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社区建设的特点8篇

时间:2023-08-30 09:16: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区建设的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建设的特点

篇1

导入区域

导入区域即前台、门厅、接待区,这是来访者最初进入的地方。这些区域可谓是企业的橱窗,是企业形象第一印象体现,因而也是办公空间设计的重点之。从功能上考虑,只发挥交通道功能的门厅,一般来说只需符合人流疏散要求即可,通常的门厅都兼有交通和接待功能,设计时便须考虑交通动线的流畅及休息区域的安静需求。

具有咨询及接待功能的前台,通常是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设计时结合CI系统,利用专体色、LOGO宣传等展现企业特色的元素打造前台表现,除此还应考虑造型、材质、灯光。造型是视觉效果的要素之一,前台的造型需要与企业性质、定位、文化特色相匹配。材质的质感则是视觉效果的细腻表现,需视造型及企业品位、精神体现的具体要求,选择匹配的材料,如:IT业可采用钢、玻璃等硬朗化材质来体现科技感:传媒业可运用多色镜面板、玻璃及镜面等多变材质体现其时尚感等等。而灯光是视觉效果的聚焦点,作为营造气氛的高手,灯光的合理配置能加强前台的设计表现。

导入区域作为进入办公室的起点,既担负组织交通枢纽作用,也是企业形象展示的良好开端。作为空间起始阶段,其空间形态除按本身功能要求设计外,还应纳入整个办公空间序列设计进行考虑。

通行区域

通行区域包括了走廊、过道及楼梯,是办公空间各个功能区域重要的联系纽带,人行过往的交通要道。走廊一般分两种设计形式:静态走廊与动态走廊。静态走廊的特点是稳重、大气,色彩偏灰色系,如灰黄、灰绿等,灯光以柔和、悦目为宜,墙面不设尺度过大的挂画和壁饰。动态走廊的特点是造型独特、色彩明快,多以曲线墙面制造强烈的方向感和透视感。日益偏向“自由”形式的办公模式,也为走廊、过道带来新的功能延伸,即非正式交流功能。即有别于会议室的严肃,在这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谈,自由地表达,而这里也成为信息互换的重要场所。

走廊是水平通行区域,楼梯则属于垂直通行区域。楼梯的功能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使其在办公室空间中有着特殊的造型装饰作用。楼梯一般可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敞式楼梯可在空间中创造多层次的韵律感,带给空间丰富的节奏感。现在很多公司,尤其是创意型公司,会采取扩大开敞式楼梯的方式,打造多功能的楼梯平台。增设诸如图书阅读区、休息区、交流区、培训区等等功能区。封闭式的楼梯除了发挥联系通道的功能外,还会作为隐蔽的储存空间存在。可塑性极强的楼梯以多变的尺度、体量,丰富多样的结构形式联系着不同区域,现在也发挥了汇集人群、交流思想的功效。

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是办公空间的核心部分。这里是个人能力发挥、团队协调合作的重要生产空间。空间形式以开敞式为主,依据工作种类、模式分为四种形态:蜂巢型、密室型、小组团队型、俱乐部型。

蜂巢型办公空间采用在大开放空间里,设置一字排开,呈规律的田字型的简单屏风工作站,同事间互动较少且自主性较低,属传统的办公室规划,如银行、客服中心等。密室型办公区形式为一间间独立办公室或大空间中以到顶的隔断划分个人化的独立工作间,其自律度高、互动度低,属个人、专注及较少互动性的工作形态,例如会计、律师等行业。小组团队型通常为全开放空间或是独立的群组空间,自律度低互动性高,适合如设计团队、研发团队等。空间设计灵活,以交流功能为主,员工有固定的工作位置,彼此之间的工作区域互相穿插,会设置较低隔断或不设置隔断,其间会规划共享的洽谈桌或会议桌等讨论交流空间,增强团队合作的便利性。

