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09:16: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审计技术与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242-02
近几年来,中国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理顺学校管理、提高高等院校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效益。但是,也必须看到,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财务管理信息化飞速发展,财务信息网络已形成了人机相互交错的智能系统,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存储介质、核算形式及系统内部控制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3]。但绝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审计人员仍然采用手工翻阅凭证、账表等传统的审计方式开展审计工作,工作效率低,时效性差,审计质量无法保证。为了适应学校管理和快速发展的要求,大学内部审计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狠抓审计信息化建设,把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整个审计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力推进学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4,5]。
一、内部审计在技术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近些年来,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了财务管理电算化,绝大部分高校甚至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但很多大学内部审计在审计技术方法上,还没有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远程网络审计,从而未能适应因财务管理信息化而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和需要。事实上,中国很多高校内部审计技术还特别落后,审计处审计人员还停留在查错纠弊、手工审计、详细审计的业务水平上,只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差异性作为审计的重点,忽视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整体合理性和效益性,忽视学校偿债能力与债务风险分析等。很多高等院校还尚未应用计算机网络和审计软件来进行内部审计,也未实现高校内审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难免造成审计的深度不够、内容单一、范围狭窄、作用层次低,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风险。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高等院校规模越来越大,学校科研、教学、经营等活动越来越复杂,使得高校财务报表编报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知识结构。这些发展,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审计的难度,而对传统的滞后的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中国高校大学审计处人员均是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调配而来的,专业都是财务、建筑等门类,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审计人员。另外,审计人员还有职称层次低、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总体上中国高等院校大学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理论功底较差,知识面狭窄,审计方法和手段严重落后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难以适应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自身发展要求。
二、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现代化
为了适应高校管理和快速发展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和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一)树立数据式审计观念
数据式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且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数据式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取证模式,是审计适应管理电算化和网络化发展需要,改进审计技术与方法的重要创新。
与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数据式审计模式扩大了审计对象,把审计对象扩大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电子数据。数据式审计模式重塑了审计程序。审计准备和实施阶段的界限变得不是很明显。数据式审计模式改变了审计作业的方式。审计人员经过详尽的审前调查,摸清了被审计单位的底数,并且通过对电子数据的采集、清理、转换、分析等步骤,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审计线索,进点以后可以直接带着线索延伸调查,审计思路明确,审计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数据式审计模式拓宽了审计人员的视野,为绩效审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审计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查账审计逐渐向计算机审计过渡。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现代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审计越来越成为内部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自国家审计署实施“金审工程”以来,无论在国家审计,还是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迎来了一场审计技术与方法的革命。HPU大学内部审计应当抢抓机遇,借鉴国家审计“金审工程”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加速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学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适时化、经常化、全面化。
一是实施“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uditor Office,简称AO系统),推进就地审计信息化。审计人员通过利用“AO系统”平台,收集、整理有关电子数据,进行“核账、看账、分析账”,大大提高审计工效和质量。二是实施“联网审计实施系统”(On-Line Auditing,简称OLA系统),推进远程审计信息化。高校内审通过运用“OLA系统”,能够对审计信息资源的远程采集、集中存储、集中处理,以及集中进行审计分析,实现远程审计预期目标。三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前调查。在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重点业务和重点环节,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效率性。
(三)强化审计信息化基础建设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和障碍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内审信息化建设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难以转变,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内部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适合高校内审特点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软件尚未有效普及;既掌握会计、审计知识,又掌握较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审计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高等院校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不同程度存在不系统、欠规范等问题。强化审计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高校各级领导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从各方面全力支持内审信息化建设。只有在学校的有力支持下,对内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组织领导、资金支持、审计队伍优化培养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内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学校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转变高校内部审计观念与方式。高等院校内审人员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审计观念转变、方式转化、干部队伍结构调整、人员知识结构优化的深刻革命,只有敢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使高校审计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内审工作人员要在审计实践中结合审计实务,将传统审计的经验、方法同信息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强大作用。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同时具有审计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采取对外引进与对内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一批既懂高校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使全体审计人员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审计软件,保证计算机在审计实务中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满足审计信息化的需要。
四是加强内审信息管理制度建设,有效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审计信息化使原有的审计要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已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的要求,但相应的计算机审计准则还没有出台,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安全性、科学性、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极大的风险和障碍。所以,内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信息管理制度与规范,保证审计信息系统有序、有效、安全运行。
五是加强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配备足够的审计服务器(用于存储审计数据的专用设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uditor Office,简称AO系统)和联网审计实施系统(On-Line Auditing,简称OLA系统)。
六是加强审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内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单靠审计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很多工作都需要财务、基建、网络管理等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帮助。所以,HPU大学内审部门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实现内审网络化、系统化,更加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的管理作用。
结语
以审计信息化为代表的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现代化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是传统的手工审计向现代计算机网络审计转变的标志,对中国高校内部审计传统的思维方式、审计工作的模式、工作方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为了适应中国高等院校管理和快速发展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中国高等院校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狠抓审计信息化建设,把坚持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整个审计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加速推进该校教育内部审计转型,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促进高校人、财、物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 王红亮.“免疫系统”视角下中国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J].商情,2012,(50):19-20.
