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教育特点8篇

时间:2023-08-28 09:22: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教育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教育特点

篇1

一、初中生物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从自身引伸到他人,涉及到生死、人生、哲学、情绪等多种问题。而狭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关乎人生观念的教育,教会人类如何认识生命、尊重且热爱珍惜生命。初中阶段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是教师帮助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和生存环境进而尊重珍惜现有生活,回报社会和他人,树立正确健康的生命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良好的储备,利于学生与其他人的和谐相处。

(二)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自尊心和好奇感比成年人要强,他们不再轻易相信教材和教师,产生了怀疑的心理,许多的事物只有经过他们自己的实践以后才会得到肯定的答案,朋友关系和社会关系在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产生途径就变得复杂,生物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初中生物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自己,把自己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明白自己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部分。现在的初中生的叛逆意识比较强烈,学习生物教学课程,了解生命的意义更有利于教师掌控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为以后的其他方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特点

(一)客观方面

1.教材中渗透生命教育意识

教材使学生直接接触材料,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更直接接触现实生活中触摸不到的知识和内容,获得崭新的情感体验,丰富了知识含量。初中教材介绍了大量关于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构造、物种起源、生命的发育消逝和演变过程。教材介绍了青春期的发育过程以及发育特点,认识人体遗传和变异的过程,还包括一些卫生健康知识,了解病毒及其危害。通过“食物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人和自然是统一促进的整体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进而很好地认识自我、认识生命、认识自然。初中生物教材的构建过程就是依据学生的特点,教师教学的特点的组合过程,让学生从小处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建立起合理的生物保护意识,进而自觉地去热爱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2.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生物课程的生命教育意识

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意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生命教育课程是一门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在一堂具体的课程中就可以完成的内容,它是在大量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处于内容深处的知识内容。教师只有自身拥有健康的教育观念意识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整合作用,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教师不要从简单的生物课程开始,更应该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去发现与生物课程相关的内容,把它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

3.教学形式影响生物课程的生命教育意识

不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接收效果不同。生物教学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促使学生均衡和基础性的发展。教师还应当保证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专注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生命实践体验,做好理论同实践的联系,采取分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及生命主题辩论等学习研究方式,达到对生命虚拟场景的模拟再现,必要时可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促使生命教育的具象化。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自我发展和情感体验。生物教学的环境是多样的,不比简单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内依靠简单的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与老师讲授的内容,可以把课堂教学的环境带到户外生活中去,采取情境感受的方式使学生自觉地去发现生物中的奥秘,理解生物的本质和自然环境的美好。

4.教师态度影响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对事物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前提是能够把热爱事业和关心学生放在教学的首要前提下。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对事物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生命教育课程,要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性格特征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从更深一层次的内容入手,教学内容力求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接受学习的知识方法,提高认识态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在热爱学生的前提下讲授新知识,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完成的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引导开发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有很大影响。

(二)客观方面

1.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面临太多的诱惑,学生在接触书本、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不良知识内容的影响,因而,学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正确的辨别意识,在大量的实践生活中树立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努力去思考人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去接触生活中和教科书中有关生命意识的内容,更多知识含量还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才能把习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间来。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后可以把学生习得的知识内容与价值观融于一体,演化出对生命的探讨意识,学生只有树立争取的价值观才能领悟到生命的重要性,把自己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去。

2.学生自觉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初中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每一次课程讲解的过程都是自己的感受的体验,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一堂课的时间也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教师不能把所有的感悟和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点都完全地讲解给学生们去感悟,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能够把课堂的内容与感悟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生物教学中的进化论现象阐述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而且使每一个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更好地完善自己做准备。作为学生应该有危机意识,把适者生存的道理推广到自然的社会生活中去,明白世界万物的生命平等的道理,更好地去爱护生命。

