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程质量出现问题8篇

时间:2023-09-03 15:18: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篇1

关键词:钢筋工程;安装;验收;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城市建筑工程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物或构筑物比较广泛采用的组成部分。而钢筋工程作为隐蔽的分项工程,是最重要的分项工程之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施工及使用期的安全,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素质参差不齐,建设监管不到位,建筑钢筋工程施工中普遍都存在着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钢筋的级别、种类、直径、根数较少出现问题,但由于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和施工人员岗前培训、人员素质方面存在不足,造成在钢筋工程在构造做法方面时常出现质量问题。本人根据多年从事质量监督的工作经验,对钢筋分项工程验收监督抽查时发现的质量问题做如下总结,供同行参考。

一、 钢筋进场检验存在的问题

1 主要问题

(1)货源渠道复杂,供应市场混乱,造成质量证明资料与现场实物不符。

(2)复验取样不规范,甚至有假证现象,有的钢筋未检先用。

(3)施工图未注明抗震等级,施工监理人员缺乏抗震设计知识。

2 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钢筋进场检验属于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应采取如下措施:

(1)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现行国家规定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确认复验合格后才能在工程上使用。

(2)监理人员应现场见证复验取样,确保送检样品的真实性,复验结果是该批钢筋能否使用的重要依据。

(3)做好抗震用钢筋强度实测值的复核工作;混凝土施工规范 5.2.2 条规定,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即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值不应小于 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施工图未注明抗震等级时,监理人员应在图纸会审时提请设计人员予以明确,并应将抗震钢筋强度实测值复核工作列入监理实施细则并作为关键控制点,经复验合格才能同意该钢筋在抗震结构中使用。

二、钢筋安装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1.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钢筋施工时,当遇到基础承台长、宽不等时,长向钢筋应在下面短向钢筋在上面,实际施工时,钢筋施工人员时常将钢筋位置放反了。

2当主次梁相交时,次梁上部钢筋及下部钢筋应分别在主梁上部钢筋上面及下部钢筋的上面,实际施工时,钢筋施工人员时常将钢筋位置放反了或仅主次梁上部钢筋位置放反。

3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悬挑梁钢筋施工时,当L(L为悬挑梁净挑长度)≧4hb(hb=悬挑梁根部高度)时,悬挑梁第一排钢筋可下弯,但下弯钢筋根数不得超过第一排钢筋总数的一半且角部钢筋不得下弯,实际施工时,钢筋施工人员时常将钢筋下弯比例超过一半;当L﹤4hb时,悬挑梁第一排钢筋不得下弯,实际施工时,钢筋施工时却仍然将钢筋下弯。

4在楼板钢筋施工时,如遇到长短边不相等时,短向钢筋应作为主要受力钢筋而放在主要受力面上,即板底钢筋应短向钢筋在下长向钢筋在上、板负筋应短向钢筋在上长向钢筋在下,在施工板底筋时,施工人员尚能正确施工,当绑扎板负筋时,钢筋施工人员却常将板负筋的长短向钢筋本应短向钢筋在上长向钢筋在下顺序放反;在双向受力的板筋绑扎时,未按规范要求将所有钢筋相交点全部扎牢,而是采用相隔交错扎牢的施工方法。

5在楼板钢筋施工时,应从梁或墙边5㎝处开始绑扎,实际施工时,钢筋施工人员时常按楼板钢筋施工图中实际标注的钢筋间距施工。

6在钢筋混凝土墙的钢筋网施工时,施工人员未按规范要求除靠近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而是全部采用相隔交错扎牢。

7在梁和柱箍筋施工时,应从柱或墙边和楼板面5㎝处开始绑扎,实际施工时,钢筋施工人员时常按梁或柱施工图中实际标注的钢筋间距施工;并存在梁和柱箍筋未能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未能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梁的箍筋弯钩叠合处未按规范要求尽量放在受压区;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要求做135度弯钩施工等质量问题。

三、钢筋间距方面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

1.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梁柱的钢筋数量增多,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加上施工方面的原因,常出现梁柱钢筋的间距不均匀甚至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间距25mm的要求。

2在梁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梁上部钢筋的第二排钢筋掉落至梁中部,造成与第一排钢筋间距过大或与第一排钢筋叠合在一起、梁底第二排钢筋与第一排钢筋叠合在一起,多排钢筋排距无法满足规范规定最小间距25mm的要求。

四、钢筋保护层方面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

1钢筋的保护层是指纵向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常将钢筋的保护层理解成梁柱箍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造成结构断面有效尺寸减小,削弱了结构的承载能力,给主体结构带来质量安全隐患。