俱乐部型办公空间适合必须独立工作,但也需要和同事频繁互动的工种及企业。空间采用“分享”的规划观念,个人座位或不固定,但仍具有私密性,使个人工作时不受干扰,并会设置多个会谈区可容纳少数或多数人进行交流讨论或休闲聚会。此类会谈区不限定会议室等固定式的区域,甚至可以在休闲区工作,适用高自律性也高互动性的知识工作者。这种办公形态的显著特点是办公与公共休闲区域交叉或相融,自由度极高。网络公司、广告公司、媒体等多采用这种办公方式。

工作区域的设计侧重于生产性、效率性和舒适性,符合工作活动的规律和办公工作的要求是其基本要素。另外,空间内的人流动线规划也非常重要,繁复的动线往往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会增加干扰其他同事的几率。

篇2

一、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定义

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依托区域内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这类集团大部分是松散型的,一般由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一定整合后形成的。区域型职教集团有两个优势:一是建立与区域产业对口的精品专业,培养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制订更为合理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有可能建立与区域内企业联合发展的机制。二是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区域生源共享,联合开发双证教育。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基地,企业向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企业向学校投资可望得到直接回报,投资积极性将会得到很大提高。学校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优势互补。

二、区域型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特点

(1)服务范围的地域性。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必须植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了解和掌握地方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目标及具体任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技术咨询、成果推广等全方位服务。

(2)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区域经济的特殊性决定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规划切合区域实际的专业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紧密联系区域实际的教学内容。并积极主动地与区域内用工单位、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沟通,培养用得着、留得住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适用型人才。

(3)类型层次的多样性。职业教育类型的多样性,源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多样性的需求。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多样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区域职业教育在服务对象上远远超出了职校学生就业预备教育的范围,而要承担本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多项任务。二是办学主体的多样性,同一区域内往往同时有政府主办、企业主办、社会主办及校企联办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即在区域内形成以初职教育为基础,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高职教育为重点的体系完备、层次递进的职业教育体系。

(4)办学体制的开放性。一是对外链接上,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应该建立起面向市场、实现与区域经济零距离对接,而不是关门办学、与市场脱节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职业教育本身要彻底破除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无力,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之间互相掣肘、恶性竞争的职业教育管理的弊端,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的互通、互补和共享,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

(5)运行机制的灵活性。运行机制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势,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机动灵活的办学机制要求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结构的变迁,分析就业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不断增强自己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6)职教体系的融通性。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开通普教与职教的渠道,架设中职与高职的桥梁,实现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形式相互渗透,融汇贯通。

三、区域型职教集团的建设原则

(1)坚持准确定位、正确导向原则。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要以提高本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水平为导向,围绕产业集群构建专业集群。以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重大创新,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在办学模式上有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2)坚持示范带动、逐步推进原则。选择办学定位准确、工学结合紧密、办学质量好、辐射能力较强的职业学校进行重点支持,建设有较强示范作用的专业集群,强化实践成果的积累和有效经验的总结,宣传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梯度差异的专业簇群,带动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3)坚持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原则。充实内涵、提高质量是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制胜之本,充分利用企业、行业专家力量,科学规划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提升专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传统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专业内涵的提升和改造。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努力拓宽专业方向,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

(4)坚持科学布局、动态调整原则。区域内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既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集群布局,妥善处理好近期与长远、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和谐统一,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型职教集团的建设策略

(1)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首先要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深化校企全面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发展。在新的专业布局基础上,选择一家或两家职业院校为龙头、以专业对应产业集群内的行业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纽带进行建设。增强职教集团牵头单位“领航”能力和服务能力,发挥职教集团的品牌优势。通过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创建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品牌、特色和优势,促进校企信息共享,做大做强优质资源。在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内深化校企融合与产学合作,推动校企科技研发,缩短校企人才供求距离,推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企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形成集团的品牌优势。

