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18: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税行业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以财会行业为例, 随着普华永道、德勤机器人相继面世,“财务人失业论”甚嚣尘上,令很多从业者惶惶不安。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要区别对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创业型企业涌现,对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财会行业的应用,以及电子发票的发行,以往贴发票、做报表等每名会计都要干的基础活儿将由人工智能取代,那些处于最基层的普通会计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当然,这也为会计人员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一部分与时俱进的从业者将从传统的信息处理业务中脱离出来,通过学习和充电后,从事财务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工作。就目前而言,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的领域。
闪猫CEO杨振对记者说,“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礼,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变化,主动创新。”
闪猫是一家在财税领域做深度垂直服务的提供商,迄今为止,已为5000余家创业型企业与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提供了工商财税服务。这些企业与机构包括创新工场、聚美优品、车库咖啡、创业邦、青松、将门、神策数据、翠湖科技园、中关村生命园等等。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财税服务企业
“有人说:人工智能来了,整个世界会为之改变。但从目前来看,还为时过早。”杨振强调,“在中国,人工智能的拥簇者仅仅是一群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而在财税服务行业,应用新技术决心最大的恐怕就是闪猫了。这是由闪猫的自营服务属性决定的。”
在企业财税服务领域,有数十万家机构在分食这一市场。其中,大部分是传统的工商财税机构。这类机构采用线下服务,一般而言,员工少,业务不透明,规模也不大。除此之外,也有几家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这些企业有做平台和做自营两种类型。平台型企业主要以搭平台为主,本身不提供财税业务。自营型企业提供深度垂直的财税服务内容,直接面向企业用户。闪猫就是其中的代表。
就自营型财税服务企业而言,用户体验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用户体验又从哪里来呢?技术驱动是一条重要路径,这也是杨振从业多年的经验之谈。
八年以前,杨振创办了第一家财税服务公司――五牛创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线下工商财税业务。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果断决定与合伙人研发互联网财税服务系统,于是北京闪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闪猫1.0系统上线,汇聚了数千家创业型企业和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杨振团队也从传统的财税服务提供者转型升级为“互联网+财税服务”提供商。一年以前,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杨振团队又成功研发了闪猫2.0系统,并于几个月前正式上线,新版本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做了改进,客户反馈还不错。
杨振对记者强调,“迄今为止,我可以很骄傲地宣称,闪猫有两项硬指标,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第一个指标是,在闪猫注册的企业用户中,有28%的企业顺利拿到了融资。第二个指标是,闪猫已帮助数百家企业从诞生冲刺到B轮后,其中的一些企业还成长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
除此之外,闪猫客户复购率保持在95%以上,这在业内也是遥遥领先的。因为闪猫不单纯地以客户数量增加为主要目标,而是把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为后者提供高品质的工商财税服务内容。
总而言之,用户体验是闪猫存在的起点和初心。
如今,闪猫为了这一初心,再一次身处行业前沿,融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财税服务转型升级。
可以说,杨振的观点与猎豹移动CEO傅盛不谋而合,那就是“互联网上一代是认知红利,下一代就是AI。”
打造“人工智能+财税服务”重量级应用
任何一个技术红利都要与应用相结合。
这是杨振与管理团队的共同认知:“闪猫之所以能迎合潮流,实现一次次转型升级,与闪猫内部的可持续战略是分不开的。”
早在2016年9月,闪猫团队就已着手研发闪猫2.0服务系统,历时几个月,于2017年上半年上线。在财税服务领域,闪猫2.0贡献了三项创新性成果。首先,新的版本将服务精准到每一项流程、每一个细节,来解决工商、财税等创业难题。其次,新的版本更加强调交易与流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化,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业务进度和账务明细,随时下载公司账目及财务报表。再次,新的版本推出“二对一服务”模式,两个专员同时服务一个客户,从而提升服务品质。
而所有创新内容都是由大数据技术做支撑的。
“闪猫从一年前开始,由技术总监带领团队提升企业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充分地践行大数据战略。因为我们相信,人工智能革命是以数据作为驱动的。”杨振强调。
未来,闪猫要用数据说话,结合人工智能,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在闪猫下一代系统中,人工智能将替代原本由人工执行的重复性任务和工作流程,使原先那些耗时、重复性强的手工作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闪猫将缔造“产品化AI+分析能力”优势,同时在互网的下半场,营造更智能的交互模式。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委、市政府财税“双过半”考核要求,认真对照查找财税收入征管工作差距,通过组织开展收入“双过半”攻坚活动,进一步加强财税领导,分解落实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全力抓好征管堵漏,实现财税收入均衡入库,确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12年全县财税收入基本目标为125083万元,工作目标为138636万元。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1~6月财政总收入目标62542万元,其中:5月份10716万元,6月份10719万元,两月合计21435万元。
(二)部门目标
1.国税部门。全年基本目标55580万元,工作目标61603万元。1~6月目标任务27790万元,其中:5月份6296万元,6月份6299万元,两月合计12595万元。
2.地税部门。全年基本目标34837万元,工作目标38610万元。1~6月目标任务17419万元,其中:5月份4420万元,6月份4420万元,两月合计8840万元。
3.财政部门。全年基本目标34666万元,工作目标38423万元。1~6月目标任务17333万元,累计完成18195万元,已超“双过半”目标862万元。
4.矿产品规费征收办。全年基本目标45923万元,工作目标50913万元。1~6月目标任务18369万元,其中:5月份3133万元(煤炭税费1430万元、矿产品税费1500万元、烟花爆竹税费203万元),6月份2848万元(煤炭税费1428万元、矿产品税费1300万元、烟花爆竹税费120万元),两月合计5981万元。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5月20日~5月25日)。成立财税收入“双过半”攻坚活动领导小组,出台财税收入“双过半”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双过半”攻坚动员会议,全面宣传、动员、部署“双过半”攻坚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5月26日~6月25日)。各征管部门切实加强财税征管领导,广泛开展“双过半”攻坚活动,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明确征管科室(股室、分局)和征管人员责任,强化财税收入征管、统计、分析、调度,加大稽查堵漏和清收清欠力度,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全面完成财税收入“双过半”目标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考核阶段(6月26日~7月5日)。统计、分析、总结“双过半”攻坚活动实施情况,通报各征管部门财税收入完成情况,严格按照财税收入考核办法和责任书兑现奖罚。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财税收入“双过半”任务,既是重要的经济任务,又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正视困难,树立信心,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铁的纪律和手腕,强力开展收入攻坚活动,坚决完成“双过半”财税目标任务。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县财税收入“双过半”攻坚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处级干部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局长、县国税局局长、县地税局局长、县矿产品规费征收办主任、县城投中心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财政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组织全县财税收入“双过半”攻坚活动的具体工作。各征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奋力攻坚。各乡镇和协税护税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督促税费入库,全力支持配合财税征管。
传统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但是,由于经济转型,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两税并行的劣势逐渐突显出来,尤其是重复征税带来的税收压力也在增大,严重影响了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产业分工的合理性,因此,“营改增”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一、案例分析