2在楼板钢筋施工时,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或钢筋垫块规格、放置间距、放置位置选择错误、马蹬高度选择错误等原因,造成板筋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而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五、钢筋连接施工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1在板筋的连接施工中,目前多采用绑扎连接的方法,由于施工不当等原因,板筋常在同一跨内同一截面(断面)搭接、板筋受拉区搭接比率超过50%、相邻钢筋搭接未相互错开使得搭接比例达100%的情况;另外,板筋连接还存在在受力集中区搭接和搭接长度不足等质量问题。

2在梁筋的连接施工中,可采用绑扎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实际施工时,梁筋的连接常存在在受力集中区连接、连接比例超过规范要求、同一受力区段多次连接、接头位置未相互错开、搭接长度不足、接头未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的箍筋加密区、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等错误做法(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另外,在钢筋搭接焊接(以电渣压力焊为例)中,存在搭接区钢筋事先未预弯、搭接长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超过规范要求及接头焊包不均匀,存在裂纹和钢筋表面明显烧伤、焊渣未清理干净等缺陷。

3在柱筋的连接施工中,常存在同一受力区段多次连接、接头未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接头位置未相互错开、基础以上首层钢筋连接位置设置错误的质量问题;对有抗震要求的柱受力筋的接头,未按规范要求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而是采用搭接连接的错误施工方法;柱筋接头焊包不均匀,存在裂纹和钢筋表面明显烧伤、焊渣未清理干净等缺陷。

4当钢筋采用机械连接(以钢筋锥螺纹接头为例)时,由于施工不当,存在套筒未拧紧(并未用扭力扳手进行检验),钢筋受力后易产生滑脱的情况、钢筋母材存在弯曲或有马蹄形切口,从而产生丝扣不全,给连接质量留下隐患等质量问题。

六、钢筋锚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钢筋锚固施工中,常存在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少于3个等质量问题。

七、节点部位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在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时,由于节点处钢筋较多施工难度大加上施工不当,节点区的箍筋绑扎而未能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均匀布置,而是随意的绑扎在一起,造成箍筋间距不能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影响节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在主次梁交接部位的钢筋施工,可采用在次梁两侧箍筋加密、次梁底加设吊筋或两种方法同时采用的方法加强梁的抗剪能力。当采用箍筋加密方法施工时,未按规范规定从次梁受力钢筋两侧5cm处开始绑扎;当采用次梁底加设吊筋时,则存在吊筋固定不牢、吊筋未放置在距次梁底5cm处及吊筋与其他受力钢筋间距未能保持25mm最小间距的要求。

3为加强悬挑梁根部的抗剪能力,在悬挑梁根部加设鸭筋,在鸭筋施工时,常存在吊筋固定不牢及吊筋与其他受力钢筋未能保持25mm最小间距的要求。

八、与安装工程交接部位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目前安装工程中的管线多采用暗铺施工,因安装工人施工不当,常将所有的管线绑扎在一起固定在梁筋中,造成已绑扎完毕的梁筋分布不均匀,甚至两根钢筋并连在一起,使得该处混凝土难以浇捣,混凝土无法充分包裹钢筋,削弱了梁的承载能力,钢筋验收时,应要求施工人员将管线分散布置分别固定,管线间应保持间距在25mm以上,充分保证混凝土的浇捣,从而有效解决该处得质量问题。

九、结束语

一名合格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人员,需要有综合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管理技巧、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做到敬岗敬业、严格执法,方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意见或指导意见,及时消除质量隐患,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世兰.建筑钢筋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工程施工,2006.

[2]杨利.钢筋隐蔽工程的监理验收[J].城市建设,2010(21).

篇2

【关键词】建设单位;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0 引言

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各行各业都开始经受“狼”的折磨,包括国外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先进的制度规范等等,对于国内建设单位而言,这不仅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更是更新内部、发展自我的挑战。工程质量问题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蚁穴虽小能毁千里之堤,一个小小的质量问题可能牵扯到重大的社会公众的安全及利益,故从事故产生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十分必要。

1 建设单位在宏观规范的调整上没能准确把握

顾名思义,建设单位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说白了就是一种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此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单位,众多的人员参与也使得整个管理变得异常复杂,总之管理过程中需要各个单位协调统一,所有人员共同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和要求下共同将建设工程做到最好。

自从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要求政府对工程质量需进行强制监督,该法规的颁发不仅深得人心,同时也适在其时,使得国内的建筑业以及建设管理单位都掀起了一股新的改革浪潮,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建设管理单位而言,新法规也促使其不断的研究学习管理框架、从多元化多层次角度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然而法规总会过时的,随着建筑行业新工艺及新技术的产生推广,其对法规的内容也就产生了新的挑战,这也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目前虽然国家对建设单位管理要求严格,然而实际生活中建设单位经常由于自我制度建立不明确、对于国家规定要求没有仔细落实等而出现了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对此,建设单位需认真学习明确要求、健全完善机制制度、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从根本源头上确保对建筑管理的有效正确把握。