(2)推进集团内职业教育专业整合。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整合区域职教集团职业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专业集群建设方案。完成以对接当地产业集群建设的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的制订,形成适应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建立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预测服务机制,制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整合方案。通过专业整合,形成区域职教集团内职业学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从整体上提升职业学校在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并实现以专业调整为核心的院校布局调整,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3)加强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在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培育和建设品牌专业,以品牌专业带动学校特色化建设,全面提升区域职教集团整体服务功能和竞争力。集团内各职业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品牌专业建设要依据统筹的原则,针对区域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形成合理分布; 加强集团内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校本教材建设,使区域职教集团内职业学校树立起品牌意识,以品牌专业带动一般专业,形成专业集合优势,提高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度,以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品牌化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4)实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统筹规划,调动区域职教集团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加强校际间联合,打造集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推广、展示产业示范功能的基础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对接区域主导产业,面向社会开放设施先进、管理先进的实训基地。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使企业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利用区域职教集团资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扩大服务功能。通过建设,使之成为区域职教集团内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也成为本地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篇3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特点

一、城市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游戏就是食物和水一样重要,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但是,我国的儿童游戏空间的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远远没有国外成熟。即便是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今天,儿童游戏空间在居住区设计中的位置在多数时候也是很有限的,开发商和设计者都忽略了儿童游戏的需求,为了节省用地挤占了儿童游戏的空间,导致了大多数儿童只能在居住区的道路上玩耍和嬉戏,剥夺了儿童游戏的空间。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无法体会的,由于缺少游戏时间更缺少了儿童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交流和相处的时间,使我们的儿童变得越来越自我和沉闷,不懂得与人分享。现实是即便是有的居住区有儿童游戏的空间,然而设计有十分不尽如人意,设计师没有严格按照设计的步骤设计;缺乏对场地的分析和细部的考虑和安全性的考虑;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尊重儿童的心里和行为方式特点,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作为设计师应该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设计和考虑儿童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儿童游戏空间功能单一、设施陈旧、布局混乱的问题,只有一些单调的滑梯、秋千、沙坑等设施。与国外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空间很少。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还有相关政策的完善,居住区设计和环境的日趋成熟,居住区中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善。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将儿童游戏空间的规划设计纳入了居住区的统建内容内,政策上规定了居住区儿童人均占游戏空间面积,相信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设计会越来越好。

二、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特点

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区别于其他的儿童游戏空间,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首先,需要根据整个居住区内的规划来进行设计,需要利用一些原有的空间和地形。而且,儿童和成人不同,儿童喜欢从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还有好奇心的引领下来探索未知环境;还喜欢和其他的儿童嬉戏、玩耍,因为儿童们希望被关注,喜欢人多的地方,因此他们喜欢在居住区内人员活动较多的场所进行游戏,但是由于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很长的时间,所以需要一个能不断发现新奇事物和挑战还有冒险的空间,显然,我们现在居住区内的儿童游戏空间达不到儿童的实际需求。所以,我们的儿童总是在居住区的草地边,小区道路旁逗留,作为设计师应该尊重儿童的这一天性,在设计中加以考虑,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游戏空间。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都不成熟,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时更多的考虑和关怀。他们对冷暖、季节、图案、色彩、形状、尺度等和成人的感受不同。因此,设计师应该去进行广泛的调研,去体会他们的视角和感受设计出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活动空间。

1、符合儿童的尺度。儿童由于身高和体能的限制,不能像成人一样具有完全和自主能力和对危险的预判,所以尺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首先,我们应了解儿童的人体工程学,新生儿出生时,身高平均是50cm左右,一周岁约为75cm,以后每年大约增长5―7cm,不同身体情况的儿童可能会有一些差别。设计师在设计儿童游戏空间师还要考虑儿童在运动中的尺度,例如:走动、奔跑、爬行时的目光视线。还有儿童的视线高度。

2、符合儿童审美的特点。据研究,儿童对色彩的感知相当敏锐,比较喜欢鲜艳和奇特的颜色。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为儿童提供一个色彩丰富的游戏环境。由于居住区内环境的限制,今天的儿童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所以可以通过居住区内儿童游戏空间的绿化配置,让儿童在游戏的同时增加接触大自然机会。

