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09:18: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有效信息
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找准信息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如果对材料一知半解时就去作答,容易造成观点以偏赅全。
历史主观性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漫画等。
阅读文字材料,我们要把握全面、概括、分层、标注几个原则。全面,就是除了阅读材料内容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标题和出处,它们可以给考生提供一些细节的提示,帮助考生对问题作出判断。概括,有些材料较长、信息量较大或者语意复杂,在阅读时需要概括每段材料的大意,找出中心句或中心词,为正确理解分析题意作准备。分层,阅读文字材料最好随手划分层次,这有利于分析一些概括、对比类的问题。标注,在阅读时对一些重要词句即有效信息作出标记,或画出横线,使线索更清晰,重点更明确。
对于图表材料,要详尽阅读图表标题、图表内容及图表注释,尤其注意图表中数据或图形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对于漫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背景信息;然后再认真阅读图画,注意画中人物的对话及行为,理解其寓意,领会有效信息。
二、审题清楚,抓住设问的中心词
审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只有审题清楚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法。如果不懂题意就盲目作答,往往会造成答非所问,这就如同写作文跑题一样,丢掉的分值是很大的。
审题时,要注意理解问句。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比如问原因、特点、影响等,那就结合材料围绕这些中心词作答。但如果有些问题语意复杂、句子较长,就需要认真分析问题结构。一个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中心词、限定语、提示语。例如,“问题: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其中,“举措及其共同目标”是中心词,“政治上的”是限定语,“根据材料一、二”是提示语。只要学会分析问题结构,答题时就容易有的放矢了。
三、拟定提纲,组织重点
审题清楚之后,再将材料的有效信息和设问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简单列出答案要点,草拟答题提纲。
很多考生的答案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围绕一个要点写上很多,却忽略了其他要点的组织。这正是因为考生没有草拟提纲,才造成答题的条理不清,思路混乱,想一句写一句。所以,在组织答题要点时,要有一定的次序安排,比如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就可分为根本原因、外部原因、直接原因等。
四、要点联系教材
一般来说,主观题设问往往让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相关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将材料观点和教材知识有效整合起来。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将材料观点回归教材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答题。
很多考生答题时往往不能从材料中“跳”出来,围绕材料观点绕来绕去,就是写不出全面而又具体的答案。这主要在于考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临场发挥时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复习多做练习。在考场上,要认真回顾教材中与材料信息相关的内容,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相关知识点。
五、语言规范,条理清楚
在审题清楚并列出答案要点后,就可以用规范的语言来写出答案了。
历史专业语言包括教材语言(史学观点)和材料语言。教材语言是解题的理论依据,材料语言代表作者的实际观点。同学们切忌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也不要使用所谓的“文学”语言或者大白话。
在答题时条理一定要清晰,无论是纵向、横向或者类比作答,都要层次分明,切忌一段话写下来,标点不明,主次不分。
六、主观题答题的几个误区
1.以为写得越多越好。高考答题时间紧张,每道试题的分值有限,因此,考生组织要点时需准确、简明、全面,切忌长篇大论。
2.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有些同学答题时会将“我认为”这样的个人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从而忽略了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最终造成跑题现象。
3.天马行空发表“启示”或“感想”。主观题的几则材料之间总有某种线索将其联系在一起,回答“启示”或“感想”的时候不能抛开材料胡编乱造,而是要从几则材料中找出它们的联系或个性特点,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作答。
一、巧妙进行课程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方法。
由于历史学科中考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许多学生在高一阶段根本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高中课程又要求按专题进行学习,特别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材料,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同时,由于教学时间较为紧张,要想专门抽出一块时间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编排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具体方如下。
1.抓住典型,随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的内容;历史课程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为学生获得某方面知识提供的必要的学习资料。
2.开展活动,鼓励交流。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然后组织开展“知识寻宝”与“知识探究”等活动,或是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抄报、出黑板报、讲解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初高中知识中有相互关联的历史典故、战争故事、人物关系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学会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偏重于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变成“只听不说”的哑巴,其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与扼制。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而且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方如下。
1.善于设疑。“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它既涉及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又涉及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兴趣。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所以我在人民版教材第一专题对秦汉官僚机构中秦朝的“朝议制度”做了一次教学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朝议”。学生是十分踊跃。有人争当秦始皇,有人争当李斯,还有人争当王绾及其他大臣,争着对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进行辩论。这种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多方查阅材料,加深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依靠自我不断求新探索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达成共识,获得成功喜悦,增强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能力,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的教学指导,不仅使学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物间内在的联系和本质属性及发展过程,具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且能拓展学生思路,达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着眼长期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摘要:本文从高校加强礼仪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题,对破冰游戏、讨论法、音乐、形象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实训法这几种教学技巧方法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论述,并探究这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结合运用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礼仪课程;教学技巧;教学方法;运用 ;作用及意义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教育我们要知礼、懂礼、守礼、用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礼仪文化更是成为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在步入职场、踏入社会之前,培养并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基本礼仪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国家教育方针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都越来越重视礼仪教育,并逐渐走向规范化教学,但其中也不乏空洞的说教、重“知”轻“行”。 “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传授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得少。” ①这种灌入式的教学造成多数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知识较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缺乏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道德约束能力。因此,探究适用于高校礼仪教学的方法尤为必要。
