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经济发展的全球观8篇

时间:2023-08-30 09:17: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发展的全球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发展的全球观

篇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财务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37-02

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内在驱动,早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因此,面对这种经济一体化、网络一体化的全球化经济发展新视角,我国企业如何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早已成为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发展并生产的首要前提。

1财务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所进行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及最终目标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财务管理展开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的血液,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从而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升企业运营水平和竞争力。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制约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财务管理同时直接制约着其他管理水平,它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深化企业改革,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自我国正式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早已与世界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驱动力。因此,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视角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潜在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管理环节,经济统一化,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财务管理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早已逐步放松对外资机构进入我国的区域限制。而正是随着国际贸易交流、投资的越发频繁,致使我国的金融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金融工具、品种也在不断增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革新,随之而来的汇兑风险、利率风险等新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发展趋势,早已成为如何有效规避风险,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优质投资组合等服务工作。

第二,财务管理受到经济结构的影响。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面临了一次相当大的冲击与调整,而财务管理工作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势必也要随之改变。一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可以享受多边、无条件的最优惠国待遇,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企业增加跨国经营活动,而财务管理工作必然要向跨国管理的发展趋势挑战,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受到国际贸易交流、合作、投资的影响,在我国原有的一些受到地方保护、国家政策保护的部门及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竞争冲击,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已形成规模经济且技术成熟的部门则将从中受益,这必将影响到我国企业资金运动的方向及规模。因此,在后期企业产业内部调整、并购、破产等权益清算上,都将成为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3经济全球化视角下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满足统一化经济的时代需求,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理念必将进行全面的更新,以拓展出新的领域、新的发展趋势,体现出全新的发展特征。以下从三个方向,对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粗浅的探讨。

首先,无形资产管理必将成为财务管理的全新重点。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科学技术俨然已经成为企业经验、生产的核心。尤其是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商誉和信息等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济增长、企业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无形资产在企业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在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上,无形资产管理必然成为全新的管理重点。

其次,网络化、虚拟化管理必将成为财务管理的全新模式。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空间,从本质上改变的传统的经济活动方式,使之越发呈现出网络化、虚拟化的全新网络特征,构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因此,企业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网络上。而正是竞争、发展形势的网络化改变,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必然向更加适应经济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风险管理必将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增多,企业面临着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势必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的投资总额上,比重日趋上升,也使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加,这些都使风险管理必将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4经济全球化视角下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创新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才能适应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以下从两个方面,阐述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第一,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目标。随着我国企业投资理念的不断变化,投资者们所注重的不仅仅是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更是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即企业所拥有的成长性。因为,企业的成长早已成为决定其核心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财务管理部分,必须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实际的发展需求,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目标,使企业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拥有明确的市场发展导向,找寻明确的发展的方向。

第二,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完善的企业财务理念体系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即企业财务的核心理念、基础理念和业务理念。核心理念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务理念,具有导向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基础理念是指财务管理中一些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的理念。而业务理念则是指在处理各类具体财务管理业务时应树立的一些观念,这些理念是针对某类财务管理工作而发挥作用的。这三个层次的财务理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经济全球化视角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为了进一步深度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积极地推动各项经济配套条件,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十分重要。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作为经济配套条件中的核心环节,只有明确在经济全球化视角下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彦.经济全球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1(9).

[2]陶英倩.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初探[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5(2).

[3]谢明珠.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商业会计,2006(24).

[4]付磊.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及其成熟度衡量[J].财务与会计,2009(22).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 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 创新

前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中心指的就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随着全球趋势的发展,我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财务管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想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就必须要建立更加稳固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理论。

一、经济全球化对财务管理理论产生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的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加入WTO后的我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入世对我国财务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1.金融市场的变化对财务产生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经济视野下,财务管理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来适应这一模式,入世后,我国放松了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范围与区域限制,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进入到我国的经济市场,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规模加大,供给资金增加,金融工具创新,为我国企业筹资、投资于规避风险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金融工具品种丰富、金融服务范围拓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新的风险,加大了金融风险。规避风险成为现代财务管理面对的首要问题。

2.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入世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入世后我国的产品在WTO成员国享受最惠国待遇,增加了我国经济的跨国经营活动,进而对企业的跨国财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入世也冲击了传统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一些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得益,必将影响我国企业资金运动的发展。

