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内部控制8篇

时间:2022-09-29 09:55: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内部控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内部控制

篇1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研究应用;优化控制;贯彻应用

一、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模块中的问题

1.落后的管理文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也在不断优化,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相当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不健全的,很多管理者肤浅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进行内部监督,就是利用不同的制度、文件进行内部资产安全模块、成本控制模块等的优化,很多的企业也存在内部控制的肤浅认识,其落后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内部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需要了。

在企业内部控制模块进展中,影响企业内部效率及其效果的因素是非常多的,特别是环境控制模块及其风险评估模块,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多数包含了信贷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随着交易类型及其工具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当下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缺乏,却导致了企业管理风险机制的弱化,不利于其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2.监督责任与管理责任

在企业内部控制模块中,管理者明确好自身的监督责任及其管理责任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及其活动的优化保证,从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正常执行,保证其执行效果的提升。企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动态的内部控制,但是在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块中,有些企业都难确保对新情况的适应,其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监督,很多单位的领导者都没有做好自身的责任。很多的企业不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这出现了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残缺的管理内容体系,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缺乏灵活性,过多的流于形式化,而失去其本质的意义。

为了保证企业效益的提升,进行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协调是必要的的,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模块中,踢皮球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相互推诿内部管理的职能、责任,这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正确执行。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

1.社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新要求

当下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展,让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更加的复杂,其面临着各个方面的调整,为了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进行企业市场竞争力策略的优化是必要的,这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企业内部各个职能结构进行协调,比如管理人员要配合好企业董事会的需要,进行员工的积极管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模块的正常开展,比如进行财务工作体系的健全,保证财务报告、报表的可靠性,确保其经营效益,要按照当下企业内部管理原则进行生产经营环境的控制,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做好监督决策的相关工作,保证信息的积极传递及其检测,从而满足当下企业生产及其运营工作的需要。这是当下市场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满足不仅仅要从企业整体控制模块展开,也要把握好工作步骤,实现日常工作的循序渐进。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环境的稳定,这有赖于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稳定性,这也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这就需要企业进行会计信息体系的健全,进行会计信息及其管理信息的协调,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方针体系的优化,确保有计划、有步骤的运行,进行成本的积极控制,这也需要企业做好内部控制的细节化工作,比如进行各种会计资料信息准确性的控制。又如在会计工作中,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

2.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模块的开展,离不开新型的、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就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改革,保证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吸取,进行本国国情的结合,深化企业内部控制模块的改革,从而有效应对当下经济全球化的热潮。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关系建立过程中,进行相关原则的遵守,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伦理道德规范的遵守工作,要保证其制度化、法制化。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要取决于人的合作,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宣扬也是必要的。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保证企业内部员工思想的鲜明性、积极性、向上性。

在日常工作模块中,企业内部控制要遵循员工自我管理、公司整体管理等的原则,也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要以人为本进行企业控制体系的健全,从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业务协调配合及其牵制原则的应用也是必要的,进而实现相关业务活动的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相互监督。

3.走出企业内部控制模块的误区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的更新,可以走出传统的内部控制误区,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现代控制观念的确立,保证高效率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在企业内部控制模块优化环节中,要避免其僵化、高度集权化、低效率化,保证其责任的明确性,进行过度惩罚的避免。这需要进行不同模块的内部控制程序的协调,进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优化,要按照其共性内容进行具体原则的制定,保证其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控制模块的优化,进行示范性标准的应用,保证评价机制及其考核机制的正常开展。

在当下企业管理模块中,进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优化是必要的,这主要涉及到几种主要的控制制度,比如创新资金供给制度、投资控制制度等。通过对这些制度的不断更新,可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比如进行新型资金供给制度的应用,可以提升企业的科技能力,以有利于其管理及其经营,毕竟这两个模块都需要进行风险投资资金的应用,这也需要进行资金供给制度的支持,确保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保证其多元化,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那将限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各部门和个人的专业特长。新经济是建立在开发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

