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5:18: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财税风险管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内部控制在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增强水电施工企业的盈利。伴随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严峻。尤其是目前不少企业施工的标段多是采取低价中标,这更加导致了盈利的急剧降低。而且大多水电施工企业都是在一个工程完工之后随机辗转到其他工程,而其遗留下来的未处理的问题很可能会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针对如此情况,水电施工企业只有在摆正其经营理念,在企业内部控制上狠下功夫,以规避潜在的管理风险,实现施工成本降低,以此来促进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水电施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系统中的开展,主要是控制会计主体所发生的所有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的记录、分类、归集和编报等行为。对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显著提高其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三)确保水电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及方针的贯彻执行。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能够结合其自身特点,不断规范岗位管理措施和完善其岗位责任制,并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和规避不良现象的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所制定的各种制度与措施能够顺利贯彻落实。
(四)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成本的降低与经营目标的实现。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个有效手段,它涵盖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实施预算控制,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变为各部门和项目部,以及各个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的行为目标,预算控制作为企业各责任部门的约束条件,可以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并能有效控制水电施工项目的成本,发挥资本的最大潜力。
二、加强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水电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措施:(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水电施工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应当从企业的具体现实情况出发,并认真研究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推出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水电施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相应实施规范的财务管理。
(二)加强内控制度培训与宣传力度。水电施工企业必须要纠正有关负责人等领导层人员的相关观点,通常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去引导。(1)从内部控制的作用入手。(2)要狠抓控制点,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加设补偿制度。(3)在水电施工企业中建立互相监督机制。(4)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制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使企业员工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
(三)实施绩效考评,建立奖惩制度。将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下去,必须建立企业激励约束制度,将企业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要严肃处理。同时,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真正实施控制。
(四)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对于水电施工企业来说,内部控制主要力量是其内部审计控制。所以,要想增强内部控制势必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其实,很多水电施工企业都在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规范与力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此,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就为水电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水电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针对水电施工项目中引发的财务风险,必须在项目的管理中融入风险意识;要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在财务工作中尤其要加强合同、筹资、资本运营、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一)加强合同风险管理。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有两点:一是认真分析合同条款,合同条款中有没有潜在风险,有没有对自己不利的提法和约束性条件,对变更、索赔条款是否公平合理等;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对方阐明自己的观点,力争修改合同章程;二是要注意对方转嫁的风险,对风险的界定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出风险应承担的责任。
(二)加强筹资风险管理。首先,要将筹资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债台高筑,使负债与施工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相适应;其次,使债源分布平衡,还债时间均匀,长、中、短期债务搭配合理,防止还债高峰的过早到来和集中到来。此外,还要使资金成本理想化,确保盈利。
(三)加强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企业要从资金来源结构和运用结构及施工项目信用三个方面来把握。把握资金来源结构,就是要使项目有足量的资金供应量,以满足项目资金周转的需要。把握资金的运用结构,就是要使项目资金合理地分布在水电施工企业的全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握项目信用,就是项目要重合同守信用,使施工项目保持良好的信誉形象,为再筹资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会计核算风险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一定要认真及时、严格把关,要有程序控制,因其关系着企业的成本核算、资金管理、报表的报出等。程序控制是指企业所有业务和财务活动都必须按既定程序办理,具体可表现为授权控制和预算控制。
(五)加强内控风险管理。开展内外部审计工作,能有效推动项目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和规范经营行为,把项目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成本控制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特征分析
