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09:16: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虚拟模式在教学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系统,为学生搭建一个类似于实际实验的虚拟环境。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虚拟实验功能,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辅助实验教学的功能,并能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远程教学系统中的相应资源。虚拟教学系统在一些教学中已被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实验证明其教学成绩要比传统教育高20%。
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VGE)就是包括作为主体的化身——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在的一切客观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等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数据环境,虚拟图形境像环境,虚拟经济环境和虚拟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
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环境中的地理事物,环境包括自然界中的大环境还有我们身边的小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身边的小环境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虚拟一些环境。教师引领学生从虚拟现实教学情境中探究知识,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这一节可以采用“虚拟旅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旅行之前旅游者通常要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地区的位置,还可以聘一些导游,导游选择寒假期间做过珠江三角洲调查的学生。旅行时要注意时间的选择(通常选在1月末),为后面学习本区的气候作铺垫。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地形、气候、经济、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问题等五个部分,教学设计如下:
1.掌握地形类型的方法很多,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观察地图,或根据数据推理、实地考察,或口耳相传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实地考察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并不是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会有这样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创设可用的情境。如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学习可以这样设计:“飞机于北京时间1月20日上午9:00到达珠江三角地区的上空,飞机即将降落,透过机窗,我们清楚地看到珠江三角洲的地面景观。”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掌握本区的地形。(用flash演示,导游讲解)
2.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尤其是冬季,高低纬度间气温差异显著,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温暖湿润。基于南北方气候的明显差异,本区的气候可以这样设计:“北京时间上午9:10机舱门打开,我们走下飞机,呼吸到了这里的新鲜空气,尽管北方的这个季节已冰雪覆盖,而这里却绿意盎然。请两名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虽然是冬天,但并不冷,而且空气湿度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及本区的位置进行小组讨论,并推断本区的气候类型。(flash演示景观、服饰图片)
3.有人认为了解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可以通过观察这个地区公厕的设置情况,但我认为这个观点有些片面。要想更直观地了解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莫过于逛商场,通过物价的对比很容易就能推断出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本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逛商场,在逛商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里的物价比同等级别其他的城市高,这足以说明本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同时可进一步分析原因(falsh演示、学生分组分析,请一名学生扮演导游),为学习本区的“经济类型”设置悬念。
4.本区“经济类型”的设计:学生带着本区属于何种经济类型的悬念模拟参观市区的一些工厂,参观的同时,注意观察有哪些工业部门。可以选择一个工业部门,如服装制造厂,让学生思考:“工厂除厂址要布置在珠江三角洲之外,其他方面,如技术人员、资金、劳动力、管理经验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是通过什么渠道完成的?”从而引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类型及“前店后厂”的经济模式(flash模拟整个参观过程和工业生产过程)。
5.“土地利用类型”的设计:在旅行马上要结束的时候,学生都想近距离地领略本区的全景,于是登上了本区视野最广、高度最高的一座建筑物,在观察本区全景的同时,也清楚了本区的土地利用类型。(flash演示)
6.“城镇化带来的问题”的设计: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本区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口过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从而引出城镇化带来的问题。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切身体会课本中提及的每一种事物,但可以通过虚拟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撇开传统教育枯燥乏味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杰. 大学生虚拟生存的道德困惑及其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9).
[2]赵粤涛.虚拟建造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 徐媛媛,丁奕峰.虚拟旅游体验与营销模式[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05).