笔者在高校担任礼仪教学工作,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工作中的探索与积累,归纳出在礼仪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也便于将知识点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下面就来谈谈这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的运用。
一、教学技巧
1.破冰游戏
要打破灌入式的说教,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礼仪课堂的教学氛围应该是活跃的、积极的,在课程正式开始讲授之前,引导学生们共同参与一些简单易行,锻炼反应能力、节奏感、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小游戏,可以称之为“破冰游戏”。时间不宜过长,5分钟左右就可以,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乐于参与,精力集中。
2.讨论的运用
在理论知识比较多、操作技能较少的教学环节中,可适当给学生设计一些结合相关知识点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以采用分组计分的形式,只要该组成员发表意见或看法,就计分,最后看哪一组的总分最高,即获胜。这样形成一个小小的竞争,也会带动课堂氛围热烈起来。
3.音乐的运用
礼仪是不露痕迹地让对方感觉到舒服,任何礼仪都应该在对方的心理上产生愉悦之感。学生学习礼仪的过程也应该是愉悦的、轻松的。将音乐引入礼仪课堂,上课之前和课间休息时放点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课程即将开始时,放点奔放的曲子,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这样的课堂学生们更喜欢。
在礼仪实训课程中,特别是在基本行为礼仪姿态训练中,通过几十分钟的实训,学生会感到疲乏。而在引入背景音乐后,在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实训教学,能有效调整学生的情绪,使其减轻疲劳感,也会对训练产生兴趣。背景音乐的选择要根据实训内容不同来确定不同的音乐。如坐姿、站姿、鞠躬等实训背景音乐应选择舒缓的、轻柔的曲目;如走姿实训的背景音乐应选择节奏感明显的曲目。
4.形象教学
利用挂图、PPT图片展示、视频短片播放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很形象、直观地讲明礼仪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礼仪姿态时,可先展示正确姿态的图片,再配以教师自身的示范教学,讲明动作要领。在讲电话礼仪时,可在网上寻找与之相关的视频素材或事先根据教学需要录制视频,以短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拨打、接听电话时的基本礼仪规范。
二、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案例教学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真实的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②礼仪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礼仪教学中精选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案例,能够让学生对礼仪规范有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使用案例教学时,首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丰富的语言或其他手段将精心设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及问题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维的空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其次,在案例及问题展示出来之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索。第三,应及时进行分析,讲解,释疑,梳理思维过程,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最后,做好认真细致的总结,让学生对案例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升华,引导学生将案例的个别事件上升到普遍意义。
2.情景模拟实训法
实施情景模拟实训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礼仪知识及操作规范,在实施这一教学法时,教师应首先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或工作情景,并为学生设计好需要扮演的角色。角色设计是教师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每个角色的背景和将要面临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操作与感受中,增强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并能根据具体情景灵活运用。
如在讲授怎样做好介绍人时,先设计见面的场所,介绍人、被介绍人的身份或职位,介绍的背景,再让学生根据讲授过的介绍礼仪知识与实际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演练后,教师应及时点评,并再一次梳理相关知识点及正确的操作规范,使学生加深理解。
在高校礼仪教学中,教学技巧及方法的单一会导致学生在一尘不变的学习过程中兴趣降低,因此,以上所述的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应有机结合,合理运用,这样才能形成张弛有度、教学灵活、学生乐于接受、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模式,从而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及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规范自身言行,提高礼仪修养,礼仪教学效果才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2.分享与传授经验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年16期
[2]王春波.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0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
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
2.分享与传授经验
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
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
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
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
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
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年16期
【关键词】高中生;新课改;阅读法;历史教学
要使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阅读法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高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进行广泛的阅读可以对高中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培养
阅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大量的阅读,了解许多历史方面的常识,对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1.历史的学习要求高中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进行博览群书的教学方式,对理解课本知识非常重要,能够从历史的观察以及思考中,对解决现实的问题具有启发作用。
2.在高中的学习阶段,高中生要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历史教师要对高中生在阅读技巧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让学生对阅读的规律进行掌握,积累历史的资料,让他们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阅读的教学方法对高中生在心理方面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高中生的思维已经形成了抽象的概括性以及进行辨证的逻辑思维,可以对综合性的材料进行分析。因此培养高中生的阅读习惯可以让他们把现实和理论进行结合。
二、实施阅读法的教学方式,可以转变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要求学生具有搜集以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历史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着重的培养,可以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是:高中生对历史知识非常的匮乏,因此实施阅读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阅读法的实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对历史学习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以及策略。具体表现在:
1.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历史
要充分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在历史的教学中联系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这方面要做到:(1)对历史的课堂内容进行优化,创造一种非常轻松的学习的环境。(2)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学习的氛围更加愉悦。
2.对高中生的阅读效率进行提高,提高阅读法的效果
历史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法进行正确的指导,训练学生进行高效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对高中生的阅读进行培养:(1)将历史的知识编写成教学的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阅读。(2)学生要善于动笔。(3)阅读的过程分为:粗读、选读以及精读三个。同时,历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反馈,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查。经过教学证明:阅读的教学方法对高中生在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4)教师的正确引导。由于新课改看重历史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对现代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要培养学生进行搜集以及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学生之间进行历史知识的交流,促进历史的学习。
结语