3.人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

入世后,企业人力资源竞争也更加激烈,如何为企业挽留更多优秀人才,吸引更多的专业管理人才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现代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多种知识,同时要了解法律知识,尽量掌握外语与计算机的知识,要有全局观念与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地创新。从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水平来看,仍有较高的提高空间。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1.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

从有形资产的管理将转换为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核心,专利权、商标、信息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不断地提升,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也在加大,这对未来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2.实现网络化、虚拟化迫在眉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管理势在必行,经济活动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容量巨大、高速互动、共享知识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企业竞争出现在网上。同时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网络化的加强,新媒体空间开辟,实现财务管理网络化、虚拟化是必然的趋势。

3.强化风险管理

受到信息高速发展,媒体空间加大,产品寿命周期短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多。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也在加大,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性也在加大,企业风险增加,这都需要财务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三、创新财务管理理论

1.企业财务理念的创新

所谓的财务理念就是财务管理观念,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企业财务理念体系分为核心理念、基础理念与业务理念三个层次。核心理念是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理念,具有导向性与高度概括性。基础理念是财务管理中具有综合性与基础性的理念,以资金时间价值、风险理念等为代表。业务理念是指在进行各类财务管理业务处理时,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发挥预期的功效,它们分别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资本运营、收益分配、特殊财务问题处理等业务工作中,如资本结构理念、财务杠杆理念、资产组合理念、分配政策理念、目标成本与目标利润理念等。这三个层次的财务理论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协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

经济时代到来,投资理念也在在变化,投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的未来,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在未来会创造多少资金将成为衡量企业成长的首要标准。财务资源是由传统意义上的实物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环境资源与信息资源等。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技术与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以,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拓展财务管理的理论

首先,对金融环境中的财务理论给予足够重视。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关系密切,财务理论研究需要置于金融市场中进行分析,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地成熟,所以,财务理论的研究必须在金融环境中进行。

其次,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中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视。当前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阶段,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优化资本结构、多元投资组合的确定、分配利润政策等问题的解决都迫在眉睫。现代财务理论的发展必须要先解决这些问题,方可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理论的完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步。

最后,加强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配套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就必须要积极的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的管理,如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在所有的配套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诸多新的财务管理问题,只有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管理,国有企业改革的环境才能更好,改革才能更加顺利。

四、结束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财务管理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来适应社会的进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士宝.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分析[J].时代金融.2009(03)

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001-02

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因此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而矛盾双方之间又呈现出不平衡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应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利弊同时具有的双刃剑。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负面的冲击和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从而推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从一国的角度看,本国企业将突破本国资源和本国市场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和转移,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以获取利润。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有效地弥补了经济建设中资金的不足,同时还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1] 。发展本国家和本民族的经济,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需求,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要素的有效组合,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连成一体,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连成一体,各国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都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世界市场,同时又把世界市场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途径。目前,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此外,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投资发展的主流,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措施[2]。

(三)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会进一步加深,产业结构将会更加合理、科学。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消极后果

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后果,具体表现在:

(一)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根据联合国的有关统计显示,最不发达的国家,十年前是36个,五年前是42个,现在增至48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到现在的60多倍,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6,却垄断了全球近80%的收入。这种不平衡一方面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几乎被遗忘角落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目前,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共有48个,这些国家大都远离世界或所在地区的经济中心,它们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远远低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3]。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甚至并没真正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或者只是在其中取得毫末之利。它反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将60%以上的污染企业建立在海外。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发达国家的产业的转移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加快其工业化进程,但发展中国家却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社会负担成本日益加重。

(三)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

1.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全球化既有经济的内涵,又有政治和文化的内涵,它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政治现象。政治全球化意味着各国之间在政治价值的政治制度上的认同趋向,这首先表现在对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内容的民主价值的趋同和保障自由、平等、人权充分实现的民主制度的普遍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看,政治全球化也就是全球的民主化。发展中国家独立之后为发展经济,普遍采取的步骤是对外开放,加强与外部经济交往,因而自觉不自觉、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全球经济事务。战后几十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独立前和同期发达国家,一些国家跃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

2.考验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事实上被动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某些发展中国家过早地撤除了经济方面所有的自我保护屏障,他们面临的更多的是挑战和风险。就目前而言,在国际生产体系中,发达国家大多位于上端,而发中国家多数位居下端。这样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经济互动中越发被动越边缘化。他们在卷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之后不得不沦为发达国家的打工者,为发达国家提供一些原料、简单加工品和提供廉价劳动力,结果,发展中国家每年向发达国家出口天文数字的低端产品以换回一些他们必须的工业品。这样,两极分化更为严重。

