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09:18: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质量管理及其保证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模块中,进行工程责任体系的分析是必要的的,因为由于质量控制主体的差异性,其质量控制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进行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协调,保证质量控制方案的更新,保证各个模块的工程质量形式的协调。这需要做好相关模块的工作,比如进行项目可行性的研究,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的满足,这也需要集训你投资项目的协调,保证项目决策环节的优化,实现其质量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协调,保证项目决策方案的优化,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及其水平的达到。在现阶段建筑工程工作中,进行设计模块及其勘查等的协调是必要的,这需要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方案的更新,保证质量目标的深化,保证现阶段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工程施工模块中,要在工程施工模块中,进行施工的积极设计,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从而提升其综合应用功能,这也需要进行外表观感的分析,进行建筑设计水平的优化,这涉及到多个工作模块的应用。工程施工阶段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真正体现,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能否得到保证,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原有水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建设面目实体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工程竣工验收:该阶段的作用,是保证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保证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的形成。
2)在现阶段建筑项目质量控制模块中,进行管理方案及其控制方案的协调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工程质量施工因素的分析,进行可分析因素及其不可分析因素的分析,保证工程设计意图的分析,保证工程实体阶段的正常开展,保证工程产品质量的提升。在产品质量优化过程中,要注重对质量管理阶段及其控制阶段的分析,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保证其系统工作的协调性,这需要进行施工周期的控制,保证施工工序的协调及其优化,从而满足现阶段施工的需要,在现阶段施工设计过程中,影响其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通过对建筑工程的存在因素的分析,保证对外开放策略及其相关模块的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中,其质量的有效管理控制,对现场项目管理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措施能杜绝施工中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能使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相关指标。同时施工质量的有效监管,能保证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更有甚者,可节约施工技术成本,合理控制造价。
3)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质量模块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当下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工程施工的关键部位出现问题,通过对关键位置及其薄弱位置的控制,更有利于提升质量控制的效益。这就需要进行建筑物框架结构的分析,保证不同模块的框架结构的优化,保证相关模块的建筑模块的协调,从而提升其综合运作效益,保证框架结构整体方案的优化。即使是成熟的技术也会因为客观因素造成质量事故;二是通病方面,在建筑施工中,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地方通常在钢筋、梁柱位置、混凝土裂缝等技术环节。通常这两方面综合起来便是薄弱环节。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对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强有力的管理,时刻重视项目质量管理,贯穿质量管理于建筑施工全过程。
二、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项目的分析
1)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模块中,按照工程的安全及其质量目标的符合是必要的,这需要针对相关的企业施工义务展开工作,保证合同变更的处理,保证其法律手段的积极制约,保证新型的安全质量目标的优化不,保证安全质量规划方案及其设计方案的协调。这就需要针对施工人员的具体工作模块,进行技术交底方案的优化,保证安全施工方案及其质量施工方案的协调。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安全、质量进行拆分,然后结合技术难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合理设计出最优安全施工以及最优质量的施工方式,即所谓的样板施工。现阶段样板施工模块中,进行安全及其质量事故的分析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的开展,进行样板施工的积极对比,进行问题的发现,保证其问题的积极控制,通过对施工人员质量控制意识的优化,更有利于提升工程的质量,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模块的协调。
2)在现阶段建筑管理过程中,进行基建管理人员素质的优化是必要的,这涉及到工程质量的提升环节,这就需要进行高素质的基建队伍的选择,保证高素质的建设管理人才的应用,其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素质,保证其适应现阶段市场工作的需要,保证科技知识模块及其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抓好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及验收规范,并且进行书面考试和实测,考试合格后才能组织管理施工,使人员达到优化配置。管理人员要勇于实践,开拓进取,总结实践经验和知识,乐于接受新事物。在现阶段质量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各种细节因素,实现其施工活动模块及其管理工程模块的协调,保证施工现场的积极工作,要按照现场管理的具体需要,进行职工的积极性及其创造性,这就需要进行现场管理体系的健全,发挥现场管理的积极效能,进行员工的思想素质的分析,保证其技术素质的优化,保证质量管理计划的积极编制,进行质量管理措施体系的健全。应该认真严格地按照《建筑法》中规定的运作程序和行为规范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立项与报建、招标与发包、设计与施工、材料选购、竣工验收等,这些工作必须按照建筑工程程序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是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所能达到的综合要求。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与原则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对于一个管理者,要成功地领导和经营其企业,需采用一种系统的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8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世界各国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现代质量管理各种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编制基础。质量管理8项原则是指: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质量管理的这8项原则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着,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质量责任意识不强
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施工行业,从事一线作业的人员大部分质量意识差,也缺乏应有的质量知识。他们很多都是凭经验施工,没有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在管理层和技术层的人员,综合素质也不高,对建筑质量方面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4、建筑行业秩序不规范
目前,建筑行业秩序实际上还比较混乱,不少建筑企业不执行有关的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比如,不少工程主承包商中标后,仍将主要工程分包给不具有资质的包工头,而这些包工头接到工程后,有些质量意识不强,有些唯利是图、偷工减料,安全施工难以保证。
