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cpa审计知识点8篇

时间:2023-09-01 09:18: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cpa审计知识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cpa审计知识点

篇1

千呼万唤始出来!6月11日,2012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报名工作终于在万千考生翘首企盼中姗姗开始。又一年的CPA考试季正式开启。

CPA资格,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会计职业界最具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获得CPA资格,亦成为了无数中国会计人为之不懈奋斗的梦想。CPA考试有难度方才体现出其含金量,每年10%多一点点的单科通过率,再加上综合阶段职业能力测试,CPA考试之路大多数考生走得格外艰难。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一定是通过CPA考试的前提之一。

中华会计网校是业内优秀的会计考试网络培训机构,2011年度CPA考试辅导效果非常卓越,状元总成绩、单科最高分及考试通过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20名网校学员一次性通过六科(全国仅25人),优秀学员潘国威以468分总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倾听这些优秀网校学员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习他们坚持的学习意志,对于今年的考生无疑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梦想、坚持、方法—是许许多多成功者的共同点。如何才能成功?成功来源于对梦想成真的执着,来源于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源于最刻苦的努力,来源于对待挫折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心理素质,来源于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坚定梦想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一次性通过六科的考生都不是会计科班出身。

状元潘国威毕业于中山大学,专业是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可以说跟会计、审计是风马牛不相及,他报考CPA源于一个师兄和同学对CPA的介绍以及自己的兴趣,他总跟自己说:“别人能够一次过六门,自己也不见得比别人差,只要努力,方法得当,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杨亮,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偏重管理,本科中所学的知识与公司战略有些交叉,以前参加司法考试学过经济法,其余的都是零基础。

刘炎,国际金融法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报考CPA前对于金融、财会方面的知识仍然知之甚少。

温安平,毕业于一个普通本科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学学完初级会计学我只知道做账用“借”和“贷”,编个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也成困难。

梁宾,大学时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连一些基础会计的知识都不了解。

……

梦想不仅仅属于会计专业的考生。从一个侧面来看,既然非科班出身都能一次过六科,我们有什么理由畏惧考试的艰难,应该坚定心中的这份梦想。王飞如是说:“我和很多人一样,一直有一个注会梦。08年和10年我都曾报考过注会的考试,由于那两年没有认真准备,全都没过。说实话,这给我很大的打击,但是也让我认识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注会绝对不是靠蒙混就可以过关的。带着不甘,11年我一口气报考了注会的六门考试,我跟自己杠上了,凭什么别人可以通过自己却过不了。带着这股不服气,我认真对待11年的注会考试,从11年3月到9月共准备了7个月,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合理报考

CPA考试的含金量体现之一是在于它的考试难度,因此,考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报考科目。如果不像大四应届生、脱产备考等拥有充分时间的考生,还是谨慎选择一次性报考六科。王玉凤注会备考之路开始于2007年,每年都是报考所有科目,2007年考了两科,2009年考了所有科目,2008年、2010年连上考场的勇气都没有,2011年一次过六科。一路走来,她最大感触是“考注会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无论您是否财会科班出身,您都必须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我首次报考时大学刚毕业,忙于准备论文,忙于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又忙工作,根本无暇备考,教材几乎都没有看,然而却自信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去考了比较有把握的会计与税法。成绩出来时,才深深的体会到自己低估了注会的难度,没有时间备考根本就没有通过的侥幸。这场考试让我意识到注会的难度及挑战性。”

潘国威建议:“最好能估计一下自己能准备考试的时间。现在距离考试还有4个月,对于会计、审计、财管这三门难度比较大的科目,个人感觉每一门每天保证2小时的复习时间还是必要的(当然,基础好的可以适当减少);而经济法、税法和战略相对比较简单,每天1~1.5小时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参考这个来搭配考试科目。”

善于利于各种资源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时间精力有限,或者基础一般,那么选择参加考试培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网络培训相对于传统的面授培训更有优势,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基本实现了随时随地不受限的学习听课。中华会计网校推出了高清课件,实现仿真高清课堂、同步板书、显示/隐藏老师等功能,使得网络培训同样具有面授培训,效果为更多考生所接受。

洪一帆就认为:“我始终认为考试最主要是靠自己,不过没有老师的指导,你可能会走很多弯路,甚至一条路走到黑。我觉得考CPA报个网校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有很多考CPA的还是属于我这类的非财务专业的,基本功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其次网校老师会提供一些经验,有些知识点你自己可能看个几遍也没看懂或是虽然看懂了但是很难理解导致记起来很麻烦,而且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复习时间的把握,这时候往往网校老师几句话你可能就豁然开朗了,有些东西理解了记起来就比较容易。”