[4] Girardin, L., 1995, "Mapping the virtual geography of the World-Wide Web", poster presentation at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World-Wide Web Conference, 6-10th May 1999, Paris.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
地理教学是一门中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包罗万象,综合性强。它是研究地域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性。
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关键是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应用乡土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借助幻灯、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下面就结合本人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体会,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讲述“气压带和风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再如,讲述“洋流”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二战”期间,德军潜艇利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密度的差异,巧妙出入两个水域之间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常言道:“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疑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者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和创新。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并不是按课本顺序教学,而是设计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学生往往会想到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角比冬季大?”等等。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不能清楚地解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为什么?这引起他们强烈地求知欲。然后教师再创设情境,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原因。这往往会比教师平铺直叙或一言到底的效果要好。
三、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我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塑料盒上铺满沙子,使塑料盒子呈一定角度倾斜,并在盒顶方向上插上一面小旗,然后用将一瓶水缓缓注入沙子中,可以看到沙子被冲刷成沟,沟不断扩大且逐渐露出盒底,同时这道沟也不断地朝盒顶方向延伸,最终使小旗倒下。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能直观地将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少说多干,在干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创设探究的教学情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有效保证。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交通运输中的点”一节的设计中,为了使学生对港口、车站、航空港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可以让学生搜集海口市交通的相关资料,以海口的港口、车站、航空港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将其成果进行展示。
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勤思多问。譬如,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各类生产、消费活动之间的联系等。针对地理原理与社会、经济、环境等热点问题进行思考,从地理角度分析该如何回答?它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不利影响?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影响?等等。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在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是师生地位与传统课堂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下的教学思路就是要围绕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的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做到教学相长。目前,情境教学备受师生的青睐,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的完美转化和直观体验,优化了教学过程,简化了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以往的教学经历,探究了一些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情境的方法,希望能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教学情境模式;高中地理;兴趣;教学质量
目前,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备受师生的青睐。这些探究的情境教学一般是指教师在充分利用各种具体形象的器材或是图像,创设出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置其中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那么具体来说,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呢?现在我就结合我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望各位同仁积极指正。
一、依据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知识无处不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实现生活化和简易化的地理教学,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充满奥妙的同时逐渐从学习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既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例如在讲授《热力环流》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情境,特别是对于居住在北方的人来说,家里有暖气的同学可能感触更深,大家细想一下,家里是不是都会把空调装在房子的上边,而把暖气装在房子的下边?这是为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告诉我答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一下子兴趣高昂了起来,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获得了极大的激发。等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对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再次询问,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了。原来是空调的吹冷空气时周围的冷空气密度大,进而会做下沉运动,而暖气周围空气热会做向上运动,所以把空调安在上方,暖气安在下方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又比如说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环境问题,我让学生就以学校周边的环境为例,让学生从大气、土壤、水体,植被等方面,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状况和环境污染问题。并针对自己感受到的学校周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也就比较明显了。
二、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创设问题质疑情境
赞科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设置具有实践性和生活型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逐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意识。例如曾经在一次教学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块秀美的绿地被某投资商看中,并且开发商想要将其开发建设为一座化工厂,以加工本地的矿产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投资商这样做你觉得对不对?为什么?同时,作为一个公民,对于开发商的做法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通过这种实践性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设身其中作为一个决策者和批判者,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进而自觉投身到环保活动中去。做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体验教学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就越加普及,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书本教学,突破重难点,而且对于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抽象问题也是非常有益的。事实证明,在现代教学中,能够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指导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由抽象到具体,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难以讲清和学生能以理解的知识,同时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进行学习,构建体验式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意义》这一节时,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无论是利用版画描述还是利用挂图、模型等,由于缺少立体感,对很多学生特别是那些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掌握起来非常的困难。但是在多媒体教具的辅助下,教师利用多种地理素材,通过flash的课件形式,逐一展示黄赤交角,同时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样,通过演示学生逐渐在脑海中树立起了地球公转的动态立体图,进而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J].新课程学习,2014(02)
关键词:情境教学; 地理教学;应用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享受求知乐趣的所在。但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情绪不稳定,克制能力差,课堂注意力易分散,易松懈。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地理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方面的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境”,即应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师生全方位有效的互动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1]。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 ,一个成功的情境教学环境的设置 ,可以降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难度。因此,是否可以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到情境教学的乐趣 ,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创设的重点。传统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往往让学生产生一种枯燥感,而情境教学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思考知识点的生产起源和产生过程,探究学习中的难题和提高学习的效率[2]。如果将情境教学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会对地理教学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关键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应用乡土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借助幻灯片、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