某集团公司为一家投资性公司,总部常年为下属子公司提供财务、审计等咨询服务,每年收取咨询服务费600万元。“营改增”试点前,该笔收入按服务业税目缴纳5%的营业税,合同每年一?。自2013年11月1日起,总部被纳入“营改增”试点,咨询服务业增值税税率为6%。其实际的改良方案中,总部将每年收取的服务价格每年600万调整为不含税价格,即含增值税价格为636万元,总部向子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同时,子公司支出该咨询服务费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均可得到抵扣。经过相关计算,增加的收入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总部净利润增加(亏损减少)30万元。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税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企业财税管理中核算项目的影响
在运行“营改增”项目后,企业传统要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发生改变,也就直接影响了传统以价格内部税务对营业收入金额进行计算的模式,这就使得企业的所得税受到影响。“营改增”运行过程中,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原有的以营业税金额为基础计算的城建税等都将以增值税作为计算基点。这就表示,相较于之前的计算模型,新型计算结构更加的复杂且系统,进项税和销项税也成为了重点。在两税并行时,纳税计算较为单一化,但是,在“营改增”项目推进过程中,会计核算、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以及认证抵扣等项目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细化分析和研究[1]。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税管理中税负项目的影响
在“营改增”项目开展试点时,主要是针对电信行业、邮政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等,在全面推行后,各行业增值税税率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建筑行业为例,“营改增”项目开始前,企业需要缴纳营业税,税率是整体营业额的3%,其税负率是3%。而在“营改增”项目推进后,建筑行业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单从数字分析,企业的税负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其实际结构需要细化分析,在“营改增”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进行计税分离。建筑行业采购的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以及一些能符合条件的支出项目都能获许进项税抵扣优惠,其进项税是17%。也就是说,企业在日常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主要深度落实采购模式的优化机制,在采购环节、供应商选择过程以及成本费用管理项目中更多的获得进项税抵扣金额,才能有效提高收益,更好地控制税负效果。
(三)“营改增”对企业财税管理的整体影响
“营改增”项目的落实会对不同企业产生不同的作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来说,要想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就要积极落实“营改增”的相关项目参数,建构有效的税负抵扣计划,并且企业管理架构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财务控制结构和运行体系之间的协同作用得以有效优化。另外,在“营改增”项目后,财税管理中对于涉税风险也要进行全面综合的梳理和优化,从人员素质和专业素养层面提高管理效果[2]。
三、“营改增”后企业财税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
在“营改增”项目运行后,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确保管理模型的有效性,提高企业财税管理效果的同时,为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动力。
第一,企业要加大“营改增”的探究力度,积极建构并筹划科学性的税收模型。正是基于不同服务劳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不同,企业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也要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的实效性,借助合理的税务筹划能有效的降低税负。并且,企业要充分结合行业的发展前景,对市场运行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深化分析和研究,例如,家电行业逐步迈进智能家电体系中,在实际生产项目中将重点推进信息化的研发设计与应用,这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特征,合理化的应用税收政策。进一步借助价值链、供应链、业务流优化等措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实践中落实税负的综合性优化调整。
第二,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自身的税务负担,在“营改增”项目运行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机制和策略需要得到有效的改善,企业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和管理需求,确保行业规范符合标准化运行机制的同时,经营方式能得到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融合,保证相关环节的稳定性发展。除此之外,也要利用相关培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营改增”项目的重视程度,确保财税人员能深度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际管理水平,在优化整体财税控制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轻和降低企业的税负[3]。
经济增速的变化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特点。在经济总量较低、经济结构还不完善的发展初期,我国主要追求经济增速的最大化,这是由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决定的。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总量仅为3650亿元(在当时相当于等量美元),约等于同时期日本的1/3、美国的1/8,此时经济发展中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通过高速发展扩大经济规模,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我国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我国,利用日韩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入外资企业,利用矿产、能源等条件建立一大批以钢铁厂、矿场、发电厂等为代表的基础性产业,通过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发展中外合资企业。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30 年里保持了惊人的增速。然而,这种增长依赖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能源资源的消耗,这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在2012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缓慢下滑。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近40 年里我国主要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提高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行业、石油行业、化工行业、煤炭行业、大型制造业等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国内对此类产品需求不足的联合作用下日益衰败,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对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关停过剩生产线、化解过剩产能。在传统的外资企业集中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服装类、电子装配类外企受制于迅速上升的劳动力成本而开始选择将工厂外迁。与此同时,以芯片行业、智能机床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却获得了惊人的增速,我国芯片行业从默默无闻到如今抢占中低端市场并在高端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以沈阳机床制造厂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在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以求占据更大的国内国外份额。
(三) 经济增长驱动力来源的变化在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的是大量资源的消耗、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扩张期的国内外市场,然而,伴随着资源日益枯竭、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外市场日益饱和,经济发展遇到新的瓶颈期。传统的增长要素在新时期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在新常态下谋求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研发的投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积极的国外市场开拓。
二、财税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新常态间的相互关系
(一) 经济发展新常态促使财税呈现出新常态
财税收入来源于整个社会创造出的经济财富。社会经济增长越快,财税收入增幅越大;社会经济发展疲软,财税收入也会呈现出增速放缓乃至停滞、下滑的状态。具体而言,财税新常态体现在收入和支出两方面。
首先,从财税收入来看,我国财税收入在财税新常态下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在2012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远远高于经济增速。以2009年为例,2009年GDP增速10.6%,而同期财税收入增速达到惊人的24%,两倍于GDP增速。但是,这种状况随着GDP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而一去不复返,2012 年以来,我国财税收入增幅大幅下降,从长期的近20%的增速陡降至10%以下。
