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市场经济的发展8篇

时间:2023-09-01 09:18: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市场经济的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经济的发展

篇1

1公路发展现状

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动态,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全胜时期,我国公路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含高速公路,低速公路、铁路等多种类型。从农村到城市,从大城市再到周边城市,我国公路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锅炉事业的发展进程向教育法度国家极为缓慢,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修建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公路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许多的缺陷,依然处在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同时,我国公路覆盖面积虽然越来越广泛,但是依然达不到人民实际对公路需求的数字,许多山区去高海拔地区公路覆盖率依然达不到最低要求。公路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公路建设施工质量问题、公路经济体制不健全、公路建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路运行乱收费现象严重等都是目前我国公路发展的真实现状,这些想象的村子啊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公路事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公路事业发展需要从解决这些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开始。

2公路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2.1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市场经济对社会上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公路经济的发展,公路经济的发展在一定又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2公路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的利用市场内现有的资源,公路作为基础设施设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机实体,公路覆盖面积以及覆盖率对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缩短区域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地之间实体运输的载体,它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时间条件以及空间条件。作为人类运输发展历史最为久远、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常见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进行经济交往活动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利用公路运输进行经济活动、资源配置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一条完善的公路经济发展体系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为公路建设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公路的铺设率越来越高,各地之间的联系因为有了完善的公路体系变得越来越频繁,地区之间经济增长互相作用。公路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幕后推手”,功不可没。其中尤以山区发展最为明显,山区地带由于缺乏完善的交通体系,“山里的东西出不去,山外的东西进不来”一直是困扰山区实现经济发展,改变落后面貌的重要因素。而在一些公路铺设较为全面的地区,有了便利的交通体系,山里的人走出去了,山里的物被运出去了,山外的人走进来了,一些山区通过政府自然开发以及环境改造工程,以及交通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旅游业、畜牧业、种植业将一些产品输出,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逐渐改变落后面貌,作为连接山区与城市之间的纽带,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如何促进公路经济发展

促进公路经济发展对提高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公路经济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需要针对公路经济发展的现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公路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发展之间的联系、公路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的作用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探究,进而为如何促进公路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1制定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任何行业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都应该具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公路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如加快公路经济发展、提高公路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益、维护公路发展正面形象、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出现等管理制度。确保公路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以及公路发展经济体系在今天现有尤为重要。对于在公路发展中一些基层单位出现的诸如: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态度散漫、财务征收杂乱等现象,要及时的进行管理与遏制,通过制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对这些不利于塑造良好公路人形象的公路经济发展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通过实行有效的财政制度,对于在工作中乱收费、违法收费、将公家费用中饱私囊等行为有效予以打击与制止。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在公路建设中涉及到可能会使公路建设成本出现偏差,公路建设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等现象,公路建设使用寿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因素,通过系统性的制度与核算政策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定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公路建设以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确保公路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3.2提高公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促进公路事业良好发展的保障,管理人员与职员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公路部门必须要对职工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通过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其思想解放,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责任心以确保公路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对领导班子进行思想教育,领导班子作为部门的领头羊,其日常性以及思想观念对员工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领导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转变不作为的形象以及思想观念发挥领导的领头羊作用,通过这种标榜的模式,在部门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为构件和谐单位作保障。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公路行业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参与。作为具有专业素养以及职业操守的人,人才在行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智囊团,是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公路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公路建设是一项极为精密细致的工程,在公路铺设过程中,公路质量的好与坏以及公路使用寿命的长与短,对公路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公路质量的好与坏、使用寿命的长与短与公路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以及责任意识息息相关。公路部门需要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与公路建设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通过这种培训课程,一点点的去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公路建设提供智力保障,进而为公路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与质量等方面保障。

3.3加强对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公路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一个漫长的设计、修建以及后期养护的过程。随着近几年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脚步。公路建设由于其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很难快速开展,公路建设后期的的保养工作也是目前公路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快公路的建设脚步,资金短缺是其面临的最大难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保证公路质量,就必须尽量降低公路修建时的费用,这就促使我们面临着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公路修剪后期的养护工作。公路养护是意见及其繁琐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加强公路养护对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对公路养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不妨碍公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需要对公路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与勘查,进而为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作准备工作。公路养护工作同业也是一项预警工作,公路养护人员需要对公路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及时的盘查,提前预警以保障其能及时的对出现的问题作出解决措施。要保障路面设施的完整度,以及路面排水系统的完好性,公路养护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对排水系统的维护,在实际的路面处理环节,很多公路都是由于没有及时的将积水进行处理,进而造成路面损坏等严重后果。在雨季尤其需要狠抓排水系统的建设与养护,要保持路面纵向、横向排水系统的完好,加强对公路的养护工作,进而确保公路能正常运用。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公路建设;市场经济;建设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已经成功实现了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我国由政府主导的经济体逐渐被弱化,向市场化逐步过渡发展,在我国许多行业都已经逐渐开启了市场化的进程,电力、能源、金融等行业已经步入了市场化行列。公路经济作为了市场化的成员,同样面临着市场体制改革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是双向的,利与弊并存,为了更好的向市场化过渡就需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使公路经济能够在市场化进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推动。