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施工企业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作,对施工企业而言,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是否科学、实用、健全,是否与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模式接轨。当前要以宣传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为契机,围绕更新、改造、完善和健全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二是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是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推翻,而是要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所以,科学的质量体系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满足标准要求。三是注重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运行―审核―评审―改进,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和良性循环。
2、努力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相当多的建筑工程企业已在设备水平、施工水平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却远远未达到施工本身存在的客观要求,必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乃是当务之急。提高企业有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实技术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尤其要重视优化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结构。
3、企业负责人要推动企业质量管理
企业领导者的作用是8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在质量管理的活动中,企业负责人要始终通过管理承诺来统一员工思想,从中发挥领导者协调、激励、引导的作用,以自身行为来影响员工为实现企业质量管理而努力,并用企业经营的绩效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工程产品质量的改进。
4、重视质量目标的量化管理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质量目标的制定、实施、检查、改进是日常工作的重点,将质量目标量化到各个岗位,而且对高层管理者实施质量目标考核是2000版iso9000标准的要求,也是保证体系运行、持续改进和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利工程质量问题一直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始终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整体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质量管理是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核心。由于靖会灌区泵站工程属于改建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多、有效工期短、涉及专业多、施工工序复杂。要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必须采取相关质量管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分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质量保证和控制体系,完善了质量管理措施,注重过程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达标。
二、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和质量控制措施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形成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多专业参与的综合体系,要综合的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所以,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也是比较复杂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㈠人员的质量控制措施工程质量取决于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又取决于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直接取决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有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质量意识、身体条件等。凡是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人员,包括参与建设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者,不管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的参与,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工程质量。只有保证好工作的质量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对于工作质量的保证,主要还是保证参与人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才可以建造出高质量的项目工程。所以,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㈡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措施工程项目是由各种建筑材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等构成的,这些材料、构配件本身的质量及其质量控制工作,对于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施工中,材料是比较重要的,它主要包含砂、石、砖、水泥、防水材料、钢筋等。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一是严把材料采购关。建筑材料、构配件的供应商应对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供应的产品必须达到国家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购销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要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工程、机电设备还必须具有详细的说明书和电气接线图。二是严把材料、构配件质量关。实行材料报检制度,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共同监管。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到场后,监理工程师监督施工承包商,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不得使用无出厂证明或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三是严格执行材料抽检复查试验制度。在收到施工承包商材料报验单后,应及时进行抽检复查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使其符合质量要求。㈢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施工机械设备选择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设备型式的选择和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两个方面。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施工适用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操作方便性、使用安全性,保证施工质量。要根据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安排各类机械的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对特殊设备按要求通过相关部门检测方可进场,一般设备要定期维修,保证施工安全。㈣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影响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关键。建设管理单位协同监理单位,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工程技术、建设管理、经济安全和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确保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在技术上可行、经济性上合理、质量上有保证。㈤环境因素质量控制措施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主要有技术环境、施工管理环境及自然环境。技术环境因素包括施工规范、规程、设计图纸及质量评定标准。施工管理环境因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三检制、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签证制度、质量奖惩制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温度等。要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三、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 存在的问题 措施
