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风险分析流程8篇

时间:2023-08-28 09:22: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风险分析流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分析流程

篇1

关键词:合同 管理流程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214-02

关于企业经营活动、运营管理工作,其合同管理属于系统,结合有效地管理流程与方法,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问题进行合理防控。从本质上讲,合同管理属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范畴,而企业运营期间所存在的风险、制因因素均会对合同管理工作产生制约,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呈现作用下降的趋势,同时更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基于此,该文对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其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控制对策。

1 企业合同管理流程

在企业建筑项目运行期间,可通过对合同管理的方式,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具体的合同管理流程为:起草和审批、洽谈、签订、存档与分发、交底以及工作履行,下文对合同管理各个流程进行重点阐述。

1.1 起草和审批

合同起草一般由企业运营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建筑双方对合约的建议,编制与之相对应的合同模板;经过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对合同条款的全面审核,移交至上级管理部门,完成合同审批工作,并经过企业管理者签字、盖章后,合同各项内容方可执行。在此期间,合同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首先,合同起草人员需对建筑项目中标情况、企业双方判断结果进行充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合同内容进行编写。其次,在合同中所涉及的各类资料数据,均应由企业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工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与监督部门开展系统化审批与签字工作,同时在合同审批期间,还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切忌不可出现越级审批行为。

1.2 洽谈、签订

合同管理中,洽谈工作属于重要流程环节,其应在建筑双方洽谈前,对洽谈目标进行确定,通过对自身与对方底线的判断,在必要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让步,从而才能在合同洽谈流程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同时合同条款应具备明确和完整、用词准确以及责任细化的特点。在洽谈工作结束后,依据企业双方的洽谈结果,由运营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将合同矫治部门经理审核,再移交董事长对合同进行审批和签字,致使该项合同具有法律效益。另外在合同审批后,由企业双方代表完成合同签订工作,一般情况下,合同签订中应要求双方共同签字盖章,若在特殊情况下,不可同时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应避免一方先行签字盖章行为的出现。

1.3 存档与分发、交底以及工作履行

存档:对建筑合同实施存档备案工作,其主要依建筑类型、功能以及签订时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存档,以便于后期查阅。分发:在合同签订与存档工作后,合同所涉及的相关资料信息,应分发至企业各个部门中,在此过程中,还应关注资料清单的执行情况。交底:通过对合同条款细节化的阐述,使相关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能够准确地对合同内容进行判断,并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强制化管理,其中,所涉及的部门由项目部门和工程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供应部门等。工作履行:工作履行情况,对合同管理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若要更好地确保合同履行效果,应通过对合同注意事项明确的方式,针对合同履行中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进行全方位控制,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 合同管理风险

在企业建筑合同管理工作中,常见风险问题,主要由外部因素、对方因素以及自身因素所导致,其中外部因素是指:国家关于建筑行业建设方针、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等外界制因;对方因素是指:对方蓄意违约、对方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较差、财务资金周转失衡等;自身因素是指: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管理能力与企业负责人经济决策能力、设计水平等。上述风险制因因素的存在,促使企业在进行建筑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准备风险、签署风险、履行风险与管理风险4种。

2.1 准备风险

合同准备阶段,存在管理风险为策划风险、调查风险和合同对象风险、谈判风险、文本风险与审核风险六种。策划风险为:合同内容设定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合同内容与实际建筑项目之间出现严重偏差、对合同内容法律问题出现有意规避行为;调查风险:未按照客观公正原则、对调查对的信誉度与合同履行情况过于高估;合同对象风险:合同对象自身素质水平不足、将合同履行能力较强的合同对象排除;谈判风险: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机械设备等产品规格与性能考虑不周,使自身利益受损;文本风险:合同条款缺少完整性、精准性以及文字明晰性的特点,促使合同对象在合同履行期间出现误解的状况;审核风险:审核人员专业技能缺失、工作责任认识不足,使其无法发现合同内容与条款中存在的风险。

2.2 签署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在建筑合同签署期间,也易发生相应的风险,需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超出规定签署时间、印章措施、未按规定流程存档与合同条款被恶意篡改等。对此,可采用企业部门职责细化、印章严格管理、程序化与专业化合同签署的方式,对合同签署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2.3 履行风险

合同违约风险、变更风险、转让风险与终止风险,是当前企业合同履行阶段中较为常见的管理风险类型。针对此,应事先做好合同对象的调查工作,结合准对象的历史合同履行状态,判断其是否会在项目建设期间,出现合同违约与转让的问题,若准合同对象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需在未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对其进行更换。同时针对合同变更与终止问题,可选用施工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实时报道原则,对项目合同进行标准化控制。

2.4 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环节,存在的管理风险为:归档风险与执行效果评价风险,如合同所涉及的机密泄露、合同盗用或滥用状况频繁出现、执行评价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对此,应采用合同不定期检查或查阅的方式,加之对准合同对象调查和结果反馈,构建健全且完善地评价体制,针对准合同对象出现的风险遗失问题进行严格控制。

3 有效地合同管理风险解决对策

3.1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当前企业解决合同管理风险行之有效地手段,一般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企业中。风险规避属于事前风险控制的方式,其主要分为试探风险承担和拒绝风险承担两种形式。首先,试探风险承担:在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风险防控工作中即为常见,其主要依据风险评估标准,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判断,结合合同条款的设定,判断企业能够承担合同管理风险的范围。其次,拒绝风险承担:在针对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工作中,若企业缺少风险降低的手段与能力,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发展,可采用拒绝签订合同的方式,规避合同管理风险。

3.2 风险承担

企业风险承担手段,主要依据外界的作用,将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在此期间,风险承担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担保;另一种是风险分散。其中公司担保为:企业在已知的情况下,无法对预期合同管理风险进行控制,而采取的风险防控手段;风险分散:企业选用合同拆分的方式,对当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合理分配,亩实现管理风险降低的目的。在企业运营活动期间,公司担保、风险分散属于企业常见风险防控手段,不仅可降低合同管理风险,还能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济活动运营期间,合同管理属于日常工作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各项工程建设的基础。结合合同管理风险,采取有效地风险防控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可强化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卫民.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同行,2016(5):27-28.

[2] 赵领宏.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2015(17):101.

[3] 冯戈利,秦现生.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5(5):133-136.

[4] 赵燕.浅析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风险[J].中国科技投资,2014(A6):307.