二、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发展。然而高速公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自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截至到2012年底全国高速通车总里程达9.56万公里,已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建设发展,交通部在1992年,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全部建成通车,为我国高速公路健康、快速、 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提出的一系列相关规定,未来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将严格按照“实现有效连接、提升通道能力、强化区际联系、优化路网衔接”的思路,保持原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体框架不变,增设区际、省际通道和重要城际通道,适当增加有效提高路网运输效率的联络线。

三、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的联系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国际贸易开始逐渐扩大;这也拉动了我国国内的经济贸易活动,加快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由此可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并且对社会中各种经济活动都存在着重大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路运输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在很大程度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本文将对市场经济与公路运输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的兴盛依赖于公路运输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运输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加强公路建设的力度是促进运输行业发展重要措施之一。

2.便利的交通运输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加强,因交通不便而造成经济贸易活动与外界断绝联系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仍然会有因道路交通问题导致某些地区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没有很好的运输条件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我国偏远山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当地人所创造的资源不能够很好的被外界的发展所应用,更加得不到外界的资源补充。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加强各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可以学习借鉴外界的先进经验及研究成果,并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使投资者能进驻本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本区域良好、优质的发展建设局面。

四、公路经济长远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公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并立足于市场经济的特点及与公路经济发展的联系,把经济和社会经济共同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路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相关建设和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和建设要求,是发展公路经济的有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将对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完善公路的管理制度

促进公路健康发展,提高公路的经济效益应该先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健全公路管理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公路部门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权威性,保证营运管理工作规范顺利地进行。

2.提高公路管理运营人员综合素质

人才社会发展的保障,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公路部门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促使其思想解放,促进班子成员团结,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3.加强公路的养护工作

在公路的养护方面,应采取科学、高效、环保的手段,不能够妨碍公路的正常使用,同时需要尽早发现公里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对公路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前解决,保障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畅通。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路建设已成为人们基本生活服务项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当前我国公路面临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让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实现科学化、绿色化和合理化是我国公路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从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现状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从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公路的日常养护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希望能够得到广大公路参与者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篇3

(一)物权制度。首先,产权制度的构建需要依托物权制度,并以物权制度为基础,构建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市场是交易关系的总和,为构建完善的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其前提条件是明确权责和产权,进而保障各项交易活动的顺利展开。其中,物权制度将各类物权进行了明确和规定,为确保市场交易活动的有序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物权制度中,明确了平等保护原则,这对于维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该原则,无论是市场主体行使权力还是享有权力,都需要严格遵从这一原则。同时,该原则也是市场经济内在本质和具体要求。最后,为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保障市场交易的安全性,需要物权制度的保障。当前,市场交易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或者交易安全问题,究其原因是物权制度的不健全。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物权制度,并在制度中明确规定所有权转移规则、公式原则等,进而保障市场的稳定、安全运行。(二)债权合同制度。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即产生了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较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之间通过履行合同这一方式,形成各种交易关系。假设这种交易关系得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就会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民法从诞生之日起,其主要责任和义务是调整商品经济。并在民法中明确、详细规定了各类合同制度、原则、程序、条款、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在这一定程度上为促使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另外,债权合同制度也是规划合同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的一种有效法律制度,主要围绕财产流转这一内容。[1]债的关系由当事人自行设定,在交易关系构建过程中,其债权也随之发生。因此,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债法是其基本规则,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规范市场交易关系和行为的重要依据。(三)民事主体资格制度。依据《民法通则》第三条中的相关规定,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具体而言,这一平等原则包括四层含义。其一,主体资格平等;其二,主体地位平等;其三,主体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平等;其四,民事权益受法律保障。这些关于主体的法律规定,既可以确保商品交换与流通的顺畅性,又可以促使市场的稳定发展。[2]

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增强民法观念

从整体角度来讲,我国民法观念较为薄弱。自古以来形成的“重刑轻民”和“重经轻民”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为此,针对这一问题,要想促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对民法的重视。首先,加强对民法观念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国家加强对人们民法观念的培养,使民法所宣扬的平等、公平等精神深入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中。这样可以使人们更加尊重民法、热爱民法,为进一步提高民法的社会地位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其次,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确保参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并在进入市场之后促使他们展开良性竞争。这样既可以使市场主体如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促使贸易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市场主体交易过程中,政府不应该采取不当干预,而是应该放宽政策,推动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最后,尊重市场主体的权利是推动市场经济稳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和基本职能。要进一步落实市场经济交易活动,其前提条件是确保权利到位和法律制度到位。无论是搞活市场经济还是参与市场经济竞争,都需要增强人们的民法意识和权利意识,只有使人们明白权利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一切法律法规,才能促使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文经济