3、符合儿童游戏的心理特点。儿童虽然外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需要相当高的安全感,所以儿童游戏的空间需要让儿童感到安全和放松,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需要让儿童感到安全。

三、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特点

一切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游戏也需要在一定空间当中开展和进行,要想创造出儿童喜欢的游戏空间,需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是他们喜欢的,需要的。而且目标要明确,在设计时除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还有游戏行为方式外,重要的就是要确定自己要为儿童创造什么样的空间氛围。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实地考察我们会发现:由于儿童希望被关注,所以单一的、固定的游戏空间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一些小区道路和宅间绿地是儿童经常玩耍和逗留的地方。因为,每天有很多人会聚集在哪遛弯、休闲,儿童可以和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利于儿童的交往。而且心里上会有一种安全感和领域感,宅间绿地也在家长的视野之内,便于看护和照顾。但是由于宅间绿地的面积较小,不能固定和大型的游戏设施,容易有噪音打扰周围业主,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设施,例如:经济实用安全的沙坑,面积不要过大,7平方米左右以内即可。沙坑的边框尽量采用一些软质材料,也可以在沙坑旁边设置一些小座椅,供大人和儿童休息。居住区的道路旁也是儿童喜欢嬉戏的空间,因为那也十分热闹,儿童也会感觉受到关注,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但居住区道路附近也是人员出入量较大的地方,安全隐患比较多,安全性是设计这部分空间需要考虑的因素。居住区中心广场的绿地也是儿童喜欢游戏的空间,但是中心广场是居住区的活动中心,是人员活动较为多的地方也具有较多的功能区域,一般有儿童游戏、成人社交、闲谈、老年活动锻炼等。在设计是应注意将各功能空间进行划分避免干扰,不能硬性的划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加强活动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使各功能空间既有区分有想联系。还要增加安全性因素的考虑。

大部分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使用率不高,儿童们喜欢在游戏场以外的地方玩耍,但毕竟统一设置游戏空间能把儿童聚集在一起,开始其他的游戏活动。所以在居住区规划游戏空间时可以结合中心广场去设置或在周围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设置。这样可以提高使用的效率,在这样空间内儿童既可以游戏有可以受到关注和看到有趣的事情。

安全性是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最重要的问题,一切设计都应以绝对的安全为标准,儿童身心发育并不成熟,对危险的感知力较差,所以需要设计师去特别的注意,例如:采用一些质地柔软的材料,减少硬质铺装等方式,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

四、结语

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寄托了我们的希望,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儿童时期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影响了以后的性格和人生。游戏是童年时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十分重要,设计师应该为儿童设计适合的游戏环境。儿童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空间,具有安全性和冒险性还有创造性游戏空间。

一切都应在尊重儿童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以提高儿童与游戏空间与游戏设施的互动性,提高可参与性,创造出受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爱好的儿童喜爱的游戏空间,例如:群体游戏空间、独处空间等。设计师应为儿童营造一个既有趣味性又有安全性的游戏空间,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陈妍.基于游戏发生原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2]白晶.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

[3]胡惠琴.仙田满的儿童设施设计思想[J].建筑知识,2002(6).

篇5

论文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 监督机制 预防 打击

一、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最新特点

(一)犯罪主体趋向职务化、权力化、年轻化

在我院查办的涉农犯罪职务案件中,犯罪人员多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村官”或财务人员,往往实际掌握涉农资金的管理和支配的权力;犯罪性质多为利用职权侵吞、占有涉农资金的贪污、受贿和挪用资金等犯罪;犯罪人员多为四十多岁的年轻干部,且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

(二)犯罪领域多元化、扩大化

随着花都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过去相比,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从之前较集中表现为贪污、挪用农村集体组织共有资金,逐步涉及征地拆迁、退耕还林、救济补助款、农机具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汽车家电下乡补贴等领域,如我院立案查办的黄某某贪污案,犯罪人员侵吞的即为征地拆迁过程中补偿给村民的青苗补偿款。