其次,从财税支出来看,财税支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社会发展也进入新时期的今天,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基本养老支出、医疗支出正在迅速上升,近年来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养老金支付出现困难的情况。另外,国民对于交通设施、绿化条件、医疗配置等基础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决定了财政支出在这些领域的比例将逐渐提高。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承担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而这需要大量的基础研发投入和财政扶持,因而,产业领域的财政支出也会大大增长。在多方面因素结合之下,我国财税支出在财税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仍将保持长期高速增长,这对合理分配财税收入、协调各方面利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要求财税改革与之相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财税改革的服务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如何利用财税改革的机遇推动社会进步是财税改革理应承担的重任。具体而言,财税改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新常态下社会发展对于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新常态下如何利用财税手段抑制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平衡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异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财税改革要服务于生态文明的进步。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生态文明的地位日益提高。然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必须通过财税手段打击和抑制污染产业,鼓励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后,财税改革必须面向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收入水平的提高,还依赖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建设重点仍然集中在基础的硬件上,在医疗服务、文化服务和社区服务等领域还很欠缺,在基础设施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这些软的水平是更应思考的问题。财税改革应当通过加大此类公共服务的支出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软性公共服务产业的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财税改革的聚焦点
(一) 财税改革要兼顾系统性与整体性
整体而言,我国现有的财税体制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财税体制比较,现代化水平还较低,这不仅体现在财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财税管理、财税分布等多方面。过去的财税改革往往是针对财税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当外企税收优惠作用减弱且阻碍公平竞争时则取消外企相应的税收优惠,在地方税收权过小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时则扩大地方税收权限,这种哪里出问题补哪里的碎片化财税改革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财税制度的水平。要想提高财税制度水平,就必须在财税改革时从人大立法、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立法以及财税项目整体设计等宏观层面入手,考察现有财税制度存在的弊端以及可行的改革方案,最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案,推动财税改革的进程。
(二) 财税改革要顾及地方财政实际
我国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对地方进行财政放权,在这一时期地方财政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地方财税收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但这种自由放任的状况在后期直接导致地方财税政策陷入混乱局面,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21 世纪初,我国对地方财税制度进行了又一次变革,此次变革的重点是收权和统一管理,地方财税自主权大大缩小,中央财政在财税政策上的影响力以及实际的财税收入中的比重大大提升。在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今天,政府为鼓励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减负的政策规定,在有效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也使得地方财税收入出现了危机,这种过于猛烈的政策冲击使得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的发放都受到影响。因而,中央的财税改革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加以考量,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出台有针对性的规定以适应地方发展的实际。
(三) 财税改革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后,紧接着召开全区财税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了区委区政府对财税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区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全面分析总结了去年的财税工作,对今年财税任务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我完全赞成。请大家按照*区长的报告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国税、地税和三个乡镇、街道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性发言,都是从充满信心、确保任务完成的角度谈了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想法和打算,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努力做好今年财税工作。
过去的一年财税工作和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是发展的一年、进步的一年。总量上,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按全口径统计是2.4亿元。质量上,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96.5%,收入质量很高;增幅上,达到了20.5%,超额完成年初预算。在支出方面,重点支出都得到保障,阳光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民生工*资金配套到位。同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灵活调动财政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和重点工*建设,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十分不易。这是因为,去年是城区财政体制调整较大的一年,九月份后金融危机又对我们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取得这些成绩,从事财税工作的同志们想了很多办法、动了不少脑子、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财政工作大家都深有体会,每年的财税工作都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特点,要求也不一样。可以说是,月月做、年年做,年年都很难做,但年年都要做好,因为事业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离不开财税保障。下面,我在*区长讲的基础上,再谈三点意见,等一会龙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
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
关于今年全区各项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并在区人代会上审议通过,全区经济会议又在区委全委扩大会议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现在就是如何抓好落实的问题。财税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方向标、晴雨表,至关重要。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财税工作,首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有必胜的信心。今年元月份,完成财政收入31*多万元,实现了开门红,其中两税完成了27*多万元,达到了历史最高,这对于提振和坚定我们的信心、奠定今年工作的基础十分重要。虽然当前我们不可避免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决不能因此丧失完成目标任务的信心。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发展的平台已经基本构建起来。开发区建设方面:已经有30多家企业在建和投产,去年实现了每月新开工一家企业、新投产一家企业的目标。今年初又将有4家企业建成投产。在春节前后,又新引进了5家企业,相信到年底,开发区将有一个崭新的形象。工商企业方面:截止目前,全区52个规模企业没有一户停产和裁员,部分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逆势上扬,产品畅销且价格上升,春节期间依然在加班生产。今年还将有一批新的骨干企业进入到规模企业行列。去年全区实现税收1*万元的企业达到了42家,其中盈创公司去年税收在全市50强企业中排名第八,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1家超2亿元)。元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3%,全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西城改造建设方面:目前一批项目正在紧张的洽谈之中,骨干路网框架正在拉开,政务中心即将于6月份开工建设,今年西城改造将是一个大工地。老城改造的一批项目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又洽谈了一批项目。与此同时,海口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规划已于上周通过专家评审,临港生态产业园规划正在审批中。总之,我区二产、三产发展方面呈现出蓬勃向上之势。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做好财税工作的基础。