我国水文工作已经进展多年,并且水文经济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高的收益,虽在技术和经营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改善水文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就成为了现今水文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文经济的思考”的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水文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问题

(一)水文行业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水文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遇到疑点和难点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但整个水文工作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从而形成青黄不接的现象。首先,年轻的水文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全新的理念、积极的工作热情,却缺乏水文工作的实践经验;其次,具备丰富经验的水文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且在处理实际水文问题时思想较为保守,工作墨守成规。最后,较多的水文工作人员往往只具备单一方面的水文知识和操作能力,缺少知识全面的复合型水文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上的不利因素,都会对水文行业的发展起到制约的消极作用。

(二)水文行业信息化水平中存在的问题

水文行业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变化情况,预测、分析和整理出相关的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社会和政府部门,相关部门根据水文信息内容,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抗旱、防汛、水利资源的工程建设等问题。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水文行业中对水文信息化的建设和利用却并不充分,水文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首先,在进行水文勘测、预估和判定后,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保存时,往往采用传统的保存形式,如若出现档案管理不当,以往的水文资料和档案出现损毁或丢失,就会使当前和未来的水文工作缺少实际经验的事例作为工作指导和借鉴,同时,在信息查询方面也会造成极大的不变。其次,单一的水文部门,其水文信息和资料是单独建立的,这样也不便于同行业的其他水文部门了解其他地区的水文情况,此种较为分散的水文储存信息,严重限制了水文行业的全面发展。最后,由于很多水文信息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及时分析、处理和上报,很容易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这使得水文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就成为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文经济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针对水文行业内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应做出以下改善措施:其一,要定期进行水文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工作经验的讲解、水文信息化的应用、和水文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会使年轻的员工掌握更多的水文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经验,还能使老员工逐步的转变观念,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水文工作中的创新,并且还能够培养整体水文工作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其二,对工作能力较为突出的水文工作人员,提供对外进修的机会,将其派到国外优秀的水文企业内,吸取国外水文行业的宝贵经验,同时对自身不足的水文知识进行学习,将先进的水文知识运用回本水文部门。

(二)建立水文信息化平台

要使水文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步和较为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水文信息化平台。首先,加强水文行业的管理制度,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如:计算机设备的购入、水文监测仪器的更换、和网络平台的应用。利用网络技术将计算机设备和水文监测仪器有效的融合进来,从水文的监测,到数据信息的分析,再到为社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接收,都要做到信息的网络化。此种做法不仅可以进行更为精确的信息分析,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将最新水文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其次,水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也为传统的水文档案保管工作提供了便利,大大提升了水利档案的保存空间;并且减少了纸张的使用,节约了成本;还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水文档案信息查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还可以将水文信息档案以信息化的形式储存进水文行业的网络数据信息库,不仅便于当地水文部门查找资料、借鉴经验,更能为其他地区的水文部门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使其他地区的水文部门可以了解本地区之外的水文信息,为更好的开展跨地区水文工程提供了数据信息依据。另外,水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要与水文行业的发展同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进行信息传递,也便于对水文工作进行及时的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水文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良好的发展,必须进行人员的培养、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水文行业的管理制度,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水文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步,才能更好的为市场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东.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文经济的思考[J].兰州学刊,2013

[2]宋秋梅.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文经济的发展[J].河北水利,1998

篇5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房地产价格;市场发展规律;泡沫经济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西方经济思想和发展模式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从西方引入用来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武器,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利用市场经济竞争性、自由性、平等性的特点,我国资源配置的优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活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大环境中,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加。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过快、热度较高,以至于市场经济的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行业。由于市场经济的整体性较强,而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这种不协调性严重影响到了市场环境中其他行业的发展,所以为了实现市场经济发展的平稳,实现市场经济和房地产经纪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1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综合性效益。一方面是房地产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建材领域、装修市场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的综合发展,由于这些行业得到了发展,所以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显著的增多,换言之就是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就业矛盾得到了进一步缓解。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房地产发展迅猛,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土地利用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些原因造成了房价的高涨。由于人们的工资水平不足以负担房价的上涨,所以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住房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使得经济发展的质量受到影响。为此,协调市场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缓解社会住房矛盾,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质量化发展。

