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机械安全技术及应用8篇

时间:2023-08-28 09:22: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机械安全技术及应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安全技术及应用

篇1

关键词:急倾斜;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安全回撤

中图分类号:TD3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2-0173-02

1 引言

倾斜煤层(煤层倾角>25~45°)、急倾斜煤层(煤层倾角>45°)综合机械化开采分别于1998年[1]、2007年[2]在绿水洞煤矿取得试采成功,截止2017年,实际应用综采平均最大倾角为3212工作面达54°,局部煤层最大倾角达57°。自大倾角综采实施以来,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就成为绿水洞煤矿综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设备主体的液压支架回撤又为重中之重。液压支架具有不可解体、笨重、尺寸大、易变形、数量多、价值大的综合特点,因此,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回撤成功与否与液压支架的安全、高效回撤密不可分。绿水洞煤矿液压支架的回撤历经二十年的摸索与积累,由最初的回撤通道使用导轨、单回柱绞车牵引方式逐步发展为目前集实用性与安全保障能力更强的无导轨、双回柱绞车协同牵引的液压支架回撤方式,回撤通道扩刷工艺也由单一的炮掘升级为采煤机扩刷与炮掘并举的技术工艺等,结合装车起吊、转向通道硬化等其他工艺,形成了整套较完善的(急)倾斜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技术工艺,提升了(急)倾斜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工作的安全和效率。

2 (急)倾斜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工艺

绿水洞煤矿倾斜、急倾斜综采装备经过多年的优化整合,目前综采工作面主体装备技术特征、主体功能已基本趋于相似。表1为(急)倾斜工作面的主要设备组成。

设备的主要特点[3]有:(1)四柱支撑掩护式(急)倾斜液压支架,具有防倒、防滑、防飞矸功能,工作面排头5架液压支架顶梁和底座分别有两组千斤顶两两相连,工作面其余液压支架用单组液压缸将顶梁、底座交错连接;同时,每间隔10架液压支架安设可上下左右调节的架间挡矸门,采用液压缸控制,主要用于防挡工作面飞矸;支架底座前后立柱间安装有倾斜人行梯步。(2)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电缆槽靠老塘端设有用两组液压千斤顶调节高度的架前挡矸门,用于遮挡工作面飞出的煤矸;刮板机传动装装置安装于机尾,动力电缆来自风巷“三站”。(3)工作面下端头安装有横式液压支架,由前、中、后三架单独的液压支架组成,前、中架固定连接为整体与后架迈步前进,桥转机尾部安装在前、中架前底座方拱形内,转载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煤炭,三架后端设有立体人行通道及安全挡矸板。(4)工作面“三站”设置在回风巷,是工作面采煤机、输送机、乳化泵动力源,机巷电源单独设移动变电站,动力电缆不经过工作面。另外,采煤机牵引机构与生产厂家上海天地科技股份公司联合单独进行了部件升级,以适应于急倾斜综采。

3 安全应用技术分析

3.1 回撤绞车的选用及安装

如图1所示,在煤层底板提拉液压支架的的提升力Fl为:

Fl≥Gsinа+μN

式中N=Gcosа,μ=0.12~0.5[4]

根据计算结果,按表2选择出主绞车型号。

副绞车的主要功能是配合主绞车对液压支架进行调节、防倒和断绳应急保护,起安全绞车的作用,选型主要依据为大于液压支架在倾斜底板上的静张力,即F2≥Gsinа。

回风巷转向绞车在牵引的过程中,液压支架接近靠拢采煤工作面回撤通道上出口,由于上出口在回撤通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硬化和弧形导向钢轨铺设,因而其牵引倾角(≤12°)和底板阻力系数已大为减少,转向绞车所需牵引力F3可以此或参照实际倾角计算。

主、副绞车的安装基座高度也是液压支架安全回撤的一个重要因数,主绞车拉液压支架底座,其出绳角应避免钢绳与回撤通道底板相摩擦,即出绳角β必须略大于煤层倾角а。主绞车提升中心线应与回撤通道中线基本一致,防止液压支架在上行过程中与其它液压支架或煤帮干涉,主、副绞车基础实行整体不间断浇筑,确保混凝土的整体凝固性。各提升绞车地脚螺栓深度不得低于0.8m,各绞车底架的前后均需穿圆钢压杠,压杠左右两侧用穿鞋锚杆压紧,绞车机身底座前排打斜撑压柱(可使用单液压支柱或Ф160圆木)、底座后排打戗柱。

3.2 液压支架回撤安全操作工艺及特点

回撤工艺。液压支架回撤顺序是:先撤下顺槽2#、1#、3#端头支架,再从1#支架开始逐架向上回撤工作面液压支架。每架液压支架回撤前,先将待撤液压支架用兜绳绕两根前立柱底端兜住,用卸扣将其与主绞车钢绳绳扣B接,液压支架顶梁合适位置用刮板链条与副绞车钢绳绳扣可靠连接,之后收紧主、副绞车钢绳,适当受力。回撤操作前,工作面必须停止乳化泵供液,关闭截止阀,卸掉管路余压后,撤掉所有液压连接管路及防倒、防滑液压缸,工作面回撤作业指挥人员时刻保持与主、副绞车操作人员的语音信号联络。待发出回撤液压支架指令后,工作面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略微降下待撤液压支架立柱300mm左右,并开始远距离操作单体液压支柱顶出液压支架进入回撤通道,通过指挥主、副绞车司机的收放绳,将液压支架逐渐摆正;之后,通过主绞车的牵引,将液压支架慢慢拉至回撤通道顶部,在此过程中,副绞车作为防倒及安全绞车同步收紧钢绳,保持受力状态,直至通道顶部。液压支架到达顶部后,收紧副绞车,然后取下主绞车钢绳,换为转向回柱绞车钢绳与液压支架兜绳相连接,收紧转向绞车钢绳并逐步牵引,同时慢慢松副绞车钢绳,转向绞车实现转向及牵引到装车位置后,方可取下所有绞车的钢绳,等待装车。

装车工艺。液压支架装车采用左右两端的起吊梁起吊装车,起吊前,先用液压操作阀片收拢液压支架的的所有底调、侧护液压缸,降下立柱至最低位置;底座两端用合适挂钩钩好底座前后两孔,两端分别用调节好长度的大链条联好各挂钩,两端链条中端分别与起吊缸可靠连接,先试吊看液压支架起吊是否平稳、前后左右高差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起升,空够平板车的高度,将平板车推入起吊的液压支架底盘下,对齐各连接孔位后,下放液压支架并于平板车连接紧固后,即完成工作面液压支架整个回撤过程,之后用其他辅助提升运输设备转至水平运输大巷,用机车牵引至地面检修,每列机车装车数不超过3架,两两车辆之间全部用长硬杆连接,车速不得大于2m/s。

