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09:21: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就小学生而言,计算能力常受一些主观因素如数学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等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认为较为实用的方法。
一、学生计算兴趣的激发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感受计算的乐趣,熟练掌握口算、笔算等计算方法及计算技巧是极为重要的。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口算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将计算教学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在计算教学中,则可以进行限时口算或计算、自编计算简便方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计算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其计算能力。
二、加强计算训练
计算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坚持计算训练的结果。因而,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力求在长期坚持的训练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所谓熟能生巧,就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许多基本的计算方法已经学过了,教师就应该注重巩固训练,坚持每天一练。从基础——口算开始,每天坚持相应题量的口算题训练,然后转为难度稍大的笔算,并于笔算中应用简便方法来进行计算或者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在训练计算的过程中还训练了学生的简便方法的应用以及思维的拓展,可谓一举多得。
三、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是其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尽量在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及技巧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训练,避免未掌握方法就计算,容易出错从而打击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并在计算过程中,独立思考完成后形成自觉检查、进行验算及及时改错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书写格式,以此来充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其计算能力。
总之,小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法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立艳.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苑教育,2010(13).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计算能力的提升除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切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现阶段,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总是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觉得自己虽然在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方面已经下足了功夫,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仍然裹足不前、不容饭邸D敲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的呢?毋庸置疑,是教师的教学策略出现了问题。如果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就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惬意。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也将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计算能力的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不竭原动力。当学生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计算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呢?窃以为,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激发他们对计算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了一个动物园动物们吃午餐的情境。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问题一: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问题二: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走进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的时候,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创新形式――培养计算能力的新途径
训练形式过于单一是学生厌倦计算能力培养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创新计算能力的训练形式,让学生首先对各种不同的计算能力培养形式产生兴趣,然后对计算产生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创新形式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新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创新计算能力培养的形式呢?窃以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心智水平,创新学生计算能力训练的形式。仍然以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一些计算游戏。如教师利用Flas软件制作了一个“打地鼠”的游戏,游戏画面中的小地鼠个个精灵古怪,学生为了打掉这些小地鼠就必须要计算出小地鼠头顶的数学算式……学生在兴高采烈地参与教师创新的计算能力训练活动时,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提升。
三、强化训练――培养计算能力的大舞台
古语有云:熟能生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浓厚的兴趣,也离不开教师开辟的各种全新训练途径,更离不开学生自己日积月累的、坚持不懈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大舞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呢?窃以为,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时,教师就是把计算能力的训练渗透到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复习导入环节,教师采用了一个“送信”游戏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新授内容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小木棒了解算理的活动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参与各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时候,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润物无声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浓厚的兴趣成为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原动力;教师要千方百计创新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形式,让创新的形式成为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新途径;教师要多措并举强化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让强化的训练成为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大舞台。简言之,教师在训练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原动力,要以创新训练形式为新途径,要以强化训练过程为大舞台,持续不断地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琼.新课标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3(2).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运算定律;习惯;训练;练习
计算充斥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发展学生智力、开拓学生思维的一种外在脑力形式。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部分,应当受到关注和重视,应当进行深入的培养和强化。所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计算的实际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势在必行的一项责任与义务。
一、明确认知计算的重要
数学计算,是对数学问题的一种脑力思考过程,是对数学逻辑的一种推理解决过程。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形势下,我们要摒除计算机、计算器等先进设备带来的偏离影响,要高度认知自主计算在生活与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作为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师,要端正自身对计算的教学态度,要明确数学计算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计算在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意义;要端正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计算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充分建立数学、计算与生活三者之间的正确认知。
二、逐一落实计算的基础
正确且熟练的计算能力,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数学中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律的掌握,从简单的加减法口诀到乘法口诀,从分数至总数至倍数等,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运算定律,才能达成数学计算的快速与准确,才能实现计算能力的实效提高。例如,在小学数学低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集体背诵乘法口诀表,并抽查个别学生对口诀的真实掌握情况,以此“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习惯是一种力量,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前提。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减少和避免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的错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避免潦草不清;要认真审题,避免马虎大意;要仔细检查,避免错误与失误;要正确反思,避免重蹈覆辙。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分层次看清、写清、想清、算清,从而提高学生在计算中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四、设计多样的计算训练
计算不仅需要口诀与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实际训练的不断强化。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口算的训练和笔算的练习,从口算和笔算两大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以低龄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以低段数学知识的内容为基础,为学生设置趣味性、层次性、生活性、新颖性、开放性的实际应用性练习题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训练形式,以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体地广泛参与,让学生在多样且丰富的训练模式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水平。例如,在口算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采取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进行训练,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转变在计算认知上的误区,要夯实学生对低段数学知识的具体掌握;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计算习惯,再次要强化学生的计算训练和练习,只有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计算能力,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一、明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要求