2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房地产价格变化背离市场发展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变化和供需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会出现明显的下跌,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会出现大范围的上涨。从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变化来看,明显存在着背离市场发展规律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住房统计而言,明显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现象,在这种现状下,房价应该存在明显的下跌,但是就目前而言,房价一路高涨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这种异于常理的房价走势,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严重背离,如果不进行解决,必然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2.2 泡沫经济现象的产生催生了金融风险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经济泡沫,而经济泡沫的大小决定着金融风险的大小。2009年美国次信贷危机就是严重经济泡沫破裂产生的经济后果。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房价的持续走高与地产泡沫有着密切的关系。简而言之,由于近几年房产市场的火热使得大批的资本涌入到了房产市场中,出现了炒房的现象。炒房的存在使得房产开发的成本不断提升,由于成本的提升,而实际刚需又在不断下降,所以房产泡沫在不断增大。这种泡沫的增大,使得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进一步提升,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2.3 环保意识较低不利于绿色城市的建设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人们对于绿色生活越来越重视,为此,也更加重视自身的生活品质。但是目前的房地产开发,由于部分开发商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房地产利益中分得一杯羹,所以并不重视自身技术的提升和设计的整体优化,所以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低碳环保的节能意识比较缺乏。这种绿色建筑思想的匮乏使得建筑的绿色设计水准严重落后与同行业的绿色水平。由于建筑绿色设计水平意识较低,所以这部分建筑便成为了城市绿色建设的主要障碍,这对于推进城市绿色建设非常不利。

2.4 政府监管偏移使得房地产调控变空调

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中,政府作为一个关键性角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做好监管,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存在明显不到位的情况,而造成这种不到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调控目标发生了偏移。比如在监管中,主要监管的环节应该是土地的出让、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质审核等,而主要调控的也应该是房产的价格,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政府的监管主要目标成为了出让土地的经济效益,调控的主要对象也不再是房价。由于监管的整体偏移,使得整个调控形同虚设。

3 解决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3.1 化解房地产泡沫,使房价回归理性

为了使得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能够协调发展,第一步便是要化解房产泡沫,使房价回归到理性。要想化解房产泡沫,国家和政府必须要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炒房的行为进行遏制,当炒房被有效遏制之后,房产的需求便会最大限度地回归到正常的水平。这个时候,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便开始作用于房地产经济,受供求关系影响的房地产经济,房价也会根据供求关系进行上涨或者下跌。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房地产泡沫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房价也可以回归到理性的水平。

3.2 加强政府对房地产经济的管理和金融支持力度

我国近年来房地产经济获得迅速的发展,与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从政府角度出发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政府对于房地产经济的管理,主要在于对地产开发的控制上:通过审查、审批和审核三个环节,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经济状况、资金运行效果等要进行综合的把握,从而有效地控制开发商的数量和规模。另外,对于区域性银行,政府也要进行严格的掌控,以此实现对地方经济的管理。

3.3 推动房地产经济转型,促进其绿色智能化发展

目前,绿色生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在住宅的选择上也更加关注其绿色设计水平。所以为了推动房地产的转型发展,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中要积极引入绿色的概念:首先是要在设计方面体现绿色水平,使得建筑的整体自然性得到提升;其次是要在施工中保证绿色,确保建筑的施工能够实现成本的掌控;最后要在建筑性能上实现绿色,比如通风、采光等要具备绿色标准。通过绿色控制,可以积极推动房地产经济的转型,也能够促进绿色建筑的智能化发展。

3.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节约型城市建设

从目前的房地产经济发展来看,房价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开发用地的成本较高,而开发用地的成本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土地资源的紧缺。为了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可以积极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也可以实现城市高层的大规模建设,通过“上天入地”的形式,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那么城市的土地紧张问题便能得到进一步缓解,实现节约型城市的建设也可以更加的快捷。

3.5 准确定位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降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风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地产经济的泡沫十分严重,所以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必须要对房地产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存在着房屋开发过剩的情况,大量的库存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障碍,所以去库存成为了现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未来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主要的方向有两个:首先是房屋建筑的绿色化;其次是房屋建筑的智能化。所以为了促进房地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要向智能化和绿色环保化转变。

3.6 树立品牌效应,强化人们对房地产的信赖

过去,由于房地产市场火热,大量的人力物力涌入到了这个领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收紧,一部分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的开发商纷纷倒闭,而一些受开发商影响的业主对房地产的信任度也急剧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房地产行业要积极做好资源整合,树立较为典型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来提升人们对房地产的信赖。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中,恒大和万科是两个比较响亮的品牌。当然,随着我国品牌化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品牌会在房产经济中树立起来。

4 结语

房地产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深刻分析现在发展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房地产经济是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要积极地做好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使二者在统一的规律下做好协调发展,这样房地产经济发展才会更具规范性,而市场经济发展也会具有更加强劲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萃彦.关于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 研究[J].河南科技,2014,(7).

[2] 王蓓.浅谈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

[3] 张梅芬,童彦.云南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协调发展途 径探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4).