3.撞击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体系。当下西方的商业文明伴随着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强势地位正向全球蔓延。扩张性的商业文明借全球化之力狂烈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体系,如商业文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全球化的文化氛围,美国的微软芯片、好莱坞的大片和麦当劳的薯片已经肆无忌惮地在经济全球化所到之处游荡,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民众都以能和这些扩张性文化符号接触为荣,对于自己的古老文明却毫不在乎地抛弃。

三、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不可避免的严重挑战,又是可以利用的机遇。因此,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时代提出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必须冷静思考,沉着应付,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和措施。

1.对经济全球化要端正认识, 积极参与,维护国家经济,保证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应积极主动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在采取主动态度的同时,一定要克服盲目性, 增强风险意识。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自主规划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时间表,循序渐进地开放国内市场,并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降低对外依赖程度;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要注意防范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消除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

2.借经济全球化契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国际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利用自己比较优势并能提高本国的商品出口竞争力,就能增强贸易创造价值的功能。在国内进行结构调整:一是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包括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三是努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面参与国际贸易。

3.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全球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国家经济是否稳固和国家经济安全是否会受到威胁。西方经济发达大国之所以没有经济被侵犯和经济安全受威胁的忧虑,就是因为它们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并具有以此为基础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增强综合国力是发展中国家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4] 。

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它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参与,同时又要慎重,趋利避害。不仅要不断完善国内的各项政策及制定正确的开放战略,将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但如此,发展中国家还要加强团结与合作,增强在与发达国家谈判中的地位和实力,积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与调整,只有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能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廷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经济全球化[J].暨南学报,2002,(5).

[2] 陈军.经济全球化利弊分析[J].百家论说,2010,(8).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使得全球一体化不仅覆盖经济领域,更涉及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具体体现在资源配置、生产、消费等方面。经济全球化通过促使全球资源相互弥补、相互流动,进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此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投资、通信、运输、服务等领域逐步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融入了全球市场运行体系之中,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既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又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在近几年里,国外经济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致使一些重工业产业的经济很难像以往一样高速增长。为此,认真分析经济下滑的原因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经济都是依靠投资来支撑,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的影响,使得国家最近几年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并且外资方面也相对比较缺乏,国民的经济情况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级分化,经济条件富足的人,将很多资金用于购买奢侈品,普通的消费品很难引起他们的购买兴趣,而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百姓,却连基本的消费品也没能力购买,从而制约了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消费品的需求实质上就是用于有购买力的需求,经济与管理就是要解决这种需求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在加强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扩大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知识内容,使经济与管理学科能够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

二、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开展本土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学术研究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虽然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日趋本土化,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在研究过程中以及相关研究内容上不需要涉及国外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国内的管理者通过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能够与从中获取到很多有价值的借鉴,并以国外成熟和完善的方法来解决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性问题。就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士而言,他们在对国外先进的管理实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了解从国外学者如何从相关的管理实践当中提炼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在这一基础之上构建相关的管理理论,进而发展出相应的分支学科。在对国外的研究实践进行关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理论导向,要尽可能熟悉经济与管理学科现有的分支学科,并了解这些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推动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总之,对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并将其引为己用,借此来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持续发展。

(二)建构均衡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

经济与管理学科包含多个分支学科以及边缘分支学科,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我国应当建构起均衡化发展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首先,树立“大学科”意识,将所有涉及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研究对象的学科都纳入到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视域,使经济和管理学科涉及公共、教育、科学技术、军事等方方面面。经济与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结构复杂的学科门类,必须建立起联系各分支和各边缘学科的交汇点,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者应从工商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公共经济与管理等角度向普通经济与管理学这个交汇点聚焦,力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其次,合理创建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缺位”学科。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者既要促进哲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同经济与管理学科之间的交汇融合,又要根据研究成果积极创建管理思维学、管理美学、管理教育学等“缺位”学科。再次,加强经济与管理分支学科的相互交融,如可利用管理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的边缘杂交优势,促进这些学科与公共经济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等分支学科相互交融。