篇2

一、CPA及ACCA考试简介

(一)CPA考试概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管理组织,成立于1988年11月。目前,已拥有团体会员5000多家,个人会员13万多人,其中,执业会员6.5万人,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Certified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简称CPA)于1991年创立,目的是为了培养考生掌握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吸收合格的会计人才充实会计师执业队伍。CPA考试至今已举办17次考试,累计14万余人取得全科合格证,2009年是第18次考试,2008年全国共有57,4万人报名参加考试,比2007年增加近4000人,报名参加考试的科数近121万科,比2007年增加4万余科次,再次创历史的新高。如今,注册会计师考试已成为国内声誉最高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二)ACCA考试概况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ACCA)成立于1904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学员发展速度最快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的专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颁布的国际审计准则作为依据设计考试内容,以充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它采用全球统一标准,即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最后会员取得全球统一的证书。ACCA的课程全面、完善、综合性强,涵盖基础会计、商务运作的法律环境、财会关键技能、企业战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被誉为“财会专业的MBA课程”。学员可根据自己能力与实际情况掌握考试进度,在10年内通过14门专业考试,在具备2-3年工作经验后成为ACCA正式会员。ACCA考试地域灵活,方便全球各地考生参加考试:学员在一个国家向ACCA注册后,可根据需要在另一个国家继续参加考试,即在全球200多个考点中可选择、更换适合自己的考试中心。ACCA考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人中国大陆,每年开考两次。目前,ACCA在中国大陆拥有15000名学员和2400名会员。ACCA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武汉、大连、长沙、南昌和深圳等城市设有考点,并与当地在财会方面有较强师资力量的大学或专业会计培训机构合作,设立了培训中心,辅导学员参加考前培训。

二、CPA(新、旧)考试制度及ACCA考试制度比较

CPA新旧考试制度及ACCA考试制度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

三、ACCA考试对CPA考试国际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一)课程设置 ACCA全科14门,其课程设置是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征询了政府部门、学员和各行业雇主的意见综合而成,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具有全面、完善、综合性强等特点,被誉为“财会专业的MBA课程”。与ACCA课程设置相比,不难发现,CPA考查的宽度相对较窄,知识体系不够全面,对此,中注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改革方案》在现行考试制度5个科目的基础上,增加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就是对现行考试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的分拆,并补充了现代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视野提升到企业风险战略管理的宏观角度,使科目考查内容更加明确。与此同时,笔者认为CPA考试要提高其国际公认度,改革进程仍然任重而道远,ACCA作为“国际财会界的通行证’’,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IT知识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IT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一个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掌握一定的IT知识,熟悉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审计的应用。但目前CPA教材在这方面却一片空白,相比之下,ACCA教材在F2,F5,F8,P7等课程中系统或分散地介绍并考核了这方面的知识,例如在F8中介绍的计算机智能环境下的审计流程与当下流行的电子商务交易。课程的关联性、渐进性方面。ACCA的14门课程具有关联和循序渐进的特点,不通过前一阶段的考试则无法参加下一阶段的考试。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包括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两个部分,知识课程为接下去进行技能阶段的学习搭建平台;第二阶段为专业阶段,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四选二)课

程。该阶段是对第一部分课程的引申和发展,进一步考察了考生从事高级管理咨询或顾问等职业的能力。相比之下,现行CPA考试课程相对独立,虽然部分课程本身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会计与审计,但由于审计历年考题有很强的规律性,许多不具备会计知识的考生经过考前几个月的强化训练,也能顺利通过审计考试。在此次CPA考试改革中,中注协充分考虑了课程的渐进性,为考核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改革方案》中提出“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这正是借鉴了ACCA等国外会计师组织资格考试经验的体现。

(二)命题设计

ACCA考试在命题上体现了其真正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命题程序公开、透明。主要体现在:距离考试半年内,考官会陆续在ACCA官方出版的学员刊物上发表考官文章,剖析考官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全球考生抓住考试命脉,是考生预测考试内容的重要依据。而且,考官在每一次考试之后都会对全球所有考卷进行抽样分析,哪道题太难或太容易,导致通过率不稳定,都是考官关注的内容,并在下一次命题时加以改进。此外,试卷在定稿前都要请一定数量的学员和专家试做,确保考题方向的准确、难度的适中、题目内容的得当。命题方式灵活,方便各地考生。ACCA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员设置了40多种当地国家,地区的法律和税务的试

卷,主要有:香港、印度、中国、波兰、南非等。比如,中国学员可以选择报考中国法律和中国税务方面的试卷,使他们报考ACCA更具有现实意义。相比之下,现行CPA考试在命题程序上不够透明,考生和命题者之间的互动尚属空白,从而也进一步加大了考试的难度。笔者认为,在CPA的改革进程中,可借鉴ACCA的经验,对命题的把握、考生的反馈加以重视,减少考生备考的盲目性。

