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互联网课堂教学8篇

时间:2023-08-31 09:21: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互联网课堂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联网课堂教学

篇1

引言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行至今已经走过了两年的历程,其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教育中推进互联网+计划将为我国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助力。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技能要求极高的学科,会计课堂教学深化互联网+计划是必然的。

一、传统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单一

当前的会计课堂教学都是基于教材进行的。与当今知识形态与日变化的现?钅岩允视ΑS绕涫腔チ?网金融的出现,对于会计专业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数还集中在凭证、登记账簿等的学习上[1]。对于包括P2P,营改增等新兴的内容涉猎较少,教学资源饱和度低。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师的直接讲述为主,学生直接操作或者练习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少。学生在学习时被满堂灌的理论知识束缚,无法进行多元化的思考。

2.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符

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才向社会的输出。课堂教学是培养现代企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基础。然而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没有充分掌握当今企业的人才需要,忽略了学习能力和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培养,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充足的实战技能,降低了企业对于学生的满意度。造成大量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有效择业的困境。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体现

课堂教学学生应占主体地位。但是当前的会计课堂教学却呈现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程序性的记忆,完全忽略了个体差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体现,从而造成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把握能力变弱,难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果堪忧。

二、互联网+环境下优化会计课堂教学的策略

1.学校明确“互联网+”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布局

互联网+的实现,需要学校创新教学布局观念,从课堂课时的安排,实践计划的安排,教学设备的更新以及教师队伍的培养上面下功夫。为其提供充足的环境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的职能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其在公司决策、数据分析上面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因而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方案,合理分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时间。并且在学校中建立起网络教室等全新的互联网实践场所。同时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促使其在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的前提下进行教学。

2.利用互联网,提高教学资源饱和度

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上,教师应该能够跳脱教材的限制,在海量的大数据资源中,为学生形成有技术含量、有层次的会计知识资源库。通过资源库将知识形象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资源最大化的整合和共享。

资源库的建立应按照会计知识的模块进行有效的划分和编辑,形成一套主线明晰的资源布局。在资源库中开辟学生实践操作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进行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到实践练习之中,通过云端数据存储,记录每一次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和知识技能点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整理。例如就货币资金核算中银行支票、本票、汇票的账务处理方法、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等就可以让学生在资源库中进行自我模拟练习,从而掌握票据的取得、填写、应用和登账这一系列流程,并与知识点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

同时,资源库将可为学生提供实时学习、训练的机会,将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使教学形成“自主学习-重复-记忆-练习-自我考察”的良性循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保持实时联系,使教师可以及时就学生的困惑进行答疑和引导,提升教学效果。

3.搭建校企远程实训平台,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

上文指出,会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使促使这一目标实现的根本。在基于信息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与当地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接触上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让学生可以真实的参与到会计处理的全过程,发现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处理,实现知识理论向实践技能的有效转化。例如学生可以就企业的季度税收进行实务体验,在讲解利润表编制的时候,报表中所得税一栏《财务会计》教材中阐述的是按利润总额的25%计算,但当学生按照真实的企业财务数据操作后往往会发现其计算结果与企业报表中实际的应交所得税金额不符,究其原因是由于应税所得和利润总额的计算基础不同,他们是分别按照税法准则和会计准则这两个不同的依据计算得出[2]。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面对教学内容与实务差异的处置能力,以及问题的分析和应变能力。同时企业在学生进行实务实践时,实现了人才的有效储备和甄选,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磨合的时间。企业也降低了培养人才的成本输出,是一种双赢的方法。

4.实现课堂教学反馈与评价的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与学生是直接面对面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不能在课堂中真实的反映出来,而集中体现在期末的考试评价中。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被及时的予以解决,那么就会形成知识转化断层。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的账务处理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教学评价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双结合的动态评价方式,[3]从而促使教师依据评价动态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调整。

篇2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77

1引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领域里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开始悄悄的影响着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落实课程建设、应用等工作规范。

从市场规模的数据来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在线教育市场有着快速的增长趋势,其创业企业数量平均以每年50%左右的增速出现,在线教育项目的数量已超过3000个,市场规模达1711亿元,较2014年的1264亿元增加了447亿元,增长率为35.36%,这无疑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学习教育模式,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走向。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开始借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将视频、音频、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了教学中,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课堂内化、课后迁移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从而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2“互联网+”时代下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一般被称作“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化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颠倒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将知识的传递与内化分别在课前和课上两个环节予以呈现,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的教学形式。