在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应用中,要避免其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控制模块的应用,要与市场需求、市场价值及其科技信息创新相结合,要学会如何更好的花钱,而不是单纯的省钱,会盈利的花钱比单纯的花钱要有价值的多,这就需要进行成本模块、费用控制模块等的优化,进行成本控制、费用控制程序的优化,面向市场。这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进行规范性、指导性成本策略的应用,保证其费用控制制度的健全,从而保证其民主化、规范化, 加大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方案的评价方面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一些经济指标外,要更加注重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指标的评估,关注投资对员工价值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未来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精神风貌的影响,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

三、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离不开对新型的内部控制理念的应用,这也需要进行新型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从而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这是当下信息时代的需要,进行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程序的应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促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作者单位:沈阳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阿勇.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

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更加复杂,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合理有序配置各种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变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安全,保障会计信息高效真实,企业经营计划的执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没有当代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就无法做强做大。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控制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各企业都应当高度重视。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控制环境差,企业内部控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只有良好的控制环境才能形成稳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当前由于缺少对企业内部控制强有力的管制,导致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只停留在表面,企业并没有真正去重视。关键问题在于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甚至对内部控制缺少最基本的了解。片面的认为严格的内部控制会让本可以灵活处理的问题变得复杂化,领导的权力大大削弱,甚至增加管理成本。此外大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对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其他管理重视不够,内部控制的效能得不到充分的应用。

(2)缺乏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得力。我国企业对内控制度的落实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还处在探索、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及落实内控框架布局阶段,内控真正到位并严格执行的不是很多,很多企业存在风险意识较差的通病,没有认识到企业当前或未来面临的风险,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认识不足,对风险的防御措施也很少。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去重视长远的目标,导致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及时更新,更没有应对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当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无法做强做大而破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与缺少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很大关联。也有许多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些文件文本而已,之所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外部监管机构的检查,本身没放在心上,一开始就是放在纸面阶段,没有人员去认真执行。

(3)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共同价值观、共同行为准则、共同理想的文化体系。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形成一种上下齐心的凝聚力,促使企业全体员工为共同实现企业的愿景而去努力奋斗。真正让企业员工产生一种主人翁的精神,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可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不太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

(4)内部信息沟通不畅。要建设内部控制,离不开企业良好的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了解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进展状况。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部门之间存在利益之争,为了各自利益,信息系统无法共享,有限的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信息的沟通不畅增加了企业管理层做决策的风险。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让企业领导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观。要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需要外部的监管,关键的是规范企业领导的行为,让领导从内心懂得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重要的是完善干部管理体制,选拔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担任企业的管理层;还要明确委托关系,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企业领导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充分发挥领导的聪明才智。让每个企业领导内心都重视内部控制制度。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当前我国法人治理机构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现象。董事会这一企业的治理机构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当前许多企业存在治理层和管理层的人员重叠。这种责权不分的机构,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机构名义上受董事会控制实质上还操控在经理层手中。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经理层,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形成良好的权力制衡机制。

(3)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创新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关系到企业部门的各个环节,只有企业各个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互通有无,才能真正建立起真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此外企业应形成自己大众而独特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当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改变以往注重事后监督的现象,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督机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但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还要分清重点,有选择、有重点的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内控高效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是检验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的最重要的手段。所要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检查内部控制的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善提供意见。必要时企业可以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外包,将内部控制度交给专家众多、财务管理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来完成,当然外包可能导致所建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面对的风险越来越多,一个企业要想真正的立于激烈的商战中而屹立不倒愈来愈困难。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目标,历来是企业所关注的问题,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徐哲.董事会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创建.经济与管理,2008(2)

篇3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企业检验和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优化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引入企业领域,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之中,是企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和健康发展的现实诉求。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念厘清

内部控制审计就是确认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以及有效性程度的一个过程和方法。它不仅仅是确认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内部控制运行的缺陷和缺陷等级,更重要的是分析缺陷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相比一般的审计方法,内部控制审计更加现代和科学,它在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审查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作出鉴定。

内部控制审计评估报告要遵循合理性和合法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合理性,是指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要客观、真实反映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运行以及执行的有效性程度和存在缺陷的原因;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合法性是指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编制核审计过程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审计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也可以委托不负责年审的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不能简单等同于内部控制,而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反映了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自我需要。