(三)评分标准 CPA的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单选、多选),判断题,计算和综合,一般主观题和客观题各占一半的分数。对于主观题的评分,CPA考试严格将参考答案作为判分的标准,只要与正确答案不符就不能得分。而ACCA采用的是加分制的方法,只要考生的答案有答对或有道理的地方,就可以相应的加分,分数加到50分即可及格。事实上,在ACCA改卷过程中,很多主观题的加分之和甚至超过了题目本身的总分,所以即使考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完全相同,也可以及格,这种判分方式下测试的结果更能反映考生真正的会计专业素质。另外,对于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CPA和ACCA考试的处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CPA考试,只要中间某一步骤出错,以后步骤皆不能得分(该步之前的正确结果仍可得分)。ACCA考试则不然,它关注的是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正确性,而不仅仅是结果的正确性,若计算中某一步骤出错,仅对该步扣分,之后的计算结果虽然也是错的,但只要思路正确,仍可给分,相比之下,这种判分方式更人性化,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对于年平均通过率仅有16%的CPA考试而言,要吸引更多的考生的参加,可借鉴ACCA的经验对现行评分方式加以改进。

篇3

一、志在必得

(一)找准方向作为积极向上的在校生,首先要分析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是自由活泼型还是稳扎稳打型,对目前学校的功课是游刃有余,还是勉强过关,是准备毕业之后直接跨入社会积累经验,还是想进一步深造。必须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树立自己的目标。虽说考研和考证不矛盾,但是二者都需要付出百分百努力才能成功,人的精力有限,最好只追求一个方面,或者有一个优先顺序。是先工作后考研还是先考研后考证为实践作准备,找准自己的前进方向。

(二)下定决心注册会计师资格是对一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肯定,它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对在校生来说,追求这个资格更是在追求知识,追求能力。下定决心,就志在必得。当一个人下定决心作什么事情时,没有走不通的路。在备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有充足的信心,坚定自己的信念,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CPA考试确实有难度。CPA的教材是国内会计类教材最为权威的,需要非常强的学习毅力,但又是力所能及的,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回报。

二、统筹规划

(一)处理好与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尽管学校的课程学习比注会更重要,但是首先要保证一定的注会学习时间,不能等到所有事情做完之后,剩余时间再学习注会,否则,可能会出现每天忙得没有时间留给准备注会课程学习;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学好每门课程,其实这两者不矛盾,将注会的时间安排好之后,接下来挤时间去预习、复习功课,这时会发现时间总是会挤出来的,并且成绩一点也不差。

(二)处理好报考顺序的问题如果想提前着手,而这时学校还没有开设中高级会计课程的话,不妨先报一门经济法,它与其他几门关系不大,只要努力学习,再加上多看一些经济、法律方面的资料,通过考试是力所能及的。开设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后,可报考会计和审计、或会计和税法,这三门关系较密切,具体的报考方法,则要看自身的情况与开课情况,如果开两门课程,审计和税法一般不会开在高级会计之前,则可报会计和其中另一门,如果开三门,便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而定。会计和审计是比较难的,实力强功课松时报会计和审计,功课紧时报会计和税法,剩下两门下年考。这样循序渐进地去做,为成功打下基础。

(三)处理好时间的问题除了课程之外的所有时间,都应属于CPA。没有时间的积累,没有刻苦的努力,通过考试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因此不但要学会挤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就等于延长了每天的时间”。而且关键需要在有限时间做好恰当周密的安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CPA的学习,一定要有一个学习的计划。首先统计总工作量,如教材复习3,5遍(最后一遍总复习算半遍),基础训练两遍,强化训练一遍,重点难点总复习一遍,模拟题若干套;再将总工作量分解为几个子任务单,将子任务安排在若干周完成;最后落实到每天。这样计划有总有分,既能从整体把握,又具有可操作性,并要根据自己学习的速度、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计划。