(三)犯罪形态上,窝案、串案明显增多,共同犯罪趋势明显

之前,涉农职务犯罪一般是单人作案、偶发作案,但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多为团伙型共同犯罪,犯罪呈现出长时间预谋、分工明确等特点。

(四)犯罪手段更加多样化,隐蔽性更强

主要表现在:一是欺上瞒下,利用村民对国家惠农政策了解渠道的有限和一些项目制度设计存在的漏洞,伪造单证、假冒村民签名,侵吞、挪用惠农资金,骗取、套取国家补贴;二是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虚报、瞒报数据,骗取、截留、侵吞补偿款;三是集体组织成员恶意串通,巧立名目做假帐等手段私分公款。四是“借”钱下蛋,挪用公款。有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利用管理、经手、分配公有资金的权力,大打时间差,大肆挪用集体资金用于经商和投资,甚至用于发放高利贷、、购买“”等非法活动,妄图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在资金无法回笼时又再次挪用,企图填补亏空,但往往是积重难返,最终无法归还,导致案发。

(五)社会危害性更大,影响十分恶劣

“涉农”职务犯罪分子以权谋私,最直接地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了党风党纪,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易激起民愤、引发上访,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六)查处、打击难度增大

如上所述,当前,花都区涉农职务犯罪一般都是多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犯罪,相互之间利益攸关,而且在社会关系上,犯罪人一般都同根同宗,极易订立攻守同盟,而利益被侵害的对象又往往是同村村民,一般都与犯罪人沾亲带故,村民们或摄于,或碍于面子,或担心打击报复,很少会主动举报和揭发,即使办案人员通过其他途径掌握部分初查线索开展调查时,村民们往往也拒绝配合,甚至有意包庇、袒护,导致调查取证存在诸多困难,从而给查处、打击该类犯罪造成不少障碍。

二、当前涉农职务犯罪高发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中趋利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不少“村官”心态失衡,诱发犯罪

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盲目攀比心态、“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盛行。另外,部分“村官”自恃带领群众致富有功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心态失衡。这些不正常的心态驱使部分“村官”大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从而犯罪。

(二)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权力扩大、权力失控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投往农村的资金逐年增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领域涉及大量资金,相应的,村干部的权限空间也不断扩大,他们既是具体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集体资金、国家下拨资金的管理者或代管者,手中握有大量公款,集权钱于一身,为滋生犯罪提供了更大空间。

(三)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健全,监督缺位降低违法成本

从近年来花都区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情况来看,其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党内监督,有的农村基层组织长年不开民主生活会。而且,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是由村民自主选举产生的,但罢免村官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某些“村官”当政后,或利用小恩小惠拉拢、或利用权力打压一些村民,导致一些村民不愿、不敢或不能对其进行监督。二是上级监督失位。从目前花都区农村工作现状来看,乡镇级以上政府侧重于涉农项目的行政审批和宏观管理,对具体支付项目、支付渠道和用途缺少必要的跟踪监督,而“村”属于最基层单位,数量多,不易管理;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对群众反映的苗头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治理,最终导致犯罪。

(四)村务公开等民主制度建设不到位,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从花都区范围来看,虽然村务公开等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执行,但仍有部分村集体组织未严格执行该项制度,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一是收支和重大事项不向群众公开,村干部暗箱操作,没有制度程序制约监督;二是政务、村务、财务不公开的问题普遍,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全、不清,部分账目长期不审核、不对账,财务收支随意性大;四是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不强,对直接间接侵害农民利益、破坏党的惠农政策的腐败现象有一定的容忍度,助长了基层一些干部肆意妄为、有恃无恐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三、打击和预防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重点领域涉农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增强打击犯罪的震慑作用