二、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1. 内部控制审计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未实行有效衔接。内部控制审计虽然针对的是COSO报告中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但也涉及企业其它方面的控制内容。因此,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存在实质性漏洞,都会影响内部控制审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妨碍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还只是囿于内部控制的狭小空间内,未将其触角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

2.内部控制审计评估报告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内部控制审计是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企业管理层理所当然是责任主体,对评估报告审计结果承担主要责任。目前有些企业内部还存在互相推诿的状况,将审计责任推给内部审计人员或外部受委托的会计事务所,使得下一步的审计工作不能有效执行或者延缓了重新审计的时间,造成资源浪费。

3.内部控制审计标准有待科学化、统一化。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企业中还处于婴儿期,阅历和经验不足。各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存在着不一致,这就给受委托进行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增加工作负担,每展开一次审计,他们必须重新学习委托单位的审计标准,这也给委托部门增加了成本。如果是上市企业或正在寻求上市的企业,这样不统一的标准也给我国上市管理当局的有效性评估造成障碍,最终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路径分析

1. “两明确”

(1)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决定着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和审计重点的选择,它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是界定审计责任的参考标准。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内部控制审计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维护企业资产安全,保障企业资金合理合法利用和运作最优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水平,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目标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合理性。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客观真实地就评估发表审计意见,为审计结果提供合理保证。不同企业,即使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由于在企业规模、业务性质、治理理念和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别,内部控制方式或管理制度也不尽相同。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颁布的内部控制指南只是对企业如何建设内部控制的具体指导,不能代替企业内部控制本身。因此,审计准则应当明确审计的合理性目标,督促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受委托的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一定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价,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在作用上保持一致,为改进授权企业的内控制度提供合理保证 。②合法性。审计企业内控制度的合法性,主要是审查企业内控制度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制度体系的规定,同时也要审查企业内控制度是否符合上级组织或主管单位或机构制定的内部控制管理条例。近年来,我国已关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多个文件。2006 年 7月财政部成立了专门的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与其它四部委于2008 年 7月联合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之配套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也于2010 年 4月15日正式,以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也有利于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范围。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直接决定着审计的质量、责任归属和成本输出,也是审计可行性的决定因素。审计范围能有效抵御内部控制的各种可能的外部性,尽可能充分地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所需信息,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本来应当是整个内部控制,但是,内部控制具有广泛性特点,没有明确的边界,容易导致审计风险,影响审计的可行性会。因此,目前内部控制审计要善于明确、把握和突出重点,主要集中解决由于内部控制弱化可能产生的输出虚假财务信息的问题。国内外已颁布的内部控制审计相关规范也普遍规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范围应当是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财务编报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控制程序。同时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审计能够为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保证审计质量,必须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实施程序。

2.“一创新”

创新内部控制审计方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现代的审计方法,因其目标和重点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有别于一般审计,企业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内部控制审计方法。(1)顺藤摸瓜法。即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常规审计入手,了解相关数据信息和管理情况,在此基础上把握审计的重点,向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延伸,对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合理合法性进行评价。(2)问题分析法。即直接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缺陷处罚,跟踪审查企业在购、产、销业务环节中的运营和管理实况,对之实行审计并作出评价。(3)调查法。在实施审计之前,先做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找出问题的关键,确定审计重点并针对之作出审计。(4)综合评价与专项评价结合法。综合评价是对企业整体的经营和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整体评价。在完成审计之后,可以开展专项评价,对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沟通、监督等机制进行具体的审计。

3.“一强化”

强化内部控制审计风险防范。新经济时代,伴随着兼并收购、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电子商务、金融衍生产品产生的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就如达摩克斯之剑悬于企业之上。企业要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审计风险防范,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预防风险的机制,加强管理。在审计之前,为防范企业内部隐性风险,审计人员必须重点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控环境以及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人员结构和素质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在审计中,主要防范效果失灵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做到审计范围重点突出,审计方法得当,抽查业务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后,审计人员还应从宏观着眼,统筹兼顾,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往来及其相应的内控系统,并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技术合理估计企业的风险水平,警示企业调整运营方式、采取相应措施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

篇4

[关键词]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会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29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52- 02

