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09:21: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语文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语文教育;创新;策略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学校不要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考试能力,而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相比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更注重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也造成了一些职业院校过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开展,而对语文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部分职业院校甚至取消了语文教育课程。职业院校对于语文教育的不够重视,导致了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质量整体偏低。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偏重理论,脱离实际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在校学生毕业之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因此,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如果能够在语文教育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能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能丰富语文教育内容。然而,在我国目前职业院校在开展语文教育时,还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老师授课也过于依赖课本,授课内容与现实也缺乏有效的衔接,这也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不灵活
职业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人才。结合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职业院校的语文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学方式都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没有明显差别,教学内容也较为死板,往往局限于教学课本,这显然也不符合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也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三)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学工作都以应试教育为主,这也决定老师在教学工作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生在接受知识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虽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一段时间,很多学校的老师也意识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缺乏有效的推广,在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积极性仍然缺乏有效的调动。这种情况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中具体体现为: 老师未能较好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学生缺乏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教育方法
相比于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更具针对性。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也分为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课内教育以传授语文理论知识为主;课外教育则是在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将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从而提高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时效性。在开展课外语文教学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优质的课外读物,包括人物传记、励志类书籍等,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价值观。除此之外,为了提升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效率。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法显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创新语文教学的导入形式
显然知识的传授是一个需要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离不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在课堂上穿插更多的互动环节,通过互动环节可以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良好的切入角度是课堂导入的前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导入形式的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将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形式,如鼓励导入、轶事导入、和疑问导入等,通过创新语文教学的导入方式,无疑能够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提高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职业院校的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毕业时更好的实现就业。因此,职业院校的教育应该更为注重教育的应用性。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在开展语文教育时,应该全面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这四方面的能力对于在校学生日后的工作中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倾听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领略他人说话的中心思想。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时更好的向企业“推销”自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在日后的工作中,良好的表达能力也能帮助学生获得领导的青睐。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领悟文字内容的观点和态度。良好的写作能力,则可以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更好的应对各种文字性的工作。因此,职业院校在开展语文教育教育时,要注重教育的应用性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韦敏m.中职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04-107.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语文学科搭建创造平台,是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上山难的问题。课文是这样叙述的: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段话如果让学生“读”,再让学生“悟”,或者老师连比带划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使用FLASH制作,演示火车怎样推、怎样拉,化静为动,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掌握了,进而能够兴趣盎然地探索课文的其他内容。
2 整合资源,拓展视野
网络教学具有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任何别的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不仅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而且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笔者是这样用媒体扩大阅读面的。
A课件出示《草地夜行》片段,让学生快速阅读。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B读后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1)这个片段也是写过草地的,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与课文《金色的鱼钩》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课文是学习的例子,在课堂中用媒体插入同类型的课外读物片段,能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说内容,说感受,作比较,进一步巩固了所学。
3 注重实效,科学使用
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素养训练,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成现代多媒体的灌输。
例如:在教学《全神贯注》时,笔者注重实效,科学使用媒体。
A玲玲的画之所以能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获得一等奖,是因为有了爸爸的鼓励,正如爸爸说的(课件出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句话中的“糟”“肯”“脑”“筋”是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呢?