(一)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地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这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基础。新课的导入,要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3]。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讲述“气压带和风带”时,可以这样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先不按课本顺序教学,而是设计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学生往往会想到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角比冬季大?”等等。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不能清楚地解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为什么?这引起他们强烈地求知欲望。然后教师再创设情境,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原因[4]。这往往会比教师平铺直叙或一言到底的效果要好。
(三)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可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塑料盒上铺满沙子,使塑料盒子呈一定角度倾斜,并在盒顶方向上插上一面小旗,然后将一瓶水缓缓注入沙子中,可以看到沙子被冲刷成沟,沟不断扩大且逐渐露出河底,同时这道沟也不断地朝河顶方向延伸,最终使小旗倒下。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能直观地将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少说多做,在做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情境的设计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常见,其特点是利用学生对于未知的地理知识表现出的一种急切心理状态来设计情境,它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5]。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讲解中,提问“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分布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其中桂林山水,石林等景观风光驰名中外,那么,这些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面目已遭到外力破坏,什么原因?”学生这时的好奇心已被调动,做好认真学习的心理准备,教学也得以顺利进行。
三、总结
有效的情境创设改变了传授知识的单一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学习,激活了思维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成一致,形成良性循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把握,创设出各种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柏德梅.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5):150.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性教学;策略;有效学习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探究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不断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最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前依据课标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课本的目录进行一一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现状,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不断激发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初中地理课堂的综合性教学策略,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促进综合性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其自身的优势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视频、动态图画、音乐等多种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点,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有助于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时候,由于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运动,掌
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并且掌握五带的基本界限。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动态图,使学生在这种动态效果中观察地球的运动状况。之后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地球仪,让学生和同伴之间相互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自己先寻找地球的运动规律。之后跟随多媒体课件中的动态地球一起去学习本课的其他知识。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学生都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地理,从而促进了有效学习。
二、引进“翻转课堂”,促进综合性学习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学环节中颇受教师青睐。翻转课堂主要指的是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节的时候,由于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逐渐了解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推行因地制宜政策的重要性。在进行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各自对农业的影响是什么?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界限是什么?我国有哪几大牧场?我国东部、西部的农业种植都集中在哪些地方?”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寻找问题的具体答案。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我国到底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的例子有哪些可以提供参考的呢?”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后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导着课堂的走向,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综合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一直被教师所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际性的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即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积极主动性,使其可以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地理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一节的时候,由于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且分析其划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进行本课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大的中国地图,组织小组内部合作、探究、讨论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地图的秦岭―淮河线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意义?我国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进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合作讨论出问题的答案,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内部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总之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创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实践综合性教学策略,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宣传、学校的推广,教师的实施和学生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开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初中地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地理课堂魅力;引进“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健康发展。总之,不断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范善慧.从有效性角度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4(2).
关键词: 情境体验式 差异教学 有效提问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已经不断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创新,进一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与发展得到提高。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积极参与到地理课程实践过程之中,最终能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系统,进一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从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地理教学专业成绩的重视已经不断减弱,反之,对于学生地理素质的积累与能力锻炼的重视有所提高。
情境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课堂应用的效果,而且能够全面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增强综合应用的能力。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与研究,能够进一步消除传统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的缺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加强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能力
通过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效果,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质。
(二)强化问题探究的理念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这种全新理念的指引下,传统的地理课堂就会受到进一步冲击。但是因为高考制度的限制,目前部分教师依然非常重视地理考试的成绩,并且对于教学效率还是依照考试成绩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学科自然而然不受重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态度就会不断弱化。一方面学习地理知识并不能够进一步提高综合的学习诚意,另一方面无法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进行关联,造成地理学习问题探究的尴尬[2]。
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不断保证学生在实际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获得相关的地理知识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转变和教师的思维转变,进一步让教师和学生对于成绩的判断弱化,而且通过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地理常识的累积与素养的提高。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实验教学