[4] 孙玉明.探讨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工程经济;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1、建设工程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

1.1、建设工程经济能够迅速拉动市场的需求

建设工程经济拉动市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了通过对国民基础设施的兴建,有助于引导大众的消费意向,通过拉动市场内需的方式来加强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同时,建设这些基础设施,还可以加强城市化的建设,让我们所在的城市更加朝着现代化的进程发展。

1.2、建设工程经济能够有效带动周边行业的兴起

建设工程也属于服务产业的一种形式,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由于它的涉及范围非常广,内容也十分复杂,就使得它的发展也和其他的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建材行业、冶金制造行业、水电行业等,因此建设工程经济的发展也能带动周边行业的兴起,如果这些行业的经济都能按照所期待的迅速发展,那么市场经济也会因为这些行业的发展而更加活跃。

1.3、建设工程经济维护了市场经济的稳定增长

良性的建设工程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地带动市场经济,使整体的社会经济能够稳定的、良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时,稳定的建设工程市场能够有效的吸引大批量的家庭资金,缓和和抵御了通货膨胀带来的危机,使得被货币行业和金融行业扰乱的市场经济得到稳定,从而平衡了市场经济的动荡,维护了社会生产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2、我国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的现状

我们一般对工程造价的定义指的是整个工程所要耗费的所有费用。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指在工程还未施工前,设计企业专业的设计人员对工程的投资资金的估算,以及设计的概算和施工图的预算等各个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的预算;第二阶段是建设企业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然后交给相关银行进行审定,工程项目造价在这个环节确定下来,这是工程建设中的合同价;最后这一阶段才是工程建设的实际价格,它是在整个工程完工以后,具体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工程完工后的价格决算。在对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价格预算时,都要按照相关管理部门规定的文件,对材料设备和预算定额、费用定额进行预算。但是,在当前对三个阶段的造价都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工程造价的第一阶段预算,和工程的实际造价差别很大。因此造成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甚至常常会出现工程建设资金无法按时到位,从而延误了工程工期。

3、建筑经济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仅限于施工过程中资源消耗的控制,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思想陈旧老化,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只进行简单的成本管理,缺乏对成本管理的全面到位的分析,不能合理优化施工成本支出过程中的各种资源,没有系统的成本管理体制,更不能从企业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合理规划成本管理。与此同时,许多建筑公司都是采用粗放式的管制理念,通常情况下,不会对资金做出具体的应用计划和合理的规划,使资金无法高效运转,给公司整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如此粗放式的管制理念无法在第一时间回收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作,并且资金管制者素质相对较低,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少,没有对资金进行优化分配的认识,而且不能合理运用,这就导致了资金的大幅度浪费。

3.2、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模式是要求在工作中必须根据国家以及地方规定的各种实物定额、相关取费标准以及相关的估价指标等来确定建筑工程的成本。对于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传统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的很多弊端,所以必须进行相关的改革。就目前我国相关的投资体制来看,其依旧存在着不完善、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等问题,与此同时,对建筑业主的不规范行为也缺乏一定的约束机制,整个建筑市场缺乏相对完整规范的法制管理,以此而最终导致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问题严重。

3.3、管理方法粗放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的方法一般较为粗放,只看眼前利益,不能从战略的角度看待经济成本管理,对经济成本管理缺少指导性的战略规划,因此无法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经济成本管理,往往只是对某个施工项目进行简单的成本控制,而对成本管理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降低成本上。从横向上缺乏全局观,纵向上成本管理不够深入。

3.4、管理各环节脱节

近几年来,各环节间出现脱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于我国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各管理层建设单位的在投资估算、设计单位的设计概算、施工单位的设计概算上而的沟通太少。没有沟通和交流的话,在交流和控制中就会很容易出现工程成本管理断层的现象,并且工程经营管理人员也会独立于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施工人员也不能够及时了解到负责工程投标工作人员的思想,只能凭借以往累计的经验来将项目工作完成,实际上这种行为是一种与实际不符的表现。

3.5、缺乏全过程的监控

当前,工程成本管理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定位,缺乏对建筑工程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主要侧重于建筑工程的事后核算,也就是对建筑竣工结算的审核工作,而对于其他的阶段控制表现的比较为薄弱,以此而造成了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超支。比如,在建筑市场中不正当交易竞争的现象依旧十分的普遍,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按规律办事,盲目的压低成本、压缩建筑工期、不按质论价以及拖欠工程款等现象相当普遍,这就造成了许多建筑项目的质量差、建设工期长以及超预算、低效益等现象。

4、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4.1、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工程经济专业知识已经难以解决新的问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同时,要深入市场,对市场经济理论和建设市场的持续变化要随时了解、掌握,并总结出它的运行规律,制定市场经济变化规律曲线,为工程造价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还要学会用新的知识去收集市场信息,或者价格信息及造价信息资料,根据市场的运作模式能够汇编工程定额,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定额。在日常工作中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掌握新的方法,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和新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4.2、积极发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我国国内建筑经济行业要想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拓宽建筑企业的经营渠道,优化建筑企业的经济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积极参与建筑经济行业的全球化.我国建筑经济行业可以通过工理水平以及经济实力。国内建筑工程企业不但可以与自己国内其他行业企业强强联合,增加自身实力,走出国门,从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经济能力,并且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国内建筑工程企业还可以有效利用国内相对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通过与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可以有效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及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国内建筑工程企业还可以利用当今先进的互联网优势,广泛搜集有利信息,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国际建筑经济市场的变化及趋势,并根据这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结构。