2 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涉及人员把关不够严格

事无巨细,成败皆人。一项成功的建筑工程背后是需要各方人员紧密配合的,这里的人员涉及广泛,包括建设单位中的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等,甚至包括建筑场地当地人员。众多的工程项目表明,能否成功的管理直接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如果说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那么人则是贯穿核心的生命线。

管理监督人员首先要提高自我的管理素质,首先要发自内心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提高自我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支善于学习、乐于奉献、廉洁高效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队伍的一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需要。其次是要努力增强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能力,要提高监督执法能力,质监人员要学法、懂法、守法,主动参加单位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自我的专业资格认可度。再者,质量监督人员要从内心不断积累对工程、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感,故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必不可少。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对建筑人员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整体的状况是建筑人员以农民工为主力,据调查表明农民工占工程从业人员比例为 70%左右,由于农民工大多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对于工程施工的整体流程,每个流程需特别注意的事项,以及一些禁止事项,还有基本的技能操作不是特别的熟练等等,再加上个别质量监督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管理要求不严格,甚至偷工减料以及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结构配件等,更有甚者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基于成本考虑,私自胡乱雇佣素质低下的人员来施工,且各分项工序施工前没有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培训工作,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除了施工人员,对于监理人员也同样需要严格管理,监理人员需持证上岗,对业务熟悉,遵守各种建筑建设法规,并应服从服务于建设单位的一切管理。

对于违反规定的建设单位要坚决杜绝,抓好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管理,确保建设的整个过程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

3 建设单位与各方关系协调不足

建设单位完成一项工程,需要和包括政府、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内的多方协调关系,以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如期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体制大致包括政府监管、建设单位负责、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三个方面。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从上至下从内到外要想得到有效保障至关重要。

上述管理体制首当其冲便是政府的监管,政府作为建设工程的上游管理者,对于建设单位而言,与其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关系很重要。建设单位要在拆迁批复、投资预算、建设批准等方面获得政府的批准,就必须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这些问题解决的越快,就对建设单位开展建设以及以后的工作开展越有利。为此,建设单位必须在做好自身硬件的前提下,努力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加快建设进度,使项目前期按照计划完成,为确保工期赢得足够的时间,为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创造条件。另外,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等都要协调好关系,各方变动要尽早通知,加强联系,做好每一个细节,共同将建设项目有序、安全的完成。表 1 是建筑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主要质量问题统计表,大致可反映出各方的主要问题所在,建设单位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可从以下几点中多多加强。

4 结束语

由于甲方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因此甲方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以往的经验,加强与各个建筑主体的联系与协调,从人员管理、规范执行等等一系列管理问题上做好,努力做出优质的建设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施工现场; 基础工程;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质量控制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措施确保建筑的质量能够满足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 故工程施工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满足有关的质量需求。 当前由于工程的施工过程及其复杂繁琐, 且其涉及的部门多、 范围广 , 且施工历时较长,再加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外界条件的因素影响等等, 若要对其进行完善的控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人的因素

75~90%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活动主体,主要指工程项目中的决策者、设计者、管理者和操作者,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得以实现。人的素质,即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工作经历和身体条件等,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人既是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控制的主体,又是质量控制的客体。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1.2 材料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建筑工程材料种类名目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

1.3 机械设备的因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设施,这些设施的完善可有效降低劳动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和检修设备,定期校核计量用具、机械设备故障,也很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问题。

1.4 施工方法的因素

施工方法包含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它们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对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1.5 环境的因素

环境条件往往对工程质量起着特定的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环境,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作业面的大小,防护设施等;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如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组织体系等;自然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州。由于许多环境因素是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尤其是自然环境因素,从而导致了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认真分析不利的环境因素,加强预防和防治。

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1 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②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③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④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⑤审核有关施工机械设备、检测试验仪器的相关合格证件及使用说明;⑥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和控制图表;⑦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⑧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修补、加固、改进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措施及其处理报告;⑨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的技术鉴定书;⑩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及相关证实资料; 审核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2 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一是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二是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三是工序检查程序。①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②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③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④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四是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①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②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3现场质量检查控制的方法分析

3.1 测量。测量是现场控制,特别是质量控制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手段。测量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定线控制测量,施工放线测量,控制工程位置;高程、尺寸及其线型的测量,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段落或总体工程项目中的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时的测量检查等等。这些测量的成果必须确保精度规定要求,并应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3.2 试验。试验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强度等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各项工程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及使用功能如平整度、抗滑能力等达到规定要求。

3.3 观察。观察是指对施工现场所进行的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或部分关键过程(如全工序或工序中的某一关键环节)进行观察,检查操作程序或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控制纠正。

