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8篇

时间:2023-08-30 09:16: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字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数字资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领域,地位也愈来愈突出。在教学中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既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便利与支持,也给教与学带来挑战和革命性的意义。实践证明,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课题《数字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

1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课前准备是前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要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教学难度,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获取有关的知识,真正做到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为此,课前选择、准备数字教育资源至关重要,是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前提。

教师课前准备数字教育资源,必须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室里多媒体设备情况,为依据进行充分准备。数字教育资源的准备和应用方式:一是直接全部应用。即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教学光盘上的、网上下载的及他人的等数字教育资源,不作大规模调整,直接全部应用于课堂教学;二是优化整合应用。也就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利用课本资源、数字教育资源和其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再应用于课堂教学;三是自制开发应用。即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利用计算机和其它媒体设备,自制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如课件、微课等),应用于课堂教学。

如教学《扇形统计图》前,对网上下载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后配上声音,制作成图文并茂,声、色具备的数字教育资源。上课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明确价值是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必须明确其应用价值,切忌为用资源而用资源。《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作为教师,一是要把握哪些知识的教学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会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哪些知识用传统的教学也能达到良好效果;二是要把握哪个环节的教学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能起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或能起到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等作用。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有关空间位置、方向、几何初步知识及低年级数的认识等知识,一般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会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有关公式推导、数量关系分析等教学,一般应用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

3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效益是目的

与传统教育资源相比,数字教育资源所具备的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使用过程智能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等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恰当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越来越突出。

3.1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与传统教育资源相比,数字教育资源能弥补课本和教师知识的不足,学生能通过一些好的网站获取信息,并在课堂中交流,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也能提高n堂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前,布置学生课外作业:网上查找圆周率的相关知识,准备在上课时交流。学生通过网上查找,既找到了圆周率的一些知识,也找到了祖冲之的π值和刘徽的割圆术及他们在全世界享有的声誉。通过课堂中的交流,学生在了解有关圆周率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既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2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还原知识生活原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能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的原型。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认识时间》教学,应用课件中的情景图:上学图中钟表上的上学时间、放学图中钟表上放学时间、星期天图中钟面上的起床、吃早餐、出去玩、回家、吃午饭,看电视等的时间。这些时间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能轻松的学到知识,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

3.3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字教育资源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快而准确的呈现我们所需的信息或资料,能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方面用课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汽车向前滚动的情景。另一方面用课件设置各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回答。这样,通过轮子动态、清晰的“演示”过程,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车轮造成圆形的原因,正确建立圆的概念,明白“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通过设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圆的知识的认识。

3.4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2

数字教育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创造了积极的条件,真正为农村学校教学创设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数字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性材料,化静止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易于操作等特点。恰当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设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思维更为活跃,兴趣更加浓厚,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声像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科的热爱

数字教育资源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声像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时,单纯的讲解是无味的,教学效果也差。如果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就会让学生视学习为乐趣,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时,一味地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学生会感觉到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中的“扩展资源”,出示了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剪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用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得出结论,就这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丰富表现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面向农村广大学生,引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小学生对现代数字教育兴趣非常浓厚,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内容丰富、生动直观,易懂、易记,便于理解。广大教师普遍认为教学光盘和卫星资源学科比较齐全,内容丰富,适应面广,实用性强,符合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大大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师生还根据学习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动在网络中浏览和下载有关学习内容,拓宽视野,自主学习,增长见识,丰富生活。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全新的改变,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在学生中逐步树立,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我校教师在利用“工程”提供的资源和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受到多重感官刺激,易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容易使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容易实施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三、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控制特点,可以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找准事物的教学特征

资源的可控制性,是指资源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数字教育资源包含课堂实录、动画、演示文稿等,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可控制性。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不分主次,印象模糊,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恰当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中的录像、动画等,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多媒体优势,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在于包含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视觉听觉协同利用起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五、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优势,开阔学生视野空间,提高综合能力

篇3

随着教育资金投入的增大,教育资源的形式和种类都在增多,但这些教育资源普遍存在应用较少的现象,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开展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与应用情况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本次调查,通过了解中小学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分析中小学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现状和需求,探究资源建设、应用和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便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购买中做出科学决策。

1 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

当前,从国家层面到各省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教学,并将资源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来抓,并以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最终目的。《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应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终身学习能力。