2.1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早在1956年,布鲁姆等人就把学习过程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级,在这六个层级中,记忆和理解可以被认为是学习的第一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低阶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记忆理解的知识内容通常都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小,对学习者能力要求不高。学习的第二阶段包括应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体系的评价与创造,因而又被称为高阶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特别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发散能力,学习难度较大。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教师讲授低阶思维阶段的学习,即在低难度的学习过程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而在评价和创造等高难度学习阶段却恰恰忽略了教师的陪伴教学。

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获得了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创造性的变革了教与学的模式,将记忆、理解性的知识传递过程提前至课前,而将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难度较高的知识内化过程放在教师陪伴的课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

2.2翻转课堂的优势分析

“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转变成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作用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课前、课后的学习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角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习层次分明,教学时间得以重组;在课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根据学生课前遇到的问题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安排个性化的课后练习,培优补差,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2.2.2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相长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翻转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在翻转课堂中,需要录制出思路清晰、内容丰富精炼的微视频,需要设计一系列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学环境,需要开展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工作。因此,翻转课堂教不仅能够很好的推进素质教育,还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2.3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弥补了“教与学”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便,是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交流、开展智慧教学的保障。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对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3.1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为了有效地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时,需要遵守三点原则:第一,系统教学设计原则。该原则强调教师的课前设计并不简单的仅指视频制作,还应当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课件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掌握学习者特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工作。第二,丰富学习资源原则。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自主完成需要有充分的学习资源来支撑。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为他们提供理论知识性质的视频、文字资料、图形与图表、模拟沙盘软件等一系列辅教学工具,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优化学习环境原则。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是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撑下进行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需要有一个师生多向交互的环境资源共享平台作保障。课程的平台搭建可以选择操作简单方便的百度云网盘、QQ、微信等交互平台,以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优化“以评价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把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建立多层次评价机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前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学习态度进行考察分析,在任务的设计上要始终保持学科教育与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紧密联系,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3.2.1课前活动设计

教师在课前要先进行前期分析,以期将教材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学生近期学习态度后,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微视频、软件沙盘等技术工具。其中,动画丰富、图文并茂的微视频的制作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载体,是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的重要资源。因而教师的微视频设计必须知识点明确、主题突出、短小精炼、生动有趣,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除了教学视频,不容我们忽视的另外一个资源是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手册的设计。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手册观看教学微视频或相关学习资料,以达到课前掌握学习内容、解决个性化问题的目的。因此,在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时,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以教学目标和课前问题设计为基础,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把教学重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和归纳,让学生真正完成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为课堂活动中的知识内化打下良好基础。

3.2.2课中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学生将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教师的课堂导入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热身,针对课前疑问,和老师同学开展分析交流,在案例学习的活动中进行独立作业,进行相关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经历合作探究、个性化指导等学习活动,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知识,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使用,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可以通过疑难解答、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情景表演和反思总结等形式开展,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3课后活动设计

课后学习是进行学习迁移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知识拓展延伸的重点所在,故课后的活动设计既要涉及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又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师应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学生拓展性任务,在知识内化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学习迁移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学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用作品的制作与分享替代了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在单元学习后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延伸性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论文、模型、数据,也可以是拓展性实用设计或者视频,作品可以在课中活动的成果展示环节展示,也可以直接在课下通过资源共享平台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互评展示。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认为正在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在促进新课程改革、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师和家长间的合作沟通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在促进新课程改革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现实,沟通交流能力得以提升,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得以实现;在学生主体地位方面,翻转课堂使学生的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学习动机差异不再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课特点控制听课的节奏,教师可以在翻转课堂中设计制定个性化学习模块,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强调“导”,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着,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手册,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微课,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讲解;最后,在优化教师和家长间的合作沟通方面,翻转课堂所运用到的互联网平台为教师和家长间的进一步沟通交流提供了方便。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知识传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充分发挥混合教学的优势,将课上和课下教学有机结合,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建立有特色的翻转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新民.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

篇3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在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教学知识、重难点解析、PPT等学习资料,然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对这些资料的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再针对学生反馈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将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先进学习工具和课堂有效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

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一言堂”、“满堂灌”,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提前做好教案和PPT,以板书加多媒体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很少提前预习课堂上要学的知识,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互动、讨论的时间较少。这样会使学生对课程感觉枯燥乏味,经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睡倒一大片,或者在下面玩手机,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依赖心理强,被动接受学习,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2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面对不同的学生都是一样的,然而不同的学生其专业基础、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握学生阶段性学习状况,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但大多数教师只是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授课时还是以板书加PPT的方式,未能有效地结合现代技术手段,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落后和学校网络信号差等原因,致使课堂上真正使用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教学的很少。

