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直销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2-02-09 16:50: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直销调查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直销调查报告

篇1

1、调查目的:旨在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现状,以便于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调查对象: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发放1200份问卷,回收1186份,问卷有效率98.84%。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自我认知与规划

(1)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对于“你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的规划”的问题,有17%的学生选择“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而同时也有17%的学生选择“没有目标和茫然”;64%的学生选择了“有一定的规划”。从调查数据上看,高职院校刚入校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规划多数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所以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目标,做好导向性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首要事情。

(2)关于高职学生的竞争力问题。对于“专业技能好”的选项有46%的学生选择,“综合职业素养高”有40%的学生选择,“动手能力强”的选项有19%学生选择,“职业定位准确”的选项有9%的学生选择。从数据上看,学生对于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于动手能力和职业定位认识不足,应当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动手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的重要性,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调查

(1)关于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礼仪方面存在的不足问题: 70%的学生选择了“表达能力欠缺”,42%的学生选择“写作能力差”,32%的学生选择“沟通协调能力差”,20%的学生选择“人际关系不融洽”。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和仪容仪表规范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方面的素养和习惯,在大学三年中应当重视并不断改进。

(2)关于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42%的学生选择“责任意识弱”,43%的学生选择“守时自律性差”,21%的选择“诚信度不高”,11%的学生选择“缺乏爱心”。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从调查的数据显示,现在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守时自律性方面有近五成存在问题,同时诚信度和社会责任感方面也要加强。

(3)关于职业技能方面不足:有53%的学生选择“自主创新能力差”,37%和36%的学生选择分别为“考证、过级主动性差”、“学习能力不强”,24%的学生选择“专业技能不扎实。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职学生在自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主动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4)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方面的主要不足,53%的学生觉得“缺乏大局意识、服从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41%的学生觉得“敬业奉献精神差”,31%的学生觉得“缺乏团队意识,另外有25%的学生认为“服务意识差”。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看到了自己缺乏的而对于未来职场又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三)职业认知

(1)关于自身和职业人之间的差距的问题,有71%的学生选择“实践经验少”,20%的学生认为在与“沟通能力”,11%和10%的学生觉得在“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上存在差距。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践经验少是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沟通协调能力、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上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小视。

(2)关于自身职业素养方面的不足,51%的学生选择“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不足”,42%的学生觉得“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足”,34%学生觉得“吃苦耐劳精神不足”,24%学生认为自己在“礼仪修养方面不足”,而有19%的学生选择了“责任感和纪律性不强”。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高职新生对于自身的信心和创新能力是非常不满意的,有一半多的学生觉得这方面存在问题;而社交能力、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非常缺乏;对于职业礼仪和责任感、纪律性也存在很多不足。

(四)职业素养提升途径的认知

(1)关于打算如何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问题,42%的学生选择“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38%和36%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好职业规划,准确职业定位” 和“加强社会实践,积累职场经验”,还有8%的学生认为“遵循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技巧”也很重要。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非常重视,对于职业规划和定位以及社会经验的积累的重要性也能很好的认识到,同时也对就业指导有一定的期待。

(2)关于目前采取的提高职业素养的途径的问题,45%的学生选择“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35%和36%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承担一定社团工作”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14%的学生选择“认真学习职业礼仪,提高职业礼仪素养”。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对于刚进学校不久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参加校园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是他们采取的主要途径,只有少数同学还重视了自身礼仪素养的培养。

三、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同时发现了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活没有清晰的规划。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素质提高的关键黄金阶段。面对八成多没有清晰规划的学生,甚至有的根本没有规划,非常盲目的混日子的状况,我们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加大引导力度,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做好规划,以便更加充实的过完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虚度年华,变被动安排强迫学习为主动参与,学到更多的就业本领,实现顺利就业,就好业。

篇2

关 键 词:高职院校;校园暴力;调查;对策

一、校园暴力的界定

“暴力”经常与其他描写类似现象的术语(如“胁迫”或“侵犯”、“攻击” )混在一起[1]。有些定义集中于身体暴力,也有一些将语言或心理上的侵犯包括在内。校园暴力是暴力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此研究中笔者将校园暴力界定为: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且其施暴者和受害者至少有一方是在校学生的暴力行为。

二、校园暴力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校园暴力在全球范围内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国内校园暴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当今严重的公共社会问题之一。高职院校由于其办学模式、生源素质等原因也成了校园暴力的重灾区。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江西省两所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现状的调查,了解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的真实状况及高职学生对校园暴力的看法和认知;探寻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寻求解决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