课件温馨提示:见表1。
B写“糟”字。
(1)“糟”是________结构的生字,写的时候要做到________。
(2)我们发现“糟”字左边的“米”字旁在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该变成________________。“曹”字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课后的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书写两遍。
C书写“肯”“脑”“筋”三个字。
(1)填(课件出示)(见表2)。
(2)写。
在课后的田字格中工整地书写。
D书写:楼、梯、狗。
(1)观察这三个字,它们都是________结构的生字,写的时候都要________。
(2)“木”字旁的第四笔是________,“犭”旁的第二笔是________。
(3)我能在课后的田字格中漂漂亮亮地书写这三个字。
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教者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子格中的占位,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主动识字、写字的习惯。
4 解疑化难,提升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虽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是毕竟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教学中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就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克服思维障碍,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笔者是这样用媒体突出重点的。
比较三次试验过程,重点体会作者的精妙写法。
(1)科学家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学生默渎课文,从中提取信息并填表(课件出示)。
第一天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科学家蒙住蝙蝠的眼睛。蝙蝠飞了几个钟头,一个铃铛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第二天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科学家塞住蝙蝠的耳朵。蝙蝠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里飞行要靠耳朵。
第三天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科学家封住蝙蝠的嘴。蝙蝠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里飞行要靠嘴。
(2)比照三次试验,学生发现在试验酌过程中有很多重复,如果让我介绍这三次试验,我会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件出示)
(3)发现作者写法上的高明之处。要认真读读第四、五自然段,跟作者学习如何写好三次试验。
(4)我和同伴、老师交流后知道:原来写好三次试验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件出示)用词简洁、详略得当。
(5)我要读好第四、五自然段,感受作者精妙的写法。
【关键词】管理;德育;情感
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就转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将其发展,当代学生面临的课题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是责无旁贷的。
1 情感投资,以爱结情,用知识点亮心灵。
情感是世上最美的一种感情,它像美丽的鲜花开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教师付出真情,学生就会回报真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共同感悟学生的成长历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班级,与同学们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时间久了,自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你说,发生了争论请你评判。对于你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我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方能见真功夫。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多面手,不仅语言表达能力要强,而且语言神态,举手投足更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用他那对课文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在挖掘出课文的内涵,表现出课文的特色;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联系紧密,如“语言、品质、交往、写作”能力等的培养,都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诱发学生情感,抓住生活感受,让学生用心去体会每一步成长经历,拨动学生心弦,引起情感共鸣;在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上,力求做到巧妙安排,精心构思,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主动吸收知识,增长才华,接受教育;学生亲自上“舞台”,练习技艺,激发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语文课变为“心灵塑造工程”,学生的获得必然是巨大而终身受益的。
2 提高自身修养,彰显人格魅力。
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啊,“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古人为教师定下的职责范围。为人师多年经历使我感受到,教师的职责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其中,身体力行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身教。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此,孔子向我们昭示了一条为人师者的真谛――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诲人不倦的爱生态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追求,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否则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理想和道德教育只能是空谈。教师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言行一致,为人正直,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征服学生。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现代化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人类面临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挑战,教师要改变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注意吸收当代最新科技成果,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讲写基本功,还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努力做到知识渊博,业务精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接受教育和指导。
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由此要巩固自己形成的威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严于律己,用良好的情感,崇高的道德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正确合理的运用自己的威信,言行一致,不断进取,身正为范,做学生的榜样。
3 教书育人,重在德育。
教育是“上所施,下所效,使人作善”的活动过程,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学生虽有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但他们的共同心里是向上的,是愿意成才成人,并乐于奉献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正视青少年这种努力向上,学好成才的愿望,诱发他们的积极性,利用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环境和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学会把外部的良好形象通过内化的过程,变成积极向上的力量,控制、排除不良的影响和干扰,使自己在健康的道路上迅速成长。
关键词:有效课堂 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48
新课程背景下创新语文教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创新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其目的是基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语文教学上的行为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模式互相模仿,形式单一,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现状下,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取得创新,实现高效课堂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新形势下创新语文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 创新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
1.1 目标合理
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表现在关注学生,关注课程标准,关注基础、难易适度、容量适中,有利于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兴趣,树立信心。
1.2 目标明确
为了避免教学的随意盲目性,语文教学目标要明确,根据指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轴”,使教学内容围绕着“中心轴”旋转,确保教学内容不跑偏。语文是没有难易程度之说的课程,关键在于语文知识素养的积累,老师同学应以平常心对待语文课堂。由于学生语文基础有别,在平常的教学中,有可能一个简单的字词,对于底子差的同学而言,可能就是学习中的难点。但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知识,应该牢固掌握。因为这是中职语文中最起码的语文知识,也是语文学习的底线,没有字词的积累,其他知识无从谈起。因此,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促进中职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实现。
2 创新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执行