企业税务风险就是在企业开展各项税务活动中,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或者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税务管理,导致企业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信誉度下降,甚至倒闭,还要承担法律的制裁。因此,企业税务风险具备如下特点:其一,主观性方面。税务风险的发生多数都是因为纳税人与纳税机构在开展税务工作中,理解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同,或者判断出现严重偏差而形成的。其二,客观自然性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中,会希望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所说的税后利润,所以减少税收可以提高利润,这是必然的规律。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减少利润,企业和税务机构了解到的信息是不同的,且我国税收相关法律制度还处于不断的完善中,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没有积极的学习国家法律制度和标准,导致降低风险、避免税费等方面有较高难度,企业税务风险长期存在不能消除,所以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问题。其三,预先性方面。从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在没有开展纳税前就存在了,所以对于企业风险预先性分析是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我国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一)不具备较高的税务风险认识,防范性较差
根据目前我国的税务风险认识方面分析,其主要存在如下两点错误认识:其一,对于税务风险预防与控制方面认识不足,认为这些工作是会计核算机构的工作,没有从生产、研发、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管理和控制,这些结构整合应用效果较差,所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不能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环节。其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取经济效益,所以对于经济效益重视度较高,但是没有重视税务风险防控方面,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很多的税务风险问题。当前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存在,税务风险管控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甚至需要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税务风险防控才能提高防控的效果和质量。在税务风险出现前,就要进行必要的规划管控,在各项工作开展时需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控制,有效地预防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伤害,进而实现税务风险有效控制,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经过长期的发展,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企业生产经营与研发的管理,所以需要防范经营中的风险,对于财务以及法律方面的风险做出全面的控制。但是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其只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核算与申报、数据达到准确性要求,就能够完全消除税务风险,所以在很长的时期为没有重视风险管控,在企业经营中并未进行内控管理,造成企业税务风险难以控制。
(二)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才团队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有很多的企业都没有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有些企业只是通过会计或者出纳进行税务缴纳,导致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同时,财务人员应该做好税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工作任务比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税务风险的内控管理,更不会有时间学习国家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所以就造成了工作人员不能全面地掌握税收知识政策,造成企业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此外,企业没有培养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才,或者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税务管理要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及时解决税务相关问题才能规避风险,但是当前还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导致风险的存在。
(三)很多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没有构建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的企业进行税务风险和内控还处于初期阶段,制度与措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问题。企业在面对税务风险管控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条款,导致税款缴纳的各个环节与步骤和日常的税务活动都没有设置统一工作标准,税务风险管控也缺乏规范性。很多企业只是从形式上进行监督管控,内部控制的工作开展有严重的缺陷问题,税收风险管控方面有着严重的问题,但是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导致企业面临着税务风险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一)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标准,符合行业规范的标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符合上述的各项要求,还要将税务风险管控机制落实到位,但是企业自身进行管控活动会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内控制度无法实现风险全面的预防和管控,让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重大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实施必要的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各项措施符合国家法律的标准要求,同时还要相关的税务内容收集与学习机制,让各级员工充分了解法律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税务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2.牵制原则该原则主要是在税务风险内控环节,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同时协调开展工作,并且相互之间是相互约束的。企业通过牵制原则的应用,实现税务风险管控,各个部门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部门之间可以相互检查,上下级之间也可以随时监督,规范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工作,提高风险管控效果。3.授权原则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要让全体员工根据工作岗位、业务类型进行权限划分,在充分了解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监督管理条款的基础之下,实现企业内部权益、职责方面的统一,促进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4.成本效益原则和重点控制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把更多的效益作为企业工作的目标。企业在税务风险控制中根据该原则开展工作,是符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经营中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重点控制原则是结合企业管理的重点进行控制,因为全面控制精力有限,抓住重点才能提高控制效果。5.协作合作的原则通过该原则进行税务风险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开展工作更加协调,避免存在内耗的情况,让企业税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以内部控制为出发点进行税务风险管控
