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9-01 09:18: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政治教学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篇1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初中教学工作避免不了与社会发展形势的接触与交融,离开了社会发展土壤的教学,必定是空虚和漂浮的,政治教学必须与社会发展态势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有所感触,理解的过程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活生生的案例,具有生动形象的内容,学习过程更为丰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出发,汇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内心认识和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首先回顾自己生活的条件,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然后和自己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探讨一下他们当年的生活条件,以这样的对比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悟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群众生活水平的变化,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等等,从小的角度折射出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局变化,感悟更为深刻,理解更加直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渗透力。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充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能够体现鲜明的教学特色,让教学课堂更为生动丰满,赋予了政治教学更为充足的底蕴。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研究社会发展状况,汲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程度。

二、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必须着眼学生成长保障功能

教育教学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或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或发挥能力培养功能。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深入分析学生面临的一些问题,及时干预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筑起“防火墙”》教学中,笔者针对当前青少年法制意识淡漠的状况,专门制作了一部多媒体课件,从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类型、青少年面临的一些不良诱惑、犯罪嫌疑人忏悔实录等三个角度,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讯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进行播放,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笔者趁势引导学生对校园内存在的类似不良风气或者迹象进行分析,对这些行为有可能继续发展的后果进行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对校园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盲目讲义气、崇尚暴力等思潮进行了抨击,并指出其思想根源,是缺乏正能量的人生观,是对老师与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是对法律不够敬畏。课内的专题研讨活动让思想教育的深度更深,摆脱了口头说教的尴尬,思想教育的成效更为显著,体现了高效课堂建设的明显成果。

三、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必须实施全方位同运行策略

篇2

关键词: 教学环节;有效设计;初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042-001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我们广大奋战在一线的政治教师,就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同如何实施政治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艰苦的探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市教育局组织的"有效教学"主题节活动,以一堂青年教师(严老师)展示课的设计即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来谈如何具体实施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这里的“有效”,是指向于学生的。课堂教学的有效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必须是学生获得效益,是学生有效率的学习和发展。

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学有所得的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以丰厚的学识积淀为基础,以功力操练为过程,在教学实现的各环节上下功夫,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所谓教学环节,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学模式是: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我市推广的“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个人认为教学环节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堂探究——课堂总结——课堂训练。

1.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说,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工作。

导学案应在上节课最后10分钟发给学生,老师进行预习指导,学生课上完不成的可以带回家完成预习。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

在这次“有效教学”主题节活动中开课老师是借班上课,因此老师并没有布置课前预习。如果能创设条件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那么严老师(开课者)在新课难点突破上可能效果会更好。

2.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课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苏教版九年级第10课第二框)

[导入]

多媒体:一张人物图片

师:同学们,大家对我很陌生,我对大家也很陌生。大家对图片上的人物熟悉吗?

生:不熟悉,不认识。

师:是啊,大家都不认识他。我给他取个名字叫“小明”

多媒体:小明的履历 (…… 北大经济学学士,清华EMBA)

以一个陌生人及其丰富的履历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老师及时地抛出问题:请同学们帮小明选择一个职业。

多媒体: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

承包土地种菜

摆摊卖猪肉

自己开公司

到外企打工

由这些不同所有制形式引出我国的分配制度,开始本堂新课内容的探究,同时这里也隐含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讲解作了铺垫。

思维永远是从兴趣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

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可多样。

3.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多媒体: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 按劳分配 )

承包土地种菜( … )

摆摊卖猪肉( … )

自己开公司( … )

到外企打工( … )

(1)它们的所有制形式各是什么?

(2)所得报酬分别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已学知识(所有制形式),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不同所有制下分配方式不同),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我国的分配制度),并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进一步发现、探讨问题(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获得发展能力。

教学中,“问题”起于文本,发于文本,是课堂的主线;“探究”关注过程,获得情感,积累智能,是课堂的核心。

“问题探究”建构的主旨在于“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困惑、探究的状态,提出问题,是求异思维的结果;由于问题内发,学生将主动参与探究,在听中思考,读中悟情,辩中明理,写中获知。因此,“问题探究”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整个课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的归纳回顾。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的思想和方法。

本课的总结拓展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多媒体:【课堂收获】

通过本课学习,我

师:请同学们用2-3分钟思考并组织好语言

生1:略

生2:略

……

教师投影出整理好的总结

让学生来做总结发言,把主动权给学生,锻炼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如人意,我们可以采取由其他同学补充、修正(互教、帮教)方式。

教师还预设了结束语:

[结束语]

同学们: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谢谢同学们今天精彩的表现。课堂上用到的小明到底是谁,大家可以在百度输入“猪肉大王”搜索出他的真实身份。

再次感谢大家,祝同学们在将来都能开创出属于你的神化!