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客观、辩证地分析当前经济危机以及财税政策变化对我区的影响。应当看到,每一项政策的变化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认为,今年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对我区是利大于弊,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项。一是增值税转型。它是我国财税政策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抵扣上。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了,产业升级了,效益也会随之提升。与过去相比,它不是存量减少,只是在增量方面比预期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企业的规模效益上去后,带来的利好将远远超出固定资产抵扣所产生的影响。这是鼓励企业发展的一个好政策,企业发展了,我们的税收就有来源。所以,我认为增值税转型,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存量税收,只是在增量方面我们在与过去比较时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二是小规模纳税企业税率的调整。这项政策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企业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不断洗牌的过*,能生产经营下去的,就会越做越好,总量的增长能抵消一部分税率降低的影响。同时,还有一部分新的企业加入,可以弥补一些减少的因素,这方面我们要辩证的分析。
金融危机对我们有影响,特别是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后,引起了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对于我们一些外向度比较高的企业和行业有一定的冲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央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出手很快,组合拳打得很有效,今后一段时间,政策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国务院已经出台了6个行业的振兴计划,据有关消息,“两会”前,国务院还将批准4个行业的振兴计划,其中轻工业的振兴计划将在去年基础上,增加6*多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国家加大投资方面,对于拉动一些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也将会逐步显现。就我们自身而言,建筑业、房地产行业与预期相比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有新的增长点,实施老城改造、西城开发将会产生新的增量。辩证、客观地分析宏观形势,认真、细致地分析自身发展态势,我们没理由不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做好工作。
对今年财政收入任务的安排,区委、区政府很慎重,人代会通过的是增长18%,但那只是一般预算收入,在经过需要、可能等方面分析后,我们今年财政收入的增幅必须达到24%。两税、财政局和各乡镇(街道)的同志要有大局意识。对于区域性任务分解,在*区长讲的坚持“三个原则”的同时,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其中,乡镇方面由过去的30%增幅调整到了25%;街道方面,也充分考虑了任务以及实际因素,与去年计划相比只增长了10%,与去年实绩相比也只增长了17%,部分街道超出20%的部分还进行了微调,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大家一定要在完成任务上要多花心思,多想办法。
二、加大力度,强化征管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各乡镇(街道)、全区各部门和全体财税干部都要围绕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而努力,抓紧、抓实、抓主动。
第一、要生财有道,加强财源建设。抓财税工作,不能就财税抓财税,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抓财税,要以财税实现的*度检验经济发展的结果,把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各乡镇、街道一定要树立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当然,抓经济、抓财税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关于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原则上任务分解不会减少,只会增加,要在全区上下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理念、意识和责任。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们抓招商引资不是无所作为,恰恰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元月份仅开发区就签订了3个招商引资项目。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是增长30%,这对我们的税收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各街道要利用好城区的资源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和三产发展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各自特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要有新突破,在资源优势招商上要有新作为。所以,分析财税工作,不是静态的分析现有税源,而是要动态的看发展趋势,把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用发展的观念想办法、采取措施。
第二,要聚财有方,大力组织收入。一是要严格征管。这是财税工作基础。财税部门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治税,加强监管,抓大带小,抓易带难,多收工作税,多收辛苦税,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要积极协税。这里讲的协税是指把可以、应该在我区纳的税收起来,不是在区里相互之间挖税,如果今年再发现街道、乡镇之间相互挖税,那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意识问题,将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制约。要研究当前经济变化,利用政策,把一些税合理、合法、合规的引进来,要根据市场经济形势,研究企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税收,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变化带来的税收,科学准确核定文化、餐饮、娱乐行业的税收,等等。从事财税工作的同志要研究经济、了解经济,在方式上、思路上、操作办法上多动脑筋,做好协税护税工作。
第三,要用财有效,加强支出管理。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工资、保民生、保重点,还要尽可能地利用财政杠杆支持产业发展。要严格控制专项支出,对会议费、考察费等一般性支出要从紧从严控制;对临时要求追加解决的经费,一律先批复后实施;对于建设类项目,必须先报项目计划,经审批后方可实施。要加强对一些专项资金和建设类资金过*的监督和结果的审计,把项目资金用好、用出效益。要继续整合各类资金,集中财力做大事。今年重点整合社区建设资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
第四,要理财有法,搞活财税经营。要善于把有形的资产资源经营好,使有限资源和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尤其要积极探索行政性资产转化为资本的路子,探索推进公益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促进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财税政策也是资源,在依法征税的同时,要善于把无形财税政策经营好,争取项目、资金、环境,争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做好聚力和借力发展的文章。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财政工作不是部门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要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把财政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经常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力抓。针对财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要落实责任。今年下达给大家的财税任务,执行没有任何借口,更没有任何折扣。各乡镇(街道)和财税部门要将收入任务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分解到条条、块块,落实到税种、税源,明确到单位、人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加强调度,做到均衡入库,不能大起大落。