1.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开展工作的基础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建立符合内部控制需要的管理架构、配置足够人员等。以管理制度为出发点,了解关键要素和内容,实现税务控制有效地进行,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做好各项税务风险管控的工作。2.风险评估——落实风险评估,降低企业风险税务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其一,根据税务风险实施全面的估计分析。其二,对于税务风险实施必要的评价。对于一定会造成的税务风险问题,需要结合规定的原理和技术措施进行风险分析,了解潜在影响因素,创建完善的风险规划与管理措施。3.信息与沟通——完善信息管理体系,提升税务风险防范成效企业经营发展实践中,信息内容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动中,税务信息内容也在该范围之内。只有变化的信息,才会给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企业内控管理,需要做好信息流通情况、沟通步骤方面的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关键性的信息。比如,创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快速了解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实时更新,然后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采集与利用体系,以更好地完善企业税务内控管理水平,让风险管控处于合理的范围内。4.控制活动——做好业务管理,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工作就是企业负责人进行风险的识别,然后采取与之相对性的处理措施。控制活动是从企业负责人的层面出发确保各项发展战略符合要求,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因此,只有设置更具完善性、系统性的机制、步骤以及权责,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制度顺利的落实和进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5.内部监督——利用内审与税务自查,健全涉税事项企业内部控制是进行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工作。为了保证企业在缴纳税款环节不会有任何的税务风险和问题,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关于税务方面的业务组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快速进行修正处理。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内审的方式进行纳税检查,更为关键的是组织进行税务内部审核,设置专业的税务部门或者组织人员实施税务审计工作,从而可以消除税务风险问题。
关键词:风险 指标 初探
一、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方法
(一)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该法案第一次对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在萨班斯法案的基础上,美国COSO委员会于2004年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定义了企业风险管理内涵。澳大利亚的学者Michael Carmody(2003)认为,税务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T0M Neubig(2004)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指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进行审核,寻找最易引起税务执法机关关注的事项并事先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既不引起税务执法机关关注,又能尽量地少缴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税务风险管理。Erle(2007)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体系的一部分,由董事会负责,税务风险最终由股东承担。
(二)国内研究情况
范忠山、邱引珠(2002)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事中控制、事后审阅及安排,以免于或者降低税务处罚,从而尽可能地规避纳税风险,尽可能地获取“节税”的收益,降低税收负担。金道强(2005)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之一就是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即把税务风险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同时在机制方面构建一整套完善系统。张晓(2010)认为,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但未纳税、少纳税,因此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法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相关优惠政策,多缴纳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本文遵循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基本方法,在识别、评估电力企业主要财税风险的基础上,以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为核心,前移财税风险管理端口,将风险应对、监控有效衔接,改善财税风险管理滞后的问题,实现财税风险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监督的闭环管理。
二、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框架及主要风险
(一)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框架
财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在财务风险下管理财税风险。从实务来看,财税管理又包括纳税申报、财税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筹划等主要业务,应从业务入手识别风险。因此,财税管理风险应包括4个三级风险,如下图所示:
(二)电力企业税务主要风险及成因
1、纳税筹划风险
由于对税收政策掌握不到位,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受限,筹划方案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公司纳税成本增加或面临监管部门处罚。
风险成因:未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及经验受限,税收筹划方案不合理。未建立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实施策略,方案实施中相关措施执行不到位。
2纳税核算风险
由于对税收法律法规掌握不到位,计税依据、税率适用不准确,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财税核算不准确,纳税成本增加或公司面临监管部门处罚。
风险成因: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与执行不到位,多计税款。增值税应税收入未足额计提销项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进项税额未足额转出。少计、漏记营业税应税收入,税目、税率适用不当,差额征税政策执行不到位。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不准确,收入未完整入账,逾期应付未付款项、政府补助未及时转收入,超范围、超比例列支人工成本,业务招待费调整不完整,列支与收入无关的支出,成本中列支资本性支出,资产减值准备未进行纳税调整等。合同提供不完整,税目、税率适用不当,少计、漏记印花税。少计、漏记其他税费。
3、纳税申报风险
由于纳税申报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纳税申报违法违规,造成公司面临监管部门处罚,影响公司形象。
风险成因:未按时申报,且未及时到财税机关办理延期申报手续。纳税申报资料相关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审核不严。未及时组织资金足额缴税。未依法办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手续。各项税收优惠未依法办理备案(审批)手续。
4、发票管理风险
由于发票领、用、存、销不符合规定,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等原因,导致发票管理不规范,公司面临监管部门处罚。
风险成因:未经审核开具发票,为调节收入或利润虚开发票。转借、转让、代开发票、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未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未设置发票登记簿并按规定存档。未按照财税机关的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擅自损毁。取得的发票违法违规或未及时取得发票,发票审核不严。应取得而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未及时认证抵扣。