(三)培育精锐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队伍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想要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培育出一支精锐的研究队伍,这既是前提也是基础。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才的培育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在营造这个环境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人才规划、人才管理制度以及人才政策等。其中人才规划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该方面,不但要对实践类的经济与管理人才进行合理规划,而且还要做好理论类人才的规划,同时还要特别关注该专业学科教师的培养,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在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从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教师都来源于该学科的专业教育,尽管如此,学院也不能忽视其他专业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也才能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士来源的多元化,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与渗透,这对于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5

一、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

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主要是由于2008年经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之间逐渐开始对其国家内部的经济结构和自由贸易结构等进行研究的调整,从而从根本上将国家经济发展及贸易限制策略进项改进,以期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应对经融危机。由此全球经济治理逐渐步入一个保护主义浪潮中。根据欧盟国加对其内部经济保护主义措施的改进,我们不难看出,在经融危机爆发后首先各国之间机内相对独立的内部保护状态。随着各国之间不断的对国内经济发展政策进行调整,2010年之后各国开始建立各种自由贸易交往,以期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促进各国之间经济的发展,从而从整体对全球进行治理,此时全球逐渐步入一个自由发展的经济浪潮中。根据各国之间相关自由贸易的法律法规中对其国家内部的自由贸易开放政策进行改进,能够有效的促进市场经济的逐渐进步和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国际上对其自由贸易的总体经济效益的发展仍然具有自我保护意识[2]。根据国际经济发展数据中对个国家理性世界贸易交往来看,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签订双边、区域、全球性自由贸易协定来促进自由市场的建立,从而对全球进行治疗。根据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自由贸易及国际经济治理中来看,当前国际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以长期迈向发展为治理目标。“贸易与发展”是全球进步的主要研究主题,如何能够对各国之间的经济进行共同性贸易往来,从而带动世界经济的逐渐发展,从总体水平上对全球物质观念和国际贸易秩序进行研究,是当前全球自由发展的市场发展的长远趋势及目标[3]。因此,在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中主要以贸易和发展共存为主要治理方式和治理目标。

二、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法发展

法制的发展是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后危机这一特殊的经济时期,全球性质的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发展的主要依据。国际经济法的建立与国际经济组织结构的发展均离不开世界国家发展现状及新兴市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关系。以中国经济发展为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其经济法建立过程中一般以国家经济长期权衡结构为基础,从而根据国际经济情况对本国内部经济法进行调整[4]。但是,由于后危机时代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各国之间应该针对其在市场中的不同主导地位对其内部经济结构和法律进行调整。根据不用时期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是从原有的放松管制,到现阶段的平衡投资者利益,逐渐进行改进。2009年国际证监会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当前全球治理中国际经济法,并且在2010年明确的颁布《增强国际金融标准实施的框架》,在此条例中对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标准进行整合,并且在2010年11月通过了《巴赛尔协议III》,各国家在国际峰会上进行研究和协商逐渐对国际经济法进行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当前后危机时代国际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各个贸易国进行利益的维护,促进全球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5]。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宏观经济视角;经济全球化;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双边经贸合作中的突出问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愈演愈烈。中美经济交往顺利则能够有效推动全球经济进步。具体到中美贸易而言,当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贸易对象。对美国而言,中国是美国在全球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美两国双边贸易的进行情况已经展现双方贸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贸易失衡。而这一问题如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将制约双方贸易进一步开展。而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也能够从实质上优化中美贸易结构,推动中美贸易不断发展。

一、中美经济与中美贸易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关系是全球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大国和重要经济增长点。而美国则是世界上经济结构最优、科技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中美两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强劲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格局和地位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中美经济发展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而中美经济关系也是两国关系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经济主要依赖美国,至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对外经济交往体系。而自2008年以来,美国率先爆发经济危机,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美国国内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力也逐渐下降。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率先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并一直保持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调整其经济政策,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地位。

中美经济发展存在极大互补性,这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情况有极大关系,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结构基本上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多依靠消费拉动。而中国则是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国家经济发展结构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同时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较为普及。这就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中,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而美国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高,人力成本低更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优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结构现状就决定了中美两国经贸交往存在相应问题。中国出口大量产品,美国大量基础产品供给基本由中国完成,这就决定了中美贸易存在极大顺差,同时整个贸易结构和贸易现状极不平衡,这一系列问题就使的中美经济与贸易需要解决问题。