2.4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传统的教学中,学校一般采取终结性教学评价,而过程性评价显得微不足道。虽然学生的出勤、作业、平时表现期末考试时也会考虑,约占总成绩的30%-40%,但还是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占60%至70%。因此,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但不好好听课、交作业的时候抄一下,期末根据老师画的复习重点背背而通过考试,实际上关于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也没有掌握住,应试教育在大学课堂中无疑再次重演。

3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3.1课前准备

(1)学习者分析。教师首先要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及习惯等,确定课程教学起点以及对学习者实施个性化教学。(2)课程设计。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参照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其次要设计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日历、教案、课件、习题及作业、教学视频等;最后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提前把相关的课程资源上传到该教学平台上,为学生线上学习做准备。(3)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学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完成老师的任务或作业,针对自己不会的问题,可以在教学平台或微信、QQ交流群上反馈,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求助老师,以便老师在线下时间进行答疑解惑。

3.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基本内容,还应当对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对线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教师提前设计好引导性问题,通过提问、课堂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过程中,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氛围和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反馈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加深,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课后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上的记录如:观看视频时长、提交作业的质量、参与讨论发帖的次数、阶段性测试情况等,跟踪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整体表现给予考核评价,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然后结合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给出最终结果。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看法,总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得出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教学反思,在后续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后续教学的效果。

篇4

关键词:“互联网+” 课堂教学 化解策略

“互联网+”为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1]。移动终端的普及与更新,使课堂教学活动从技术层面得以充分展示,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2]。探索“互联网+”时代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学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一、“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在追求高效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个体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它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

1.“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文化的冲击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平板电脑、云储存、云移动终端等媒体与技术的落地,使课堂教学文化逐渐从封闭的课本和狭窄的教室,逐步走向更广阔的文化世界[3]。伴随“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时空、教学主客体及其教学实践相互作用的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教学中形成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使课堂教学文化存在、运行和发展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互联网+”课堂文化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多元性、生成性、自我性、叛逆性和非理性特征,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开放。供给学生选择学习的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多样,共享与生成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显著特点。这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现代教学观、教学法等一整套学习策略体系,将对当前课堂教学文化、教学理念与学生学习的方式产生根本性变革。

2.“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读、写、听、讲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活动,而“互联网+”将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模式,并为这种转变提供技术支持。从投影、PPT课件、音频视频的使用,到多功能教室、网络化学习场所,诸如以宽带网相联结的数字教室、数字图书馆等,使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手段。“网络学校”、“空中课堂”等现代科技,将改变当前学校传统课堂中教师讲与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甚至可以不教而达到教的目的[4]。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任意的问题到互联网上搜索可以迅速得到海量的解答,这就预示着“互联网+”的学习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将发生突破性的变革。

3.“互联网+”对课堂师生角色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或者各种教育技术,获得大量的最前沿的信息。由于“互联网+”界面丰富多彩、图文声像形象直观,能够对学生眼、耳、手、身体等多种感觉器官产生综合刺激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中形成的“教师、教材、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方式,基于知识的师生之间的角色差距将逐渐消失,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互联网+”时代课程及学习软件开发的主要成员。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授者变成了课堂教学实施的设计者、组织者、陪伴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教职责也由原来过度重视“教书”转变为现在更强调“育人”。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为自主探索者,由个体学习者变为学习合作者,进而成为个性化学习者。在师生关系上,师生相互尊重与赞赏,师生互动的交互性、反馈的及时性,以“互联网+”为媒体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教学环节能够顺畅地推进。“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模糊了师生的边界,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在教学互动中,一方面,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学生探索的问题,学习成长中的知识经验,将不断地冲击着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促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互联网+”时代,“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优胜劣汰”的生态型竞争趋势。教学环境的变化,确保了优质教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迫使教师致力于终身学习。同时,“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也不局限于照本宣科式地系统讲授教学内容,而是趋向于一种无固定教室的,以主题为主的师生双向讨论方式。从而使师生在同等信息条件下,转换或改变着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呈现出“闻道有先后”、“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教育本质的回归与超越。

4.“互联网+”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冲击

当前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业评价包括日常作业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属于单一主体的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提高。“互联网+”所提供的技术和条件,能使学生学业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便利而自主地进行自我评价与即时评价,表现为多元化评价的主体特性。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数据采集,记录、储存、分析、反馈等的学习分析技术,营造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新体系。“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的分析系统可以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建模,将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业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数量化的方式清晰地说明影响因素与学业成绩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5]。甚至可以通过常模比较,与班级、学校或者在更大范围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模型。