3.学生的尊重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生命的发展过程,可以深切地领悟到自然万物生命的平等性,不会把自己放置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例如,在生物课堂上,学生可以理解到人的发育和动物一样都是经由受精卵产生的个体,生物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展示把受精卵的发育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了印象深刻的作用。如在教学《植物的开花结果》时,让学生不但懂得被子植物通常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最后发育成果实、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将不会产生种子,学生就会更加地珍惜生命。漫长的生命过程中,人不仅在影响着生物的发展变化,自然万物的一切也在默默地影响着人类,人是自然万物的产物。

4.学生的和谐相处的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当今社会提出和谐相处的口号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初中生物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大自然,在接触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进而深切地认识到拥有和谐的自然环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主动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意识。初中生物中的生物链的学习让学生发现自然的奥妙之处,发现人不仅仅生活在自然之中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然之中。自然是人的母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变化大都是在自然这个大环境之间开始的,同时,人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自然的某些特点方式。

5.安全保健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生命对自然万物来说只有一次,每一个物种的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品,在万物的一生中只有生命是最宝贵的部分,没有了生命一切的东西都是虚的,人的生命经由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的发育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各项事业的基石,生物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必然的部分。生物课程中提到了青春期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可以明确意识到青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白青春期是一个特别又重要的时期,为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做准备,解开青春期的困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特征,预防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产生。生物教学中含有的健康知识让学生远离危害物,保障自我的人身安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珍爱环境,保护环境,把人与自然当成和谐的统一体,在保护自我的同时保护环境,为美化爱护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6.创新探究意识对生命教育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要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力求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再发展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变成独立而又有思想的个体。新时代要求人的发展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掌握新知识和巩固已有知识;二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发展能力,尤其是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时间性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去发现时间的真理。例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观察青蛙的变化过程,自觉地去试探豆芽的生产条件等实践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课程中讲解到的问题,学生的生命创造力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变化。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感悟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美妙之处,这是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接触自然、接触生命的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也更容易产生印象深刻的记忆。

篇2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在心理学上又把这个时期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反抗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致使他们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厌学、失足等。

1.情绪不稳定导致行为失控

青少年的情绪特点表现为敏感而相对脆弱,强烈而不稳定,变化迅速而不持久,容易冲动而缺乏理智控制,因此也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疾风暴雨期”。随着生理加速发展心理也迅速发展,由此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使初中生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尤其是初中生叛逆心理日趋严重,老师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往往变成了对他们的束缚加之由于第二性征与的发展,青少年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又由于环境与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不得不被压抑,使之往往处于莫名的烦躁与不安中。在这种情绪背景下遇到小小的不顺心之事,容易情绪失控,从而导致行为失控,如顶撞父母、老师或打架等。

2.自我意识增强导致观念“碰撞”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缓和稳定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生理迅速成熟,使初中生产生了“我”已经长大了的自我意识,他们要求具有和成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因而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的想法与他们总是格格不入,更反对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观念,出现了观念上的碰撞,导致了行为上的反叛,成人要求他向东,他却偏要向西行,以显示自己的长大。

3.意志薄弱导致行为反复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都比较差但是他们的自尊要需与独立倾向相对表现强烈。这就出现了初中生的内心需要与意志控制力之间的失调,导致他们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经常表现出决心很大,信誓旦旦,行动上迟疑不决,摇摆不定。例如:不少老师和家长经常反映某学生贪玩,不够自觉,总要大人的监督等。原因就是初中生主观认识不够全面,缺乏意志调节能力,明知某种行为不好,但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去做好。

二、初中生品德教育的途径

任何教育若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则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德教育也不例外。鉴于上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会学生调节情绪

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情绪情感的特点,帮组学生找出情绪波动的原因,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例如:认知调节、合理宣泄、行为调节、心理放松、理性升华等。一个情绪稳定,心境平和的学生,是较少出现反叛等失常行为的。同时在学生心境平和下进行品德教育比情绪波动下的教育收效更大。

2.给予学生理解与尊重

初中生与成年人间矛盾的焦点在于:初中生对自己的发展认识超前,成人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成人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待初中生,粗暴地对待学生的反抗与情绪波动。因此,要教育好他们,成人应该理解他们的成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态度。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以父母、老师为模范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成人也有很多缺点。但由于他们认知的片面性,不能对成人的优缺点进行全面评价,从而认为成人无资格教育自己。因此,成人应真诚地与初中生进行情感沟通,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消除他们的敌视,从而使他们接受教育,争取上进。