目前,资源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影响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优质资源难以分享,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差距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用户体验的优质资源传播与分享渠道,提供家家可接入、校校可分享、人人易获取,时时可学习的资源应用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生信息化素养、构建学习型城区的关键所在。满足不同使用者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开发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在创新性和个性化人才培养中的潜在优势,是开发和应用各种教育资源的重要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小学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分别在教育资源的来源、整体现状以及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2.1 区域教育资源网应用情况

从浙江教育资源网应用情况来看,有51%来自小学、35%来自初中、10%来自高中、3%来自其他,小学教师参与活跃度最高;教师最常使用的资源类型是媒体素材占34%,其次是课件、案例(图1);媒体格式文本、视频、动画在教师经常使用的媒体格式情况中排前三位(图2)。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需求最多的主要是一些可能直接应用于教学中的资源。

2.2 调查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全省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了解全省中小学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应用情况。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方式,调查区域为杭州、绍兴和台州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所用教育资源的来源、教师对各种资源类型的需求、教师对资源表现形式的需求等。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46份,其中小学教师428名、初中教师236名、高中教师182名。因此,本次调查在选择上具比较广泛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反映出了区域中小学教师对不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

3.1 教师所用资源的来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丰富,中小学教师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调查数据显示,在教师获取教育资源中,从互联网搜索下载的占79.33%,配套教材占55.67%,自己制作占47.33%,从省市县资源网中获取资源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市县资源网中有效资源缺乏,资源更新速度较慢,单向型的资源过多,缺少真正即时交互等。从图3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中教师自己制作占59.57%,信息技术水平比小学相对较高。

3.2 教师对资源类型的需求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是有效的资源?如何满足教师教学和教研的需要?这是资源建设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只有了解教师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调查显示,在教育资源类型需求方面,教师最为关注的是课件,占所有类型的86.42%,其次是媒体素材占72.19%和案例占53.97%,对文献资料和教与学工具的需求相对比较低。通过研究能够发现,教师需求大的类型与课程教学存在密切联系,对于其他资源类型需求也比较高,这说明教师需求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从图4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对需求程度上稍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资源建设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有侧重地对资源进行建设。

3.3 教师对资源表现形式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就表现形式而言,目前中小学教师最需要的是视频资源,其次是图形/图像和动画,对音频和应用软件的需求相对比较低。由此推断,中小学教师需求最多的主要是一些成品性资源,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仅注重资源的工具性,却忽视了资源的扩展性。从图5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初中、高中教师比较关注文本类资源。

4 提升区域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策略建议

4.1 推进资源分平台建设

教育资源已成为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的普遍需求。然而,经过十年的实践检验表明,无论是企业开发的资源库、还是各地区自行建设的本地化资源,其使用率都比较低,大多数教师在需要资源支撑时会直接去搜索引擎搜索。只有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才能为教师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其日益多样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

因此,要加快推进资源分平台建设,推广市县区应用试点工作,促进地区开发本地特色资源;启动校级资源分平台建设,促进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使分布在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为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广大师生在教育资源的使用、管理、更新等需求上提供有效的平台。

4.2 搭建网络学习空间

要维持教育资源建设的生命力,实现资源的不断更新和维护,单纯依靠区域教育资源平台自身的建设是不可能的,仅依靠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来建设也是不够的,如何能把更多的教师从资源的使用者变成资源的共建者,才是使数字化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构筑开放的学习交流环境,为每位教师学生提供一个集学习、工作、交流于一体的网络学习空间,集成相关的各种功能模块,通过提供应用和信息内容聚集以及个性化表现、搜索服务、Web应用访问、个性化定制等功能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学习空间创建了优质资源开发、储备、分享的新路径,开辟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新领域,形成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同伴互助、校际合作、区域合作的学习交流环境。

建好空间是根本,用好空间是关键,通过促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空间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目标。借助空间加强资源开发与整理。鼓励与引导教师将原创或收集的教育教学资源分类整理、及时上传,努力将个人空间打造成一个开放、动态的资源库,存储教学素材和优质资源,推动区域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借助空间加强网上教研,以学科、学段为基本要素组建各种学习群组,利用空间建设的互通性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以教学案例为重点强化教育思想交流与教学方式方法研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新模式。借助空间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之间通过空间进行及时交流互动和互评,建立网络环境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推动了传统的封闭、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开放、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转变。