二、中美经济贸易摩擦与冲突分析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美两国经济交往程度逐渐加深,这就使得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相互依赖趋势更加明显。但中美经济贸易开展的基础和目的都是维护各国利益,这就使得中国经济发展与美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摩擦与冲突纷争。双方经济贸易的主要问题聚焦在双方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额。而这一问题一直以来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就使得大多数美国民众普遍认为中美贸易逆差额的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个人利益,直至威胁影响美国经济发展。

中美经济贸易确实存在矛盾,而这一矛盾是由于不平衡的进出口关系影响的。美国长期从中国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这就使得美国大量基础工人失业,而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但美国为了有效防止中国学习其科学技术,就限制对华出口产品类型和形式。一方面造成了中国,而另一方面也使得美国对华贸易额逆差持续扩大。尽管中国与美国经济贸易摩擦程度和涉及内容不断增加,但中美两国都在摩擦中获得了具体的宏观利益,维护并发展了自身利益。摩擦与冲突只是两国经贸关系中正常元素,并不能掩盖两国经济贸易往来水平不断加深这一事实。

中美经济贸易摩擦与冲突想要得到有效解决就离不开对两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具体认识,不仅要认识两国经济贸易问题的具体差别,还要从深层次分析两国经贸冲突问题,要结合两国经济发展特点,结合两国经济发展政策,动态、辩证、唯物看待两国经贸交往。

三、宏观角度看中美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分析

中国与美国经济发展无论存在极大互补,中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和人力,但缺乏技术和资金以及先进经验,而美国正好具备这些资源。中国两国的经济结构和国家发展形式就决定了两国有极强的合作互补特质以及互补空间。从产业结构上看,随着美国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产业转移方针的不断实施,就需要选择一个满足其战略转移升级的国家和地区来解决这一问题。中美经济关系之所以出现贸易失衡,这与两国经济发展政策有关。中国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而美国则是全球最大消费国。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美两国经济依赖程度逐渐加深。与初期中国单纯依赖美国经济发展不同,今天中美经济关系格局已经实现了质的变化。2008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力已经逐渐下降。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质疑,同时美国为了摆脱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降低利率,实施量化宽松发展的经济政策。而经过此次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依旧发展迅猛,这就极大改观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中国实施相对稳定的经济政策和国内较为平稳的经济发展态势,就使得美国在经济投资和市场拓展方面更依赖中国,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国债的全球最大持有国。美国通过不断吸收外国资金,从而弥补本国经济发展不足,解决经济发展困局。因此随着发展,中美两国双边贸易问题,已经实现由中国单向依赖美国转变成为中美互相依赖。

最后,中美两国经济互利共生。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更没有哪一个市场可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实现自身发展。各国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互利共生状态更加明显,只有相互促进,互相借鉴和吸收,才能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因素影响下,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就必须认识到这是双边共性问题,只从单一方面考虑是远远不够的。两国经济相互融合,已经到了解决两国经济问题不能割裂看问题这一形势。美国在中国开设大量跨国企业,而中美合资也成立双边贸易常态问题。

四、结语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为迅猛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依旧是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综合体之一。可以说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全球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力。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就要从两国经济发展的实质问题入手,切实结合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切实可行的推动经济交往。而在认识两国经济贸易摩擦问题上,也要充分认识到两国经济贸易摩擦是正常现象,不能只看到两国经济贸易的摩擦和冲突,而看不到两国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作者单位:工商银行天津河东支行)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世界经济 特点 展望

一、世界经济特点分析

(一)西方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

在西方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即使是经济发展势头一直比较好的美国,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西方经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第二,失业率很高,并且虽然相关部门为解决社会事业问题制定的各种措施,进行了很多的努力,但高失业率依然是制约西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不好,很多国家面临着房价不断下跌的问题,住房供过于求的现象突出,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境不容乐观,也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第四,公共债务积重难返,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在过高负债经济下,居民投资与消费意愿不高,遏制了经济的增长。

(二)欧债危机不断增强

自2011年以来,很多西方国家陷入了债务危机之中,并且欧债危机呈现出了愈演愈烈之势。希腊的违约风险不断加大,希腊负债高达2550亿欧元,很多欧元国家持有希腊的国债,这些国家面临较大的风险。意大利由于负债问题深陷泥潭,意大利负债1.13万亿欧元,并且意大利的债务还处于上升态势。西班牙国家负债高达6800亿欧元,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日本灾后重建问题严重