水利水电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水利水电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其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下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特征入手,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
主要表现在战略上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当前很多工程都积极倡导“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一流工程”,但对于这些概念在一定层面上还是比较模糊的,有些施工单位一味的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了工程质量。因此,对工程质量的总体要求并不能做到准确把握。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建设管理关系不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量管理工作中,由于人员队伍和工作精力受制于多个方面,监督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检查的及时性和检查的深度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二是工程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监督部门受制于同一个地方或部门,这样以来很容易造成地方和行业保护,质量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3)建设程序执行不严
绝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属于公益性项目,一般以国家投资为主要投资形式,这就使得部分地方和建设单位将工作精力主要放在争取国家投资上,却忽视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当
争取到建设资金后,往往不按基本建设程序走,而是匆忙开工建设,甚至连立项审批手续也不办理,以致工程竣工后无法进行验收,无法对整体工程质量做出评价。另一方面,一些项目法人缺乏实质性条件,存在责、权、利分离现象,很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4)施工过程控制不严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精细化管理不善,施工过程工艺作风较为粗糙,精耕细作不足,存在诸多质量缺陷;其二,措施落实不到位,虽然制定了具体的施工措施以及作业指导书等,但实际执行不力,无法落实到位;其三,基础管理较为薄弱,质量记录缺乏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闭合性,生产性试验结果资料不齐全、不完备。
(5)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随着水利水电行业的迅速发生,越来越注重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水利水电行业在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施工、监理、质监等队伍及其机构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大加强。但就当前质量管理人员来看,专业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工程的需求。一些现场质量控制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存在不严格按相关规程、规定操作的现象;一些工人素质偏低,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水利水电质量管理的措施
(1)增强质量观念意识
水利水电行业应着眼于全局,树立“大质量”观念,工程质量不仅仅局限于实体质量,它还涉及到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应积极开展“质量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到质量的重要性,明确各个岗位质量工工作的特点和范围。水利水电行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树立施工质量必须达标、创优的意识。
(2)推行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应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其一,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工程质量管理的分管领导以及具体的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其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同时,还应制定考核、监理、验收管理办法以及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其三,制定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大纲。
水利水电工程应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将其贯穿于整个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初期阶段,各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工程开工之前,应严格执行基本的建设程序,办理立项审批手续、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等;在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做好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以及会签批准制度,进行设计文件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阶段,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和考核办法,建立质量责任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加大质量检验力度,严格执行“三检制”,将工程质量的全程控制做好、落实。
(3)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执法监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对先前制定的水利水电行业的规程规范以及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适时的进行补充、修改、完善;二是大力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专题研究;三是依法对质量管理责任处理兑现,对有关单位以及人员的责任必须依法追究,并对其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其四,完善举报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等,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对于涉及工程质量的重大问题以及有代表性的事故进行公开曝光;成立执法监督队伍,对于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直查快办。
(4)提高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具体做法:其一,编制质量手册,保证施工人员人手一册,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要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对工程的总体概况以及质量总体要求有更好的了解;其二,召开技术交底会,在工程开工之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其对作业内容以及质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其三,对于特殊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其四,加强一线施工人员施工工艺技术培训,积极组织观摩、学习和交流,提高员工服务技能;其五,加强对管理人员、监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法制教育,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量管理队伍,以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整体建设水平。
关键词: 水利水电; 质量管理; 优化措施
