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8篇

时间:2023-09-01 09:18: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

篇1

一、网络经济对中小企业管理的影响

1.对组织机构的影响

传统企业中,根据企业成立阶段的需要创设了很多组织机构管理的层次,管理力度也不够大,导致机构内部庞大不好管理,决策的执行慢,实施的效率很难提高。现如今,在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下,网络经济发展为企业带了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中小企业在信息资源中不断开拓创新,进而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形势。面对变化着的市场环境,如何使企业组织机构管理层次简化、明晰,使企业的决策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运用,加快企业的管理效率。

发展网络时代下的创新技术是一种主要的方式。所以说,它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组织结构上,起到了优化结构的作用,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提高企业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信息的渗透。

2.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创新对企业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有一定的革新作用。高度流通的信息流在各个企业中发挥着作用,企业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了解企业间的行情和市场需求,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尖端的设备,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激烈的竞争让企业对创新更加重视,不论是在生产的环节,还有设计、包装和服务等等,在众多的环节上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位置。

3.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以实体为主,但是现在是网络化的时代,电子商务在企业的经营方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进化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打破市场的局限性,通过网络经济的技术,将经营方式运用到网络,结合其他支付企业形成一种适应经济时代的经营方式。它连接着保险、金融、等机构,使网上的交易市场信用度提高,为企业带来了利益,为人们带来了便捷。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

1.经营目标观念创新

社会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二者应该相互统一目标,在竞争激烈,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中,首先发展社会效益,然后进而达到企业管理的最高水平。加快企业的发展。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与企业的进步落后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是注重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发展,对社会大经济市场产生影响。企业应该对员工的身心和社会的发展承担责任,,从大局出发高瞻远瞩。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

2.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

为了适应发展和社会需求,企业组织的结构应该具有明确的责权,统一的命令,具有弹性的组织,中小企业内部门之间应该有良好的沟通和密切的联系,高效率的工作和机敏的反应。所以对此提出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图为圆饼结构。

所谓圆饼结构内部的结构是固体确定的,圆饼结构的外侧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圆饼结构通过组织结构来确立的内核,包括企业的员工和业务单元,圆饼结构的内部是固体的和确定的,而则是空的和不确定的。连接的是多个因素,包括市场环境,买方和卖方。它的决策环节是懂事会和干部管理部门,这些个部门决定了圆饼结构的四周。这个结构具有一定的反馈信息能力,具有灵活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等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更好的做出策略和决策。

3.营销管理创新

为了是客户更好的融入到整个营销过程中,需要借助网络的互动性,通过这个网络营销特性可以提升客户的地位,加强客户在营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还可以加强客户与卖家的联络,随时随地不受地域因素的影响。通过沟通的加深刻的了解客户的心理,进而达到更好的服务。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使企业和客户加强联络,促进关系的发展,运用网络营销是一种好管理方式,实现客户企业一对一,通过不同的客户发现不同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实现网络营销的整合。

4.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经济时期,企业在信息的获取上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没有充分的信息获取和传递就不能更好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企业和企业之间也存在这交流,没有信息的提供,使他们之间的沟通也变得很困难,企业没有办法了解到同行的发展状态,也没有办法快速的获取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于是就形成了商品的单一化,单一的产品在社会中,自然不容易被认可。所以,在网络经济时代,就需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网络的进入,使信息的传递更加便利化,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它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纽带,所以必须进行变革,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参考文献:

[1]韩建军,蓝敏,毛刚.企业业务外包的成因分析和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经济师,2013(8),P21

篇2

一、目的和原则

通过开展信贷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学习,倡导员工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积极开展贷款营销,逐步培养一支视野开阔、精通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知识,具有较高信贷营销和管理水平的基层信贷队伍。培训工作要坚持统一规划、分类培训的原则,在合行经营班子的领导下,由市场发展部和风险管理部按实际需要具体负责实施。

二、培训内容

培训要从实际运用、岗位操作出发,以应知应会为主要内容,即信贷管理制度、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常用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风险控制与防范等。

1.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工作方法;

2.金融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系统学习有关信贷知识,全面掌握银监会、省联社及我行各项信贷管理制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业务素质;

3.风险评价和预警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和质量。能按照风险管理有关规定,正确进行贷款五级分类,对存量贷款进行风险评价和预警;

5.职业道德。培养忠于职守、遵章守纪、行为规范、爱行敬业精神;

6.营销管理。更新贷款营销理念,建立适应我行改革与发展的经营理念。

篇3

一、基层行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的重点

一要树立正确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风险无所不在,在信贷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贷文化,把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理念贯穿于农发行业务的始终。