从花都区来看,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多集中于土地征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等领域,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极易引起民愤,影响社会稳定。目前,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涉农职务犯罪查处力度,针对涉农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部门、环节,重点查处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支农资金和征地补偿费案件;对群众意见大、多次上访、影响稳定的案件,要迅速查办,依法严肃处理;要善于分析涉农职务犯罪的最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及时掌握犯罪的新动向,加大宣传,鼓励村民积极举报、控告;要重视相关案件线索,及时分析、甄别、收集、固定证据,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集中查办一大批涉农重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有效遏制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态势,同时推动健全完善涉农惠民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强化监督,完善管理

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政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一是要切实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增强农村经济活动透明度,重视保障村民对村务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目前,尤其应加大征地拆迁、土地承包、村企业经营收入款、退耕还林补助款以及社会保障领域款项的公开,做到各项帐目清楚,钱物去向明确,允许村民质疑和询问,真实、客观、全面地向村民公布重大信息,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切实保障村民享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规范村级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职责,严格执行会计财务制度,严禁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兼任财务人员;三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认真倾听村民反映情况,及时掌握村财务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查纠不当经济活动,尤其要重点跟踪、监督、核实惠农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党委领导、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一是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涉农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打击、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实事求是、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工作,分析、掌握涉农职务犯罪的新特点、新形势,更多理解、关心和支持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预防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涉农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工作部署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工作体系中。二是社会各单位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涉农职务犯罪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专门性,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在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易发的领域和环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工作协助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打击涉农职务犯罪。

篇6

关键词:社区体检者;高尿酸血症;临床特点

本研究对2011年11月~2013年4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社区体检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4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健康体检者,所有体检者均没有使用含利尿剂成分的药物,同时也没有使用对尿酸代谢造成影响的药物。其中有410例男性体检者,590例女性体检者,年龄在31~88岁,平均年龄为(47.4±8.8)岁。

1.2方法 由专门人员认真询问体检者的病史,检查体检者的体格,测定体检者的身高、体重及血压等,同时给予其ECG、胸片检查,并将其空腹12h静脉血采集下来,以对其血尿酸、血糖、甘油三酯等进行检测。运用酶法测定尿酸,运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甘油三酯等,运用常规12导联的心电图检查ECG,运用上臂测血压法测量血压[1-3]。

1.3诊断标准 依据我院标准,高尿酸血症:血尿酸>400μmol/L;高血糖:空腹血糖>6.5mmol/L;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5.85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1.90mmol/L。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相关诊断标准,肥胖:BIM>25[4]。依据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诊断高血压[5]。依据内科疾病诊断标准诊断冠心病[6]。

1.4统计学处理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

2结果

2.1高尿酸血症在社区体检者中的性别分布 男女社区体检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36.59%和7.29%,男性社区体检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社区体检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2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 本研究所选的31~88岁的社区健康体检者中51~70岁的体检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31~50岁和71~88岁的体检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3发生高尿酸血症和正常尿酸体检者合并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因素比较

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社区体检者合并肥胖、吸烟、嗜酒危险因素及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糖、冠心病相关疾病因素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尿酸体检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逐渐增加了富含蛋白质和嘌呤食物的摄入量,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7-9]。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对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0]。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862-868.

[2]党爱民,刘国仗.尿酸与心血管事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1(6):478-480.

[3]季宏,鲍军.老年高尿酸血症106例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0,14(6):327-328.

[4]方圻,陈灏珠,郁知非,等.中国正常人血尿酸调查及其与血脂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10,22(7):434-438.

[5]宋娓,李长贵.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46:77.

[6]当小霞,蔡琴,赵旋.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30:151.

[7]薛利,张爱伦.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2:9.

[8]陆青青,赖尾兰.福州市8033名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福建医药杂志,2010,30(8):133.