相信会有很多同学上网查询,延伸政治课,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5.课堂训练

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是需要训练的。有效课堂决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课堂训练的要求:

(1)针对性强。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范围内,查漏补缺,课外训练才有的放矢

(2)精选题目。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可以分层次。

(3)作业量要适当。

(4)训练的形式是独立的、快节奏,老师不辅导。

(5)全批全改,人人过关,不留死角。

本课在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设计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很好的落实,整个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法指导强调自主性,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评价设计具有鼓励性,难度设计具有梯度性,活动组织突出全员性和探究性。

以上是我结合一节课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的简单阐释,希望通过本次交流,老师们能有所收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五个环节,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有效课堂”学习材料 (2010年6月吴江市教科室、教研室合编)

[2]浅谈初中政治课有效教学环节的设计——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常州市同济中学 俞瑛)

篇3

1 巧用身份转换,创新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初中政治课堂主要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没有发言权,结果导致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毫无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学生中心观,即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其获得知识的程度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去表演,如“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对公交车遇到小偷的情况进行模拟,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大家一起分析。也可以运用学案导学的模式,即每堂课教师用什么案例,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学生们在课前都通过商议提出他们统一意见之后的学案,目的是告诉教师:我们想怎么学。然后由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把学生的想法融合进去,这样才能使课堂变的更加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2 开展合作学习,创新教学设计思路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精神的重要途径。由于政治课这种社会学科的本质属性,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调动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如学习“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教师预先按照学生的学习趣、爱好、个人能力、知识结构等为标准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按照课堂内容去搜集相关知识。并且小组间要有一定的竞争,哪组搜集的资料全、搜集的案例有说服力,哪组就是优胜者。这样一来,学生都非常积极的开始在包括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一些惩处经济犯罪、扰乱社会安定、破坏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案例。最终教师按照各组的收获开始评定,优胜者给与奖励。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课堂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而且还掌握了知识搜集的技能,并且在集体的合作过程中,还培养了集体协作精神,懂得了团结的好处。

篇4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 三维目标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87-02

[收稿时间]2013-05-07

[作者简介]王莹莹(198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信息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一、三维目标的具体含义

三维目标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与能力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和能力来体现的。过程与方法,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体系改革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体系改革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与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深层次的开拓。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力求达到和谐发展。”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大胆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的反思、批判和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技能为实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三维目标不是一种目标,更不是三个目标,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依存和支持的关系,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三者有机地统一于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之中。

二、整合现状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缺乏,部分教师对高职教学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到位。一则,由于缺少对三维目标的现实性思考,设计的教学目标脱离教学实际,缺少前后的逻辑层次统一,缺乏对实际教学的导向调节作用。二则,三维目标的整合只流于形式,仅仅将其停留在纸面的陈述上,并没有用于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过程中忽视对目标的关注,教学目标与考试不相关等。三则,顾此失彼,在具体操作上,不能有效地把握好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出现了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或只重视活动,忽视知识与技能的两极化现象。

三、整合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整合的前提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室内设计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从三个维度细化课程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目标的细化是指对目标的逐维分解,这有利于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如学习室内空间设计章节时,可以将教学目标按不同维度进行细分。1.知识与技能:(1)说出空间的类型。(2)说明不同类型空间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3)说出空间的处理手法有哪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空间类型和空间设计手法学习,培养学生的室内空间组合能力和空间规划能力、将不同室内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2)通过对原始框架图进行空间划分与组织,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使学生认同空间的审美价值——空间使用者的价值观与行为习惯的相吻合。教学目标的细化不是将三维目标硬性分割开来,而是为了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逻辑层次和相互关系,对三维目标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纵向展开的深度和横向拓展的清晰认识,能指导室内设计教学对三维目标追求的次第提升。此外,室内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

(二)恰当处理课程内容是三维目标整合的关键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最重要的资源、载体和中介,为保证三维目标的实现,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问题性、情境性、活动性处理。1.问题性处理。一般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可将室内设计教材上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探究式研究问题,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式学习。2.情境性处理。要对室内设计课程内容做到情境性处理,可以从设计与生活的联系着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生活现状,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唤起学生运用所学的室内设计知识去分析项目案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参与方案的讨论。3.活动性处理。室内设计相关教材中有调查活动、制作活动等,这些活动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珍惜每一个学生活动,精心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实践,进而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优选教学方法是三维目标整合的推手