在江西省南昌和九江两地区各选择一所公办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学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这两所学校三个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共6个班级360名学生作为研究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和空白废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 321 份,有效率为 89.17%。

(三)研究工具及方法

(1)采用秦万山编制的《烟台市高职院校校园暴力调查与研究》问卷。该问卷是在我国司法部“校园暴力研究”课题组所设计研究问卷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修改而成的一份调查问卷。

(2)采用档案研究法,以某高职院校保卫及学工部门的档案为依据,对该校2009—2010学年度发生的有档案记载的严重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调查。

(四)研究结果

1.省内某高职院校一年内严重校园暴力事件调查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江西省校园暴力的真实情况,笔者对省内某高职院校2009—2010学年度一年内严重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学校保卫部门档案记载的校园暴力事件;学生管理部门(如学工处、各系部)记载在案或处理过的校园暴力事件等。调查到的严重校园暴力事件总共有32起,并对其中的部分暴力事件的当事人进行了访谈,开展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典型暴力事件

事件一:因2009年10月20日晚上,08级方某(男)伙同其他三位同学对05级何某(男)进行殴打,造成何某怨气未消,2006年5月22日上午10点左右在宿舍中,何某用左手勒住方某的脖子,右手持水果刀吓唬方某,说:“你不要动,我要杀了你。”在争夺中方某的手受伤,后被同学送往医院。事后双方均受到相应处分。

事件二:2010年3月16日05级董某(女)在校外受到不名侵害,由于惊吓过度,说话语无伦次、言行举止变得异常。3月21日上午,董某父母接到女儿老乡的电话后从云南老家赶到学校保卫部门报案,称该生于上周六到邮局办事时遭遇数名歹徒持刀抢劫并被刀划伤。经调查,发现该生背部脊椎骨两旁被划了两排整齐的浅浅的刀伤口,不像是持刀抢劫的歹徒所为,怀疑该生是否遭到害。校方遂将此案情向公安刑侦部门作了报案。

事件三:2010年3月16日早晨六点半左右,09级陈某(男)与同学在学校门口某网吧上网,突然冲进来四名陌生男子,其中两人各持一把砍刀,用刀背往陈身上打,另两名男子也对陈拳打脚踢。陈的同学杨某见状立即上前制止,于是四名男子将陈和杨强行拉到网吧门口并押上车。一路上陈和杨的头被压下,不让其看路,一直拉到郊外偏僻处,四名男子将二人押下车并带进芦苇丛进行搜身,抢走其手机及现金之后扬长而去。学校保卫处接到报案后立即向当地刑警报案并立案侦察。

事件四:2010年6月20日凌晨1点左右,黄某同学(男)与其朋友在网吧上网时,由于其朋友与一社会青年发生一点冲突致使该社会青年纠集同伙前来报复,他们突然抽出藏在衣服里面的砍刀砍打他朋友,该同学见状本能地站起来喊道:“你们干什么?”,结果那伙社会青年便拿刀朝他砍来,造成该同学头部被砍两刀且刀口很深、伤及神经,背部被砍五刀,被砍成重伤送往医院治疗。经警方努力已将暴力份子缉拿归案。

以上是一学年内发生在该高职院校的几件典型校园暴力事件。当前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可从这些事件中窥见一斑。校园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到在校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调查情况汇总表

现将省内某高职院校2009—2010学年度一年内严重校园暴力事件的调查结果以表格的形式汇总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在校园暴力类型方面,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最为普遍,所占比重最大,占65.62%;在事件性质方面,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行为发生概率最大,占43.75%;在事件的起因方面,因言语冲突引发的个案较多,占28.15%。

2.对省内两所高职院校的抽样问卷调查情况

(1)学校严重校园暴力事件

学校严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安全状况。本研究主要调查五种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让学生就他们学校中这几种校园暴力事件在过去半年中的发生情况做出回答。调查结果如下:

(2)学生校园暴力行为

学生校园暴力行为是指由学生自己所实施的各种校园暴力行为。本研究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报告,即询问学生在过去半年中自己是否有校园暴力行为;其结果见下表:

通过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抢劫、索要他人钱财或强迫他人做不愿做的事情 95.70% 4.30%

(3)学生校园暴力受害

校园暴力受害是指学生作为受害者一方遭受各种校园暴力行为或事件的侵害。调查结果见下表: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高职院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校园暴力现象,应引起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三、校园暴力的应对策略探讨

校园暴力的存在严重危害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及身心健康、影响校园的安全稳定,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和蔓延。下文将就青少年学生方面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措施做初步探讨:

(一)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在校学生应增强自己的心理保健意识,主动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了解自己所处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会面对和处理好自己成长中的身心发展矛盾与冲突,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总体素质中的基础素质和核心素质,在校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心理素质,比如,学会自制,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冷静,努力培养自己的理智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宣泄和排解不良的消极情绪;学会交往,正确对待和解决人际矛盾与冲突等。

(二)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在面对暴力时,要有勇气和一定的策略,做到正确应对、及时报告,自觉增强法制意识,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一方面可以减少校园暴力存在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亦可防止受害学生通过加入不良青少年团伙来反击暴力侵害以求自保而误入歧途,由此导致校园暴力的膨胀、蔓延。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当联合起来,共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并掌握一定的防范措施,使学生在紧急情况下除积极自救外,能善于寻求他人帮助。

(三)学会适当减压,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根据多拉德(J. bollard)的挫折—攻击假说(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目标性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挫折,是攻击的关键性前因[2]。世界儿童发展组织在调查了75个国家的教育环境后,针对各种各样的校园事件,了一份备忘录,明确列出学校生活带给青少年的20种不良压力,如学习压力、家长压力、人格贬低压力、经济比照压力、被孤独的压力、家庭暴力压力、校园内帮派暴力压力等。该备忘录指出,每个学生几乎要同时承受平均12种不同的压力,有的会更多甚至是全部[3]。学生压力过大容易引发挫折感,而强烈的受挫感又容易引发学生的攻击行为。因此,在面对来自环境、经济、学习、人际、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时,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应对态度,勇于面对、学会自我减压。心理学研究表明,能承受挫折的打击,保持自身心理平衡,是适应能力强和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因此,大学生还应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锻炼自己对挫折的忍受性,练习使用建设性方式来应付挫折,提高对挫折本身的分析与认识,增强对打击的忍受力,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

(四)克服不良心理,培养健康人格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大学生应首先克服自卑、嫉妒、报复等不良心理,培养自信、宽容、理解、尊重他人等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完善个性、形成健康人格,这样对防止大学生行为扭曲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要完善自己的自我意识,正确地认识和接纳自我,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2)努力提高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地排解消极情绪,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心境;(3)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尊重、信任、友爱等肯定性态度,克服怀疑、敌视、妒嫉等否定性态度。尤其在遇到人际矛盾和冲突时,应学会镇定情绪、冷静对待、正确处理,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协商解决,切忌莽撞冲动、意气用事或逞一时之能激化矛盾、用拳头或武力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人际摩擦引发的校园暴力问题。

此外,对于大学生中具有精神质、神经质人格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应利用心理筛查工具尽早发现、及早治疗和干预,及时将其矫正到正常的心态上来[4]。

总之,预防校园暴力应首先从学生自身出发,主动预防、积极应对,克服校园暴力产生的各种心理因素,消除产生校园暴力的不良心理基础,从根源上减少和控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全民预防、减少不良因素对校园暴力可能产生的诱发和刺激作用,消除校园暴力产生的各种外部条件,坚决遏制校园暴力。

参考文献:

[1]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5.

[2][英]布莱克.犯罪行为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篇3

龋齿是口腔常见病,直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与学习。2010年我们对2所学校2398名学生做了调查,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平阴县孝直镇的中学、小学各一所,共调查2398名学生,其中男生1283人,女生1115人。

1.2 方法 按口腔疾病检查常规要求,专人负责,用口镜、探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逐个视诊、探查。凡齿的点隙、裂、沟或光滑面有形、色、质3方面的改变,或已经充填恢复功能,均视为龋齿患者,并记录龋齿所在的牙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学习阶段龋患及龋均的变化:在调查的2398名中小学生龋患率26.70%,中学生13.31%,经统计学处理,中、小学生的龋患率有极显著性差异,小学生龋患率明显高于中学生(x2=173.80,P

2.2 年龄与龋齿患病率的关系:乳齿龋患率7―10岁达高峰(38.42―42.12%),以后迅速下降,13―14岁接近尾声,恒齿龋患率从8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13岁以后波动在18―29%的范围。

2.3 各学习阶段龋患率与性别关系:在受检的中、小学生中,男生龋患率为26.96%(346/1283),女生龋患率为26.37%(294/1115),小学生男生龋患率为28.68%(253/882),女生龋患率为28.97%(215/742),初中生男生龋患率为23.19%(93/401),女生龋患率为21.18%(79/373).在龋患率男、女生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5.84,P

