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智能化风险防控8篇

时间:2023-08-31 09:21: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能化风险防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能化风险防控

篇1

【关键词】城市配网;智能化;调控一体化

前言

配网直接连接用户,是电力企业保证供电服务质量的中心环节。95%以上电力客户停电及电能质量投诉均由配网问题造成。因此,配网实现智能化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通过实施配网智能调控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停电、提高供电质量,为电力客户提供优质电力。

1、配网调控一体化

配网智能调控一体化的概念是针对现有配网存在的调度和控制功能相对分离的情况提出的,是智能配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网智能调控一体化的内容包括:基于坚强灵活的配电网一次网架,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在可靠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结合配电相关系统功能及管理规范,以配网调度、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建设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配网调控支持、停电管理、运行分析、智能化应用、仿真培训等应用功能,为配网生产、设计、规划提供高效统一的支持。智能配网调控一体化是一种新型配网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建立集调度、监视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配网调度机构,可以实现对配电网日常运行监视、自愈、停电管理等各个环节的高效管控。智能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智能技术支持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层,其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智能化功能模块是智能配网调控一体化的高级模块,也是调度和控制一体化的具体体现。其中,配电网自愈以智能监视和智能报警为基础,完成了智能化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调控一体化系统最重要的内容。

2、自愈功能

根据配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配网运行状态可以分为四种:正常状态、警戒状态、故障状态和恢复状态。自愈功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各个环节,全面监控配电网状态,保证对用户高质量、不间断供电,不同运行状态下实现自愈的过程不同,如图2 所示。

自愈作为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特征和高级形式之一,就是要保证配电网可靠地运行在正常状态,一旦进入其他状态能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尽量减少配电网的故障,即使发生了故障,故障影响范围也要尽可能小,不会扩大到影响输电网的程度,从而避免电力系统出现瓦解状态。自愈的具体内涵包括:有效减少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防止或减轻外来攻击,提高电网安全性;优化电网运行,提高设备资产利用率;能够为电力消费者提供高可靠性和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消费者能够通过分布式电源和需求反馈装置的安装为电力市场提供商业产品,为配网提供新的收入;容纳各种低碳能源,减少排放和污染。配网自愈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1)以预防性控制为主要控制手段,通过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调整配网运行方式,使损耗更小、安全可靠性更好,并及时发现、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

(2)使系统具备持续运行的能力,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智能化自治修复,快速从故障中恢复,同时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各种故障的影响。

3、自愈系统设计

自愈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配网调控系统,其模块框架包括优化运行模块,智能预警模块,智能故障定位及故障隔离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和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块等,通过自愈控制系统融合各模块功能,实现各模块功能的衔接互补,可以达到配网高效自愈的目标。自愈系统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3.1自愈控制系统

自愈系统控制的实施,不仅需要智能调度的控制决策,还需要具体的智能化变电站、微网和负荷管理等执行系统,同时需要智能化的调控设备进行操作执行。提出一种由双环控制逻辑、3层控制结构、6个控制环节构成的“2-3-6”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结构,以面向过程的预防控制为主要手段,以电网不失负荷为控制目标,强调工况适应,强调全局与局部的协调,为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配电网的自愈控制应体现在电网架构和信息架构的各个层次上,电网架构是自愈控制的基础,信息架构是自愈控制的重要保证,事实上,由于自愈控制系统对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高要求,必须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自愈控制系统按照功能结构可以划分为三层:支撑层、执行层和决策层。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实现智能配网的自愈,需要三个控制层次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下,实现既独立分工又协调合作:支撑层满足自愈对电网构架的要求,提供电网自愈的基础电力设施和通信设施;执行层通过接受本地采集数据和决策层指令,对配网辅助设备进行操作在支撑层的基础上完成自愈操作;决策层利用执行层监视和控制采集的信息,通过决策支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优化运行、微网控制和故障定位。

3.2自愈实现

配网自愈的实现依赖于配网信息的准确测量和完备的通信体系,测量信息包括SCADA/RTU稳测量、WAMS/PMU动态测量和其他关键设备的状态测量。利用配网运行监视系统的各种信息,包括配电管理系统(GPM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通过采集数据并分析配网运行状态,自愈系统可以实现预防控制和异常处理两大功能。

预防控制功能是配网自愈实现的第一步,其预防性由风险评估、运行优化、智能预警等模块来体现。自愈概念下的运行优化主要针对电能质量方面,对电网性能参数指标电压、频率、有功、无功、谐波等进行控制优化,以达到改善电网运行状况、提高供电质量的目标,这也是配网自愈功能的重要要求之一。智能预警则是配网自愈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及时地发现和定位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隐患是配网自愈的重要前提,通过配网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并实现快速提供消除电网运行隐患的调度辅助决策信息,可以使配网有效地防患于未然,并阻止配网异常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异常处理功能是配网自愈实现的关键,包括故障定位及故障隔离、分布式电源接入等模块。配网故障定位及故障隔离模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信息、低压集抄、负控系统、95598电话等信息,实现故障原因快速分析,并结合生产系统计划检修内容实现故障原因的快速定位,准确、及时地实现故障区域的有效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智能微网的概念,从通信、传感与计量、能量管理、分析、设备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智能微网的关键技术。同时,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配网的故障特性发生了改变,分布式电源也向故障点提供故障电流,改变了配网的潮流分布,从而影响了配网的继保安自装置的整定以及馈线上的故障检测。

