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8篇

时间:2023-09-01 09:18: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因此,历史教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彩,效果就大不一样。

二、整合教材

教师授课前要打乱上课的章节编排来整合教材。整合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素材选取的真实性、趣味性、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历史课堂要专业,所传授的知识意义深远。不仅要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要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历史课堂不单是生硬的说教,原来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有章可循,它得出的结论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学生为自己知其所以然而产生成就感。对于授课的方式,本人在建议信息化与常规传统课相结合,单纯的进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不利于历史课堂的有效实现。在课堂中,需要有很大的思考空间给学生空出来,让学生消化。

三、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进发出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①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进行思考;②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

四、活动课是学生们自由发挥的最佳舞台

新教材独特的一处设计,是安排了单独的活动课。第四课“破解彩陶之谜团”是第一节活动课。应该怎样上?没有答案。我将活动分为两部分:各组负责一件彩陶,讨论,破解它的制作、作用等谜团,然后再自行设计一件陶器,描绘上个人所喜爱的纹饰并互相交流。这两项安排看上去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居然占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因为学生们在这片自由的空间里,思维非常活跃,争相发表言论,各执己见。虽然打乱了课时安排,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比如关于“小口尖底瓶进入水中到底是什么样子”,学生们在组内热烈讨论、想象,而在全班发表意见时,各执己见,纷纷要求上前面画图演示,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互相争论,终于在课后做了实验后在第二节课中互相达成了统一。这不正是验证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理论吗?再比如对一件小女孩形状的陶器,学生们浮想翩翩。有的组认为这是一件容器,用于浇花;有的组认为这是件纪念品,用以纪念这位部落首领的女儿;还有认为这是一件古代乐器琐的特殊形状;更有甚者受电影影响,认为这是装死者内脏用来保存灵魂的。而共同的观点都是认为小女孩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讲到这时,每个学生的脸上也都带着纯真的表情。各组之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正是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他们更注意课外收集资料充实自己,学生学习历史,不再拘泥于某个知识点,而是以各种丰富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辩论、竞争的意识,加强了审美观,培养了写作兴趣。

五、合理设置教学活动,督促学生巩固新知

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情境的设置也很重要。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话剧表演法等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上关于“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一课时,可以找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每个英雄的抗击侵略事迹,这样一来,学生自编自演,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课后留点时间给学生来几道模拟题,并且采用竞争机制,对于回答得又好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勇于答题但回答不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特别关注到那些平时不太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慢慢地就把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调动了起来。

六、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有意识地渗透道德素质教育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爱心融入

由于初中历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重的弱小,在这种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对该学科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历史这门学科是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历史主要靠死记硬背,所以课堂上不听,只是考前强化记忆,学生学不到真东西。

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兴趣,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成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去应对的挑战。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一)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初中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同理如果一节历史课能按照活动课的形式有声有色的去进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一定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他们一定能给你的课堂带来活力。

(二)巧妙运用导入语,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可以借用电视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以及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历史资料里呈现的与现今社会相关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来作为新课导入语,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产生学习兴趣。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

(四)鼓励课堂讨论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讨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从心理方面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并投身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引起兴趣,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要想达到以上这种课堂效果,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备课要求,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材料和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等,把课备在教案上,装在脑海里,还要备在口头上,做到胸有成竹,这样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和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情。”无情不感人。

(一)课堂教学语言富有感情

我们老师上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就要看老师的表达能力是否强、在教学语言上是否充满激情。如果我们老师上课时表达的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并把情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教师自身进入角色,从而以感染学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思想又受到了触动,增加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课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

爱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一建立,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打下了基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得以肯定。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不妨说一句鼓励的话,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在教学中注意用鼓励学生的方法使之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我有一个成绩很不好的学生,升至初三之后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课堂上不听课无所事事。我观察了他几节课,一次我在课上提问了他,他感到非常突然,但是却非常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尽管回答的不是很贴切,我却看到了他的努力,于是及时地给他以鼓励,并在以后的课堂上,用眼神时刻关注着他,他也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关注,于是在历史课上他开始渐渐地专注听课,并时不时与我进行课堂交流。看到由于我的关注而使他产生学习兴趣,我的心里升腾出小小的成就感。也深感一位教师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教师不一定有多么专深的学问,精湛的口才,如果对待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一点装腔作势,没有一点居高临下,完全敞开心扉,表里如一,用博大的胸襟呵护着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那么教师的爱心付出就可以将一棵弱小的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教师职业的伟大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浇灌中体现。

(三)面部表情是教师情绪直接表达,也是学生上课时获取教师情感的参照物。

教师的面部表情会时时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形成与之相符的课堂心里氛围,例如教师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地走进课堂,课堂上便会很快形成愉快和合作的融洽气氛。假若教师满面愁容或怒气冲冲,学生便会产生紧张、忧虑和胆怯的情绪反应,进而形成消极的课堂心里气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磨练自己,争取在上课之前把生活上的一切烦恼和不如意抛在脑后。

三、注重课堂练习

篇3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教的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到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教学的很多领域,诸如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等,每一个领域都可能会制约教学实际的创新。