三要密切配合。财税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定期交流信息,沟通反馈情况,保持工作的协调一致。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特点,支持财税部门的工作,共同抓好落实。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招商引资; 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1-0065-05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是硬道理。为了做大经济总量,建立开发区招商引资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从县域经济发展看,无一例外地采用财税优惠政策吸引外地资金,但对其财政绩效研究较为薄弱。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讲求绩效的先进理念引入我国,财政领域逐步重视支出绩效评价,并以此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降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很有必要研究其绩效问题。本文以广西武鸣县为例对招商引资的财政绩效进行分析。
一、武鸣县开发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一)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概况
武鸣县伊岭工业区位于县城附近,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2002年起建立工业区,2010年被确定为广西A类产业园区。该县是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县份,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近年来,该县提出了“工业富县”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工业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招商引资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工业区对全县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吸引投资,工业区在头五年实行了较为优惠的财税扶持政策,主要有:按国家规定执行全部税收减免;实行财政扶持金、财政贴息和财政奖励政策;按成本价收取土地出让金,但对投资方三年内纳税额(地方所得部分)超过地价总额的,给予等同于地价款的奖励;按下限收取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基本建设项目规划咨询费,减半征收小城镇建设配套费;帮助争取上级各项扶持资金,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技改补助、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贷款额度;给予投资者在交通、通讯、就医和子女入学、就业等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设立招商引资服务专窗,经营及居住满一年的,可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2009年起,武鸣县适当调整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总体上优惠力度有所减弱。具体来说,提高了给予财政扶持金的条件,如给予30%财政扶持金的条件由对县本级税收贡献5—20(含)万元提高到20—50(含)万元,其他各档也相应提高;不再实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以及对技术改造及新产品开发企业新增税收5万元以上给予30%奖励的政策;享受优惠政策的期限由自企业投产之日起五年内缩短为自企业投产之日起三年内。
(二)武鸣县工业区与周边工业区优惠政策比较
比较其他相邻工业区的优惠措施,可以发现,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有着地处市区、财力较多等优势,给出了税收奖励、配套资金扶持、改制工作经费补助、上市工作经费补助、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培育创业投资补贴、搬迁补助、自建厂房补助、租赁厂房补助、物流费用补助、联网审批管理补助等多项扶持措施。其税收奖励措施有:入园企业自认定为软件企业之日起三年内,企业增值税进高新区财政部分的50%及所得税、营业税进高新区财政部分第一年达到5 000元人民币以上、后两年达到一万元人民币以上时,经软件园管理中心审核后,由高新区财政分别等额奖励给企业。最有特色的是创建“无费区”,免收环保审查费、企业代码证及培训费等1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灵山县则对五年内交纳“两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该部分税金8%~17%的累进财政扶持。此外,灵山县采取了一厂一策的做法,给予各个工业区内企业数额不等的财政扶持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投资,提高本地的经济实力,也提高本地区在与其他地区竞争中的话语权。
总体而言,武鸣县的财政扶持金力度是很大的,但限于县级政府的权限和财力,已经是倾其所有了。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些特点:县域招商引资财税优惠以奖励为主,奖励往往与产值、完成投资、税收贡献挂钩;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奖励政策较少与就业、技术引进、培育企业壮大规模挂钩,其政策导向是做大产值、税基。而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高新区则侧重软件产业、上市企业、技术创新,其行业导向比较明显。
(三)武鸣县工业区与周边工业区生产要素比较
除此之外,笔者还对这几个工业区的投资成本进行了比较,具体见表1。运输成本方面没有太大差别,武鸣县工业区水价较高,电价没有优势,地价比市区便宜,但高于灵山县。从对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入园企业到这里投资落户主要看中的是地理位置好、政策优惠、自然资源丰富;企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土地价格优惠、税收优惠最受投资者青睐;对于投资环境,普遍认为比较好,并认为全部或多数兑现了所承诺的优惠政策;从政策期望看,多数企业希望增加和完善优惠政策、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强招商项目策划与包装。
二、武鸣县开发区财税绩效的具体分析
(一)园区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情况
2002年至今,工业区共引入企业144家。目前已投产105家,在建39家。按年销售收入2 000万元标准计算,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6家;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标准计算,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26家;2010年产值达亿元以上企业9家。从行业分布看,林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最多,合计超过50%(表2)。
从调查情况看,有些企业很有发展潜力,福建、浙江等地客商投资的陶瓷企业共有7家,靠近消费市场,技术比较先进,生产、销售情况良好,都表示将继续扩大生产,增加生产线。
2.资金到位情况
据统计,入驻的144家企业协议合同投资额608 353万元,2010年实际投资额327 715 万元,资金到位率53.87%。
3.实现产值情况
按照工业区的统计数据,入驻的144家企业协议合同产值1 266 794 万元,近三年实际产值及占协议合同产值的比例见表3,各行业产值比重见表4。从表3、表4可以看到实际产值占协议合同产值的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各行业每亩创造产值相差较大。
(二)工业区引资成本分析
招商引资成本包括税收减免、财政扶持、财政奖励、征用土地补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区管委会工作经费等方面。2003年至2010年,各项财政投入及税收减免合计为16 792万元。
(三)工业区税收贡献分析
总体来说,汇总2002年以来的数据计算,工业区企业协议产值税收贡献率为3.78%,2009年、2010年产值实现率分别为25.05%、34.98%,产值税收率分别为0.74%、0.71%。
1.上缴税收情况
按照协议合同,达产税收贡献额为47 879万元,2008年、2009年、2010年实际缴纳税收(不含耕地占用税)分别为2 088.44、2 343.96、3 136.57万元,分别为协议合同达产税收额的4.36%、4.89%、6.55%,呈现上升态势。2008—2010年三年均无税收的有14家。近三年工业区企业缴纳税收占全县本级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56%、11.62%、12.55%,尚未发挥支柱作用。
从工业区单个企业的税收贡献看,2008年缴纳税收超过100万元的企业有3家,占当时全部入园企业(125家)的2.4%;缴纳税收超过10万元的有42家,占企业总数的33.6%。2009年税收超过100万元的有6家,占2009年入园企业(135家)的4.44%;超10万元的有39家,占28.89%。2010年税收超过100万元的有9家,占2009年入园企业(144家)的6.25%;超10万元的50家,占34.72%。
2.税收行业结构
从各行业的税收贡献看,建材业、林产品加工业提供的税收较多,且比较稳定,而制药业提供的税收呈现下降趋势,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的税收比重最低,纸塑包装业提供的税收尚不稳定,机械制造业的税收贡献率上升较快,潜力较大(见表5)。按国税、地税分,以国税系统征收的税收为主,2002—2010年,缴入国税系统的税收收入为5 932.48万元,占工业区企业全部税收贡献额的80.6%。但从变化趋势看,工业区企业对地税系统的贡献率逐步提高,这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一件好事。
剔除耕地占用税,2006—2010年工业区企业缴纳税收合计为10 911.50万元,与2003年以来的财政投入及税收减免额相比,相当于招商引资成本的64.98%(没有考虑其他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与进入园区企业头几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有关,也与园区建设初期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有关。
3.分行业税收贡献率
根据武鸣县财税部门及工业区提供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了有比较完整统计数据的2008—2010年分行业产值税收贡献率、销售收入税收贡献率(见表6)。从表6中数据可以看到,六大支柱行业近三年的产值税收率大多不到1%;销售收入税收率绝大多数高于1%,甚至达到两位数。为了评价工业区这些支柱行业的税收贡献指标,借鉴了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的增值税行业平均税负率,按对应行业比较后发现,武鸣县工业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业、机械制造业的税收贡献率尚未达到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而建材业则高于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林产品加工业没有同类参考数据。
三、存在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工业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尚不明显