篇2

【关键词】合同 管理流程 主要风险 分析 控制

建筑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从目前的现状看,建筑企业施工合同在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管理流程不规范。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合同管理的重视度,进一步优化合同管理流程,并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规避和控制风险。

一、合同管理流程分析

(一)合同起草及审批

合同的起草主要是由经营管理部根据合约规划,负责编制各类合同标准模板,并与物资供应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各经办部门核实完成。之后再交上级审批,待合同盖章批准后方可执行,该环节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管理人员应对中标结果和商务谈判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严格要求合同起草人员按照中标结果和谈判结果进行合同的编写。第二,合同的相关资料必须交由物资供应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工程技术部门以及监督审计部门等审批签字,在合同上交审批的时候,必须注意审批程序,不能越级审批。

(二)合同洽谈

合同洽谈是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流程之一,合同洽谈前要明确谈判的目标、必要时可以做出让步的限度等,并且在合同谈判中争取主动性。对标准合同中的专项条款都必须具体、明确、完整,用词准确、责任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与合作方洽谈一致后,合同经办部门根据洽谈结果双方取得一致后,对合同文本进行修改。修订后的合同交副总经理审核,待审核通过之后,再交给单位董事长审批,只有经过董事长审批签字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益。

(三)合同签订

合同签订是合同管理的关键环节,合同审批完成后,一般要双方同时签字盖章,不能同时签字盖章的,应尽量避免我方先行签字盖章。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应详细查看合同内容是否与修订后的内容相同,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四)合同存档备案

建筑施工合同必须进行存档备案,所有相关部门应将合同交到档案室存档,有关负责人在进行备案的时候必须分门别类,便于有需要的时候调档查询。

(五)合同资料的分发

合同资料应由经营管理部分发到各有关部门,分发资料之时必须严格按照资料清单执行。

(六)组织合同交底工作

合同交底工作,主要是为了让相关人员了解合同内容、明确自身工作而组织的,参与部门主要包括物资供应部、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和财务部等。

(七)组织合同履行工作

组织合同的履行,对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来说具有重大影响,要提升合同履行的效果,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应交代清楚合同履行的注意事项,以免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疏漏。第二,应正确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以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解决纠纷的基础。

二、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

(一)主观性风险

1.投标风险。施工企业承包工程大多是通过投标的方式进行的,而该方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这种风险可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中标风险,若企业没有中标,那么购买标书及组织投标的所有费用就白白浪费了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工人没活干而出现窝工。第二类是中标风险,指的是企业一旦中标,就必须承担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秩序不太完善,存在许多资质不合格的业主,如果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没有对业主的信誉、资金状况等进行考察,而盲目签订合同的话,就很可能出现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的问题,对企业的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合同条款风险。合同条款对施工企业来说,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如果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详细查阅合同内容,尤其是一些内容不完整、语意不明确的地方,就很容易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与业主发生纠纷,此时再进行辩解往往于事无补。若矛盾和纠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则工程的施工进度会大大耽搁,给施工企业造成的损失更大。

3.合同变更风险。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中都对工程变更作出了说明,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变更,必须按照合同中变更条款规定的要求执行。但是,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本身就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所导致的工程变更结果也是无法预料的。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合同变更条款范围之外的变更项目,这些变更很可能给承包商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工程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工期延长等问题。

4.合同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是一个泛指概念,它包含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全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造成合同管理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管理人员自身的问题,例如,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偏低、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等;第二,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合同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

5.索赔风险。施工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索赔问题,一般来说,合同中对索赔问题都作出了一定的说明,一旦其中一方的违约,另一方就可以按照合同要求向对方提出索赔。站在施工承包单位的角度来看,延误工期、工程竣工质量验收不过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反索赔。

(二)客观性风险

1.自然环境风险。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地点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所面临的自然环境风险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自然环境风险主要可分为暴雨风险、滑坡风险、泥石流风险、地震风险等。例如,若工程项目的开工时间定在夏季,且施工地点在南方,则很可能出现持续的降雨或高温天气,导致施工不能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到合同的履行。

2.社会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是合同管理中面临的客观性风险之一,它主要是指施工地点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建设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所产生的影响。社会环境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当地的人口分布、风俗习惯及治安状况等。例如,若施工当地的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则很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因占用土地或拆迁所导致的纠纷,进而对合同的正常实施造成威胁。

3.经济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影响,称为经济风险。一旦出现经济风险,施工单位的经济收益就很可能遭到严重损失。例如,若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而国家又未及时调控,则会导致建筑施工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雇佣工人成本的提升。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施工单位就不得不注入资金来弥补工程款的不足。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会造成项目施工进度的延误,最终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工程。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外,利率、税率等的变化,也会导致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三、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风险的降低

降低风险是风险发生之后的一种事后控制,要将风险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完善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的内控制度对合同管理风险的降低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它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二,应制定科学的风险防控策略,在制定策略之前,可进行风险咨询,根据专业的风险分析专家的意见,来制定切实可行的降险方案。第三,应对风险可能造成后果进行评估,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轻企业的损失。

(二)风险的规避

风险的规避,一般是针对没有能力承受风险的企业所采取的控制策略,它是一种事前控制的方法,规避风险的措施有很多,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两种:

1.逐步试探承担风险策略。逐步试探承担风险的策略,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中比较常见,它是指根据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分布实施合同的方法,进而有效降低风险。一般来说,该策略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是经过评估之后,发现尽管合同另一方的综合情况不太乐观,但是签订合同也并不会给企业造成危害,只是获得的利润会少一些而已,此时采取逐步试探承担风险的策略,对企业来说有利无害。第二是通过评估风险后,发现签订合同的风险巨大,但是对方企业能够满足本企业在产品、材料、设备等方面的一些需求,此时也可采取逐步试探的风险规避策略。

2.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策略。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策略,是在经过对风险评估之后,发现存在无法降低的巨大风险,而采取的完全拒绝签订合同的策略。通常情况下,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策略必须在科学、详细地分析和确认风险之后才能采用,否则便会造成企业错失本应获得利润的机会。若施工企业在全面分析和评估风险之后,发现对方企业信誉差、资金状况不佳、而且存在着内部管理体制的严重问题,则应当严格取缔合同,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风险的分担

风险分担主要是指企业借助外力,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的策略。根据分担形式的不同,主要可将风险分担策略分为请担保公司担保、合同风险分散两种策略。请担保公司担保,是针对一些企业无法控制且预期会带来巨大损失的风险而采取的策略,若采取该策略,一旦企业遇到合同风险,就可以得到担保公司承诺的补偿。风险分散,则是采取拆分合同的方式,来减少企业损失。

四、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对管理流程的规范,并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策略,将企业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索赔风险等控制在承受能力以内,这样才能实现合同管理的目标,保证企业的获利。

参考文献

篇3

一、操作风险分析

通过对商业银行实际业务受理操作的流程分析,梳理个人再交易住房贷款受理审批流程主要步骤如下:接受客户咨询受理买方申贷材料(买方首付已付)初审买卖双方房产证、土地证更名