三、电力企业主要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一)电力企业主要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基本思路
为实现事中、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的转变,实现对财税风险的动态、量化、在线监控,拟建立的财税风险预警指标模型应包括财税风险预警指标、指标阀值和应用机制三个组成部分,三者互为依托、相互作用。
2、预警指标选取
为确保预警效果,税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指标的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数据应易于获取,能直接或间接地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提供的年报、季报等得到。
指标的显著性和敏感性。税能够灵敏地反映企业税务风险产生变化的情况,使得预警结果具有前置性、及时性特点,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撑。
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即指标选取过程及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指标应该能够消除公司规模、地域差异等所带来的影响,使得不同公司具有可比性。
3、预警指标阀值设置
阈值又叫临界值或阈强度,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常用的阈值界定方法有三种,分别为比较法、波动法和专家征询法。
(二)预警指标体系
遵循前述方法,选取并测试了预警指标,建立了应用机制,完成了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财税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内涵
以财税风险为导向,以“主要税种、高风险领域、频发业务”为主体,以“依法合规、定量评估、动态管控、在线监控”为原则,“点对点”选取财税风险预警指标,综合运用比较法等方法设置财税风险预警指标阀值,能够实现实时、在线、量化的财税风险预警工具。
2、财税风险预警指标及应用说明
(1)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匹配率
指标公式:
年度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匹配率=年度增值税进项税总额/年度增值税销项税总额*100%;
月度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匹配率=月度增值税进项税额/月度增值税销项税额*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比对年度增值税进项税额总额与年度增值税销项税额匹配度,检查公司增值税抵扣比率是否合理、充分。
(2)可抵扣进项税额费用类支出比率
指标公式:
可抵扣进项税额费用类支出比率=可抵扣进项税额费用类支出/费用类支出总额*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检查公司可抵扣进项税额费用类支出占公司总费用类支出比例,分析公司增值税进项税额获取是否充分、合理。
(3)所得税贡献率
指标公式:
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核算应纳所得税额占收入的比例,检查公司所得税贡献率是否符合税务机关相关要求,同时检查公司所得税贡献率是否达到公司纳税筹划目标。
(4)职工福利费税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职工福利费税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职工福利费实际发生额/年度应付职工薪酬*14%*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职工福利费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5)工会经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工会经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工会经费实际发生额/年度应付职工薪酬*2%*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工会经费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6)职工教育经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职工教育经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额/年度应付职工薪酬*2.5%*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7)业务招待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业务招待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60%/年度营业收入*0.5%*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金额的60%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8)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实际发生额/年度营业收入*15%*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9)公益性捐赠支出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公益性捐赠支出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公益性捐赠支出实际发生额/年度利润总额*12%*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公益性捐赠支出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10)加计税前列支研发类支出占研发性支出比率
指标公式:
加计税前列支研发类支出占研发性支出比率=加计税前列支研发类支出金额/研发性支出总额*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加计税前列支研发类支出金额占研发性支出总额比率,检查各公司研发性支出资本化比例情况及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三)应用机制
建立财税风险预警模型定期评估更新机制。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应至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财税人员、涉税业务人员、外部财税专家等业务骨干,采用集中研讨等方式,评估现行财税风险指标、指标阀值、结果应用的实用性、适用性与合理性,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完善财税风险预警模型。
建立财税风险预警情况定期分析报告机制。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组织下属单位每月或每季度开展财税风险预警结果分析工作,针对财税风险报警情况,深入查找原因,挖掘管理薄弱环节,如确认为财税管理漏洞,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
四、电力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应用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现状;应用效果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财税环节,因为税收管理对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国内各种经济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在进行财税管理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此就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通过完善财税管理的各个环节来防止问题的发生。财税管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来规划整个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公司的整个财税工作能够符合法律的要求。
一、财税管理现状
1、财税风险较大