2.4 不同部位龋患的分布:不同部位龋患的构成比: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阶段,下颌龋患比(54.04%和81.84%)都明显高于上颌(45.96%和18.53%),而左右两侧龋患比重差别不大,这可能因牙体解剖形态和下颌牙齿萌出较早,位置不正,食物多易嵌塞而导致下颌牙发病比上颌牙高。

2.5 龋齿好发牙:学习阶段乳牙龋齿中,好发牙为Ⅳ、Ⅴ颗,其中第一位好发乳牙为Ⅴ颗,第二位好发乳牙为Ⅳ颗,其次是Ⅰ、Ⅱ、Ⅲ颗。在乳牙阶段第Ⅳ、第Ⅴ颗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但下颌明显高于上颌,而上颌Ⅰ、Ⅱ、Ⅲ龋患率明显高于下颌。

在恒牙龋齿中,上下颌好发牙为第6、7颗,而由于第6颗牙萌出时间较早,6岁左右即开始萌出,又负有繁重的咀嚼任务,又以第6颗(第一恒牙即六龄齿)为第一位好发牙。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成对称性的4颗“六龄齿”全部形成龋洞,有的只剩下残冠、残根,甚至因龋齿拔去,造成失牙。

2.6 龋齿充填情况:龋齿充填率不理想,尤其小学阶段龋齿充填率很低。为2.18%;中学龋齿充填率为4.43%;由此可见在我县孝直镇,学生及家长对龋齿的危害性缺乏必要的认识。特别在龋齿阶段,如不进行治疗和修复,破坏将不断进行,龋洞逐渐加深,可进一步引起更为严重的牙髓炎,根尖周围炎,牙槽脓肿,蜂窝组织炎,颌骨骨髓炎等继发疾病。因此应早期做好预防工作,早期发现,早期充填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牙齿的正常功能的。

3 小结

篇4

关键词:离职;民办高校;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A学院成立8年以来,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人才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集中表现为员工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离职率居高不下,可以说,员工稳定问题已成为制约A学院发展的瓶颈。因此,全面了解离职员工的基本状况、离职率水平和离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实现A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员工离职的情况和原因,为稳定员工队伍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二、核心概念诠释

(一)员工

本报告所称员工特指A学院聘任的全职教学、管理及教学辅助人员,不包括由董事会直接聘任的院级领导和高职称、高层次教学、管理人员和财务、后勤工作人员。

试用期员工指已经办理入职手续,在A学院工作时间不足3个月的员工。

新员工指在A学院工作时间已满3个月,未满1年的员工。

老员工指在A学院工作时间已满1年的员工。

在册员工指某一时间点所有在岗员工。

(二)员工离职

员工离职,是指员工结束和组织之间的雇佣关系,离开原组织的行为。离职是员工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员工流动对组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过于频繁的员工流动会影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员工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的主要形式是员工辞职,非自愿离职的主要形式是辞退员工。

辞职,是指员工因各种原因单方面向组织提出离职申请的行为。

辞退,是指由于员工不胜任岗位、试用不合格或严重违反组织规章制度等原因,组织提出终止双方劳动关系的行为。

(三)员工离职率

员工离职率,指在一定时期内离职员工数量占当期累计在册员工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离职率=[当期离职人数/(期末在册人数+当期离职人数)]×100%,常用的有月离职率、半年离职率和年离职率。

员工离职率是组织用以衡量员工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一般认为,员工年离职率5%左右则较为合理。如果年离职率高于10%,表明员工的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组织的凝聚力下降,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效率下降。当然离职率也并非越低越好,当组织的员工年离职率低于2%,则说明组织尚未形成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人力资源竞争力不强,组织活力和创新意识不足。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A学院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3年间所有在册员工,重点为离职员工。

(二)研究方法

1、查找文献法。课题组通过查阅A学院人力资源档案资料,对2010年2月、2010年8月、2011年2月、2011年8月、2012年2月及2012年8月,在册员工进行了梳理统计,对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离职的员工逐一进行了核实登记。

2、问卷调查法。课题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离职员工的入职原因、离职原因及离职去向、当前收入水平等信息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

四、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如何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和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民办高校最为关心的问题。

伴随着实践的需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已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理论界关注、探讨的热点问题。理论界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著作方面,近几年出版的关于民办高等教育方面的书籍,大都专章讨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队伍稳定性问题,如胡卫主编的《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岑申、王建设主编的《世纪之交的民办教育》;论文方面,成果更多,如徐绪卿的《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邱立姝的《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状况探析》、朱斌的《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稳定性研究》,都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性不足、流动性过大的状况进行了阐述。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A学院减少员工流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A学院的特殊性,因此,开展针对该校的员工稳定性研究很有必要。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