篇3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发展 教育策略

初中阶段是个体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心理状态十分不稳定,极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领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多为12-16周岁,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身体外形迅速改变,身体内部机能显著增强,这些变化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因此,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但与身体的快速发育相比较,他们的心理发展却处在缓慢的过渡时期。具体表现为:在情感方面,初中生更加重视内心体验,情感更为丰富且富有激情,但容易冲动、鲁莽和感情用事,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在自我人格方面,初中生人格框架初步建构,更加强调自我独立,但对自我的评价不甚客观,自我控制能力仍有待加强;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但仍不够全面深刻,思维虽然新颖但常会失于偏颇;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并希望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但有时会显得羞涩和内向,不知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总之,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显得十分不协调,还有一些学生会表现出更为过激的厌学、逃学、打架等叛逆行为。如果教师和家长未能对其施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就有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几点原则

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规律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特点,班主任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本原则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实际为教育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教育目的,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稳定发展而做出积极的努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改革,再次明确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突出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差异原则

“个体差异”原则,即指班主任尊重学生因个体不同而在心理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并能够从差异化的角度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中生虽然处在相同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但因家庭环境、生理遗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普遍性原则能够解决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但是如果总是一概而论,教育效果自然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适当改变教育策略。

3、合作原则

“开展合作”原则,即充分联合教育伙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单凭班主任一人之力也不可能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这样重要的任务,班主任要与家长以及各位任课教师积极沟通、密切配合,构建起立体式、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体,以便更为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扎实有序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相关策略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内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状况的教师,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在深入分析了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策略,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1、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有班会、“知心”信箱、个别谈心等等,这些教育形式虽然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已经稍显落后。首先,班主任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如班级网页、BBS、E-mail、QQ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此类教育形式既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自尊心,又能够更加充分和深入地进行沟通交流;其次,班主任可以对传统的教育形式进行新的发挥,如原有的“知心”信箱多是学生“匿名”给班主任写信,诉说困扰自己的烦恼和问题,班主任可以拓展“知心”信箱的功能,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困扰自己和同学们的共性问题,再由班主任进行筛选后引导学生在班会中开展大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越来越明确该如何思考和处理此类的问题。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显得枯燥单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初中生身处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他们所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丰富。例如,当前社会离婚率的上升,一些学生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一方面,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的选择,而另一方面,也应尽可能地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社会责任,如何更好地承担和履行责任。

3、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班主任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对完成此项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心理状态的健康和稳定,加强自身修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用实际行动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其次,还要不断加强学习,认真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最后,班主任要始终葆有一颗“爱生敬业”的心,“爱”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武器,只有做到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职业,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

近年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班主任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要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去,了解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实际情况,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篇4

初中学生大多数活泼好动,反应灵敏,竞争意识、独主意识逐渐增强,且有很强烈的表现欲,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不断提高。我们初中英语教学一要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二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体会到以下几条初中英语教学特点。

一 交际性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就是为了达到用英语来交际这个目的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来。

课堂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合,但是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交际 能力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无论教师怎样精心设计,学生怎样努力配合,如果没有课前、课后的密切配合,都很难实现这一愿望。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学习也决非局限于课堂。如果把语言当成一门课或一门 知识来学,那么离交际的目标就越来越远了。因此,学好并用好一门语言必须从课堂中心跳出来,创造出一条课内与课外结合,新课与旧课结合,复习与讲新结合,游戏与讲练结合的新道路。把传统的复习、预习、讲授、练习都纳入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有趣的言语活动中去。不论听录音、看录像、讲故事、学歌曲,还是角色扮演或对话都是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有新课,有练习;课外活动,业余自学也有新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英语,而且用这种语言交流思想,做实事,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如:在练习个人小档案时我将本人的小档案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就我的真实情况进行问答:“What's our English teacher's telephone number?What's her favourite animal/colour…”等,这些真实的情况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想更多地了解老师。另一种常用的交际练习就是让学生编节目。如:一个演丢车的人,一个演警察,另一个演拾到车的人,还可以有几个配角。这样,学生主动地练习英语,仿佛在真实情景中交际了。这样的练习比单纯练教材中编好的对话无疑更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会在这种练习中迅速提高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二 趣味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不感到英语学习枯燥乏味,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要求教师要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再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这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教课文,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粗讲故事,概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教语法要注重举一反三,注意延伸。例如,学习助动词do,就引导学生总结现在分词doing,过去式did,过去分词done这三类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及时以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的形式进行训练。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必定大增。