[3] 李学柔.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M].北京: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
[关键词] 大数据;大数据审计;数据可视化;R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22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46- 04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到来为大数据审计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为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使得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因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来说,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发现大案、要案,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通过研究R分析数据时的原理,同时与其他分析工具进行比较,总结R自身特点以及优势,探究R在实施大数据审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审计人员更直观地分析大数据提供支持。
1 大数据审计的主要技术方法
1.1 大数据技术的分类
由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审计人员能否获得审计线索越来越依赖于他们所接触到的被审计单位数据,因为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的筛查、比对和分析,可以通过发现明显不同寻常的数据或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获得审计线索或确立审计重点,而因此提高审计效率效果。而相关审计线索的获得依赖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总的来说,大数据技术主要分为8类: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基础架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模型预测以及结果呈现。
而按照不同的计算模式,大数据技术又可以以批处理、流处理以及交互分析分为三类。
1.1.1 离线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技术
批处理是指数据分析者将一批作业提交给操作系统后就不再干预,由操作系统控制它们自动运行。这类数据处理技术以MapReduce和Hadoop系统为代表。
1.1.2 实时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技术
流处理是应对流数据(大多是日志流)实时分析的数据处理模式,包括数据实时采集到数据实时计算,以及最终实现实时查询服务三个阶段,代表系统有Yahoo的S4系统、Twitter的Storm系统等。
1.1.3 交互式分析(Interactive Analysis)技术
应用交互式分析技术可允许使用者以图表的方式查询、比较以及分析数据,方便数据使用者更直观地获取数据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前瞻性,以谷歌的Dremel系统、R等为代表。
大数据技术众多,大数据分析工具更是不胜枚举。本文旨在针对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对R语言的原理、特点等进行分析,特别是探索其在审计领域中对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的不可逆转,审计人员面对着日益庞杂的数据,如何从已获得的原始数据中提炼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信息,获得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这成为当今审计工作的热议话题。包括笔者有幸参与的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工作中,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项目组会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组,同时审计人员都首先从数据分析过程中查找问题,并因此作为审计线索或确立审计重点,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树立了更明确的目标。
可视化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80%以上来自于视觉系统,当大数据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审计人员面前时,无论从审计效率还是审计效果角度来说,二者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视化审计分析方式能够以其直观的展现方式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有效地交互分析大量的数据,所提供的洞察力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快、更准确地从复杂的被审计数据中发现审计线索。
2 R语言的原理、特点及其优势
2.1 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的原理
R(官网:http://)是S语言(S语言是由AT&T?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一种用来进行数据探索、统计分析、作图的解释型语言)的一种实现,最初S语言的实现版本主要是S-PLUS,但S-PLUS作为一种商业统计软件,因其昂贵的价格并不被广泛接受。后来由Auckland大学的Robert Gentleman和Ross Ihaka及其他志愿者开发出R语言,作为S语言的另一种实现并免费供数据分析者使用共享。此外,R作为软件包统计软件,目前已包含多达5 000+的包(packages)供使用者选择运行不同功能。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在R平台开发包,提交给R语言官方,通过测试后便可网络供全球的R语言使用者分享。包的功能包罗万象,涵盖数学算法、数据挖掘、生物学、社会学、神经网络等不同领域,可在镜像(CRAN)上根据需要自行下载使用,CRAN除了可以下载R本身软件包以外,也可以下载各种扩展包。
图1描述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以及各个环节所需的基础技术方法,以图示箭头方向,首先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获取,储存至数据仓库或者数据集市(指规模较小的数据仓库)中,之后利用统计学、查询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获取重要信息,展现最终结果,比如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图表或者报表的呈现方式供信息使用者进行分析决策。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所应用的统计学方法清楚,分析目标比较明确,而后者因为其目标、技术、手段等的模糊而增大了处理难度。
R进行数据分析时,主要涉及图1中,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展示三个步骤。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R能将其分析结果通过图形方式展现,因其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而备受关注。
2.2 R语言的特点及其处理大数据的优势
在2016年第17届KDNuggets网站(数据挖掘的专业网站,专门用于大数据、数据挖掘以及分析信息等方面知识共享)年度投票选举最佳数据分析软件中,所抛出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所使用的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项目的分析工具是什么?该项投票吸引了很多参与者,包括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社区网站的学者专家以及一些软件供应商等,参与的2 895人将从多达102种不同软件的列表中选出他们所青睐使用的工具。相比较Python、SQL、Excel等常用统计软件,R以49%的投票结果高居榜首,2015年KDNuggets网站投票结果中,R同样成为最受青睐的数据分析工具。
虽然选取的参与人群或者选取规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但其投票结果毕竟代表了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域的分析工具的不同流行程度,尤其在语言角度代表了某一人群的使用偏好。从投票结果来看,R以大比重的优势稳居第一,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是分不开的。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政府服务数据在云端汇集,层出不穷的大数据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很容易就陷入信息盲区。如何有效处理和理解这些数据,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挑战之一。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挖掘软件,主流的商用挖掘工具如Unica、SAS/EM、Insightful Miner、IBM IM和SPSS等,这些软件面向通用挖掘问题,功能较为完善,具备较好的性能。但一般都存在可扩展性不强、成本较高等缺点。同时,目前市场上也还没有针对审计专用的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当前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往往侧重于具体的应用领域。比如Excel操作简单,提供了基本二维图形分析能力,但能处理的数据量有限。而R软件是一款集成了数据操作、统计和可视化功能的优秀开源软件,有效克服了商用数据挖掘工具的缺点,同时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展现能力。R软件的一大优势是分析人员可利用简单的R程序语言描述处理过程,构建强大的分析功能,并应用其可视化技术以更直观地方式展示分析结果。总结来说,R具备以下特征:
(1)R是完全免费的共享资源。由于日前数据的急速膨胀,对数据分析工具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但市场上一些商业软件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常常让许多数据分析者望而却步。R语言作为免费资源,同时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展现的强大功能而广受好评;