(四)处理好听课与自学的关系究竟是选择自学还是参加辅导班,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适当参加辅导班,辅导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面授,一种是网络授课。面授班现场听课比网上听效果要好,但由于面授辅导班时间固定,路途费时,资料不能同学间共享,不适合在校学生。如果报辅导班,则网络教育班比较合适,网络辅导专家权威,经验丰富,而且可以反复听,不受时间限制,另外还可以免费答疑,资料可以下载同学间共享,降低了考研成本。不管哪种辅导班都要花费较多时间。在校生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如果周围有财会专业老师也参加考试,并一直进行着学习研究,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有问题可及时向老师请教,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免费、省时、面对面交流,不足是其不从事专门注会辅导,难以把握考试动态,也难以划出所谓的重点。关于考试重点,不管是辅导教材,还是辅导班,都会强调每科的一些重点章节。其实学习初期不要去找重点,每一章、每一节每句话都会是重点。到最后总复习时可适当“注重热点,突出重点,体现知识更新”。如果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高,学习时间不充裕,最好办法是先自学,到最后参加冲刺班。自己学习很容易见树不见林,而一个好的老师会让你事半功倍,因此由名师指点一下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考试动态以及考试重点,CPA的题型与行业最新动态紧密联系,既省时间又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五)处理好学伴的关系在校生与社会考生不同的是,在校生考试接近于集体行为,吃、住、学同在一起。因此同伴很重要,如果同伴放弃考试,自己也会离放弃也不远了,从而导致半途而废。如果约意志力坚强,能吃苦勤奋的同学作同伴,大家相互督促,能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坚持到底,还可相互讨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问可以相互请教指点,不要认为是耽误时间,能讲出来与自己能看懂相比其实又上了一个台阶。

三、“读”不厌精

(一)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CPA复习资料的选择很重要,市面上的资料无非是教材、练习和模拟试卷等。其中教材一定要是最新的,辅导资料和模拟试卷与网校一致即可。教材是考试的根本,一般来说,指定教材包含了命题范围和答案标准,复习必须按指定教材的内容、观点和要求去做,否则很难获得高分。

(二)选择适应的复习方式处理好复习方式的选择,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可以这样安排:第一遍直接精读课本,因为通过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可以了解其绝大部分内容,如会计,从基础会计学到高级会计学,学生们几乎接触了其中的95%,不需要再泛泛阅读去了解整本教材的大致内容。事实上,仅仅泛泛而读的话,教材看不到一半,就很难再进行下去,因为前面没学透,后面就不可能看懂。再者,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很精要,因此要逐字逐句去研读。在学习时一定要弄懂书中的例题,并要与研读课本同步进行精练习题,精练的程度是每道题做出答案,将精读精练中不懂的地方在教材中标注,因为复习的最后一阶段还要将错题及重点内容过一遍,加深记忆。否则两个月前做过的一次辅导教材,两个月以后几乎忘记了;第二遍还是要精读教材,但基础训练习题无需再挨个做出答案,只在做题的过程中注重思考,理清思路,找出所要考的知识点即可。因为时间宝贵,对于习题准确做出答案固然重要,但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提高计算准确性是得不偿失的。其实,考试时时间不够用的原因不是做题慢,而是不能很快理清思路,因此应对注会考试更需要训练的是思维,是解题的思路,这需要扩大以习题为量度的知识面,见多识广,这样既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又锻炼思维,最终考试时不会被设置的小陷阱迷惑,保持思路流畅,做到又快又好;第三遍照样是精读教材,去用心“看”强化训练习题,只对有一定难度而没有做过的习题做出答案;第四遍复习教材重要内容,记忆知识点,做模拟题。复习教材越看越薄,到第四遍只剩重点知识点及相关难点了。模拟试卷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要模拟考场状态。要求完完整整做出过程与答案,当然,在每遍复习完都要做一套模拟题,掌握一下自己的程度。不要认为读书多遍是重复,唯有不停地去重复,才能将“过去的事物留在脑海之中”,也才能在考场上应付自如。

四、沉着“迎战”

篇4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审计人才需求旺盛,主要表现为各类会计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以及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大学培养的审计专门人才供给规模、结构与审计人才需求均存在不匹配。因此,数量稳定的高素质审计专门人才培养也就成了审计类课程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苏亚莉(2011)认为由于审计学理论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审计难学,教师也认为审计难教[1]。尽管案例教学法和审计模拟实验已初步运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借鉴AICPA提出的审计人员核心能力框架,分析现有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路,对新经济时代审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学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目前多数高校审计教学模式由过去的以政府审计为主转变为以CPA审计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传授执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作为审计教学目标,使审计课教育变成了一种CPA资格“应试教育”。学习和考试的内容只是限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与技巧,至于内部审计中对组织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责任绩效评估等价值增值审计理论与方法,政府审计中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效能、地方债务、公共支出绩效等的审计监督技术等,在现行审计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而这些都是未来审计执业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

2.审计学教材建设低水平。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现行审计学教材中对财务报表处理过程及其结果审计内容与方法过多,而对审计理论结构以及审计一般规律、方法及其在不同审计项目中的实务应用的相关内容解释不够。

3.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相关性不强。尽管大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信息量虽然有提高,但基本还是沿袭传统公式法教学,多媒体制作也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堆砌,学生的参与度低,属于被动记忆知识。公司战略、业务流程执行、风险管控、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这些领域都是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单元,但在“填鸭式”教学方法下,学生不能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服务于审计专业知识视野拓展和审计事项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这与培养审计专门人才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相距甚远。