二要加强中层干部的驱动作用,先进的信贷文化必须与农发行风险管理战略相融合,才能进一步打牢信贷管理的基础,提高风险管理的成效,从而促进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农发行县市支行的中层干部作为信贷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信贷文化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

三要创建学习型信贷管理组织,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市场经济风云变化,在农发行机构变更的环境中,人员因素也已成为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创建学习型的组织结构、努力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建立以人为本的信贷文化,成为农发行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

二、基层行信贷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合规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信贷合规价值观教育。以开展评选表彰、违规通报批评和案件剖析的方式,明确“合规为荣”的合规价值取向,引导员工树立“合规人人有责”的农发行信贷合规文化理念。通过活动将信贷合规理念潜移默化的传达到每一位员工,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从内心认同和接受信贷合规文化。

二是以完善制度引导信贷合规操作。自农发行信贷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以来,各种新的业务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但也出现了“规出多门”、规章制度相互“打架”、操作人员有章难循的问题。近年来,总行逐步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归纳整理,这是农发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一个良好开端。基层行作为各项制度的具体实施机构,信贷合规文化必须坚持“固化于制”,以完善的制度引导信贷合规操作。

三是以规范行为健全信贷合规机制。合规文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他主要目的是依法经营、合规管理,但其落脚点仍然是每位员工的每一步具体操作。特别是信贷人员,大到信贷政策的把握,贷款投放是不是符合农发行信贷业务范围;小到一笔合同、借据的条款填写,每一步操作的合规与否,都将对贷款风险形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以规范的行为建立健全信贷合规督查、辅导及考核机制,提升信贷合规的执行力。

(二)行为规范建设

1.积极倡导良好的信贷精神。良好的信贷精神能对信贷从业人员的信贷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激励,积极宣传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引导信贷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打造信贷团队。在当前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面对的客户众多,信贷人员靠个人是不可能对各行各业的市场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如果要对客户进行深入分析,就需要强大信息支撑。因此,对集团性客户、行业性客户提供信贷综合服务时,就要打造信贷团队,调动全行力量,整合全行资源,跨区域、多产品、多功能地服务客户,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取合理收益。

3.加强信贷行为管理。充分尊重和发挥员工的能动性,要求任何信贷从业人员的信贷行为必须受信贷规章制度的约束,严格按照信贷规定的程序、步骤和要求办理信贷业务。坚持市场化报酬原则,调大绩效工资比重,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创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工作环境。通过设计权力分工、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实现人员间的时时制约和事事制约,有效扼制违规行为,保证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队伍优化建设

篇4

一、全面的学习了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

1.信贷管理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和主要的风险所在。因此,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贷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信贷业务战略和政策、信贷产品[本文转载自、信贷业务流程、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和信贷业务分析,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例,不仅搭建了框架而且深入到了细节,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和透彻。

2.票据业务

票据分为汇票、本票、支票。讲师从各种票据的定义着手,分别阐述了第一种票据的功能,并提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用生动的例子表述出每一种票据在实际情况下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票据业务的产品,例如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保理业务。

3.零售业务

零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服务渠道直接向居民个人销售金融商品或服务的业务,其客户具有分散化、需求差异化且不断变化、交易频繁的特点。培训老师从银行零售业务的概况、产品、渠道、管理机构、经营策略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4.国际业务

此次培训我最看重的就是国际业务这堂课,因为当前我已经被分配到福州商行的国际结算项目组中,但苦于不懂业务,所以对这方面的业务知识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国际业务主要指国际结算,国际结算是研究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因各种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经由银行来办理清算的一门学科,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保函业务。培训老师用生动例子,详尽的图表为我们清楚讲述了每一项业务。国际业务非常复杂,每一项结算方式说清楚都要至少半天的时间,短短的一下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对信用证的使用还不是很了解,尽管如此,但这堂课已经为我搭好了一个进一步了解该业务的基础。