(2)R 软件有RGui和RStudio两种不同的常用界面,足以满足不同数据分析者的使用偏好。与RGui比较而言,RStudio的使用界面相对较为友好,使用也较为方便,而RGui界面则较为精简,使用者能够依据自身喜好进行不同选择。
(3)R的软件包短小精悍,R只需占50Mb左右的内存,相比之下,很多商业统计软件都非常庞大,下载有2-3G之大,占较多内存空间的同时,给系统运行也带来一定负荷。
(4)R作为开源软件,开放性好,此外,R与其他程序的兼容性也非常理想。比如,使用者可通过C语言、Java开发R的一些子程序,这些子程序又可在R里面无障碍运行。同时,R的开放性也反映在具有不同功能的包上,比如目前同样使用广泛的具有强大查询功能的SQL语句,对于有SQL背景的R语言学习者而言,R的sqldf包可帮助使用者在R中使用SQL命令。此外,R的函数和各种包的透明性极好,使用者只需调出各种包的使用说明,便可掌握该包的基础运行操作。
(5)作为本就专门为统计和数据分析目的而开发的R软件,除了具备各种强大的不同功能的包以及函数帮助运行程序进行数据分析之外,R还可绘出很多漂亮且灵活的图形,具备强大的可视化功能,为便利使用者更直观地分析数据。
R的可视化功能强大源于其拥有众多的绘图软件包,比如被广泛接受且使用的“ggplot2”包。“ggplot2”由一系列独立的图形部件组成,并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使得“ggplot2”不会局限于一些已经定义好的统计图形,而是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需要量身定做。在具备绘制很多美观的图形之外,“ggplot2”还可以避免诸多繁琐的细节,例如添加图例等。用“ggplot2”绘图时,图形的每个部分可以依次进行构建,之后还可以进行编辑。此外,“ggplot2”还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预设图形,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形下使用者可以快速地绘制出许多高质量的图形。如果在格式上还有额外的需求,也可以利用“ggplot2”中的主题系统进行定制。R因其功能强大、设计人性化的软件包,使得R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数据可视化的工具越来越被数据分析者所广泛认同及青睐。
在数据日益庞杂的今天,审计领域也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如果审计人员掌握数据可视化技术,从视觉角度直观感知,利用图形展现数据之间相关关系,更能做到对获取的数据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而R语言就作为一门专门用于统计计算和作图的工具,能够满足审计人员对于数据分析的诸多基础预期。通过R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可将被审计数据转化为审计人员可以分析观察的图形和图像,同时审计人员再结合自己的审计背景知识,通过视觉系统对可视化的图形和图像进行分析、观察和认知,从而从总体上系统地理解和分析被审计数据的内涵和特征。另外,审计人员交互地改变输出的可视化图形和图像,从不同的方面获得对被审计数据的理解,从而全面地分析被审计数据。
3 结 语
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优势及其需求被不断放大,同样,在审计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审计的高度重视。笔者在参与的多个审计署视频会议以及工作培训中,培训中都谈到R语言在可视化方面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在实际审计应用工作中,审计人员通过R语言建模,对数据分析结果所绘制出的精美图形,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审计线索也更加清晰明了,无疑给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然,R语言拥有众多其他统计软件无法匹及的优势之外,也有自身固有的缺陷,但它与其他工具之间良好的兼容性足以弥补这些不足,而且R独特且堪称完美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也足以使其成为数据分析者青睐的理由。虽然,日前R语言应用于审计实践的案例还不是很多,但有理由相信,它完全可以凭借其势不可当的优势在审计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与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伟.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陈明奇.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呼之欲出――中美两国大数据发展战略对比分析[J].人民论坛,2013(15):28-29.
[3]张卓,宣蕾,郝树勇.可视化技术研究与比较[J].软件学报,2003(10):1717-1727.
关键词:Excel 审计 数据挖掘 方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审计线索被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和海量的业务数据所掩盖,审计人员面对各种以不同形式存储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仅仅依靠传统的数据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方法是难以实现审计目标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Computer- aided Auditing Technique)是现代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计分析,查询有关法规条例,分析审计资料,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测试等。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由概念发展为一系列的可操作性实践,但由于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素质的依赖性较强,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发挥尚且有限,特别是在以实质性分析为核心的审计证据查找工作中,尚缺乏有效的辅助工具。而在计算机应用研究中,面对“数据丰富,知识贫乏”的挑战, 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面向分析决策的计算机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无疑为现代审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审计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及Excel数据挖掘工具的功能
数据挖掘(Date Mining)是通过仔细分析大量数据来提示有意义的新的关系,一般采取排除人为因素而通过自动的方式来发现数据中新的、隐藏的或不可预见的模式。数据挖掘是在对数据集全面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数据内在和本质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 一 )审计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面临着快速扩张的大量数据,由于分析工具的有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丰富的数据,贫乏的知识”。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据挖掘技术逐步发展起来,数据挖掘技术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目前巨大数据资源以及对将这些数据资源转换为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巨大需求。数据挖掘技术从产生起就是面向应用的。目前,数据挖掘已在银行、电信、保险、交通、零售(如超级市场)等领域中成为决策支持的有效工具。数据挖掘的典型应用包括数据库营销(Database Marketing)、客户群体划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 Classification)、背景分析(Profile Analysis)、交叉销售(Cross-selling)等市场分析行为,以及客户流失性分析(Churn Analysis)、客户信用记分(Credit Scoring)、欺诈发现(Fraud Detection)等。这些应用都是摆脱了原有行业的理论框架,从数据或者交易记录的自身规律出发,按照各自的目标,完成知识发现过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发掘式审计,是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一大突破,这一思路在审计研究和实践中已并不陌生。根据数据挖掘原理,基于数据控制的审计流程可分为以下阶段:数据预处理、发现规律、规律库的数据更新、审计系统的训练与测试,以及对形成的可疑数据进行审计判断。鉴于数据挖掘在其他领域的成功应用,学者们认为在理论上,数据挖掘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在审计实践中的已出现了一些数据挖掘应用的典型案例,如基于关联规则的海关审单商品分类审计、基于孤立点挖掘的职工工资分析审计、利用聚类技术审计交易记录等,这些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成熟的数据分析手段能够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已在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但由于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大量的统计技术和数学建模技术,审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多样性及复杂性使得这一应用还没有达到“落地”效果,寻找一种易于理解的数据挖掘工具显得十分必要的。