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进行的阅读的教学方式对高中历史的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教育上的重大的改革,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的方式,恰当的运用好阅读的教学方法促进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使高中的历史学习为高中生所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程晓南.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关键词:问题中心;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教学,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高中历史的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多数以高考为风向标,针对高考历史知识考点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解答方法的训练,而且实行反复的强化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心比较强,同时比较喜欢探索,面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一种探索的欲望。问题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钻研的动力。“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首先会引起学生的个体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钻研。因此,通过提出一个个历史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参考资料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传授的方式,将总结的知识中最精华的要点传达给学生,使之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加强知识的记忆,掌握解题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因为教师没有留给学生任何思考的空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想问题的方法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和灵感来源也不同,这种方式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实施的要点
1.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很多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往往感觉一切都懂,但是遇到教师提问时却回答不上来,这说明阅读方法不正确。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基础。正确的阅读方法应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从基础中发现问题。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在基础阅读中带着问题去阅读,遇到不解之处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第二,精读教材,从目录和引言中发现问题。目录能够使学生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从而从横向和纵向上比较、发现问题;第三,深读教材,从隐性知识中发现问题。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纵横、注释中都隐藏着许多知识,必须认真阅读才能总结出来。
2.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教学必须建立在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时候学生对教师比较敬畏,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亲密的关系,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同时,教师提问题的方式和表达观点的方式可以民主一些。
三、结语
总之,“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师生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唐永宏.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0,(09).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艺术 历史书籍 学习习惯 脉络 多媒体技术 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57
在教授高中历史的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应试教育依然比较盛行的今天,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并不重视,采取的学习策略往往是考前临时报佛脚,仅仅生硬地记忆一些知识点,并不做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保证短时间的记忆,并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每到考试的时候就需要将所有的历史书重新背一遍,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我们常常说:“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尽职的老师。”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和行为,我们教师无疑是有责任的。其实,学生经由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完全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的,关键是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在严峻的教学形势前,我愈来愈意识和感受到提升自身教学艺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本篇文章即主要论述本人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艺术的一些思考。
一、引导学生建立阅读相关历史书籍等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河北进行教育实验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强调:“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丰富内涵的重要方式。”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好历史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习惯,包括规律记忆的习惯、积累错题集的习惯和阅读书籍的习惯。在这里,我们具体论述阅读的习惯。纵观我们高中三年的历史课本,涵盖面极其广泛,囊括了中外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因此,由于书本限制等原因,很多的知识点都是被教师一笔带过的。这样流水账似的编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课本之外,还应该适当涉猎一些课本以外的相关历史书籍。但是,学生的年龄和经验毕竟存在着不足,在拣选书籍和把握尺度方面还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因为很多的书籍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色彩,在编写的时候可能不是特别客观,我们要尽量推荐学生阅读那些观点相对客观的书籍。比如说,林语堂先生所编写的《东坡传》就是一本非常好的课外历史读物,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苏轼和一个相对真实的宋代历史。总之,学生在课外适当地延伸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实现融会贯通,而且对他们的相关人文学科,比如说语文知识的扩充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这一教学艺术,尽早启发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帮助学生有技巧地理清历史脉络
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是高中历史教师教好课程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好历史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理清知识的脉络,是学生学习好高中历史这门功课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高中历史知识涉及到年代、人物以及各个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常用的梳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年份、国家或者是相关的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的模式。其实,除了我们常用的这些脉络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灵活的模式都是可以供学生选择和使用的。比如说,根据学生兴趣点和擅长领域的不同,他们完全可以根据一个既定的历史人物或者是地区展开相应的脉络归类。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我们就可以参照一定的准则以“李白”为中心点开展有关唐代历史的脉络梳理。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对于战国时期的区域划分不太擅长,总是记不清楚。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以某一个国家为中心点开展相关区域的脉络梳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不同的梳理脉络的中心点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全面展开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梳理。梳理清楚知识的脉络之后,学生就能够事半功倍地记忆历史知识,学习起来更加便捷和轻松。总之,记忆知识不仅仅需要一定时间的记忆和背诵,更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就是这个方法的写照。
三、巧妙地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
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采用传统的讲课模式,这个模式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有效统筹课堂、提升效率。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在主要采取讲授模式授课的同时,也应当巧妙地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立体的多媒体的展示,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的教学技术并不足以支撑其整个高中历史课堂,还需要与传统的教授模式互相配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提前设计好哪些历史知识适合传统的书本讲授模式,哪些知识更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抑或是两者相结合的讲授模式。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四、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