二、“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创新的平台

伴随“互联网+”的便利性,信息易得性、技术便捷性、学习个性化等特征,为课堂教学化解冲突提供了基于技术应用的广阔平台[6],优选当前比较成熟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列举出如下几个。

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设

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慕课、翻转课堂、在线课程等新型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开启了课程教学变革的新时代。在“互联网+”理念的强力推动下,基于“云”的教育服务和“云端”一体的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便捷。学校可以以“云端”做认知载体,借助BYOD(BringYourOwnDevice,自带设备),运用“云端”来共享课堂教学资源,鼓励和支持学生采取探究性学习、一对一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与线下)学习模式和BYOD学习方式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时学习梦想的实现[7]。课堂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快速汇聚信息资源的课堂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行为,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里协同学习,真正发生切实互动、实现温情交往。这种课堂可以实现学生自主讨论,同学间的交互学习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平等感,让困难学生敢“说”、乐“说”,在“说”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加深记忆,不断创生,进行发展性学习。同时帮助者在“说”的过程中,因为获得同伴的认可与鼓励,获得自我满足感、成就感,树立了自信心,更加有动机进行深一步的学习,在这一探一寻的过程中,建构了一个高效的个性化学习课堂。

2.慕课的开发与应用

慕课(MOOC)是一种大规模在线课程,绝大多数课程是免费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慕课网(imooc)是国内的主要慕课平台,慕课网的课程包含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在慕课中,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而且是课程的参与者,它为学习者之间提供了相应的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学习者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在慕课的背景下,教师将更加回归职业本质,更加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形成学生发展的良性互动。慕课具有的灵活性能够为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及兴趣爱好选择学习提供便利,并且慕课将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开放,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效应最大化,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优质教育活动的需要,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平台。

3.微课与SPOC制作与实现

“微课”是应用“互联网+”围绕课程重点、难点或疑点等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精彩片段,制作成以视频为载体的表达课堂教学活动的微型课程。“微课”的基本元素是教学设计、课件资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业评价、教师反馈等辅课堂活动。它包含了课程的基本要素,诸如内容、互动、作业以及测试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自编微课供课堂教学使用,充分体现“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组成“情景化”的优势,体现草根研究的趣味性,表达教师个人的课程创作与多样化的传播路径,用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动机。

4.翻转课堂构建与变革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课后学习”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课外通过学习教材和在网络学习教师上传的课程讲授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课程资源,完成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自主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师生答疑解难、生生间互动交流得以解决,具有O2O学习模式,即翻转课堂的线下学习中,师生将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拓展到课堂上,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遇到的困难,从而进行针对性辅导或让学生自己通过协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线上学习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十分钟之内自主学习的视频资源,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而且内容是永久保存性的,可供学生随时查缺补漏,一些学习建议与提示,也为一些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教育的思路[8]。

三、化解课堂教学冲击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互联网+”时代教学论关注的命题之一。

1.转换教学重心:变知识传授的“教”为知识建构的“学”

“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变革引发了知识存在方式、传播方式和建构方式的变化。知识呈几何级增长态势,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储于互联网中,书本不再是存储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不再是传播知识的唯一工具。“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着眼于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教育培养目标要从知识型人才转向能力型人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搜索技术,在网络环境中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知识。教师应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知识获取、整理、分析、重构等多样化的知识建构过程[9],呈F出“混合式课程”的特性,使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帮助学生以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面对井喷式增长的知识,让学生在无限延展的教学时空中有效地建构知识。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当由“教知识”向“教思维”转变,即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导向的发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10],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转变教学设计:以拓扑型教学设计代替线性教学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建构需求,线性教学设计思路显得捉襟见肘。拓扑型教学设计是一种将课程体系中各个知识点以拓扑型结构进行相互连接,反映知识命题中各知识点的网络结构及关系的教学设计。它具有总线型拓扑、环形拓扑、星型拓扑、混合型拓扑以及网状拓扑等结构,但是无论那种类型的拓扑教学设计结构,都具有节点互通、通道多元、稳定而多变的特点。拓扑教学设计思路重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多元设计,重视各要素间的整合互通,可以满足学生知识建构方式的多元性和选择性需求[11],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按照拓扑型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提供多条促进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线路。这些线路之间是相互贯通的关系,即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经验、学习方式等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更符合自己当前学习条件和需求的学习线路,也可根据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时地转换到其他学习线路上去。