五、A学院成立以来员工稳定性分析

(一)2004年5月至2009年9月员工稳定性分析

A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到2009年9月已满5年。从2009年9月全部140名员工不同工作时间人数分布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员工人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工作时间1年以下的新员工为47人,占到员工总数的33%,工作时间1-2年的员工为36人,占到员工总数的26%,两者共计83人,占到员工总数的59%,成为员工的绝对主体;而工作时间5年以上的员工为11人,仅占员工总数的8%。由此可见,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5年间,A学院员工流动较大,未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员工队伍。

(二)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员工稳定性分析

2009年9月,A学院员工共计140人,经过3年的发展,到2012年8月,A学院员工达到149人,与3年前相比,员工数量没有太大增长,保持基本稳定。但从2012年8月全部149名员工不同工作时间人数分布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工作时间3年以下的员工为72人,占到员工总数的48%,工作时间3年以上的员工为77人,占到员工总数的52%,也就是说,在员工总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3年时间,员工更新了近1半。由此可见,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3年间,A学院员工流动性依然很大,稳定性较差。

六、员工离职率及离职员工状况分析

(一)员工离职率水平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3年间,A学院员工年离职率分别为16%、18%、21%,远远高于5%的合理标准,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注:离职率=[当期离职人数/(期末在册人数+当期离职人数)]×100%,

七、员工离职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辞职员工的离职原因进行了调查,共计发放《离职调查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薪资福利差、自我发展机会有限、生活条件差、不满学院的政策和制度、学院发展前景不佳、缺少培训机会、家庭原因等7个方面是员工辞职的最主要因素,其中2/3以上的受访者把薪资福利差、自我发展机会有限作为辞职因素,除此之外,1/2以上的受访者把不满学院的政策和制度、学院发展前景不佳作为辞职因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把学院发展前景不佳、缺少培训机会、家庭原因作为辞职因素的受访者也占到近一半。由此可见,辞职因素呈现集中化、复杂化的特点。但是,概括得讲,员工的离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个人因素,如配偶工作地址变迁、家庭的变故等;二是组织因素如薪资待遇不满意、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成就感、发展欲、薪酬福利、晋升与培训和工作条件等;三是个人与组织的匹配因素,如学院发展前景不佳、不满学院的政策和制度等;四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情况、就业形势等。

(作者单位: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非.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综述[J].教育科研动态,2009,(总第102期).

[2] 徐兴文.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企业员工离职问题研究[J].云南大学,2012,10.

[3] 黄丽霞.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离职影响因素研究[J].暨南大学,2008,10.

篇5

看待兼职的态度

1有无必要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6.9%的男生,52.9%的女生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有必要,而认为大学生没必要兼职的均占0%,其余的则认为可有可无。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30.9%,35.2%,60.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有必要,其余同学均认为可有可无。

2是否从事过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14.3%的男生,11.8%的女生经常兼职,75.5%的男生,78.4%的女生偶尔兼职,10.2%的男生,9.8%的女生从未兼职。与此同时,各年级差异性不大,即绝大多数同学偶尔兼职,少数同学经常兼职或从未兼职。具体如下:

总的来看,由于社会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女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兼职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同学们意识到就业形势愈来愈紧迫,认为非常有必要兼职的同学比例显著增长。

寻找兼职的途径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寻找兼职,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过熟人寻找兼职,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寻找兼职,还有部分同学通过广告寻找兼职。与此同时,各年级差异性不大,基本与总体情况相符。

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从事兼职的类型及范围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80.8%的男生,40.7%的女生做过家教,分别有16.3%的男生,78.4%的女生做过促销,分别有13.2%的男生,29.4%的女生发过传单,同时,还有少数同学从事过礼仪、家政、餐饮等兼职工作。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65%,75.5%,98%的同学做过家教,分别有5%,7.5%,26%的同学做过促销,分别有20%,30%,16%的同学发过传单。

总的来看,同学们兼职的种类比较单一,而且性别差异较大。经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时间有限,同学们只能选择耗时少,收入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经验较少,工作能力有限,诸多用人单位不予考虑。

从事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不论从性别还是从年级来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兼职对学习的影响因人而异,只要注意调整,能够二者兼顾,还有小部分同学说不清楚二者是否会相互影响。