篇2

通过分析现有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模式下的问题,对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文件预警、案例预警、自动建议预警、诚信预警、廉政预警、智能布控、盲查盲验等七项功能,着力于实现风险管理业务系统智能化、自动化,并对该方案的预期成效进行进行评价。

【关键词】

风险管理;风险预警;诚信廉政;智能布控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形势严峻,许多国家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验检疫要求等技术层面实施的保护措施呈现越来越频繁、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的趋势。据调查,2014年,在全国出口企业中,有23.9%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影响,因退货、销毁、扣留、取消订单等直接损失达685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同时,进口产品发现的质量问题日益增多[1]。检验检疫作为监管部门,亟需智能化系统构建风险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针对性、实时性、可追溯性。

1现有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模式具有以下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新业务管理思路的落实存在瓶颈,需要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化手段予以支撑。目前,风险分析的意识普遍加强,风险分析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逐步深化,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辅助系统,在风险分析以及预警过程中难以有效实现[2],存在诸多不足:(1)风险预警数据支撑不足。由于数据过于分散且存在电子版与纸质多种介质,缺乏稳定有效的数据源为风险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参考。(2)缺乏量化手段。由于现有数据未能实现数据数字化,进而影响了管控逻辑化及量化,影响了效率及公正。(3)风险预警滞后。一方面发现对不合格产品逐级上报,再按程序进行风险预警,存在周期较长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法律法规召回等信息更新频繁,外来风险召回或通报案例的产品还是存在滞后现象。(4)风险预警缺乏针对性。检验检疫相关工作涉及专业广泛,商品门类丰富,同时各项法规要求等信息一般以文件、通知的方式予以下发,没有与每一个工作岗位甚至是每一批申报货物的信息进行关联,缺乏针对性,需要检验检疫人员自行手机学习落实相关预警信息,费时费力,容易掌握不全面,这就需要系统跟岗位跟货物关联,筛除大量无关信息,当岗位或货物相关时及时提醒,以便及时与当前工作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5)风险预警缺乏智能化高效反馈机制,规则的调整比较滞后,不及时,亟需搭建智能预警系统实现实时分析数据,动态调整,高效反馈,把好预警的有效性及实时性。(6)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主要靠人工通过建立台帐记录、人工核销等方式进行,费时费力且容易存在人为因素干扰,易存在“打招呼、暗箱操作”甚至“权力倒挂”等可能,且由于施检人员对要求的解读不同易造成把关尺度不统一等问题,影响风险布控的客观性、权威性。(7)现有风险管理系统多样化功能单一,信息量不全,风险预警应将企业诚信、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检出结果、廉政等多种风险统一纳入管理,使不同个岗位的业务人员执行不同环节的工作任务都能始终保持风险意识。

2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探讨

结合以上问题,我们根据近年来业务信息化建设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并提出了信息化智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与业务信息化系统的有机融合与互动,风险管理模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搭建,包括“五大预警、1个布控、盲查盲验”,即:“文件预警”、“案例预警”、“自动建议预警”、“诚信预警”、“廉政预警”、“智能布控”、“盲查盲验”等七项功能,着力于实现业务系统智能化、自动化。将文件要求、典型案例、诚信记录直接作用到每一批具体的报检单据,提示风险,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同时对于布控等敏感工作,减少人工操作透明度差、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的问题。(1)文件预警系统将业务相关的文件、警示通报等,根据具体的内容从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四个方面建立标签,并在用户页面同时开发预警信息提醒功能,通过比对系统自动将文件等要求进行提醒。(2)案例预警管理者可以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标注并附要求性的说明,案例预警的信息通过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四个字段与申报信息进行自动关联比对,对于符合预警条件的申报货物自动提醒用户。(3)自动建议预警预警系统根据业务系统数据动态情况、检出率、疫情动态信息从HS编码、输出国家两个方面掌握检出率的发展趋势,对于高风险进行自动提醒,指导用户前瞻性地开展业务工作,掌握某国家总体货物质量水平和疫情风险。(4)诚信预警从诚信风险预警方面建立机制,记录每批单证的诚信情况。根据违规次数及情节严重程度系统可直接提醒,甚至系统自动或用户电脑录入生成黑名单。系统根据规则要求的管控措施在企业申报时形成管控行为,例如加大抽验比例。(5)廉政预警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根据设定的风险因素,从每天流转的大量数据中,将相符的风险行为进行集中提醒与公示,为执法过程监督提供线索。(6)智能布控当需要对商品进行抽批、留验等布控措施时,我们可以先定义风险点,分析出风险因素,如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等,对各风险因子的逻辑关系、量化数值、加权因子进行定义[3]。通过综合风险分析,从上述因子出发形成量化的可执行的智能布控措施并开发相应的信息化程序,在需要布控的环节,自动执行布控措施,针对每批货物的具体申报信息现场组织规则按逻辑运算,形成该批商品的最终风险系数[4],并通过相应界面展示给用户,精细、智能化布控。(7)盲查盲验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打招呼”、“暗箱操作”等对执法公正性的干扰,可在风险管控信息化系统中,通过“盲查盲验”规避隐藏蜜柑信息,来控制廉政风险。黄岛局在“云平台”项目中率先提出这一思路:将一批货的部分敏感报检信息及报检号隐藏,通过系统生成新报检号,仅在系统内将新报检号与原报检号相关联,随机进行拆分,由不同的人去查验;科长不能进行定向分单;科员施检的时候不知道报检号、收货人、发货人等敏感信息;施检完毕前,货主、科长、施检人员都不能知道具体施检人员;任务分配与查验场地查验准备紧密衔接。