三 直观性

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形象和感性的知识容易被他们注意和接受。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准备一些实物教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在教学单词:bottle,empty,full时,我先展示出一个空瓶子,并说:“Look!This is a Bottle.It's empty.”继而,我向瓶子里灌满水,说:“Now,it's full.”这样学生轻松地学会了这几个单词;在教ill,hospital,see a doctor时,我放一段看病的录像给学生,并加上解说,学生们自然地就将英语语言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了。这样的教学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容易忘记。再如就是我自己经常做演员,用我的动作、表情、手势,用我的服装等进行教学,学生们很容易接受这些直观、形象的东西。

四 创新性

长久以来,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大堆的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后患。同志曾经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创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篇5

1、 新教材注重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地培养,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和应用,加大英语口语教学力度,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佳手段。新教材在这方面的特点尤突出。课文对话旨在构建生生交际的形式,提供语言会话的模式或情景。

2、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英语交流中的困惑,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与寡,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除了原教材中有关中英文姓名的差异、接受礼物时的差异以外,

3、新教材的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更加贴近生活化。新教材在食品上增加了coke(可口可乐),porridge(粥,稀饭),dumpling(水饺),tofu(豆腐)等新词。另外,新版教材第一册还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片介绍的内容,通过名片的内容可以做多种与职业、地址、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内容的有关练习。

4、新教材趣味性浓烈。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切近时代生活。新教材配有丰富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旅游、音乐、机器人等,所设计的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

二、在组织英语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新教材的词汇。在学习单词时,应把握好的尺度:

集中学习单元单词,分散学习目标,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这是关键的一步。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又传授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按照《教育心理学》“首因效应”原理,应该说在领读单词以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当堂课就掌握词汇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特别在使用单元词汇量过大的新教材组织教学时。我认为“首因效应”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Use real 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 pictures or cards)、教学课件授受法(CAI)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教育教学的首因效应。所以,我认为在集中识词(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数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分课消化掌握词汇,小步化教学目标,即教师在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先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强化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

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在教授新教材时,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初二以后对新版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现的词汇,在以后的新章节中再遇到这些词汇时,学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

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学习新版英语教材,因为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

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教材。调整新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如,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对话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的接受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了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呢?于是,我把这两段调了顺序,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再讲第一段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新特点;选用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09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式由实验阶段进入到了全面实施阶段。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并对不同学习水平的每个学习方面都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还分别添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加强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对体育教师的指导性。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要准确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1.1 构建了基于大课程观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编排中,通常以运动项目为主线来构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这种做法便于体育教师围绕运动项目来设计体育教学,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体育教师把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进而片面地把体育教学演化为运动项目的教与学。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这一变革意味着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由单一的教材观转向大课程观的嬗变,全面渗透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有助于促进“三维健康”目标的整体达成。

1.2 进一步平衡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性和灵活性

新世纪课程改革伊始,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比较迷惘的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稿)仅仅列出了内容标准,这给体育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也使得习惯了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一线教师有些无所适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适当加强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对明确的内容要求,使得体育教师选用教学内容时有例可循。

例如,随着初中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能的增强和体育学习经验的增加,他们逐渐具备了学习一些运动项目技术及运用技术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学习目标下编制了兼有指导性与灵活性的教学内容要求(参见表1)。