3.4 分析。分析是指对施工现场所展开的施工活动情况及有关收集得到的数据,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如直方图法、因果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等对其整理分析,以控制施工的质量、进度等,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和偏差。

3.5 监督。施工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 各部人员应对所属工作任务负责,层层监督。例如: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应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中的技术上全面负责,检查和监督各施工队、实验室,技术人员所负责的工作,特别是对质检工作应加大力度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工程质量。作为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合同规定,积极主动配合和支持监理工程工作,服从政府监督部门的管理。

4 结束语

建筑基础工程勘察、施工质量的低下,势必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严重时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因而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砌体工程;砌块质量; 砌筑砂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key point of building masonry engineering is main analysis object, respectively, from the quality of masonry mortar, common problems in quality and block masonry process, so as to allow us to really understand that masonry engineering, to prevent in the fu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words: masonry block; masonry mortar;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

近年来,我国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建成了一大批具有不同风格和不同墙体构造类型的建筑物。墙体改革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砌块建筑是采用由粉煤灰(或其他工业废渣)、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的中小型块体替代普通粘土砖的建筑物。砌体建筑的力学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抗弯强度,但是抗剪强度较低。

一、砌筑砂浆质量

砌筑砂浆质量无疑对砌体工程影响巨大。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保水性不好,使砌筑时铺摊和挤浆存在困难,影响砂浆与砖的粘结力,降低砌体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或砌筑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

1、原因分析。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拌制砂浆的配合比错误。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砂浆的性能,使用小厂生产的稳定性差的水泥,或使用储存时受潮结块的水泥,往往造成砂浆的强度等级偏低;砂的含泥量大,使得砂浆的粘性大、收缩性大、强度低、耐久性差;拌制砂浆时各组成材料不计量,砂浆的配合比不准确,常使其强度波动性大,且多数强度偏低,从建筑倒塌事故分析看,发生倒塌事故建筑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一般都低于设计要求。

2、预防措施。①水泥砂浆采用的水泥,在使用前要进行抽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废水泥。②不同品种的水泥不能混用。这是由于各种水泥成分不一,混合使用后往往会发生材性变化和强度降低现象,引起工程事故。③砂浆中砂的含泥量应符合规范的规定。④严格控制配合比。⑤为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及保水性,掺入石灰膏作为塑化剂。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受冻的、污染的石灰膏。⑥灰槽中的砂浆,必须随拌随用,要严格杜绝隔日砂浆不经处理而继续使用。⑦砂浆强度等级要按照规定到现场随机抽样制作试块,以标准养护28D的抗压试验结果为准。⑧砂浆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及全部石灰膏,通过叶片搅拌及砂子搓动,将石灰分散后,在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 二、砌块质量

用不合格的次砖砌墙。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砌体产生裂缝,严重的还会产生倒塌事故;用于砖砌墙,砂浆很难铺摊,砖缝不易饱满,干砖与砂浆的粘结性差,使得墙体很容易渗水,砌体质量低劣,强度不满足要求。

1、原因分析。砖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砌体受力性能的基础,如果采用强度低的砖,尤其是烧制过程中欠火的砖砌墙,必定使砖体的承载能力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另外,砖砌筑前浇水中砖砌体施工工艺的一部分,砖的湿润程度对砌体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对比试验证明,适宜的含水率不仅可以提高砖与砌体之间的粘结力,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也可以使砂浆的强度保持正常增长,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有测试结果标明,用干砖砌的墙其抗剪强度比用湿砖砌的墙低41.6%。

2、预防措施。砌体用砖必须先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砌墙,凡不合格砖块严禁入场和使用;对已进场的砖需检查,必须剔除不合格的砖块;如有欠1/2的次砖已经夹砌在墙体中,必须拆除;砌砖前和砌砖中要加强砖浇水的工序管理,设专人浇水,并提高浇砖方法和要求。 三、砌筑过程中常见问题

1、砌筑方案错误

砖柱采用包心砌法,砖块之间没有错缝搭接,垂直缝从下至上为通缝,而通缝不能传递剪力,使砖柱不能成为整体。当砖柱承受大偏心荷载时,产生部分压缩和拉伸,使包心柱在外力作用下失稳破坏;砌筑砌体时采用错误的组砌方式,如实心墙采用五顺一丁甚至二十多顺一丁的组砌方式,砖互不衔接,不能相互传递剪力而过早破坏。

(1)原因分析。管理人员对砌体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瓦工不经培训即上岗,对操作规程不熟悉,砌砖的基本功不够。

(2)预防措施。为了保证砖砌体的整体性,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规范要求在砌筑砖砌体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实心砖砌体可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组砌形式,并特别提出“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工长应加强管理,认真协调好交接面处的施工,明确责任。