3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成效预期

以上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可为风险管理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有效支撑,有效解决风险管理思路的落实存在瓶颈的问题,该智能化风险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可以预期有以下方面成效:(1)系统通过介质上传文件、典型案例、日常业务流的动态走势可实现数据量化。(2)综合智能系统的自动运算执行,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时效性。(3)通过智能化系统可改善上报程序多,进行风险管理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法律法规召回等信息更新、外来风险召回或通报案例的也能得到有效推送、提醒。(4)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商品推送有效预警信息筛除无关信息,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避免了无效信息,便于集中高效处理当前业务工作,使业务流程更加顺畅。(5)风险预警可实现智能化高效反馈机制,通过智能化系统加实现与业务系统的互动,及动态调整,大大提高预警的时效性、前瞻性。(6)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直接、准确。风险管理系统经风险评估后直接输出结果,这种“傻瓜式”的操作方式可让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和简单,检验人员在检验监管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监管有效性得到加强,系统在业务模式创新的同时对廉政风险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可做到尺度统一、信息透明、监管高效[5]。(7)可实现智能自动布控。根据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等因素在需要布控的环节,自动执行布控措施。(8)风险管理智能系统将企业诚信、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检出结果、廉政等多种风险统一纳入管理,强化了痕迹管理,通过该系统的每个报检批的检验检疫结果包括抽检比例、判定结果都会留下痕迹,记录在数据库中且不能更改,而且系统可实时查询某一批单证记录从而全面掌握一线监管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由于信息的透明性,可追溯性,规则的统一性,可实现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将企业诚信纳入管理,有利于实现“内廉外诚”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编者.打破贸易壁垒发展绿色产业[N].中华合作时报,2015年1月30日,A6版,

[2]李宗,华菊.浅议检验检疫风险与防范管理[J].江南论坛,2012(3):54-55.

[3]段文仲.模糊综合评价在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6,16(1):16-18.

[4]闫华红,董旭.企业信息化风险的识别与评估[J].中国科技论坛,2013(6):70-80.

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预警;诚信廉政;智能布控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形势严峻,许多国家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验检疫要求等技术层面实施的保护措施呈现越来越频繁、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的趋势。据调查,2014年,在全国出口企业中,有23.9%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影响,因退货、销毁、扣留、取消订单等直接损失达685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同时,进口产品发现的质量问题日益增多[1]。检验检疫作为监管部门,亟需智能化系统构建风险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针对性、实时性、可追溯性。

1现有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模式具有以下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新业务管理思路的落实存在瓶颈,需要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化手段予以支撑。目前,风险分析的意识普遍加强,风险分析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逐步深化,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辅助系统,在风险分析以及预警过程中难以有效实现[2],存在诸多不足:(1)风险预警数据支撑不足。由于数据过于分散且存在电子版与纸质多种介质,缺乏稳定有效的数据源为风险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参考。(2)缺乏量化手段。由于现有数据未能实现数据数字化,进而影响了管控逻辑化及量化,影响了效率及公正。(3)风险预警滞后。一方面发现对不合格产品逐级上报,再按程序进行风险预警,存在周期较长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法律法规召回等信息更新频繁,外来风险召回或通报案例的产品还是存在滞后现象。(4)风险预警缺乏针对性。检验检疫相关工作涉及专业广泛,商品门类丰富,同时各项法规要求等信息一般以文件、通知的方式予以下发,没有与每一个工作岗位甚至是每一批申报货物的信息进行关联,缺乏针对性,需要检验检疫人员自行手机学习落实相关预警信息,费时费力,容易掌握不全面,这就需要系统跟岗位跟货物关联,筛除大量无关信息,当岗位或货物相关时及时提醒,以便及时与当前工作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5)风险预警缺乏智能化高效反馈机制,规则的调整比较滞后,不及时,亟需搭建智能预警系统实现实时分析数据,动态调整,高效反馈,把好预警的有效性及实时性。(6)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主要靠人工通过建立台帐记录、人工核销等方式进行,费时费力且容易存在人为因素干扰,易存在“打招呼、暗箱操作”甚至“权力倒挂”等可能,且由于施检人员对要求的解读不同易造成把关尺度不统一等问题,影响风险布控的客观性、权威性。(7)现有风险管理系统多样化功能单一,信息量不全,风险预警应将企业诚信、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检出结果、廉政等多种风险统一纳入管理,使不同个岗位的业务人员执行不同环节的工作任务都能始终保持风险意识。