2.1 创新语文教学,有效课堂明确角色
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唯一中心。老师只是课堂主导,要做好组织者、指导者,有效地引导学生,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是发挥课堂策略作用的根本。老师要适应角色转变,要把握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核心,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既当师傅又当徒弟,才能真正将自己融入到教学中去,了解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老师和学生一同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的发展”是课程的核心。如何去实现这个理念,就需要教师认真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所在,并且尊重他们的尊严。老师应该更加看重成绩差的学生与犯错的学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老师尊重学生,学生自然就能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感受到存在感和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会奋起、感动、发热、发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会奋力追赶,犯错误的学生就会进行自我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差距就会变小,学生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减少,从而令整个班都呈现出奋发向上的劲头。
2.2 创新语文教学,有效课堂精讲多练
所谓精讲,就是要求教师既要讲得好又要讲得少,讲得太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堵塞其他的学习途径,就是浪费时间。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导语时语言要简洁,带动学生快速切入实际内容;分析内容时讲解要透彻,语言要凝练;坚持一问一答的方式最受欢迎。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时间不够或者进度不顺的状况,这时教师就往往自然不自然地强化自身的作用,那是强行灌输,将课堂时间用得紧紧的,甚至拖堂,这样做自然会令课堂效果变差。老师主导学生积极跟上,发挥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才能令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保持一致,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老师要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在教学的关键点上,或者是在学生学习的节奏跟不上老师节奏时,要适时进行缓冲,不是等到一节课将要结束之时再匆忙进行一下总结。老师应当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回顾,并留出思考与想象的空间给学生。
2.3 创新语文教学,有效课堂做好管理
做好课堂管理是创新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尊重学生更是做好课堂管理的基础。教师的自身能力及教学素质是做好课堂管理所必备的。作为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灵活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确保在课堂有限时间内,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任何困难,老师是最好的“雷锋”。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包括各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回答学生难题、巩固教学知识、知道学生人生方向,切实做到“解答疑惑”的作用。从多方面做好课堂管理。
2.4 创新语文教学,有效课堂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
2.5 创新语文教学,有效关注课堂课外
创新语文教学,实现高效课堂,不仅要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的内容,还需要课堂外的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增大学习量,采用“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而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想学习的动力。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课堂内外的教学效率,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必须的。利用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使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拓展学习。
3 总结
关键词:语文教育;创新意识;主体意识;质疑能力;实践活动
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奠基性工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特别注重挖掘学生的这种潜能。那么,如何去“挖掘”呢?根据实际教学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由双重主体构成的,是一个合作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这个半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回归学生主置,不应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物”,而应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发展个体”,尊重他们,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挖掘他们的各种潜能。例如:在教《春》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完课文朗读录音后,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或感受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或惊叹文章语言的优美……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和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获得对春天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今天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终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失去了个性,依赖性强,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提问,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那么从何发疑?
1.找寻关键词、句子发问
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问题就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也就是寻找文章关键词句。关键的词语是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等,这些词语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品质;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用得好的词语。关键句子是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含义深刻的、蕴含哲理的、生动、形象、具体且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等。
2.在比较中质疑
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手段。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课文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把握,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感知文体、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弄清写作思路和文章技法等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教《故乡》时,分析闰土、杨二嫂的形象可以通过比较来进行。少年与中年的闰土简直判若两人,文中也写了杨二嫂前后外貌、语言、动作、行为的不同。经过对闰土、杨二嫂前后比较的分析,就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二十年前的闰土和二十年后的闰土有什么不同?这变化表现在哪?杨二嫂有什么变化?他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把主题相同、题材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由此质疑。
在教学中提问,不只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我们要从灌输者走向引导者,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就像是把开启汽车的钥匙交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性高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各种形式的创造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行之而止点矣。”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坚持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活动天地,让学生跳出课本,走出小教室,走向大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他们阅读课外读物,自编手抄小报,从事社会调查,描述人生百态,进行演讲比赛,开展辩论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语文教学既立足于课堂,又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不断在生活与社会的课堂中汲取鲜活的语文养料,语文素质与思想情操、意志品质等自然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美的心灵、美的品格,有利于提高语文素质。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要更新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教学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大批的具有高素质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杰.《语文创新教学》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2.韦维.谈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创新教学》.2001年1月.