( 二 )Excel数据挖掘工具的功能当前数据挖掘工具主要有两类:特定领域的数据挖掘工具和通用的数据挖掘工具。特定领域的数据挖掘工具针对特定领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类工具针对性比较强,只能用于一种应用,而且往往采用特殊的算法,可以处理特殊的数据,发现的知识可靠度也比较高。如IBM公司的Advanced Scout系统就是针对NBA的数据,帮助教练进行优化战术组合的工具。通用的数据挖掘工具不区分具体数据的含义,采用通用的挖掘算法,处理常见的数据类型,如IBM公司Almaden研究中心开发的QUEST系统、SGI公司开发的MineSet、加拿大SimonFrase大学开发的DBMiner系统等。目前很多大型数据库和联机分析系统本身也集成了数据挖掘技术,使人们利用数据挖掘更为方便和快捷。然而对于一般的审计工作人员而言,这些工具都较为陌生,很难直接应用于工作之中。从当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来看,Excel是最为审计人员熟悉和接受的软件,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特别是Microsoft公司为Excel 2007以后版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数据挖掘外接程序SQLServer2005_DMAddin.msi,安装完SQL Server 2005后再安装该外接程序,在Excel中出现“数据挖掘”选项卡,这一模块包括九大模型:决策树、贝叶斯概率分类、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时序聚类、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类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分析,基本涵盖了主要的数据挖掘技术方法。Excel2007数据挖掘功能分成七大区块的工具:数据准备、数据建模、准确性和验证、模型用法、管理、连接和帮助。数据准备是指在开始数据挖掘之前,对数据进行清除整理;数据建模是指开始进行数据挖掘步骤,可以建立挖掘模型、预测分析等。其中数据模型化的方法有分类、估计、关联、预测等。准确性和验证是指通过图型来查看挖掘模型;模型用法是指对已构建好的挖掘模型条件式查询其结果;管理是对已构建好的挖掘模型管理其挖掘结构;连接是设定与追踪Analysis Services的连接;帮助是指可取得数据挖掘加载项的使用说明。
三、基于Excel的审计数据挖掘的技术方法
查错纠弊是审计的基本作用之一,这使得寻找异常数据成为重要审计线索的发现途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获得蕴涵在审计数据内部的模式、规律,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发现经济业务的异常。结合Excel所提供的数据挖掘工具中的九个模型进行审计分析,其审计数据挖掘框架如(图1)所示。审计中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反映在数据上,通常是离群点和孤立点。离群点是偏离一般规律和趋势的也数据,其分析通常是建立在估计预测分析基础之上的。孤立点是数据源中显著不同于其他数据的对象,其分析是建立在分类分析基础上。就Excel数据挖掘工具所提供的九种模型而言,可以有效实现估计预测分析和分类分析,进而用于离群点和孤立点的挖掘。
( 一 )离群点分析 离群点挖掘是过发现和分析明显偏离其他数据、不满足一般模式或规律数据的离群数据,找到有价值审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离群点是针对估计预测分析所得出的数据规律和趋势而言的。在Excel数据挖掘工具,估计预测分析工具包括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类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和关联分析。线性回归主要用于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方向及强度,以便用自变量建立模型对因变量做出预测;Logistic回归是对类别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可以用于讨论定性变量和数值变量对同一类别变量的影响和关系;类神经网络是模仿人脑思考结构的数据分析模型,它可以根据输入变量与目标变量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学习提到的知识不断调整参数来建立数学模型,它多用于数据具有高度非纯属且变量中具有相当程度的交互效应的情形,使用类神经网络无须了解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具体形式,而直接用神经网络取代系统模型,得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间序列分析用于探索与时间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趋势预测;关联分析是分析发现不同变量或个体间的关系程度。通过这些估计预测分析模型,审计人员可以发现不符合规律的离群点数据,进行着重对这些数据进行审查。如在销售收入审计中,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探讨销售业务的基本规律,进行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过高收入或过低收入点的原因与合理性,从而将偏离正常业务范围的异常数据进行割离, 并对其进行仔细审核, 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审计资源。在成本审计时,审计人员面对大量料、工、费相关数据常常无从入手,此时可利用关联规则技术发现其各成本项目与生产数量之间的关联性, 再根据存货仓库盘点数据及相关出、入库记录, 确定其产量, 根据关联规则确定的关联性,可以确定该被审计成本合理与否。
( 二 )孤立点分析 分类技术亦是一种重要的审计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对各类数据按一定规则和特质分为不同类别,进而根据不同类别采用适合的审计策略。分类可将事件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种事件,通过分类所发现的异常事件即是孤立点。孤立点是数据源中与众不同的数据,审计人员通常认为这些数据并非随机偏差, 而是产生于完全不同的机制。审计中的可疑数据往往表现为孤立点,这使得基于分类技术的孤立点分析亦成为一项发现审计线索的有效手段。Excel所提供的模型中决策树、贝叶斯概率分类、时序聚类、聚类分析即是有效的分类分析技术,可用于孤立点的控制。决策树是用树型结构展现数据在受各类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得到的预测模型,根据对目标变量的状态不同而建立分类规则;贝叶斯概率分类是在先知道总体中不同类别比例构成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样本,学习并产生这些训练样本的分类规则,再用这些规则对其他个体进行分类预测;时序聚类可根据用户浏览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分析用户行为;聚类分析是对样本进行分类,寻找多变量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分类方法发现孤立点,找到数据的极端值。例如在救灾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多个市县进行全面调查,只能选取重点地区进行详细分析。此时可能通过受灾地区的“受灾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受灾面积”等数据属性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受灾因子与救灾因子不匹配的孤立点,进而进行详细审计。由于被审计对象复杂多样,根据审计目标,实质性分析程序是其重要的审计手段,离群点和孤立点是其重要的审计线索,鉴于Excel数据挖掘工具所能提供的各种估计预测技术和分类分析技术,Excel数据挖掘工具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解决审计工作中数据分析的难题,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基于Excel审计数据挖掘的操作路径
采用Excel作为挖掘工具在审计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是最为切实可行的。(图2)是基于Excel的审计数据挖掘工作流程图。
( 一 )采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 根据审计的目标和内容要求,获取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数据库资料。接采集电子数据要从接受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日志开始,按统一格式收集足够的信息系统提供的账务数据和对应的业务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运用的第一步就是要获取大量的数据,这是审计数据挖掘工作的起点。
( 二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同时也是Excel数据挖掘程序中的数据准备阶段。从被审计单位采集的原始数据,其数据结构可能不完全符合数据挖掘的要求,不利于审计人员从中发现问题。因此, 审计人员要从被审计数据信息集中选择适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格式,并剔除数据结构中的干扰项目,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更能直接地反映对应的经济业务,以便控制数据挖掘的准确性。Excel数据挖掘程序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浏览数据、清除数据和为数据分区三大模块。浏览数据允许审计人员创建基于Excel表或Excel区域数据的基本统计信息,还可以生成相应的直方图进行分析。清除数据分为离群值和重新标记两部分,离群值允许审计人员从Excel区域的一列中删除罕见的值、或者高于或低于指定阈值的值;重新标记允许审计人员更改Excel区域一整列中的离散标签,这样做可以合并标签或消除无意义的数据标签。数据分区允许审计人员在现有数据结构内创建分区,现有数据可以是Excel表内的数据,也可以是Analysis Services查询。
( 三 )数据建模针对准备好的审计数据,按审计任务的所属类别,确定将要进行的挖掘操作类型或模型。Excel提供了分类、估计、聚类分析、关联和预测等工具,审计人员可以直接根据操作向导操作,选择有效的数据挖掘算法,产生一些数学分析模型并加以实现。除了提供的这些工具外,审计人员还可以根据审计业务的特别需求,在高级功能中选择创建挖掘模型向导,该向导允许审计人员选择用于挖掘模型的算法,制定算法使用的参数,以及指定输入数据中要使用的列。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向导将新建的数据挖掘模型添加到现有的挖掘结构中,这样新创建的模型与挖掘结构中的其他模型相同。
( 四 )准确性验证进行模型评价,解释并评估挖掘结果,测试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的建立是一个迭代循环过程,根据模型对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如果模型的效果不令人满意,可利用反馈机制重新运用挖掘工具进行建模、分析,直到模型可以把每一次的分析结果清晰、准确、明了地表述给有关审计人员为止。Excel数据挖掘程序提供了准确性图表、分类矩阵和利润图三个检验方法。准确性图表允许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的数据评估现有模型的性能,如果模型是分类模型,该向导将生成一个提升图,显示与假设的理想模型相比的模型性能,如果模型是估计模型,将生成一个散点图,显示测试数据的模型估计值和实际值。分类矩阵将模型应用于测试数据的结果和测试数据的实际值进行比较,然后生成同时显示正确分类和错误分类的矩阵。利润图显示与挖掘模型的使用相关联的估计利润增长情况,以确定在商业应用场景中公司应该与那些客户联系。