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税政策规定的操作细则来完成相关的纳税工作,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是现在许多企业的财税工作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风险的加大,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国家财税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改革会对所颁布的政策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很多财税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解释,因此很多财税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监管力度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财税风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特别是央企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财税管理机制不统一
现在很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还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尺度,一个公司所属的下级单位在管理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进行的,毫无疑问这样做对公司的整体运营都存在极大的不利。因此,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统一培训,让他们全面理解税收改革的内容,熟练业务。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及时关注最新的财税政策动态和市场走向,随时掌握税收最新的动向,在遵循国家财税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税收管理标准、合法的纳税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负。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财税风险。
3、信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这将会对其工作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财税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其本身教育背景的影响,且其已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完成工作任务,在处理报表的时候也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财税管理对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财税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这样才能使整个公司更协调的发展。
二、财税信息化管理需求
加快财税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面对财税管理的较高风险,企业在制定财税政策的时候不但要运用科学的理陈雅卉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念,而且还需要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相应的平台。加快财税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且也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完善和落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配合及完善这项措施。财税工作的有效管理需要处理好一些基础环节,因为这些方面的统一有利于实现税收知识的共享,且财税工作的流程也需要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在完成税费计提后才能进行申报和缴纳,因此财税管理的基础工作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公司的纳税情况需要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来完成,因此为更好地统一分析口径。
三、财税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框架
1、核心理念
财税管控体系对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有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统一工作。
2、业务的功能体系
我国许多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体现了信息化的理念,其财税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多方面也都是按标准进行的,比如在税种税费计算方面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而纳税调整事项对于整个系统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做好登记工作,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内置纳税申报表模版,因为工作人员需要将缴纳的税款向相关的机构申报。公司的财税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风险,因此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业务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这些风险,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分析指标体系的作用,除此之外,评估模型的建立也是发挥业务功能的重要手段。
3、业务解决方案
在纳税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对纳税主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纳税主体属性的统一需要规范相关的登记信息,比如说登记类型和税种信息,这些情况对于纳税主体的属性会有很大的影响。现在不同的公司需要按照不同的税种来缴纳税务,在我国,营业税、增值税和房产税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税种,因此对于不同的税种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对这个纳税体系的建设有很重要的影响。每一个税种都有相关的基础分类,这些分类信息对于了解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些划分标准都是按照业务的类型制定的,比如说进项税和销项税属于增值税的范畴,但是这两个税种又有属于自己的内容。因此明确这些细小的类别对财税的统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财税的标准化管理需要在很多环节进行改进,比如说税费计提规则需要进行统一,而且下属单位还要按照这个标准统一开展工作,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对于税费核算方式的一致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财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对日常的业务处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涉税基础信息自动采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业务可以充分发挥数据集成平台的作用。税费计提这种业务也要按照固定的规则来开展,而且还需要发挥模版的作用。企业的税务信息需要进行保存,因此这就对纳税申报提出了一些要求,自动生成的纳税申报表可以在企业自查税务信息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财税信息的深入分析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为了使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有更好的模式,企业要加大研究力度,通过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来降低企业的财税风险。
作者:陈雅卉 单位: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关键词】通信企业 财税风险 审计方法
通信企业是信息社会的核心产业,随着我国通信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财税风险的合理避让和及时化解,已经成为通信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审计关注的重点。本文拟对通信企业常见的四种财税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审计方法逐一论述。
一、风险一:收入确认风险
主要表现:收入核算不准确,根据预算完成情况人为调节收入;未经用户确认批量开通业务;未严格执行套餐分摊规定,将包月业务使用费计入月租费,或两种业务以上的业务包使用费不进行合理分摊;有价卡报废、退换、赠送管理不规范,随意利用折扣折让调节收入等。