4.3 构建网络视频教研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更新,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从发展趋势来看,教学视频、微视频将会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问卷调查中教师对视频资源的需求,笔者认为,只有将资源建设融入教师日常教研业务中,以教研业务开展促资源建设,同时生成新资源帮助进一步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在现实中,教研活动基本上只能面对面地进行。现场观摩、当场讨论无疑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最真实的情境感、最好的交互与研讨,因而学习效果较好。但是,传统教研活动也有不利之处:最宝贵的知识难以保存下来,也就难以供不在现场者学习与体会。相比较之下,网络视频教研不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地开展教研活动,同时教研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习题试卷和教学反思等资源也更利于保存和共享。

近年来,随着Web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的开通,构建区域网络视频教研平台,利用Web视频转换、视频分享、视频标引、视频在线查看等技术,能真实而客观地记录课堂教学的情景与过程,突破时空的限制,让执教者体会教学过程的得失,发现隐藏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层问题;听课者可以纵横向多维度地进行比较评课,对视频内容的任意时间点进行文字评价,准确捕捉上课者在课堂教学中优缺点;学习者查看点评时,可通过点击视频标引的时间点标签,直接跳转到相应的视频时间点,对照真实情境进行学习,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研活动中知识管理的能力与效率。

5 结论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提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中小学教师对数字化资源需求与应用情况,对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提出了相应建议。

6 后续研究

要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多层次了解学校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想法和建议;深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需求,探究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结合相关学习理论,探究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6):66-69.

[2]李馨,胡小勇,缪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9(2):55-58.

[3]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6):56-61.

[4]胡铁生,焦建利,汪晓东,等.发达区域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69-73.

篇4

(长春市四十五中学,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数字化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研究课题。在我国,普及数字化教学的难度大,但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 :教育发展;资源;数字化;多媒体;高科技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99—02

收稿日期:2013—12—28

作者简介:牟秀梅(1972—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四十五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如今网络、多媒体盛行的高科技时代,巨大的信息量扑面而来,网络和计算机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一个学校建立起一个完备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完善一套健康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顺应时代、面向世界、符合教育理念、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举措。

一、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的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手段等等,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与传统人力教育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是将广阔的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环境下运行,通过高科技手段呈现给学生们,从而达到节约人力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的目的。

二、建设数字化教学体系的途径和策略

本着“开发资源、抓好试点、注重应用、滚动发展”的指导方针,时刻关注最前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信息和发展,并且应该避免开发别人已开发的资源,以减少资金的浪费。本着“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应该用的地方上”的原则,围绕教育发展的核心,将高科技手段合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体系中,致力于建设完备的数字化教学体系,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这就是我们建设数字化教学体系的主体思路。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原则,我们就要坚持信念,坚守原则,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将人力资源教育和数字化教育巧妙结合,构建复合型的教育体系,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数字化教育的优势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知识框架以课件形式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给学生,将与课程相关的历史来源、运作原理、现实应用等通过网络的搜索和提取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客户端”。学校也可以建设电子图书、网上阅览室,将分类明确的各类知识汇编集成“主页”,这样,学生也可以快捷方便地自主利用。在网络上,灵活生动的网络交流便于学生畅所欲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效果会比课堂讨论更好。

数字化教育的确是大势所趋, 但也并不意味着数字化教育就可以包打天下,代替其他一切形式的教育。要知道,人力教育资源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替代的,如果我们的纯学历教育都采用数字化教育的形式来进行,那对我们下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够纯粹依靠知识教育、技术教育,更需要人文环境的熏陶,靠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等这样一些聚集人文气息的场所的感染来共同协作完成。因此,数字化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将数字化教育的优势和好处发挥到极致。

在现今数字化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教职工的人力教育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无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如何完善,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力教育资源。校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对人力教育资源的极大补充,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数字化教学,因为教育不仅是传知识、授技能、解疑问,更要用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去引领学生。

校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果应用得好,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巨大的。目前,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家家几乎都有电脑,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将之当成娱乐、游戏的工具,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开发它们更多的功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多了解一些有意义的、趣味性的知识,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拉近课上与课下的距离,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们更有学习兴趣,更有自主能力,能了解科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前沿动态、国际新闻等,让学生们知道学有所用,才会知道学习的意义,看到未来的前景。