2、纵横墙接槎不牢。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普遍采用留直槎,但不按规定放置拉结钢筋;有的工程留斜槎不符合要求,如只在墙身下面1cm范围留斜槎,上部还是留直槎;还有的工程几乎都是先将一层的外墙砌至平口,在所有的内外墙交接处均留直槎,然后转入砌内墙;接槎马虎,有的接槎处灰缝中几乎没有砂浆。这些都严重影响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1)原因分析。现场管理混乱,对砌砖的瓦工安排不当,交接面处协调不到位;瓦工的基本素质低,对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违章作业。

(2)预防措施。砖混建筑施工中,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的牢固性是保证房屋整体性的关键。规范要求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如果留斜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是凸槎,并沿墙高每间隔不大于500mm的距离加设拉接筋,其埋入长度每边均不得小于500mm。砖砌体的施工临时间断处的接槎部位本身就是受力薄弱环节,必须清理、润湿并填实砂浆。

3、灰缝砂浆不饱满。块体间砂浆不饱满,空缝处的砌体抗拉和抗剪强度下降,荷载作用下易使砌体产生裂缝,影响其强度。另外,雨水会从缝中渗入,隔声、隔热、保温性能差,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1)原因分析。由于水泥砂浆的和易性较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层不饱满,砖与砂浆层的粘结较差;有时由于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得砌上的砖层与砂浆不能粘结;用于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操作工的基本功不扎实,砌砖时挤浆不足,产生空头缝或瞎缝。

(2)预防措施。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程度对砌体强度和整体性影响很大,竖向灰缝对砌体抗剪强度影响显著。规范规定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程度不得小于80%;如果竖向灰缝不饱满,则砌体的抗剪强度将降低40%-50%。具体措施如下:①改善砂浆的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②改进砌筑方法,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又称挤揉法,即“一刀灰、一块砖、一挤揉”。③严禁用于砖砌墙。对于按设计烈度九度设防的地震区,在严冬无法浇砖的情况下,不宜进行砌筑。

4、清水墙面质量问题。清水墙面水平灰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清水墙面“游丁走缝”,即大面积清水墙面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均匀,丁不压中(丁砖在下层条砖上不居中),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上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搬家等,产生所谓的“螺旋墙”,即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不能交圈等。

(1)原因分析。管理松散,怕麻烦,砌墙时不立皮数杆,使得水平缝失控,层高误差大;断砖的应用不当,有的将断砖集中砌在某一部位,造成连续通缝。

(2)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砌墙前要在建筑物的四角及沿长度方向的一定距离立好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将砖和砌块的规格及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并将竖向构造变化部位标明,灰缝的厚度应控制在8-12mm之间;断砖必须及时随整砖分散砌筑在内墙和受力较小的部位,不得砌在窗间墙或受力较大的墙垛处,也不能砌成四皮以上通缝。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改进办法

0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工程质量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注及合同规定的,并且满足业主要求的特性综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但是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常常会造成重大建筑事故的发生,这样不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生命财产上的危害,还会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要对建筑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全面统筹建筑施工流程,同时推动企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优化建筑工程设施,以此用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1 工程质量的管理目的

在满足企业投资和施工进度要求的大前提下,通过具体的质量控制工作和有力的质量管理措施,实现建筑工程的预定目标,这是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而且建设工程的质量还要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关于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有关规定,尤其是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同时这些也让建筑施工单位明确了建筑施工的设计质量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业主、制造地点及其他建筑条件都不会成为质量目标而不同的因素,各个同类的建筑工程都会有相同的质量管理目标。实现以上两个方面的工程质量目标就是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目的。

由于工程共性质量目标一般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因而质量控制工作的对象和内容都比较明确,也可以较准确、客观地评价质量控制的效果。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最好优先清晰质量管理的评价方法及标准,要注重工程个别质量方案的目标控制,同时要保证签署在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以内的相关合约。

2 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个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这几个方面是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所以要在建筑施工中,考虑到这各个方面的因素,避免造成建筑工程的重大损失。

2.1 个人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时,个人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素质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此,对于建筑工作人员要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及行为规范,同时还要选择优秀的项目法人或者业主,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免造成建筑施工的重大事故。

2.2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机械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就是合理地使用,及时地维护保养。在使用机械时,要做到认真负责,以达到建筑市场的质量管理目的。

2.3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必备条件。如果材料不达标,那么即使后期施工进行严格质量管理,也不可能使工程质量符合建筑要求。就目前调查而言,我国住宅建房中就有近50%的烧结粘土砖未达标,不是可作为主墙体材料的合格产品。

2.4 方法手段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方法,是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可是往往会出现在制定施工设计方案后,不能够严格执行,施工不标准规范,存在质量管理漏洞,未制定符合实际的预防措施等问题。施工时尤其要考虑施工方案正确性,因为这关系到整体的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的重大问题。