4.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审计学》是一门侦破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有足够的学时讲授审计典型案例,并在校外审计社会实践认知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仅仅安排审计理论部分。此外,《审计学》前导课程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等,在“大会计”专业框架下审计课程经常与这些前导课程同时进行,增加了学生对审计体系的理解难度。

三、改革审计学课程教学的举措

1.改革审计学教学目标。国际会计教育与改革委员会(1989)认为,通过CPA考试不应是会计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应着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职业能力与技术能力紧密联系,与审计人员价值贡献密切相关。要扭转审计课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局面,余玉苗(2011)认为,除了掌握基本的审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塑造有创造力、就业力和创业力的学生[2]。因此,应该把审计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审计人才核心能力要求的轨道上来。这些能力包括职业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等(AICPA,2011)。职业胜任能力包括:风险分析、决策模型、侦破与推理能力等;个人胜任能力取决于个人进入审计专业领域的态度和习惯。这些个人能力的提升将会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与技巧,并促进个人学习和个人的提高;广阔的商业视角能力涉及到审计专业人士履行其服务时对内部和外部的商业环境的综合性评判。

2.丰富审计学教材内容层次。为适应审计专门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审计学教材编写除了高校教师之外,还应邀请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政府审计部门的专家参与。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包括基本原理、技术实务以及理论研究前沿等层次。基本原理至少应该包括两条逻辑主线:一是审计目标、审计认定、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工作底稿、审计调整与审计报告之间的关联关系[3];二是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之间的关系。技术实务包括主要业务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等)的特点、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主要账户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以及具体的审计情景案例解析。理论研究前沿包括:市场竞争和审计定价,审计质量和审计师选择,审计师任期,审计与非审计服务,诉讼和审计市场,审计与财务报告质量,审计过程与审计成本,审计规范等。

3.创新审计教学方法。第一,变“填鸭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重新分配审计学课堂教学时间,留出1/3的时间用于小组讨论或学生对情景案例的分析发言。例如,在讲解审计的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安然事件”的详细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事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及资本市场的影响,然后组织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阅读资料和参考文献,既让学生参与了审计课堂教学,能够积极地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审计研究能力和思考力。第二,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审计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相联系的纽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课前导入案例。即由案例导出需要讲述的某个观点和理论。例如通过“万福生科”IPO舞弊审计案例,引出舞弊动机的GONE理论和“三角形”理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等。(2)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说明某个知识点比如重要性、审计证据等而要用到的小案例。这种案例应该具备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审计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注重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种案例的进行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所以教师应该多设悬念,与学生良性互动。(3)单独开设的审计案例课程。这些案例通常篇幅较长,可以印成文稿提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并针对案例设置相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南海泡沫事件、银广夏收入造假审计失败案例、渝太白第一份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等案例。第三,将角色扮演法融入到课堂。角色扮演(Role play)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创造力(McHardy和Allen,2000),并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Brown,Li,Sargent,and Tasa(2003)使用了一个非常结构化的角色扮演练习,并声称角色扮演掌握的技能更容易应用到日后工作中[4]。Reeder(2007)使用极其幽默的短剧让学生了解萨班斯法案对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行业的影响[5],课后对学生的访谈表明,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SOX法案针对公司治理和会计师审计的关键条款的真实意图。第四,改进审计实验教学。审计课程是一门侦破性课程,因而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审计事项,根据其具体的环境和实施推理,完成轨迹明确的审计证据,并将证据链反映到工作底稿中。目前,在无纸化的电算化审计环境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根据CICPA的审计工作底稿模板(Excel),要求学生完成审计计划、内部控制测试及主要账项的实质性测试底稿;二是利用审计之星、用友等商品化审计软件,自行开发审计实验和实训教学软件等;三是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审计实习基地等,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合理设置专业相关的教学课程。首先,把前导课程安排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之前完成,为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和知名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将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融合。再次,以学校或以院系为名义定期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咨询公司的注册会计师、高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学校以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感性认知。

篇5

感想

中华会计网校不管从老师还是整个课程体系、答疑系统、论坛交流等的设置都是近乎完美的。徐经长、叶青、游文丽、郭建华等老师无一不是名师,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名师都很尽职,尤其是去年8、9月份的许多考前交流对我考试的帮助都非常大, 徐经长老师把金融工具那章的课件还重新录了一遍,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都让学员们很感动。网校的课件系统也是很完善的,课件可以加速听、尤其是宽屏的课件让人非常舒服。正是因为有了网校,才让我的学习事半功倍,再次谢谢中华会计网校的老师及各位工作人员。