二、通过对比学习较为深刻的体会到了本次培训的意义

以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学习为例。由于我们公司针对的客户群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商业银行,因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把我所了解的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和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进行了一下对比,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呈现出形式化、粗放型的特点,这也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比例较高的一个原因。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的组织架构方面普遍具备了形式上的完备性,有信贷经营部门(信贷部)、信贷管理部门(风控部)和信贷审批部门(审批部),并承担各自不同的职责,似乎可以做到审贷分离、控制风险。但事实上的情况是,不良贷款发生的频率和数量仍然高居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制度规范没有做到细化,各方面的职责不能相互制衡,不同职能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不能激励其职责的实施。而在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中,信贷经营和审批合并成为一个部门即信贷业务部门,涵盖市场开拓、信贷分析与信贷审批的职能,通过事业部制和共同承担利润指标实现审贷不分离,从而进行垂直化的集中管理;并增加独立的操作营运中心,加强对操作风险的控制。特别是,信贷业务部门、信贷控制部门和信贷操作营运部门都有详细的有关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汇报关系的规定,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又保证了权力的制衡。具体到每一笔贷款,首先由信贷员开发并完成信贷调查;其次由信贷分析人员负责检查评级、编写信贷业务分析报告供审批人员参考;再次按权限不同分级进行审批;最后对于经审批通过的授信项目,由负责放款职能的人员在放款时检查和控制所有的贷款文件、相关法律合同、条款的核实、以及贷款是否超越权限、提款时贷款客户是否满足贷款的先决条件、是否超过贷款额度等,并在放款后负责与信贷相关的操作性和行政性监控。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通常信贷员既是营销人员,又是分析人员,还可能是放款人员,一人身担数职,不能达到专业化和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

同样可对比的方面有很多。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国外先进银行的优秀实践成果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过程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我想本次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

我们了解我国银行现有的业务,还在于使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机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主动的把握机会,胜任市场的要求。

三、更为深刻的理解了数据仓库和挖掘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在本次培训中,我多次听到讲授不同业务的培训老师谈到数据仓库技术的重要性。诚然,商业银行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时展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决策都需要依据客户的信息来进行。容纳庞大繁杂的客户信息资料,有序的排列和归置,并满足各种统计的需求进行决策支持,这显然是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发挥的作用。

【商业银行业务培训个人总结】的同主题文章:

查看更多>>

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营绩效评估系统。

经营绩效管理包含投入产出管理、政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它从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目标出发,在资金成本、网络重组、集约化管理、绩效挂钩、工作流程、客户服务、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来调整各个业务部门的结构布置,减缩中间管理环节,优化存贷结构,并且开展全面的成本监控体系。它能使管理人员的决策更科学合理,避免因市场调查不够而做出错误的投入。

2.营运分析管理系统。

营运分析管理系统将银行面对市场的系统营运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营运状况的分析结果,有存取款的结构分析、利率对存取款结构的影响、贷款营运量结构分析和趋向分析、产品投入产出分析、风险分析等,这些分析结果对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服务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也便于企业管理者对产品结构提出调整。

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户分类、业务量分析、客户贡献度分析、客户风险评估、客户关系优化管理。它的基础是对客户的分类评价。这种管理常见于各个行业,而不是银行业所独有的。

4.信贷业务管理系统。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授信征信管理、担保管理、信贷风险管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银行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和开发者都应该明确信息系统的主题需求。并且,这些需求不能局限于满足当前的传统管理,也不能受现存的信息范围所限制,应该结合业务发展的规划,提出前瞻性的需求,因此业务部门参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

四、为我加入国际结算项目储备了必需的基础知识

经过我在公司两个月以来的切身体会和这次为期三天的全面业务培训,我切实的感受到熟悉银行业务对一个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性。不懂得银行业务,不了解银行业务的流程,就很难开发出合适的银行软件,更别说未来会成为此领域的专家了。

当然,我非常清楚,短短三天的集中培训,并不能使我真正全面、透彻、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整个银行业务,只是帮助我建立起了银行业务的整体框架,增强了我对银行业务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还远远达不到对相关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我而言,培训只是我学习过程的开始。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尽快熟悉和掌握银行业务,并将其和自己的技术专长结合起来,更快更好的完成项目要求。

(2)

【商业银行业务培训个人总结】的同主题文章:培训部员工工作总结

屈臣氏培训部工作总结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实习生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总结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

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防范风险;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2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56-02

一、引言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银行业所面对的压力逐渐增加,银行监管趋严,而其他金融市场和机构逐渐放开,整个金融结构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商业银行在金融系统中从“绝对控股”地位逐退至“相对控股”地位。商业银行在各个方向上受到竞争,不再能满足高发展潜力客户的资本性资金需求,也就意味着利差的缩小,满足长期资金需求的能力下降,商业银行过去在竞争不足的市场环境中的好日子不再继续。

面对社会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中小商业银行做业务“只吃白菜芯”的传统打法逐渐失灵,面临转型压力,面临未来服务于谁和以何为生的艰难选择。

面对变化,商业银行应该定位于服务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端个人的银行。市场定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问题,战略目标的选择被认为需要考虑两大因素:由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和由自身所决定的能力。

商业银行的业务机会,就是那些满足以下条件的未被充分满足的细分市场:风险有所减小,可能获得的利差尚未显著缩小的;未来将高速发展并可能成为主导业务的。我们的战略定位对应着上述细分市场。