在日本“3・11”大地震之后,日本又经历了海啸、核泄漏事件,这三重灾难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创伤,在这三重灾难中日本经济损失高达16万亿至25万亿日元之间,这次大灾难是日本近60年来遇到的最大灾难。另外,由于日元汇率的不断增加,欧债危机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到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日本的财力受限制约了政府的调整空间,另外,日本面临着来自很多国家的竞争,外部环境竞争加剧,也制约日本出口的增长,核泄漏事件严重打击了民族心理,对日本民众的心理冲击远超越经济对人们的冲击,日本民众对日本的未来发展丧失信心,也影响日本经济的增加。

(四)新兴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很长时间内,新兴市场增长势头很旺,极大地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从2011年以来,新兴市场的增长势头明显下降,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放缓,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环境不断恶化,制造业发展萎靡,新兴市场经济指标不断下滑,经济增速连续放缓势头明显。另外,新兴市场面临着通胀压力不断上升,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许多国家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只能收紧货币政策,这又压制了经济的增长。

二、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展望

在当前世界经济中,还有很多风险依然存在,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不是很乐观。对世界经济进行展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债务危机将会继续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欧债债务危机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很多欧洲国家处于债务危机之中,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这种状况。即使是美日等国家也面临着较大的债务风险,全球化的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各种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第二、全球失业率居高不下也将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在全球人口不断膨胀的背景下,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无法满足人们对就业要求,加之经济增长乏力,也造成全球失业率居高不下,现在失业率高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另外,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产业的升级,推动生产率的提升,很多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相对降低,造成全球普遍存在失业问题。这种问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也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全球失业问题在未来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制约全球经济的发展。

第三、通货膨胀面积的扩大也是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挑战。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美国推出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将导致美元贬值,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另外,粮食价格上涨,油价、铜价上涨,劳动力价格的上涨都将加紧通货膨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

第四、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依然存在,现在,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依然存在。要促进经济的增长,需要政策的不断调整,但处在后危机时代,持续低迷的经济走向,债务危机的影响等因素的客观存在,造成政策调整的空间有限。另外,美、欧、日经济发展均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这三个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这三个经济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对国际金融市场打击很大, 造成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难以独善其身,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传统产业面对发展困顿局面, 也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

综合以上因素,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依然存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利益观念;冲突;调适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001-02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消除了国际经贸活动的体制障碍,拓展了国际分工,使各民族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各国之间存在着利益互补的同时,也使得民族国家间的经济利益问题愈来愈突出。这样,不同的人们对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之间的关系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从而使存在着分歧的观点和论调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

一、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经济利益观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一)民族国家利益消失论与民族国家利益永恒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有人认为,经济的全球化使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在商品与资本输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掩护下,打着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旗推销“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民族国家的观念已经过时”的论调,这些论调潜移默化地淡化了人们原来的国家认同而产生全球意识,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经济利益可以放弃或忽略。

也有人提出,虽然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和渗透,但谋求本国经济利益是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机。“原因是尽管跨越国家界限的因素日益出现,但国家之间的界限、利益差异等依然存在。因此,这些差异和界限必然在一定条件下激发出经济领域中的民族国家意识。”[1] 不同的国家不管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主动地还是被动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但只有民族国家经济利益才是各国追求的最根本的利益。

前一种论调主要来自西方学者,他们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承认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平等的合理性,在经济发展时依附于发达国家而放弃民族国家的经济利益。后一种论调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全球化过程中的融合主要是民族国家之间的市场、资本的融合,而决不意味着民族国家利益的消失。

(二)封闭型经济发展观与开放型经济发展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国内工业体系、商业流通体系和金融体系,只需要自我独立发展,没有必要参与经济全球化,这样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并且可以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有人提出,WTO的自由贸易原则要求其全体成员互相开放。中国加入了WTO ,中国的经济活动日益渗入国际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开放的性质也应当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应将由有限范围的开放和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球性、全方位的开放。

前一种论调主要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想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发展自己都是不可思议的。后一种观点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游戏规则”往往有利于建立西方国家的、稳定而持久的利益收益机制,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开放度不断加大的同时,要保证经济不受任何外界不利因素的打击,必须考虑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

(三)公有制一统论与全盘私有化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有人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中流砥柱还是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实力越强,在与国外经济的竞争中越有优势。因此,部分人希望走回头路,仍然恢复公有制一统中国的局面。

也有人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搞市场经济,只有私有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私有制是最好的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今天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实行私有化。发展中国家要想富强也必须走这条路,中国国有企业应当全部私有化。