( 五 )发现规律审计人员运用合适的数据挖掘算法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并寻找异常数据(离群点、孤立点),审计人员可根据不同被审计单位的行业背景、业务特点和数据模式,运用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挖掘等不同数据挖掘技术方法,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规律,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
( 六 )审计职业判断统计的信息包括业务规模、异常数据和业务流程违规等情况,这既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运用的主要成果的体现。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审计职业判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改进。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ERP系统的普及,以及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仓库日趋成熟完善,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庞大财务数据和海量业务数据,必须探索和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应用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Excel是审计人员最为熟悉的数据分析软件,最新版本所提供的数据挖掘功能,能够有效地进行估计预测分析和分类分析,从而有助于离群点和孤立点的发现,是审计人员能够掌握和便于操作使用的审计数据挖掘软件包。运用基于Excel的审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审计线索,发现审计疑点,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也为审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立成:《智能审计决策支持系统浅探》,《财会通讯》2009年第10期。
[2]:《电子数据质量在审计中的作用分析》,《财会通讯(综合)》2007年第5期。
[3]陈丹萍:《数据挖掘技术在现代审计中的运用研究》,《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陈大峰等:《基于离群数据挖掘的计算机审计》,《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关键词:审计质量 审计评价 模糊数学 契约关系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47-01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及资本市场的规模化发展,独立审计的作用却日益重要。到目前为止对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外的研究者Mahyew从审计制度本身及审计关系契约方面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1],DAengelo研究了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而国内学者则更关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影响,叶少琴从审计质量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矛盾来研究审计独立性问题的根源[2],冯均科[3]则研究了审计委托人,审计人,被审计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引发地审计质量问题。赫振平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关系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这些研究无疑都对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
1 审计质量概念及影响因素
1.1 审计质量概念
关于审计质量,研究文献对其定义并不统一,但普遍的观点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所承办的某项审计工作各项业务的优劣程度[4]。具体地说,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质量。一般而言,审计质量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是很大。
1.2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1)审计资源的影响。审计人才资源的影响所占比率最高,审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被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复杂程度在客观上又对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和意见构成起到直接作用。而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审计技术的提高,审计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都会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2)审计环境的影响。政治因素、经济体制的变革、信誉机制和法律强制力以及文化环境这些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表现在它们共同决定了审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问题上。一方面,审计的服务质量必须取得公众的认可,这取决于审计环境作为保障。另一方面审计质量也促进了有关审计法规的完善,对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3)审计行为因素的影响。审计行为因素的影响是直接的。由于审计行为中含有人的因素,必然会受到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审计失误在所难免,政府监管的效率低下,这些都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2 审计质量模糊评价理论
2.1 审计质量评价模型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Judgment)建立审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其评价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确定备选的审计对象集:,表示从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2)找出判据集:,代表评价因素,如事务所规模、发案比例等。
(3)选择评价矩阵为:,是对象在因素上的特性指标。
(4)设定评价函数:,记,评价函数有多种,一般情况下,需假设它具有反映评价特征的连续性和单调性。一般取线性评价函数来评价某一年度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因此,第i家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一阶评价为:
(1)
式中为专家打分法确定的反映人们对审计质量评价中的主观权重。然后可根据计算的结果对事务所按审计质量进行排名。
(5)计算评价指标:。
(6)将按大小排序择优。
依照上面的公式,以客观因素为依据,审计质量是体现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因素和审计独立性因素的主观评价,在量化时,主观成份应能体现人为因素和独立性因素对审计质量的贡献比率。
2.2 评价因素权重系数确定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权重因子的选择对评价结果至关重要,它反映了各个因素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或作出的贡献。在实际应用中,确定权重因子方法有:专家估测法、加权统计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前两者是凭经验得出,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层次分析法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系统方法,是通过模拟人在决策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的方法。方法具体如下。
(1)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
在同一时期,按照需求方的期望与审计的实际情况,审计目标可以分层为[6]:理想审计目标、客观审计目标、职业审计目标及法规审计目标,这些目标分别体现了不同利益群体对审计结果的要求。不同的审计目标与不同的审计质量层次相对应,即理想目标对应理想审计质量,客观目标对应客观审计质量,职业目标对应职业审计质量,法规目标对应法规审计质量。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对同一层次的各评价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比较,构造比较判断矩阵A:
(2)
式中:为同一层次上,因素i和因素j的比较标度;
在建立比较判断矩阵A后,求出A的最大特征值,再利用其特征方程,求出特征解W,再进行归一化,即得同一层次的各因素的重要性权重。
3 结论
本文主要在明确审计质量涵义的前提下,深入解析了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以此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审计质量评价模型,考虑到评价指标的多层次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因子,使质量评价的指标得以量化,该方法易于观测并可被普遍接受,对提高审计市场中的审计质量是有效性的。
参考文献
[1] Abrahma J.Briloff,1995: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independent auditor,report to the Public Oversight Board of the SEC Practice Section,Accounting Horizons,September,9(3):124-130.