2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探讨

结合以上问题,我们根据近年来业务信息化建设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并提出了信息化智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与业务信息化系统的有机融合与互动,风险管理模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搭建,包括“五大预警、1个布控、盲查盲验”,即:“文件预警”、“案例预警”、“自动建议预警”、“诚信预警”、“廉政预警”、“智能布控”、“盲查盲验”等七项功能,着力于实现业务系统智能化、自动化。将文件要求、典型案例、诚信记录直接作用到每一批具体的报检单据,提示风险,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同时对于布控等敏感工作,减少人工操作透明度差、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的问题。(1)文件预警系统将业务相关的文件、警示通报等,根据具体的内容从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四个方面建立标签,并在用户页面同时开发预警信息提醒功能,通过比对系统自动将文件等要求进行提醒。(2)案例预警管理者可以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标注并附要求性的说明,案例预警的信息通过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四个字段与申报信息进行自动关联比对,对于符合预警条件的申报货物自动提醒用户。(3)自动建议预警预警系统根据业务系统数据动态情况、检出率、疫情动态信息从HS编码、输出国家两个方面掌握检出率的发展趋势,对于高风险进行自动提醒,指导用户前瞻性地开展业务工作,掌握某国家总体货物质量水平和疫情风险。(4)诚信预警从诚信风险预警方面建立机制,记录每批单证的诚信情况。根据违规次数及情节严重程度系统可直接提醒,甚至系统自动或用户电脑录入生成黑名单。系统根据规则要求的管控措施在企业申报时形成管控行为,例如加大抽验比例。(5)廉政预警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根据设定的风险因素,从每天流转的大量数据中,将相符的风险行为进行集中提醒与公示,为执法过程监督提供线索。(6)智能布控当需要对商品进行抽批、留验等布控措施时,我们可以先定义风险点,分析出风险因素,如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等,对各风险因子的逻辑关系、量化数值、加权因子进行定义[3]。通过综合风险分析,从上述因子出发形成量化的可执行的智能布控措施并开发相应的信息化程序,在需要布控的环节,自动执行布控措施,针对每批货物的具体申报信息现场组织规则按逻辑运算,形成该批商品的最终风险系数[4],并通过相应界面展示给用户,精细、智能化布控。(7)盲查盲验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打招呼”、“暗箱操作”等对执法公正性的干扰,可在风险管控信息化系统中,通过“盲查盲验”规避隐藏蜜柑信息,来控制廉政风险。黄岛局在“云平台”项目中率先提出这一思路:将一批货的部分敏感报检信息及报检号隐藏,通过系统生成新报检号,仅在系统内将新报检号与原报检号相关联,随机进行拆分,由不同的人去查验;科长不能进行定向分单;科员施检的时候不知道报检号、收货人、发货人等敏感信息;施检完毕前,货主、科长、施检人员都不能知道具体施检人员;任务分配与查验场地查验准备紧密衔接。

3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成效预期

以上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可为风险管理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有效支撑,有效解决风险管理思路的落实存在瓶颈的问题,该智能化风险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可以预期有以下方面成效:(1)系统通过介质上传文件、典型案例、日常业务流的动态走势可实现数据量化。(2)综合智能系统的自动运算执行,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时效性。(3)通过智能化系统可改善上报程序多,进行风险管理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法律法规召回等信息更新、外来风险召回或通报案例的也能得到有效推送、提醒。(4)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商品推送有效预警信息筛除无关信息,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避免了无效信息,便于集中高效处理当前业务工作,使业务流程更加顺畅。(5)风险预警可实现智能化高效反馈机制,通过智能化系统加实现与业务系统的互动,及动态调整,大大提高预警的时效性、前瞻性。(6)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直接、准确。风险管理系统经风险评估后直接输出结果,这种“傻瓜式”的操作方式可让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和简单,检验人员在检验监管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监管有效性得到加强,系统在业务模式创新的同时对廉政风险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可做到尺度统一、信息透明、监管高效[5]。(7)可实现智能自动布控。根据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等因素在需要布控的环节,自动执行布控措施。(8)风险管理智能系统将企业诚信、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检出结果、廉政等多种风险统一纳入管理,强化了痕迹管理,通过该系统的每个报检批的检验检疫结果包括抽检比例、判定结果都会留下痕迹,记录在数据库中且不能更改,而且系统可实时查询某一批单证记录从而全面掌握一线监管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由于信息的透明性,可追溯性,规则的统一性,可实现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将企业诚信纳入管理,有利于实现“内廉外诚”的良好局面。

作者:吴晓蔚 张大谦 白兴月 孔繁明 单位:黄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参考文献】

[1]编者.打破贸易壁垒发展绿色产业[N].中华合作时报,2015年1月30日,A6版,/dz/html/2015-01/30/content_102531.htm.

[2]李宗,华菊.浅议检验检疫风险与防范管理[J].江南论坛,2012(3):54-55.

[3]段文仲.模糊综合评价在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6,16(1):16-18.

篇4

关键词:电力抄表;智能化核算业务;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TM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5-004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在电力营销技术的发展和深化中,电力抄表核算业务也有着较为深刻的改变。相对于以往传统的人工抄表核算业务,具有效率低下、业务相对分散等特点,而目前的抄表核算智能化的发展,使电力抄表业务突破了以往的瓶颈技术弱点,使抄表核算业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未来电力抄表核算智能化的必然趋势。

1 电力抄表智能化的有关背景与概念

电力抄表在供电公司的大营销背景下,实现了电力抄表核算业务的集约化发展和专业化的管理。对于以往传统抄表中的现场进行抄表、再人工核算后进行收费的方式已经不能适用当今的业务发展和要求,使电力的营销中人力资源受到很大的浪费,对客户的服务资源也造成了巨大浪费,不能与客户形成高效合作的客户导向型机制。

鉴于以往很长时间受到管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电力抄表核算业务主要是人工操作和参与的,不利于整体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加之众多的业务流通环节以及标准的不统一,使得电费的抄表核算一直是耗时耗力、差错频繁且效率非常低下。而目前的一些现有抄表核算体系并没有完善的合理风险防控等措施,对于抄表核算等环节并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检测,从而容易造成对风险和隐患的处理不及时。所以要加强对抄表核算工作的防控管理,对抄表核算工作的预警做到提前预防,解决抄表核算中的业务工作。