篇7

关键词:彩色沥青 混凝土路面 作用

一、前言

珠三角在城市化迅速推进,人口和产业急剧上升和集中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2009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文简称“住建厅”)与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广泛调研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提出在珠三角率先构建融合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珠三角绿道网。

而随着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景观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显然,色彩单一、表面质感别无二致的黑色沥青路面和灰白水泥混凝土路面绝不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宝安区城市和社区绿道的建设同样面临着游径路面选材问题。在种类繁多的铺装材料和各种各样的施工工艺中,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特有的景观效果成为我们的首选。

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概述

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定义

所谓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混合拌和,配制成各种色彩的沥青混合料,再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路用性能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2、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性能特点

(1)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和外部环境作用下,其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坏性及耐久性均非常好,且不出现变形、沥青膜剥落等现象,与基层粘结性良好。

(2)具有色泽鲜艳持久、不褪色、耐77℃的高温和-23℃的低温,维护方便。

(3)具有较强的吸音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产生强大的噪音,同时还能吸收来自外界的其他噪音。

(4)具有良好弹性和柔性,“脚感”好,最适合老年人散步,且冬天还能防滑,再加上色彩主要来自石料自身颜色,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三、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1、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

城市道路的可辨识性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通过色彩变化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这对交通安全是非常有利的。

2、警示作用

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作用的实质是希望能让驾驶人员或行人很快发现,正确地辨认之后进入准确行驶,从而达到交通安全地目的。因此,交通标志的设计必须鲜明突出,具有足够的注目性和良好的视认性。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快速行驶的特点,弥补现有交通标志在快速行驶状态中的功能缺陷,根据驾驶人员的视觉特性,尤其是行驶过程中对路面的注视性和对色彩的敏感性,日、美、欧洲等一些国家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路面标示的研究中。在道路急弯陡坡处、分流合流处、隧道入口、行人过街斑马线、桥面、收费站、加油站等特殊路段或场所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或铺装,用来形成与普通沥青路面或铺装的对比,引起驾驶人员的注意,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高速交通的机能,保证车辆和行人交通安全,适应城市高速道路发展的要求。

3、缓解疲劳

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长的直线公路,不但容易使驾驶人员造成思想麻痹和错觉,而且会产生视景与操作的单调乏味,使驾驶疲劳提前到来,这就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尽管我们可以从线性上改善驾驶条件,但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注视最多的还是路面本身,单调的黑色和灰白色路面对人的神经系统有镇静,会减弱驾驶人员的注意力。这是,如果我们在路面上做文章,适当改变路面色彩可以有效吸引驾驶人员的注意力,使其保持清醒头脑。这样,即使直线段长一些也不会影响安全效果,从而减少工程造价,减少运行时间。

4、提高亮度

由于人的视力与亮度有关,亮度加大可以增强视力,反之则视力明显下降,因此夜间交通事故发生率要远高于白天。而使用反光率较高的亮色骨料与无色沥青结合料形成亮色沥青铺装可以有效增加路面亮度,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5、美化街路及城市环境

长久以来,街道路面的发展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车辆和行人在通行,毫无美学色彩可言,黑色地沥青铺装和灰白色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占据着几乎所有的城市道路,这黑与白的条块使得做为城市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平面单调乏味,毫无生气。

在公园、风景区等突出自然色调的道路铺装与环境协调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有效美化街路空间环境,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让人们产生独特的激情感受,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满足人们对美感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她可以营造温馨宜人的气氛,使街路空间更具人情味与情趣,吸引人们驻足,进行各种公共活动,使街路空间成为人们喜爱的城市高质量生活空间。