3.转变认知路径:应用信息技术建构学生的高级认知

钟志贤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应从“技术中学习”向“用技术学习”转变,“技术中学习”是客观主义的技术应用观,“用技术学习”是建构主义的技术应用观。立足于建构主义“用技术学习”的立场观点,技术的真正作用在于充当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工具。根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这一定位,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传播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活动展开的凭借与支持,这既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知识,又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知识的建构和促进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应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认知发展上而不是低级思维的认知发展。思维认知发展的事实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低级思维认知发展中,并不具备明显优势的教学。因此,完全依赖“互联网+”的知识自主建构,在系统性和完整性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2]。当前教师知识传授可以胜任学生低级思维能力培养,而“互联网+”将在学生高级思维发展方面发挥优势。所以,要建构学生的高级认知,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平台的建设成为最关键的要素。如果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不发生根本性变革,互联网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新累赘,课堂教学就会演变为用机器灌代替教师的用嘴灌,表现为用最先进的技术方式来支持最落后的教学方法。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平台,其功能除了推送资源以外,还可以实现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交互、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学业自我评价等。

4.转变教学氛围:构建开放互动、和谐自主的生态课堂

课堂教学的开放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也包括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与学生间交流合作。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中,学校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采用形式化的数据采集和描述,并基于课堂教学,对课堂活动过程、单元学习过程及学期学习过程等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及其结果的分析,教师可即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控和反思,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家长也可利用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从中尽快发现孩子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学习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大数据,构建智慧型的生态课堂和学习环境,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案。表现在“互联网+”的线下学习中,教师要采用民主对话、多元互动的教学组织方式,使师生、生生间真正发生切实互动、实现温情交往,让其获得生命本真,使师生将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拓展到课堂上,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解决学生学习困难。一方面,建立师生互助组,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班级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建立生生合作小组,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态课堂。

5.转变教学管理:让课堂管理充满人文关怀

“互联网+”时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互联网+”需要克服的问题依然凸显。由于个体在生活、学习中越来越被数字信息所同化,产生越来越多的依赖,这种依赖性的发展会让人变得缺乏批判思维、不懂创新、有惰性、没有自我,同时,这种碎片化学习方式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有所下降。同时,由于互联网对许多需要经过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已提供了答案,容易使学生不经过探究而获得答案,失去了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在探索中学习的乐趣。互联网将一些实验技能制作成动画视频,虽然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但却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乐趣。互联网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的便利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也让学生间失去面对面思维交流碰撞,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的乐趣。如此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互联网,将“互联网+”所具有的工具性与价值性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与主见,敢于质疑与反思[13]。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正向强化法,采取选择性强化策略,经常改变自己课堂中的站位,多离开讲坛到学生中间去,多用目光与学生交流,多用言语和非言语线索,应用明确指导或暗示行为,调控学生利用“互联网+”的不当行为,积极引导学生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拒绝网络侵害,预防在学生课堂教学中违纪行为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 范留平.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8).

[2] 蒋朝军.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2).

[3] 陆志平.数字化时代的课堂重建[J].基础教育课程,2014(1).

[4] ⑿巳.论课堂生态与课堂动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

[5] 谢浩,陈丽.现代远程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

[6] 李志厚.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新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5).

[7] 陈光锋.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8] 王柏玲.“翻转课堂”拒绝照本宣科[N].文汇报,2013-10-10(07).

[9] 龙宝新.论“新课堂”视野下的高效课堂改革线路图[J].江苏教育研究,2014(3).

[10] 余胜军,刘军.基于手持式移动技术的教与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11]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2] 李永健.技术优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9).

篇5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语文课堂教学已与网络技术密不可分。“互联网+”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需要分析发展现状,关注基本特点,创新教学模式,科学设计路径,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 “互联网+”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中职语文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内容和形式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将由“互联网+”填充进来。要想让互联网这一背景条件转变成中职语文教学的助推力,需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不断探索。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发展现状

当前中职教育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能力、动力下降,教学价值和影响减少,教学变革变得更加迫切。目前,中职语文课堂面临的问题很多,有课堂环境条件因素、人为因素、思想和理念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影响因素牵绊,致使中职语文教学已经偏离传统教育轨道,教学效果及价值大不如从前[1]。诸如中职语文教育平台建设不够,甚至一些学校在最初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上便已经养成了低标准、低要求的习惯,对学生看管不严、对教学技术应用不够、对互联网这个教学平台不了解。一些学校招收的中职学生语文素质不高、能力不足,某些学生有时会自动屏蔽或抵触有关于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有时某些学校、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摒弃、放松对新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只要学生能够考试及格或成绩平稳即可,不会在教学上有大的创新举动[2]。这种“不进则退”的教学背景与环境,让互联网在中职语文教育面前黯然失色,毫无教学优势可言,不但如此,还成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为此,现存中职语文课堂形态、形式急需拨乱反正,还有许多有待发掘、急需应对的教学问题,依靠互联网背景创新教学、教育极为关键。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基本特点