安全要求。(1)每次液压支架回撤前,必须对回撤点以上5架支架重新注一次液,保证初撑力及接顶严实;对倾角较大的工作面,必要时用160链条配合φ24.5兜绳对回撤点以上5架支架连成整体,防止垮架、倒架。(2)回撤前,工作面支架严禁供液,单独铺设一趟管路供回撤点、装车点使用。(3)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的操作,人员全部退至被撤支架3架以上位置采用远距离阀片操作,用绳索套牢顶出、转向用的单体液压支柱。(4)回撤液压支架降柱时,立柱不能降过多,不超过300mm,以能抵出支架为宜,防止突然倒架及破碎顶板突然垮落压架,擦顶顶出液压支架。(5)液压支架拉移前,用铁丝扎紧各散乱钢编管、防滑缸。(6)所有进入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拴戴好保险绳。

3.3 现场生产实际情况总结

根据近两年5个回撤的(急)倾斜综采工作面统计,在最大平均倾角54°、最小平均倾角34°、倾斜长度120~180m的综采回撤工作面,采用此回撤工艺后,液压支架的回撤都达到或超越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安全效益。回撤下顺槽端头支架,一般是每班完成一架;回撤工作面液压支架,起初几架稍显困难,每班可完成1~2架的回撤,约三天后,每班可完成2~3架的回撤,整个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多数在两周左右即可完成,整个(急)倾斜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大多可在40天全部完成,与前几年需2~3个月完成一个工作面回撤任务相比,工效提高约30%,主要是液压支架回撤工艺的改进所致。回撤过程中,未出现丢架、回撤重大损失及人员重伤及以上事故,实际应用效果较佳。

4 结语

倾斜、急倾斜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都是在绿水洞煤矿率先取得成功的,液压支架的回撤技术作为(急)倾斜综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绿水洞煤矿长期实践而逐步完善,实现安全高效回撤。伴随着国内大多数类似采面矿井来矿的学习,绿水洞煤矿(急)倾斜综采的回撤技术也与开采技术、安装技术一同被更多矿井学习、引入并消化,对完善(急)倾斜综采整体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急)倾斜综采工作安全高效可持续开采夯实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邦远,陈显坤,聂春辉,等.华蓥山矿区急倾斜煤层综采技术试验[J].煤炭科学技术,2008(7):10-12.

[2]新技术 新设备:急倾斜机械化试采成功[J].中国矿山工程,2008(4):64-66.

[3]彭英豪.急倾斜煤层综采技术与装备应用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5(3):87-91.

篇2

关键词:网络安全协议;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

1引言

网络安全协议的质量决定了网络安全的防护效果。高品质的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越高,出现漏洞的可能性就越少。因此,需要经常检测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根据检测的结果及时对网络安全协议进行改良,提高其安全性,使得网络安全协议能够在计算机通信领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网络安全协议,分析了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并介绍了网络安全协议在其中的应用。

2网络安全协议的概念

网络安全协议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对系统中的软硬件和数据进行保护,保护计算机受到恶意攻击时系统中的数据被泄露或恶意更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网络安全协议对于网络安全系统的顺利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保证其安全正常的运行,减少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系统运行中断[1]。维护网络安全,不仅需要网络安全协议,还需要多种技术的相互支持,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维护了其安全性、整体性及保密性。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单位希望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好自身或单位的的隐私信息,在传输文件时能够保证自身文件的保密性。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保证文件的机密性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管理协议是一种网络工作管理协议的交换准则,在网络高层中被应用,一般是网络管理的工作站与交换信息的准则。将通信协议以及网络作为基础便能够在网络平台中使用。生产网络设备需要遵循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协议,按照一致的标准进行生产,以保证网络管理的安全。

3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网络安全

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获得了质的提升,发展十分迅速,在计算机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具体的问题如下:(1)网络技术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变化较快的技术,因此要求技术人员不仅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我国的网络科技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在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2)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较晚,目前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保护系统。目前我国网络安全问题发生较多,其中病毒入侵等不良事件在不断发生并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科技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的出现会对很多领域产生影响,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3)如今,我国不仅没有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保护机制,也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我国管理机制的建立大多借鉴于国外的管理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我国的管理机制还存在较大的问题,还有很多将经济效益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而忽略了网络安全问题。这样会导致较大的安全问题的产生。图1、图2为我国发生的安全问题的情况。