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以周密设计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

以教师引导为助动

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教学方法

历史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政治、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时间、空间,历史发展与自然地理关系密切。因此,借助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何针对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自如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着手。

一、如何利用图示记忆历史

通过图形的识记增强记忆效果,同时也是借助图形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运用图示记忆历史自古有之,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曾经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可见图示记忆的重要性。图示记忆法所用的图包括地图和插图,插图是历史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与教科书文字紧密配合,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学习明清北京城和长城时,仔细观察和感受课本中关于故宫及长城的图片时,就能充分领略其宏伟的气派和博大的精神,这要比单纯文字阅读记忆的效果好的多。

二、如何巧用数字和关键字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的记忆可以根据其内容的特点分成若干方面,再把相同或相类似的方面合成一个或几个数字要点,通过简易的数字代替繁杂知识的几个方面,通过关键字词代替知识的要点,从而化繁为简,达到记忆知识的目的。如七年级下册15课“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这一问题,可归纳成三个方面,即改革机构;设锦衣卫;八股取士。另外“改革机构”可简化为“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三、如何掌握时间的历史意义

我们往往从下列四方面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一)历史地位。这是向前看得出的意义。就是看它在过去历史发展中占什么地位。这种意义往往带有“第一、标志着、开端、序幕、划时代、转折点、分水岭”等词语。如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二)历史作用。这是向后看(包括事件的经过)得出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对旧事务的打击、和动摇作用;二是促进和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如毕N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闻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历史影响。这是从间接看得出的意义。如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四)思想意义。这是从现在看得出的意义,也可以说是现实意义,有些事件得出的经验教训,也有现实的思想意义。

四、如何通过必要的联系来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

有些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看似偶然,实际上有其内在的联系,并往往共同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学习历史要善于把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进行联系对比,从中找出它们的共性,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历史发展阶段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如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戚继光抗倭”和第18课“郑成功”“雅克萨之战”三个事件,一个因日本而起,一个因荷兰而发,一个因沙俄而生,但放在一起考虑,就不难发现,三个事件都因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而发生,这在以前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再与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相联系,就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虽然强大,但在世界上却正处于国力下降并逐步成为其他强国侵略对象的阶段,这正反映了这一单元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制度衰落、中国开始出现危机的历史特点。

五、材料式问答题的解答方法

在问答题中提供一定的历史材料,其主要得目的在于使设问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或为问题的提出设置一个新的历史背景。这类题目目前有增加的趋势,即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逐渐趋于融合。从形式上看,材料式问答题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材料和设问。在审题时要抓住两个方面:审题,弄清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信息范围:看清设问,即题目要求回答什么。最后还要分析设问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在材料提供的新的历史情境中提问,有的是需要分析说明材料的观点。

六、充分利用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是历史空间直观而客观的反映,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变化。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生动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达到时间和空间更紧密的结合。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如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时,在阅读课本第28页得内容时结合29页的《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就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隋唐时期都与哪些国家地区有交往,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概念。从图上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往的路线,有向西、向东、向南的陆路交通,有沿着海岸线的水路交通,通过交通网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了起来。其次,还可以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整理而成《唐朝ν夤叵凳疽馔肌罚总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

篇5

1.讲谈结合法

讲谈结合法是在巩固了教师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积极地接受历史知识,教学双方形成了双向的反馈交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师生谈话的方式逐步展开教学过程,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其中,既有教师对历史知识的系统讲述,也有学生的积极反应、自主探索。教学的过程是信息的传递过程和反馈过程的结合。

讲谈结合法适应了历史知识因果联系性的特点和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特点。历史知识的各个部分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历史事件既可能是前一个历史事件所引起的结果,又可能是后一个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原因,它们互为因果,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正是从历史知识的本质联系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结构,进而认识了历史发展规律的。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历史教学,可以达到以故引新,学新联旧,以旧启新,新旧相连的目的。运用得当,学生的历史认识也就会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地向前迈进,螺旋上升。

讲谈结合法的结构程序为: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总结新课、检查巩固新课。导入新课即通过谈话联系与新授历史知识内容有关的旧的内容,既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又引起新知识的学习。教学新课就是通过谈话联系已有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教学,层层相扣,使新知识逐步呈现,学生逐步接受新知识,总结新课就是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使所学的历史知识逐步形成历史概念和历史原理,建立起新的历史知识结构,并使之系统化和科学化。检查巩固新课就是一般通过口试练习和笔试练习两种方式进行,测试题目,不仅要达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目的,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谈结合法以讲述法和谈话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采用指导阅读、看图、图示、讨论等方法,属于接受学习的教学范畴。由于它方便易行,又能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可采用多种变式,因而是目前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

2.参与活动法

这种方法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活动,所谓参与,一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包含了教学活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所谓活动,则是指学生的主动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自己找资料,定课题,做实验,搞制作,既动脑又动手。它既表现于课堂教学,更表现于课外活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参与活动法特别适合于地方史和有关专题史的教学,它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学效果明显,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实施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的运用要求较高,它不仅要有恰当的教学内容,明确的主题思想,还要有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最好与校、团、队的活动结合起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进行。