从中职语文教材、教学安排上可以发现,中职教育对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强调基础和应用,学校老师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教学监督不是很严格[3]。除了统考之外,中职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间和社会空间应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和内容,对提升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一方面,传统意义上,语文知识的学习并非完全是自由的,古诗词背诵、写作训练、阅读、文化理解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学习掌握,而指标性、要求性的内容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很少,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资源挖掘空间,老师可以把互联网中有特色、有意义、有应用价值的内容转接到课堂中,丰富课堂知识,把语文学科背后引申的文化性、应用性的内涵知识表达、应用出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4]。另一方面,中职语文课堂有创新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所谓变革,是因为之前形式内容已经不符合现状,需要改头换面。中职语文课堂发展现状不理想,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新的元素加入充实、丰富。中职语文课堂压缩空间很大,老师有能力、有义务跟随教学背景的更换、教学模式的转变适当增减、丰富教学时间和内容,因此才不会造成很大的断层;中职学生看待语文学科的角度和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养成固有习惯,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应用平台加以塑造、改变,其引申、形成的教学价值和优势不可限量。

三、基于互联网创新中职语文课堂的基本路径

1.创新建设互联网教学平台

基于互联网背景环境,中职语文课堂最需要的就是坚持、发扬创新观念,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教学价值与影响。教师应依靠校内互联网的管控优势,铺设电子课堂,把语文课堂移到多媒体教室中,让学生都有操作平台的机会。如老师讲课时,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有关语文课堂的教材资源,与课文背景有密切关联的资料、新闻,甚至专家学者的观点,如果学生没有被这里面的内容吸引,或者看过之后失去了学习兴趣,老师就应当马上切换、转变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自如、独立操作优势,适时配合学生的学习思想和意识。同时,老师可以把手机APP的功能集合在一起,包括微博、微信、QQ等,将学生的用户名搜集起来,添加应用,和老师相互关注、互加好友,老师便可以随时掌握,并在这个特殊的“教学平台”上实时教学信息或教学任务[5]。充满现代化特色的教学平台,不仅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还会让师生间的配合更加紧密、自由、愉快。

2.科学挖掘互联网教学资源

中职学生对游戏、交友、娱乐等活动非常执着、青睐,这些都成为老师不肯过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互联网的原因,因为他们怕学生分心,起到教学反作用。为此,老师必须通过努力,结合经验,科学挖掘互联网中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资源,如定期查找一些事实新闻,把它们与语文课堂结合,根据相似点、结合点及共鸣点,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并组织要求学生到网络中寻找。这期间一定要注意尽量把学生的检索、查找范围定义在比较专业、学术的网站上,比方说百家讲坛、央视新闻网,或偏科教类节目上。在浏览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产生不一样的兴趣。这种专注力和意识想法的培养有助于后续中职语文课堂教育继续发挥互联网作用。同时,将学生从沉迷游戏、交友、娱乐等互联网活动中引导出来,在这些“不良因素”中寻求一些解决方式。如推荐有关语文的益智类游戏,让学生了解这些游戏背后的历史背景,很好地开发教学资源平台,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6]。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越多,他们在课堂上应用的教学资源就越多。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交友论坛,把自己的见闻发表在网络上,老师可以在论坛上发表一些有关于自己对文化知识、历史人物的赏析与看法,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都有助于丰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3.推广互联网教学技术

注重中职语文课堂训练,“线上”“线下”相结合。老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更多条件,把互联网带到学生日常语文课堂学习中。如教师可以根据近期教学任务,在互联网上与学生建立的互动平台、微信群、QQ群中一些相关信息。了解学生普遍关注或讨论的文体,统一拟定题目,或让学生自拟题目,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新闻、人物、奇闻逸事等。在课堂上,老师布置课堂任务,课前做过准备工作的学生会自然把自己积累的资料和想法展现出来,在课堂活动上表F出色,而没有做准备的学生,便会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会在下一次活动、学习中更加积极地响应老师的安排。如此“线上”、“线下”的师生交流会更加有效、更加科学。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就一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意见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把网络上的“口水战”转移到课堂上,在针锋相对中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锻炼他们敏捷的思维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逐渐练就敢说话、会说话、想说话的能力,并且锻炼临场应对的心理素质,整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来看,中职毕业生面向的是职场、岗位。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知识掌握能力是一种保障。我们应积极围绕互联网体现出来的特征与背景环境,及时变更教学模式,以寻求最恰当、最优势、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为学生语文学习乃至未来职场所学知识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雪琴.中职语文课堂中有效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0,22(101):219-220.