1.3 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再仅仅是体育教材的简单执行者,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更加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例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运动技能包括六大类,即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六大类中,每一大类包括若干运动项目,每一运动项目中又包括多种运动技能,因此,尽管新的课程标准在每一大类运动中都例举了许多的项目,但这是“例举”,不是要求“必学”,主要目的是供学校和体育教师参考,学校和体育教师完全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大类运动中的项目进行选择,选择后的某一项目中应该教什么技能,怎样教技能,完全由学校和体育教师决定。[2]]由此可见,《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是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但需要体育教师在准确分析本校具体课程情境和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2 选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1 处理好学校特色凝炼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不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凝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事实上,体育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校具有特色地选用和持之以恒地凝炼,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在深圳市龙岗区某九年一贯制学校,游泳、乒乓球、跆拳道是其校本教材,凡是这所学校初中毕业的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三项运动技能。也就是说,游泳、乒乓球和跆拳道是这所学校的特色项目。在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初中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项目,真正体现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理应处理好学校体育特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2 处理好竞技运动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关系

以奥运会竞赛项目为代表的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这表明了它们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因而不少国家都以奥运会项目为基础来构建本国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传统体育课程深受竞技运动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学生毕竟不是运动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动机和目的与运动员存在很大的差异。[3]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中,一方面要精选深受初中生喜爱的竞技运动项目,对它们进行教材化改造,使之适合初中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武术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因为这是传承中华体育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分别独立作为运动技能学习两大类别的出发点。

2.3 处理好学生身心健康与中考体育成绩的关系

“健康第一”是新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其内在意蕴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新课程积极倡导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观”,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协调发展的同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始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仍然是体育教学所要关注的焦点。[4]事实上,初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任务是体育中考,为了扭转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全国各地普遍把体育纳入到中考的范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提高中考体育成绩自然是初中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绩效评定和职务晋升。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与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并不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要求体育教师要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

3 结束语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明确了“以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思想,这在为体育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必须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如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及重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在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内容的运动实践性、健身性、娱乐性、可替代性和非阶梯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选用体育教学内容,进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5-37.

[2]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二)[J].中国学校体育,2012(05):14-17.

篇7

        1 、教科书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素质

教学内容健康,渗透着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听读材料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理解英国国家的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2 、教科书注重语言的作用。

        教科书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而不只是懂点英语知识,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语言,积极地运用语言,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因此,教科书介绍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如角色扮演( role-play )、信息沟( information gap )、解题( problem solving )、猜谜游戏( guessing games )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语境,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结构实施大纲规定的交际功能。

        3 、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科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地安排大纲所规定的全部的语言项目――功能、语音、词汇、语法、话题等。这些项目的编排是以多年教学实践为依据,旨在符合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认识规律和特点。

        4 、教科书的语言材料力求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5 、教科书注意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教科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通过大量的语言操练( drill )和练习( practice ),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言语的技能,并经过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和完成任务,将言语技能逐步发展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

        6 、教科书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7 、教科书采取“透明法”,易教易学。

        8 、教科书具有弹性

        9 、建立评价系统,保证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针对新教材的几大特点,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教会他们怎样自觉地学习到以下几点:

        一、以“本”为本,寓教于乐。

        ( 1 )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度适当。

        ( 2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3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其各个感觉器官的作用。

        ( 4 )突出新教材的趣味性,兴趣具有动力功能,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英语就显得积极、主动,但是学习英语并不凭一时兴趣,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 5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唱英语歌”、“单词接龙”、“小对话”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这样既巩固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新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注意介绍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思想教育,这样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还有助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听说读写,四项兼顾。

        (一)听

新教材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融四项技能为一体”的训练。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听的技能也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教科书中,听力训练大致以五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 1 )课堂用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样可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

        ( 2 )教师在介绍和操练新语言的时候,应让学生多听并注意发音。

        ( 3 )初一英语从第三单元开始,每个单元都有训练学生重音、语调及辨别不同发音的练习。做这些练习时,可让学生先听后练。

        ( 4 )教科书基本上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听力练习。这类练习比较简单,能够让学生听懂,引起他们的兴趣。