收到更名后的两证复审房产抵押放款。这其中涉及的业务操作环节有:面谈、审核、录入、审批、放款等。其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有:

(一)、对申贷资料的基础审查流于形式

1、主体资格是否具备,比如:(1)、年龄过小或过大。其别要注意生日问题,往往借款人申请时未到当年生日,但审批完毕放款后过了生日那一天,实际年龄又大了一岁,如就此放款,则贷款年限超出规定;(2)、婚姻状况是否真实。其别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借款人申请时提供的婚姻状况证明有效,但审批放款时借款人已领结婚证;二是现在的政策背景下借款人可能会提供虚假的未婚、离婚证明,需注意甄别。

2、还款收入证明是否真实。其别要注意以下两点:(1)、借款人单位属私营企业,开具的收入证明一是可能为了配合贷款额度而虚高、二是可能借款人实际并不在这家单位,通过各种关系盖到了这家单位的章、三是可能中介协助办理收入证明;(2)、借款人单位属国企等正规单位,其工资收入真实性很高,但尚不足以与其月还款额相匹配,需另外提供辅助收入证明,如:出租房产的租金收入、企业参股的分红说明、银行存款证明、股票基金资金明细等等,也有追加共同还款人、提供共同还款人的收入证明。这类辅助的证明一般是借款人初次申请被退回后再次追加的申贷材料,因此往往会存在造假或者虚高的情况。

3、房产交易及其要素是否真实合规。比如:(1)、是否存在交易。借款人为了申请贷款,可能通过挂失房产证的方式更新房产证登记日期,编写买卖合同,以假的交易背景申请贷款。这就存在贷款资金被挪用的风险。(2)、亲属间的房产交易,这就存在两个可能性,一种是假交易,房产更名只是买卖方联合骗取银行贷款;二种是真交易,但亲属间实际交易房价往往低于市场价,但申请贷款时又按照市场价申报,这就存在房价虚高、贷款额度放大的可能性。(3)、房产的隐性共有人(夫妻的另外一方)并不在房产证上,但是现在的交易政策又对交易时夫妻双方一起到场不做要求,这样就可能造成这样的情况:已婚的卖房在其配偶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并配合买方完成了银行申贷,贷款发放后,此交易被卖房的配偶告上法庭,此交易无效。这就存在抵押物落空的风险。(4)、房龄。因为房龄较老的房产可能会有拆迁或不易处置等风险,所以一般会要求抵押物房龄20年以下。但市区房龄较大的房产因为学区房或者地理位置较佳等原因,交易量也不在少数,因此,在中介或卖方的有心操作下,存在房龄被隐瞒的可能性,增加了抵押物以后处置困难的隐患。

(二)、贷款办理过程中经办人员不能严格遵循规章制度

1、隐瞒借款人申请资料瑕疵。商业银行个人贷款条线为了防范风险,全面实现了前后台分离,增强了审批业务环节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但由此带来的缺陷是:后台审批人员只接触前台受理经办人员整理好的纸质材料,不接触一手信息,不容易发现被刻意隐瞒的资料瑕疵。

2、抵押手续未及时办理。抵押物作为个人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其真实性、安全性非常重要。再交易住房因为两证更名的时间比较久,基于卖房人急于用款的考虑,部分地区、部分政策期间可凭第三方担保放款,放款之后再完善抵押手续。此种情况下,经办行抵押岗人员办理房产抵押的及时性就非常重要了,否则可能出现借款人利用几天的时间差,同一套房产在多个银行申请贷款的情况。

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受理岗贷前严格调查

贷前受理岗经办人员需要以谨慎的态度,通过面谈、电话询访、上网核查资料等方式,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收入来源、过户手续及买卖契税、抵押物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资料一定要看原件,确保申贷资料的真实性和充分性。除了面谈面签以外,对于中介机构推荐办理的贷款,如果收入证明单位统一、买卖双方对购房过程含糊其词、贷款人对利率不敏感、双方均听从中介人员处理,则经办人员需要特别甄别其房产交易的真实性。

(二)、审批岗严格审查

审批岗应该严格按照相关信贷规章和总分行管理制度对每一笔再交易住房贷款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尤其重点审查借款人征信记录、还款来源以及房屋交易价值的合理性。如果发现某笔贷款申贷材料前后矛盾、存在涂改痕迹或者相关条件不符合规定,审批人员应该及时与受理岗经办人员沟通,或者直接致电借款人及其工作单位了解情况。如有疑问,需及时退回贷款申请。

(三)、抵押岗及时亲自办理房产抵押

抵押岗应该按照相关信贷制度规定及时亲自办理房产抵押,不能委托中介或者借款人办理此项手续。

篇4

一、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物流委托存在的风险

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提高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许多生产经营性企业不得不对传统的运作方式进行调整,将一些非核心业务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以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于是就产生物流委托与关系。在物流活动中,传统的生产经营企业是委托方,而物流服务提供商则是方,通常也称之为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委托与关系中,物流服务提供商根据物流活动要求,利用专业优势和系统原理,通过市场机制建立联结契约,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物流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为物流服务委托方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物流要素效率。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物流服务提供商更清楚自己物流服务的能力、成本,并且因为专业分工也更了解影响物流服务的外生变量,这些因素又直接决定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努力程度,而这也是物流服务委托方所不能观察到的。这就导致了物流服务提供商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在制度设计不健全的框架下,出于短期利益的理性追求,物流服务提供商往往会选择不同的服务努力程度,并导致物流服务质量的差异,从而给物流服务委托方造成风险。物流委托因信息不对称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隐藏知识的风险,即物流服务委托人无法了解人的相关知识,如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能力水平、努力成本和对风险规避态度等内生变量,而这些知识直接决定方的努力程度,并最终影响物流服务的行为结果;二是隐藏行为的风险,即物流服务委托人虽然能观察到物流服务的行为结果,但因不了解物流服务提供商行为和外生变量的相关性以及物流服务的结果又是由方的努力程度和外生变量所决定的,那么物流服务提供商可能会采取努力程度较小的行为,并将这种因努力问题所产生的行为结果归咎于外生变量。

由此可见,物流服务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而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努力程度又受众多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影响。因此,为减小物流委托风险,需要研究人的努力程度与相关变量的影响关系,以此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为简化研究,本文通过建立物流服务委托方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博弈模型,采用Holmstrom委托简化模型结论,利用Mirrlees提出的“一阶条件方法”,对物流委托进行分析,研究影响物流服务提供商努力程度的相关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的识别和防范,以建立和维持高效的委托关系,降低委托风险。