我不是会计专业,虽然学过ACCA,但是注册会计师无疑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2006年5月份,我报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一年报了五门,由于刚开始工作加上其他种种原因,也没怎么看书,考试前在中华会计网校的论坛找了一些网校的笔记粗略看了一下就上考场了,结果可想而知。很快又到了07年注会的报名时间,这次我又毫不犹豫地报了五门,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像上次一样没有准备就上考场。6月中旬考完ACCA之后我开始了注会的学习,7月中旬~8月下旬由于做一个大项目中断了学习,8月底到考试那段时间进行了复习冲刺。整个CPA复习了两个多月,所以时间还是比较紧的,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通过CPA考试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多月是不可能把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完全掌握的,抓住重点对于时间不够充裕的考生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各科备考的一些学习心得,希望对各位朋友有所帮助。

1.会计

毫无疑问,会计肯定是五门中最重要的一门。虽然会计不是最难的一门,但会计左右着审计的通过,会计跟税法、财管都有关联。而且实务中会计无疑是五门当中最有用的一门,不管从通过考试这个角度,还是提高平时工作的专业水平,会计无疑是你应该花大力气学习的一门。

由于新会计准则刚刚不久,所以会计考试肯定应该是以书为主。看书也是有技巧的,毫无目的地看会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而且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记住那么多的知识。所以要有侧重点地看书。

长期股权投资、收入、合并财务报表这三章是绝对的重点,我的建议是要把这三章书上的例题掌握得很牢固,题目要做得很熟。可以先听徐老师的课,然后再看书,这样书上的例题也容易看懂。书看完后再把徐老师的课听一遍,这三章的课件听两遍以上是绝对有必要的,书也至少要看两遍,然后狂做题目,这三章的题目要做到很熟,速度跟准确率也要兼顾。

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易、资产减值、或有事项、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所得税、租赁、会计政策估计的变更及差错,这几章虽然没有上面三章重要,但却是上面三章的基础。金融工具、所得税、会计政策估计的变更及差错是这些章节里面的难点,要把这几章的课件和书结合起来学习,同时做题也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书上的例题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三章以外的其他几章可以只看笔记,要是没时间的话课件也不要听了,看到不懂的地方再听课件,弄懂笔记中的题目就足够了。

剩下的一些非重点章节,可以只看看网校的笔记。

2.审计

审计应该是五门中最难的一门,去年审计第一道综合题中的调整分录,个人甚至觉得里面运用到的会计知识比会计考试还要难,第二道综合题考得又非常灵活。去年的客观题倒是很多都是书上的理论,可见审计还是课本最重要。审计书很枯燥,想要看下去也非易事,建议大家可以听听徐永涛老师的习题班,讲得不是很难,学得也轻松。还有徐老师的最后冲刺班讲义做得非常好,我去年审计来不及看了,干脆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只看徐老师的笔记,一共大概100页,第一遍半天就可以看完了,第二遍、第三遍三个小时都能看完,我大概看了5遍左右。当然这是因为我去年时间来不及才这样做的,要是有时间的话最好还是认真把书研习一下。在此基础上再看徐老师习题班与普通班的笔记,这样把握更大点。审计是很有逻辑的一门,即使做题遇到没见过的,用审计原理、逻辑去推理也能得到答案。有的老师推荐背诵,我觉得很多知识懂了就行,除了像几种审计报告之外,其他也没太大的必要去背。那么多知识点,靠一字不差背诵的话,绝对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现在考试主观题目越来越多,远不是背诵能够解决的。

3.税法

税法书不需要看,只要看叶青老师基础班的笔记足矣,三大流转税、三大所得税(2008年变成2个了)听叶老师的课件两遍以上,小税种看看叶青老师的笔记就足够了,甚至课件没时间的话都不需要听。叶老师的笔记绝对是真正的无师自通型的。最后网校还有叶老师的综合题讲解也是非常有价值的。题目可以做做“梦想成真”,或者网校课件里的练习题也足够了。

4.经济法

经济法的话,个人觉得通过题目记忆比直接记要好,更加形象。第一遍听课件,加深理解,因为经济法理解起来也比较简单,就是不大容易记住,所以,课件听一遍足矣,而且可以加速听。习题班的课件建议有时间的话也去听听,毕竟综合题占了半壁江山啊。最后游老师的冲刺班、考前交流也要听听,这是最容易出成果的,不需要多少时间可以记住很多东西。基于基础班的笔记复习也足矣了,一味求全,最后反而因为东西太多记不住。

5.财管

财管是审计之外的一个难点,陈华亭老师的课件还是很好的,原理讲得很清晰。不过大家不要一味地钻到原理里面,应用最重要,题目要多做,大题要做得很熟。网校最后几套题的大题可以做,很有用。