3.刘竹青.新语文教育观浅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5月.
1.引言
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规范教育的起始点,加之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本,怎样保证小学语文的教育水平是当前相关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创建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基于此,应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提上日程,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创教育新局面,展开教学新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重心所在。
2.创新小学语文教育途径的意义
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推动了多个行业的发展,其中也包含了教育事业。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时如果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课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将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育重心应转移到素质教育中,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果沿用老旧的教育观念,会发生教育水平较低和教育方法落后的尴尬局面,使得素质教育难以真正得到实施[1]。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另辟蹊径,开拓创新,以新思路战胜旧观念,新方法代替老路子,做到真真正正的实现对小学生语文教育的改革,把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到一个高层次上来。
3.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状况分析
随着小学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创新,语文教学在发生了很大改变的同时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依然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比如:小学语文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欠缺、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鉴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师引导能力和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要求是较高的,这些不足需要及时认识并抓紧解决[2]。
4.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创新途径
4.1 创建有趣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有了充分的兴趣爱好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就相当于帮助学生好好学习,如果老师能清楚意识到这一点,让课堂教学充分乐趣,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语文是一项十分开心的事儿,就好像游戏一般让他们乐此不疲。教师可以利用导入的方式来丰富语文课堂,例如在教授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图片或者视频片段来导入到课堂当中,小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营造的场景中深刻的了解到课文中的内容。在这种轻松且新颖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4.2 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的综合能力。想要有效、有序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超强的教材分析和理解能力,不断增强自身对语文基础教材的认知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最基础的课程,所以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比如:教师在进行备课和授课阶段,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延长教材的知识内容,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和安排,对学生进行合理授课。利用流畅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渲染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教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有着明确的认识,在课堂中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对学生进行授课,通过教学视频、学生表演、课后练习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于这一课的认识。
4.3 大力采取引导与启发模式开展教学。小学时期的学生犹如一个新生儿刚接触世界一样,对小学时期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所以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采用创新的方式与手段吸引和带动学生学习,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多思多想,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深人思考,并不断加深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且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坐井观天》这一课时,要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教学视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画面感,并且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4.4 创建情境教学氛围开展语文教学。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有趣优质的学习场景,从而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之后通过自己的表达或同学合作表达知识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思考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环境,将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的创设背景,利用现有的生活理论常识,通过多媒体、演绎推理等途径,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常态化。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堂课时,要求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如问题太阳到底是什么时候大,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扩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去创建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育 模式
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基础课程,它不仅仅是工具课,更是文化课,既要关照学生的生存技能,培养语文能力,又要渗透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诸方面的教育,培植学生的时代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教学改革呼声一片,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却没有大规模地实现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仍然有死气沉沉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陈旧的教学观念、滞后的教学理论、老套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于课堂当中,高中语文教育现状实在令人堪忧。
一、认清语文教学现状
(1)功利教学。学习本身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尤其是语文这门基础科目,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它应该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可是,在现行高考制度的导向下,学生、老师普遍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学习语文成了追求分数的过程,要求“见效”、“立竿见影”。考试要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拉进度,添讲义,语文课堂已经完全服务于考试。不讲求教学方法,忽视教学规律,纯粹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囫囵吞枣”一并接收。
(2)模式教学。陈旧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这样的课文分析,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一板一眼,按照程序来教学。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只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试卷上,各类题目都能按照套路、固定模式来套,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己思考。作文,已经演变成现代社会的“八股文”,固定框架、固定模式、固定思路,牢牢地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了,严重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僵化。
(3)片面教学。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考试、做题,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不强,这就完全与语文教育的初衷相悖。学生需要学到与社会融合的本领,用言语进行人际交往,而不是光光能够应试。而且,高中课堂使用的教材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语文课本内容没有新鲜度、时代感,很难契合学生的思想,语文教育很难实现它的目标。