情境体验式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真实的实验与实际的动手操作,把地理现象真实地摆在学生的面前,进一步增强地理知识的说服能力,从而强化学生对于地理的了解与认知,进一步实现体验式教学。而且,通过引入多媒体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寻找到符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其他内容进行改编与整合,从而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验体系,并且能够重点突出知识点的难易,使得教师在制作视频与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侧重,并且保证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二)强化图表运用
通过强化地理图表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效果。地理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表达[3],进一步提高图表运用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构件地理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地理教学的知识体系,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够形成直观的发展脉络。通过地理图表的运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总结规律的能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进一步促进学生强化了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图表的运用,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与总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强化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合理设计问题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有效检测教学效果的方式就是课堂提问。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害怕提问,这样就会造成学生陷入窘迫,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大了压力和负担[4]。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本着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巧妙设计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设计出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自由地思考与想象,从而不断延伸与拓展问题,进而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加深知识印象。
综上所述,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能力与实验操作方面的技能,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转变课堂教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所以,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与实际地理课堂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保证教学情境回归到课堂生活之中,保证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史玲玲.“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张鲜鲜.基于地理信息服务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境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15.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 吉林长春130052)
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职业教师普遍感觉困惑的问题。“情境—达标”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关键词 :职业教学; 旅游地理; “情境—达标”; “四优能动”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3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88—02
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周宏光(1974—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中教一级,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地理教学。
近年来,我校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旅游地理教学的实践、研究和探索中,已初步形成了对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与认识。通过旅游地理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的酒店、导游、旅游开发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已经构建了“情境—达标”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校组织专业教师、专家,以酒店工作、旅行社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出发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包括真实情境、仿真情境、虚拟情境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技能。“达标”即按照岗位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备课定目标、教学把握目标、分层落实目标,建立达标手册。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遵循情境导向教学原则开展教学,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建立学生考核手册和组织导游知识大赛等,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办法,促进专业技能的形成,促进教学与岗位的对接。
一、“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下“四优能动”课堂的尝试
基于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及现代教学理念,“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突出“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以小组优化、任务优化、展示优化、评价优化为核心的“四优能动”的课堂。在课堂的活动设计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增强多样性、选择性、合理性、互动性等特点进行课堂优化,通过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进而体现教学成果,使学生在“四优能动”课堂中提升技能,学有所获。“四优能动”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游地理是我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知识量大,涵盖面广,并且趣味性、综合性强,其知识量和素材的运用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的“情境—达标”教学模式注重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二、“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下旅游地理“四优能动”课堂的“四优”解读
(一)小组优化
“四优能动”课堂以小组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科学并优化分组是“四优”的前提。在学生自主分组的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协调作用,监督学生自主分组的情况是否合理,要将具有不同优势、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常情况下将全班平均分成4~6组,每组五人左右。这样分组后更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团队,确保各小组成员参与其中,并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二)任务优化
分组后就要明确各小组的具体工作任务。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然后以任务单的形式下发给各个小组,任务单中要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利用网络完成收集图片资料、制作幻灯片、编写导游词、进行导游讲解等具体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在任务设计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相关理论、实训等内容,设计由浅入深、前后连贯的学习情境及工作任务,通过“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均应突出其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操守。
(三)展示优化
在任务优化以后,教师要简单介绍旅游胜地的自然概况,对导游讲解的过程进行统一要求和规范,然后开始分组讲解。在每个小组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各组要配合讲解的同学,例如:举手提问在导游过程中游客容易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等,也可以谈谈游览景点后的心得和收获。每组展示完毕后,各组交流讨论并加以点评。这一环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这种对他组的评价也成为各组展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完成展示后意味着各组基本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填写好任务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旅游景点的视频或成功导游的讲解录像,给学生提供示范,也为大家的评论、评价提供依据。在此环节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各组在角色分配时,不要出现本学期一位同学多次上台表演,而同组其他成员一直处于“幕后”的现象,原则上应保证每位学生一学期至少有两次以上的机会扮演导游员的角色。教师还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参与和进步,并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最后,建立课堂教学学生活动档案,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载学生的表演成绩,也可以将他们的表现录像后存档。
通过课堂上的展示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我校旅游专业教师还在每学期期末组织一次导游知识大赛,包括导游基础知识、模拟导游表演、才艺展示三个环节,请各专业学生和学校领导观看大赛和表演,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被优先推荐到旅行社进行短期实习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四)评价优化
评价是“情境—达标”教学模式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的评价方式是考试,即学生期中或期末参加学校的笔试或技能考核,教师通过最后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而“四优能动”课堂的评价优化是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式评价结合起来,平时成绩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在“情境—达标”模式下,将模拟导游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体现了“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该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为学生当好参谋,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并最终达标。
总之,在“情境—达标”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轻松地闲在一边,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临场总结、评论,还是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都提高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在旅游地理课堂上运用“情境—达标”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希望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能有更大的突破。
[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杨载田,钟顺清.试论新世纪高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改革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04(6).