篇6

关键词: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作者:朱荣

1当前我国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直接采用其他财会学科的教学方法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审计学专业,而仅仅是在会计学或财务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开设审计学课程,相应地,专门讲授审计学课程的老师并不多,而往往是由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老师来承担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采用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方法来授课。虽然审计学与会计学等相关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然而,由于审计学与会计学等相关学科在学科基础、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采用通用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理论讲授仍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学科。然而,由于大多数从事审计理论教学与研究的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具体的审计流程,很多高校的审计学教学均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即使部分高校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进行辅助,但由于没有审计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1.3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方面。然而,从现有的审计教学实践来看,关注的重点还是立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在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并不重视。这一点可以从每年CPA考试审计学的通过率得到一定的印证,由于CPA考试更注重考核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即使在上学期间审计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一次性通过CPA审计学考试的也不多。究其原因,除了考生的自身努力等因素外,高校审计学的教学和考核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高校审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未能充分领会审计学的学科特点

首先,审计学的学科基础更加宽泛,除了需要具备起码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税收以及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其次,审计学的思维方式与会计学等学科存在明显的差异。会计学等学科更多是一种顺向思维方式,而审计更多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更加强调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未能充分领会审计学的学科特点,而采用一般财会专业课程的授课方法来讲授审计学,势必事倍功半。

2.2未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对审计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并进行了精品课程建设,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审计学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布道式”的教学方法,这难以适应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要求。此外,少数人认为,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不外乎就是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穿插几个案例分析,但还是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因此,即使教师花了很大的功夫来准备案例,但由于其教学方法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3.1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审计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提升审计学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审计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结合审计学自身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2高校审计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7

美国注册师协会职业后续培训计划(AICPA onsite training programs),是由 AICPA组织 500多名专家开发和编写的。这些专家来自许多不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和财务专业,因而培训课程的十分广泛,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管理以及其他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如老年人的福利、医疗卫生的有关问题等等。AICPA拟通过此培训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注册会计师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落实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引导注册会计师根据的去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这样不仅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而且可以促进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这正是该培训计划最具特色的地方。下面具体加以介绍。

(一)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目标

该目标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而设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通常认为应包括:基本能力;技术能力,共享知识和核心培训。

1.基本能力包括核。必能力与非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1)个人实力(有效力);(2)控制(驾驭)变化的能力;(3)可塑性;(4)主动性(积极性);(5)适应性;(6)干劲;(7)正直;(8)与解决问题;(9)团队精神;(l0)交往能力。非核心能力包括:(11)继续能力;(12)领导能力;(13)客户服务;(14)经营管理;(15)拓展;(16)技术专长;(17)创新与知识共享。

2.技术能力指业务技术,包括:(l)使审计手段运行更便利;(2)工作文件更规范;(3)提升专业知识层次。

3.共享知识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1)沟通一内部信息交流;(2)世界范围的资源信息;(3)业务接触一合同信息;(4)专业图书资料一内外部、成果;(5)人力与技术资料一知道谁有知识;(6)客户与目标信息;(7)研讨论坛。

4.核心培训指指令性技术培训和选择性技术培训。指令性技术培训包括:( 1)大学和专业学校进修;(2)工作最初 4年,每年最少 5天;(3)第 5年起,以后每年至少 2天。选择性技术培训包括:(1)一般讲座5天(最初);(2)以后一般讲座1天;(3)版必修课(用磁盘自学);(4)特殊领域一税收、财务咨询服务;(5)特殊业务。

根据以上素质要求,AICPA后续教育培训计划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

1.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成果,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参加培训的单位或组织能借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对组织的信心,使所有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后续教育的培训对象

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这些培训对象包括:(1)注册会计师;(2)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3)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4)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5)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

(三)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特点

1.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

2.培训方式方便、快捷。

3.培训结果具有成本效益性。

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了培训计划的设计思想,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发、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培训计划。其中,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二、设计思法和课程体系的内容

(-)设计思路

该培训计划提供了230门培训课程。这230个课程其实就是AICPA的230个成熟产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把提供培训计划的AICPA视为卖方把有需求的各类组织视为买方的话作为卖方的AICPA在充分研究了当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会计人员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取胜而产生的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掌握了市场动态后,设计开发了包括230门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要点;首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以CPA为主的广大用户的需要使经过培训的人员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CPA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业务中增添新的内容,采用新的。AICPA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培训计划中以达到引导会计市场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体系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手册和教材两部分。培训手册提供了关于230门课程的纲要使读者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培训手册采用统一的格式,每一门培训课程都包括5项内容(1)课程的概括说明包括课程梗概、重点以及该课程的意义和作用;(2)课程的目标;(3)以知识点的形式给出培训课程的内容;(4)参加培训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5)课程所需课时。根据CPA参加AICPA培训计划的人员在取得培训手册后,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业务领域,从中挑选满足自身要求的培训课程,然后可以同AICPA联系他们会派负责该课程的专家与顾客就培训的内容进行磋商。AICPA的培训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的大小等)和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修改。