1 引 言

商贸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有生气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确立了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这对中外商贸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黄金发展机遇。然而,随着我国逐步开放对零售业的政府管制,商贸企业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冲击。机遇与挑战面前,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成为商贸企业内部管理、接受外部监督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控制是基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力、资产、工作流程等的预测、控制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正常有序、合理合法运行。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是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的保障,也是企业实现财务目标的基础。

2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管理人员内控观念淡薄

目前,我国商贸企业多采取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中“以权带控”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在许多企业中老板是唯一的决策者,其他人员只能服从,“一支笔”审批现象尤为严重。由于组织结构较为简单,管理者往往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即使许多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流于形式不受管理者重视。管理人员内控意识的淡薄使企业缺乏系统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激励机制的不合理不仅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也严重地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2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明确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务分工的有效性、合理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不仅要关注纵向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要注意横向部门的沟通协调。很多商贸企业往往偏向前者,忽视后者。同时,管理控制由各个部门分别进行,企业没有专门的、独立的管理控制机构,导致整个内部控制较为分散、缺乏全局性。在职位设置上,权责的不明晰导致很多错误可能被掩盖。

2.3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①表现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上的片面性和逻辑上的不系统,内部会计控制只对个别受利益驱动的部门起作用,控制网络没有实现全覆盖。②商贸企业对经济业务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差,缺乏预见性、管理滞后,最终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市场工具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商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③事后控制现象普遍存在。对违规违纪事件事后才想办法给以惩罚,不仅增加了控制成本,也失去了内部控制事前控制的效力。

3 健全商贸企业内部控制的途径

3.1 设立管理控制机构,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设置管理控制机构,从总揽全局或“局外人”的角度对整个企业或企业的关键部门进行监督与控制,保障企业“不栽跟头”。例如,目前一些上市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尝试,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开启了新的篇章。一些规模较大、采取集中采购方式且采购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设立了价格委员会来加强采购环节的价格监督与控制,提高采购的科学性。

在企业内部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按照职务不兼容原则,明确地划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杜绝交叉任职,同时科学地划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要规范授权批准制度,明确高级管理人员及各部门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等,保证商贸企业权责明晰,管理科学。同时,在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方面也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商贸企业主要的职务分离表现在:

(1)商品销售环节。商品购销活动的授权职务与执行该项职务要分离,如商场采购决定权的所有者不能同时兼任采购人员;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与审核职务要分离,如销货发票的填写人员不得是发票的审核人员。

(2)商品存储环节。库存商品及其他财产物资的保管职务与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职务要分离。

(3)会计核算环节和财产保管环节。日记账和总账的登记人员不得为同一人;库存商品、收入与费用、资本基金等明细账和总账的记录职务分离;保管商品财产物资和对其记录的职务不兼容,如会计职务和出纳职务要分离。

3.2 从各个环节入手,控制关键点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运作流程,将内部控制细分到各个环节,以控制各环节的关键点来达到降低整个企业风险的目的。对商贸企业而言,其经营运作控制的主要环节为内部环境控制、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销售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内部信息控制以及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等。企业通过全面梳理各个环节的流程,查找薄弱环节,健全和落实管控措施。

以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为例,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在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固定资产使用不当、维护不及时、更新改造不够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的风险。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关键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3.2.1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点

企业要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审批制度,经办人员不得超越授权范围。对固资的业务流程,要明确固资的预算、采购、适用和维护、盘点、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作相应的记录以确保固资管理全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3.2.2 固定资产预算环节的控制点

企业编制的固定资产支出预算,应由工程技术、计划、采购等各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并且将机会成本、资本成本、投资预算额、预计现金净流入等因素考虑进来。

3.2.3 固定资产采购环节控制点

该环节主要在于建立固资采购管理办法,划分采购与审批职位的权限,防止越权导致的错误。如宝山某公司化整为零、逃避审批的案例。该公司规定:建造材料一次性采购超过30万元的应由上级领导审批,低于30万元的由供销科长张某审批。2004年张某收受贿赂2万元,通过多次采购逃避30万元的尺度限制购买450万元材料,只是固定资产建造项目的材料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在本例中,采购和批准没有分离,分级审批控制不到位,导致张某最终酿成苦果。