4安全协议的应用

4.1计算机通信的保密性。隐私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通信功能的发展也逐渐多样化与智能化,对民众日常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使得民众的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很多应用软件和资料并没有安全的保障,保密性较差。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具有潜伏、隐蔽特性,往往在对网络系统产生破坏后才显现。而且病毒的传播能力较强,若不采取相应措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网络安全协议中有LMMP能够较好地控制病毒的传播,其设计的基础是IEEE802逻辑链路,是控制管理公共信息的一种服务协议。对其进行设置,能够对其所在的局域网提供相应的协议,不用依赖特定的网络协议就能够在自身的链路层中进行传输[2]。该协议不用依赖特定的网络协议,相对简单。但是在该协议下,网络层并不能传输信息,只能在局域网内进行信息传递,而不能跨越路由器进行信息传递,因此其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相应的转换机制对其系统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在该协议下跨越路由器进行信息传输,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相应的预防机制,如通过防火墙等方法进行预防、时常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与更新,起到阻碍病毒入侵的作用。另外用户自身也应有病毒的预防意识,在进行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信息传递的便捷性,还要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保证信息传输的顺利。4.2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通讯设备在多个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其中新型媒体占比较大。与此同时,安全问题增多,产生安全问题的概率增加。这对网络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3]。若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可能导致用户出现重大损失,甚至会对社会的秩序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进行严加排查并对其进行改进。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与规范,使得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得到完善,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够促进多个信息系统的相互沟通交流,促进信息的储存与传输,降低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SNMP协议是如今较为常用的一种协议,能够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它适用于目前市场上大多的网络设备。可以在相应的参考模型上设置该协议,能够与其管理者的管理模型相契合。该协议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管理者,另一种是者。者存在于该协议下的各种网络设备之中,能够随时记录网络设备中相应的信息。在该协议的允许下,管理者对记录的信息进行整合[4]。对信息的收集主要是轮询以及基于中断的方式。但是两种方法单独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最有效的是综合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被称为陷入制导轮询法。该协议能够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使信息能够安全、稳定地传输。4.3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的病毒基本都是人为制作的。它一般隐藏在特殊的应用中,也可能是自身系统具有破坏性的程序。病毒会导致计算机的程序和信息数据遭到破坏,使得计算机的运行中断。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就要预防病毒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以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为例,它是由OSI提供的一种网络信息管理的安全协议。除此还有公共管理信息服务(CMIS)。OSI网络协议制定的目的是要有共同的网络结果。与LMMP相比,CMIS/CMIP能够服务的面更广,可以为所有的网络设备提供服务协议。其设计的功能与结构与SNMP有着明显的不同。SNMP的设计原则是一切都要简便且易于实现;由于CMIS/CMIP是为所有网络设备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协议,因此要复杂得多。在对其进行设计制定时,要参照ISO模型,使用其应用层来建立网络管理的进程,为相应层面的程序提供服务单元。另外还有两种ISO应用的协议:其中远程操作服务、联系控制服务元素。联系控制服务元素能够决定是否在两个或多个应用之间建立或管理通信功能。远程操作服务元素则为及时传递各个应用之间响应的命令。ISO主要是为应用层制定网络管理协议,并没有为其之下的层级有针对性地制定网络协议[5]。4.4增强系统运行的协调性。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多个行业应用。不同行业、企业有不同的需求。对于需要集中调度的企业在使用网络安全管理协议时需要保证系统运行的协调性,因此需要信息化自动化的运行系统。该系统的基础部分为CTC系统,以智能化分散自律作为设计基础,具有多种技术与功能,主要有自动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等。该系统的核心为运行调整计划。其调度指挥系统达到了高度自动化的程度。调度中心的局域网含有服务器、交换机、服务站等。由于系统中有CISCO路由器,因此具有高带宽、运输速度高的特点。另外还可以在系统中安装具有防火墙的隔离设备,为管理系统核心的局域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可以将以太网的端口安装在值班员或信号员的工作站中,保证高速网络通信[6]。路由器的配备能够使得总系统与基层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联系,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另外,该系统还遵循CMIS/CMIP协议,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使用了安全保密技术和身份验证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这样能够使得系统的运行协调性更高,集中调度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5结论

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网络科技发展迅速,我们既需要利用好网络技术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对其不利的一面进行预防。在网络安全问题时常发生的今天,需要提高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以保障民众和社会的利益为目标,积极制定相关策略。网络安全协议作为重要的安全措施,应用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保密性,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还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协调性,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保密性。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对不同的网络安全协议进行改进,提高安全性,更好地服务计算机通信技术,促进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涛.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科技创新导报,2019(12):1-2

[2]张松慧,熊汉江.融合神经网络和泊松分解的兴趣点推荐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1-15

[3]卢志刚,杨英杰,李学平,等.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理论含风电光伏系统的地区电网网损率梦晓.网络安全协议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当中的作用.中国新通信,2020(1):9-11

[4]郭飞.网络传输中数据安全及加密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2):202-204

[5]平梦晓.网络安全协议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当中的作用.中国新通信,2020(1):9-11

篇3

关键词:急倾斜煤层;采煤;应用;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煤炭的需求量节节攀升。虽然如今发现并利用了一部分新兴能源,但是经济社会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仍然处于高位,新能源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达到有效替代的目的。 现如今,煤矿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发生的事故越来越多,亟需我们科学的利用各种技术,严格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资源浪费与人员伤亡。

一、急倾斜煤层开采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支柱防护问题

急倾斜煤层开采时,底部支柱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了作业的安全,而且决定了采煤的绩效。所以解决急倾斜煤层的作业在防护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比如,在实际工作面的下方出口处有时并未设置相关的端头支架,或者只是通过人工液压的方式利用支柱进行支撑,但是因为倾斜角度超过了正常水平,支柱会承受较大的压力,甚至有煤矸下滚的风险,对作业的开展极为不利。

2、人身安全问题

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当操作不当时,可能会引起工作面上的煤矸下滚,造成人员伤亡。尤其在急倾斜煤层进行开采时,由于煤层的倾角过大,很难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正常作业。 这时,如果煤矸不慎从工作面上向下滚落,后果不堪设想 ,严重的甚至导致人员死亡。

3、防滑问题

运输机的防滑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工作面上作业时,为了防止运输机的滑落,需要利用有效的措施和防滑技术。在急倾斜煤层工作时,由于工作面的倾斜角度较大,甚至处于非正常的水平,需要使用“伪仰斜工作面”来解决滑落问题。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容易发生煤层片帮问题, 严重时可能会产生冒顶现象。 尤为重要的是,在借助伪仰斜进行防滑的过程中,倾斜角度的精准程度难以掌握, 如果掌握不当极易产生运输机头部过度下沉或者尾部风巷被抵等情况,不但会增加开采难度,还会直接影响到开采的效率。

4、水害防治及瓦斯治理问题

急倾斜煤开采技术中水害及瓦斯的问题极为严重,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对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水患和瓦斯的产生。

二、急倾斜煤层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1、急倾斜工作面的支架技术

急倾斜工作面的支架作业是采煤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为了解决工作面下端的支架下滑问题,需要借助“一梁三柱”的办法完成对工作面棚子的平行处理, 并进一步的处理不同梁头之间的对接工作。 同时,要在下底面的支柱之间或者下方部分安装防滑踏板, 其目的在于无论在工作面的顶部还是在工作面的底部都能够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的不受干扰[3]。 此外,在急倾斜煤层开采的过程中, 该类支架的底座要与工作面保持平行或者垂直,其连接过程要借助“工字钢”完成(在特殊的情况下,“工字钢”还能够用作采煤机的主要跑道)。 在移动的过程中,要将液压千斤顶将导轨上的撬板顶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面的支架能够逐渐的移动起来, 最大限度的避免支架下滑现象的发生。

2、滚筒采煤技术

将该技术应用于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采煤机和传统的采煤机存在明显的不同,前者的发动机功率达到了更强的水平, 能够更好的在深层的煤井中作业,能够较好的应对急倾斜煤层的情况。 在这一技术之中,支架的安装相对科学和合理, 其支架通过两种即顶轮支架和底轮支架完成,其中,顶轮支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采煤机的切割深度,底层支架也会在煤壁下放的过程中起到必要的导向作用,能够较好的保障采煤机下放时的位置准确,不至于倾倒,影响采煤效果和效率。 当然,该技术下的采煤作业还能够进行滚筒和减速作业,能够有效保障煤层底板和滚筒齿尖之间处于合适的距离,保障作业的安全。