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物流委托风险分析

第一,模型基本假设。假设物流服务的结果无论呈现为质量或数量形态,但均可用模型表示,根据上文分析,其结果直接受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努力水平和不确定的外生变量影响,则可以定义物流服务结果的产出函数如下:

π=a+γ?着

其中π表示为物流服务的产出结果;a表示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努力水平,它与产出函数呈正相关关系;(0<<1)是物流服务提供商努力程度对产出的影响系数,即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运作能力系数;ε是不受委托方和方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γ(0<<1)是外生变量对产出的影响系数。

而且假设物流服务的委托方采用了激励相容的原则,对方制定了显性的利益激励机制,并假设激励报酬包括固定收入和效率分成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固定收入相对稳定,而效率分成则根据方的努力程度和实际产出函数确定。则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报酬函数如下:s(π)=α+

其中,α为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固定收入,β是其努力程度,在物流服务委托方制定的利益激励机制中,一般根据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努力程度而分享部分物流产出结果,通常情况下0?燮?茁?燮1。

由于物流服务提供商在做出努力时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在一般情况下,努力程度越高,则成本越大。因此假定方的努力成本如下:c(a)=ka2

其中k(k>0)为努力成本系数,k越大,意味同样的努力水平a带来的成本越大。

基于以上假设,可以计算出物流服务委托方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收益函数,其结果如下:

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收益函数:u(s(π)-c(a))

物流服务委托方的收益函数:v(π-s(π))

另外假定物流服务委托方是风险中性的,而物流服务提供商则是风险规避的,同时采用Arrow-Pratt风险厌恶度量表示方的绝对风险规避程度,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对凸效用函数的选择,其中ρ表示为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风险规避程度,效用函数u=-exp(ρπ),其中w表示实际货币收入。

第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风险分析。实际上在物流委托关系中,委托方与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作为人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增强自己的福利水平,可能利用自己拥有的信息优势选择较低的努力水平,这样可以减少努力成本,使期望收益增加;而委托方又很难观测到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努力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激励相容约束是有效的。

利用Mirrless的一阶条件方法,可以计算出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个人理性化约束,即为激励相容性约束,-2ak=0,经整理得IC:因此,物流服务委托方的最优决策模型如下:

最优化一阶条件为:

其推导结论表明,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努力程度β取决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能力水平系数λ、努力成本系数k、风险规避度ρ以及外生随机变量σ、及其影响系数γ。从其结论还可以看出,β与λ呈正相关关系,与k、ρ、σ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说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运作能力越强时,其努力程度影响越大;当物流服务提供商越趋向于风险规避,当外生随机变量越不确定,物流服务提供商努力成本系数越大,都会导致努力程度变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物流服务的结果主要依赖于方努力程度时,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物流服务委托方不能观测方行为,为增加自身福利水平,物流服务提供商将根据能力、成本、风险取向和外生变量决定努力程度,理性化决策一般会选择降低努力程度,结果使物流服务产出减少或质量下降,从而给委托方造成风险。

为降低风险,物流服务委托方应该选择合适的方,优先与运作能力较强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通常应选择企业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并且敢于承担风险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样有利于降低因信息不对称造成风险的可能性;同时委托方还要根据激励相容的原则,制订合理的激励机制,使人努力工作的期望效用大于其产生道德风险的效用值,这样才能使物流服务提供商有足够的意愿提高努力程度。此外,还要加强信息沟通,尽可能地减少委托人与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性,引入可观测变量,尤其是要探究外生变量与物流服务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物流服务激励机制的设计更具合理性。唯有如此,才能增强方的努力程度,促使物流服务产出结果最大化,降低风险。

篇5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经济的增长受到影响,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型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比较严重,加强银行、物流企业等合作,进行物流金融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要使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做好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处理,更好地促进我国物流企业、金融业等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

物流金融领域中,有很多风险因素,有些因素是相对独立的,有一些因素间是相互作用的,要科学的对物流金融风险进行评价,进而明确科学的风险评价标准。

1.融资企业的风险

当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他们更喜欢与自己了解的,并且彼此间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合作,将物流资金等服务提供给中小企业,之所以物流企业会这样做,主要是这种做法能够很好的避免物流风险的出现。评价物流企业信用等级时,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运营能力,以此作为定性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三种,即优、中、差。若融资企业连续运营三年,其信誉等级被评为“优”,如果经营没有满一年,则被评为“差”,若融资企业处于“优”与“差”之间即为“中”。融资企业提供资产回报率,[1]物流企业结合融资企业的物流信息,明确出存货周转率。其次是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将连续盈利能力作为定性标准,若企业连续三年持续盈利,则评为“优”,若企业连续经营三年中,少于两年盈利,则评为“差”,若连续三年经营中两年盈利,则评为“中”。第三是融资企业的偿还能力。将企业的稳定存货作为定性目标,若最近一年中,第三方物流存货的规模中,融资企业是稳定或者升高时即为“优”,或存货的规模浮动大,即为“差”,二者之间则是“中”。[2]最后是企业的信用。当前我国企业的资信评级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通过比较少的成本获得融资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只能将以前的合作记录作为参考,进而统计企业的履约率,将这一标准作为企业执行合同的重要标准。

2.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

当前我国的银行政策比较稳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者承担着物流金融风险,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融资企业以及抵押物自身两种,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作为保障。

3.检查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尽管人们依据践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模型进行优化,进而形成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要使这一指标体系能够更具专业性,并且可靠,就需要做好对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检查检验工作。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

物流风险的评估工作,其实就是在物流金融分先识别时,对风险因子完成量子化分析,物流金融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风险的处理。在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风险评估的模型

对风险评估模型建设时,网络层数、网络拟合度与节点数之间呈现出的是正比关系,要提高拟合度,虽然可以对网络层数进行增加,但是这会使得网络更加复杂,也使训练的时间增加。因此可以使用能够通过拥有一个隐含层的具有三层BP的神经网络,其主要的特点是BP算法,也就是梯度优化方法。[3]一般情况下在修正网络权值和阀值时,需要使用表现函数下降最快的方法进行。

2.获取风险样本数据信息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采集样本数据,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收集表,使得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能够顺利实现,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采集表中的数据徐亚尽可能详细具体,并且需要细致的划分风险样本的高、中、低风险。对于采集到的样本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并录入,对风险样本数据进行汇总,从而构成完整的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表。

其次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很多定性以及定量标准,但是这两种标准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与神经网络的数据输入需要不相适应,所以需要加强训练网络的收敛性。要预处理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数据,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归一化和模糊化处理的方法。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处理

1.回避风险

在物流方案执行过程中,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进而产生不利的后果,因此为了减少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小的方案,进而能够有效的回避风险,结合物流企业的自身实力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的方法,尽量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2.预防风险

在防范风险时,需要找到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风险因素以及出现的几率得以减少,防止出现严重的损失。具体操作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更具责任感,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的工作制度,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3.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也是风险自留,在物流金融实践中,第三方物流一般都是被动的承担风险,业务开展前,物流方能够认识到融资方抵押物的风险,但是不能准确地预估风险,致使预防措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业务往来中,不管是何种业务都会存在风险,有了风险才会有收益,因此需要有效的承担风险,增加企业收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物流金融风险不断发展壮大,很多相关部门的研究以及投入水平也逐渐增多,能够更好地对金融危机进行应对处理,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相信未来,物流金融将会呈现出新的形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屈晓娟,张臻.因子分析视角下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的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2014,05:163-165.