3.3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强化风险意识

商贸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通过独立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检查、专人打分等多种方法,测试和分析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所采取的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政策的实施和完成情况,逐步提高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促进企业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对于较大型的商贸企业,可以选取样本单位,通过对样本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健全性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推断出企业总体水平。

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成本费用、采购和销售、投资、筹资、高风险业务、财务体系、财务预算、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财务信息系统等19个大项,417个小项。商贸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基本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根据评价的结果,商贸企业可以从会计系统、控制环境、风险控制、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审计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加强薄弱环节、弥补管理漏洞。

3.4 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商贸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设置行之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并通过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促进商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①要加强内部审计。商贸企业应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加强日常工作中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风险的监督、评审。内部审计机构应保持相对独立性,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要对各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商贸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管理人员的绩效等。②强化外部监督,利用强大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营造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环境。

4 结 论

商贸企业是企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商贸企业只有抓好内部控制,找出内部会计控制的缺陷并解决,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与完整,促进商贸企业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容易,实施很难。所以企业在建立制度的同时要严格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泽,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

[2]钟莉萍.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在国有商贸企业中的应用[J]. 工作研究,2012(11).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实质性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30日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照其控制目的的不同可分成两部分内容,即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前者主要指为了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后者主要指为了保障企业经营决策、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实现企业管理经营目标、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会计控制和管理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他们都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而存在的,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一)企业跟随时代潮流、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伴随时展与社会进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必须紧跟时展的潮流,健全与完善起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重点要保证企业各部门与单位间的权责明确。为了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经营效益,应该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治理机制,确保企业监督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管理经营效率而存在的,它能够促进企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伴随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企业风险也在逐渐加剧,而应对风险最好的措施就是健全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与措施,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经营效率,从而保障企业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顺利执行的需要。一套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与环节的经营活动,从而发挥出较好的控制作用,能够促进企业的各项决策方针的顺利实施。企业内部制定出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贯穿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与前提。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管理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整与纠正,从而促进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

三、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此外,“任人唯亲”的现象在家族中小企业中也是极为普遍的,导致的最终结果甚至更为严重。

(二)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智慧,扎实的企业内部基础工作,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保证。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只能局限于数据或事实本身,而不能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给管理层提出有意义的建议、改进措施,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工作认识不足等等。现代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对数据管理的要求更高、更准。从经营决策的提出、计划指标的制定,直到考核、分配,都必须要求以数据为依据。目前,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管理电算化,但不少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文化素质偏低,都影响其管理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如企业的采购业务,很多人都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受贿。

(四)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四、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会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成本与利益互相配合的基本原则,站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生产以及管理方面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不断构建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确定企业负责人的主要责任与企业每个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及权利,特别是要认真处理企业内其他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要重视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企业资金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以及企业对外借账等相关制度。

(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科学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构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引起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意见,应及时予以研究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相应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控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实现预期达到的内控水平。

(三)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员工是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构建再好的管理制度都是要有员工去实行,不然无法将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根据分析企业目前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一定要严格控制会计工作人员的录用情况,坚决不录用那些没有得到会计相关证书的工作人员,确保企业会计内控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入企业时技能水平及业务能力在同一层次上;其次,在工作过程中,企业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会计内控制度与责任的认识,使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得到丰富,增强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使会计工作人员养成平易近人、廉洁奉公的良好职业道德;再次,企业要制定健全的基层工作人员培训计划,把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基本业务水平当成培训的主要目的,不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工作效率。

五、结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武器,对于企业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企业目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问题的存在,企业要根据具体的问题不断提高内部的管理与监督力度,改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传统观念,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慢慢地向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等方面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会计之友,2016.11.

[2]李惠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谈谈如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科技经济市场,2016.9.

[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J].2009.7.1.

[4]郭建云.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6.