大规模水利建设过程中,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及其管理现状如何,水利投资效益能否在质量环节上得到保证,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这既是水利战线工作者所面临和经常思考的问题,又是各级党委、 政府和广大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依据和控制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有:(1)国家的相关法律、 法规、 政策; (2) 水利水电主管部门的有关技术规范、 规程、 质量标准; (3) 项目法人和承包商签订的合同文件; (4)已批准的设计文件和相应的设计变更文件; (5)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签订的监理协议书;(6)承包商呈报经监理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7) 设备制造厂家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有关技术标准; (8) 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工程质量控制所执行的合同技术标准与质量检验方法进行补充、 修改与调整的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抓住一些控制要点, 其中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 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管理人员的控制是主要的方面。施工质量管理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之外, 还包括人、 机械、 方法、 环境等问题。
二、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责、 权、 利彼此分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严格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为公益性项目, 一般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问题,投资形式以国家投资为主。一些地方和建设单位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国家投资上,前期工作不够充分,争取到建设资金后,又因为受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季节的限制, 有的地方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匆匆开工建设,甚至不办理立项审批手续,以至完工后无法验收。 对整体工程质量无法评价。 同时,项目法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不具备作为项目法人的实质条件,责、 权、 利彼此分离,因此也很难承担起项目法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2、 建设管理相互重叠,容易埋下工程质量隐患
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水利部门承担着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的双重艰巨任务,在动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人员队伍和工作精力受到限制,难以保证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及时。 一些工程的建设单位和设计、 施工、监理单位以及质量监督部门有时隶属于同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容易导致地方和行业保护,从而忽略工程质量管理,埋下质量隐患。
3、 建设市场无序竞争,市场行为违规操作
市场准入把关不严,无证和越级设计、 施工、 监理的情况在个别地方还时有发生,少数工程项目在投标过程中动作不尽规范,有的随意变更投标书送达的截止时间, 有的标底编制和审查保密工作不够滋生腐败现象,一些竞标单位低价承建或者转包建设工程,导致工程达不到设计的质量要求。
4、 人员队伍素质偏低,影响工程内在质量
近几年,施工、 监理、 质监等队伍和机构建设大大加强,但人员和队伍素质还不是很适应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的需要, 其中突出的一点是少数现场质量控制人员责任心不强,法纪意识淡薄,不按施工规程规范和监理有关规定操作,质量管理知识和检测技术、 设备、 手段落后,不利于工程内在质量的提高。
5、 执纪执法力度欠缺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一直不太理想, 有的地方自筹资金到位率不足50%,个别地方根本没有配套,导致 “多少钱办多少事” 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工程整个效益的发挥。水利水电施工、 监理等有关资质的审查、 核准工作也相对迟缓,导致一部分具备相应条件的水电施工、 监理企业及其人员无法参与市场竞争,而对于各种无证或越级从事工程建设以及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的监控和查处不够及时和有效。
三、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优化的途径与措施
笔者认为,优化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当务之急是坚持如下五个结合,多途径采取积极措施,切实解决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矛盾与问题。
1、 结合治水工作思路的转变,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水利水电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 是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一是加强流域规划,保证投资重点;二是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简化建设程序和超越权限、花整为零进行项目审批,各级项目审批机关应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三是强化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建立权威的专家库,进行严格的评估论证和审查;四是确保前期工作费用,在资金落实和概、 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合理分配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前期工作费用应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纳入中央和地方基本建设财政性投资中列支或纳入工程概算,优先保证。
2、 强化行业监督管理职能
当前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职能,应着重把握三个切入点:一是审批程序上进行把关,由水利部门会同计划、 财政部门,在工作项目计划和建设资金审批、 下达过程中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 行业有关规定的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凡不符合质量管理有关政策法规的,一律不予审批;二是制度落实进行督导, “三制” 执行情况是当前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的重点, 要结合执行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修改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三是质量评价上进行控制,强化各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作为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责,从机构、 人员、 经费等环节上给予保障,在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中,实行工程质量 “一票否决制” ,加强质量监督的权威性。
3、 结合人员和队伍素质的提高,规范整顿水利建设市场
建立健康有序的水利建设市场, 在治本措施上需要通过人员和队伍素质的提高来实现。
一是加强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应重点对水行政主管部门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工作人员、 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 项目建设单位从事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法规、 质量管理知识、 技能、手段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的质量管理队伍。
二是加强资质审查核准工作。人员资质方面,应在专门加强培训的同时,及时审查核发质量监督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项目经理以及从事核算、 招投标、 咨询、 等工作人员的相关资质;队伍资质方面,加强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 施工、 监理、 造价咨询、 项目评估、 招投标等企事业单位资质及相应登记的审查核准工作。
三是规范水利建设市场行为。重点是规范整顿水利水电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建立公开、 公正、 公平的市场秩序。招投标管理机构应切实履行审批和监督管理职责, 必要时可邀请纪检监察机关和公证机构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公证。
4、 结合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的开展,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
专项治理和执法监督是提高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补充手段。除了各级水利、 建设、 计划、 财政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外,纪检监察机关和新闻媒体、 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方面都是重要的监督主体。 结合水利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的开展, 各级执纪执法机关应当相应加大对工程质量及其管理工作的执法监察力度。应该完善举报制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手段, 条件成熟的可以建立专门的工程信息监督网站,成立快速反应的执法监督队伍,对涉及工程质量的有关问题和事故进行公开处理和直查快办。