立体化“三维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相匹配和有机整合产生合力,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和启发促进,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1.联想体验主导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联想体验,辅助以暗示法,让情感产生共鸣与移情。如学习“室内设计的程序——与客户的洽谈沟通”章节,可让学生扮演客户与设计师,体会沟通在室内设计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联想设计知识匮乏带来的沟通障碍,促使学生学习沟通技巧,克服困难,取得进步;2.诱导启发主导式。师生密切配合,启发诱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激活思维,辅助以讲授法、联想法,进而实现智能与情感的迁移。如在方案设计阶段,当学生思维运转受阻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观念创新、设计材料创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3.小组合作主导式。通过情感传递功能进行课堂教学互动,通过合作使学生各尽所能,学习效果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中可成立项目小组,由企业设计师和教师组成设计总监,对整个项目进行指导、监督、评审。激励学生的设计热情的同时,还组织了有偿设计。

(四)合理的学生学习评价是三维目标整合达成的保证

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的全面评价。评价范围包括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其中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受发展情况的评价历来备受关注,而其他方面的评价不受重视。而只重视知识的单一评价会对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形成沉重打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合理评价才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从室内设计的学习评价的实际来看,存在以下不足:单一性强,综合性、概括性相对较弱;对显性的室内设计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易于评价,而对隐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以通过文字描述进行有效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衔接不够;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及时恰当地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因此,应该重点做好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观念转变工作。1.教师积极参加高职课程改革的教研培训活动。教师可以建议所在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做高职课程评价的专题讲座、组织观看高职课程评价的专题录像。这可以使教师在观念、认识上有初步转化。而一些具体操作问题上的疑惑可在教研培训活动中,专门就评价实施的办法和问题进行同行之间的研究讨论,或请教专家,从而获得关于学生室内设计学习评价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办法。2.对学生要积极转化动员。室内设计课程新的评价观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尤其是学习评价直接涉及他们的亲身利益,教师应该在开学的第一课就要对学生做好课改宣传和观念转化工作,告诉学生室内设计课程新的考评内容和办法,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只看重期中期末考试,对平日的学习表现、学习态度、设计应用能力等也会加以重视。这样才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四、意义

通过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利用学生的观察去发现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着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中入境入情,有了初步感受,产生学习兴趣。在突出“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学会创新,并利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在“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形成的整个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的艺术设计学科素质形成与发展。

综上,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就要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观,转变师生教学的角色,摒弃陈旧的教与学的方式,培养三维目标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和策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现代教学论的指导下,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将得到有效的整合,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整体素养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汤国平.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6,(9).

[2]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篇5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 活动课

为了克服思想政治课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我进行了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课的探索,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落实政治课教育目标。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 从教学理念看,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早已表明,学习是很费力气的事情,许多难关有待学生自己去闯,许多暗藏着的学习障碍要靠学生自己去克服

1.2 从教学方法看,长期以来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支配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是知识权威的象征。

1.3 从信息传递看,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传递单向、偏向,较多的是教师和少部分高发言者之间的交流,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机会多,大部分则表现机会少,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1.4 从评价体系看, 我们一直把政治课看成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考分而设置的课程,把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其深刻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分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认识,近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教材的实际及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部分班级进行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验工作。

2 课题实验的理论初探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把教学因素与活动因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在增进兴趣的条件下,较自然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在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正确的认知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社会化,使之身心获得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小学进入初中,这对孩子们来说跨越的是一个不小的台阶,小学生活有着强烈的集体生活体验,小学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幼儿园的模式,是与游戏密切相连的。到了初中,学科增加了,内容加深了,节奏变快了,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给正处于心理、生理发生激变的初中生带来很多不适应。因而在初中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利于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快速有机的衔接,体现“九义”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3 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

3.1 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基本内涵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一个个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3.2 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基本程序

3.2.1 每学期授新课之前,全班同学自由分组,每组4--5人,推选召集人一名。

3.2.2 小组成员共同浏览全册教材,确定活动课题,分工协作,将课题内容演化成一个个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活动。

3.2.3 正式授课时学生用30分钟左右时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3.2.4 剩余15分钟由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通过今天的活动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在那些方面感到困惑?”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深化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成果的同时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完成教学目标。

3.2.5 课后由每组推选的一名代表组成的评估团,对课堂活动的策划组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有效开展既离不开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班集体的讨论参评。小组成员面临的学习任务只有在通过各自的独立思考和齐心协力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同时小组学习的结果还要靠班级这个大集体来检验。综上所述个人自学是基础,小组活动是关键,组际交流是提高。

