灵,学生的作文园地才能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二、灵性

如果说悟性是一种智力,那么灵性则是一种才能。悟性如“血肉”“筋骨”,灵性便是人的气质的外化,它在作文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能动、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文教学关键在于灵性的培育和激发。“灵性”在怎样的环境里才能成活和生长?

1.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俄国文学家别林斯基说过: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可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教材中想象丰富的作品可充分借鉴,如想象瑰奇、光怪陆离的《西游记》,状鬼写妖、扑朔迷离的《聊斋》等可为以后“厚积薄发”打下基础;也可通过各种形式主动训练,引导学生自编童话、寓言或科幻作文,让学生放飞想象,飞向宇宙星际,飞向大地深处,飞向海底世界等,还可引导学生写愿望性作文或假想性作文,以《我想…》、《我终于有了…》、《我盼望》、《假如天上有两个太阳》等形式展开,打破学生思维常规,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当然想象之鸟一旦高翔,学生心中就会跳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实体的和虚构的,现实的和浪漫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学生笔下也就会出现想象奇特、不落窠臼之作。

2.开创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文贵创新”,为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我们可设计新颖的“创意作文”,如《未来的智能衣服》、《未来的学校》、《二十一世纪的理想住房》等,让学生围绕这些超越时空的主题去自由畅想、自由发挥。同时,提倡“变换题目”、“一题多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如笔者在一堂作文课教学中以“砖的联想”为题,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学生分别从砖的形状、质地、制作过程及用途进行联想,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踊跃地回答:“砖质地坚硬、宁碎不软,宁折不弯,可拟题‘做人要有气节’”,“砖出身于软泥巴,经过烈火烧变得十分坚硬,经得起重压,不怕风吹雨打,显出一副铮铮铁骨,可拟‘梅花香自苦寒来’为题”“随意放一堆砖,一推就倒,可砌好的砖墙,却推不动,因为他们团结一致,可拟‘团结就是力量’为题”“长夸上的一块砖不起眼,但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拟‘伟大出自平凡’为题”。这样学生便突破了思维的封闭性,走出了作文模式化的俗套。其次,让学生生活在诗歌和艺术的氤氲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几何图形、诗歌、音乐、具体的事物、漫画设境等,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生动活拨的作文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去创造。课余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或集邮,或摄影,或书法,或绘画,或乐器,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深刻把玩之后,常能激发学生作文中的灵感,提高审美能力。学生可由钢琴曲《秋日私语》体会到“飒飒秋风”与“簌簌落叶”的情景,感知秋景、秋情、秋思、秋事;由书法的“布局之道”,联想到文章的结构安排;由绘画的“汁白当墨”联想到文章的跳脱之美……。再次,细心呵护学生作文的嫩蕊。杜甫有诗云“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慢慢开。”陶行知也曾谆谆告诫我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声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轻视中有爱迪生。”这都要求教师们细心呵护学生灵性的表达,小心翼翼扶持幼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双翅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对学生作文中呈现的各种想法和特点,要晓之以理,导之以情,而诸如“河里的水很活泼”、“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站在大堤上远望,雪中的房屋就像一颗颗被糖腌制的蜜枣一样”、“他的字歪歪斜斜的,像地震后的一片危房”。这类语丝无疑是富有灵性的表达,呵护他们,就是在呵护学生生命中富有创造力的灵性。

三、人格

素质教育的内核就是建构高迈的人格大厦,它不仅催生人的“理性觉醒”,也催生人的“良知自觉”。如何在激扬文字中铸造学生的人格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让学生敞亮心扉,抒写灵性。抒写灵性,不是写“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沧桑感,也不是写“小喜小怒”“小哀小怨”的温柔感,更不是构建“斜风、细雨、小屋”之类的“理想图”,而是有关社会、自然、人生的介入和思考,有仰天长啸、 浅吟低唱的迥异,有爱得深切,恨得入髓的情感,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内涵,有十几岁的躁动不安,更应该有新世纪青年的阳刚之气,使学生的人格由懦弱变为刚健。

第二,让学生奔向学生的“百草园”,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知生活、触摸生活,在观察、积累中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生活,表现生活。中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树立文风的关键时期,教师可把教材的真实性作为衡量学生作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挖掘生活中美的事物作为讲解的突破点和落脚点,然后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现善,才会产生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于是学生便有了写作之泉,同时也就有了人格的自我濯亮之泉。