[2]陈洁,杨凯杰,郑晓.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分层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9(108):169-170.

[3]成俊俊.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2(106):127-129.

[4]郑志群.撑起中职语文自己的天空――初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J].职业,2014,10(127):127-128.

篇6

所谓“三四五”,即“三制、四段、五步”。“三制”即导师制(教师变讲师为导师)、班组制(变班级管理为班级和小组管理)、学分制(变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为与平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分评价相结合)。

“四段”,即课堂教学的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堂展示、教师点拨、及时巩固。

“五步”即课堂流程中的五个步骤:温故知新,复习检测――激情导入,明确目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扩展训练――巩固检测,布置作业。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导学案的预习中,暴露出对学生的困惑不能及时解决,对学生的习题及测评不能及时指导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形式的翻转,却使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缺失了方向感,无导向、无及时解惑的自主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对学困生的学习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2014年,我们为解决上述问题,及时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机整合,通过互联网及时上传老师精心制作的微课,借助教学网络平台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互联网+”不仅打破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和途径,知识的权威来源不再是把握教材的教师,学生可以更多地接受新的方法和思路,互联网平台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更多通道,师生间知识规模的天平不再绝对地偏向教师。学生一样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体,而且积极性、主动性更高,一定意义上更能使学生青出于蓝。

另外,课堂“填鸭式”或者说“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在一定方面受课堂时间、教学任务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而每一名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一过式”教学很难做到首位兼顾,“与其控制学生、灌输学生,不如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关注他们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和期待”。此外,被打破的第二重壁垒是“优等生”“后进生”的界定不再泾渭分明。每一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接受能力、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存在的。一个老师的同一堂课,一定不能做到每位学生都同步发展,微课和平板电脑的合理使用,使很多学困生能够多遍学习和理解学习内容,并且对自己所学进行测试打分。因此,课堂教学中灌输知识的比例会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实操和讨论课程的增加,尤其是交互式学习、分享与讨论。

针对于此,我们在高中阶段实行的与平板电脑相结合的“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模式正好促进了孩子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的微课使我们解决了学生预习的困扰,为此我们做了平板电脑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模式,借助“12学”和北京四中网校的资源,在课前通过微课的学习完成部分导学案,学生的学习做到重难点清晰明了;即时传送有针对性的测试或练习,并做到同步统计反馈学生的正确率和错误的学生名单,有助于对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总结和课堂的高效利用。

尤其是课前利用平板学习老师上传的微课,使导学案的预习变得有的放矢,学习的重难点清晰明白,困惑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次观看微课细细品味,使不同接受能力的同学都能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另外,知识的深入和外延也可以在线提出反馈给老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老师即时的检测来检验,可看到自己的正确率和全班同学的正确率,答题可以拍照上传老师批阅,也可以对照老师做出的答案比对,将学习由课堂听讲、课下练习的平面型模式变成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探究、检测、反馈的立体化模式,学习的主动性和即时性也随之提高。

篇7

互联网 +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 +的核心是创新。例如在“互联网+”与大学英语的结合中,不仅仅是“互联网 +”与大学英语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一、“互联网 +”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1.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围绕教材循序渐进地讲授语言知识,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慕课、微课的兴起,教学内容不断拓展,丰富多样,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地道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专家的权威讲解,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语言输入突破了课本的限制,语言学习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分隔。

2.挑战传统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课堂不再是知识传递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答疑解惑的场所。泛在性、自主性、随时性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颠覆了传统的“机械”和“被动”的学习方式。

3.挑战传统的教师教学技能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懂得简单的课件制作和电脑操作就可以完成授课。但是在新形势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资源提炼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还需要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制作微课视频、监测学习平台、线上线下与学生互动等信息技术。

二、“互联网+”新时代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翻转课堂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是一种新兴的模式,好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可以满足学习的个性化要求,提高学习者的信息方面的素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因此,构建基于慕课和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它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与新的教学模式的结合,是大学英语教学未来的发展的方向。