[2]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 冯均科.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究[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物化法;生物法
垃圾渗滤液作为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因其高有机物浓度和高氨氮浓度,一直是国内污水处理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大体可分为物化法、生物法和膜法,现将此三类渗滤液处理技术大致介绍如下:
1 物化法
物化法对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氨氮、色度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常用的物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包括吸附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吹脱,膜处理等。
1.1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去除水中微量溶解性杂质的一种处理工艺。吸附法可去除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常用的吸附剂有颗粒活性炭和粉末活性炭。使用活性炭对渗滤液中污染物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但处理设备简单,结构紧凑,但处理费用高,易堵塞,吸附饱和的吸附材料难以再生、处理,目前,大多将吸附法作为渗滤液深度处理的末端工艺。
1.2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向垃圾渗滤液中投加化学物质,使它与渗滤液中某些溶解性物质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难溶盐沉淀,从而降低水中溶解性污染物的方法。投加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沉淀剂。根据生成的难溶盐的性质,化学沉淀主要有氢氧化物沉淀法和硫化物沉淀法。常用的沉淀剂有硫酸铝、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等。主要用于去除垃圾渗滤液的色度、重金属离子和浊度等。
1.3 化学氧化法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利用溶解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被氧化,把它转化成为无毒无害的新物质,这种方法称为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主要是去除渗滤液的色度和硫化物并可以分解渗滤液中难降解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氯、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等。
1.4 吹脱
由于水中的氨氮多以氨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的状态存在,并且两者保持平衡,所以提高渗滤液中PH值后,通过施加曝气吹脱的物理作用,氨从渗滤液中逸出。吹脱主要用于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浓度氨氮,从而保证后续生物处理的正常运行。吹脱出的NH3须经过回收处理,以防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1.5 膜处理技术
膜技术是利用隔膜使溶剂同溶质和微粒分离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根据溶质或溶剂通过膜的推动力的大小 ,膜分离法可以分成反渗透法、超滤和微孔过滤等 .近年来 ,为了尽可能减少水体污染程度 ,膜法也被应用到了渗滤液的处理领域 ,其中国外的应用和研究均较多。德国的Thmos将反渗透和微滤用于渗滤液的净化 ,研究了不同情况下反渗透膜的特性 ,指出用压力达到 120bar的高压反渗透和与控制的结晶过程联合使用的微滤 ,可达到超过 95%的渗透去除率.在德国的Damsdorf垃圾填埋场 ,用反渗透装置来继续处理生化水得到了成功的运行,荷兰、瑞士的几个渗滤液处理厂也先后使用了膜分离技术。国外实践证明 ,膜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是高效可靠的。膜技术由于其极高的费用,现阶段我国还不可能将其广泛地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
物化法主要用于去除渗滤液中的色度、SS、氨氮、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COD等污染物。和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具有耐冲击负荷,对生物法难以处理的贵重金属离子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尤其是对氨氮含量高、BOD5/COD比值较低难以进行生化处理的“老龄”渗滤液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物化法处理成本较高,在处理工艺上需进一步优化,同时吸附、沉淀等物化处理工艺只是将污染物转移,污染物最终仍将会以物化污泥的形式回到垃圾填埋场,造成污染物的循环。因此物化法多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中,通常渗滤液的主体工艺仍多选用生物法。
2 生物处理法
与常规的物理化学法相比,生物处理法具有对溶解态和胶态有机物较高的去除效果;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剩余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有利于进一步脱水。故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法。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和好氧——厌氧结合处理。
2.1 好氧处理
好氧处理可有效降低COD和氨氮,还可去除一些铁锰等污染物。好氧处理工艺包括:序批式反应器(SBR),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氧化沟,氧化塘等。
Ehrig等人就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其实验表明当BOD5的负荷为0.1kg BOD5/kg MLSS/d,出水BOD5小于25mg/L;实验中,高氨氮负荷引起了亚硝酸盐的积累,当氨氮负荷小于0.03kg·NH4+-N/kg MLSS/d时,硝化过程可以进行完全,随着微生物对高氨氮负荷的适应,氨氮的负荷可以提高到0.1 kg BOD5/kg·MLSS/d.
Mard等人研究发现,对于COD为4000-13000mg/L,BOD为1600-11000mg/L,氨氮为87-590mg/L的垃圾渗滤液,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对COD的去除率可稳定在90%以上
Robinson采用连续流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发现当污泥龄10d时,处理后出水的BOD和COD可分别低于20mg/L和150mg/L。但同时发现,当N/BOD之比超过36:100时,多余的氨氮将不能为微生物利用而残留在处理出水中。
Ying等利用SBR反应器对美国某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发现SBR反应器对渗滤液这中总碳的去除率在95%以上。
Harry等人利用两段式S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第一段SBR反应器对BOD的去除率可达到98%,使进水的COD从5800mg/L下降到112mg/L;经过二级SBR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能达到排放标准。
Yalmaz等对伊斯坦布尔一垃圾填埋场的厌氧生化后出水进行了SBR生物脱氮,发现在一个24h的循环周期内,氨氮可从进水浓度1000mg/L下降到出水的5mg/L。
王显胜等采用二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内部装软性填料,好氧段体积为6.71L,接触氧化池的进水浓度在3100-6100mg/L,其二级出水浓度维持在1100mg/L-3000mg/L,COD的去除率保证在10%左右。
总体而言,好氧处理存在有毒金属物质存在时工作性能不好,且存在当外界温度迅速降低时,难以保持较高的去除率;耗能大等缺点。
2.2 厌氧处理
厌氧处理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处理负荷高、产泥率低、能耗低、占地少等优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 UASB反应器,厌氧生物滤池,厌氧塘,厌氧接触法和新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等。
英国的水研究中心用UASB处理COD>10000mg/L的渗滤液,当负荷为3.6~19.7 kg/(m3·d)、平均泥龄为1.0~4.3d、温度为30℃时,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82%和85%。
徐竺使用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对成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连续动态实验。结果表明: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良好。在中温消化时,COD为3000~8000mg/L的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达95%左右,即使常温下其COD去除率也可达90%;反应器的COD容积负荷可达5kg/(m3·d)以上。
加拿大Toronto大学的J.G.Henry等采用厌氧滤池在室温条件下,对填埋年龄分别为1.5年(COD为14000mg/L,B/C为0.7)和8年(COD为4000mg/L,B/C为0.5)的渗滤液进行了处理,当容积负荷在1.26-1.45kg/ (m3·d),HRT为24-96h,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沈耀良等人用ABR反应器处理苏州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城市污水的混合液。结果表明,ABR可有效地改善混合废水的可生化性。进水BOD5/COD为0.2~0.3时,出水BOD5/COD可提高至0.4~0.6;当容积负荷为4.71kgCOD/(m3·d)时,可形成沉降性良好、粒径为1~5mm的棒状颗粒污泥。各隔室中的污泥浓度为20~38g/L。混合废水经ABR的预处理,大大提高了该废水的后续好氧处理设施的运行稳定性。
厌氧处理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廉,同时厌氧处理产生剩余污泥量少,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少,许多在好氧条件下难于处理的高分子有机物在厌氧时可以被生物降解。但是厌氧生物法不能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启动过程较长,运行管理较复杂,卫生条件差,特别是单独使用厌氧装置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不彻底,出水的有机物浓度仍然较高,不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故在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工艺中,很少单独采用厌氧工艺。常常采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模式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利用厌氧段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将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进行分解,利用好氧段进行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处理和对氮、磷的处理。