2.5 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种类很多,而且具有复杂多变的显著特征。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工程技术环境;(2)工程管理环境;(3)劳动环境;(4)人文环境。当施工现场出现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周围环境时,必然会导致建筑施工的周期延长,影响工程质量。

3 质量管理的改进办法

3.1 增强管理意识

企业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质量树立足够强烈的管理意识,建立安全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制造上下一体、和谐共赢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3.2 制定管理制度。在目前我国的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建筑法》,但是在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现在,逐渐表现出了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弱等弱点。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我国需要根据长远发展角度,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方法,制定一部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法律制度,颁布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细则,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加大控制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要加大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具、施工工艺的控制力度。

3.3.1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中,而且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赏罚分明的工作机制。

3.3.2 建筑材料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建筑的选材很重要,在选材进场前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当材料运进工地后,还要再次的进行产品质量的审核,科学的检查合理后材料才能进行施工使用。对于采购人员来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对材料的合格证书进行严格把关,不能有任何的怠慢。

3.3.3 库管员对于各种施工器材保管要精心,存放的整齐有序,施工员领工具时都要出示证明,并做好登记,做好责任的分配。库管员要对施工人员使用机器的目的问清楚,按照规章制度发放使用,以免破坏机器的使用时间。

3.3.4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试验,制作成专业指导书,保证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3.4 提高技术水平

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难关,就要制定好通病的预防措施。做好施工的组织设计工作,对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1)在选定施工方案后,认真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再制定进度计划,使施工单位上报计划与实际施工计划相符合;(2)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结合分部、单体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在我国建设的工程质量管理要改进管理办法,提高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我国法律效力范围内保证工程质量,并且遵循全球质量管理权威专家克劳斯辟指出的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满足确保质量标准的客户;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零缺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返工而发生的额外成本衡量的。

参考文献

[1]王容芳.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2(5).

[2].方海全.王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

[3] 单兆江.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3).

篇6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

混凝土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我们以往工程施工经验,下面就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和阐述,或许可以作为一般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借鉴。

1.外加剂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一类事故

1.1事故表现

此类事故表现在:(1)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长时间不凝结硬化。(2)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

1.2避免措施

要避免这类质量事故发生,必须重视三方面的问题:(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进场后,必须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坍落度的耗时损失、凝结时间、减水率等,以确定能否使用;对于硬石膏做调凝剂的水泥,这点尤其重要,以免混凝土搅拌成后,发生速凝或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2)外加剂的每一次投料,都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计量器具必须经常进行校验,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度。(3)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碎,过0.6毫米筛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1.3 补救措施

(1)对大面积松散不凝结硬化的结构物必须拆掉重新浇筑。(2)因缓凝型减水剂使用过量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时,可延长其养化时间,推迟拆模,后期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受影响。在混凝土结构验收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检测。

2.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而造成质量事故

这类事故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混凝土强度本身就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二是现场抽样的混凝土试块未达到设计要求。后者占比重较大。

杜绝这类事故,一是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水泥最好采用大厂或正规厂家的水泥,因其质量控制、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远高于小厂。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尤其是水混用量一定要足,不能扣水泥用量。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在实验室能达到的指标,在现场施工中却难达到。因而,在水泥用量上,须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使用袋装水泥,应核验袋装水泥的重量,以防水泥份量不足。三是混凝土搅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合理拌制,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四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五是认真制作试块,加强对试块的管理,按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标准养护,用于结构验收的试块要和构件同条件养护。

3.因混凝土出现裂缝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一类是由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由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引起的裂缝。这里仅就混凝土工程变形引起的裂缝进行一些探讨。

3.1 引起变形裂缝的主要原因

(1)温度变化。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发生体积变形,膨胀或收缩,这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性。当这种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内应力,这种应力如果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开裂。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很大,如果其内部与表面温差超过25℃时,就会产生裂缝;有的体积较大或者较长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后几天或几十天中出现大量裂缝;有的结构在屋面四角出现斜裂缝。这些都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2)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分为自身收缩,即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塑性收缩,即在初凝结过程中发生化学的收缩;炭化收缩,即二氧化碳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干缩;湿度收缩,即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着温度降低体积减少而发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绝大部分。收缩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小,在其内部也会产生内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例如,有的混凝土结构体积并不大,但混凝土终凝后,表面却出现了大量不规则裂缝,有的楼板拆模后,发现板和梁交界处出现水平裂缝,有的较长结构,在冬季忽然降温或夏季突然降暴雨后,这些大多是由于收缩引起的裂缝。(3)不均匀沉降。如果结构物的基础不牢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变形,也会在其内部引起拉应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这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时有发生。(4)化学反应也会引起混凝土开裂。例如碱骨料反应将引起混凝土体积膨胀而产生裂缝。氯离子的浸蚀引起钢筋锈蚀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3.2 施工上的防治措施