审计方法:第一,检查各项收入核算是否准确,有无截留、转移、多计或少计收入;计费、账务和财务所反映的收入是否一致,差异原因何在;用户欠费的追缴是否及时、有效,长期无法回收的欠费是否核销及其档案管理是否完备;各项优惠的处理和核算是否正确。
第二,检查有无未经用户确认批量开通业务,或对机器卡等开通数据业务;有无人为调节套餐营销案分摊;有价卡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第三,检查是否及时核对银行存款对账单和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未达账项清理是否及时,资金流动是否异常,如大额资金频繁进出或在不正常的客户之间流动。
第四,分析余额较大、账龄较长的长期挂账,检查是否存在虚挂往来或利用应付账款虚列成本费用等现象;长期挂账且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是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二、风险二:成本费用控制风险
主要表现:以高额酬金换取业务收入;租赁费、广告费等未在合同期内进行摊销;通过个人账户支付部分基站电费、房租费等;拆分合同,回避审批;未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对外支付;超范围列支渠道酬金,在社会渠道酬金中列支员工非酬金支出;在成本中列支应予以资本化的维修、装修费等。
审计方法:第一,检查支出合同订立和执行情况。各类合同订立依据是否明确、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合同审批程序是否规范;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补签合同、甚至制定虚假经济合同虚列成本支出的现象。
第二,检查广告、宣传费用开支情况。采购流程是否合规,广告、宣传事项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一次性列支跨会计年度的房屋租赁费、广告费、系统维护费等费用;对促销费、维修费等计提时,原始单据及审批签字是否齐全;促销产品数量统计和单价信息是否完备;维修合同及完成进度等支持性文件是否齐全。
第三,检查促销费用和客户服务费使用情况。促销费用支付手续是否完备,促销品出库、营销回馈程序是否符合规范;客户服务费开支是否符合相关程序,重点关注集团客户推介会、集团业务客户服务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及原始单据的真实性。
第四,检查维修费、代维费用真实性。维修费、代维费用是否按规定执行考核,支付是否规范;费用计提是否准确,计提依据是否充分;供应商的选择是否符合公司招投标管理程序,有无运用过期招标结果选择应用商;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费用化等情况,比较成本费用的同期变化,检查大额支出是否属于收益性支出。
第五,检查酬金支付情况。酬金标准是否过高,有无以高额酬金换取业务收入等情况,例如以超标准促销费、话费补贴、手机补贴等方式发展用户或业务,置换未来期间收入;检查酬金发放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以现金形式发放渠道酬金,以酬金方式变相发放营销激励等现象。
三、风险三: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不及时;资产管理不合规,已离网的资产未及时报废,资产记录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同一工程项目的多项资产进行成本调整时,只是将调整金额打包分配至一项或几项资产,成本调整不准确;备品备件、工程余料等实物管理粗放,账外存放,账实不符等等。
审计方法:第一,检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是否合规,是否按投资计划和项目管理办法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关注重大项目的审批是否符合公司管理及决策程序,有无超计划投资、无计划投资或不按设计批复进行工程建设等事项发生。
第二,检查固定资产和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按照招投标管理办法进行,招投标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注意房屋、大型通信设备、基本建设工程等重要固定资产的购置、大宗物资采购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无违规。
第三,检查工程支出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工程物资的出入库、盘点、报废流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存在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没有按规定及时暂估入账的工程项目,或已经暂估入账,但未及时完成决算的项目;无合同无订单形象进度暂估是否符合规范,有无调节资本开支现象;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的暂估应付款未定期与经办部门进行确认并及时清理。
第四,检查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分类是否准确,所采用的折旧政策是否恰当。
四、风险四:纳税风险
主要表现:所得税税前扣除事项依据不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存在漏缴现象;员工个人所得税未足额代扣代缴;以报销或实物方式发放福利、超额缴纳住房公积金;补充保险超限额部分未按规定计算扣缴税金等。
审计方法:第一,检查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计算的正确性,重点审计调整分录是否符合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税负债登记簿等。编制应付税费余额表,分析当期应付税费明细余额和当期税费明细计提金额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
第二,检查所得税税前扣除计算是否准确,税前扣除事项的依据是否充分;公司员工个人所得税是否足额代扣代缴;是否存在以报销或实物方式发放福利;补充保险超限额部分是否按规定计算扣缴个税。
第三,检查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算缴纳情况。从ERP系统中导出固定资产清单和土地使用权清单,检查计征期间房产原值的变动、土地使用及分级的变动情况。
第四,检查税务处理决定书、与税务机关往来函件等,检查期末未交税金与税务机关的认定数是否一致,查明差异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毅生.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与化解方法[J].审计与理财,2014(7).
[2]夏敏.财税计算机审计实践探索与体会[J].中国市场,2014(48).
[3]高乐坤,卢倩.浅议税务审计风险管控[J].财政监督,2014(21).
[4]张松,林虹.新三板上市策略及财税风险防范[J].财会月刊,2015(1).
[5]李毅.论述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及风险[J].时代金融,2015(3).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现状;应用效果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财税环节,因为税收管理对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国内各种经济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在进行财税管理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此就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通过完善财税管理的各个环节来防止问题的发生。财税管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来规划整个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公司的整个财税工作能够符合法律的要求。
一、财税管理现状
1、财税风险较大
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税政策规定的操作细则来完成相关的纳税工作,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是现在许多企业的财税工作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风险的加大,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国家财税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改革会对所颁布的政策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很多财税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解释,因此很多财税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监管力度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财税风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特别是央企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财税管理机制不统一