随着用电信息的集约化发展以及信息采用的系统化,抄表核算工作已经突破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其专业化以及自动化的程度非常高。要摆脱掉因人工的管理中出现业务非常分散、效率不高以及对人工抄表的精度不够、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就要充分地运用抄表核算业务的智能化系统应用成果,来实现抄表核算业务的现代化发展,这是当前的电力营销业务发展和抄表核算业务的发展方向。

2 电力抄表核算业务智能化应用的措施

电力抄表核算业务的智能化主要是按照用电的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作为参照,把用电客户的抄表以及电费的计算、复核,以及电费的发行等一些传统的业务模式进行自动化的调解和调度,通过队列的控制和流程中自动的传递工作,实现作业的全过程处理和监控,最终使各种功能有效结合起来,达到电力抄表和核算的智能化的处理,能够极大提高电力营销业务的效率。

要加快对用电信息的采集系统建设力度,首先,要对专变终端以及智能表的加装加快步伐假设,通过客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实时地采集,这是推进电力抄表和核算的业务前提。然后,依照统一规定和标准,对组织的终端以及智能电表进行加装,实现采集信息系统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其次,对远程抄表进行扩大和集中其范围,要把旧有的较为分散的人工抄表和现场抄表模式进行改变和整合,实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代化抄表核算模式,运用全采集和全覆盖以及全费控的模式取消人工操作模式,从而科学、高效地实现对集中和自动的远程抄表,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动化的抄表应用,使用电信息采集的系统数据变得较为标准和完整。

要实现对智能化的数据应用对接工作,跟据抄表核算的智能化要求,需要对用电的信息采集系统与电力的营销业务管理的数据进行有效地实时对接。针对目前电力营销系统中的业务主要流程以及业务内容不改变的情况,还要对智能化的模块进行适当的增加。要把以往的人工操作的制定抄表数据和计划、以及抄表数据的上传和计算电费等一些流程工作交由自动化采集和处理,计算机在后台的进行和自动处理之后,系统就会按照相应的设定的复合以及审核的规则对用户的电费进行判断和筛选,实现实时的在线判断和监控,达到了营销业务的电力抄表核算智能化要求,进行智能化判断和抄表,减少了人工抄表易出现的失误。

要进行创新智能化的应用和管理模式,对智能化的抄表核算管理模式在推行自动化的制定抄表计划、自动对抄表进行数据的准备工作,自动地对获取抄表的数据,使得抄表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对于传统中的手工抄表后核对档案错误改正为提前就自动对档案的正确性加以分析,然后利用抄表核算的智能化来对档案进行校验和分析其正确性,保证电子信息和档案的准确。把传统人工的表码和电量进行初核,同时对人工的电价和异动审核、人工的电费发行都转为自动化的电量初核以及自动化的智能复核、分析,实现电费的核算的创新和智能化。

还应加强对电力抄表核算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智能化的电力抄表核算业务从传统的人工进行监管转变为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从过去的对于点控制转变为现在的面控制,从而实现了对事件的处理以及全过程的监管和集中、实时的控制,使业务的管控能力显著加强。要采用统一的处理流程进行缺陷处理,然后对异常的复核和信息的确认、分类和派工等处理环节,都能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复核的异常处理能够在全过程的封闭管理下,有效地降低其异常差错的体外循环以及不规范等行为。

3 电力抄表核算业务的智能化应用成效

运用智能化的电力抄表核算业务技术,使得抄表核算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抄录以及手工的输入和输出模式,对抄表核算的人工智能化实现了大跨越。在对营销的业务应用系统方面以及用电信息的采集系统和稽查监控等各方面都建立了有效的联系和机制。提升电费的抄表效率以及抄表管理和核算的一体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电力抄表核算的业务智能化构筑了信息防火墙,使得工作抄表核算质量得到了提高。通过抄表核算的智能化建设,实现了对系统建构的三道信息防火墙。主要是档案层防火墙和示数层信息防火墙以及电量层防火墙这三层信息防护的有效把关,使得抄表核算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核算的风险。

电力抄表核算业务智能化的应用成效还体现在实时地实现了监控的常态化管理,使营销的业务能力管控得到加强。实现电力抄表核算的业务的智能化管理,使得抄表时限提前预警,对抄表的过程进行监测,在核算时限进行预警,以及智能审核和复核的监测,电费的计算等监测等各个业务的环节都能实现全面的预警和监控常态化管理,从而保证了抄表核算业务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结 语

通过电力抄表核算业务的智能化应用,使得电力抄表核算工作和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电费抄表核算重新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作流程的改进和自动化处理,使电费抄表核算的工作得到了更加准确和实时的管理,推动了用电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改革,为加强实现智能、高效和实时的抄核管理模式提供强大的技术优势,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东升,向保林.电力抄表核算业务智能化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3,(33).

[2] 彭云峰.计算机智能化在电力抄表核算业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5).