3、急倾煤层防滚煤矸伤人技术

在急倾斜煤层进行开采时,需要防止滚煤矸伤人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倾角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在过渡架前梁部分安装挡矸帘,同时要在下出口处打密集挂网。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如果工作面煤矸石窜下时能够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降低煤矸的下落速度,如果落点超过了预期的范围,最后下出口部分的密集挂网还能起到阻挡的作用。 其中,具体的做法是在安设挡矸帘的过程中, 要将挡矸帘安放在过渡架的前梁下侧或者工作面的上方,这样能够保证挡矸帘下端距输送机的距离处于合理的范围;在打密集支柱和挂网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工作面的下出口处,也就是正对着工作面输送机的机头部分,打一排密集单体液压支柱,支柱之间的距离在 0.5 米左右,以此保证密集支柱能够垂直顶底板。

4、工作面上的防滑技术

为了解决急倾斜煤层的采煤安全问题,需要对工作面上运输机的下滑做出全面的预测和预防。 首先,要将运输机的机尾和机头部分通过固定柱将其安装在防滑底座上,然后,要通过现有技术将固定柱打牢;接下来,要在工作面的上平巷部分安装防滑绞车。 当然,在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以此保障运输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为了更为有效的进行开采作业,在采煤的过程中, 需要对传统的采煤机进行改进, 使之能够具有额定牵引力的功效, 并通过锚链完成牵引工作。 如此一来,才能借助防滑绞车和防滑杆的作作用,使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得以完成。

5、水害防治

要认真贯彻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害方针,加强老空(窑)积水的探测和矿井用水的观测,并采取措施治理和排除水患,防止发生突水事故;采煤工作面要按照规定留设隔水煤柱;急倾斜厚煤层和特厚煤层开采要专门制定防止因抽冒、上部采空区积水甚至地表水灌入工作面的安全措施。

6、瓦斯治理

瓦斯治理方法主要是根据矿井(或采区、工作面) 瓦斯来源及构成、煤层赋存状况、采掘布置、开采程序以及开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中进行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大矿井及回采工作面的供风能力。煤矿抽放瓦斯是降低依靠通风排放的瓦斯量的根本措施。我们可以结合现场实际,对影响预测指标准确性的人为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对策,提高防突员工作责任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确保防突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决策。

7、上下端头支护技术

1) 在工作面首末液压支架外侧,采用长 4 m的 12 号工字钢梁或长 4m、直径不小于 0. 2 m 的圆木梁,沿走向架设一梁三柱抬棚,支撑住上下隅角棚梁; 并在工作面首末液压支架顶梁上沿走向各插 1 根长3. 6 m 的12 号工字钢梁或长3. 6 m、直径不小于 0. 2 m 的圆木梁 (与顶梁搭接长不小0.5m),另一端用 2 根 DZ31 单体支柱支撑,上下隅角棚梁,随支架前移与侧护板外侧的抬棚交替前移,加强上下端头支护。若工作面端头支架距巷帮距离大,支架支护不到上下隅角棚梁时,则随工作面推进,在上下端头每相距 3 ~5 m 使用长 2 m 的圆木架设木垛加强支护,木垛间采用长 4 m、直径不小于 0. 2 m 的圆木梁和 DZ31 单体支柱增加两路一梁三柱走向托棚加强支护。

2) 随工作面推进上下隅角铰接梁棚要及时回收,保持与工作面切顶线平齐,严禁超前回收。

3) 为预防工作面上下隅角采空区出现大面积悬顶,工作面两巷顶板锚杆要提前至少 3 d 用机油“咬蚀”锚杆螺纹,以便需要时在切顶线处 (切顶线至以外 0. 5 m 范围) 将锚杆螺母卸掉。

4) 上下隅角采空区顶板垮落不充分,存在悬顶现象时,必须在切顶线每间距 0. 3 m 使用 DZ31单体支柱打设一排密集支柱加强支护和切顶; 若上下隅角采空区出现大于 2 m ×5 m 以上的较大面积悬顶时,应在切顶线外侧使用长 2 m 的圆木做成木垛加强支护。

8、防突管理

按照防突有关规定,加强防突预测预报,严格落实综合防突措施,矿井实现了安全生产。目前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效果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复合指标法( q、S值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Δh2)等。

三、安全管理

急倾斜煤层在我国分布较广,赋存条件复杂,开采矿井数量多,开采难度大,近年来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为了吸取事故教训,积极推进采煤工艺改革,提高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技术水平,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严格开采急倾斜煤层煤矿的安全准入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开采急倾斜煤层煤矿的监督管理、监察工作,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经整改达不到有关要求的,不得开采。要积极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交流,提高开采的安全保障能力。对开采急倾斜煤层的新建、改扩建煤矿应当进行安全评价,编制安全专篇,施工前其安全设施设计应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竣工投产使用前,其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应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验收合格,严格执行矿井建设“三同时”制度。

2、合理选择采煤方法

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要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淘汰落后的原则选择采煤方法,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和选择开采顺序,严格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具体来说,要积极采用长壁采煤法、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水平分层(段)采煤法等采煤方法;要坚决淘汰仓储式采煤方法;2008年1月1日起,严禁使用仓储式采煤法;开采急倾斜煤层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保持至少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

3、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开采急倾斜煤层必须明确工作面支护方式和顶板管理方法,严禁空顶作业。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放顶或充填,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禁止采煤。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而不能自行跨落的,必须停止采煤,实行人工强制放顶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工作面支架、支柱应采取防滑、防倾倒措施,还应设置防止作业人员滑倒和被坠物、窜矸砸伤的设施。开采有自然发火危险的急倾斜煤层时,除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可靠的自然发火预报、监测制度,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外,严禁在火区的下部区段进行采掘作业。要认真贯彻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治水害方针,加强老空(窑)积水的探测和矿井涌水的观测,并采取措施治理和排除水患,防止发生突水事故;采煤工作面要按规定留设隔水煤柱;急倾斜厚煤层和特厚煤层开采要专门制定防止因抽冒、上部采空区积水甚至地表水灌入工作面的安全措施。