从事兼职的目的及收获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5.2%的男生,37.3%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赚到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颇有成就感;分别有43.6%的男生,60.8%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分别有11.2%的男生,1.9%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拓宽交际面。

总而言之,绝大部分同学从事兼职的目的比较明确,认为兼职的收获主要是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少数同学认为可以广交朋友,拓宽交际面。

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式

不论从性别还是从年级来看,超过70%的同学偶尔遇到过困难,20%左右的同学多次遇到过困难,只有极少数同学从未遇到过困难。

所遇到的困难当中,基本不包括性别歧视,而有部分同学认为引起兼职困难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是由于用人单位过于刁钻。

遇到困难时,80%左右的同学积极想方设法解决,10%左右的同学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有极少数同学不知所措。

家长对子女从事兼职的态度

总体来看,50%左右的家长基本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25%左右的家长完全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予以鼓励;20%左右的家长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他们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还有极少数家长完全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

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心理教育;调研报告

1前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逐渐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为更多的有志青年创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呈现出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趋向、就业心理与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变化。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调查

2.1研究对象

对某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380名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有198名男学生,占52.1%;182名女学生,占47.9%。向抽样学生发放380份问卷,共收回380份有效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就业意向、期望、价值观及途径等几方面内容。

2.2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自编涵盖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识、心理准备、就业意向、就业态度、选择标准、影响因素及途径等方面的职业心理调查问卷发放给被调查学生,问卷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调查采用封闭式形式,要求学生在选项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再采用统计法,将被调查学生回答的试卷样本进行收集后,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

3调查结果

3.1呈现多元化的就业意向和就业价值观

在“对期待的月薪”调查选项中,选择“不足2000元”、“在2000—3000元之间”、“超过3000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11.9%、48.3%、39.8%。在“期望就业单位的性质”调查选项中,选择“事业”、“行政机关”、“外企”、“私企”、“学校”、“自己创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24.9%、17.9%、13.5%、15.1%、5.1%、23.5%。在“就业的理想地区”调查选项中,选择“沿海省市”、“内陆省市”、“二三线城市”、“西部地区”、“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64.1%、19.2%、8.7%、2.6%、5.4%。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时,经济收入是其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半数调查学生期待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高职院校学生期望就业单位的性质不只是事业单位,选择自己创业的学生比例也较大,且外企、私企也逐渐受到认可;沿海省市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最理想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处于多重价值观和人格建构的重要阶段,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愿望也导致其价值观的发展呈现多元化。

3.2呈现出就业意识有待于加强

在“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及趋势情况”的调查选项中,选择“深入了解”、“较为了解”、“了解不多”和“一点不清楚”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2.7%、37.9%、55.7%、3.7%。在“为就业做准备预计从几年级开始”的调查选项中,选择“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13.6%、60.3%、26.1%。在“求职前对自己准确定位是否进行了准备”调查选项中,选择“已进行准备”、“不知怎样准备”、“等有机会再准备”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30.1%、64.7%、5.2%。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尽管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大部分都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产生一定的认识,但超过半数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不了解我国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和相关政策,且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二年级后才为就业进行准备。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观点是为就业做准备是必要的,但只有很少比例的学生进行了准备,大部分学生都不知怎样进行准备。结果表明学生不具有较强的就业意识,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3.3呈现出较高的就业期望

在“对就业难度较大的态度”调查选项中,选择“就业不管何种工作均可”、“找到与自己适合并有兴趣的工作再进行就业”、“个人创业”、“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21.3%、41.5%、21.7%、15.5%。在“选择所学专业进行就业的要求”调查选项中,选择“符合所学专业”、“尽可能符合所学专业”、“都可以”、“期望改行就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4.9%、61.3%、24.9%、8.9%。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学生期望从事的职业尽可能与所学专业相符,使自己的专业所长,得到更好的施展。但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在专业方面上基本不具有局限性,较高的弹性度,且不断增强个人创业的倾向。在青年群体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时代,很多大学生的“大众化思维”和“就业观念”尚未得到自我的合理定位,还仍然怀有“学而优则仕”的心理,在就业方面还存有较高期望,择业时难以采取平常心态。