目前,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学校的数量以及学生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要想十分广泛地普及学校数字化教育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况且,筹备数字化教育资源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勇于探索,先以少量学校作为试点,了解并统计出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有了试点的经验,其他的学校再模拟仿办,就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之,推广并建设数字化教学,任重而道远,而且,数字化程度越是普及,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而如何解决财务问题亦是时下之难。所以,让社会了解数字化教学的意义也就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帮助,积少成多,汇流成河。大家共同出力,携手创造数字化教育的未来,给学生们打造另一片学习的天地。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超越昨天的自己,踏上自己人生的顶峰。让我们共同打造数字化教育的美好未来,一起建设校园数字化资源应用模式的完备体系,任花枝在花园里招展,任骏马在大地上奔腾,任雄鹰在天空中翱翔,让孩子在校园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段天虹.创新校园数字化管理模式 加快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7(9).

[2]杨成.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3]郭清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门户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2(5).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

一、教学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及其意义

广义的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包括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教育信息的来源。概括地说,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

而教学资源数字化,就是将传统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在现实理解中,教学资源数字化是专指用数字技术处理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教学资源。它的基本特征是处理数字化、传输网络化、检索快速化、呈现多媒体化、组织超链接化。数字化教学资源是随着数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概念。其体系建设是数字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基础教育起步较早,已建有区域或全国的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十分丰富,整个体系较为成熟。本科院校也陆续启动了各种数字化资源建设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我校由于建校时间不长,前期的工作重点大多房子外延建设上面,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与利用还刚刚起步。在数字化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丰富的、实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新时期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方面,实践教学表明,充分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拖过提高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方面,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过程中,不仅仅可以获取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教学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资源平台建设、资源库的建设、资源标准建设等方面内容。

1.资源平台建设

资源平台包括资源制作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三大子系统,遵循国家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并通过多系统耦合实现各平台互联互通,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2.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库的建设是我校教学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因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类型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所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之也有很大的区别。高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包括媒体素材库、精品课程库、专业资源库、教师教学网站等。

(1)媒体素材库: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一般可分为五类,即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精品课程库:精品课程是在网络课程基础上开发建设的优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教案、课程题库、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

(3)专业资源库:《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提出:“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由此看出,专业资源库包含了本专业建设的许多内容。

(4)教师教学网站:以教师所任课的课程内容为主,是基于教学应用的网站。

3.资源标准建设

在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统一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目的是为资源的开发者提供统一的标准,已达到最后资源在基本结构属性上的一致性,以便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广泛共享,并在后期的使用中提高使用效率提供支撑。资源标准建设包括一下内容:资源内容要求、资源管理规范、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以及资源评价标准等。

三、教学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的策略

教学资源数字化体系建设的总体策略是,首先搭建数字化资源的平台,然后制定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标准,最后制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实施办法以及应用方案。

1.资源平台建设的策略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是整个资源体系建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系统,它将承载整个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具有应用以及管理资源的作用。资源平台建设要求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资源平台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模式:一是购置市场产品。但购置市场产品,价格相对偏高,与校情符合度小,维护不便。二是自主研发。价格、适合度、维护等都较好,但要求较强的技术力量,而院校往往经验不足。三是联合研发。联合开发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弥补了前面两种模式的不足,是高职院校可以采用的较好模式。我校可以采用第三种模式,由软件学院和软件研发中心共同进行开发,这样既可以避免在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实力不够,也可以让老师全程参与到开发过程中,方便后期的实施维护等工作。

2.资源库的建设策略

资源库建设是整个资源体系建设的核心,总体策略是教务处组织、各个二级学院为主体进行建设。

(1)提出建设要求

教务处应首先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出总体要求。资源建设要满足应用型和日常教学的要求;资源库的知识体系要针对特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所需技能来构建。

(2)统一建设标准

要建成全校统一的资源库,需要对各类标准进行统一,比如技术标准、评价标准都要进行统一。对需要建设的内容和管理也要提出具体要求。

(3)实施建设策略

由于我校建校时间较短、资金薄弱、经验不足等因素,因此,可采用“边建边用、分期分批、逐步完善”的建设策略。另外,可以按照“引进优质资源,开发特色资源,引进和开发并举”的原则进行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