(三)培训计划的内容

培训手册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四个部分。在每类业务里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1)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国际性业务;(3)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4)技术相关问题等四个部分。其中(1)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由65门培训课程组成包括“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非盈利组织的分析性程序”、“员工福利计划审计”、“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公立学校审计”、“主计长外部报告准则指南”、“健康福利行业的欺诈行为”、司法会计欺诈性报告、隐藏的资产、机盗窃”、“非传统业务”、“房地产会计和审计”、“SFAS133:衍生工具会计和套汇会计”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准则”等;(2)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2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3)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4门课程;(4)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3门课程构成。

三、给我们的启示

篇8

一、概述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后续教育培训计划(AICPA onsite training programs),是由 AICPA组织 500多名专家开发和编写的。这些专家来自许多不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和财务专业,因而培训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管理以及其他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如老年人的福利问题、医疗卫生的有关问题等等。AICPA拟通过此培训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注册会计师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落实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引导注册会计师根据经济的发展去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这样不仅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而且可以促进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这正是该培训计划最具特色的地方。下面具体加以介绍。

(一)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目标

该目标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而设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通常认为应包括:基本能力;技术能力,共享知识和核心培训。

1.基本能力包括核。必能力与非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1)个人实力(有效力);(2)控制(驾驭)变化的能力;(3)可塑性;(4)主动性(积极性);(5)适应性;(6)干劲;(7)正直;(8)分析与解决问题;(9)团队精神;(l0)交往能力。非核心能力包括:(11)继续学习能力;(12)领导能力;(13)客户服务;(14)经营管理;(15)企业拓展;(16)技术专长;(17)创新与知识共享。

2.技术能力指业务技术应用,包括:(l)使审计手段运行更便利;(2)工作文件更规范;(3)提升专业知识层次。

3.共享知识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1)沟通一内部信息交流;(2)世界范围的资源信息;(3)业务接触一合同信息;(4)专业图书资料一内外部文献、研究成果;(5)人力与技术资料一知道谁有知识;(6)客户与目标信息;(7)研讨论坛。

4.核心培训指指令性技术培训和选择性技术培训。指令性技术培训包括:( 1)大学和专业学校进修;(2)工作最初 4年,每年最少 5天;(3)第 5年起,以后每年至少 2天。选择性技术培训包括:(1)一般讲座5天(最初);(2)以后一般讲座1天;(3)电子版必修课(用磁盘自学);(4)特殊领域一税收、财务咨询服务;(5)特殊业务。

根据以上素质要求,AICPA后续教育培训计划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

1.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成果,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参加培训的单位或组织能借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对组织的信心,使所有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后续教育的培训对象

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这些培训对象包括:(1)注册会计师;(2)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3)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4)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5)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

(三)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特点

1.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

2.培训方式方便、快捷。

3.培训结果具有成本效益性。

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了培训计划的设计思想,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发、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培训计划。其中,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二、设计思法和课程体系的内容

(-)设计思路

该培训计划提供了230门培训课程。这230个课程其实就是AICPA的230个成熟产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把提供培训计划的AICPA视为卖方把有需求的各类组织视为买方的话作为卖方的AICPA在充分研究了当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会计人员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取胜而产生的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掌握了市场动态后,设计开发了包括230门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要点;首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以CPA为主的广大用户的需要使经过培训的人员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CPA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业务中增添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方法。AICPA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培训计划中以达到引导会计市场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体系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手册和教材两部分。培训手册提供了关于230门课程的纲要使读者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培训手册采用统一的格式,每一门培训课程都包括5项内容(1)课程的概括说明包括课程梗概、重点以及该课程的意义和作用;(2)课程的目标;(3)以知识点的形式给出培训课程的内容;(4)参加培训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5)课程所需课时。根据CPA参加AICPA培训计划的人员在取得培训手册后,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业务领域,从中挑选满足自身要求的培训课程,然后可以同AICPA联系他们会派负责该课程的专家与顾客就培训的内容进行磋商。AICPA的培训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的大小等)和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修改。

(三)培训计划的内容

培训手册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四个部分。在每类业务里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1)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国际性业务;(3)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4)技术相关问题等四个部分。其中(1)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由65门培训课程组成包括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非盈利组织的分析性程序、员工福利计划审计、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公立学校审计、主计长外部报告准则指南、健康福利行业的欺诈行为、司法会计欺诈性报告、隐藏的资产、计算机盗窃、非传统业务、房地产会计和审计、SFAS13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和套汇会计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准则(2)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2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3)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4门课程;(4)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影响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社会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3门课程构成。

三、给我们的启示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