第三,确立“真诚”为作文的第一标准。“文贵真情”。纵观历代文论,从《易》的“修辞立其诚”,直到巴金的“掏出自己的心”,叶圣陶的“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实,切乎生活的状况”,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诚”字,所以“以我手写我心”,心口如一,人文协和,这是一条返朴归真的作文成功之路。透过作文,我们才可以看到同学们一颗颗鲜活率真的心,而纵容学生毫无热情的编造假话,就会造成学生的假面人格。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说诚信之言,何立真人人格,作文教学对培养真诚磊落的人格是责无旁贷的。

篇6

【关键词】粉笔字;书写技能;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41-02

近年来,遵照教育部“关于提高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加强对教师书写基本功训练”的文件精神,许多中小学加强了对语文教师书写技能的培训力度,但真正掌握书写技能的教师并不多,在实际培训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一、小学语文教师粉笔书写技能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技能培训中粉笔书写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1)无独立教材,理论研究滞后。粉笔书法属于硬笔书法的范畴,常被用于实际课堂教学展示。由于粉笔字的特殊书写形式,无法像钢笔或毛笔一样可以编订字帖。此外,粉笔书法有固定的使用人群,编订一本切合教学实际的教材很有必要。但实际的教材都未能达到这点,更不要说编订适合小学语文教师使用的独立教材。

(2)学校培训机会少,甚至不培训。由于国家提供的继续教育资源有限,且小学教师培训费用大多由教师个人承担,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生活负担,因而多数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以校内培训为主。然而粉笔字培训时间较长,短期内很难有很大进步,学校不得不少组织甚至不组织有关教师粉笔字书写技能的培训。

(3)粉笔字不易保存,不利于后期评价。粉笔与其他书写形式的不同点在于:粉笔书写的灵活性强,写错或写得不漂亮的字可以擦掉重写,有助于达到比较好的书写效果。但这也暴露了粉笔书写的弱点:粉笔字不易保存,很难复制,这就给粉笔字的后期评价带来不便。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以及黑板的不可移动性,小学语文教师的粉笔字培训只能进行当堂评价,然而语文教师粉笔字书写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对于书写技能的提高有很大阻碍。

2. 小学语文教师粉笔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书写不规范,板面布局不整洁、不美观。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如果字迹不规范,板书布局不合理,板面不整洁,必然会影响学生听课、做笔记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只有板书书法美观,字迹规范,布局合理整洁,才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及享受,使其在审美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知识。

(2)书写身法、手法、笔法存在明显错误。粉笔书写的书写姿势与其他书法相比有很多不同点。在黑板上写字必须站立且面向黑板、举手书写才能完成。如果这种姿势不正确,不仅影响书写效果,而且书写时间过长还会腰酸腿疼。因此,只有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才会做到笔下生风。同时,书写笔法上更要注意执笔时用力协调,紧松适宜,手指执得过紧,就使用笔变得僵硬,同时也很吃力,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手指发麻而不听使唤。

(3)字体大小不合理,存在明显笔顺错误。小学阶段正是教授学生识字、写字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语文老师充当着无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板书时字体过大显得不美观,过小不利于学生识别。此外,小学阶段还要重视字的书写笔顺,但往往教师在不经意间会出现笔顺错误。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字,会利用拆字法去演示,这严重影响字的笔顺,误导了对小学生的识字、写字学习。

(4)书写笔画明亮度差,力量不强。粉笔与其他书写形式相比更具有示范性,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力量不强则会造成笔画的强弱失调,影响字的美观,同时也给学生的辨认增加了难度。

(5)书写速度过慢,教学内容不完整。教师板书时,不仅要考虑书写的美观,易认,还要注意书写速度。小学语文教师在板书时,为了让学生注意汉字的笔顺及结构,要有意识地放慢书写速度。但过慢的书写速度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掉耐心,也会使教学内容不完整,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6)书写字体不规范,不易辨认。“新课标”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要掌握楷体的书写形式,楷体与其他字体相比,显得较为规范,更有利于作为板书展示给学生。但教师有时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提高书写速度的同时也会忽视书写字体,造成学生不易辨认。

二 、小学语文教师粉笔书写技能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师资格制度无明确要求

“三字一话”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已为大家所熟知,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已经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门面”。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其中对语文教师普通话等级标准做出规定: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自此,国家以文件的形式对教师普通话的等级水平做出明确要求,但对于教师基本功之一的“三字”,国家始终没有给出明确要求。

2. 学校无明确培训目标

2015年,我国试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学分合格是必备条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是年度绩效考核、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培、特级教师申报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参加培训和教师完成培训的学分情况将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内容。国家试图以学分制的形式来督促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但在实际的粉笔书写技能培训中,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且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教师的书写技能很难有大幅提高。

3. 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减少了粉笔使用机率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被现代教育方式取代。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使用PPT来制作课件,并且将其应用到课堂上。由于教师长期以来对教学媒体的依赖,很多粉笔字写得不好的教师在讲课时将教学内容全部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堂课下来甚至没写一个字。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粉笔书写技能的主要途径