5、 结合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推进质量管理法制化进程质量管理法制化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对历年来制定的水利水电行业规程规范和建设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补充、 修改、 完善,加强政策法规汇编和编撰工作, 制定相应的规范文本; 二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普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规章进行宣传贯彻,充分利用各种群众性学术团体开展专题研究,进行学术探讨,加强科技、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在行政处罚手段上,必须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 运用经济杠杆处理责任主体因利益驱动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通过行政、 经济、 法律等多种手段整体上加快质量管理法制化进程。
四、结语
总之,作为水利水电的质量管理部门单位,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 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 协调施工前期、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通过控制计量管理工作、 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落实质量责任制等手段来完善和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关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 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网建设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一、电网建设项目质量基本特点与分析
电网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工程类型及其产品具有多样性、专业性以及生产周期长、实施程序繁多、涉及面广和社会合作关系复杂等特殊技术经济特点,使得电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比一般产品质量控制更加困难;具体分析其表现在:
(一)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过程复杂。项目质量包括决策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包括安装质量、设备质量、材料质量)和其它质量等,均对其总体质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影响素多。由于项目周期长,必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设计、材料、设备、施工方法、管理和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哪一个环节把握不好,都会造成项目质量的事故。
(三)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水平波动性大。由于外界环境影响及其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使其施工过程不能像工厂化生产那样容易控制,生产活动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项目质量水平容易产生波动。
(四)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隐患多。项目施工过程,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以及隐蔽工程多,必须严格控制各个工序和中间产品质量,才能保证最终产品质量。
(五)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评定难度大。项目建成投产运行以后,不能像某些产品那样可以拆开检查内在质量;如果项目完工以后检查,只看其外表,很难正确判断其质量好坏,因此项目质量评定和检查必须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否则就会出现质量隐患。
二、电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1) 项目质量管理建设过程脱节。设计单位员工频繁换新,新员工工作经验不够,技术水平上不去,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设计的需求。所以从可研究性报告、初步设计到施工图纸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从另一方面说,电网基建工程的评审只是从形式上邀请到政府及规划、土地、林业等部门的代表参加,并没有对项目进行深层次研究,只是象征性的参加,这样使得一些项目的可实施性达不到目标。在得到批复后,有些工作依然受阻如征地和报批等前期工作导致无法实施;参与可研评审的代表为了让项目早日开展,夸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电网公司代表又不太了解工程的实际情行,再加时间紧张,就会导致一些项目盲目开展或建设规模扩大,建成投产后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 项目保证体系运作不完全。电网基建工程的有些施工企业领导不能对项目施工质量负全责,如若出现质量事故,不会承担全部责任。加上施工单位员工的频繁替换,新员工经验不够,技术水平上不去,无法满足施工的需要,资金和设备不足,造成很难开展项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活动。
3)施工质量影响的相关因素不能有效控制。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心理因素造成的行为和本身错误认识造成的错误行为不能得到控制,存在技术水平不够满足质量要求。监理人员受到技术水平限制及其领导干预影响,不能客观地按相关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三、压电网建设项目实施的组织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电网工程建设产品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一般经过决策规划、设计施工、投入生产或使用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立项;设计方案的选择;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基建计划的协调与平衡;施工图设计;工程承包与施工招标;施工贮备;材料、物资供应与设备订货;施工组织;生产准备和试生产;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质量回访与保修。
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工程,其质量的高低综合体现了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及项目验收等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建设项目实施的组织过程及其特性主要表现如图1所示。
上述这些环节都影响到工程质量,牵涉到许多部门和单位,而仅从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角度讲,工程的施工准备、施工组织直至工程交付使用后的回访和保修是对工程质量起关键作用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企业内部的,也有企业外部的,而其中的内部因素有可以分为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
(一)影响工程质量的内部因素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即是使用同一批材料、同样的施工工艺、相同的施工机械、处于同样的操作环境,但形成的工程质量仍往往不一致,这就是工程质量受到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的影响。
偶然性因素。偶然性因素是指相对工程质量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因素,如同批材料材质的微小差别,它并不易被人发现与掌握。因此,偶然性因素一般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易预防的,一般建筑工程不考虑偶然性因素对工程产品质量波动的影响。质量虽然有波动,但都在一定范围内,工序是处于受控状态的。
异常性因素。异常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避免的,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和消除的因素,如原材料的材质不合格,尺寸超出允许偏差范围,施工工艺流程编制不合理,操作者不按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施工,作业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施工设备、检验计量器具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异常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干扰。
(二)影响工程质量的外部因素
工程建设企业所处的环境、行业内部的竞争、建设单位及所委派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等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四、电网建设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流程及实现