首先,民营企业家的逐渐成熟意味着民营企业风险的减少。30年来,成功民营企业家的特征不断变化。民营企业家已经摆脱了家族企业的局限,以开放的心态管理者广泛的社会资源,企业也变得更像公众企业。当今这些成功企业家群体控制着核心企业。与银行打交道的民营企业家在成长中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给成功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授信,银行遭遇恶意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在减小。

其次,是生产被组织化或结构化,减小了单个企业的风险。市场竞争产生了优胜劣汰的效果,优胜者市场份额逐渐提高,在几乎所有商品生产领域出现集中度提高的趋势。竞争还使专业化的优势得以显现,生产分工随之深化,用小规模作坊方式生产最终商品失去了竞争优势,一些中小企业转而为核心厂商生产和服务,其风险显然也大大降低了,这与核心厂商的生存能力相关。

而尚未解决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使这一业务领域维持着较高的利差。一方面,中小企业单个客户的金融需求和风险承担能力有限,业务量小,业务成本增加,导致高的利差不抵成本。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形式多样,信息难以提取,风险分类和风险识别困难,这些都增加不良的可能性。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原因。

但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商业银行而言,既是社会责任,也是市场机会。面对转型,中小商业银行将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是市场机会。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机会与风险并存”。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有诸多方面需要关注,如果不及时关注风险将很难把控。

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基本成因

(一)因竞争而放松信贷条件所造成的风险。近些年,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增多,同一地区银行同业密度迅速加大,受“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各家商业银行间不可避免地出现激烈竞争甚至恶意竞争的局面。在争夺优质客户时,一些商业银行利用多种关系,许诺种种优厚条件。表面上说是营销,人为地忽视了风险的存在,长此以往,就埋下了隐患。

(二)因盲目规划、超负荷经营而造成的风险。部分中小企业,在制订企业发展规划时,对产品市场的未来走势看法过于乐观,缺乏正确的判断,一味地急于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速度,导致企业经营者一方面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用于购置设备,扩大产能;另一方面利用原始积累购置土地,修建厂房,最终在形成巨额银行负债,也耗尽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一旦企业资金链条断裂,就直接引发流动性风险,造成逾期。

(三)因贷款用途转移而造成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基本规定――银行贷款专款专用,这是通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否则就容易出现危险。目前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灵活,而且大部分中小企业、个体企业,银行对信贷资金的专款专用监督十分困难,企业资金用途难以掌握。

(四)因职业道德差而造成的风险。银行信贷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既要严格执行信贷管理的各项规定,也要遵守市场法则,防范道德风险。客户经理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目前,由于个别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差,见利忘义,人为放宽贷款准入条件,造成贷款风险。

三、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的措施

(一)鉴于当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明显上升的实际情况,那么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

1、高度重视法人代表的品行素质。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多数系个人或家属所有,所以法人代表的品行素质如何对银行贷款的风险影响巨大。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客户经理要高度关注企业法人代表本人的品行素质,加强对法人代表日常行为的监控和信息搜集工作,并将其作为银行贷款准入的重要参考指标。对法人代表品行不端的企业,即使经营再好,也应列入风险监控对象,以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

2、高度重视行业及企业经营状况。在当前通货膨胀加剧和货币紧缩的严峻形势下,客户经理要在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的微观层面,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从中找出潜在的风险点和不确定因素,重点加以关注。尤其要重视企业产品滞销、库存增加和应收账款上升以及资金极度紧张等重要风险信号,做好跟踪监测工作,及时把握企业动态状况,必要时及时预警风险,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

3、高度重视企业还款来源。一是要对客户贷款办理足额的抵押。较高的房产和土地抵押率,为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信贷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上级行要求的折扣率核定企业授信额度,以有效控制贷款风险。二是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确定其正常的还款来源,为贷款偿还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要全面掌握企业资金及债务链,提高贷款的安全性。

4、高度重视信贷精细化管理。为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客户经理及相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谨慎对待每一笔业务,规范操作;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切实提高管理质量,强化对客户经营风险的监控力度,经常深入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在检查中,要密切关注客户经营、资金运转等情况,更要关注担保人或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防止因担保人经营困难,导致第二还款来源不足的风险以及信贷客户自身经营情况正常、但被担保人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风险。同时,要改变传统的偏重企业报表的习惯性做法,更加注重客户人品、产品、押品等“三品”。

5、高度重视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目前,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偏低,分析判断能力和信贷管理能力较弱,是导致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大多表现在,部分客户经理对企业流程不熟悉、不了解,不能有效分析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客户经理的业务培训,使每个客户经理都熟练掌握起码的信贷业务知识、企业经营和会计核算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降低信贷风险,实现银企互利双赢的目标。