篇5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垣曲县供电公司,山西 垣曲 043700)

【摘 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资源的供应日趋紧张。我国电力企业在实际的抄表结算业务中,由于传统的核算业务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了电力的极大损失,为企业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电力企业需要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日常用电需求,面临着电力抄表核算业务的误差导致了电力的浪费现象。本文在分析供电企业智能化应用的基础上,描述了电力抄表核算业务在智能化应用中的措施和方法,以及电力抄表核算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抄表;核算;智能化

0 前言

随着电力营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应用,抄表核算业务也发 生了深刻变化。摆脱传统的人工管理造成的业务分散、效率不高的现状,实现抄表核算智能化已成为电力营销业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智能化应用的背景

1.1 落实大营销体系建设的要求

供电公司“大营销”体系的建设使抄表核算业务实现了集约化、专业化管理。传统的现场抄表、人工核算及收费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造成电力营销人力资源、客户服务资源大量浪费,无法有效地建立“客户导向型”的高效灵活服务机制。

1.2 解决电费抄核业务的短板

长期以来,受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的制约,电力抄表核算业务以大量的人工参与操作为主,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加上业务环节众多、标准不一,导致电费抄表核算工作耗时、费力,差错频繁,效率低下。同时,现有的抄表核算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对抄表核算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测,难以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处理,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抄表核算工作的预警防控管理,解决抄表核算业务的短板。

1.3 适应工作方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集约化运作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成应用,从技术上来看,抄表核算工作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摆脱因传统人工管理而导致的业务分散、效率不高的现状,弥补人工抄表和核算的监督不足,充分利用抄核业务系统集成应用成果,实现抄表核算业务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当前营销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要求。

2 智能化应用的措施

抄表核算智能化是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为依托,将客户抄表、电费计算、电费复核、电费发行等传统业务环节通过自动调度任务、队列控制、流程自动传递、作业全过程监控等各项功能有机结合,实现抄表、核算过程的智能化处理,可极大地提高营销业务处理效率。

2.1 加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一是加快专变终端和智能表加装步伐。实现客户的用电信息实时采集是推进抄表核算业务的前提。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分步有序地组织终端和智能电表的加装是保证采集系统广泛推广运用的基础。二是扩大集中远程抄表实施范围。改变旧有的分散、人工、现场的抄表模式,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现代化抄核模式,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为依托,对采集系统覆盖地区的客户全部取消人工抄表模式,实现集中、自动、远程抄表,不断提高自动抄表应用比例,提升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

2.2 实现智能化数据系统的对接

按照抄表核算智能化的要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进一步实现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的实时有效对接。在目前营销系统中的营销主要业务流程、业务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智能化应用模块,将自动化采集的抄表段由以前人工操作的制订抄表计划、抄表数据准备、抄表数据上传、电费计算等工作交由计算机在后台自动处理,系统根据设定相应的复核、审核规则,对用户自动进行筛选、判断,达到在线监控、自动发行的目的,实现营销业务管理系统抄表智能化,智能判别抄表数据,减少人工抄表差错。

2.3 创新智能化应用管理模式

智能化抄表核算管理模式的推行将传统的人工制订抄表计划、人工数据准备和人工现场抄表转变为自动制订抄表计划、自动进行数据准备、自动获取抄表数据,大幅度提高了抄表效率;将传统抄表核算流程中的事后人工核对档案错误改为提前自动对档案的正确性进行分析,利用智能化抄表核算体系对客户档案的正确性进行校验,确保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将传统的人工表码及电量初核、人工电价及异动审核和人工电费发行转变为自动电量初核、自动智能复核分析、自动电费发行,实现电费核算全过程的智能化。

2.4 加强业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智能化抄表核算模式的推行使核算异常派工和稽核工单流转等业务内容由传统的人工事件监管改为全流程过程管控,由过去的点控制改为面控制,实现了事件处理的全过程监管、集中监控和实时监控,增强了业务工作的管控能力。采用统一的缺陷处理流程,通过复核异常、异常信息确认、异常分类、异常派工、异常处理、异常归档和复核确认环节,实现复核异常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了异常差错的体外循环和不规范行为。

3 智能化应用的成效

电力抄表核算智能化是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重要成果。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全面优化业务流程,彻底变革了传统的人工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有力促进了电力抄表核算业务的现代化建设。

3.1 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了抄表核算工作效率

自动化抄表核算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采取人工抄录或抄表机上下装等手工输入模式,实现了抄表核算的智能化运行,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稽查监控系统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通过专业化运行维护实现了用电采集信息的挖掘分析和专业系统的业务融合,实现了抄表管理和核算管理的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电费抄表核算工作效率。

3.2 构筑信息防火墙,提高了抄表核算工作质量

抄表核算智能化建设中的营销同业对标系统和营销稽查监控系统构筑了“三道”信息防火墙。通过档案层防火墙,对新装、变更及维护操作进行基础信息把关,确保源头数据不出错;通过示数层防火墙对采集系统,对初抄、核抄数据进行关口审核,确保获取数据的准确;通过电量电费层防火墙对电量计算、电费计算、电量电费退补进行把关,确保电费计算信息的正确无误。通过三层信息防护体系的层层把关,有效提高了核算质量,降低了核算风险。

3.3 实行闭环管理,降低了业务异常差错发生率

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档案校验异常、业务异常、自动化运行异常等业务模块,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缺陷处理,对每一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督促落实。通过复核异常、异常信息确认、异常分类、异常派工、异常处理、异常归档和复核确认等管理环节,实现业务复核异常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了异常差错的体外循环和不规范行为。

3.4 实时监控常态化,增强了营销业务管控能力

篇6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犯罪侦查;犯罪预防;智能犯罪

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面广,破坏经济秩序稳定,损害社会公、私经济利益,影响社会安全,一直是经济犯罪侦查机关防范、打击的对象。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点日益突显,其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作用也更为严重,亟需思考其新的应对措施。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点分析

涉众型经济犯罪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智能性特点,但在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的特点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人自身知识的智能性