3.3 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保障途径

3.3.1 教师作用应更突出 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运用并不是使教师变的无事可做,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不再唱独角戏,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导学:如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明确重点难点,解答自学困惑,提供活动建议,引导质疑和争论;协调关系 如培训召集人, 使之成为组织者和带头者,处理好小组内(召集人和组员,学优生和学困生)和小组间(课题选择,讨论评价)的关系;及时总结 如每次活动结束后在听取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对教学内容作科学归纳和小结 。

3.3.2 评价体系应更激励 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我们积极构筑新的评价体系。建立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将直接制约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能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可见建立与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评价观不仅要重视结果,更应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起点,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是成功,不管步子快慢,只要在走;不管力气大小,只要在使;不管能力高低,只要在干,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励。

篇6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学情境如何创设,我认为其基本思路应该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现就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操作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

二、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

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例如在《正确行使消费者的权利》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这样的一段材料:据苏果连锁超市反映,该店自开业以来,经常发生有顾客拆开食品包装品尝,或是打开其他日用品包装试用,为此一项,每年要损失15至20万元。问:(1)这是不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为什么?(2)你还能够列举其他类似现象吗?(3)作为一个消费者,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因此,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

据《课程标准》中“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这样,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师带有倾向性的提示,这样的情境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在实践中是不足取的,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例如在《正确行使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教学内容中,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情景:学生王某到南京某小商品市场买礼品,拿起钱某摊上的一只玩具小熊看了看,然后放在原处,而钱某却以王某弄脏玩具为名,硬要他买下,王某不允,钱某当即破口大骂,甚至要动手打他,幸被别人劝住。在别人的劝说下,王某只好自认晦气,买下玩具熊。请评价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然后让学生回答,由于从情境本身是看不出明确答案来的,因此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再让学生经过学习、讨论以后来回答,则问题的答案已不难得出。

四、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用系统论的观点去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创设情境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过程。在这里,教学情境应当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去看了一些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把看了材料后的一些想法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经过汇总,在新授知识前展示了以下一些问题情境:(1)有人说:有钱能有粮,无粮也不慌,而且,我国主要粮油产品的市场价格均高于世界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入世后,我们就能买到便宜的农产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其它各业,而到国外去购买粮食。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陈嘉炜、朱烨等)(2)加入WTO后,我国农业会面临哪些挑战?又会带来哪些机遇?面对入世,朱总理说:“我最担心的是农业”,试述朱总理为什么要有此担心?(徐炎、朱良井、刘静等)(3)面对入世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农业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崔春佳、蔡永康、袁斌等)让学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在这样一种情境创设中,获得知识的多少还在其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五、教学情境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总而言之,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课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还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上述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望予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7

一、 初中政治案例教学设计的“三贴近”原则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不论是教师对材料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利用这些身边的材料,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案例设计应贴近学生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参与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学习”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为了充分发挥中学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带到课堂来分析、讨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课堂上所涉及的政治观点就能通过案例被学生及时掌握和理解,从而转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学生比较关注网络热点名人动态、担忧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义愤日本在问题上的小动作等,都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课堂教学案例。课后亦可以布置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身边小事,自己动手制作PPT或编排小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更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案例设计应贴近生活原则

政治课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现实生活,选择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该是从内容出发设计案例,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否则整堂课就成了“故事课”。选择的案例要求简短,同时又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要让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性大、可读性强、能说明问题的现实生活性强的案例走进课堂。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物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在领悟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如讲授初中思想品德课关于“关心、亲近、服务社会”内容时,扬州的教师就可以选用“扬州好人”评选中的好人事迹作为案例。这些“扬州好人”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的同学还见过其中的“好人”,这些好人事迹也大都是最普通的生活事迹,是我们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案例我们老师可以讲述,我们的学生也可以讲述,大家也愿意听,因为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生活。

(三)案例设计应贴近实际原则

很多学生觉得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空洞无物,枯燥乏味,书上讲的与现实中的往往存在差异,很多同学感到茫然,理解困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把道理讲清楚之外,特别要注意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引导学生:一是要真实的、具体的,有人物、时间、地点,有事件、结果,不是胡编乱造的;二是要具有教育意义的,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多选正面的,少选反面的;三是要紧密联系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问题来进行。如针对诚信教育,最近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诚信中学生――徐砺寒”案例就非常好。事情很简单: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生徐砺寒上学途中撞坏私家车后,为车主留下了一张字条致歉,并留下联系方式。他的诚实让车主直呼震惊,事迹经微博发出后转发近万次,感动无数网民。央视、新华网等近百家重点新闻网站纷纷转载【3】。网站专门开设扬州诚信中学生专题,而且“诚信中学生”入百度词条候选“2012感动网络人物”和央视“一周人物”。对这件事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说:“这有什么,一件小事而已,我遇到这种事,我也会做。”对了,这就是选用这个案例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个案例是如此地贴近我们生活,如此符合我们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角色联想,设身处地我们会怎么做,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从中受到最真实的教育,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他们认识了“原来诚信是如此地‘可行’”。