比较武鸣县工业区“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可以看到所规划的六大主要行业已经发生变化,而实际形成产业集群的尚没有,反映出县域对园区发展长远目标的前瞻性研究相对薄弱。由于武鸣县地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基础无法与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类比,往往是根据实际招商的情况来“总结”产业定位,而难以事先科学地确定发展方向。
从工业区的六大主要行业看,有的产业关联度不够高,企业间的交易占全部企业销售额的比重也有待提高。产业集聚理论认为,大量联系密切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有利于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发展工业区理应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但多数县域在行业选择上,在园区发展初期更多地考虑增加企业的数量,难以完全做到“招商选资”。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与地方政府所处的两难境地有着密切关系,也与政绩评价体系紧密相关。一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地方政府改变单纯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一些省级政府按招商引资的产值、投资额等总量指标奖励市县政府,按GDP、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收入等总量指标对市县政府排队和奖励的做法仍然比较普遍。在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下,市场自身的选择机制就难以发挥作用。从根本上说,只有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完全建立起来,形成引导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关注财政绩效的经济激励机制,建立起包括官方评价、社会评价在内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才能改变这一状况。
(二)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尚待提高
投资强度,即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除以土地面积,是衡量开发区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武鸣县土地属于四类第十等,在有统计数据且行业归属明确的72家企业中,有20家尚未达到国土资源部2008年《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单位土地投资强度要求。全部144家企业中,有83家提供了实际投资额数据,平均每亩投资强度为57万元,低于广西2007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其他工业园区(集中区)一般不低于80万元”的标准。
在土地资源有限,国家拉紧土地供应闸门,引导地方走节约土地、集约化开发道路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着扩大招商与土地供应不足的矛盾。县域工业区在园区级别、知名度、优惠政策、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无法与大城市中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竞争,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企业拉进来,招商质量让位于数量。
(三)财税贡献率有待提高
从上面分析的数据看,工业区的财税贡献率还有待提高,工业区企业缴纳税收占全县本级税收收入的比重也迫切需要提高。遍观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优惠政策,轻财源管理的倾向,财税部门对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还没有建立全面、准确的核算制度,过多的税收优惠将使企业产生严重依赖,影响经济发展内部自我激励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多年以来,税务部门通过下达收入任务来推动工作,地方税务部门重视完成收入任务、轻视政策导向和财政绩效的现象有待改变。
(四)引进资金与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不够同步
截至目前,武鸣县工业园区还没有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企业及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林产品加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占园区企业家数的一半,但主要是粗加工,附加值不高。从劳动力需求看,技术人员都是投资者从外地带来,员工多数从本地招聘,主要是当地农民。这种现象既与县域生活环境比不上城市有关,也与科研院所改革滞后有密切关系。大量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集中在城市里,享受着准公务员待遇,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
(五)部门间尚需建立紧密协作的工作机制
从调研中发现,招商、财政、税务、发改委、国土、环保等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定期会商分析机制。各部门依据本系统的标准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信息沟通与交流相对不足,垂直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部门即“条条”与“块块”之间不同的部门利益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完善现行政策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园区发展的研究与规划
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县域经济发展只有突出特色,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应立足当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放眼未来,必须淡化GDP目标,从外延式的单纯增加资金、人力、能源、土地的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面对附近园区相互竞争的实际情况,应避免同质竞争,打造特色与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可以考虑与高校、各类研究机构合作,采取技术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共同研制新产品,在部分行业取得突破,走出一条创新发展道路。
(二)建立包括财税贡献率在内的园区准入评价指标体系
以往开发区招商引资主要通过发改委、环保、工商、国土等部门设置前置条件审批,忽略了财税贡献指标。应综合考虑招商引资对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制定科学、系统的进入门槛(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就业、外贸创汇、增加商品供应、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提高要素经济效益方面科学设定园区准入标准。建议建立包括企业规模、财政收入贡献、提供就业、纳税诚信、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带动能力等多方面的项目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在审批项目阶段、项目进驻阶段、项目成熟期分别进行科学的评价考核,确保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通过招商、财政贴息、信贷担保等方式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商业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配套条件,促进园区健康发展。拓宽筹资途径,创新筹资方式,加快工业区员工宿舍、超市、公交车站等配套公共设施的建设步伐,帮助企业尽快扩大投资,实现达产目标,提高工业区的财税贡献率。
(三)建立考核机制和引进项目退出机制
一是在项目进驻的各个阶段做好考核目标设定、组织考核工作。二是建立完善引进项目退出机制、企业经营的市场淘汰机制,对于规定年限内没有达到设定的单位土地面积财税贡献的,停止享受优惠政策,补缴土地出让金等费用,或者加倍缴纳,通过经济措施迫使其退出园区,提高园区土地使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价高税大产品仍是招商引资的首要选择,引进项目的重点应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吸引产业关联度高、对上下游带动作用大的行业;对投资强度较低的木材加工等企业逐步鼓励做大做强;对土地利用率低,对经济、财税贡献较低的企业收回土地,或征收较高的土地使用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回减免的各项税费,取消所有优惠政策。
(四)加强财税管理
一是建立招商、财政、税务、发改委、国土、环保等部门定期会商分析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加强对税收优惠的核算、税式支出预测与管理,改变片面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做法。三是除了加强招商力度、引进新的企业外,更重要的是继续培育已经入园的企业。工业区管委会、财税部门需站在做大做强园区财源的角度,加强园区项目及企业的财税管理。
(五)做好配套改革
一是用好、用活现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企业技改资金、技改贷款贴息、科技发展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专项补助。二是通过外引、现有企业重组改造等方式,吸引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的科研院所入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园区企业的科技含量。三是鼓励、推动企业重组联合,做大做强。财税优惠政策不仅瞄准项目引进,而且引导企业不断做大规模,通过制定实施累进式扶持政策,培育若干龙头支柱企业,形成带动效应。四是上级扶持应与招商引资财税绩效挂钩,引导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五是加快科技、教育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激发科技人员的活力,鼓励他们到县域经济中创业,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马海涛,牛文安.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与根源[J].中国发展观察,2010(5).