平台的日常管理由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的技术管理可以由软件学院和软件研发中心负责。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对存储于资源库介质中的教育资源进行管理、维护和更新的功能性设施,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资源库管理、系统管理、资源使用和交流。这三个子系统为三类用户(管理员、审核员、一般用户)提供资源检索、资源、资源审核、权限管理、计费、用户信息交流等多个方面的服务。资源的更新和维护是一个经常性工作,必须纳入教学的日常工作之中进行管理,要有专人负责,使建设的资源总是保持与教学相适应。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日常教学提供帮助。要达到这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系统要提供能够共享、交互性强、方便使用的资源。所以,需要将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共享,使师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搜索、上传、下载和引用;其次,学校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教师使用,教师激励学生使用,让使用者有益,这样才能推广应用;第三,要优化校园网络,使师生在使用数字教学资源时做到随时随地、无障碍。只有这样,数字化教学资源才能被充分利用。

我校的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主要领导牵头,举全校师生之力才能建设好、使用好。

参考文献:

[1]滕霞,段崇江,张建伟,王学优.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研制[J].现代教育技术.2003(1):5-11

[2]彭新一,陆芳,郑道林.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及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22-24.

[3]宣洵,程建刚,王学优.标准化基础教育资源库的研究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4):55-58.

篇6

关键词:数字电视 远程教育 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114-02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没有人可以通过一次教育获取终生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我们需要时不时地对自己进行“充电”,以此来获取知识,保持竞争力。数字电视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是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受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系统。将数字电视技术运用到远程教育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因此,数字电视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运用和推广,将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必将成为远程教育的一大闪光点。

1 数字电视应用的技术及其优势

数字电视(Digital TV)是指在整个电视传播过程实现了数字化的电视广播系统,无论是从电视的信号采集、信号的传播还是信号的接受均由数字化技术来完成。数字技术实现了电视设备技术性能的一大突破,使得电视图像质量大幅度提升,使得电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1.1 数字电视应用的技术

数字电视应用的技术标准一直被欧美国家所垄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的ATSC标准和欧洲的DVB标准。ATSC标准可以提供36Mb/s的码率,使得高清电视传播成为可能。DVB标准是目前覆盖面最为宽广的数字电视标准,当前我国开通的大多数数字电视也采用此系列标准。完整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是由地面传输标准、有线电视标准和卫星电视标准组成的。尽管我国有点电视和卫星电视标准采用的是欧洲的DVB标准,但是地面传输标准却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GB20600-2006标准,此标准自2007年8月1日开始成为我国数字电视必须采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大降低了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专利费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2 数字电视的优势

数字电视实现了电视传播全过程的数字化,相比较以往模拟电视,数字电视有着十分巨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视信号质量高。数字电视采用二进制信号,其本身比传统模拟处理方式有着更强的抗干扰和抗非线性失真能力,即使经过了长距离以及长时间的传输,均能够很好地保持信息的本性,几乎无失真。因此,数字电视的信号质量更高,接收端接收到的电视图像以及声音,与电视演播室的真实原貌并无多大差别。电视图像分辨率高,画面清晰,音质更为优美真实。

(2)带宽资源利用率提高,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相比较传统模拟节目,数字电视通过压缩编码,大大降低了数字电视所需要的带宽。原本模拟电视一百多个频道的带宽,数字电视能够传送500套以上的节目,将带宽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丰富了节目内容。

(3)数字电视更安全,电视网覆盖面积更大。数字电视通过数字机顶盒实现了对每套节目以及每个个体用户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排除非法收视和非法插播的现象出现,大大提高了电视传播的安全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十分巨大,当前以及在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农村都很难实现网络化,而电视的覆盖面积十分广,基本能覆盖到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相比网络,电视的收费也要低的多。总之,在我国通过数字电视进行远程教育,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2 远程教育对现代教育的重大意义

远程教育是为了克服传统教育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不足,打破时空束缚,实现随时随地均可以学习的新型教学目标。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闲暇时间十分有限,但是又必须时常进行知识更新,否则将很快被淘汰。远程教育建立起来的快捷、经济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教育需求,克服了时空矛盾。因此远程教育,对于我国现代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提升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应该得到大力发展。