篇6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控制活动的内涵

1、企业内部控制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由五大目标和五大要素共同组成的。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营运目标、合法目标、资产目标。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2、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就是能够有效地实现风险反应的措施和方法。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方面。

3、企业内部控制和控制活动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活动,而控制活动又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由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呈现动态特征。因此,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时候需要从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对内部控制进行全局性把握,把控制的各个因素要点进行系统性的链接,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

二、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行为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所以,确保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也是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首要目标。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活动,可使企业内部控制至臻至美,使得做事的有责权,监督管理的有章法可依,从而形成良性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2、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措施,可防止和减少贪污盗窃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实现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和完整的目的。

3、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活动,可不断完善会计、经营工作相关的岗位责任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强化管理工作,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

4、有利于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加大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能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营管理活动。

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

在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中,忽略了健全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完整的簿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合理的会计程序制度、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大多数企业以为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就麻痹大意,造成了部分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和企业中层干部和供销、会计等重要岗位人员或串通作案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应当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应兼顾运营效率。

3、重建立和健全,轻执行和激励

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大多数企业的制度、规范和防范措施非常健全,但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没有落实到执行层面上,也没有相应的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结果花了不菲的成本也没有创造出应有的效益。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推行有效的绩效考评控制。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四、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控制措施

1、管理层的控制活动

管理层记录经营活动(如市场的扩展、生产过程改良、成本的控制)的结果,然后再与预算、预测、前期及竞争者的绩效相比较,以衡量目标达成的程度和监督计划(如新产品开发、合资经营、融资行为)的执行情况。高层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当中的功能要抓住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指标,就是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定义和划分;第二个是绩效,就是对自身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在思想上上接战略,下接业务的运行,不需要操心太多具体的业务操作。

(1)管理层的控制活动——指标。企业对绩效的考核方法需要有整体指标,还需要有KPI(关键绩效指标)。企业要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就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回报。企业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因此在整体目标里面,划分出的关键绩效指标也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企业要对能够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关键部门和关键的业务进行把握和了解,进行总体的分析,查找到底是技术的问题,还是生产的问题;是人员的问题,还是支持系统的问题;是财务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或者是顾客满意度的问题。因此,要对关键指标进行分解,让每个人明确自身肩负的工作因素指标。

(2)管理层的控制活动——绩效。企业要了解对手,也要了解自己。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之后,是否能够保证安全性,造血功能有没有提升。如果企业资产在不断地扩大,资产负债率在不断地降低,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在提高。企业的绩效就是从整体经营状况中体现出来。很多的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容易受到限制瓶颈,因而从规模上减少,外延上降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一来企业的产量越来越低,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直接的后果可能就是企业三项费用增加到收入的1/4,雪上加霜的还有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这样等到下一个业务循环开始的时候,面临的就是更高的成本费用和资金来源。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企业濒临破产,最后不得不清算倒闭。这就是不懂经营、不懂财务的领导掌管企业的悲惨结局。所以企业干得越多,亏得越多,关键就是领导没有从财务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入手,对企业的全局进行控制把握。

企业的运行不光涉及财务效益的问题,整个资产运营的状况,还包括安全性和承载能力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长远发展能力的问题。所以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应该从全局着手,从更高层次着眼,遵循科学的指标体系,对生产经营和各部门的职责展开控制。

2、部门管理的控制活动

(1)部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部门管理是内部控制活动的第二项内容。部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执行阶段和层次,这个层次应该起到令行禁止、提高效率的作用。战略一旦确定,决定战略能否实现的因素就是执行,而战略能不能顺利执行则需要考察各个部门完成本部门的工作情况。例如公司每年都会编制预算,年底进行结算的时候就要考察有没有实现当初的预定目标。这个实现的过程就需要各部门去完成。

(2)以财务部门为例分析部门管理的控制活动。要增强企业运营的效果,增加财务运营的成效,就要对财务的各种风险进行处理和化解,通过集中资金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资金运营的风险和财务的各种风险,包括投资、资金运用、支付等这些风险,同时也可以极大地加强资金的流动性,进行余缺的调剂,减少财务费用。而企业的风险追根到底出现在执行层上面,部门负责直接管理的工作,对其工作业绩要进行报告,对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财务部作为一个业务部门的服务支撑部门,在企业控制的部门管理中应该起到价值领航的作用。财务部需告诉业务部门某项工作该不该干,如果干的话能够取到怎样的效果,是亏损还是盈利。对于应收账款的催收、统计和分析,财务部在和销售部门共同回收款项的时候,应该及时通知销售部门的主管人员,并告知法律事务部和信用管理部,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分解,重新确立企业的信用额度和账期。在成本核算当中,财务部应该科学地进行计量分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式对每个产品进行分析,而不只是进行整体概括的描述。因为通过传统方式对材料进行总体的分析是不够的,需要让决策者知道哪一个产品是赚钱的,哪一个产品是不赚钱的。财务部门负责人,一方面要承接上级企业财务功能,另一方面要把承接的功能分解到每一个会计身上,对每个主管会计进行培训,以协助他们掌握相应的工作要点,让其能够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成本数据和专业信息,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部门负责人起到的作用就是引领主管会计做好他所从事的具体业务,而不需要过分干预具体工作内容。