关键词:小微企业 税务管理 会计核算 经济效益
一、小微企业财税管理现状
在很多小微企业缺乏财税管理的意识,企业当年的财务收入和会计核算不明确,采用简单的、传统的会计核算,每年的收入、利润、负债的等业务账务混乱,报表登记缺乏条理,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甚至没有定期缴税,造成国家的税务损失;加工生产型的小微企业,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和市场需求分析等仅能凭借积累的工作的经验,无法根据科学的财务报表和市场走向分析制定当年的任务和计划;国家为了促进市场繁荣,出台了一些鼓励小微企业、促进贷款、降低税负的政策,但是不少小微企业老板,对于政策的解读偏差,认识错误,未能实现对发展机会的充分利用。这些小微企业财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企业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二、小微企业财税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财务管理意识,采用传统记账方式
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历史较多,生产寂寞小,不少企业仍保留者“小本微利”“薄利多销”得经营模式,贯彻着经验主义的经营理念,甚至采用传统的收入与成本之差来计算利润的简单核算方式,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提高,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着企业科学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形成。较多的小微企业老板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核算的重要性缺少认识,这样的核算方式,无法对每年的净收入和成本消耗进行合理的计算,采用错误的材料采购和成本计算方案,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规模的成本核算,同一的材料采购模式,无法形成的资源的优化合理组合,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思维的滞后和管理的僵化,形成恶性循环,难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专业人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小微企业采用小规模、低成本、低投资的生产方式员工数量不多,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原始资本下,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所以通常聘请一些具有薪酬较低、缺乏专业会计知识的核算人员。在一些小微企业中,财务机构会计核算人员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但是没有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被大型企业和官方所认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习惯以工作经验作为判断依据,不考虑国家法律规定和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有些会计决策方式甚至较为落后不符合国家现行的财税规定。会计人员所掌握的实践知识缺乏时代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机构及基本的岗位设置不健全,执行人员和监督人员之间的权责不明确,出纳会计和账务核对人员的职能交叉,会计核算中要求的相互监督不到位,岗位任命不科学,在小微企业内部容易发生、虚假伪造的事件发生。
(三)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存在不足
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旧不完善,有关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较窄,很多行业未能真正感受到国家税制改革带来的优惠;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法律领域仍处于空白,造成工商管理部门的税收征管职能贯彻不到位,在财税方面,小微企业既无法正确合法的缴税,也不能及时享受税收带来的优惠;我国小微企业数量繁多,遍及不同行业,且分类标准、划分依据、应缴税额等部分各不相同,有关政策的出台缺乏时效性和时间应用性,造成小微企业的登记管理困难,优惠政策的落实困境。
三、浅谈如何加强小微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健全企业内部核算体系
即使是简单生产模式的小微企业,也要全力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管理者的财务管理和税收核算意识,既是增加国民经济和加强政府税务管理的保障,也是提高小微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树立长远的战略目光,认识到企业财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从自身做起,对企业的财税制度采取严肃的态度;聘请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采用符合国家和法律规定的发票、记账凭证、核算账簿,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严格填写;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体系,在符合企业规模和经济收入水平的前提下,认真贯彻钱帐分离、钱权分离、岗位制约、相互监督等会计基本准则,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促进专业人才培训,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
促进人才培训,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强对财务部门在岗人员的从业资格和职业道德审查,通过专业院校和会计机构的辅导,进行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保证,从整体提高我国小微企业的会计部门执业质量;另一方面,企业要做好在岗培训工作,利用人才作为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的保障。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制度进行专业的统计,国家有关小微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要实现全面理解,充分利用,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方案和财务计划,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税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对于提高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上,笔者结合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财税管理工作,促进新形势下的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对读者带来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现广.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3
[2]刘丽.财税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年的财税工作,表彰协税护税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财税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负责同志的发言,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切实可行,听了很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完成今年财税工作目标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根据市政府对财税工作的要求,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去年财税工作取得的成绩
*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67.25亿元,同比增长14.4%,总量居全省第4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97.22亿元,增长3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40元,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6元,增长18.2%。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保障重点支出,深化财税改革,使财税工作实现了四个新突破:一是财政收入规模实现新突破。*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达到33.76亿元,增长32.1%,增幅位于全省第3位,总量位于全省第8位。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亿元,达到8.2亿元,增长32.1%。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历程,我市一般预算收入踏进10亿元的门槛,经历了漫长的25年时间(*年10.36亿元),突破20亿元仅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年25.55亿元),去年又实现了突破30亿元的新跨越,这既是许昌经济发展成果的体现,也是我们各级各部门重视和加强财税工作的结果。二是财政收入质量实现新突破。*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89%,比上年提高0.33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完成27.25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7%,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市本级税收收入达到7.75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4.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9个百分点。这两个比重的显著提高,标志着我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和结构实现了新的突破。三是财政支出规模实现新突破。*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突破60亿元,达到63.68亿元,增长33.3%;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突破15亿元,达到15.1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23.7%,增长34.5%。全市财政支出的重点着力向民生倾斜,涉及民生的支出达到29.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6.3%,在规模、比重和增幅上均为历史新高,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四是协税护税工作实现新突破。*年,根据市政府的要求,财税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协税护税机制,协税护税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了税收源泉控管,堵塞了征管漏洞,规范了税收征管秩序,完善了财税管理体制,治税环境明显优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税收特别是小税种的持续稳定增长。*年,全市车船税、房产税、契税等小税种收入接近7亿元,增长46.4%。同时,我们还通过税源清查登记,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税源交叉管理问题,理顺了一些税种征收和一批重点项目的财税管理体制,使税收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可以说,*年我市财税工作成绩显著,可喜可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财税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协税护税成员单位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的结果。市委、市政府对财税部门和协税护税成员单位的工作是满意的,毛书记、李市长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财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为协税护税做出贡献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大家也要看到,我市财税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差距。一是收入总量还比较小。我市一般预算收入的总量为全省第8位,但与第7位、第6位的新乡、安阳的差距还较大(分别少7.3亿元、8.7亿元),位于第9位的三门峡与我们只差4亿多元,我市一般预算收入仅为郑州市的15.41%。二是收入质量还不够高。*年,我市宏观税负为7.9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7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负为3.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为全省倒数第7位,地方税负占宏观税负的比重为48.7%,比重仍然偏低。三是骨干财源的培植十分紧迫。近几年我市虽然加大了财源建设的力度,但真正拉动收入大幅增长的骨干财源项目仍显不够,财税收入的支撑点较少。全市纳税100强企业入库地方税收13.35亿元,仅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39.5%;地方税留成过亿元的企业仅有许昌卷烟厂和中原证券两家,这与排名前7位的省辖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培植骨干财源、重点税源的任务显得非常紧迫。四是县域财政收入不够均衡。全省县(市、区)一般预算收入排名前10强中,我市仅有禹州市一家,而郑州和洛阳均为4家。我市6个县(市、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最多的禹州市突破10亿元,而最少的县(区)仅有1.7亿元,相差8.3亿元;收入增幅最高的长葛市达到52.5%,最低的几乎为零增长;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最高的魏都区为97.5%,最低的仅为71.6%,相差25.9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表明,6个县(市、区)财政收入的规模、增速和质量很不均衡。五是协税护税还存在薄弱环节。与外地相比,我市在协税护税网络建设、涉税信息采集和运用、协税护税工作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些差距和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财税部门以及各协税护税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清醒认识当前财税工作面临的形势