2.1 满足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教育的内容也五花八门,越来越丰富。有的人学习是为了增加自身业务技能,提高工作能力;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个人品位,提高生活质量;还有的人学习是个人兴趣爱好等等,总之,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学习的初衷不一,学习的内容也各有所异。因此,传统教育很难满足这些需求个性需求。而远程教育能够覆盖各行各业,它所特有的多样性成为解决个人要求多样化的恰当形式。

2.2 克服教育资源短缺

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良好的教育资源更是人人向往。然而,在我国高校容量有限,高校分布不均衡,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的东部省份,许多中西部省份,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能够摆脱时、空对教育的限制,无需解决校址以及学生食宿问题,方便学习的同时,费用也大大降低。因此,远程教育对于克服当前我国教育资源短缺、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都是十分可行的。

2.3 促进终生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习对于一个人安生立命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而应当贯穿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正是基于这种时代需求,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社会中掀起了全民学习的热潮。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倡人人学习,很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完全承受如此巨大的社会需求。因此,在发展传统教育的同时,需要创新教育模式。远程教育必将和传统教育一块,为构建终身教育奉献力量。远程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甚至可能在将来成为一种主流教育形式。总之,我国应当重视远程教育这一新鲜的教育模式,加大资金和技术投资,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3 数字电视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达需求与教育资源短缺,在我国形成了一个社会矛盾,远程教育应运而生;一方面,数字电视技术不断发展,其存在信号质量高、效率高以及覆盖广等优势,这必然促成数字电视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数字电视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多功能的交互式电视,互动性是数字电视技术所不断追求的,这和互动性教育不谋而合,数字电视技术必将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

3.1 增加远程教育形式的开放程度

教育要能够在社会推广,必须扩大教育在时空上的开放性。数字电视技术能够彻底打破时空的束缚,满足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上的自由安排。学生可以选择任意自己适合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比传统的电视远程教育按时收看更显得灵活。数字电视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还能提高教学过程的公平性,因为,无论职位高低、收入多寡,也无论年龄、种族、性别等,均可以获得平等地学习权利。

3.2 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比较传统的“以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数字电视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做出最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计划,享有学习的完全自。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增大学习的效果。

3.3 丰富教学资源

数字电视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增长见识。数字电视技术能够将各种优质教学录像带转换成电子数据,并将其存放在视频服务器上,形成庞大的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数字电视,从服务期中获取自己想学的教学资源。数字电视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全方位、广泛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丰富社会教育资源。

4 结语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远程教育应运而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然而,传统的远程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给远程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通过数字电视技术,远程教育可以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丰富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因此,我国应当大力推进数字电视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学习型社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强.现代远程教育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2]方德葵.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0).

篇7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005-02

1 引言

随着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恿私逃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发展,使教育信息化正逐渐从以建设驱动向以应用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重点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实现,不仅需要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环境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丰富的满足教学需求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明确指出: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教与学变革的基础”,“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当前,“在线教学”、“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各院校试点应用,这将引发传统教学理念、模式、资源和方法等的全面变革,其中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永远是基础和核心,这已成为当前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重要课题。

2 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开放教育理念的发展,教学模式正在从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逐步向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转化,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由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理解为主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教学资源为主的课程。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 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溉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过程有教师的一般讲解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构建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媒体的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信息化教学对数字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从过去更加注重资源的技术属性转变为更加注重资源的教育属性,同时,资源的技术属性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人们的学习需求,具体要求为:

1)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和学教并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传统教学中数字教学资源主要以助教型为主,用于辅助教师授课,一般不包括教学活动,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强调以学为中心,数字教学资源必须以助学型为主,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需要。助学型数字资源必须有详细的学习策略,完整的教学活动,具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练习测评等功能。

2)适应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满足个体需要的,因此必须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数字教学资源适应不同教学方式的需要,根据不同个体需求,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层层递进,分类考核。

3)满足知识体系组成结构要求。学习是以课程知识为主线,围绕某个真实问题或主题为中心而展开的。必须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开发建设一些“短小的”、“情境化”、“案例型”、“便于应用”的资源类型来满足多方面的应用需求,打破传统自上而下、单一化、大而全的资源建设方式,突出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进行多种资源的整合,便于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灵活组合与定制。提高易用性。