3.4呈现出单一的就业途径

在“求职采取的最优效途径”调查选项中,选择“利用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利用人才市场和招聘会”、“利用学校推荐及有关信息”、“利用互联网”和“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52.8%、26.2%、14.2%、4.7%、2.1%。在“最希望获得学校帮助的方面”选项中,选择“就业信息”、“应聘技巧”、“相关政策”、“就业心理指导”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42.8%、32.2%、16.4%、8.6%。在“最期待的职业指导方式”选项中,选择“讲座报告会”、“咨询”、“开设相关课程”、“就业指导材料”、“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22.1%、29.3%、32.4%、5.3%、10.9%。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利用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是学生认为求职的最有效途径,其余依次利用人才市场和招聘会,相对单一的就业途径主要还采用传统手段,利用互联网等形式都是信息时代出现的新方法。针对就业形势较难的情况,学生最期望学校为就业提供更多信息和技巧,并利用开设课程给予专业指导。

3.5呈现出较多的就业影响因素

在“导致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的原因”调查选项中,选择“实践经验不足”、“过高的就业期望”、“所学知识脱离企业要求”、“招生规模扩大”、“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42.7%、21.5%、15.8%、13.5%、6.5%。在“在实际找工作中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十分有价值”调查选项中,选择“完全不是”、“不是”、“不一定”、“是”、“完全是”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4.3%、14.6%、52.8%、25.4%、2.9%。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学生强烈需求培训就业技能,无法达到所需的服务资源和就业指导;针对有关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提供有效就业指导,设置课程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保持的态度不乐观。高校设置专业与就业指导符合市场化需要,并从某一方面反映出来,从而为毕业生就业发挥出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刘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J].科学大众,2012(10).

篇7

大学再教育,已经超出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范围,国家给予的资助相对就少了,大学的发展更多地依靠自身的资源。因此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却也是一笔不菲的资金,尤其是对于家境一般或家境贫穷的大学生来说,这笔不菲的资金犹如一个天文数字。据权威机构调查,农村家庭要培养一个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得花63.4万,这还是保守估计,这意味着农村一个5口中等收入的家庭,要培养一个大学生,其余的四人都得围绕这个大学生去拼命挣钱。

而大学生,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已经开始试探地寻求兼职,挣一些生活费,开始减少回家的次数,以减免来往之间的路费。而且这些暑期兼职的大学生的数量不小。在大学就有近1/4的学生暑期做兼职,没有回家。这些即将肩负国家现代化建设,承载国家未来希望的大学生,他们的暑期兼职状况的好与坏不容忽视,而社会给予他们的关注太少,政府给予他们权益的保护措施几乎没有,现在大学生反成了合法权益被边缘化的群体。

有人为大学生叫苦:现在的大学生都在做着民工的工作,拿着临时性的工资,还要受社会歧视,受企业的压榨,大学生的暑期兼职状况堪忧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材料,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年暑假期间市大学,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医学院等高校未回家在做兼职的大学生。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市一些酒店,饭馆等商业营利性机构的工作人员。

抽样方法:采取偶遇抽样,判断抽样的方法,在市各大高校及商业性营利机构中非随机抽样抽选被调查用户,最终获得有效样本分布如下:

调查对象分布调查样本量

大学58

师范大学37

医学院30

经济学院25

访谈对象依据本人研究的目标选取样本,来调查大学生暑假兼职状况产生的原因,问卷样本量为150人,均是暑假做兼职,且兼职时间超过半个月的在校大学生。

三结果与分析

<一>市人才市场的混乱,缺乏诚信机制。

1.中介服务机构林立,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被调查的150名大学生中,有118名与中介服务公司打过交道,有54名大学生即36%的被调查对象被中介服务公司骗过所谓的中介费用。资金不等,一般在50元到150元之间,而据有关专家说,一般中介费不得超过5元。

一般中介机构收取当事人的中介费时,巧立名目,说是人身保险,档案费等,并在当事人交纳“中介费”后信誓旦旦的作出三天内过来上班的承诺。而最终给予当事人的答复的流程是:保证立即上班—等待通知—不了了之。事实上,这些中介公司运行的程序如何呢?

据调查,一些中介服务公司和一些企业串通,进行暗箱操作,通过达成一定的分赃协议,采取“分批录取”,“短期雇佣”等形式共同榨取,分赃所谓的中介费用。

注:a.“分批录取”即公司说第一批已经录满,交过中介费的,下一批录取时优先考虑,在学校等待通知。

b.“短期雇佣”即公司编造一些由头,说当事人工作不合格,把当事人辞退,以接受所谓的下一批交过中介费的大学生。避免交过中介费的大学生闹纠纷。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被个人或流动服务的公司雇用,本来讲好是按月领取工钱,但雇主往往在快要付工资时找个借口将学生打发掉,或者找种种理由故意克扣工资。这也是一种欺骗的方式。还有一些中介公司,以开出高薪以吸引求职者,既而实施欺骗计划。比如他们打出这样的广告:因公司发展需要,现招聘押运员数名,待遇优厚,每月1000元,包吃包住。看到条件这么好,当然会吸引很多缺乏社会实践的大学生。