篇6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A

一、供应链风险的成因分析

1.供应链组成要素形成的风险

机会主义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应链合约的一方从另一方那儿得到剩余的收益,使合约破裂,导致供应链的危机。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委托人往往比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从委托合作伙伴那儿得到最大的收益。

信息沟通障碍风险。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会产生牛鞭效应,导致过量的库存。

企业运作风险。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强调集成、效率,这样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刚性太强,缺乏柔性,若在生产或采购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停顿。

渠道成员风险。分销商是市场的直接面对者,要充分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做好分销商的选择工作。在供应链中,如果分销商选择不当,会直接导致核心企业市场竞争的失败,也会导致供应链凝聚力的涣散,从而导致供应链的解体。

物流运作风险。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纽带,这就需要供应链各成员之间采取联合计划,实现信息共享与存货统一管理。但在实际运行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导致在原料供应、原料运输、原料缓存、产品生产、产品缓存和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出现衔接失误,这些衔接失误都可能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通而产生风险。

2.供应链外部环境风险

市场需求识别风险。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中的生产、运输、供给和销售等都建立在对需求准确预测的基础之上。市场竞争的激化,大大增强了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不确定性,使准确预测的难度加大,很容易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获得正确的市场信息,供应链无法反映出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和顾客偏好。一条供应链也会由于不能根据新的需求改变产品和供应物,而不能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最后,市场机会也会由于不能满足顾客快速交货的需要而丧失。

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这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加大。在经济繁荣时期,供应链在市场需求不断升温的刺激下,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增加存货、补充人力,相应地增加了现金流出量。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供应链销售额下降,现金流入量减少,而未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仍需大量资金的继续投入。此时市场筹资环境不理想,筹资成本加大。这种资金流动性差的状况就增大了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对供应链的资金筹集、投资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极大影响,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增加。例如,当产业结构调整时,国家往往会出台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措施,对一些产业的鼓励,给供应链投资指明了方向;对另一些产业的限制,使供应链原有的投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风险,供应链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产业调整。

法律环境风险。国家法律代表国家的利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供应链成员所面临的法律环境的变化也会诱发供应链经营风险。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等不确定性,有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面效应。

二、供应链成员对待风险的态度

1、风险爱好(Risk-Love)型企业

对于这种供应链企业来说,它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仍实施某项行为和进行某项决策活动。其效用函数是凸型的,期望效用必然小于概率事件的期望效用。风险爱好企业获随机收益比获取确定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要大,而机会则小。该类企业倾向于风险投资,遵循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经营信条,其有利的一面是易抓住市场机会,于风险处获取第一桶金,其弊端是遇到风险有可能颗粒无收,甚至一蹶不振。

2、风险厌恶(Risk-Averse)型企业

这种企业较保守,回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其效用函数是凹型的,期望效用必然大于概率事件的期望效用。风险厌恶型企业宁愿获取确定收益而不愿获取随机收益或不确定收益,即尽可能回避风险。此种类型的企业容易错过良好的潜在商机,由于担心投资决策失误而不敢贸然进入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发展相对缓慢。

3、风险中性(Risk-Neutral)型企业

这种企业既不冒险也不保守,而是介于风险爱好与风险厌恶之间。我们可以看出,概率事件的结果与概率事件本身无差别。这类企业属于理智型投资偏好类型,投资选择在仔细分析市场机会的前提下,敢于抓住商机又不贸然行动,即寻求稳妥又不固步自封。

三、供应链风险防范对策

企业文化整合不是将原两个企业的文化简单叠加和拼凑,而是将其优秀部份的融合和升华,是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新文化,是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的整合重塑,是借机创新的过程。可以考虑对经营宗旨的整合;价值观念的整合;道德行为准则的整合;组织机构的整合。只有形成近乎一致的供应链团队文化,才能减少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互通有无,共避风险。

加强节点企业的风险管理。供应链从采购、生产到销售过程是由多个节点企业共同参与而形成的串行或并行的混合网络结构。其中某一项工作既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也可能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供应链整体的效率、成本、质量指标取决于节点指标。由于供应链整体风险是由各节点风险传递而成。因此,通过对节点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判断,进行风险调整和优化,将大大加强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供应链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可预先制订应变措施,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建立应变事件的小组。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做出处理。

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建立多种信息传递渠道,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增加供应链透明度,加大信息共享程度来消除信息扭曲,比如共享有关预期需求、订单、生产计划等信息,从而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优化合作伙伴选择,形成价值同盟。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互补性以发挥合作竞争优势,一方面也要考虑伙伴的合作成本与适应性。合作伙伴应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由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构成的分离的功能模块。只有链上伙伴坚持并最终执行对整条供应链的战略决策,供应链才能真正发挥成本优势,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达到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各成员的共赢。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硫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矿区位于大田县城南东济阳乡上丰村一带,处于漳平洛阳―德化阳山东西向金属成矿带东部,该条带西部为漳平洛阳铁矿区,中部有安溪潘田铁矿区和新田铁矿区,东部有阳山铁矿区,是福建省主要铁矿成矿区。上丰硫铁矿紧邻阳山铁矿,研究其成矿成因,对指导该区带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2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处于闽西南凹陷带,龙漳复式向斜之东部,属东西向构造系南岭带的东延部分。

上丰矿区位于周宁―华安断隆带南端,永安―晋江大断裂南东侧,阳山―剑斗背斜西翼,内坑花岗岩侵入体北侧。由于多期次的构造及岩浆活动结果,造成区域地层出露零乱,残缺不全(插图1)。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1t)、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p)、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1x)、侏罗系上统南园组(J3n)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上述各组地层因受岩浆侵入接触变质的影响,均遭受不同程度的角岩化、矽卡岩化及大理岩化。矽卡岩、含矿矽卡岩与溪口组的地层层位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一走向近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南部的内坑花岗岩体向北侵入,该断裂派生的次一级裂隙构造为岩浆期后热液、矿液的上升、活动、富集创造了良好的空间通道。