3.导学自练法

导学自练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相机点拨的辅导,使自学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其职业的特点和年龄、智力及知识水平的优势,理应发挥主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即主导作用,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和引渡上;同理,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理应接受教师的主导。然而,学习活动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一切都有赖于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去吸收和消化知识,并构建为自己特有的认知结构。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导学自练法的着眼点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充分的主动实践,使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同步充分到位,从实质上内化为其新的知识结构,并成为以后重新建构、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技巧;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14-01

历史,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学科,也就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从内容上看,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可以提供令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史可以明智,学史可以鉴身,就能知道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纯粹的人。学好历史是一种能力,教好历史更是一种考验。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缺乏活力。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抹杀了学生能动的教学,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

1.巧妙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的常见内容,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很多的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如何巧妙运用历史故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是一线工作的历史老师常常探讨的问题。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有无数历史故事,如何从中选择对教学有用的历史故事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首先,历史故事必须要基本忠于客观历史,因此在选择故事时必须要谨慎。其次,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选择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如在讲左宗棠带兵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通过这样的讲解,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棠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第三,故事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导向性。第四,要对历史故事及时加以点拨。如在讲述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插入一段关于"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巧妙用计,表达中国对日本盗取中国的山东的强烈愤怒"的故事,学生听后纷纷拍手称快,随即再讲到"最后巴黎和会仍打算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交给日本",然后及时点评"尽管中国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但是由于弱国无外交,最终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的丧失"。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历史故事,比平铺直叙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2.优化课堂讲解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用精炼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与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既不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

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难以理解,笔者采用多媒体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然后讲解地动仪的准确度:"公元132年的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这又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动力。

3.自编自演历史短剧,点燃知识的火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千方、设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沉闷的历史课堂变成鲜活的课堂呢?

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知识运用和表达交流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点燃知识的火药。

例如,学生将《和同为一家》中"文成公主入藏"编成历史短剧,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文成公主入藏",路途漫漫,留念依依,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塑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DD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经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一位留念故土,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这一剧情的安排,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整个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活泼、有趣。大唐皇帝气度非凡,胸襟宽阔,以汉藏两族关系为重,不乏有泱泱大国的风范;吐蕃赞普热情豪爽、豁达朴实;文成公主善良美丽、感情细腻真挚。这些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真实、可信,丝毫不矫揉造作。

历史短剧全部程序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提高了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了知识的火药。

4.精心选择练习

篇7

一、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内涵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整合协调地制定和实施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以最优化的效率晋升学生的糊口聪明,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流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糊口实际和经验背景,匡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熟悉,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题目,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激情教学法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要创设情境,还要不断变化、不断创新,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比如利用图片、故事、歌曲、社会热点导入等。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一步一步渐入佳境。例如:八上第1课《》,我用了一张漂亮的罂粟花图片。先出示图片,以静带动,用静态的图片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点。然后提出问题以此导入。再如:八下8课《伟大历史转折》这课,我就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用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带着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学习。

2.激情引导自主学习

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历史事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经过,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因此,在学生预习自学时,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可以系统地把握知识的脉络,清晰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整体把握,整体理解,并发现历史规律。

如学习近代史上的战争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一场战争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学生回答后,共同构建自学知识体系,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经过、结果、影响、性质、胜负原因分析等几个方面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学。最后基础知识学完后,画出知识体系结构图或表格,形成整体网络,学生就掌握了学习战争的基本规律,再学习战争时,不用教师指导,学生就能自己学习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1)复习导入,温故知新。这是最常见的导入新课的体例。这种体例注重常识跟尾,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常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常识的进修作好铺垫,可谓是温故而知新。例如,在讲述《马关公约》时,我们可先复习已经学过的《南京公约》;讲《辛丑公约》时,可再复习《南京公约》和《马关公约》。经由过程复习,学生可明晰各个公约对中国的风险及重年夜的社会历史意义,以及中国是若何一步一步地沦为半封建半殖平易近地社会的。

(2)故事导入,缓解压力。故事可以缓解压力,使学生提高和集中进修注重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一则融常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短小精壮的故事,经常是点燃学生进修乐趣的火种,也是增进师生情意,启迪学生聪明心灵的兴奋剂。如在进修古代希腊的内容时,“木马计”“马拉松长跑”的故事能给课堂教学增添不少的趣味性。再如讲拿破仑帝国时,可以讲“雾月”“滑铁卢战争”,一会儿就能把这位具有传奇色彩,同时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推到学生面前,由此进入新课教学,学生必然兴致盎然.

三、使学生体会到历史课堂的有趣性

(1)运用各种多媒体和文史资料丰富课堂。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同时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到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2)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面对应试的压力,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使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注重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语调的抑扬顿挫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教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时代的发展需要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教的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教育教学观念转到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上来。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历史教学的很多领域,诸如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每一个领域都可能会制约教学实际的创新。

1 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2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3 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4 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5 以周密设计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

6 以教师引导为助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