3 总结
经过多年的研究,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得到长足进步,经过生化、物化法处理后,渗滤液中COD、氨氮污染物浓度可下降80%-90%。随着国家对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渗滤液中总氮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成为下一阶段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赵庆良、李伟光.特种废水处理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20~22
[2]候立安主编.特殊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2~65
当今世界技术与知识的迅速结合成为推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入世将进一步加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给中国审计带来了环境、观念、目标、对象的变革,从而给审计实践活动带来了风险。
1、审计国际化带来的风险。
入世加快了中国审计国际化步伐,中国审计市场日益融合于各国审计市场。师事务所不仅可以在本国范围内从事审计工作,而且可以把在本国注册的会计师派往国外处理审计业务,或与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订立国际协议,以联营合伙等方式开展国际业务。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审计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审计实务一旦走向国际,往往因为环境因素造成审计标准不统一,使得审计人员在判断和执行国际审计具体业务时缺乏审计依据,加大了审计风险。
2、对“网上实体”审计带来的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相对与传统审计对象来说,“网上实体”的一大特点就是“虚”,看不见、摸不着,审计人员难以界定审计对象范围,难以对会计资料进行审查,难以获取审计证据,使得审计风险加大。
3、信息载体变化带来的风险。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纸贸易得以实现。被审计信息由以纸张为信息载体转变为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为信息载体。记录于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机才能以可见和易懂的文字形式打印或显示出来;对磁性介质上的信息进行修改可不留下任何痕迹,利用磁性介质也难以实现诸如签字、盖章等使信息证据化的操作,这给审计带来了新的风险。
4、无形资产审计带来的风险。
入世加大了无形资产审计在我国审计业务中的比重。而由于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与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某些实效性信息过时后,其价值便大打折扣;当有更先进的知识产生时,旧知识便大为贬值。因此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对无形资产审计带有较大的风险。
5、管理审计带来的风险。
入世提高了管理审计(即对管理活动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价)在审计活动中的地位。企业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它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市场的影响,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于处境不同的两个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都应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而管理活动本身带有不确定性,其正确与否必须受到市场的检验。对管理活动进行审计也应受到市场的检验,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6、社会责任审计带来的风险。
为了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入世促使了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增加职工福利、支持社区建设等,这使得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确认和计量难以找到同一的标准,同时也给审计证据的获取带来了诸多不便,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二、入世后审计风险的规避
入世后,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审计环境的巨大变迁并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给审计实践活动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为了迎接挑战,减少审计风险,审计技术的改进、更新势在必行。
1、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与通用化步伐。
审计国际化带来了一定的审计风险。随着国际上审计程序的进一步协调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推行,我国也应加快实现审计的国际化与通用化。其途径有:我国的审计准则应与国际审计惯例接轨,运用国际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符合国际审计准则;在和审计领域加强对审计人员业务和素质;掌握国际审计信息,并运用最新的国际化的审计技术。
2、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入世后,审计对象和的扩大,给审计带来了一系列。对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审计的比重将大大超过对存货、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审计;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责任审计提上日程;对“媒体空间”中的“网上实体”的审计监督势在必行。对此,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往往无能为力。审计目标多元化和审计实时、开放的特征,有必要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来分别规范无形资产审计、管理审计、社会责任审计行为,使其有统一的标准。
3、全面信息技术。
随着的,“网上实体”的出现,会计操作更多地在机上进行。审计作为一项主要以会计信息为对象的经济活动,应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审计质量。“网上实体”的主要资产为知识、信息及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对它们的审计就必须深入到媒体空间中去,这要求网络审计技术的完善,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操作能力的提高,争取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最充分、有利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
4、控制会计经营风险,规范会计行为。
入世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规范可靠与否成为审计成败的关键。控制经营风险将成为入世后会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建立一套支持控制经营风险的信息系统。而建立信息系统,就必须改变企业传统的“核算型”会计模式,加大会计的管理职能,企业应当向“管理及风险控制型”模式转变,建立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机制,并以市场为核心,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加大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规,加强审计司法力度。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入世后,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伴随市场经济的审计只有在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中才能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应努力做到:(1)加强审计立法工作。针对入世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建立一套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使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加大审计司法力度,坚决打击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舞弊行为,促使审计人员自觉提高风险意识。(3)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法律、法规的认识。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由于信赖已审的会计报表而蒙受损失时,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进而形成一种全社会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参数化设计;车身;设计方法;交互性;关联参数
近些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获得了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同时人们对于汽车的性能、外观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参数化设计的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引进,汽车的设计方法也在飞速发展。在现代车辆设计工程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汽车设计工程技术日益成熟逐渐普及开来,例如以CAD/CAE/CAM技术为主的一体化产品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给予汽车工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汽车的车身设计在保证汽车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同时提高汽车的设计精度,使车身设计满足汽车市场的发展需求。
1.汽车车身设计在汽车工业中的重要性