4、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1)针对刮板输送机下滑的情况改变原回采工艺,由原机头、机尾端头进刀,往返 1 次割 2 刀,紧跟机组依次推输送机、移架变为每次正巷端头进刀,往返 1 次割 1 刀,从机头向机尾依次推机、拉架。

2)减少工作面调采、调斜次数,从机头向机尾割通刀,调整刮板输送机及支架直线度,刮板输送机机头及机槽(每 10 m)使用单体支柱辅助戗设,减少刮板运输机下滑量。

3)针对支架下滑及咬架情况,使用单体支柱及时调整支架间距“靠架”,以调整支架间隙及支架下滑及歪斜,同时对支架十字头与机槽连接错距大的

支架进行摘架辅助移设。

4)针对支架挤咬移设困难及顶板支护不及时情况,采取铺设菱形网加锚网梁索加强顶板支护,以确保顶板安全。

5)加强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监控管理,在工作面机头、机尾安设“控制”测量中线,每班由副队长及跟班人员负责测量刮板输送机、支架“上窜下

滑”情况,为调整工作面采取的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6)全矿实行科、队现场跟班制度,对现场回采工艺、顶板支护及现场操作监督把关,和工人同上同下,确保井下现场安全有序组织施工。工作面在采取以上相应措施后,刮板输送机下滑基本得到控制,一度出现了刮板运输机“上窜”现象,支架基本“摆正”,推移横梁与机槽错距大大减少,基本保持垂直,顶板基本控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离层及漏顶现场,工作面在铺网及施工锚杆、锚索情况下基本保证一天割 3 刀煤,安全情况逐渐有所好转。

结语

我国急倾斜煤层分布广泛,大多数都有着复杂的地质条件。要想有效安全的对这些煤层进行开采,不仅需要科学的开采技术,而且需要安全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篇4

一、漏泄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系统为单信道漏泄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包含基地台、基台电源、中继器、分配器、漏泄电缆及手机。

1、基地台包含接收机、发射机、双工器和+18V电源耦合电路。双工器的作用为使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共用一根漏泄电缆,要求收、发信号通过时损耗尽量小,发射信号不得进入接收机而影响接收机的工作。基地台电源是提供+l2V和+l8V两组直流电源,其中+12V供给基地台使用,而+18V经基地台电源耦合电路与射频信号混合,通过漏泄电缆馈送至系统各个中继器,作为中继器的直流供电。

2、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型手持机为系统的移动通信设备,可在铺设有漏泄电缆的井巷内随时与基地台或其他手持机或车载台通话。

3、漏泄电缆是一种特殊的同轴电缆,使从基站发出的射频信号沿电缆纵向传播的同时又沿电缆径向向周围空川辐射,同时,电缆周围的射频信号,也可进入电缆并传向基站传输,起着发送与接收射频信号的天线的作用。

二、应用情况及效果

仙亭矿井下+500水平漏泄通信系统的配置:在地面调度室设置1套基地台,+500车辆调度室配置1套调度台,+500水平的每部架线机车配置便携式手持机1台。漏泄通信系统覆盖矿井的一采区、二采区、五采区、六采区、副井井底车场、+500环形车场等主要运输大巷,全长8km。

1、该系统安装投入运行后,井下+500水平运输系统有了独立的通信平台,大大地改善井下机车运输通讯。+500水平漏泄通信系统与原有的井下调度数字通信系统、地面电信通信系统三系统的有机结合,为运输系统提供安全管理信息的快速、便捷信流通渠道。地面调度基地台可以通过漏泄通信系统直呼架线机车上的移动便携式手持机和+500车调室的调度台进行联络;机车上人员可以通过移动便携式手持机在井下网络范围内直接呼叫调度台和地机基地台进行联络;手持机还可以通过地面基台的人工转接与矿井调度通信系统的固定电话机进行联络;从而实现漏泄通信系统上的通讯机、矿井调度通信系统的固定电话机、电信系统的程控数字电话机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络通话。

2、促进井下运输系统安全信息流通,提高的井下车辆调配和调运的安全管理。当运输系统中运行的机车或车辆在中途发生掉道或设备故障损坏影响运输安全时,机车司机可以立即使用漏泄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设备及时与井下调度或地面调度取得联系,在最短时间内安排调配人员到现场协助排除故障,缩短故障影响时间。能及时能过漏泄通信系统掌握机车的运行位置、各采区的矿车积压、流通数,调度员及时给机车司机下达动态的运输指令,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

3、漏泄通信系统投入运行后,据不完全统计+500水平运输系统的故障处理效率提高60%,车辆的调配率提高30%,运输事故率下降10%,促进了运输安全生产管理。

4、单信道漏泄通信系统的不足:本系统选用单信道通信功能,接听和通话不太方便,应选用双信道通信功能,以提高通话质量。基地台的控制为人工转接,特别是手机与外线联络通话时,必须人工接通和断开,极不方便。手机与手机呼叫联络时,所有手机和基地台全部处通话状态,无法单路联络,影响非联络人员的工作注意力,不利于安全操作。

篇5

关键词: 移动网络;网络安全;安全技术;路由协议;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056-01

1 移动安全网络技术的概述

移动Ad Hoc网络技术组网比较快捷,且不需其他基站设施等,在实际运用中具有的极高的应用价值。网络节点兼有主机与路由器的功能,能相互协作使信息进行多跳转发。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路由机制,提高整个网络的通信质量。随着移动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在Ad Hoc路由协议得到了很好的运用。Ad Hoc路由协议在运用中受到的攻击主要有两种来源。1)外部的恶意攻击。2)内部存在不安全的节点。理想的路由协议能有效的抵御两者引发的攻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 可用性。对客户而言,这种网络服务是可用的。当网络被拒绝服务,受到攻击时,节点仍可正常服务,实现可用信息的发送。② 保密性。移动Ad Hoc网络技术运用无线信道,很容易受到攻击和窃听,特别是比较敏感的运行环境中,确保传输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或用户。③ 完整性。确保传输信息的完整,不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破坏或者篡改。④ 身份确认。通过相关认证确保通信端身份的正确。如果未经认证,攻击者可能会冒充节点非法获取敏感信息和资料,使用户的合法权益遭到破坏。⑤ 不可抵赖性。确保节点不能对其行为进行否认。在运行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中,可利用此性能防止信息进行重播等。