[3]蔡靖方,马勇.新时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04(8).
关键词:情景模拟;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皮亚杰等西方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儿童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创立了“日内瓦学派”,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理论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依托这种理论所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方法之一。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情景模拟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指情形、情况、环境。模拟,又称模仿,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情景模拟教学,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有着很强的应用性,需要借助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类型、特征以及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方法,因此必须实行多媒体教学。但由于图片资料太多,如果课程内容挖掘不够,就会变成简单的风景欣赏;与学生的互动处理不当,就会使课堂纪律失控。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重点从旅游欣赏角度,通过光影等多媒体手段,再现现实美景,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欣赏美景、讲解美景并探讨美景形成的原因,剖析开发此美景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方案设计
为了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就必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流程。由于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要从师生两个层次设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实施方案。
第一步为准备阶段。教师在创设情景前,先讲解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做好情景模拟的知识储备。第二步为创设情景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模拟方案,下达任务;学生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收集信息。第三步为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在课堂上构建情景,学生自主模拟,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第四步为总结、构建知识阶段。模拟情景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学生则通过情景模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第五步为评价反馈阶段。教师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发挥出来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意见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应用实例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华东旅游资源区”一章需要学生掌握该区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因此,为学生设定一个情景:将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小组成员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幻灯片,展现华东旅游资源区的美景。课堂上每组推荐一名学生结合幻灯片讲解华东旅游资源区特色,并分析开发策略。
1.情景模拟的准备
实施教学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结合地理和旅游的综合性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旅游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地理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知识讲授工作,让学生了解区域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后创设情景,准备好情景模拟的各种硬件条件,如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器材等。同时,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积累初步知识,明确情景模拟的目的和意义,做好情景模拟的准备工作。
2.情景模拟的实施和引导
教师按照前文介绍的5个步骤实施情景模拟教学,通过幻灯片模拟现实美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学生根据情景讲解华东旅游资源区资源形成条件,分析资源特色,阐述开发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总结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最后,教师打开自己的教学幻灯片,分析师生考虑问题的异同之处,归纳华东旅游资源区的资源形成条件及开发策略,结束本章的学习。
教师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景的演练。同时,教师要对模拟过程加以引导,使之达到情景模拟需要完成的理论和技能要求。由于情景模拟是一种开放性教学方式,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尽相同,角色模拟的投入程度也不尽相同,有时会出现笑场、冷场的情况,也有可能学生的讲解比较肤浅,达不到模拟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宏观掌握整个模拟过程,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情景模拟教学的顺利实行。
3.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价
为了判断情景模拟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首先依据《许昌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参照标准》由学生对教师上课情况打分。然后,教师发放空白纸张,由学生匿名填写对教师授课的意见。教师收集这些评价意见并进行汇总,了解学生的需求,找出授课过程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三、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辅助手段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程吸引力
情景模拟教学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图片、网络视频等来创设情景,因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必须配备多媒体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图片、身临其境的光影资料来构建场景,展示资源的魅力,进而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构建网上学习平台,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共建网上学习平台可以突破课堂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依托校园网络中心构建网上平台,这样教师可以将课件、讲义、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心得等在网站上,学生可以直接下载使用,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作业、与教师就某个问题交流意见。现代信息技术在帮助教师创设参与型教学环境中,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情景模拟教学法开辟了一条从课堂走向现实社会的途径,为知识向能力的转换铺设了道路,但要有效地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转变理念,改“教”为“学”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强调的是“教”。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学生是行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核心是“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教师必须明确角色的转变,这是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逐步过渡
情景模拟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和学生知识的积累。学生是利用原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而知识是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先做好课堂教授,“教”学生掌握一般的理论和方法,等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构建情景,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把知识内化成实际能力,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学”的转变。
(三)各种教学法搭配使用,优化教学体系
情景模拟教学法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经常模拟情景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情景模拟教学必须与课堂教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相结合,结合内容性质、教学目标等酌情使用,这样才能优化整个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尹子民,孙辉,魏颖辉.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