自从第一辆汽油内燃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10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衣食住行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汽车的车身设计技术不断地发展与更新,同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技术在汽车工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整辆汽车的开发设计中,汽车的车身设计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车身设计也会影响汽车的开发周期,对于汽车的销售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一般的机械产品的设计,车身设计有着很大的难度,在设计时要考虑各方面因素,汽车的受风阻力、装配精度、消费者的喜好等,同时车身设计是在三维平面建模,难度大,而且装配精度无法得到保证、工作量大,造成汽车的车身设计设计周期较长。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汽车的车身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参考标准,因此汽车的车身设计在汽车工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汽车的车身设计不仅要满足各方面大的性能,比如车身的受到的空气阻力、节能和环保等性能要求,而且在美观上也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汽车的车身是汽车的三大总成之一,是汽车工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汽车工程高速发展过程中,车身工程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组成部分。
2.参数化设计
参数化设计是将设计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用灵活可变的参数表示,参数化设计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来确保设计的精确。变动几何法、几何推理法以及参数化操作法是参数化设计的主要的三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参数化设计是根据一些相关条件与结构参数来进行设计,保证了产品设计的精确以及产品设计的安全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参数化几何模型的构造和几何约束关系的提取和表达、约束求解是参数化设计的重点。在参数化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采用的设计方式相对比较宽松,设计难度也大大降低。
在汽车车身设计工程中,参数化设计对于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参数化设计,可以优先考虑车身的几何形状,对于车身的具体细节尺寸可以暂时忽略,在产品设计工程中,参数化设计利用构造的模型来确定设计意图,进行设计工作。在汽车车身设计过程中,参数化设计在设计车身时可以进行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实验,极大的推动了车身设计技术的发展。
3.汽车车身设计理论与设计技术的发展
对于汽车来说,车身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和保证乘客的安全,在整个汽车构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车身设计工程中,传统的车身设计方法已经渐渐不在适应市场的供应需求。传统的车身设计方法因为设计周期长、设计量较大、产品的设计效率较低以及精度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传统的车身设计方法正在被现代车身设计方法所取代。不同于传统车身设计方法以手工方式为主,现代车身设计技术引进了计算机辅助车身设计开发技术,拥有着明显的优势。现代车身设计技术利用参数设计进行车身的设计实验,提高设计的柔性和可行性,满足了目前的汽车市场需求。在现代车身设计中采用了CAD/CAM技术,有着传统设计方法难以企及的优势,解决了传统车身设计方法的弊端。现代的车身设计技术,提高了设计效率,保证了设计精度、缩短了设计开发和制造周期,同时减轻了设计量,设计更加容易进行,设计的修改与调整较于传统车身设计方法更为简便。现代的车身设计技术,利用参数设计,将车身的性能进一步完善,构造模型方便进行车身的模拟实验,来确保车身设计的精确度。
4.车身设计方法展望
随着消费者需求和喜好的改变,车身设计也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发展才能满足市场需要。当前来说,车身设计大多数都是改型设计,而且参数化设计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了设计的优势,在继承以往设计经验和设计知识的同时,开拓了新的设计方法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现代车身设计工程中,模块化、自动化、虚拟化是车身设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现代车身设计工程中,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引进,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完全虚拟的设计开发空间,对于车身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提升是未来车身设计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参数化技术的应用对于车身设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弥补了传统车身设计方法的不足,由此可见参数化技术的不断更新研究以及对于车身设计的更全面应用也是车身设计的发展方向。
5.结语
在汽车车身设计中,参数化设计的应用和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引进对于车身设计技术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汽车车身设计,根据参数化、模块化的设计要求来设计车身,来满足车身的设计需求。展望车身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车身的参数化研究以及对新技术下的车身设计参数化设计以及模型构建的分析,推动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晓光.浅谈参数化设计在车身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134-135.
关键词:激发兴趣渗透思想
一、 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爱护学生 ,融洽师生感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2、利用教师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过程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
3、介绍有关的数学史、数学家的生平和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勾股定理、圆周率、球的体积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教材时,结合教学我先后介绍了祖冲之、祖恒、阿基米得、欧拉、牛顿、高斯、华罗庚等数学家的生平和他们对数学的贡献。这些故事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促进作用。
4、训练思维,教给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重视解题教学,他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善于解题,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明创造的题。”他认为,“一位好的数学教师或学生应努力保证好的解题胃口”。解题必须思考,正确的思考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面对全体学生
有一种意见认为,当前数学教学要解决许多问题,如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顾不过来,数学思想主要是为解综合题的。其实数学思想是人们在认识或处理各种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所表现的种种数学观念或思维方式,决不仅仅在解综合题时用到。数学的进步表现在数学思想的不断深化,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对数学思想的领悟和掌握。
渗透数学思想首先要求教师站在相当的高度,通揽全局,深入挖掘教材中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中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制定教学目的时,与有关的知识技能要求一并明确提出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才能逐步自然地渗透,而不是穿靴戴帽式地生硬地强加给学生,从问题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公式的导出,定理的证明,例题的分析,习题的训练,直到小结归纳,处处都是数学思想在起作用,数学思想促成问题的解决和发展。这样数学思想才有说服力,才能深入人心,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所掌握,逐步成为他们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本人对数学的理解、数学教育的观念,直接影响他的教学风格,而将基本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的教学,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法,活跃了学习气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必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对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数学思想的渗透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
数学思想的渗透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本人的数学观念、数学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进步,一点也离不开他自己的认真思考,教师再精彩的讲解也替代不了的。因此,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应满足于教师本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理解,也不应局限于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演讲,而应下大力气组织学生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果学生在这种活动中,经过收集材料,编选例题,相互探讨,发现创造,并上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数学方法的理解,那他们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必然要比只听老师讲解深刻得多。
这使我感到数学思想的渗透要落到实处,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不单表现在解题能力上,而且表现在组织材料、语言表达能力、胆量和自信等许多方面,他们通过集体备课,自己讲解对数学思想的体会与应用,这比单纯多做题收获要大得多。 四、初中数学教学应渗透的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 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初中阶段就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切切实实把握好上述几个典型的数学思想,同时注意渗透的过程,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初一开始就有计划的渗透,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桂海:《全过程都让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