4.3、建立价格信息站,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各方面发展尚不完善,市场经济模式也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特殊时期。因而,市场中产品价格的稳定性较差,其变化波动还很大,市场产品价格的准确性与工程经济造价的准确息相关,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预算质量。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当地政府部门应建立有权威性的价格信息站,确保市场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以提高工程概算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刚刚试行,正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实战经验,所以,还应该设立工程经济造价管理的专业部门,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并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4.4、改善定额

定额是工程经济造价计价的主要依据,在工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工程经济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模式不断改革与发展,现在已不是计划经济,在工程项目造价过程中各项费用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改善定额(指只对人力、物力消耗量固定),能够使工程造价的价格可因地因时变化调整,以便于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市场价格的动态因素,使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把工程建设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让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4.5、实现建筑标准化

建筑物的使用价值通常包括五部分,即:①适用性。这一性质通常是指建筑物必须要能够满足群众的使用需求,如:购物中心建筑要可以满足购物需求;②可靠性。不论使用价值为何的建筑都需要保证其自身的可靠性,具备承受自然灾害以的能力。实际上这一特性是对建筑物得结构标准提出的要求;③耐久性。建筑物必须要将其使用年限以及抵抗腐蚀性作为关键问题进行解决,而要想解决这两大问题则需要在建筑材料方面设置相关的标准;④美观性。由于人们对建筑物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物要尽可能的为群众提供优美的景观;⑤经济性。物美价廉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涉及到多项标准,包括适用、可靠、耐久、美观以及低成本等,只有达到了这此标准,才能够不断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建筑标准是实现建筑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建筑标准化也就成为了建筑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实现途径。我们可以将建筑物看作是复合产品,这是因为其构成涉及到了各色各样的建筑材料,而这必然会与多个生产单位产生联系。

4.6、强化成本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人员管理和现场成本管理。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经济管理不是特别的重视,对于工程的工作人员我们分析出的是由于部分人员偷懒、工作期间懈怠、工作时偷奸耍滑、不认真工作,这些问题都导致工程经济在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中不能较好的发挥其作用。一些企业看到了许多发展的前景,但员工未能与企业同步,不能与时俱进,没有创新意识,部分工程项目管理者仍然保持着传统古板的思想来管理体制,没有学习和使用现代先进的经济管理体制,思想以及观念上、行为上都不能促进工程项目的建设,更不能促进工程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经济效益的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员工职业素养的培训,引导和要求员工认真工作,制定相关的奖赏和惩戒规定,对员工要求严格,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将有助于工程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切实加强现场成本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工程的物资、机械、劳务分包、资金实行实现集中管控,在工作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软件,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变前台管理为后台管控,以资金支付为倒逼手段,切实强化工程现场成本管理,最终提高盈利水平。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工程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关工程经济工作人员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不断完善自身的整体素质,逐步探讨出一套适合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工程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先行条件,促进我国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袁义彬.浅谈工程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02,04:34-36.

[2]李华.探析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8:294.

[3]刘建鑫.工程造价人员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132.

[4]张雪.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3,29:3-4.

篇7

关键词:功利主义;局限性;市场经济

一.功利主义的发展

功利主义伦理学是近代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功利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学说,后来经过基督教伦理的不断熏陶,到17、18世纪才初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功利理论。持有功利理论的思想家很多,包括17世纪的哲学家霍布斯、洛克,18世纪的哲学家孟德威尔、哈奇森、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但是,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边沁、密尔才整理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伦理学理论,并将其正式命名为功利主义。

1.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

边沁认为在任何行动中能够导向幸福的趋向性都可以称为功利,而其中的背离幸福的倾向都可以称为祸害。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来衡量行为价值的学说,被称为“目的论”或者 “效果论”。边沁提出了快乐主义理论,密尔作了修正转化为幸福主义理论,它包含了除简单的快乐体验以外许多其它的追求。他们都把趋乐避苦作为其论证功利主义原理的根据。在边沁、密尔看来,只有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行为才是善和道德的,相反就是恶和不道德的。边沁提出了7个计算快乐数量的标准:强度、持续性、确定性、远近性、繁殖性、纯洁性和广延性。这些因子可以计算出快乐的总量,并作为判断行为的善与恶的标准。密尔不仅从数量上来计算快乐,更指出快乐也存在着质的差别。一种行为带来的快乐比较多它就是道德的行为,带来的完全是快乐而没有痛苦就是最大的幸福,那么最大多数人都追求这种最大幸福就是最大幸福。于是边沁描述说当我们赞成或不赞成任何一种行为时,关键是看这种行为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当事人的幸福。边沁主张用法律来保障人们从善去恶,密尔不反对外在制裁力的效用,但更注重道德的内在制裁力,这主要来源于人们的良心和对社会的感情,既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也离不开后天不断地强化和巩固。