(1)必须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砂石的含量,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2)对大体积混凝土,尽可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浮石粉等材料,取代一部分水泥,这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够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对防止裂缝是很有利的。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体积收缩也就越大,特别是在混凝土成型的头一、二天里,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将出现大量的不规则裂缝。最好的混凝土初凝前,用砂板再进行一次搓压,防止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裂缝。(4)加强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不断补充蒸发的水分。这样既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又可以加速混凝土的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5)对大体积混凝土加强保温养护,是减少温度裂缝的最有效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最常用的是采用草袋同塑料薄膜联合使用,用草袋进行保温,用塑料薄膜保湿,保温层的拆除应根据测温情况而定,要确认内外温度差低于25℃时方能拆除,同时应分层逐步拆除,应尽量避免因为降温速度过快而引起混凝土开裂。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阶段、因素、工程成本、培训、自身素质、职业修养、加强管理、提高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建设单位的声誉、口碑、社会认同度,也关系到施工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会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以及安全状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大兴土木,现如今日益增多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如何更加有效的加强质量管理也成为工程参与人员应该深思的问题。

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总会发生灌注桩缩颈、夹层、沉渣厚度过大,预制的钢筋砼桩出现折断或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上,或者基底表层处理不好,条形基础支模断面的尺寸不对,构造柱的轴线偏移等问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出现跑模、构件表面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等问题。沟槽边坡支撑不当,造成塌方。框架结构主体在浇筑过程中,梁、板、柱容易出现支模不正,箍筋间距不正确,水平或者垂直尺寸偏差过大等问题。砖混结构建筑在施工中除了会出现上述质量问题外,还可能会出现墙体、柱体的垂直和水平偏差过大,影响工程的下一步进行或者影响工程质量和外观。砂浆砌筑过程中也会出现砂浆厚度不均匀、立缝饱满度不达标,接茬尺寸不足等问题。

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会出现的问题

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常见的问题,会有屋面、卫生间、地下室漏水,外饰面砖灰缝宽窄、涂料与基层粘结不牢固,涂面表面出现爆皮、掉色或者变色、油漆表面粗糙、流坠透底。在门窗安装过程中也会由于偷工减料和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门窗封闭不严,缝隙过大或者过小等问题。在相关设备安装过程中,也会发生电气没有接零,零火相线错位,灯具和开关插座安装位置不正确,下水道堵塞、漏水反水,地漏高于地面而造成无法排水等问题。

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常见原因分析

根据工程经验以及相关研究,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常见原因主要是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

2.1、人的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建设工程人员的素质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工程人员的素质包括技术水平以及职业修养。多年来,我们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职业修养不达标,对工作不负责,人浮于事。同时,相关的职业行为不规范。项目法人或者业主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有什么样的业主就会有什么样的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施工人员没有参加专业的技术培训也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无法按照规范以及相关流程来操作,生产出来的建筑产品质量不牢靠,大大影响了工程产品的质量。

2.1、材料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必要的物质条件,所以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产品的质量。所选择的材料质量要是不过关,建筑产品的质量也绝对不可能到达标准和要求。目前的一些墙体会采用烧结粘土砖作为主墙体材料,据相关资料考证,此类烧结砖有近一半的质量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水泥的质量保证期时间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材料浪费,减少成本,会用过期的水泥来搅拌混凝土,这势必会影响成品的质量。室内外装修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会选择质量较差的瓷砖,由于质量缺陷,不过多久瓷砖会发生起鼓、脱落、变色等现象。

2.2、机械设备的因素

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建筑机械设备是间接参与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工具,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设备合理的使用,及时维护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同时也会间接节省工程成本,缩短工期。

2.3、方法的因素

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方法、施工组织设计等构成了整个建设周期中建筑施工过程的方法。施工方法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正确的施工方法也会保证工期顺利达到原定目标。在混凝土达到可以拆模的强度后,构件的拆模顺序应该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顺序,比如先拆掉不承重位置的模板,再拆掉承重位置的模板。有的施工人员为了节省拆模时间,不按这样的流程来施工,这样势必会影响构件的强度和外形。

2.5、环境的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方面广。比如建筑场地的人文情况、气候、资源、地势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温度高的地区,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的时间短;温度低的地区,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的时间就会长。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案和措施

3.1、强化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只有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起来,强化后,大家在工作中才会以质量为中心,从根本上树立质量意识,才会使建设、施工单位意识到工程质量的好坏攸关企业前途,也会影响自己的利益。强化质量意识是搞好质量工作的第一关。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很多方面,它是由多因素、多点、多面所组合而成的综合体。所以从工程的筹建到工程施工完毕都要把质量放到第一位,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以及管理方法,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3.2、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以法治来监督工程的质量