上丰矿区构造纲要图插图1

矿区主要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角岩化、大理岩化。尤其是矽卡岩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次要的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绿帘石化、滑石化及硅化等,呈零星分布。矿床内所见矽卡岩以钙铝石榴石矽卡岩、钙铝~钙铁石榴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三种为主;次要的矽卡岩有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透辉石硅灰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黑云母绿帘石岩等。前述三种是后期矿液交代形成矿床的主要含矿围岩。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

区内硫铁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下统溪口组地层之矽卡岩 (SK) 中(插图2)。走向北东,延伸长度约450 m,倾向北西、倾角20~40°,矿体倾向宽度大于200 m。厚度0.73~6.92,局部中间有夹石(见于ZK4钻孔),矿体受接触带产状控制,呈透镜状等产出。该区内硫铁矿体除Ⅰ 号矿体在4线东部地表局部出露,其余均为盲矿体,共赋存4条硫铁矿体(脉)(自上而下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

上丰矿区硫铁矿10线地质剖面图 插图2

3.1.1 Ⅰ 号硫铁矿体:分布于矿区2线至10线之间,地表出露于4~6线之南东部,呈似层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0~30°,沿走向长约450m,沿倾向长约200m。厚度0.73~4.77m,其间常见有透镜状夹石。主要有用组分为S,含量12.74~22.64%,平均17.52%,伴生有用组分主要为Cu,含量0.14~0.25%,平均0.21%。

3.1.2 Ⅱ号硫铁矿体:分布于矿区8线至10线之间,呈似层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0~25°左右,往北西向逐渐变陡。沿走向长约130m,沿倾向长约150m。硫含量11.43~24.63%,平均品位14.00%,伴生铜含量0.11~0.27%,平均含量0.16%。

3.1.3 Ⅲ号硫铁矿体:分布于矿区8线至12线之间,呈似层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0~35°左右,自南东往北西向倾角逐渐变陡。沿走向、倾向长约150m。硫含量14.76~32.79%,平均品位19.89%,伴生铜含量0.12~0.43%,平均含量0.20%。

3.1.4 Ⅳ号硫铁矿体:分布于矿区8线至16线之间,呈似层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0~45°左右,沿走向长约230m,沿倾向长约200m。硫含量8.94~27.20%,平均品位16.78%,伴生铜含量0.10~0.72%,平均含量0.33%。

3.2矿石的品质

3.2.1矿石的矿物成份:矿石矿物成份较为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以磁黄铁矿为主,少量磁铁矿黄铁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以透辉石、石榴石为主,少量绿帘石、石英、方解石及阳起石等。矿体的矿石主要有用矿物为磁黄铁矿。

3.2.2矿石的主要化学成份:Ⅱ、Ⅲ号矿体各主要化学成份平均值见下表。

从分析的化学成份看,有益分散元素Ga、Ge含量在0.001%左右。矿石中有害杂质As、F等微量。

矿石化学元素分析表单位:%

矿体编号 S TFe Cu Zn Pb F As Ge Ga Sn

Ⅱ 14.00 32.20 0.03 0.06 0.015 0.017 - 0.00165 0.0011 0.019

Ⅲ 19.89 35.19 0.01 0.02 0.014 0.014 - 0.00127 0.0017 0.011

3.2.3矿石矿物的共生关系

根据以往光薄片鉴定资料,按共生矿物的生成先后顺序划分为三个组:

①硅灰石、石榴石、透辉石是最早生成的矿物,它们由围岩(含钙、铁、硅)与岩浆侵入体接触变质而成。因此,矿区内之矽卡岩化石英岩、石榴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硅灰石大理岩、角岩等广泛分布。这一阶段基本上为无矿化阶段。

②磁铁矿、绿帘石、阳起石矿物是矽卡岩阶段的晚期产物。这一阶段磁铁矿的出现与绿帘石、阳起石有一定的关系。该组矿物要比上组矿物形成较晚,在矿石标本上可以看到磁铁矿交代石榴石矽卡岩现象。

③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石英矿物是后期热液硫化物之产物。它们的形成往往要晚于上述二组矿物,在矿石标本上可以看到磁黄铁矿、黄铁矿交代磁铁矿及矽卡岩现象。在光片坚定中普遍发现磁黄铁矿形成要早于闪锌矿。另外,同一矿物也可以形成于不同期,如脉状磁黄铁矿要晚于条带状细粒磁黄铁矿。

综合上述现象,可以说明成矿的多期性。

3.3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石类型

3.3.1矿石结构:磁黄铁矿的矿石以他形晶粒结构为主。磁黄铁矿呈他形晶粒状存在于脉石中,或交代磁铁矿。其次为磁黄铁矿被闪锌矿交代溶蚀边,而形成溶蚀结构。

3.3.2矿石构造:矿区内矿石以稠密条带状构造、团块状构造为主,次为致密块状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及文象构造。

稠密条带状构造--磁铁矿、磁黄铁矿与透辉石矽卡岩呈紧密条带相间,磁铁矿及磁黄铁矿沿层理面交代,因此,矿石条带往往是相互平行的。

团块状构造--磁黄铁矿呈团块状交代矽卡岩或磁铁矿磁铁矿。

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由致密状磁黄铁矿组成。

稠密浸染状构造―由细粒状磁黄铁矿稠密浸染交代矽卡岩。

3.3.3矿石类型:本矿区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磁黄铁矿作为主要原生矿石,按其矿石构造划分矿石自然类型有:稠密条带状矿石、团块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及稠密浸染状矿石。其中以稠密条带状矿石、团块状矿石为主。

根据全区硫ω(S)平均品位15.19%,矿区矿石工业类型应为Ⅲ级品硫铁矿石。

氧化带不发育,根据地表采场资料,氧化深度小于3.0m(沿倾向)。

3.4矿体围岩及夹石

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是矽卡岩。从矽卡岩的矿物组合来看,由以下三种矽卡岩组成矿体的主要围岩:

①钙铝石榴石矽卡岩:花岗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钙铝石榴石组成。其次为方解石(10%)、透辉石(10%)、石英(5~10%),见少量硅灰石。

②钙铝~钙铁石榴石矽卡岩:花岗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钙铝~钙铁石榴石组成。其次为透辉石(10%)、绿帘石(18%),少量石英、磁铁矿、磁黄铁矿。