2 基于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的应用分析

Ad Hoc网络具有自管理与自组织的特点,路由功能的实现通过中间节点进行分组转发完成。因此使有线网络基于网关和路由器的安全保护机制无法进行应用。网络拓扑结构动态与节点关系随着时间随时变化,为识别内部被俘获的节点增添了难度。由于传输的宽带有线,且移动终端的内存比较小,多使用电池类储存设备供电等特性决定了移动Ad Hoc网络运用的安全技术应具备安全与性能的要求。为了满足安全特性的不同要求,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可结合多种安全技术。下面就结合移动网络技术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运用进行介绍分析。

2.1 实时性。路由传递更新的信息应具有实时性,否则会使新信息不能正确及时的传递,或者导致通信终端甚至延时。不安全的安全技术会使过时的信息被恶意利用,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常采用节点或时间戳。① 时间戳。时间戳的运用比较广泛,用其认证能有效的保持信息的时效性,保证操作的实时性。由于网络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保持内部节点的同步,不容易实现。如果用户的移动性比较高,在一定范围内较难满足时间同步,会导致节点被恶意利用使路由受到重播等。因此,使用时间戳可能会导致安全漏洞的存在。② 节点序列号。节点序列号主要是针对某个特点节点产生随机的数字序列号,生成的序列号可以启动源节点,也可待建目的节点。数字序列号随着路由分组进行传送,每增加一次同样的操作,序列号就增加1。在需鉴定信息是否及时的协议中,节点就根据分组中序列号的大小进行比较。数值较大则说明信息的发送时间越近,内容最新。此种方法,不需网络时间同步,便于实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2 节点的身份认证。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有限,数据之间的传递需中间节点进行中继,在路由发现与维护的过程中可能有较多的节点参与其中。节点之间的身份认证能有效的预防未授权节点进行非法的操作,确保信息的安全。

2.3 行为授权。进行身份认证的节点,在通过认证后获得无法伪造的身份证书,指定节点具有的操作权限。安全路由协议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多个信任等级,不同等级的节点只能选择转发同一等级的节点。因此,源节点进行路由请求时需设定合适的安全等级,转发节点符合网络分组中安全等级要求,不然无法参与路由。若路由发现过程中未找到符合要求条件的,源节点需重新调整等级再次将路由发现启动。为了对用户安全等级的获得权利进行限制,将用户的身份与信任等级进行绑定,能更加便捷灵活。

2.4 信息保密性。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在安全中非常重要。移动Ad Hoc网络在多种场合要求传递信息具有保密性,路由信息也是如此,需预防未经授权的节点与其他不可信的节点对信息进行破译和篡改,特别是有重要节点地址的信息。因此,加密机制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加密机制主要分为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的安全强度比较高,但计算量是对称加密的几倍,对称加密的实现较容易,占用的处理器量更小。

2.5 不可抵赖性。基于Ad Hoc网络路由协议不可抵赖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 发送路由信息的一方不可否认已创建或发送的信息。② 接受信息者不可否认接受或认可路由信息。这种不可抵赖性关系到网络的安全,因远端节点进行路由分组后,中间节点会对传递信息进行传播与处理,这里面也包含多个距离发送的非单跳距节点。建立合适的信任机制对用户进行操作认证,确保其不可抵赖性具有重要作用。

不可抵赖性通过接受者的验证数字与数字签名等方式进行实现。因数字签名只可由发送者产生,所以能将发送者的身份表明,是操作者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否认。而接受者在接受信息之后,不能伪造其他的节点签名,所以无法抵赖自己的接受操作行为。

2.6 信息的完整性。对信息的完整性进行认定是确保收到信息未被不可信节点篡改的过程。对基于移动安全技术的Ad Hoc网络来说,确保信息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即使是较短链路状态发生改变,都会造成整个节点内容发生变动,进而对整个网络路由信息的更新与产生影响。在Ad Hoc的安全路由协议较常用的三种技术中,数字签名技术可提供较多种的安全特性,能有效地预防恶意攻击行为。

根据运行环境的需要,路由协议可与多种安全技术结合提供不同的安全特性。例如,在DSR路由协议的控制分组中携带源节点在内的所有完整路由,但是未采取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因此不适合保密性能较强的场所。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在发送路由回复时采取一定措施,因为回复的路由信息中记录有全部节点的位置信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移动安全技术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建立能有效的防治路由因错误信息导致路由误导的出现,甚至是整个网络的瘫痪。在设计安全系统时,并不是面面俱到就是做好的,对适用场合进行分析,集合实际安全特性,选择合适的技术才能充分的发挥其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牛秋娜、王美琴,基于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05):13-14.

[2]杜勇前,移动ad hoc网络安全按需路由协议[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8,26(01):356-357.

[3]潘晓君,基于Ad Hoc网络的安全路由技术的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0,21(15):472-473.

[4]童天浩、易平、邢泓凯等,无线MESH网络的安全性问题[J].信息网络安全,2009,13(23):347-348.

篇6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矿山机械设备;在线检测;安全检测;生产事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G1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4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70

1 超声波探伤(UT)研究及应用

1.1 检测要求

《煤矿安全规程》第412条规定立井提升容器与钢丝绳的连接,应采用楔形连接装置。每次更换钢丝绳时,必须对连接装置的主要部件进行探伤检验。《煤矿在用摩擦式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1014)、《煤矿在用缠绕式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1015)、《煤矿在用升绞车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1016)中第4.2.1条规定提升机主轴、滚筒不得有降低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的缺陷。《矿山在用斜井人车安全性能检测规范》(AQ2028-2010)中第5.2.3要求主牵引杆应能在导向箱内灵活伸缩,无裂纹。《矿用提升容器重要承载件无损探伤方法与验收规范》(MT 684-1997)要求矿用提升容器重要承载件和承载天轮轴需要进行无损探伤。

1.2 概况

目前集团内的提升机主轴、楔形连接装置、天轮轴、人车主拉杆、通风机主轴等锻件都需要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要求被检测工件完全拆卸后检测以保证检测覆盖率达到100%,但在实际超声探伤工作中存在许多问}。比如各矿更换提升机钢丝绳时,通常要求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楔形连接装置的完全拆卸会占用很长的时间并增加工人的工作量,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而提升机主轴、天轮轴、通风机主轴完全拆卸更是无法完成。

1.3 超声波探伤技术的研究

下面以轴类进行阐述:

1.3.1 轴类缺陷产生机理。引发轴类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轴类用钢的冶炼和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在轴类的表面和内部产生一些气孔、砂眼、夹杂物和划痕等缺陷。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在运行过程中造成了轴类应力集中,在应力集中区域金属的承载能力较小,极易延展出小裂纹,而在裂纹端头又会形成新的应力集中。在连续承载情况下,裂纹不断地扩展,使金属能够传递应力的部分越来越少,直至剩余部分不足以传递载荷时,金属构件彻底崩溃,灾难性事故也就随之发生了。因此可见,轴类事故是遵循“应力集中裂纹新的应力集中裂纹扩大轴类破坏”的恶性循环过程发展而来,断裂形式大多为疲劳断裂。

1.3.2 轴类疲劳断裂过程。主轴的疲劳断裂由以下过程组成:裂纹源形成疲劳核形成快速发展期脆断。

1.4 超声波探伤方法的研究

下面以提升机主轴的超声波探伤方法的研究来阐述:提升机主轴的超声波探伤方法的研究。轴类的超声波探伤通常在工件热处理后机械加工之前进行,以减小工件几何尺寸对探伤过程中的影响。而提升机主轴的超声波探伤主轴要求完全拆卸后检测,把各种因素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但提升机主轴的拆卸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几个工作日和大量工作量,这极大地影响矿井生产秩序。对此,经中心领导研究决定对提升机主轴进行在线检测,研究出在不拆卸提升机主轴的前提下,能够保证有效准确率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实际在线检测过程中,提升机主轴几何尺寸复杂、装配位置的限制都极大地影响了超声覆盖率,容易出现应力裂纹的轴肩和键槽等部位不能检测到。例如:大明矿立井主井提升机主轴长度近9m,集团内其几何尺寸最为复杂、长度最长(一般为2~5m)、装配位置最为复杂,是在线检测最难以检测的主轴。为解决其几何尺寸及装配位置限制,在探伤过程中保证检测覆盖率这一难题,经不断摸索中,研究制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垂直、斜角以及小角度纵波探伤这三种方法,随后再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对提升机主轴在线超声波探伤检测,探伤覆盖率达到100%,未发现超标缺陷,达到快捷准确地完成检测工作。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提升机主轴的超声波在线检测是可行的,从而实现了对铁煤集团内外的提升机主轴超声波探伤的在线检测。

1.5 缺陷回波的定量与非缺陷回波分析

1.5.1 缺陷回波定量。缺陷回波定量中主要有单个、分散以及密集三类:第一,单个缺陷回波。单个缺陷回波性质为高大于Φ2且间距超过50mm,其一般有主轴裂纹。针对单个缺陷回波探伤中,我们需根据其大小选择相应方法,例如所探缺陷小,那么应使用当量法即可;第二,分散缺陷回波。该回波性质中高大于Φ2且在50mm立方体中超过5个,其常见于分散性夹层。目前在其探伤上,我们通常采取当量法即可;第三,密集缺陷回波。该回波主要

表现是数量多、间距小,甚至是有可能出现成片现象。

例:在一长度为2m的提升机主轴,在对其超声波垂直探伤。用2.5MHz、Φ20的直探头轴向探伤,要求缺陷当量

用主轴底面调节灵敏度,灵敏度调整为:

dB=20lg(πXBΦ2/2λXf2)=57.5dB

缺陷的平底孔当量为:

ΦF=10F/40ΦXF/XB=3.16mm

此缺陷平底孔当量为Φ3.16>Φ2,对其波形进行定性分析为裂纹,因此提升机主轴超声波探伤不合格。

1.5.2 非缺陷回波分析。第一,三角反射波。三角反射波主要指示波屏中出现2个声程大小是1.3d与1.67d的反射波,并且其波束扩散性较强。另外,判断某个波是不是三角反射波中我们可以通过看其是否在底波B1后面;第二,

迟到波。迟到波声程通常0.76d,并且其也在B1后面。

1.6 超声波探伤检测发现的缺陷实例

在对大平矿斜向人车主拉杆的超声波探伤中发现一处缺陷,应用各种方法在多个方向检测后,确认其为长度9.7cm、深度2.3cm的裂纹。检测后现场告知矿方,矿里立即停止了人车的运行,及时有效地避免了因主拉杆裂纹断裂造成跑车的安全事故,保证了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

2 通风机叶片的渗透探伤(PT)

通风机叶片作为通风机的重要部件,受工作特性、环境等因素所影响会导致其出现裂缝,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一缺陷,那么极易导致叶片因此而断裂,进而造成矿井通风故障,因而通过开展渗透探伤来确保通风机叶片处于良好工况就显得十分必要。

2.1 渗透探伤概述

渗透探伤是将一种含有染料的渗透剂涂覆在零件表面上,在毛细作用下、将渗透剂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然后去除零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再往零件表面上涂上一薄层显像剂,缺陷中的渗透剂在毛细作用下被显像剂吸附到零件表面上形成缺陷显示。在检测过程中选择了DPT-5系列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探伤剂,这种探伤剂是罐装喷剂,具有便于携带、显像快速、灵敏度高、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2.2 探伤部位的确定

在仔细分析了叶片的结构后发现,叶片的受力部位和缺陷易产生的部位位于叶片的根部。在这一部位叶片的尺寸较厚,有明显的圆弧过渡区,是最容易产生铸造缺陷的地方:因为风机的叶片和叶轮是用螺丝连接,在风机运行过程中叶片根部所受的扭矩最大,圆弧部位应力较集中。在安装叶片时,工人们使用的工具经常会撞击叶片根部的表面,叶片的脆性使得叶片的表面对撞击的耐性不好,轻微的撞击都会使叶片表面被划伤和碰伤。这些人为的伤痕就是新的应力源,有产生应力裂纹的可能。鉴于以上等原因,规定了叶片根部周围150mm范围内为检测的必检区域,在这个区域包含了尺寸变化最大区、圆弧过渡区、人为应力集中区,其他区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必要时对整个叶片表面进行检测。

2.3 渗透探伤步骤及注意事项

叶片渗透探伤的步骤一般为:(1)表面处理;(2)清洗剂预清洗;(3)渗透剂渗透(同时用标准试块检测灵敏度);(4)显像;(5)观察;(6)后清洗。

检测中的注意事项:(1)通风机为长时运转机械,由于受到抽出的气体中煤尘、水分的影响,叶片表面通常有煤泥层附着,只用水和清洗剂难以符合要求,对此我们可以采取机械方法小心清理其表面;(2)如需把叶片拆卸进行渗透探伤,在拆卸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以此避免风机运行时因叶片碰撞变形而出现大幅度振动现象;(3)因为渗透剂含有微毒,在检测过程中要保证现场通风良好,避免检测人员中毒。