去年底,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确定了*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概况起来主要为“1415”,即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四个主要经济指标有两个为财税收入目标,这一方面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财税工作高度重视,期望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壮大财政实力。坦率地讲,在财政收支连年高增长、高基数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如此高的增幅,难度很大,任务艰巨。对于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不能盲目乐观,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形势,既要看到财税增长的有利方面,又要敢于正视影响收入的不利因素,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有利于财税增长的因素。从大的环境上看,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省政府对中原城市群和郑许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的高度重视,将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增添新的税源。同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也会形成新的增收,如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资源税税标调高以及印花税和建筑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核定增收、房地产土地增值税预征等政策的实施,必然带动相关税收的增长。此外,去年国家连续5次调高金融存贷款利率,相关金融企业今年的营业税可望增长。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有以下几个增收因素:(1)*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增速要达到14%,按照一般预算收入与GDP的弹性系数推算,财政收入可望有较大地增长。根据近三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与GDP的弹性系数推算,*年的弹性系数只要不低于1.2,一般预算收入即可突破40亿元目标。(2)*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按照近几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营业税关联度推算,建筑安装营业税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3)我市一批新竣工项目逐步形成生产能力,而且市场前景看好,已成为我市税收增长的稳定税源,东城区热电厂、首山一矿、天昌复烤、烟草薄片、泉店煤矿等一批项目有望陆续竣工投产,将为我市财政收入再添新的税源。(4)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领域拓宽、消费需求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进一步凸现,第三产业贡献的税收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扩大、机动车辆增加,以发制品企业为龙头的外贸出口企业快速发展,煤炭行业资源涨价整体收益提高等诸多因素都将拉动我市税收增长。从税收征管的环境看,各级党委、政府对财税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闻会制度极大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增加税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各级协税护税网络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税务部门治税环境进一步优化,都为实现今年收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今年前两个月收入完成情况来分析,截至2月底,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接近7亿元,达到6.96亿元,增长35.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46亿元,增长37.5%,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8.5%;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增长39.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5亿元,增长32.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9.5%。可以说,今年的财税工作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收入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看到有利方面和增长因素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分析影响经济发展和财税增长的不利因素。在国际方面,受美国次级债务的影响,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日益明显,贸易摩擦继续增多,美元贬值带给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加大,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普遍提高。因此,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国内方面,国家严格项目核准、环评、紧缩银根和土地供应等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极有可能波及我市相关的一些税源行业或企业(如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中原证券),对我市的煤炭、造纸、炼焦、化工、化纤、水泥、冶金、电力等9个高耗能行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税收政策的调整将形成税收的直接减少。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将会带来较大的减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税率调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煤矿下井补贴提高及部分行业企业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调整等政策的执行,也将使所得税形成减收。初步推算,这些因素将使我市税收直接减少10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将会减收2.6亿元左右,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大约减收6000万元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和税收政策的变化会对财政增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没有大的趋势性改变,且财源得到一定的扩大和巩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尚好,且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我们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克服一切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完成今年的收支任务,推动财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扎实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已经基本确定,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也已明确。刚才,三位局长分别对今年的财政、国税、地税工作进行了安排,讲的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落实。在今年的财税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税征收要加大力度。各级税务部门要按照“依法治税,严格征管,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从严治税,促进税收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要坚持做到应收尽收,同时还要防止虚收空转。要强化税源基础调查,掌握税源总量和结构变化,加强税源分级分类调控管理,切实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相关税种的监控力度,挖掘增收潜力,实现税收及时、足额、均衡解缴入库;要强化税收稽查,开展必要的专项检查,坚决堵塞“跑、冒、滴、漏”;要自觉遵守各项财税体制规定,严格按体制规定的级次组织收入入库,维护税收征管秩序;要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增强纳税服务意识,营造和谐征纳关系。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管理规范;要切实强化契税征收管理,严格按规定办理减免税。各级财税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征管合力,坚持和完善财税工作例会制度,认真分析税收征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征收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2、开辟财源要舍得投入。财政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财政,只有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财政增收才有源头和活水。因此,要把加强财源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立足第二产业稳固主体税源(06、07年税收贡献率分别为78.9%、74.9%),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社会税源(06、07年税收贡献率分别为13.8%、23.9%),抓好重大项目催化新生税源,逐步建立比较健康稳定的地方财政增长机制。要按照李市长对财税工作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市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重点企业培育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和全市40户重点企业、20户高新技术企业、2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户重点服务业企业、30户上市后备队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断巩固和扩大骨干税源。
3、财政支出要保证重点。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财力保障。要按照市政府关于打造“民生财政”的要求,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四个倾斜”。即:确保工资、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惠民十件实事的顺利完成,确保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确保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要向城建项目倾斜、向创建项目倾斜、向社会事业项目倾斜、向推进区项目倾斜,真正使财政资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争取支持要研究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财税政策。各级财税部门一定要重视对各项财税政策的研究,科学合理地运用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和财政支持。要加强与上级财税部门的沟通、衔接,围绕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的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和申报项目。大家要学会创造性地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以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推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5、财税监管要提高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对财政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财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理财的水平及能力。*年,我们要按照李市长关于打造“阳光财政”的要求,全面推动县级部门的预算改革;要按照国家规定,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进一步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
6、协税护税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做好财税工作,财税部门是主力军,但仅靠财税部门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财税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配合。我们去年的工作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刚才,我们表彰了*年市区协税护税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同志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协税护税办公室要对去年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加强薄弱环节,使协税护税工作再上新台阶。关于吸纳市统计局进入协税护税网络问题,我原则同意联席办的意见,希望尽快明确部门的职责任务,及早开展工作,以使我市协税护税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在税收征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