4)适应快节奏、片段化学习需要。随着与快节奏、网络化的现代生活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微”理念及“微”教学模式的出现。必须从以“学”为本的理念出发,提高对“微课”教学资源开发的认识,将“微课”作为网络课程共享资源的主要建设内容,以“微课”的应用来推动向以“学”为中心的混合。

5)体现教与学的交互与交流。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以学为中心的数字教学资源应涵盖教与学的完整过程,必须既体现教学内容,又包含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其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与理解,这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以往数字教学资源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展示,缺乏教学活动,或者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脱节,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的要求。

6)适应动态生长的规律。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数字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充实完善的。由于增加了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互动、评论反馈等活动环节,在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中,师生会产生许多生成性、智慧性的教与学资源。除原有的“微视频”和相应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外,还会产生“微反思”(教师本人的)及“微点评”(用户大众的评论与留言)、“微反馈”(用户学习后的反馈意见等,并参与对原有教案课件甚至视频等资源的替换、完善)等生成性和扩展性资源。

总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以课程知识体系为主线,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注重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适应数字教学资源组合定制和更新拓展等需求,便于网络传输、运行和多媒体展示,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要求。

3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几点考虑

3.1研究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范

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涉及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的有机整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与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数字资源互联、互通与共享。近年来,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方面,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标准,其主要目的是统一各学校开发资源的行为,使得各学校的资源能够在大范围内共享。但这些标准都属于上层的较为宽泛的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通用性,因而只规定了各类资源的最低技术要求和核心标准,内容不够具体,不便于操作。在实施教学资源建设时,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更加具体的资源建设与评价标准,需根据学校的特点完成规范的本地化工作,需将国家标准具体到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目前,各院校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已根据国家和部门标准制定了一些规范,如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规范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教学需求,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同时,随着新的教学形态的出现,新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慕课等,虽有一些示范可以参考,但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规范仍缺乏,需要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制定。

3.2开展现有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

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微课、慕课就是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需求而出现的一种资源形式,其不是对传统教学资源的全盘否定,而是传统教学资源的传承、变革与发展。传统教学资源中的热菟夭摹案例、微教学单元、试题、常见问题等仍然是组成微课、慕课的基本素材。因此,根据教学需要对传统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改造是新的教学形态下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

在信息化进程中,各院校开发建设了大量的数字教学资源,这些数字教学资源覆盖院校主干学科专业课程,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可以在这些资源基础上,按照资源建设的规范标准,发动教员对其进行整合改造,建设成为微课、慕课等,这不仅是一条新型资源建设的捷径,更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延伸和拓展。这样既保存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又节省了开发经费,无疑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建设的重要工作。

3.3 组织进行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

在开发模式上,立足校本,依靠学科教员,采用立项研制与普及开发相结合,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员相结合,精品教材和实用型素材资源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形成开发规模,又要确保教学资源的开发质量。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投入多,涉及教学、教育技术、计算机和美工等专业,需要多方面人员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为此,对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等要求较高的教学资源,可采用立项的方式,由学校下达开发任务,提供开发经费,按项目形式进行管理,人员由学科教员和教育技术人员等组成,教员负责进行教学总体设计,编制脚本,提供收集必要的素材等,教育技术人员负责进行软件的总体设计、素材制作与集成等,最后由学科专家和相关人员对软件进行审校。建立学科教员和教育技术中心专职人员的合作开发,不仅可以保证高水平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时便于形成从课程教学设计到课程制作的完善的制作规范和审查规范,有利于保证精品资源的教学和技术质量。对教学中所需的各类实用型素材资源,包括各种电子教案、电子讲稿、微型课件、题库、试卷库等,采用普及开发的形式,发动教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以便为精品课程和资源的建设奠定基础。

3.4 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环境配套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离不开相应的开发与应用环境,它包括多媒体制作中心、音视频制作中心、教学资源存储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室等。这些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基本环境,建设中应根据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推进的需要,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进行。建设中要突出教学功能要求,从教学实用出发,加强规划与论证,注重设备与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要考虑管理与维护要求,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维护管理要求,一方面在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实现集中控制与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各单元之间相对独立,便于维护。

下一步院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方面,着重应开展以下内容的建设:

1)进一步扩展学员的网络环境,改善学员的上网条件,确保学员都能方便地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