        

        ( 5 )听写是训练听力、拼写和写的技能的一种很好的练习。听写既是可用教学,也可用于测试。

        总之,听作为教学手段,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对听的技能进行专门的训练,教师应让学生多听,注意培养听英语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养成听英语的习惯。

        (二)说。

        说的能力属口语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应加强说的训练。下面介绍一些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

        ( 1 )操练。操练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语言。全班或一个小组的学生齐声跟着教师说,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人人都能开口说。

        ( 2 )对话。教科书里的许多口语练习都是采用对话形式,以便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活动,能比较自然地使用语言。

        ( 3 )正式的言语练习。正式的言语练习可有以下几种方法:

        a 、使用录音带。教科书里大部分的对话都有录音,使用暂停开头;可以随放随停,一放再放,便于学生跟着说。

        b 、拼读和发音练习。这些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单词,并学会与它们有关的拼读规则。

        c 、重音和语调练习。

        d 、歌曲和诗。它们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节奏感和提高流畅程度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e 、交际活动。交际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流畅程度。初一第一册课本中的交际活动基本上是教师指导下的较灵活的练习。

        (三)读。阅读教学是通过学生课本和练习册里的练习进行的,是与其他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的。读能帮助理解、巩固和记忆所学的材料。学生既要学会朗读,又要学会默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羞于开口,故教师应主张学生多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这样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记忆。

        (四)写。写的技能主要是在练习册里培养。它紧密结合并加强口语和阅读训练。

        a 、书定技能训练。教科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初中英语从第一册第一课起就教学字母的书定,在练习册里每个单元都有抄写练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练习书写技能。

        b 、有指导的写作。教科书鼓励学生使用他们已学的语言不仅做课堂里写的练习,而且要引导他们写真实的情况,例如写自己或同学的一天生活,或写自己的家庭、班组等情况。

       听写是培养写的技能的有效的练习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听写字母、单词和句子的练习,提高他们书写技能。

        听说读写的技能是在听说读珲的训练里培养起。这四方面相互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贯穿于每节英语课。教师要注意如何全面训练,交替进行,既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注意减轻学生的疲劳,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

        三、创设请境,溶入角色。

        新教材配有彩图,课文全部套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会话时,教师尽量创造较为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初中英语第一册第 14 课练习 4 ,要求学生分角色将对话表演出业。教师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己的台词,以便真正表演时可以做到脱稿。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对话中加入一些动作和表情,如,被介绍时要握手、微笑,问 is this number14 ?和 that ’ s number14 时,可用手指着椅子等。这样可以使表演更加生动、真实、自然。

        再如,笔者在新授“打电话”这段对话时,把玩具电话、手机搬进教室,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两人一组上台表演,整堂课气氛热烈,从而能自觉地使用打电话时的用语,勿须死记硬背。

四、合理使用教村系列配套。

        新教材以学生用书为主,系列配套,使得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因此,教师除了用好学生用书以外,还要用好练习册、阅读训练等课外用书。新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注重语篇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进行语篇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

笔者曾遇到过一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即将上课前学生拼命地背单词,以“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来应付老师课堂上的检查,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效果也非常差。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只记几个单词上面,忽略了语篇的记忆,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

        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每天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册的安排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后的知识巩固。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每课的练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些重要的练习可通过教反复出现来达到巩固。比如可利用投影仪,将一些练习在课堂上解决,还可适时.适度面布置回家作业,真正达到理解记忆。教学还可以不定期进行单元巩固测试,针对不些不容易出差错的知识点,设置一些陷井题,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因材施教,因人而宜。

         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三年制现行教材要求有些语法项目只要理解,不要求掌握,教师应灵活把握尺度。一般说来,对已学过的词汇、语法和句型要求学生复用,对新的重点语言项目要求学习使用,而对新的非重点语言项目,只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能够领会。

        对于初一学生,教师首先应着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初学英语者,一般怀有好奇、兴奋和期待的心情,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应介绍怎样学好英语知识的几种方法。