③透辉石矽卡岩:花岗变晶结构。岩石主要成分为透辉石,钙铝石榴石(20~30%)、石英(10~20%),少量方解石、磁铁矿、磁黄铁矿。

矿体内部夹石,主要是由于矿化不均匀,局部含硫量低于工业指标要求的矽卡岩。常见的有钙铝~钙铁石榴石矽卡岩和透辉石矽卡岩两种。

4矿床成因分析

4.1控矿成因分析

4.1.1岩性、层位的控矿:本区矿床的形成是由于矿液选择代矽卡岩的结果。矿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层位,多产于溪口组碳酸岩层内,矿液主要是沿着溪口组碳酸岩层位选择代透辉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局部富集形成矿体。矽卡岩体边缘周围的岩石,仅是微弱的磁黄铁矿化,没有形成矿体。很明显是受岩性、层位的控制。如难于交代的角岩、石英岩及近矿体的蚀变花岗闪长岩,只是轻微的磁黄铁矿化。由此,说明矿液的沉淀富集与围岩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4.1.2构造控矿:从空间分布看,在成矿有利的倒转向斜两翼近轴部的弯曲处,正是矿区内主矿体赋存的部位,矿体走向与褶皱轴向基本一致,从5线剖面看,矿体形态亦受地层褶皱控制,矿体产于倒转向斜近轴部的两翼,亦构成一个倒转向斜形态。矿体近轴部厚度较大,远离褶皱轴部的两翼上矿体很快地尖灭。由此,可以看出褶皱构造对矿体的分布及其形状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从矿石结构看出,磁黄铁矿体的富集,明显亦受裂隙构造控制。磁黄铁矿主要沿裂隙呈细脉状、团块状地交代矽卡岩,交代作用极不均匀,裂隙发育的矽卡岩,则易被交代富集形成矿体;反之,完整致密块状的矽卡岩,则不易被交代。节理发育的角岩、石英岩被磁黄铁矿充填交代较明显,但不能富集形成矿体。

4.1.3侵入岩控矿:内坑花岗闪长岩体的侵入构造,也受到地层褶皱构造形态的影响。常使侵入体超复于溪口组地层之上,形成弯曲的侵入构造接触带。由于侵入体的超复,从而限制了成矿作用的向上发展,而有利在下伏岩层中,形成缓倾斜的透镜状的隐伏矿体。由此看来,花岗岩体的侵入与矿床的成因也有密切关系。

4.2矿床成因类型分析

从上述资料分析,本人认为本区硫铁矿形成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4.2.1矽卡岩阶段: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以后,部分挥发性物质携带了硅、氧、铁等元素进入围岩,与碳酸岩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

4.2.2磁铁矿阶段:矽卡岩形成以后,继之铁矿液活动交代矽卡岩,形成少量的磁铁矿,未能形成有价值的矿床。

4.2.3硫化物阶段:铁矿液终止后,硫化物开始大量活动,此期生成之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硫化物主要交代矽卡岩及磁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局部富集处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体。

综上所述,本区磁黄铁矿应为高~中温热液交代的矽卡岩型矿床。

5结语

通过对本区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本区硫铁矿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层位,多产于溪口组碳酸岩层内;在成矿有利的倒转向斜两翼近轴部的弯曲处,正是矿区内主矿体赋存的部位,矿体走向与褶皱轴向基本一致。硫铁矿形成经历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硫化物阶段。该矿床应为高~中温热液交代的矽卡岩型矿床。为下一步在这一地区找矿提供了找矿依据。

篇8

关键词:逆向物流;运输成本;风险分析;预警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282-03

逆向物流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而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更是逆向物流管理的重点,逆向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管理。

一、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一般风险分析

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一般有以下几种:

1.运输工具风险。具体包括:车辆本身状况、罐体状况、安全附件等三个影响因素。其中,影响车辆本身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发动机、车闸、方向盘、轮胎、拖挂连接等;影响罐体状况的主要有安全阀、绝缘/热保护装置、焊接情况和腐蚀等;影响安全附件的因素主要有紧急切断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罐体结合处状况等。

2.人为风险。人为风险是指:(1)危险货物的装卸;(2)运输人员精神状态;(3)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4)运输人员的专业素养等。其中,危险货物的装卸情况存在过量充装,货物固定不牢,配载不当,包装不严或包装方法不当,容器阀门没有拧紧等不安全行为;运输人员焦虑、紧张、疲劳驾驶会增加运输事故发生的频率,影响货物运输事故后果的大小;驾驶人员的驾驶水平直接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运输人员的安全素质包括遵章情况、安全意识、对危险货物的认知情况等。

3.具体环境风险。具体环境风险是指逆向物流运输过程中沿途周边人员密度及财产密度,道路及交通状况,沿途周边生态环境,沿途周边的社会重要性,路段发生事故的状况,天气状况等。

4.企业内部风险。企业内部风险包括管理风险和逆向物流系统设置风险。管理风险又包括管理人员风险和管理制度风险。管理人员风险是指高层管理者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准,社会责任感对逆向物流运输的影响。管理制度风险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和企业文化风险等。逆向物流系统设置风险是指应急救援器材配备,运输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避难及救援预案和演习,抢险救援的线路及能力和物流企业的应急反应措施等。

5.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1)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2)经济体制与其运行状况;(3)国家的经济政策及措施等因素。具体来说,市场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经济政策等因素。市场坏境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宏观环境。企业在进行经营战略选择时,应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要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自然资源的丰歉、人口规模和结构的改变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抓住机遇,避免危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1]。

二、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特定风险分析

逆向物流中产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废品、缺陷或损坏产品、退回产品(终端退回或商业退回)、经完全使用后需处理的产品。而在这些产品中,很多都含有有害物质。所以在对这些产品运输和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除一些大型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外,多数企业没有环保设施,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从现在建设环保设施的企业看,环保设施主要是处理烟尘,即收尘系统,而且是比较简单的收尘系统,收尘的效果较差,先进的收尘设备很少,仅有少数的企业建设了布袋收尘系统。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不仅仅是烟尘,还有含污染物的废气,此类污染物造成的危害更甚。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对含污染物废气的处理几乎是空白。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尽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污染物废气的成份不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治理的难度也较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再生铝企业为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含有氯、氟化物、氮的氧化物的废气等。除了废气污染,一些废旧产品含有的废橡胶、废油都有可能在堆放、拆解等过程中对周边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一些废油,因为拆解者对其成份和毒性缺乏认识,在拆解过程中又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和环保措施,因此,各种污染事故甚至爆炸等时有发生。

因此,这些有害产品对环境产生的风险必须考虑在逆向物流的运输成本中。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特定风险是指:由于逆向物流中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种类繁多,产品结构和使用材料复杂,材料中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加上产生量大、产生面广,涉及每个家庭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收集、运输,还是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都牵涉多个部门和单位,加之回收利用和处理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废旧家电的收集方式还比较原始落后,主要是小商贩上门收购,也有旧货市场收购,还有部分商店以旧换新收购。