2)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中心的集中存储环境,将各学院的资源存储设备与设施集中到信管中心,这样不仅便于维护与管理,而且有利于统一建设,降低运维成本。

3)完善建立开发环境,建立相对集中、设备齐全的开发制作中心,以满足全校人员的开发需求;在各校区建立3-5个精品录播教室,满足课程录制需求。

4)整合改造应用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建立集中管控系统,确保应用环境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

5)整合建设网络教学应用平台,一方面对现有教学平台进行整合,发挥其教学作用,另一方面,根据教学需要,论证建设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平台,以满足数字资源大规模建设与应用需求。

3.5 完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用的管理保障体系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既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考虑综合效益,又要合理分工,因地制宜,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以保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应建立“一个目标,两个需求,三个结合,四个建设,五个保障”的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一个目标”就是要通过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来推动学校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两个需求”一是指教师主体要提高教的效率和质量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二是满足学生主体为提高学的效率和质量及信息量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将统一到教与学的同一目的和过程中。“三个结合”是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工作必须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相结合,必须与教育和教学改革工作相结合,必须与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四个建设”是指环境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这“四个建设”是院校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五个保障”是指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机构保障和政策保障,这五个保障是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工作步入正轨、走向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标志。

应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结合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与实际,制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长期发展规划,分期分批进行推进与建设。应完善建立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和推广应用的一系列管理办法,使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成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教学改革中常抓不懈,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健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服务保障体系,理顺关系,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服务保障队伍,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强化管理。要开展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培训工作,确保教员会建会用。其次要深入教学一线,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工作,为教员和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再者要加强网络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运维保障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完好。另外,要加强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1(9).

[2] 胡铁生,黄明燕.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 李曼.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4] 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篇8

在各种网络教育平台中,如何让存储在不同地方的海量资源被需求者使用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云计算(CloudComputing)正是这样的一种技术,它使用了网格计算等成熟的设计思想,涉及到,负载、平衡等多方面概念,是软件的下一个逻辑阶段,它可以被看成“因特网集成软件”———建立使用虚拟化技术支持的软件模型;所有软件都会作为虚拟化的或者对我们隐藏。它提出了SaaS(SoftwareasaService)、PaaS(PlatformasaService)等概念。一朵云就是一种独立的并行分布式系统,可以提供服务层的同步,计算资源也可以实现统一。其运用于Web2.0技术中,使得用户可以与网络交互、主动参与、个性化内容,这也正可以满足自适应学习的需要。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育云平台的出现,将其运用到职业教育中,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教育云平台的服务对象为各区县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市各级教育管理机构以及教育资源开发商或提供商。教育云平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资源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各院校优质资源公开。

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云平台的解决方案

基于云计算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解决方案是构建一个云端服务平台。平台依托云数据中心,包含视频录制、直播与点播等功能模块。其具有资源按需所取和应用与平台解耦等特点。

(一)系统架构

云视频技术是在传统Internet中加入一层新的网络架构,流媒体内容既可以上传到中心节点服务,也能够分享到各“边缘”节点,这样用户就能够在多个节点获取学习内容,视频学习资源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原有的独立流媒体系统相互联通,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云端用户可以按需取用视频学习资源。1.网络及软硬件架构(1)硬件结构根据以上目标,我们建设了以下网络硬件架构。云视频方案采用分布式架构技术部署,云端服务器由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直播服务器和流媒体主服务器组成。各学校(各分资源中心)配备了安装有流媒体功能组件的教室,它们可以完成如下功能:①录播自有资源(教师授课视频、校本课件等)的功能,并将这些资源共享到全局服务器上;②直播功能,流媒体平台管理中心将各分中心实时的教学资源直播到各教室;③点播功能,各分中心利用教室设备点播收看流媒体存储服务器上存储的各分中心资源。(2)软件结构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视频点播、内容搜索、视频直播系统、资源共享和用户服务及可扩展的其它功能。2.系统架构用户于应用层发起请求,通过逻辑接口层向云端服务器发起请求。大量流媒体及基础数据保存于云端服务器,基础数据中保存了系统及用户的基础数据,与流媒体数据或逻辑接口层进行交互,逻辑接口层将处理好的数据信息发往应用层。

(二)系统技术路线和实现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