(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主要是从风险识别和规避、风险控制、奉献补偿3个方面入手

1、准确定位目标客户。从规模角度来看,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大企业方面没有优势,但在服务规模适中的中小企业(即企业经营相对稳定,管理制度基本健全,贷款额度适中,大型银行当前无暇顾及的企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制度创新。经验表明,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构建一套专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那么就要求进行机构创新。一是建立专门中小企业信贷部;二是决策权适当下移,适应中小企业信息特点;三是建立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实行行业经理制度。有利于对某一些行业或领域进行长期跟踪和研究,并提供具体的行业信贷意见。四是建立客户经理制度,负责贷前调查、贷中动态监控并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贷后负责贷款本息回收、催收等。五是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由于中小企业信贷的高风险和利差,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也应该适度提高,同时建立呆坏账核销制度。

3、科学设计贷款流程。第一、强化贷前风险防范和控制。(1)强化信贷员的信息搜集分析职责,明确职责。(2)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审查制度。(3)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系统,除了常规信息外,还应该重视企业主的个人素质、信用、能力等软信息。第二、强化贷中监控与帮助。例如,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动态监控、加强对企业的增值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第三、重视贷后控制与补救。一方面要做好贷款到期前的通知、收款和相关工作等。另一方面,做好资产保全。第四、加强业务和技术创新。业务产品创新包括贷款业务的拓展和增值服务。转型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是新的任务,交易融资作为实现转型的工具之一,虽然应用的大多是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但由于以前未被重视又较少实践,所以我们未必熟知,且其应用呈现为具体交易量身定做的高度灵活性,这对于一线人员是一个挑战,提高了技术要求;对于包括评审在内的支持人员也是挑战,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

综上所述,信贷风险的控制是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前提和基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要求商业银行要改变既有的信贷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的搜集、分析。其中,从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地域分布和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是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基本保证;进行制度创新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组织制度保证;科学设计贷款流程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业务保证;业务产品创新和技术方法创新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熊云生、程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和对策[J].特区经济,2007,(09).

篇6

20xx年9月7日至9日,我和同事们一起接受了为期三天的有关商业银行各方面业务的全面培训,包括: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票据业务、零售业务、国际业务等。作为一个不太了解银行业务的新手,我非常感谢公司给我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因此,在这三天时间里,我尽自己所能努力的吸收老师们教授的内容,并主动向老师提问,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现将我对本次银行业务培训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全面的学习了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

1.信贷管理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和主要的风险所在。因此,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贷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信贷业务战略和政策、信贷产品[本文转载自、信贷业务流程、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和信贷业务分析,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例,不仅搭建了框架而且深入到了细节,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和透彻。

2.票据业务

票据分为汇票、本票、支票。讲师从各种票据的定义着手,分别阐述了第一种票据的功能,并提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用生动的例子表述出每一种票据在实际情况下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票据业务的产品,例如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保理业务。

3.零售业务

零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服务渠道直接向居民个人销售金融商品或服务的业务,其客户具有分散化、需求差异化且不断变化、交易频繁的特点。培训老师从银行零售业务的概况、产品、渠道、管理机构、经营策略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4.国际业务

此次培训我最看重的就是国际业务这堂课,因为当前我已经被分配到福州商行的国际结算项目组中,但苦于不懂业务,所以对这方面的业务知识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国际业务主要指国际结算,国际结算是研究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因各种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经由银行来办理清算的一门学科,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保函业务。培训老师用生动例子,详尽的图表为我们清楚讲述了每一项业务。国际业务非常复杂,每一项结算方式说清楚都要至少半天的时间,短短的一下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对信用证的使用还不是很了解,尽管如此,但这堂课已经为我搭好了一个进一步了解该业务的基础。