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片面的效果论。他们只重视一种行为所达到的效果,只有效果才是评价行为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其次,“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是不能够精确地计算和和衡量一种行为的善的,这必然会导致大家对所谓善的盲目追求和整个社会的不公正。20世纪后,曾经兴旺一时的功利主义逐渐走向衰落。

2.现代功利主义

本世纪中后期,功利主义在英、美、澳等国家悄然兴起。求利是现代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行为的基本动机,而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在伦理上为人追求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为功利主义理论的复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现代功利主义的争论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确定一种行动的效用,二是为追求幸福人们应该怎么做。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现代功利主义可以分为行为功利主义与准则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以澳大利亚的斯马特为代表,他认为应该根据最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价一种行为的道德价值,而这种判断必须以具体情况下个人行为所达到的效果为标准,而不应以某种道德准则为标准。从总体上看,行为功利主义是对边沁、密尔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原则的复述与维护。

规则功利主义以美国伦理学家布兰特为代表,他认为,判断人类的一种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应该以人类的共同特性和共同准则的功利效果为标准。布兰特坚持主张的规则功利主义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克服了行为功利主义只顾特殊行为而不顾人类一般行为的弊端,也克服了大家只追求效果而忽略动机和义务的盲目性,同时呼吁大家重视行为复杂多变的过程。

二.功利主义的局限性

功利主义伦理学虽有复兴之势,却无法实现再度辉煌。首先,功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者虽然不像利己主义者那样一味主张个人利益优先,但是,功利主义并没有改变个人主义的基本立场,因而它并没有真正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能力,因此无论怎样谈论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只要把个人是否快乐作为追求利益的基础,功利主义在本质上仍然是利已主义。其次,功利主义是狭隘的目的论或效果论。功利主义认为只有一种行为取得好的效果,这种行为才是道德的,他们毫不关心人们做事的动机和中间过程,这必然会阻碍人们对真正道德的追求,混淆人们对道德的正确认识,打击人们追求真正道德的积极性,甚至否定所谓的道德。

三.功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功利主义及其功利原则。功利主义虽然以个人的利益和幸福作为行为的出发点,但它追求整个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它同时强调要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利益,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功利主义等同于私利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而全盘抛弃,我们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客观上讲,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准则来说,功利主义仍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功利主义肯定了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调动社会各阶层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次,功利主义注重行为的实际效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最高效率和最大利润的统一,这与功利主义有相似之处,对于合理评价行为的效果具有实际意义。第三,功利主义关于“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原则,有助于弥补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真正追求全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完善道德准则,真正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

篇8

公民社会组织 (-organizations) 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民间公共领域,其基础和主体是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是改革开放后对 civil society 的译名,强调公民的公共参与和公民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对于公民社会的含义西方学者认为包括两点:一区别于与对立国家干预的社会生活经济领域,二意味着国家权力的一种法律上的界限。黑格尔曾在他的《法哲学原理》 中论述过:市民社会是区别于家庭和国家,是其内部成员得以保护并且市场得以运作的机构和制度是介于自然社会 (家庭) 和政治社会 (国家) 之间的地带。而马克思则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到有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阶段,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

在国内对于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定义,主要有政治学和社会学两种意义,民间组织是两种定义的共同主体界定,政治学意义强调公民社会“公民性”,社会学意义强调的是介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综合以上对于公民社会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公民社会概括为国家、政府、企业经济领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总和,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

二、公民社会组织特征

1.民间性。民间性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并通过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来维持自身存在,是一种源于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存在。民间性是衡量公民社会组织是否正真起到桥梁中介作用的标准,虽然其分离于政府部门或是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成立,但它是不带有政府行为特征的,是一种带有自发性的社会组织。

2. 官民双重性。官民双重性的特征的存在有其现实根源,首先由于目前不充分的经济发展和正处于转型期的政治体质改革,国家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由于一部分的民间组织是在政府的领导和协助下成立,并且在活动经费上受到政府的资助,其形成的路径具有官方性。按照政策规定,民间组织的成立、发展的经费在原则上,是由组织自行筹集,但实际情况有一部分民间组织在经济上依赖于政府,这就使得民间组织在成员上来源于民间社会,但实际的运作却没能脱离政府的作用。

3. 非盈利性。公民社会组织的成立目的不是追求权力和利益最大化,而是为其成员和社会提供不同于政府所提供的一定的公共服务。但非营利性并不是表示民间组织的活动是没有收益,但必须清楚的是这种收益不是其存在和活动的最终目的。公民社会组织是一种产生于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组织,其存在和运行都必须遵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公民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服务性的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属于第三产业,其发展也必须同第一、第二产业一样,同样以市场经济的原则为运作标准。