之前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工程的质量。但是这些部门也缺乏足够的威慑力,故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更加权威性的法律法规。质量监督人员要自律、从严工作,不要为了施工单位给的蝇头小利,就丢掉自己的工作原则,这样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同时,必须要依法治来严惩那些质量事故的责任者,以儆效尤,以此来确保工程的质量。

3.3、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质量检查工作

施工质量的检测是质量控制最具体的体现,其工作严格、科学程度和细微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工程质量的检查过程中应该遵循“三不原则”,没有查清质量事故的原因不放过;没有认识到工程事故的严重性、危害性不放过;没有整改措施、或者整改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当、整改不彻底不放过。只有以这三点为指导方针,才会使我们的工程质量得以保证。

3.4、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

当前一些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职业修养不高,有些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人是第一生产者,第一要素,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所以人员水平高低会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应该在选拔工程人员时,要选择那些已经经过相应培训的合格人员。那些在岗人员,也要参加公司的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

3.5、完善监理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理跟踪

发达国家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项目前期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采购管理、公关管理和生产准备管理等,提供的服务种类多,也很系统,几乎涵盖了工程的各个阶段。但在我国,监理人员只是局限于施工阶段,别的阶段无作为,这主要是和我们的习惯以及相关法规所造成的。为了加强质量监理制度,所以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6、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的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只有对每个环节都保证其质量,整个项目、整个工程的质量才可以达标。

参考文献:

李旭伟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经济师,2003(9):277

篇8

关键词:公路桥梁 工程质量 事故处理

对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预控,建设单位有明确的制度、监理单位有明确的目标、施工单位有明确的措施,并在合同文件、监理规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有明确、具体的体现。

一、防护工程和结构物表面粗糙

混凝土结构物表面不光滑,外观不美观,应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

(1)模板面要清理干净。(2)尽量采用刚度好的大模板,浇注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将模板湿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应拼严,控制跑模,防止漏浆。(3)钢模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重视外掺剂的使用研究。(5)混凝土振捣要密实,应不漏振不过振。

二、高填土下沉

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施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在工程中宜采用以下措施予以控制:

(1)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2)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3)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4)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5)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6)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三、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是指路面在竣工后通车不久或一、两年内出现多处或大面积裂缝、破损。其原因主要有:施工控制问题。目前,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的要求;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另外,还有碾压中产生的细微裂纹及反射裂缝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预防措施有:

(1)不要片面追求个别指标不合理的高水平,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2)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3)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4)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5)在特殊潮湿、寒冷、高温地区要使用新型沥青混合料。

四、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

由于桥头填土的沉降与桥台沉降有差异,以及伸缩缝、桥头搭板做得不好,在桥台处形成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并对桥梁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桥台后背填土应选用排水和压实性能好的回填材料,以达到最好的压实度,减少路堤填土的沉降量。(2)对于桩柱式桥台,应先填方,待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桩柱式桥台,从而减少结构物与填土的沉降差。(3)选用性能好的伸缩缝,并精心施工,以保证桥面伸缩缝处的平整完好。(4)采用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桥面铺装层的裂缝。(5)做好桥头搭板或采用土工格栅等新技术进行过渡。

五、软土地基超限沉陷

软土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的特性。在软土上修建路基或桥涵构造物基础易出现压缩沉降、滑陷、坍塌等。对软土地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采用换填渗水性良好的土,对基底进行加固。(2)设置白灰粗砂桩,此法适用于粉砂土质、含水量大的软土地基。软土地基成孔后,筛选生石灰块加水泥、粗砂拌匀后填充,用木棍捣实,当生石灰块遇地下水消解后,填充料体积膨胀,起到挤压土基作用,提高了路基承载力。(3)石灰、水泥稳定碎石法:是用于苇塘、稻田、藕池的沼泽地区路基的处理。排水、清淤、清除草根植被后,将石灰和水泥混合,再将碎石与混合料拌和均匀,然后摊铺压实养护。(4)对路基采取强夯、预压等措施或使用土工织物。

六、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

由于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握裹钢材来传递预加应力给结构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削弱。故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控制:

(1)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3)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4)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5)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七、路面不平

路面平整度是公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施工控制不好,平整度衰减很快。如果道路不平,会降低车速,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基层平整度控制不严,甚至出现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摊铺机及压路机的操作人员水平较低;基准线或滑靴失控,从目前路面施工情况看,滑靴已基本取代基准线但仍有其局限性。因此,施工时应从路基开始层层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并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路面面层微观构造和外观构造平整度。

八、水泥路面断板、开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