可以说,明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要求是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线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内容。总结来看,现阶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整数的加减乘除法是一切数学计算的基本,对于相关的口算法则要求学生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二是基本的口算法则之外,对于万以内的、一位数的加减乘除法也要熟练掌握;三是对于多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计算,不要求达到背诵的程度。所以,在对小学生实际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明确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做到有效教学,对于不同要求的计算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确保其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期望的效果。
二、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程度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力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白,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做有步骤、有重点,有计划、长期的训练。例如,一万以内的计算,对学生训练的重点就是进位计算和退位计算,并要求学生能够牢牢地记忆减退位数和加进位数的原则和连续退位、连续进位的原则;对于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重点训练学生注意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对于数学中的简便运算法则,要让学生重点练习运算法则的性质和定律。总之,在实际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
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程度。可以说,口算训练是学生进行笔算、简便运算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部分,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口算的训练程度,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口算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口算基础,分层次地开展有效的训练和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够一够就能达到的学习目标,长此以往,就能让学生的计算口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性的关键和保障性措施,因此,需要一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工作。一是引导学生养成校对的习惯,不仅要对从演算纸上誊写到计算纸上的正确性,还要校对自己算的是否正确,是否有疏漏的地方;二是引导学生养成审题的好习惯,正确的审题是计算正确的前提,所以要求学生首先要审好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其次要审好题目中的关系,明确运算顺序,此外,要分析运算法则和计算数据的特点;三是要引导学生养成书写规范和独立计算的习惯。即在演算纸上要做到完整、字迹清楚、不涂改、不粘贴,并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四、让学生熟悉应用多种有效的计算策略
(一)动手操作,建立初步数感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培养了数感。让学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所学新知,加深对新知的印象。
一年级刚入学数数时,数10以内的数,可以数手指、数小棒、数圆片…;通过动手操作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和大小,了解数字和客体数量一一对应的原则,形成最基本的数感,为将来数的计算打下基础。如:低年级的其中一种计算方法“想大数数小数”,数数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一定数感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抽象出数,又让数回到生活中。家庭生活中东西的形状、数量、时间、价格、电话号码……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家庭中教孩子们学习计算,可谓方法层出不穷。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会加减法,不惜用吃的、用的、玩的等等,来吸引孩子。常听说的故事:一家长为教孩子5-2=?先买了5个孩子爱吃的果冻,让孩子数,吃了2个,让孩子观察,还剩几个?得出3。如此直白、生动。我们老师也不应该忽略生活的存在。在教学中我们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教室的资源,让学生会算、乐算。在学校我们可以数学生、数桌椅、数电灯、数扫把、数粉笔……
二、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一年级扎实掌握2——10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学生提升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融会贯通。学生就能快速看出加减法算式的得数。
2.算法多样化也是学生提高计算能的重要手段。算法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方法多样化的呈现的同时,通过反馈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成果,掌握适合自己一种或几种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且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快乐;也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
(二)计算速度的训练
1.通过计算卡片,开火车比赛,进行速度训练。
2.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数量的计算题,进行速度训练。
3.出示卡片,抢答比赛,进行速度训练。
(三)计算习惯的训练
1.注意力的训练。“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错,所以注意力的集中,是计算速度、正确率的保证。可以通过抢答、竞赛、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训练。学生都非常抢答、竞赛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很好地展现自我,所以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出错率低,这是进行注意力训练的非常好的办法。
2.培养认真负责的行为习惯。如:“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全班参与,游戏要求,认真计算,投准信箱,不要把“信件”投错地方,同时,选出检查员把关,及时查出投错的“信件”。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在练习中逐步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名言有日:一日不生,一日不念口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坚持不懈就会迈向成功。
关键词:数学 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小学数学知识部分,贯穿教学始终的是计算教学,由此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呢?
一、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因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所以必须把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①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②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③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④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使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学生的计算离不开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①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要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②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隔天一次的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3道笔算题,3道简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训练前两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两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③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关键词】 培养 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基础知识 计算习惯 计算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而计算能力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 前提——牢固基础知识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时候看错或写错数字,有时候用错公式,忘了进位或退位等等。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在有关计算方面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是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如在算理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感悟知识的形成。法则教学可以进行尝试探究,总结定律,计算公式可以探索推敲等等,学生通过自己体验,经历过程对这些基础知识必然印象深刻,从而牢固掌握。
2 关键——培养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
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3 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4 法宝——要加强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
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乘积、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
5 捷径——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 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当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实效。
关键词:试论 提高 小学 数学 计算 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我班学生在做作业,完成习题时都比较粗心,尤其现在五年级了,计算量相当大,可以说这册教材基本都是以计算为主。如: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解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等内容。开学的那段时间,学生的作业做得差,课堂上练习完成不好,使我比较着急,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我在数学的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 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于是我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践,在进行口算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口算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口算速度与正确率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其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则互相促进,有利于口算能力(最终有利于整个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处理不当则会互相制约,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要处理好这两者关系,则要注意打好基础,抓算理、算法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思想教育,抓教改导向。算理搞清楚,算法合理了,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争取双提高就有了可能;反之,则顾此失彼,甚至二者皆空。因此,在低年级开始教学口算时,就要着重在讲算理、算法,并辅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级后更不能忽视口算训练,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辅小册子,坚持每天一练,定时定量竞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尖子与后进的关系。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口算能力方面出现差距是必然的,而差距过大就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开展评口算标兵活动,对口算能力强,正确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还可建立互助组(一个尖子生一个后进生,但不能说穿),共同提高。而在具体对象上要具体对待,如每次训练的题量要使口算能力强的同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后进生当堂做不完的则批改后课余补做,同时对后进生个别辅导。
二、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三、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比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中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