2.4 渗透探伤其他应用实例

大隆矿主井提升机滚筒内部发现有两处裂纹,矿方采用在裂纹可见顶端处打孔以防止裂纹继续发展。在提升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裂纹继续扩大,后经过打孔处理也未能阻止裂纹发展。经过对其进行渗透探伤,确定了这两处裂纹的最前端及其发展方向,后经处理未再发展。

3 结语

通过研究和应用此科学准确、简便有效的无损探伤技术,对集团内各个矿井及其他煤矿和省内金属非金属矿山设备的重要承载零部件进行安全探伤检测,有效地遏制预防了各类主轴开断裂、悬挂装置断裂、叶片断裂等机械事故带来的恶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7

关键词 机电安全技术 现状发展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一体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安全技术 ”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概述

机电安全技术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安全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安全技术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 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安全技术系统或机电安全技术产品。

二、机电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

机电安全技术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安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安全技术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安全技术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安全技术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安全技术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安全技术,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安全技术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安全技术和微机电安全技术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安全技术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机电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的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安全技术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安全技术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安全技术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二)发展的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安全技术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安全技术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有了这些标准单元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于各部件、单元的匹配。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出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

(三)发展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安全技术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安全技术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能使人们呆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安全技术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四)发展的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安全技术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安全技术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安全技术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五)发展的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安全技术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安全技术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六)发展的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等智能化通信接口。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安全技术和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安全技术产品来。

总之,机电安全技术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安全技术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起重机械 设备 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起重机也就成为了各单位主要的生产工具,大部分起重机工作环境恶劣,且频繁地承受各种载荷的反复作用,要求起重机有相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及耐破坏的能力。

一、起重机械的安全检测

起重机械的安全检测是起重机械安全评价的基础。为了得到起重机械的安全状况,必须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检测。起重机械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安全装置方面、电气装置方面、机械方面、金属结构方面、主要零部件方面等,针对这些安全隐患相应地采取各种安全检测,包括常规检测和特殊检测。一般来说,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的故障具有全局性,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整机的工作能力。所以重点对起重机械金属结构进行安全分析,并主要以门桥式起重机为例,通过对其金属结构(钢结构)的检测,继而对起重机安全状况做出综合评价。根据起重机的结构型式和工作状态,其检测项目包括:钢结构的强度和剩余寿命,钢结构的塑性变形和刚度,钢结构的腐蚀测量,钢结构的裂纹检测等。利用应变片测量钢结构危险截面在最危险情况下的动态应力幅值,据此可以知道钢结构的应力水平和强度储备;根据应力幅和起重机的工作历程可以算出起重机的剩余使用寿命;利用水准仪可以测量钢结构主梁在空载和额定荷载时的拱翘值,据此可以知道钢结构的塑性变形程度,以及是否安全及安全等级;根据空载与额定荷载时拱翘度的差值可以知道钢结构的静刚度;根据额定载荷、额定起升高度时主梁的自振频率可以得到钢结构的动刚度;根据目测和利用测厚仪可以观察和检测出钢结构(特别是主要受力构件)的腐蚀情况;通过目测和利用磁力探伤仪等可以观察和检测出钢结构的裂纹情况。

二、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检验

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检验分为起重机械产品的安全监督检验和在用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检验。

1.起重机械产品的安全监督检验。起重机械的制造单位对其产品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自检,合格后,向所在地区的省级主管部门申请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原材料的自检资料,金属结构安全技术要求,电气、液压及控制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安全防护装置及主要技术要求,运行试验和载荷试验等。

2.在用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检验。由特种设备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在用起重机械的安全性能和安装修理的安全质量,并对安全认证进行检查。负责检验起重机械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省级或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签发的起重机械检验员证后,方可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对象及时间:(1)对于正常工作的起重机,每两年检验一次;(2)经过大修、新安装、改造过的起重机,在交付使用前必须经过安全监督检验;(3)闲置超过一年的起重机,在重新使用前必须经过安全监督检验;(4)经过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构件和机构的重要性能可能受到损害的起重机,在灾害或事故后必须经过安全监督检验。检验项目包括:9技术档案(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验收资料、检验和试验记录、人身或设备事故记录等)、主要零部件和安全装置、金属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电气和电路保护、安装及作业环境等。同时,还要进行载荷试验(空载、静载和动载)来确认各组成部分和机构工作的可靠性。起重机械的运行试验和载荷试验可只做空载和额定载荷试验,其中额定载荷试验可两个试验周期进行一次。经过安装和重大修理的起重机械的质量检验,其运行和载荷试验必须按相关标准进行。

3.新安装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检验。新安装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检验包括以下内容。(1)一般要求。包括:整体外观、标牌、额定起重量标志、作业环境、技术档案资料等。(2)金属结构安全技术要求。桥架、臂架、塔架、升降机导轨架等主要受力构件及其连接;司机室;平台、走台、梯子、栏杆等。(3)机构及主要零部件安全技术要求。起升、运行、回转、变幅、伸缩等机构的安全性能,其中的主要部件包括吊钩、钢丝绳、吊辅具、卷筒、滑轮组、制动器、开式齿轮、联轴器、车轮及钢轨等。(4)液压系统安全技术要求。防止过载和液压冲击的安全装置,平衡阀、液压锁、管路及其连接,操作及相关控制装置等。(5)电气及控制系统检查。包括馈电装置、保护装置、控制装置、导线及其敷设、照明、信号、接地、绝缘等。(6)安全防护装置检验。(7)运行试验和载荷试验。

三、按检验规程做好建筑起重机械的检验工作

建筑起重机械的检验单位必须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规程》(DGJ32~65—2008),做好检验工作,按《规程》检验内容及方法进进行检验、按《规程》要求出具检验报告书。检验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在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规范管理、技术创新、提高检验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按照《规程》的验收项目,逐项验收,不得缺项,对起重机械基础、结构件、安全保护装置及其安全附件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验,对不符合《规程》的项目提出整改报告,对建筑起重机械受检中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告知项目监理,并对整改后的项目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要真实、有效,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负责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以上几个方面是保证一台建筑起重机械处于安全状态的基本要素,以及杜绝建筑起重机械群死群伤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基本条件。相关单位必须重视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有效遏制建筑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旗原,张楚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J].起重机械安全,2010(11).

推荐期刊