这种不诚信的操作机制令人触目惊心,却也是屡见不鲜。

篇8

竞技水平是群众基础的一种体现,能够参加大学生比赛的高职院校必定其排球运动开展情况优于不能出队比赛的学校,因此本文主要以开设排球教学的内蒙古高职院校和同时参加2008年—2012年内蒙古大学生排球赛乙组比赛的9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已全部涵盖内蒙古东部、中部、西部,基本可以代表目前内蒙古高职院校整体现状。通过研究,深入掌握内蒙古高职院校排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寻找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明确开展高职院校排球运动的目标,结合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找到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适合内蒙古高职院校排球运动发展的模式。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已开设排球教学的内蒙古高职院校和同时参加2008年—2012年内蒙古大学生排球赛乙组比赛的9所高职院校(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河套大学、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进行调查研究。

二、分析与讨论

2.1高职院校排球场地与器材现状

高职院校里的体育场馆作为学校里重要的基础设施内容,不仅承担着全校体育教学、比赛任务,同时也是全校师生业余体育活动的场所。经过对样本的分析,我区在排球场地、场馆的建设如下表:

选取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基本在一万人左右,从表1可以了解,院校基本保证是每一千人拥有一块场地,这样的场地设施勉强可以维持教学和训练活动,场地设施资源较为紧缺。同时,选取的院校中有5所院校(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通辽职业学院、河套大学、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体育职业学院)开设体育系或有体育专业,这类院校的场馆设施更要同时兼备公共体育和专业体育生的运动所需。

通过走访了解,目前多数学校均有新、老两个校区,老校区有少数室外场地,体育馆都建设在新校区,馆内有2—3个排球场地,但现状是均为与篮球场地套用,甚至有两所院校尚无排球室内场地。新老校区的学生人数与场地数比例有不等比现象,造成新老校区的排球场地出现不够使用的状况。从我区9所高职院校的场地情况来看,其中有2所高职院校场地能够满足排球运动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另有5所高职院校在排球场地方面基本能够满足本校学生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再就是有2所高职院校老校区可以满足本校排球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近几年所开发与建设的新校区基本上能够勉强满足排球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但有新校区的学校,学生往往都集中在新校区上课或活动,老校区多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办公的地方,因此,这些高职院校的老校区场地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浪费的现象。

东部地区低温天气较多,中西部地区春、秋两季经常遇到扬沙天气,在的特殊气候条件影响下,我区各高职院校的排球室内场地基本都无法满足教学或训练的需求。虽然近几年地区各高职院校为了应付教育部的办学水平方面的评估,加大了在学校的硬件方面的投入,使学校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体育教学与训练场地面积不断扩大,一座座室内排球馆拔地而起,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即使在室外环境相对恶略的情况也能够在室内排球场地进行相应的排球活动。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个别高校因资金不能够及时到位,很多新校区还在建设中,体育教学的场地与设施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从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形势来,室内排球场地必然在学校的规划与健身之内,排球教学场地与设施也会进一步完善,紧接着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便是如何合理分配有效的排球教学资源、如何解决扬沙、雪雨天气场地不足的现实问题,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2内蒙古高职院校排球师资现状分析

本文研究的排球教师均是曾经从事排球专项的体育教师。

2.2.1 高职院校专项排球教师学历和职称情况

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学历和职称的教师,也说明其在该学科教学方面的阅历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该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调查显示表9高职院校中,排球专项出身的授课教师有16人,其中本科学历有12人,占总人数的75%,有研究生学历的4人,占总人数的25%。从高职院校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趋势来看,同其他相比较这个学历层次显得偏低。

2.2.2 高职院校专项排球教师年龄结构

人才群体结构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状况。任何群体中不同年龄的人员组成,是群体最基本的构成因素,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群体效能的发挥。体育教师群体的合理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能反映出这一群体的创造力。

三、结论与建议

高职院校的老校区场地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浪费的现象,在的特殊气候条件影响下,我区各高职院校的排球室内场地基本都无法满足教学或训练的需求。从高职院校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趋势来看,排球教师同其他教师相比较学历层次偏低,但年龄结构和梯队建设合理,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立明.浅析大众排球的特点与健身功能[J].商业文化,2007(8).

[2]张五平.娱乐排球发展思路探讨[J].成都体院学报,2008(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