随着国家对涉众型经济犯罪防范、打击能力的增强,犯罪分子也增强了自身犯罪的能力。他们利用自己的某些专业知识、经验、社会阅历等,不择手段地攫取他人财产,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从近几年看,涉众型经济犯罪分子的学历构成较过去已大为提高,他们的知识及对作案对象的预先选择、辨别能力以及犯罪技能比以往犯罪有较大提高。当前,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高科技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犯罪预备的周密性

对犯罪人而言,涉众型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一样,同样是一种具有较强风险和犯罪成本的活动。因而加强犯罪预备的周密性就成为了犯罪分子图谋犯罪成功的常用手段。司法实践中,他们往往仔细设计、勾画犯罪预案,分析犯罪可能的困难,认真准备犯罪工具、勘察犯罪地形,慎重选择作案对象和作案环境,仔细设计脱逃掩盖隐匿的方法手段及路线等。

(三)作案手段的科技性

从近几年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看,许多犯罪分子在作案时大量使用科技手段以达到侵占、骗取或非法牟利等犯罪目的。常见的如犯罪人借助现代印制手段伪造信用证单据及其附随文书、伪造信用卡、伪造信用证修改书进行诈骗,利用现代制版技术非法印制货币、税务票据、财税票证;利用计算机程序设置侵占挪用公私财物等等。这些犯罪手段无一例外地显现出利用现代科技的特点。

(四)证据收集困难性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本身隐蔽性的特征,犯罪分子作案又极其狡猾,因而虽然在案件侦查方向、犯罪人范围等的确定上相对容易确定,但侦查中对犯罪证据的收集、保全却存在诸多困难。譬如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后立即破坏设置程序的、网上购物中被骗受害人及其受害额的确定等较为困难。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对犯罪防控的影响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对传统的经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传统经侦工作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打防中面临新挑战,这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案件及时侦破的艰巨性增强。涉众型经济犯罪由其事后追究的特点和本身的隐蔽性所决定,案件的侦破自然地具有诸多困难,犯罪智能化的出现无疑又加剧了案件侦破的艰巨性。在司法实践中,有的犯罪分子作案设计周密,及时销毁犯罪证据,未留下对案件侦破有用的线索;有的犯罪人利用高科技作案,长时间未被发现,在败露后又潜逃他地,这些情形都为及时有效地侦破案件增加了难度。

第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社会防控的难度加大。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防控是由社会主体在社会、经济领域进行犯罪防范的一项复杂的体系性工程。随着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的突显,社会防控工作对防控参与者的知识技能要求势必增强;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本身的隐蔽性,其对防控人员、范围的要求也必然进一步扩大;在犯罪社会防控的手段要求上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管理改革、强化社会价值的重整与统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性特点使犯罪的社会预防不能止于传统的个人、社区、社会积极参与的机制,社会预防的方式、途径也需要多层次、网络化、系统性。可以说,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预防在新形势下成本增加,难度增强。

第三,侦查中的协作配合亟待提高。经济活动具有复杂性,犯罪分子也往往“巧妙”地利用多种多样的经济联系来实施犯罪,因而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也需要从多渠道入手来发现、确定侦查线索、方向和收集、固定证据,捕获犯罪人。这必然不能脱离与国内、外其他相关职能机关、部门、企业的协作配合。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对侦查中这种协作配合的要求空前提高。

三、智能化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治理对策

(一)及时更新、完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行防控预案

控制犯罪必须首先掌握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而,首要的是认真调查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在新形势下的规律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尤其要加强对犯罪智能化现象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经侦部门应不断总结智能性涉众型经济犯罪侦破、控防的有效途径、措施,及时更新新形势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预案。

(二)积极探索应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下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措施新手段

某一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的体系是与该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相适应的。因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防控也必须以该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状况而确定。在新形势下,必须以涉众型经济犯罪发展的现实状况为构建社会防控手段的基础,同时,不断改革创新,依据犯罪智能化的特点探索适应治安防范各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新措施新手段。

(三)强化科技强警的力度

在犯罪智能化的新形势下,科技建警、科技强警就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应重点加强一线经侦科技装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基层现代科技设备的装配等工作,以适应有效打击智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需要。

(四)加强组织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

第一,应加强一线经侦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工作必备的现代科技知识、涉众型经济犯罪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新时期经济侦查的常用手段、策略。第二,采取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经侦人员,尤其骨干经侦人员学科技、钻业务的积极性。第三,加强对智能性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预案的编制、研究,制订科学、机动、有效的侦查预案,从而为有效及时打击犯罪提供智力准备。

(五)积极开展打击智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国内、外刑事司法协作

篇7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AI、5G等许多新名词不断涌现,推动信息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纪元。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各大券商也相继开始了人工智能项目的研发,将券商业务与AI相融合,已经成为时下的一门热点话题。从现阶段部分证券公司推出的一些APP来看,人工智能主要在智能服务、量化交易、精准分析等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通过开展人工智能在证券领域的应用研究,目的在于人以大数据、物联网为依托,进一步提高“智慧证券”的成熟度,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精准化预测等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大数据时代券商行业发展的新路径[1]。

1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1人工智能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基础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海量化特征,导致有效数据的筛选和提取难度增加。AI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人工设置筛选条件的方式,以极高的速度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过滤,其中符合筛选标准的数据会被留下来,存储在数据库的一个独立单元内,而其他不符合使用需求的,则被视为无效数据被清除。这样既可以释放更多的存储空间,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有效数据密度,为下一步数据的整合、利用奠定了基础。AI还具有自主学习功能,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应用领域的扩展,智能化程度也会不断提升,在支持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技术人员可以深化AI研究与开发,利用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在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增强券商风险防控能力上,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