在城市和社区绿道上的广泛使用,可以美化城市、改善道路环境,展示城市风格效果,更加体现城市的人性化和宜居效果。

四、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国外已有较多的应用与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欧、美等国家便开始研究,并逐渐扩大应用范围,20世纪8O年代初,中国某些市政部门也进行过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探讨,但收效甚微,且在道路上应用尚少。近几年,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才作为一种新型的铺面技术,营造着21世纪交通的时代气息,在公路、道路或广场上等场所使用的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被全球工程界视为“新型绿色建材”。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之所以在国外发达国家获得广泛的推广,不仅在于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基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对于我们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省、市为了美化环境,展现城市的风貌,提高市民生活品味,体现城市现代化的步伐,都设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让城市环境“绿起来”、城市道路“亮起来”、城市交通“快起来”。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又是城市现代化步伐中的一个标志,他对美化公共社区,点缀城市建筑、园林建筑,警示道路交通安全等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成功地在厦门、广州、宁波、桂林、烟台、北京等20多个城市进行了铺设,效果颇佳,深受世人的好评。在国内应用最典型的有:厦门市府大道约4km两侧非机动车道和环岛路旅游观景道;北京市长安街延线、路新大成彩色篮球场和石景山游乐场;沈阳植物园彩色游览路、植物园彩色游览路(二期)、华星中学彩色操场和沈阳市北京街、北陵大街彩色景观路:上海市肇嘉浜路和太原路的慢车道、成都市数百米长的提督街、武汉的江滩将建起8m宽的机动车道、烟台市滨海中路彩色观景路、广州黄埔大道与车陂路口到广园东快速干线宝蓝色的立交人行道、辽宁大厦彩色广场和南京升州路人行道等等。

目前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珠三角区域绿道的游径上已经在广泛使用,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城市和社区绿道也已开始普遍推广使用。宝安区城市和社区绿道共长约330km,其中约130km里游径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游径,对改善宝安区的慢型交通系统有直接影响。

篇8

关键词:地方特色;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81-02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是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3]。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背景

惠州学院电子系根据广东省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战略特点,2010年起系统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以点带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思路与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思路。惠州是全国著名的电子工业城,为电气信息类毕业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也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大量契机。根据惠州地方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行业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组建由6位教授8位博士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团队,有8位教师被聘为广东省部企业的科技特派员,他们从事大量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产学研相结合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将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基于“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人才市场调查为依据,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新路子。服务惠州,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具有产学研相结合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内容与成果

2011年,“具有产学研结合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为惠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012年,“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研究”成为惠州学院教研教改项目,2012年,“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研究”成为广东省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1.2012年,“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签约。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属于天宝国际兴业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惠州市东江工业园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生产厂家,总部在香港。“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签约,依托2012年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平台和2011惠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经验,双方共同建设产学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制定天宝电子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搭建天宝电子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平台。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组建校企双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授课技巧的范基地教师队伍,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方达成的合作意向包括:①根据企业的研究课题、产品研发方向确定“天宝杯”LED电源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和毕业论文题目;②安排企业技术骨干对我院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专业指导;③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④企业在学校设立研发平台,将企业的部分研发课题放在学校,由我院师生共同参与研究。

3.大力推动产学合作,启动“天宝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2012年12月21日,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与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开展“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与节能减排科技竞赛正式启动。

4.2013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及节能减排科技大赛成果展示和颁奖仪式。2013年6月14日,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冠名赞助的首届“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及节能减排科技竞赛总决赛在旭日大楼学术报告厅圆满落下帷幕。成功举办第一届“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及节能减排科技大赛颁奖仪式和成果展示。

此次大赛作为电子科学系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双平台”工程项目的一部分,也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成果之一,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作品主要围绕智能小汽车制作、节能LED产品设计开发等展开。建设“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推进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提出“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惠州学院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

四、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创新。创新实验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了“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了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注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革效果与研究水平并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创新。基于“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具有产学研相结合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服务惠州,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3.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创新。依托广东省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教学实验室和广东省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构建具有产学研地方特色的校内外研究基地,将产学研等科研平台有效融入实验教学体系,实现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满足学生分流培养需要。

4.产学研相结合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6位教授8位博士,有8位教师被聘为广东省部企业的科技特派员,他们从事大量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产学研相结合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将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一方面,高水平的教研、科研教师给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并将最新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又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装置,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特色创新[4]。

参考文献:

[1]陈贞丰.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7):253-254.

[2]王平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34-3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