在某地110kV 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为了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按期交出优质的工程,高压供电公司采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把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看成是一个系统,强调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注重以预防为主,重点进行了质量教育、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和建立质量责任制等工作, 并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贯彻到日常施工和管理中去,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做了有益的尝试。具体以施工实施准备阶段质量控制为案例说明其操作过程,本工程从施工实施准备阶段就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一)由项目监理部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健全,监督其运行是否正常。对保证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如:材料、图纸、技术措施、计量器具和检测仪表、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等,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明确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二)施工前,施工单位和项目监理部都须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图纸经过会审后才能进行施工。由业主或业主委托监理单位组织,请设计单位本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和各专业主设人向施工、建设、监理等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三)进入现场的原材料、预制件、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都要报监理验证,经监理签认合格后才能在工程中使用。对不合格的原材料、预制件、成品、半成品,都须做出明显标记并及时清退出场, 避免发生错用。项目监理部对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材质认定按以下规定办理:
(1)审核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质量证明;
(2)进场的水泥、砂、石、钢材等按进料批量取样检验,监理部签认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产品应查验技术鉴定文件、审批单位,必要时应进行调研后方能签认;
(4)对预制构件和加工配置品生产厂家的资质、厂家的质量保证措施、生产条件等,项目监理部在必要时要参加调研。对于国家、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监理部要查验其生产许可证及颁发有效期,要检查其产品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及设计要求;
(5)凡国家、行业实施安全认证的电工产品, 要查验安全认证及认证标记。要注意:部件的安全认证不能代表产品总体的认证。
(6)进场装置性材料要复核供货产品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有关主管部门下令停产淘汰的产品,行业通报质量低劣产品应严格把关,杜绝进场;
(四)对主要分部工程和关键施工工序的施工措施方案或作业指导书,施工前施工单位要报送监理审核,便于监理人员了解掌握施工方法,协助监督贯彻。没有施工技术措施或施工技术措施未向施工人员交底,不得进行施工。对施工技术措施或作业指导书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1)确认文件的合法性,是否编、审、批签字齐全。
(2)措施的附图、附表是否齐全、清楚。
(3)采取措施及方案的针对性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4)对施工的质量通病是否有针对性措施。
(五)施工用的检测仪表、计量器具和实验室仪表,施工前施工单位要报监理进行审核。监理对检定有效期和精度进行检查,对超过有效期的须送有关单位检定,检定合格才能使用。检测仪表、计量器具包括:现场砼搅拌站的磅秤、量斗等;施工用的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力矩搬手、接地电阻摇表、钢卷尺(15 米以上)、游标卡尺等。
(六)对必须持证上岗的特殊工种,项目监理部要检查持证上岗情况,为保证工程质量, 对无上岗证的要停止其施工作业活动。
结束语:
电网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跟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实际操作中影响因素颇多,致使我国电网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相对偏低。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管理水平,采用科学技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效提高电网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青云2006 版电力工程施工与技术管理手册。中国科技文化出版,2006.1
[2] 汪龙腾。电力工程项目管理[M] 电力出版社,1995.9
[3]陈翕和。论水电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如何实现有序、高效[J]管理观察,2009(22): 12-1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是我国现今社会中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建筑工程质量由于其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严重的影响着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飞速提升,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国家近年来不断地加大对建筑行业的投资,在政策上也不断的给与建筑工程行业帮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筑工程建设的。然而,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一些施工建设项目逐渐的放松了对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只是一味的求进度,抓生产,提速度,忽略了工程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忽略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所以在近期出现了很多的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经过了这种混乱的时期之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人员陷入了思考。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结合在施工工地上的多次调研,查阅资料,针对于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的现状,就如何进行质量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在建设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后,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工程质量的回访工作。工程交付使用后,要进行回访,听取用户意见,并检查工程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收集质量信息,对于施工不善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要认真进行处理;系统地总结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贯彻群众自检和专职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班组进行自检活动,作好自检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工作;专职质量检查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工作,做好预检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要通过群众自检和专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证不留质量隐患。
施工质量管理团队成员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实行工程质量控制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确定质量管理点,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进行PDCA循环,不断地克服质量的薄弱环节,以推动工程质量的提高。
组织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工作按照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设计图纸,对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质量的检验评定。