篇8

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建筑的新理念,包含了自动化系统、火灾防控系统以及通信连接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提高建筑质量,减少建筑施工成本以及提高建筑施工效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智能化建筑的完善和发展,式建筑中的关键技术。

一、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必要性

(一)智能建筑项目的特性需要

智能化项目一般建设的周期比较长,建设规模也比较庞大,因此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环节不容易控制,所以智能化建筑对于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智能化建筑的工程施工中,首先要对影响到施工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要选取一种科学性强、风险程度较小的施工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各种分析和整理,进行复杂的运算,而运算过程与计算机技术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环节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进行开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建设中进行应用,是智能化建筑的特性所需要的。

(二)智能化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方面的需求

建筑施工中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以及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工程管理不是某一个方面的管理,而是对工程整体进行的系统化的管理,包括了工程施工设计的管理、合同方面的管理、施工安排以及其安全性方面的管理等。在这些复杂的管理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庞大的工程管理项目要求具备自己的数据库进行资源信息的整合处理,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项目工程管理的需求。

二、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与现代科技中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集合起来,建立自动化系统,火灾防控系统等的新型建筑理念。智能化建筑具有现代化程度更高,服务质量更好,居住环境更舒适等特点,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体现,是适应现代化需求的新型建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领域已经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进行通信连接,对建筑内的监控系统进行合理化分部以及建筑中更方面系统之间的协调等。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能有效将智能化建筑内的信息系统汇聚到一起进行集中监控管理,体现建筑的智能化特点。

(一)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智能化建筑的自动化系统包括其设备数量、设备本身的智能化程度以及这些智能化设备的管理系统。智能化设备包括了建筑中的监控系统,水、电、气的供给、中央空调、智能门禁系统、电梯设备等,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整,给用户制造一个更加方便、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智能化建筑系统包含了几个子系统,通过通信协议接口进行连接和管理,其具有以下功能。

1、科技应用安全监控功能

现代智能化建筑中监控系统的必不可少的,该系统是保障客户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设备,监控系统包括建筑内部的监控设备和门禁系统。监控设备可以有效监控到可疑人员的进入建筑物内,方便及时进行处理。门禁系统可以有效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当有人非正常进入建筑物内时,门禁系统会发出警报,保安人员可以及时对外来人员进行控制。

2、消防灭火报警监控功能

自动化系统还包括对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包括烟雾传感器和自动喷水系统。烟雾传感器是在烟雾指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感应器就会将数据传递给控制中心并拉响警报,在必要时还会开启自动喷水系统,进行自动灭火。

3、实施集中监控功能

集中监控是指对智能化建筑中其他的应用设备进行监控,例如对配电中心包括照明系统、电梯电源、配电室等设备进行全面监控。在设备出现异常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处理,以免设备问题给用户造成的不便甚至危险。

(二)多系统集成化建筑的结构

集成化建筑结构是由多个系统共同组成的,由一个总管理端进行集中控制,对整个系统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决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系统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的对建筑之间的信息进行协调处理,同时对建筑的设计方案和数据的计算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在智能化建筑中应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技术的运用和协调分配,以便于实现功能分配的需要。

(三)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的数据是需要随时更新的,早期的应用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建筑的要求,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更新和进一步的完善,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更符合现代建筑的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整个系统中起到统一管理和协调的的作用,然后将智能化建筑的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系统集成化模型管理的应用

(一)系统集成技术原理

1、网络的匹配问题通过协议转换器得到了解决,任意的新系统都可以被集成到原有的系统中去。

2、硬件厂商与软件的开发之间长期存在着矛盾,同时也是软件操作系统与设备控制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部分矛盾,制定了OPC标准,OPC标准可以完成系统的集成和软硬件数据的读取和录入,,并且对各方面的设备进行互相的联通,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开放程度和可以互相操作的性能。

(二)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技术

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技术一般分为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综合使用,来保证实施的顺利,和智能化建筑的有效管理。

(三)多系统集成化模型管理应用

对于不同的智能化建筑,多系统集成模型也是不尽相同的,在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模式当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集成平台可以分为三层分平台,第一层分平台是数据通信方面的,就是数据的标准接口和子系统之间的任务交换;第二层分平台是分析控制;第三层分平台是协助决策功能。各个子系统是集成平台和整日模型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智能化建筑5A 组成要求,共有包括数据通信设备、保安监控、办公、通讯联络以及火灾隐患应急预警自动操系统接口在内的五大自动化系统接接口类型,并通过集成平台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文件、程序、数据信息的调用以及对等交换。

四、计算机技术与通讯监控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与通信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几下几方面:

(一)现场监控系统,现场监控系统就是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以便于能够智能化调节现场环境。

(二)区域性监控中心系统,区域性监控中心相当于一个中转站,作为进入智能化、远程化的一个起始点。

(三)集中化监控中心系统,集中监控中心通过采用相应的区域监控中心对图像、数据等信息进行分析,将监控到的数据库真实的反映出来,并进行相应的保存。

(四)计算机技术监控终端,要完成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建筑通信监视应用程序任务,自然离不开先进的监控终端设备,这些监控终端设备包括智能开关、显示屏、电源以及包括温度计、湿度计在内的环境监测设备、温度、湿度控制设备、通风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等监控终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