现在很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还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尺度,一个公司所属的下级单位在管理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进行的,毫无疑问这样做对公司的整体运营都存在极大的不利。因此,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统一培训,让他们全面理解税收改革的内容,熟练业务。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及时关注最新的财税政策动态和市场走向,随时掌握税收最新的动向,在遵循国家财税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税收管理标准、合法的纳税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负。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财税风险。
3、信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这将会对其工作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财税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其本身教育背景的影响,且其已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完成工作任务,在处理报表的时候也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财税管理对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财税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这样才能使整个公司更协调的发展。
二、财税信息化管理需求
加快财税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面对财税管理的较高风险,企业在制定财税政策的时候不但要运用科学的理念,而且还需要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相应的平台。加快财税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且也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完善和落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配合及完善这项措施。财税工作的有效管理需要处理好一些基础环节,因为这些方面的统一有利于实现税收知识的共享,且财税工作的流程也需要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在完成税费计提后才能进行申报和缴纳,因此财税管理的基础工作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公司的纳税情况需要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来完成,因此为更好地统一分析口径。
三、财税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框架
1、核心理念
财税管控体系对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有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统一工作。
2、业务的功能体系
我国许多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体现了信息化的理念,其财税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多方面也都是按标准进行的,比如在税种税费计算方面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而纳税调整事项对于整个系统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做好登记工作,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内置纳税申报表模版,因为工作人员需要将缴纳的税款向相关的机构申报。公司的财税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风险,因此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业务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这些风险,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分析指标体系的作用,除此之外,评估模型的建立也是发挥业务功能的重要手段。
3、业务解决方案
在纳税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对纳税主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纳税主体属性的统一需要规范相关的登记信息,比如说登记类型和税种信息,这些情况对于纳税主体的属性会有很大的影响。现在不同的公司需要按照不同的税种来缴纳税务,在我国,营业税、增值税和房产税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税种,因此对于不同的税种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对这个纳税体系的建设有很重要的影响。每一个税种都有相关的基础分类,这些分类信息对于了解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些划分标准都是按照业务的类型制定的,比如说进项税和销项税属于增值税的范畴,但是这两个税种又有属于自己的内容。因此明确这些细小的类别对财税的统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财税的标准化管理需要在很多环节进行改进,比如说税费计提规则需要进行统一,而且下属单位还要按照这个标准统一开展工作,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对于税费核算方式的一致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财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对日常的业务处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涉税基础信息自动采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业务可以充分发挥数据集成平台的作用。税费计提这种业务也要按照固定的规则来开展,而且还需要发挥模版的作用。企业的税务信息需要进行保存,因此这就对纳税申报提出了一些要求,自动生成的纳税申报表可以在企业自查税务信息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财税信息的深入分析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为了使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有更好的模式,企业要加大研究力度,通过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来降低企业的财税风险。
一、财税管理情况
(一)营业税:
很多施工单位承建施工的工程点多面广,项目所在地基本在机构所在地以外的异地县市,跨越多个乡镇村,同一工程跨多个区域、同一区域有多个工程施工的情况不时出现。按照税法规定,营业税及附加属地化缴纳政策,异地施工缴纳的营业税占总额83%。
采用项目核算方法的目的是,在会计上遵循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各个工程项目税金的计缴清晰明了;在税法上按属地缴纳原则,能对应每个项目所在属地、每个属地包括的项目,做到应缴无差异,实缴不遗漏,足额、及时的完成税收缴纳工作。
(二)增值税:
兼营加工劳务,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增值税与营业税应税业务分别核算,税务专责根据提供的合同结算单开具增值税发票,统一领用并做账务处理。
二、财税管控情况
电力建筑安装行业,具有工程分布点多、施工线路长等特点,加上营业税属地化带来的纳税地点、纳税环境复杂多样等情况,给财税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
(一)如前文所述,施工单位因跨省、市施工,面对若干税务机关。在工程所在地开具建安发票时,当地税务机关由于执行属地化政策,存在一些对税法理解的差异,在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执行情况有所不同。
根据《跨地区经营建筑业所得税征管》国税函[2010]156号文及《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1996]127号文,司严格按照上述税法规定,在二级分支机构下设项目部进行施工管理,并以总公司的名义办理涉税事宜;汇总其经营收入及职工工资,在主管税务机关全员全额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承建的××线1000KV工程,与××县地税局接洽时,对方依据属地化原则将施工项目部作为总公司直属分支机构,要求按发票金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无独有偶,承建的××800KV直流工程,××市地税局也提出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