2.对工程建设环节合理控制
计量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作好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的统一。对本工程项目中采用的各项计量器具,要建立台账,按国家和上级规定的周期,定期进行检定。质量信息是指反映工程质量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数据和情况。在工程项目施工中,要及时了解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信息,及时掌握各施工班组的质量信息,认真作好原始记录,如分项工程的自检记录等,便于项目经理和有关人员及时采取对策。
所有参加本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职工(包括分包单位和协作单位)的质量意识,特别是工程项目领导班子成员的质量意识,认识到“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把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作为考核本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以优良的工程质量来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竞争能力。
参加工程项目的职能人员是管理者,工人是操作者,都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努力提高参加工程项目职工的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努力创出第一流的工程质量。
工程项目要认真贯彻落实本企业建立的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各项要求,贯彻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工程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各有关职能部门或人员都要明确自己在保证工程质量工作中的责任,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3.工程项目施工中应建立的质量检查制度
建筑工程在进行时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不断地检查,以督促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进而使施工现场合理、有序、正确的进行施工。工程质量检测的环节有几个环节构成:一是对施工管理制度落实的检验;二是对施工原材的检测;三是对施工成品的验收。
在对施工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检验时,有关部门需要熟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对关键部位了然于胸,通过对现场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到施工现场的流程是否混乱,对施工质量也可由一个大概的了解。
对施工原材检测环节,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全面检测,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到材料构件质量,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下发整改通知,绝对不能投入使用。
在对施工成品进行验收的时候,相关部门结合国家一级行业标准,对照施工验收部位进行认真检查,对于问题所在给出指导意见,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至合格为止。
4.施工过程和完工工程的成品保护
搞好成品保护是关系到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和按期竣工的重要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已完的和正在施工的分项工程进行保护。否则,一旦造成损伤,将会增加修理工作量,造成工料浪费、拖延工期;甚至有的损伤难以恢复到原样,成为永久性的缺陷。因此,做好成品保护工作是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在施工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成品保护工作,要抓好以下环节:
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计划施工作业前,应熟悉图纸,制订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计划,既要考虑在时间上保证工程进度顺利进行、又要考虑保证交叉施工不产生相互千扰。防止由盲目施工和不合理赶工期以及不采取防护措施而造成的互相破坏、反复污染等现象的产生。
提高成品质量保护意识,以合同、协议等形式明确各工种对上道工序质量的保护责任及本工序工程的防护,提高产品保护的责任心。材料质量应符合标准或合同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书;材料进场要进行验收,材料堆放、保管及运输应有防止损坏的措施,保证合格材料用上工程。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资金一般来说数额较大,建设工期较长,利润较丰富,所参与工程建设的团体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乏鱼目混珠者。因此,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国家也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进行施工建设的单位,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同时保证质量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落实在施工现场,通过对有关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对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建设出真正能够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建筑工程。 [科]
【参考文献】
[1]刘爱华,刘忠伟.加强企业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措施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姚纪红,李随红.浅议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6).
[3]余代林.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5).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 特点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对于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水利工程建设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中小型水利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隐患,这些都将限制工程作用效益的提升。
一.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1 工程量少但复杂
与大型水利工程相比较,其工期短、投资少、施工地点分散的特点,将导致管理混乱。其施工工艺的复杂性一点也不比大型水利工程差,这些复杂性将导致诸多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在施工建设中,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工艺和机械投入及材料应用和大型渠道施工工艺和工序基本相同,即使有所不同也只是其标准、规模存在差异,正是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工程量很小,进而增加工程建设管理的难度。因为其工程量不高,技术要求不高,中小型水利工程在进行基础处理和边坡整治不能够用大型机械和高等级专业人员进行施工。
2 工期短投资少
地方政府负责修建的工程量小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由于其筹资、建设管理与监理费很少,所以在建设中可用资金不足,工期不长,缺乏回旋余地,进而导致很多专业设备与措施无法跟进。在施工中对于外界和管理因素缺乏必要的有力的监测手段,将会导致工期的延误及其质量安全隐患的产生。
3 存在分包与隐性转包
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是政府相关部门严格规定不允许分包和转包,但在利益的诱惑下,在发包环节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普遍存在,这种情况比大型工程还要严重的多。造成一些不具资质的企业及其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了施工现场,这比将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4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主体。在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时,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必须配置先进设备及、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项目建设质量高低是由施工队伍的素质所决定的,施工企业的优秀与否取决于拥有技工和工程师的专业水平,施工企业的优秀与否直接关系着施工的顺利和质量的优劣。
二.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 项目管理混乱