        ( 1 )把好语音关。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理由很简单,如果单词读不准,句子不能上口,那就无法学好英语。要学好英语,首先要用心听老师的发音或听正确的录音,听准了,就要大胆开口,反复模仿,耐心纠正,直到发准为止。不要怕错,开始模仿时不可能很正确,只要肯用心而又耐心,没有学不会的。

        ( 2 )过好词汇关。英语用的是拼音文字,中国学生从习惯方块字到学习拼音文字,本来就不容易,何况英语单词的拼法又很不规则,困难就更大了。但是,大部分的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还是有规律可遁的,因此,从开始学单词起,就要注意单词的读音和拼法之间的关系,即拼读规则,切记不要像记电话号码那样去死记硬背单词的拼法,如 good 中 g 读 /g/ , oo 读 /u , d 读 /d/ , g-oo-d 拼起来读 /gud /。这样学习单词,不仅记住了读音,而且记住了拼法。逐步掌握了拼读规则后,遇到符合规则的单词,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怎样读法,做到“见形知其音,听间知其开”。

        ( 3 )怎样过语法类。要过语法类,就要掌握正确的学习语法的方法,要学好英语,语法是不能不学的。但是光听不懂老师讲的语法规则,或是能背诵语法规则,学不好英语的。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对于各种词开变化,不但要能辨认,而且要用得熟练准确。句法此词法更重要。不掌握句法就无从造句。不会造句,就不能表达思想,不能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的目的。句法的重点是句子结构。对英语的常用基本句型要多练,达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

篇8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新教材 教学 方法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初中英语新教材突出了交际性,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 ,接近现实生活。新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符合教学实际和教学认知规律 ,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新教材看似简单,但涉及的知识面广。它举了许多接近生活的例子,并在课文中插入了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它适用于当代中学生,同时,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 新教材的优点和缺陷

1.1 新教材具有的优点。①新教材的知识点和语法具有超前性和重复性;②新教材注重东西文化的差异。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③新教材的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更加贴近生活。新教材还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片介绍的内容,通过名片的内容可以做多种与职业、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传真、电子邮件等内容的有关练习,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经常接触的情景,真实、实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④新教材紧扣时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大致表现在关注西都大开发、注重科学发展、关注社会、关注环境;⑤新教材趣味性强。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贴近时代生活。

1.2 新教材存在的缺陷。新教材除具有以上优点外,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语法错误明显,教材校正不严肃;②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新教材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体体现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等的增加。③新教材课本内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是相比较而言的,各个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课文几乎空洞无物,而有的课文如果要按教学目标则需用上2~3个课时。

2 新教材下教师的做法

2.1 教师要端正思想。教师要在思想高度上认识新课程,同时也必须接受新课程,进行新课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师在思想上不能以任何理由来否定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而否定新课程、新课改。教师要端正思想,充分认识新课程、新课改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符合当今学生的特点,符合“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2 教师要积极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新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习惯而达到学生最终掌握的目的。一切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这样的“新”更是没有意义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积极主动的一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勤动脑并及时分析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之上创新,才是真正的新课堂。

2.3 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掌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新思想,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习。许多教师用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主动接受新事物比较困难。实践证明,人不学习就会落后,不思考就不会进步,更谈不上有所提高。教师只有静心学习,用心探索,才能更新观念,提高自己,适应社会。

3 使用新教材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3.1 新教材词汇的教法。在学习生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①集中学习单元生词,分散学习目标,逐步消化掌握词汇;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自体词汇。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③“词句文”结合教学,即把词汇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学,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去学。

3.2 新教材课文的教法。新教材系统性高,因此提倡整体法教学,即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入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再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在具体教学课文时应注意三个方面:①遵循短文阅读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②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由于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按照自己教学的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删除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③主动订正语法错误,在新教材中出现的明显的语法错误,一定要根据正规的语法教学书在课堂上把它给予纠正。

3.3 多操作练习,少语法教学,真正做到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的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