施工单位根据税法规定,出具完税凭据、证明作为依据,不在工程所在地税务局缴纳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避免了因属地化政策产生的征纳理解差异所带来重复纳税的风险。
(二)提供涉税资料
由于电力建筑施工地域的特殊性,导致各分公司在办理涉税事宜时,会面对较多的税务机关,根据不同的地方政策要求,向税务机关提供涉税资料。在办理过程中与当地税务机关产生纳税事项疑义时,公司税务专责做好协调、指导的工作,依据相关法规政策及信息,提供清晰完整的涉税资料,避免当地税务机关在征收税款时引起歧义。
(三)加强税收政策的传递
为了增强财税人员纳税风险意识,提高业务素质,施工单位加入中国财税综合服务领军品牌―中税网,参加其组织的财税相关培训,不断增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且在例会时,将相关的最新财税政策及相关法规要求及时与全公司财务人员共享。
三、财税合理筹划
(一)加强发票监管:
为避免因取得不合规的发票带来的征补税款及罚款的纳税风险,我公司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加上必要的发票管理条款,如:乙方必须出具加盖与合同签订时名称一致的单位的发票专用章;在建项目劳务分包取得的发票必须由劳务发生地税务机关开具,并提供税票复印件;甲方因取得乙方提供的虚假发票,受到税务等执法机关经济处罚的,由乙方赔偿经济损失,并取消其供应商资格等。
(二)明确合同纳税地点:
按《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营业税应税劳务实行属地化管理政策,以工程所在地作为应税劳务发生地。我公司应该在签订经济合同时,约定工程所在地的范围,每段线路所跨地域,有利于明确营业税应税劳务纳税属地,降低纳税风险。
(三)明确合同纳税时间:
按照异地施工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相关规定,该证明可最为营业税纳税属地化的归属证明,最长有效期为半年,在工程工期内可续签,但工程竣工后6个月,应回机构所在地缴纳税款。由此可见,公司在签订经济合同时,有必要明确约定合同工期,预付款与合同价款支付时间;在开竣工时间有所变动的,应签订相应的补充合同。有利于根据税法的规定,明确纳税时间、纳税地点,合规合法办理完税手续。
(四)明确甲供料与自购材料: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公司可在经济合同中提出,明确约定甲方供应材料设备的价款、清单,准确划分甲供材料、自购材料的界限,乙方将甲方提供的材料价款作为计税依据,保证乙方税种、税金的准确计缴。有利于避免建筑业劳务因材料计税依据不明造成的漏税风险。
(五)税金缴纳在资金预算中的管理。
关键词:金税三期工程;税务风险;管控
一、研究背景
(一)高校涉税业务不断发展
在日常教学、科研、后勤服务、产业管理等方面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大部分税种。这就对高校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严格按规定办理涉税业务,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收筹划,合法合理避税。
(二)金税三期的推广应用
金税工程是为强化税收征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从1994年开始分期建设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金税三期工程从2013年开始在部分省市试运行,2016年面向全国推广,2017年底“金三”系统第二阶段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增值税纳税申报比对管理,提高申报质量,优化纳税服务,税务总局就制定了《增值税纳税申报比对管理操作规程(试行)》,2018年3月1日起在各省市开始施行。
二、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后高校税务风险的特点
(一)税务风险由隐性变为显性
金税三期工程在税务信息互通、各部门资源共享的大数据支持下,具备很强的信息比对分析功能,既能对发票信息进行比对,通过识别虚假发票,辨别违背“三流合一”的票据行为;又能通过比对前后各期关键指标——税负率的变化,预警或发现高校潜在的税务风险。这一功能将高校隐藏的纳税风险显性化,有效地规避了过去的“人情税、关系税”。
(二)税种之间的逻辑比对关系稽核力度加强
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各税种之间、各税种与具体会计要素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随着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大数据”“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纳税信息、财务信息、以及外部信息更易于交叉验证,将过去信息不匹配、不比对的风险台面化,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获取高校偷漏税的具体证据。
(三)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相应增大
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后,各种税收政策推陈出新,税务监管手段不断加强,这些都给税收筹划带来很大的难度,从筹划方法和税收法律的遵从上带来风险。税务政策、税法理论和税法实务操作方法不断更新,这些变化都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因为对知识的更新程度滞后和对具体业务职业判断误差增大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风险和税务筹划风险。
(四)业务风险向税务风险的传导增强
高校存在任何的涉税业务风险、任何的管理漏洞都很可能导致某种税务风险,给财务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税务风险的增加也反作用于高校具体经营活动,要求高校经营活动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政策,要求对其管理模式进行重整,要求高校构建税收诚信制度和依法纳税意识。
三、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后高校税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建立税务风险监测评价体系
高校作为纳税义务人,要建立税务风险监测体系,监测高校税务风险。同时需要建立纳税风险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规范高校纳税行为,降低高校税务风险。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价时,既要从全校管理角度出发,也要从具体业务层面考虑。学校层面需要关注的内容有:涉税业务内部管理环境;涉税业务风险评价体系是否建立、运行是否有效;纳税风险的监督。
(二)建立税务政策风险预警机制
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创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纳税平台增加的一项功能就是税务政策风险提示。高校作为纳税义务人,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法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应对税务风险,结合自身涉税业务的特点,从自身角度制定纳税风险管控流程,建立税务风险预警制度,在涉税业务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税务监控,防范税务风险。
(三)建立健全票据审核制度
目前我国税务监管的一项主要措施就是以票管税,以票确认收入和成本费用,而金税三期工程的信息比对,也是以各种不同渠道来源的发票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形。鉴于此种情况,高校要降低纳税风险,必须建立严格发票审核制度,做到“四流合一”,即:发票流、资金流、货物流、合同流四者信息一致,会计证据相互佐证,杜绝虚开虚抵增值税票等虚假票据的行为发生。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建立财务、税务、业务一体化模式,利用信息化来把控高校税务风险。可以说,目前高校财务核算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更多将目标定位于通过ERP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实现信息的即时呈现。但财务体系和税务体系的接轨问题上许多高校却没有过多考虑,高校财务软件和纳税申报平台没有接口,做不到会计信息自动下推生成纳税信息。如果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将给会计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也将高校的税务风险、会计风险、业务风险相关联,更有利于高校风险评估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