1.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慕课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和基础,使教学活动不再受教室、师资力量、课程安排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实现了“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充分利用慕课的优势特点推动发展,把慕课和翻转课堂相互结合,尊重学生本位,注重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值的注意的是大学英语教学不能简单模仿国外慕课的形式,应该深刻挖掘其内涵理念,借力慕课构建适合英语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即慕课(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成果汇报)的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要需要注意:课前利用慕课自主学习以输入语言,课上讨论、汇报学习成果以巩固内化知识,课后教师和学生及时反馈以促进学生改进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反复收看、收听慕课视频完成语言的输入阶段。课堂教学是学生集中语言输出阶段,学生分组展示项目学习成果,学生按照预定的内容和要求分组以口语汇报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汇报情况的阶段性评价。课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讨论小组学习经验、总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分享优秀学习成果,更好地督促和激励学生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 Micro Lecture)最早由美国的Dvid Penrose提出,2011年国内胡铁生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有机组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四个环节:制作微视频、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合作式教学和课后反思。微课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有:视频不宜太长,5-8分钟精讲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不能超过10分钟;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地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还需要写教案,通过相应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对学生的检测和在线交流,找出这次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微课和课堂教学中进行调整,完善。

基于慕课和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弥补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种种弊端:微视频的录制使知识点更加突出,学生反复观看、思考、交流,避免了学生被动输入,机械记忆;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学习,延展了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避免缺乏教师指导而收获甚微。这种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资源,增加了教学中的互动,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适用于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

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给人类文明带来重大改变,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互联网+”教育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更加先进,实现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数据化的变革,这是大学英语课堂变革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高启荣,谢莉,龙双燕,聂元媛,张金.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课堂[J].英语广场,2016(09).

[2]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K].外语电化教学,2014(11).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篇8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H319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学创造了新的空间,也想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逐渐向着新领域和新形态转变,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通过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借助网络时代下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能够通过数字技术传递教学内容,而不再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学习任务。新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了新的、高效的教学平台,在此师生能够进行交流和互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沟通。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学体系中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单向传递的模式,教师在互联网+时代下将不再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进入到大学英语的课堂当中。教师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实施多种教学方式,从原来课堂主导者的身份转变为课堂引导者。

(二)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互联网+时代让课堂具备了双向知识传递的能力,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师生之间也开始逐渐加强互动,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学生也能够随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通过这种即时有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三)改变传统教师角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已经逐渐失去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多地开始扮演配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角色。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担任其推动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知不觉地提升[1]。

二、互联网+时代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一)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高度结合的产物就是慕课,慕课主要依托网络平台实现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慕课实现了平台、学生、教师和资源的互动。互联网+时代下,慕课的出现推动了大学英语的发展和提升,将慕课结合翻转课堂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慕课的优势在于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但问题在于对资源的完成率及适用性却没有一个可靠的认识。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课前、课上和课后,课前需要学生对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预习,然后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上则主要进行探讨和汇报工作,巩固已学知识,解决难点问题;课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并在下次作出相应调整。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授课过程的缩小版,微课是δ骋痪咛逯识点进行针对性、小范围教学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其他学生。微课主要包含了视频和资源两部分,也就是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与之对应的课件、练习、测试等资源。想要实现翻转课堂,微课是重要基础,并且微课也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2]。在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微课理念为基础的线上教学和移动网络教学正在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新常态。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四个基本环节:设计并制作微视频、课前自主预习、课上交流合作探讨、课后检测总结反思。和慕课比起来,微课的主题更加明确和突出,具有非常强的指向性,并且能够运用的资源更加多样,教学内容也更精简,结构简洁明确,学生使用起来也更方便。

三、互联网+时代构建多元互动学习环境研究

(一)移动学习环境

计算机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不方便携带,并且需要较大空间存放和使用,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保管都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小的影响。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需要通过计算机对教学资源进行高效管理,也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进行及时反馈;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取教学用资源,因此也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网络终端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工具。移动学习终端可以借助腾讯推出的微信实现,由于微信具有多平台和多媒体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交际软件。微课也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加以实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通过传送、共享和交流资料的方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流通,教师在微信上创立群组,在群内向学生传送资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3]。

(二)泛在学习环境

泛在学习指的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料,进入到可选性的交流学习环境中,进行在线或离线交流学习及反馈活动。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已经十分普及的情况下,泛在学习环境的创建有助于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同时体现了学习的共享性、交流性和自主性。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对英语教学进行管理和评价等工作就都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系统能够整合并优化学习资源,构建泛在的教学体系,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教学系统的提升是以语言技能为核心的,包括课程拓展和课程延伸等模块,学生能够借此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强化大学英语教学,到目前为止也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多限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多样化学习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师生互动交流,为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楠楠.基于慕课时代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03-1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