二、 初中政治案例教学的三种典型设计

案例教学设计,既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又要贴近实际,既要传承历史,又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难易大体相当的案例,要根据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时代特点选用新鲜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典型案例。

1. 经典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进行经典案例的设计,是政治课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需要。经典案例是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具有经久不衰的典范意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可以汲取的人类文明成果。例如,国内的雷锋、张海迪、袁隆平,国外的贝多芬、海明威、霍金等人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到乐于助人、身残志坚、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课教材上面这种经典案例最多,因而案例设计时,首先应用好用透书本案例。

2. 鲜活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需考虑到时代性与现实性,选取鲜活的案例,鲜活的案例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就其内容而言,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示范案例,即将先进人物或先进事例编为案例,进行示范;另一种问题性示范案例,是以问题人物或失误的事例作素材,加以精辟的分析,使学生从反面深入理解有关内容,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如选取各地的“新闻人物”、“道德模范”案例,选取媒体尤其是网络热议的最新案例,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救妞妞事迹,李阳家暴事件的是与非等,这些案例对中学生都具有鲜活的教育意义。

3. 自身案例设计

中学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得和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心观察或调查,及时发现本校老师和学生的光荣事迹,并迅速、真实地将现实呈现于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最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如本人所在学校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有一个传统的宣传项目“感动田园”,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将师生中“感动的人和事”收集起来在全校进行宣传弘扬。其中那些本校家庭贫困的学生刻苦学习的事迹、课余帮助父母运货卖菜减轻家庭负担的事迹,还有已经毕业出去事业有成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学生事例,会让学生对自己学校,对自己老师充满敬意,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案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经典案例、鲜活案例、自身案例的灵活交叉使用,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才会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 结语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循序渐进;兴趣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这么多年,本人工作方法和技巧得到锻炼和提高,现结合从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如下几点建议。

一、循序渐进地提出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任务

在教学中,课堂学习任务越容易,愿意参与思想政治教学的学生就会越多。因此,要让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能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的时候应该采取循序渐进地方式进行教学,由简入难。在布置任务伊始,教师应该尽量使所布置的任务能够简单易懂,这就可以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然后,当学生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之后,教师应该逐步地提出难度层层深入的任务,让其进行钻研和探索,并深入思考。这是因为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对所布置任务的信息分析能力不断加强,逐级难度增加的任务也会变得很容易。例如,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做简单的选择题,并且交代清楚做这些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解题方法,知道如何运用这些解题方法,做到有“法”可依,这里的“法”是指方法和技巧,就是让学生在做选择题时,先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然后,注意观察,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同时,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最后,要注意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在总结的时候,教师要强调几点,比如表述有错者不选、肢干不符的选项不选、肢干双重者不选,因果相悖者不选等等。

二、基于学生兴趣视角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初中政治教师要能够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很好地把握,尤其是对教学模式的实施时间进行科学、准确地把握。比如,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使得教学设计更加地贴近于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积极地鼓励并号召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堂活动中来。这样就使得教学课堂的实效性有了较明显地提高,最终促进了教与学之间的和谐,比如在上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第二课时“意志的力量”这一课时,我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播放关于邓亚萍的视频:(1)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挥汗如雨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的热血沸腾的场面。(2)邓亚萍在1996年底被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而她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播放她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的场面。(3)播放邓亚萍学习认真的画外音: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

当学生看完、听完之后,教师再设问:由此,你感悟到什么?学生很容易被邓亚萍的勤学苦练和顽强拼搏所感动,水到渠成地得到答案,极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三、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强调“因材施教”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生活经历、个性气质、兴趣爱好,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初中政治教师应该调动课堂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以及才能并发展和巩固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等,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群体带动、教育和熏陶个人。群体氛围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温暖和信心,使学生间互相激励和促进,同时个体的教育也促进集体教育的巩固和发展。

四、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强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和底色,我们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而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初中学生就可以了,但现在学生需要了解更多做人的道理和社会法则。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外,更应该懂得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要求,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不良行为地自我矫正,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懂得如何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我在政治课教学中,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初中思想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注重培养初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