(3)部门管理的控制活动重在协调沟通和整体推进。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就是竞争,就是面对风险的时候,怎样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风险偏好,在风险中转危为安。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可以把这种管理作为一个区位图,按照时间的序列和业务发展的过程做一个总体规划,然后把总的规划分解到每一个时段、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体系。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很多部门的协调沟通,如果有一个部门拖延了时期,跟其工作内容衔接的另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拖延整个项目的实现进度。

3、操作层的控制活动

(1)操作层的控制活动是关键环节。这个层面涉及到具体落实工作内容的关键环节。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作为基础,农业文明的特征是个体性、随意性、季节性、靠天吃饭。所以造就了这种随意的工作方式,而不是以整体工作为导向,这是一种误区。工业文明的最大特点就是规范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机械生产依靠的就是规模取胜,工业化的前提是有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统一规格、统一质量的产品。中国人适合做古董,不适合做产品,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古董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越是不一样,价格越高。但是做现代工业产品管理现代企业就不能这样。在企业内部控制里面,需要运用工业文明的思想方式,对每一个人的管理和资源使用、政策制定进行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才能让顾客满意,让社会安全,让产品安全,让市场有效。

(2)操作层的控制活动中心思想就是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企业内部控制里面要讲求标准,把工业化的思想变成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业务流程就是对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职能划分和业务分工。它按层次可以分为一级流程、二级流程、三级流程等,依次数下去。一级流程就是大的几个方面;每一个方法,每一个业务,每一项业务的几个步骤就是二级流程;每一个步骤的几个业务点就是三级流程;每一个业务点的几个方式和方法就是四级流程,每一个四级流程的几个业务,几个计量方式,或者是统计方式就是五级流程。每个流程和其他的流程之间的转化和衔接,就是流程接口。这属于企业内控制里面的一个流程体系,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就是把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

4、绩效指标的控制活动

篇7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27-02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企业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二是风险意识不强。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许多企业缺乏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低下。

三是内部监督缺乏。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来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且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四是责任不清。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在我国有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这可以从一些事务处理的“踢皮球”现象上看出。然而,出问题的往往是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没法追究责任。

五是内部控制虚设。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营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股份有限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没有设置,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股份有限公司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壳,但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与责任。

二、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关系,即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关系。在新经济条件下,必须对那种自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内部控制方式,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进行彻底改革。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在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西方国家强调的是法制,我们也在向法制化国家靠拢。但我们也强调“以德治国”。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在新经济下,伦理道德具有极高的价值。企业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纲。二是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文化最鲜明、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这才更有利于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三是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建设。每个人要注意自身行为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空间,大家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机制,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在新经济条件下实现质的飞跃。四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目标)是实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在新经济下,一个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发、自觉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发挥自己的潜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努力实现企业目标。要注意各种关系的协调,力争做到整体和谐、动态优化,达到内部控制“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因此,企业内部组织的高度默契是“无为而治”的前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应当是向“无为而治”迈进。

(二)贯彻两个原则,即贯彻相互牵制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牵制原则即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的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限制。另外,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目标。