1. 编写独立教材,加强理论研究

粉笔字与其他“两笔字”最大的不同在于:固定的书写人群。因此,编订的教材力求贴合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性,注重粉笔字书写的规范,力求做到美观与实用。

2. 开展专题教研,对教师粉笔字书写技能进行培训

学校组织语文教师粉笔书写技能专题教研活动,让专业教研队伍深入语文教学课堂,考察语文教师粉笔书写的规范性,建立粉笔书写评分机制,对粉笔字书写技能不合格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培养语文教师正确的书写习惯。

3. 利用现代技术建立粉笔字网络评分系统

目前粉笔字的评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阶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为此,国内很多高校通过对学校粉笔字进行实践和深入的调研,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分析,使用软件工程方法在图片拍摄、书写过程录像、教师个人信息管理、评分登记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设计出既涵盖评分全过程,又满足书写需要的粉笔字评分系统,这种粉笔字网络评分系统不仅操作简单且运行高效。

4. 举办粉笔字书写论坛,开展校内、校际交流

教师论坛作为三尺讲台的延伸,是教师教学交流的平台。利用教师论坛开展小学语文教师粉笔字书写交流,打破校际交流的界限。教师通过互相交流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实用的书写知识,提高书写技能。

5. 将粉笔字纳入教师资格考试要求

小学是学生识字、写字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板书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多数学生的书写水平乃至书写的态度、风格和习惯,都是从教师那里模仿得来的,教师的书写水平高,其学生的书写水平就较高;相反,教师的书写水平一般时,学生就很难有较大的进步。因此,教育部应该以文件的形式将粉笔字书写技能纳入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制定粉笔字的考核项目及各项的评分标准。

6. 在实践中提高粉笔字书写水平

与新入职的语文教师相比,老教师无论在字的规范性还是熟练性上,都比新教师要好得多,究其原因是长期的书写实践,这也是提高粉笔字书写水平的最重要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的书写示范实践中加强练习,逐步提高书写水平。学校也要督促语文教师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作为语文教师基本技能之一的汉字书写技能,是衡量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标。此外,未掌握书写理论而盲目地练习只能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因而必须加强语文教师书写技能的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实效。

参考文献:

[1] 韦芳.基于语文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师“三笔字”技能训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30-32.

[2] 郑静静,庄哲煌.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高校师范生“三笔字”教学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92-93.

篇7

一、当前高中阅读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阅读都以“教”为主,侧重考点讲解,忽视学生学习效益,缺少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大多教师采取模式化教学方法,阅读材料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互动性、参与性差,学生思维僵化,独立思考机会少。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阅读动力,只是被动接受学习,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得不到阅读乐趣,体会不到文章中传达的有益启示,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难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益。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对文字有独特见解,学习到文学知识。因此,为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职能得到发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语文阅读课堂。

二、比较阅读模式

比较阅读模式基于比较教学法理论提出,最早出现于1950年到1960年,由杜威提出。在这种阅读模式中能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实现知识内化,阅读中对自身已学习的知识及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共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对所学知识做进一步的整合,将知识积累起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明确新旧知识的内外联系,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知识内涵,使学生知识储备不断积累。而将这种方法引入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则为学生的阅读分析对比提供了方法,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能。如将唐代白居易的《村夜》与宋代朱淑真的《秋夜》进行比较阅读,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学生可以结合诗文作比较分析。

三、基于比较阅读模式的语文教学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道,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很多方面有待改革,教学有效性并不理想,而比较阅读模式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途径。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比较阅读模式,构建新型课堂。

(一)教材分析

教师想要将比较阅读模式融入到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必须要分析教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学生认知条件和心理特征,合理明确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题划分。教学课题划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及所能取得的教学效益。在具体划分中,要根据文章题材、主题,正确把握文章关键,从而使文章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出两到三个阅读侧重点,深度解析文章,突出文章中心思想,从而使学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更有层次性,能快速找到文章题材、主题上的差异。

(二)横向比较运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作品特点,采取横向比较方式,对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境,以深入探究作品间的差异。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时,要先对两篇文章的中心进行归纳,总结两篇文章要传达的情感和内涵,确定文章的关键点。在对文章个性差异比较中要选取比较点,使文章观点能凸显得更加明显,使比较点能更加明确。此外,还要对作品表现手法和技巧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对文章写作技巧有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学习《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时,项羽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比较二人的话语在内容、语气及思想旨趣上的异同。