二、通过对比学习较为深刻的体会到了本次培训的意义

以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学习为例。由于我们公司针对的客户群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商业银行,因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把我所了解的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和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进行了一下对比,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呈现出形式化、粗放型的特点,这也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比例较高的一个原因。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的组织架构方面普遍具备了形式上的完备性,有信贷经营部门(信贷部)、信贷管理部门(风控部)和信贷审批部门(审批部),并承担各自不同的职责,似乎可以做到审贷分离、控制风险。但事实上的情况是,不良贷款发生的频率和数量仍然高居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制度规范没有做到细化,各方面的职责不能相互制衡,不同职能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不能激励其职责的实施。而在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中,信贷经营和审批合并成为一个部门即信贷业务部门,涵盖市场开拓、信贷分析与信贷审批的职能,通过事业部制和共同承担利润指标实现审贷不分离,从而进行垂直化的集中管理;并增加独立的操作营运中心,加强对操作风险的控制。特别是,信贷业务部门、信贷控制部门和信贷操作营运部门都有详细的有关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汇报关系的规定,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又保证了权力的制衡。具体到每一笔贷款,首先由信贷员开发并完成信贷调查;其次由信贷分析人员负责检查评级、编写信贷业务分析报告供审批人员参考;再次按权限不同分级进行审批;最后对于经审批通过的授信项目,由负责放款职能的人员在放款时检查和控制所有的贷款文件、相关法律合同、条款的核实、以及贷款是否超越权限、提款时贷款客户是否满足贷款的先决条件、是否超过贷款额度等,并在放款后负责与信贷相关的操作性和行政性监控。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通常信贷员既是营销人员,又是分析人员,还可能是放款人员,一人身担数职,不能达到专业化和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

同样可对比的方面有很多。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国外先进银行的优秀实践成果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过程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我想本次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我国银行现有的业务,还在于使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机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主动的把握机会,胜任市场的要求。

三、更为深刻的理解了数据仓库和挖掘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在本次培训中,我多次听到讲授不同业务的培训老师谈到数据仓库技术的重要性。诚然,商业银行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时展到了

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决策都需要依据客户的信息来进行。容纳庞大繁杂的客户信息资料,有序的排列和归置,并满足各种统计的需求进行决策支持,这显然是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发挥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营绩效评估系统。

经营绩效管理包含投入产出管理、政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它从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目标出发,在资金成本、网络重组、集约化管理、绩效挂钩、工作流程、客户服务、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来调整各个业务部门的结构布置,减缩中间管理环节,优化存贷结构,并且开展全面的成本监控体系。它能使管理人员的决策更科学合理,避免因市场调查不够而做出错误的投入。

2.营运分析管理系统。

营运分析管理系统将银行面对市场的系统营运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营运状况的分析结果,有存取款的结构分析、利率对存取款结构的影响、贷款营运量结构分析和趋向分析、产品投入产出分析、风险分析等,这些分析结果对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服务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也便于企业管理者对产品结构提出调整。

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户分类、业务量分析、客户贡献度分析、客户风险评估、客户关系优化管理。它的基础是对客户的分类评价。这种管理常见于各个行业,而不是银行业所独有的。

4.信贷业务管理系统。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授信征信管理、担保管理、信贷风险管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9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银行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和开发者都应该明确信息系统的主题需求。并且,这些需求不能局限于满足当前的传统管理,也不能受现存的信息范围所限制,应该结合业务发展的规划,提出前瞻性的需求,因此业务部门参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

四、为我加入国际结算项目储备了必需的基础知识

篇7

关 键 词:金融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6-0066-05

通过十余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逐步探索了适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1234模式: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即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教学主线;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两大教学体系, 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安排上,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人才培养的三个教育阶段,即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强化教育阶段、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四项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实践证明,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一、一条教学主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为了把学校办成让学生、 家长、 社会满意的学校,我们把“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并将其贯穿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因此,金融学专业从招生伊始,就开始探索如何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金融职业素质的养成。

金融学专业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银行、保险、证券这三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三大支柱 [1] 。因此,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多而杂, 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才。虽有个别学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将金融学专业改为保险专业、国际金融等若干专业,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入了解, 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针对这种状况,我校金融系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动手能力强, 基础扎实的金融领域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将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行业某些岗位作为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经过多年的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 我们认为在大金融学的平台上开设投资理财方向、证券期货方向、保险营销方向是比较适时的,可作为目前首选的三个方向。

在这一大背景下, 我们进一步提炼了金融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认为金融学专业学生通过4年大学生活, 应该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应用能力和思想道德、专业业务、文化素质、身体心理四大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提高。详见表1、表2。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 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业务的养成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而且,应该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二、两大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 我们重点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体系来看,要把握好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时比例,可以各占三分之一,也可以有所侧重。同时,必须加大选修课比重,这既包括公共基础课, 也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如前所述,金融领域宽泛,涵盖知识较多,因此,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实践教学体系来看,要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 [3] ,所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 保证实践学时至少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具体说来,除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外,还采取了课外学时和专用周的形式。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这类课程需要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而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营销学、金融英语这类课程安排一定的课外学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更佳。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应该采取专业周的形式加大实践学时,如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等课程可以通过开设证券投资模拟实训、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等实践课程。部分实践课程安排如表3所示。