其中,还能用的被转手卖给低收入用户或农村继续使用;无法使用的经拆解后,废旧金属部分被送到冶炼厂熔炼,无利用价值的部分运往垃圾填埋厂填埋。总体上说我国大多数地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仍处于低层次无序收集、简单拆解、简单回收有用部分,而剩余部分被作为垃圾丢弃、堆放、填埋(甚至有少量的露天焚烧),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措施,争取损失发生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性因素,力争在损失发生时,积极实施补救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以最小的成本达到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企业的逆向物流业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进行防范也越来越重要。

为防范风险的发生,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以便对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各类风险进行辨析和评估,准确估量逆向物流过程中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为后续风险防范处置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主要有两种:一是风险避免;二是风险损失控制。当然,这两种方法主要都是针对风险发生之前的,如果风险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则要采取其他的方法来处理。但是不管企业采取哪一种方法和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和调整。因为客观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风险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在特定条件下选定的最佳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如不及时加以修订和调整,则得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1]。

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风险防范预警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风险管理方法。

该预警系统包括:

(1)预警信息系统。在前面已经提到了逆向物流运输成本一般风险和特定风险;

(2)信息推断系统。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辨伪、量化、预测和推断,为提出预警信息做准备;

(3)预警指标体系。上文提到的15个风险指标体系;

(4)预警判断系统。根据指标体系计算的结果,决定是否向企业发出风险警报,以及以什么方式发出何种程度的风险警报;

(5)预警对策系统。建立防范对策库,一旦出现风险警报,可提出有效对策;

(6)自动更新系统。设计自学机制,自动更新并丰富对策系统。

四、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措施

除了对运输成本进行风险管理,也可以从逆向物流运输成本包含的三个方面:人工费用、运营费用和其他费用,去控制逆向物流的运输成本。具体措施如下:

1.利用物流系统,强化信息交流

(1)加强逆向物流管理中退货信息分析

首先,要对商品进行单品管理,建立各项商品的数量、进货日期、保质期、门店销售状况、门店和配送中心库存状况、顾客退货情况、来源供应商等,有用的基本资料数据库(包括商品、供应厂商、进货日期、保质期等)以及灵活的查询系统,准确掌握与控制商品购销存退的数量;并设定保质期提前预替系统,即在单品保质期前两个月或三个月发出替报,有利于配送中心管理人员迅速处理退货商品,可以发往门店进行促销或者退返供应商,使门店不必要退货最小化[2]。

其次,根据商品的退货原因进行数据挖掘,根据商品销售状况为供货商总结出商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商品性能的改进方案等资料,对商品运输仓储状况、对商品的包装和流通加工环节给予指导;还可以根据退货原因分析察觉绩效不佳的供货商,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快更好地解决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充分利用正向物流的信息网络

很多企业目前建立的正向物流信息网络是以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为中心,以各个门店作为网络据点,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收集,有效管理着配送中心的物流作业、客户关系、财务会计、绩效评估等。信息网络中心根据网络据点的销售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订单审核,将信息输入系统,通过系统安排相应的入库、搬运、储存、分拣、发货、配送、打印和传送付款发票等;同时对各子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促进各子系统的整合,包括货物分类管理、货物结构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订货管理以及对客户权限的控制和对信息传递方向的控制等。企业在设计自己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时,其核心内容是利用企业正向物流网络,在完善正向物流信息网络的同时逐步构建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网络中心与企业其它部门系统合作,对退货信息进行归类和分别处理,对每次退货原因及最后处置情况编订代码,有利于直接追踪退货成本和退货过程,以便管理者实时跟踪和评估。还需要考虑信息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柔性,能够应付逆向物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例外情况。

同时,应当充分利用以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设计的下向信息网络,实现供应商与企业配送中心之间、门店与配送中心之间、门店与门店之间共享退货信息,为供应厂商和企业总部提供包括质量评价、产品生命周期、销售评价在内的各类营销信息,使退货在最短时间内分流,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2.采取最优库存策略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和协调库存决策和运输决策的必要性。与库存成本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运输成本。当采取最优库存策略时,运输成本是可以受到控制的。

不幸的是,对复杂的供应链进行库存管理是相当困难的,并且可能会对顾客服务水平和供应链系统成本带来重大的影响。库存在供应链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返回品库存等。每一种库存都需要有自身的控制机制。确定这些库存控制机制的困难在于建立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生产、配送和库存控制策略时,必须考虑供应链各层次的相互作用。虽然确定库存控制机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3.基于逆向物流网络搭建最优“运输网”

构建最优“运输网”的基础是企业必须有最优化逆向物流网络。逆向物流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运送废旧物品。物流网络的功能是将产品从顾客端回收、预处理然后送达再制造(或其他再利用方式)地点。该系统包括回收中心、处理场所、再利用场所和销毁场所。废物在到达回收中心以后,进行分类,一部分可以使用的废旧产品进入再利用处理场所;一部分不能够被利用但可以进行处理的废旧产品进入合适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剩余废物进入销毁场所进行销毁;另一部分既不能被利用也不能被处理的废物直接进入销毁场所进行销毁。在逆向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上,废物的产生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考虑这些变化,就需要建立一个多时间阶段的模型。同时,在已有的模型中,只考虑到危险废物在运输中的风险,实际上,风险应该存在于逆向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中,在逆向物流的储存、分离、处理和销毁环节都同样存在风险。整合上述两种因素,建立多时间阶段的逆向物流的成本与风险模型,最终基于这个模型构建最优“运输网”。

4.加强员工素质培育

由于我国逆向物流的观念尚未成熟,企业的重心往往放在正向物流上,因此,在相关逆向物流活动实施之前,首先要增强企业逆向物流观念,特别是对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要让员工认识到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的重要意义。不仅生产企业本身,整个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都要控制回收物流运输成本的意识,而生产企业应该在这条链上起到带头作用,向其员工灌输这种意识。然后,再把这种意识传输给分销商,以取得他们对于控制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支持。此外,还要让最终消费者了解将废旧产品交回给生产企业的必要性。通过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的配合,将更有利于对逆向物流运输成本的控制。

5.引进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它一出现,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并得到迅速发展,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同样,在逆向物流领域,不少商业企业也开始将不涉及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从而解放自己,使自己能够专心于主业。企业采用第三方逆向物流可以获得专业的物流服务,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和积载率从而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

企业采用第三方逆向物流可以获得专业的物流服务,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和积载率从而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并且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投资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运作逆向物流业务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物流技术、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逆向物流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处理设施的配置以及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资本回收周期很长、逆向物流系统建设和实施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高投资带来的高风险必将会影响其逆向物流的有效实施,将逆向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供应商无疑是分担风险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