(三)纵向比较运用

篇8

因此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读到她的新着丝毫不感到意外。在前一本书中,巴斯奈特在大谈翻译研究的合法性之后,直截了当地宣布:“今天,比较文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已经死亡了。二元差别的狭隘性、非历史方法的无以及作为普世文明力量的文学这一看法的沾沾自喜的短视性都为这一死亡推波助澜。”但是就在她宣布比较文学“死亡”的同时,人们却不可忽视另一个具有悖论意义的现象,也即比较文学学者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十分活跃,他们出没于各个领域的学术会议,着书立说,各大学里的比较文学系所也不断地举行各种学术活动,对整个人文学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状况又作何解释呢?巴斯奈特显然也注意到了,因此她接着指出,“但是它是在另一些旗号下存活的:当前在世界许多地方进行的对西方文化模式的激进的重估,通过性别研究或文化研究提供的新的方法论洞见超越了学科的界限,以及对发生在翻译研究内部的跨文化传播过程的审视。”所有这些现象均说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比较文学研究确实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危机:作为一门学科,它的领地变得越来越狭窄,许多原有的领地不是被文化研究占领就是被(文化)批评理论侵吞;但另一方面,比较文学学者的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和对前沿理论的敏锐感觉,再加之他们那训练有素的写作能力,又使得他们很容易越界进入一些跨学科的新领域并发出独特的声音。

这正好与这门学科本身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然,这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相当一大批比较文学学者今天并不在研究文学,而是在从比较的视角研究其他学科的论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在体制上依附于比较文学学科,例如已故翻译研究学者勒弗菲尔和仍十分活跃的根茨勒等人就一直在比较文学专业内指导研究生。对于这一现象,巴斯奈特也十分清楚,所以她一直在寻找各种机缘为翻译研究的学科地位的确立而努力。因此,在平行讨论了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之后,巴斯奈特在该书最后一章“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中,大胆并直白地指出,有鉴于比较文学的衰落,“然而,形成对照的是,翻译研究却赢得了地盘,并且自1970年代以来凭借其本身的实力而逐步被看作是一门学科,它有一些专业学术团体、期刊和出版书目以及大量的博士论文”。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应当把翻译研究看作一门主干学科,而把比较文学当作一个有价值但却是辅的研究领域”。可以说,巴斯奈特的这本书至少在理论上完成了对比较文学学科的解构和对翻译研究学科的建构。

进入21世纪以来,比较文学又遭遇到了另一次大的挑战,这一挑战来自后殖民理论家斯皮瓦克的专着《学科的死亡》,因而其影响就更大了,因为斯皮瓦克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际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前沿。因此比较文学学者们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斯皮瓦克真的希望比较文学这门学科死亡吗?或者说她已经发现这门学科气数已尽了?比较文学还有没有前途?如果说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确实已经死亡的话,那么其他地方的比较文学,特别是中国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比较文学研究又处于何种情形呢?在读完全书之后,我得出的印象却是,斯皮瓦克并非真的希望比较文学这门学科死亡,因为她本人就是在这一学科内开始其学术生涯的。正如她的朋友、当代西方怪异理论(QueerTheory)研究的主将朱迪斯巴特勒(JudithButler)所中肯地指出的,“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的《学科的死亡》并未告诉我们比较文学已经终结,而恰恰相反,这本书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勾画了一幅十分紧迫的远景图,揭示出它与区域研究相遇的重要性……她还描绘出一种不仅可用来解读文学研究之未来,同时也用于解读其过去的新方法。这个文本既使人无所适从同时又重新定位了自己,其间充满了活力,观点明晰,在视野和观念上充满了才气。几乎没有哪种‘死亡’的预报向人们提供了如此之多的灵感。”确实,作为比较文学学者,我们在读完斯皮瓦克的书后,也并未产生对比较文学学科之前景的悲观感觉,倒是惊异地发现,中国的比较文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所走过的道路,或多或少已经预示了斯皮瓦克对全球化时代的新的比较文学学科的重新定位:“比较文学与区域研究可以携手合作,不仅培育全球南方的民族文学,同时也培育世界各地的各种地方语言写作的文学,因为这些语言的写作在新的版图绘制开始时被注定要灭绝……实际上,新的比较文学并不一定是新的。但我必须承认,时代将决定‘可比性’的必然观念将如何实行。比较文学必须始终跨越界限。”假如我们认为中国研究属于区域研究范围的话,那么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无疑既是区域研究的一部分(在国际性的文化研究框架内),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至于“越界”,我认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在1980年代复兴并成为一门学科以来,立即就带有了“越界”的特征:我们的研究成果既超越了东西方之间的界限,同时也超越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界限;既超越了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同时也超越了汉语文学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其他语言写作的界限。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