公有制一统论的排外、抑私思想表面上看有利于维护我们的国家经济利益,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的时候,纯粹的公有制经济只能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中国也不能实行全盘私有化。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私有化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东欧国家等带来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经济急剧倒退,国家实力的削弱,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以及社会动乱。

(四)传统的政府计划论与自由竞争万能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有人认为,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上,应实行政府计划、行政指令,组建大的经济集团来对抗国外的跨国公司。

也有人认为,自由竞争是万能的,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只需打开国门与世界各国自由竞争,中国经济就可以发展。政府是缺乏效率的机构,对市场的干预有弊无益,它妨碍了个人自由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前一论调既反映部分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也反映了中国目前跨国公司势力单薄,需要政府保护的现实状况。后一种论调其实是对西方经济自由主义的盲目认同、完全照搬,忽视了经济自由主义的致命弱点。西方众多经济学家在其研究中都已经论述过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都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在现实生活中,经济自由主义更是频繁地、周期性地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上述这些矛盾与冲突既是中国经济利益观念变革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和动力,同时也会导致价值选择的多元化,难以形成价值认同,从而削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凝聚力,甚至可能产生价值选择的错位,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应当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又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利益的新型国家经济利益观。

二、构建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新型国家经济利益观

新型国家经济利益观既坚持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又主张经济的开放性,它将促进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中国经济利益的实现,它符合未来全球化条件下新经济秩序的建立,体现了中国国家经济利益与世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一)坚定的国家意识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拥有坚定的民族国家意识,捍卫民族国家界限,把民族国家的经济利益作为根本的利益来追求,独立自主地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才能在经济上不受制于人,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这在历史上已多次被证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发达国家的政策建议往往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损害,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顾及当事国的国情。如拉美债务危机时,IMF与16个拉美国家签订贷款协议,要求其实行经济调整、减少赤字等政策,反而加剧了经济衰退;东南亚金融危机时,IMF开出了同样的经济紧缩药方,使其危机加重;俄罗斯经济转轨时,采用西方的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经济迅速减少了一半。这些政策过后反思都很荒谬,但当时却为多数人所接受,不合国情的建议竟被采纳。在手里非常重要,比如1998年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遭到攻击时,香港依靠祖国的支持渡过了难关。如果当时按照西方观念行事,就会出问题。我们应根据国内发展需要自主决定开放政策、开放顺序,在金融开放、汇率、多双边等方面把握主动,不屈从任何外部压力,坚决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1]

(二)开放的经济安全观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使全世界人们都深切地感受到民族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如果互相开放的各国都能遵守国际规则,增加相互了解、沟通与合作机会,减少相互敌视和以邻为壑,就可以联手防范风险,共谋经济安全。

确立经济安全观念,积极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应当做到:其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果没有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早晚会被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国家的和民族的独立就难以保障,就会丧失民族国家经济利益。其二,在尽可能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同时,还要通过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度的调控和引导,而不能把经济运行完全交给市场来进行自由调节,否则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就会导致经济危机。其三,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保障经济安全的实力和能力。国家强盛是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经济实力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只有加快发展和增强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其四,积极地预防风险,争取将风险消灭于无形之中;有效地化解风险,一旦出现危机则能够反应及时、应对得当,从而遏制事态扩大。其五,要把金融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把提升竞争力作为产业安全的保障,把保持稳定作为市场安全的日常目标,把粮食和资源能源安全作为长期任务,把海外资产与人员安全作为新要求,积极应对气候、生态、环保等非传统安全 [2]。

(三)合作的互利共赢观念

合作的互利共赢观念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理性选择,是国际经济合作的明智选择,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唯一选择。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取得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使中国日益崛起为一个贸易和经济大国,这一方面给全球贸易带来巨大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竞争和压力,这就造成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正面临与以往不同的新环境新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利益仍然是各国追求的根本利益,只有当自由贸易通过互利共赢的途径,给各国带来最大的民族国家经济利益时,才能激发各国开放国际贸易的积极性、各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积极性,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良性发展。另外,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良好外部环境。正如主席在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所指出的:“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没有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就没有一国安全稳定。”没有世界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中国的经济也难以保持稳定、持续、快速地发展。

上述新型国家经济利益观是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经济利益最大化,推动公正合理、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形成的思想保障。它既主张中国经济的独立自主又倡导全面开放,既有利于中国经济利益的实现又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既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尊重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既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