二、更新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课堂单调、死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陈旧。为此,语文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1)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能够充分尊重、挖掘学生的特色。语文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信息化的社会,尤其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其“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大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人文教育理念。语文,涵盖了工具性与人文性。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之外,还具有滋润灵魂的涵养功能和提高人生质量、升华生命境界的发展功能。而现行的语文教育往往忽略了这极为重要的一点,仅仅把语文当做考试的一门科目,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成长。教师必须树立人文教育理念,除了教授给学生基本语文技能之外,更要注重文化的熏陶,要让学生在语文当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通过语文来提高道德休养,丰富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形成开放、自由、多元的文化精神,成为有涵养的现代公民。
(3)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代和社会要求创新,而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毫无疑问,语文教育中需要灌输创新教育理念。以传授知识为主,死气沉沉的课堂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社会要求语文:“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新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教师要牢记创新教育理念,要突破旧的模式、框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方法,使其成为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一改“书呆子”的旧貌。
三、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1)立足文本、融入情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读书,脱离文本,无法立足。阅读、诵读、默读等都讲求“读”字,只有在读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开阔眼界、拓宽思维。一般,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学校与家庭,比较单一,生活面也较为狭窄,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读书可以使他们的第二生活突破时空的局限,变得丰富起来。学生通过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与思想巨人对话,能够独立进行思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做练习、试卷,成为麻木的机器。
(2)对话学习、倾听声音。教学课堂可以建立具有实质性的讨论小组,或者可以众人围坐,面对面交流,或者可以演讲、辩论,真正地开展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同处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倾听彼此的思想,真正地沟通心灵。对话学习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人格。
(3)冲破模式、关注心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使它不再是一件繁重的任务,而是心灵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老师与学生间沟通,学生与学生间沟通,还可以是家长与孩子间沟通。让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来获得快乐感、成就感和充实感,走出厌恶作文的误区。引导学生用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心灵、睿智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审视人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语文,联接着思想,贯通着文化,流淌的是个性张扬和自由创造的激情。教育,不能再循规蹈矩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出新的模式,培养出新的人才。语文教育,呼唤真正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曹美云.文学教育的切入点是什么[J].文学教育,2009,(6)
[2]程一凡.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症结与出路[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7)
[3]郭金廷.社会转型期高中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J].文科教学探索,2006,(11)
关键词:语文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
一.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新课改的进程逐步推进,新的课程标准也为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手段进行教授。
首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与沟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率自然能够获得大幅度提升。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语文真正产生兴趣的学生会在课下自主阅读、探索,学习的主体才真正转化为了学生。
其次,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开阔学生思维。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则会导致学生不能发散思维,学不会创新。教学方法的种种新意能够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不仅能学习到书本中的知识,还有很多生活实践、学习方式、人际交流等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真正实现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中体会快乐学习的过程,学会知识并学以致用。而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提问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均为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落脚点,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几种途径:
1.从生活实践出发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贴近生活而得来的事例是创新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来源,也能够轻松地被学生所接受。当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来源于他们所熟知的生活实践经历时,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将不会产生排斥与抗拒,反而是一种好奇与探索的欲望被激发,这种方式能够快速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另外,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会反馈在他们个人的行为中,他们也会用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因此培养互相之间的信任与尊重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了教学主体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转变会让学生产生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预习与自学任务,甚至可以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分组的形式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多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与点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总结重点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愿意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为其他同学解答疑难,在准备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的同时,他们就已经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3.学会利用新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模式
新时代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具,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真正发挥了其作用。教师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课件,利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可以大量节约课堂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并解决教学难点,为学生量体裁衣制作的课件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方式达成,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逻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对信息的筛选能力等等。教学模式也要从以前的“满堂灌”逐步改变为课堂内容精简、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4.重视延伸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堂时间与内容对学生来说十分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与能力,以保证达到教学活动的目的。如邀请作家开办文学沙龙,组织学生对讲座内容进行整理并形成纸质刊物;组织开展辩论会、知识竞赛、校园文化展览等相关活动,展现学生风采;创办兴趣社团,定期举办社团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丰富课余校园生活。这些课内外的教育方法相结合,必然能够让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