4. 服务性。公民社会组织的成立目的在于服务,服务性是公民社会组织的基本特性。公民社会组织没有公共权力,但却为社会、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即为政府、企业、社会利益团体、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技术等公共产品,以提供公共服务获得社会对自身存在的认可。这些服务包括:沟通、协调、咨询、监督与规范市场、政策监督与导向等。沟通主要存在于为政府与企业、社会、各行业、地区、公众个体相互之间,为其起到桥梁作用,传递信息;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减少摩擦,促进利益主体和谐共进;为各利益主体提供信息、政策、法律时事咨询和进行人员培训;以社会团体的力量监督规范市场主体的活动;依据政策规定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5. 自愿性。公民社会组织成员来自于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依据各自所关注的问题自愿加入不同的社会组织,在一个社会单位内,不止于只有一个社会组织,而是多个社会组织共存,它们之间可能是有不同利益主张或不同的利益冲突,这也是公民社会组织多元性的表现。公民社会组织成员的自愿参与源于他们关注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可能是关系到多数人的大的公共问题,也可能是只关系到部分人的小的公共问题,但绝不是私人问题。

6. 过渡性。中国公民社会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够成熟,其典型的特征如自、自愿性、非政府性等还不十分明显。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政府职能也正处于转变期,而中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大多成长于上世纪 80 年代时期,由于历史性原因无形中决定了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缺乏自主性、自愿性、非政府性。按照公民社会组织自身的性质和成立的原则,公民社会组织需要加快自身转型,脱钩于国家政府、党政机关,而是在国家政府、党政机关的监督和管理之下进行活动,政府主要通过民间组织的主管业务单位对民间组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三、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组织关系

1. 市场经济营造了公民社会。首先,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人们所了解的事物增多了,自主意识得以发展。同时,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平等意识更促进了人们对于自利的认识和追求,自主意识之下促使人们对于自身合法利益的诉求,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促使人们之间出现利益分化,对于不同利益的追求,促使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壮大,在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治理中,公民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力量之源。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经济前,国家对社会是一种全面控制和管辖,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逐渐由原有的被管辖控制转变为国家与社会之间双向互动的局面。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国家发展有利于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而社会组织的发展则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后援力量,社会组织通过对国家建设、发展政策的理解和实施,从而促进国家社会良好发展,社会组织也会代表自己所代

表的社会阶层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帮助国家社会解决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第三,市场经济成为了公民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模式。“公民社会的标志是私人商业公司的自主以及私人社团与机构的自主。”市场经济的自由、自主、竞争特点,促进各公民社会的自主性,有利于公民社会组织发展成员,更有利于公民社会组织为了公共事务开展活动。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特点,市场经济塑造了公民社会意识形态,公民意识形态是指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在行为上的一种体现,体现在公民在处理与国家、社会、政府、公共事务、公民社会以及与其他公民关系之中,公民意识形态的激发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和增强,公民会在逐渐增强的公民意识支配之下,寻求相应的政治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社会的良好发展发挥自己的力量。

2. 公民社会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市场经济追求利润的特征决定了单纯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在市场经济原则的支配之下对利润的追求会促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便会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而公民社会的发展则会对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给以弥补,“公民社会可以承担为经济领域培育市场,发展经济机制的任务,减少了许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阻力。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也在另一方向度上展开,即社会自上而下地推动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在国家政府活动之外,社会成员自发或资源的创新活动形成了各种新的结构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如农村经济改革中,农民自主发起的经济合作组织、个体经济协会、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慈善基金会等各种民间组织的出现并积极开展活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极大的弥补市场经济缺陷。”公民社会源于市场经济,并且一经产生就以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推动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个自由、平等、/!/竞争有序、开放的环境和社会秩序,为此,公民社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与市场经济之间架起互通桥梁,一定程度上从社会角度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 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合作互补。市场经济激活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并为个人和团体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同时加速了整体同质性社会解体,使得公民社会发育、发展有了条件,使得社会民主目标实现有了基础。市场经济塑造了由主体、自主、平等、自由、竞争意识的个人和团体,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为自身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市场经济一竞争机制促进社会发展,社会财富增加,而公民社会则从社会整体发展层面防止社会阶层分化,社会差距扩大,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形成一个公平和效率同时兼顾的社会大环境。

四、市场经济中公民社会组织发展

1. 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政治环境。十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实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组织的发展的政治保障,社会组织的发展被列入社会整体治理体系之中,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基金会管理条例》 等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 《企业所得税法》 及实施条例、 《公益事业捐赠法》 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在逐步步入制度化的进程中,国家政策也同时对社会组织发展提出了政治协助和政治引导。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