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方向实践技能, 我们增加了专业方向综合实践周, 如根据前面提到的专业方向,我们让学生在理财规划综合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训中选择一个。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增设了创新实践周。创新实践包括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学术讲座、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专业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创新能力培训等,该项学分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 学校可集中开设社会实践与调查、 学年论文、创业专用周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可以获得部分创新实践学分。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自己参加其他创新实践, 并根据上报的材料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如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公开发表专业性论文;参加证券协会、信贷协会、保险协会等表现突出; 在各个层次的点钞技能比赛、 证券模拟交易大赛、外汇模拟交易大赛等专业性比赛中获奖;取得理财规划师、证券、银行、保险从业资格证,等等,都可以获得创新学分,并且,规定学生大学期间至少要取得创新实践学分10个, 多出部分可以抵扣其他实践环节学分。见表4。

三、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专业强化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教育阶段、 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可以这样说:没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这8门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支撑,金融学专业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所以,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是后续强化、提高专业技能的关键。在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是学习的重点。在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专业方向的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等。

如理财规划方向理论课程我们设置了财务分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理财规划原理、理财规划实务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投资经理实训、理财规划综合实训课程等; 信贷管理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银行会计学、个人理财、风险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银行前台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等; 保险营销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学、保险营销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保单设计与销售、 保险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等。最后,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实现金融学专业人才素质的综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学专业还应该加强毕业实习前的职业入门指导,所以,我们还增设了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创业指导、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成效的一个综合考核, 所以最好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三个教育阶段中。建议采取课题驱动项目教学模式,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形式来驱使学生分阶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4] 。张五常教授认为,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带着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去学。所以,如果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 带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课题)去学,分阶段地解决各个阶段性小问题,并分阶段检验其学习效果,要比单纯地靠毕业设计(论文) 检验更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驱动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提出的。它也可以分三步实施:第一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论证阶段,可设在大二第二学期期末实施, 因为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的论证,同时, 也有利于下一步带着问题开始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期检查阶段,可设在大三第二学期末完成。经过大三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基本学完(有些院校在大四也安排专业课),具备了专业基础知识, 且经过长达一年的资料收集和思考,可以掌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这同时也是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综合检验。 但由于这一年学生还没有经过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还不强,所以还不适宜让所有的学生在大三期间直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大三第二学期,必须开展课题中期检查,我们主要采取学年论文的形式。学年论文的撰写内容为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综述, 这对于提升学生毕业时的竞争力很重要。 第三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结题阶段。经过大三的充分准备,学生应该在大四一年时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结题报告。通过结题的学生除可以得到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外,还可以得到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课题结项证书,证明其本人(或所在团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功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四项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四项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1. 理论与实践结合。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律》一诗中告诫自己的孩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学中干”、“干中学”,是实现金融学专业素质提升的必要路径。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强调实践教学体系要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主要原因。 除设置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外, 为了保证学生关注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还创办了《金融快讯》刊物。该期刊每周发行一期,由指定教师负责指导、终审,由学生证券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证券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信贷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银行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保险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保险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这样,既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也使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得到了提升。

2.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从目前来看,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有较强的与高校合作的意愿。高校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起与金融企业深度合作的双赢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我校除了经常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展各种活动之外, 还成立了一个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己管理为主的金融服务公司。该公司按行业(也可以是按专业方向)设置服务中心,如设证券服务中心、银行服务中心、保险服务中心等。其中,证券服务中心可以帮助证券公司进行股票开户等服务,银行服务中心可以帮助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第三方存管等,保险服务中心可以进行保单推销、讲师培训等。

3. 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金融行业既要与钱打交道,也要与人打交道。金融从业人员如果没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就很难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律性,就很容易步入歧途。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金融企业的从业要求,我们特别开设了礼仪实训、演讲与口才、团队拓展训练、职业教育等课程。此外,每个学期还安排专业性的辩论比赛、点钞技能大赛、证券交易模拟大赛、外汇交易模拟大赛。这些比赛,由学生负责筹划、组织、主持,老师负责指导、评判,较好地促进了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结合。

第四,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金融学专业方向的设置与就业岗位相关性很强, 且在入职时往往要求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强调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指导使学生适时拿到职业资格证。如理财规划师、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证券职业资格证等。以证券职业资格证为例,该证有效期为两年,所以,可以在三年级时组织学生考证,相应地,证券投资学等相关课程就应该在此之前开设。在考证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发挥学生团体的传、帮、带作用,并专门组织辅导。

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的实践证明,“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建立两大教学体系、 强调三个教育阶段、 加强四项结合”的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都红雯,金月华,高国庆.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4):12-14.

[2]吴云勇,陈凌白. 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 浙江金融,2008(1):41-64.