1)项目管理水平差。项目法人规范意识差、行政干预多、工程进度慢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常见的现象,这些都将影响到质量的优劣。同时专业素质差的项目部门人员,较少的技术支持,缺乏科学化管理等这些也会导致质量下降。
2)质量管理不落实。本身项目法人质量意识差,既不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也不配置的质量管理责任人。即使制定了相关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也不去落实,则造成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重视工期轻质量。招投标时肆意的压低工程造价,必将导致合理工期被任意压缩。很多工程都存在前期手续不完备就强行开工的现象,而在工程进展过程中随意设计调整造成工程变动性很大,使施工方不能够按合同规章进行施工,致使其效率的降低,使其质量的下降。
4)资金管理不到位。拨款滞后、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现象时常发生,再加上盲目压缩质量成本,工程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要解决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就必须加强质量意识的提高。要提高质量意识及不规范问题,首先要引起领导的重视,进而带动专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减少一些可避免的决策失误。建立健全详细规章制度,确保质量控制管理落实到个人。提高对资金整合、分配的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的其对质量控制的影响。
2 工程设计不规范
1) 项目决策缺少评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容易受到由于前期工作做的不够扎实、盲目立项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工程立项时基本不做可行性论证,即便个别水利工程进行了立项,但其没有创立项目规划书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有些项目因在施工方案不合理,造成工程质量的下降。
2) 勘测、设计缺少规范。由于项目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导致前期勘测不细致,甚至有时就不进行勘测设计。一些不具备资质设计人员再进行设计时常会出现设计因素考虑不周,结构布局不合理,不按强制性标准设计的现象,在施工中肆意变更图纸,质量监督不到位,不综合考虑对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对于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了解更少。
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做足够的资料准备才可进行立项,制定严格的程序计划,可避免决策的失误,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使其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3 工程施工不规范
1) 施工不规范。没有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即使制定了质量管理体系,也无法保证相关措施无法落实,而且质量管理手段及其落后。2) 施工人员多数是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的农村施工队,这将无法保证工程质量。(3)工程多次转包分包。这样会致使资金分流,存在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陋习,这将导致工程质量的降低。
进行招标时必须保证质量,并且确保合同中存在规定出质量指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必要时可以用经济手段的制约。同时要求施工各项落实到个人。才可以避免质量问题出现。
4 监理工作不规范
1) 未经专业培训的质监、检测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低、技术水平低、责任意识弱、缺乏最起码职业道德。这些都将影响了质监质量。2) 招投标和工程分包等过程中随意性太大,监理工作存在不规范现象。3) 在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时由于缺乏质监,很容易出现问题。
5 质量监督缺乏力度
1) 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力将导致导致质量监督力度不够。2) 检测手段匮乏,工作落实不到位,质量评定又缺乏一定权威性。3) 质监员专业知识水平落后,质量管理的责任不落实到实处,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改善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措施
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施工质量是取决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确立工程施工各部门的具体职责,才能保障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质量保证。以质量为基础,定时进行质量教育工作,培养工程建设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前要考虑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适对策,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可能隐患进行预防。
2 加强进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报验单在原材料进场前必须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同时也必须附产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和使用说明书。在经过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符合标准后才可以方准使用。在施工时对于易于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的材料应注意选择原材料的存放地点,尤其像水泥、添加剂、防水材料、土工织物材料等则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单位事先对于当地生产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要达到质量标准才可使用。
3 科学规划工期、统筹管理建设资金
统筹管理工程投资的建设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建设资金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时应按照合同规章去严格执行工程价款支付。不合理的规划以及工程所在地气候预估不足,很可能延长工期,进而致使施工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工程整体的质量控制。因此施工前期进行科学计划施工,分析可能出现影响工期的各项因素,尽可能避免由工期延误而造成的质量隐患问题。
4 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方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控制工程质量就必须对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第一级是施工单位应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单位终检的质检制度才能达到监督目的。第二级是在检查合格的前提下,施工方才可填写报验申请单,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还要由业主终验。这样保证不合格工序进入下一工序。
5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力度
施工单位不仅要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还要定时收集整理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并且在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后还要严格审查。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建立健全质量反馈体系。为了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还需要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和部门。
6提高和改进施工技术水平
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施工队伍才能保证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顺利进行,进而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结语
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确立质量为本的原则,并制定严谨科学的质量保证计划,明确施工各项原则,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注重施工质量,严格按标准规范要求实施,树立坚定的质量意识,加强管理并落实责任制,才能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斌.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水利工程.2013(01)
[2] 梁文灿. 现行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工程管理.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