(三)走出四个误区,即走出“控制就是牵制”的误区,确立现代控制观念;走出“控制越紧越好”的误区,防止高度集权、僵化运作、效率低下;走出“放任自流”的误区,防止目标不明、责任不清;走出“控制就是处罚”的误区,防止以处罚代替控制。实践中,突出两大重点。一是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1)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3)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二是建立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1)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四)创新四项制度,即创新资金供给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投资控制制度和分配控制制度。一是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的需要。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都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原有的资金供给制度难以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需要,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必须实现多元化,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二是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那将限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各部门和个人的专业特长。新经济是建立在开发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我们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往往与科技创新、市场价值分析相脱节,单纯追求费用的节省和成本的降低。因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要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要做到产、学、研良性互动。政府应当制定一些规范性、指导性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三是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控制不能按传统的办法进行,而应当更加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更加关注对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方案的评价方面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一些经济指标外,要更加注重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指标的评估,关注投资对员工价值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未来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精神风貌的影响。四是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分配控制制度也应当大胆改革创新。对员工的分配、对创新的分配、对无形资产的分配、对资本的分配、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分配,都应当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新经济的运行,更加有利于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新的分配控制制度应当更加注重有利于新经济的各种创新的价值,应当在科学测评各种资源的附加价值的基础上,控制新增加价值的合理再分配。

Discussing on Strengthening and Perfecting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NI Xiao-yan

(Finance Bureau of Haiy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Haiyang 265100, China)

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会计,问题,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良好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为企业实现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要素,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保障、自我约束的机制。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及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贯彻执行而指定的一系列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内部结构的调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值得我们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进行深思。虽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已经在我国实行了多年,但由于实际工作中内部的控制和执行仍然尚存一定的问题。

(一)不相容职责未分离。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为了精简人员,出纳竟然兼职报销的职务,财务的专用章也由出纳保管,严重违反了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会计人员的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分配和权限划分不明确,不相容的职务没有分离的现象很严重,并没有行程相互的制衡机制。

(二)会计凭证要素不全。会计要素包括自制要素和外来要素。外来要素需要单位的公章和税务章,自制的要素要有经办人和负责人的签章。另外会计凭证要素还需有日期,附件数,摘要,金额,凭证字号,借贷方,合计。有些会计人员对外来的凭证审查不严格,对原始的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自制凭证马马虎虎,导致日期、用途和摘要漏填,没有记载会计分录及编号,一些从事记账的主管人员缺少印鉴,而业务审核部门审核不严格,影响了会计资料质量。

(三)成本费用和物资采购管理不善。会计成本费用,包括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原料,动力,租金,工资,利息,广告等多方便的支出。我国的财务制度中,会计成本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组成。由于我国的企业在生产技术上本身不占优势,增大了生产的成本,在销售、运输和原料方面往往铺张浪费,财务管理不严格,不规范。此外,我国企业存在很多实物财产管理岗位责任制都不规范的现象,在验收、领用,发出,盘点等关键环节出现了很多漏洞,各种物资财产被盗或者损坏,流失严重。

(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及时更新。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制度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做出适当的改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制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更新,修订原来不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内部控制的削弱作用,坚持与时俱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五)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很多企业和部门的管理者往往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旧以传统的观念和经验取代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一个文件或者一项规章制度。管理者意识浅薄,责任心不强,导致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失控,或者由于导致内部控制失灵,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例如一些企业的领导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串通或者指使相关人员作假帐,伪造会计的凭证,办理非法的会计事务等等,会计工作往往受制于管理者,使得该部门不能行使独立的权力,不能履行监督职能,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工作。

三、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新形势下,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规范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正蓬勃发展,内部控制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虽然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着手较晚,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成熟的经验,可以供我国的企业进行参考和借鉴。再建立内部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集思广益,统筹规划。标准体系的制定、实施和外部推动三方面应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最主要的监督和评价方法就是内部审计,为了确保内部会计制度切实可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对其实施恰当的监督。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审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地位是当务之急,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到事前,事中的逐渐转变,从而使监督具有日常性和控制性。同时将监督评价的结果及时的反馈,协助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指定。企业可以采用引入外部的监督力量,比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北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实施。

(三)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的推广,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是在企业管理人员在后续教育中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实务知识、理论知识的培训,将内部控制的理论成果及时的进行推广和教育,使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有全面认识,加深人们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二是在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增加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课程,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有效帮助。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执行者,内部控制制度的成败取决于会计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工作的能力,减少由于技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错误,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的素质。与此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对反腐倡廉,违法违纪等方面的教育。实行轮岗制,可以有效地消除一些蓄谋侵占盗用的念头。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奖罚合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骆文杰.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N].浙江出版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