篇8

一、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从小企业信贷经营成因分析,其主要风险表现为政策风险,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政策风险。小企业因其规模有限、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状况不透明等,所承受市场、政策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相对大企业而言,也许很平常的政策调整,可能带来不可抗力的市场风险。因此,产业政策调整、信贷政策紧缩及出口退税政策等变化对小企业的发展前景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等。

1、经营风险。一是经营规模较小,自有资金匮乏,资本积累不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二是公司治理不完善,特别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占主导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三是大部分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技术简单、产品科技含量低,知名度低、依附性强,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差。因此,发生经营风险特征较为明显,持续经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与此相应的是银行贷款回收不确定性增强,贷款风险增大。

2、财务风险。一是小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失真,会计核算依据缺失,会计账表可靠性差、数据不实的情况;二是家族式管理,其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企业费用支出与家庭费用支出难以分清。因此,银行很难全面了解、识别和判断其财务真实情况,制约了小企业贷款有效决策与监管。

3、信用风险。一是租用或承包经营较多,当企业面临经营效益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时,就会出现转移财产、抽逃资本金等“金蝉脱壳”行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二是弄虚作假,通过假账假报表等方式,偷逃国家税收,套取银行贷款;三是资金的使用随意性更大,当得到信贷资金之后,可能用于收益更高风险也更大的项目。

(三)操作风险。信贷人员对小企业贷款制度流程不熟悉导致操作不当,主观故意或工作不尽职等原因造成的风险。

1、受经济利益驱动,盲目营销小企业客户。目前,商业银行基本上实行“产品买单制”,按产品价格及营销量计算发放绩效工资,客户经理从个人利益出发,盲目营销,对客户甄选不严格,有的甚至主动对客户进行包装,加之审核部门审核不严,会导致部分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信贷客户顺利获得贷款。

2、小企业贷款制度执行不力,操作流程上形式要件重于实质。一是贷前调查不深入,对客户信息了解不全面,对客户整体评价不客观,或有意扬长避短;二是忽视第一还款来源,不重视现金流分析,或主动帮助企业粉饰报表,以达到准入条件;三是客户与评估公司串通,根据需要抬高抵押物评估价格和评估价值,客户经理审核不严或参与作弊,导致抵质押不足值,第二还款来源保障性较差;四是重贷轻管,贷后检查不到位,信贷资金流向控制不力,结算资金回笼监管不到位。

二、小企业信贷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纵观小企业信贷风险,主要有三方面成因:一是环境因素导致的风险;二是小企业本质特征潜在的风险;三是信贷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小企业贷款制度流程不熟悉导致操作不当,主观故意或工作不尽职等原因造成的风险。

三、防控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措施建议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现代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管理处于核心地位,风险管理水平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有效防控风险前提下,促进小企业业务健康发展,乃是关健要义。

1、完善小企业信贷准入和退出机制。管理行应根据风险收益平衡原则、行业政策和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拿出精准科学的营销与管控策略,为客户经理认真甄选确实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与客户提供依据;对于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明令退出,以及落后淘汰技术范围的行业客户及时预警,有计划的退出。

2、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一是正确处理小企业贷款营销与风险控制的关系,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以牺牲贷款的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和贷款质量,放弃信贷管理的“底线”作为市场竞争的优惠条件;二是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审慎对待每一个企业、每一笔贷款和每一个问题,深入细致做好信贷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3、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办理小企业信贷业务。一是切实做好贷前调查,深入经营现场了解客户生产经营、财务、信用纳税及担保情况;按规定办理担保,确保合法合规足值;二是严格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发放;三是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的跟踪监测,严格管理授信项下贷款支用,保证我行信贷资金用途与授信方案一致,督促借款人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四是定期走访客户,关注客户生产情况及现金流变化,确保第一还款来源可靠;对担保物进行动态有效监控,充分考察担保手续的持续合规性、担保品的有效性和价值变化情况,对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下降较快要及时采取相应保全措施,确保第二还款来源充分。

4、建立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按照总行《小企业信贷业务预警信号》建立小企业风险预警平台,按企业管理人员信用、企业经营信用、企业财务状况、行业政策风险、地区政策风险、抵(质)押物价值变动等设立监控指标体系。充分利用贷后预警跟踪管理系统,对风险预警信号早发现、早录入、早处理,化解部分行业不良反弹势头。

5、加强小企业信贷业务队伍建设,提高客户经理综合素质。一是充实队伍,选拔一批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小企业信贷客户经理队伍中来;二是持证上岗,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不得上岗,使能力和素质达到岗位要求;三是加强培训,信贷业务营销与风险管理培训相结合,信贷单项业务与信贷系统基础知识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客户经理业务水平、操作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